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生物化学,啤酒,烈性酒,果汁酒,醋 / 一种对干细胞损伤小的干细胞采集方法

一种对干细胞损伤小的干细胞采集方法

申请号 CN202410259166.9 申请日 2024-03-07 公开(公告)号 CN118006549A 公开(公告)日 2024-05-10
申请人 宁夏爱济莱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岩; 肖金丽; 王慧; 李向英;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干细胞采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干细胞损伤小的干细胞采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含干细胞的 生物 样本;S2:将S1中所得样本置于特制的缓冲液中;S3:应用 温度 控制的离心过程,通过逐渐增加温度的方法;S4:将干细胞与其他细胞类型进行分离;S5:将S4中分离出的干细胞转移到含有特定营养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微环境中;S6:在培养环境中应用低强度脉冲 电场 技术;S7:采用细胞生物标记物和高 分辨率 显微成像技术,进行收集。本发明,通过温和的非酶性分离、优化的培养条件和实时 质量 监控,显著提高了干细胞的质量和增殖效率,同时保持其生物活性,为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高质量的干细胞。
权利要求

1.一种对干细胞损伤小的干细胞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从骨髓或脐带血中采集含干细胞的生物样本,并通过低速离心进行物理分离;
S2:将S1中所得样本置于特制的缓冲液中,处理生物样本,以分离干细胞;
S3:应用温度控制的离心过程,通过逐渐增加温度的方法,优化干细胞的收集效率;
S4:采用差速沉降法,将干细胞与其他细胞类型进行分离;
S5:将S4中分离出的干细胞转移到含有特定营养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微环境中,以促进其增殖和成熟;
S6:在培养环境中应用低强度脉冲电场技术,来增强干细胞的生物活性和增殖能
S7:采用细胞生物标记物和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实时监控干细胞的质量和数量,进行有效收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干细胞损伤小的干细胞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通过低速离心进行物理分离具体包括:
S11:将所收集的骨髓样本或脐带血样本转移到无菌容器中,样本提取的体积量为5‑10毫升,并添加等体积的抗凝剂,以防止血凝固
S12:在无菌条件下,将含有样本的容器置于离心机中,并设置离心速度为200‑250g,离心时间为10‑15分钟;
S13:完成离心后,移除上层的血浆中间层的白细胞,保留含有干细胞的底层沉淀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对干细胞损伤小的干细胞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具体包括:
S21:将S1步骤中得到的含有干细胞的底层沉淀物转移至一个新的无菌容器中;
S22:向无菌容器中加入特制的缓冲液,该缓冲液由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生理盐和非酶性细胞分离溶液组成,所述非酶性细胞分离溶液的浓度为0.1‑0.5%,理盐水的pH值为
7.4;
S23:在室温下轻轻摇晃混合物5‑10分钟,使干细胞从沉淀物中释放并均匀分散于缓冲液中;
S24:经过轻轻摇晃后,先让混合物静置5分钟,使更重的非干细胞成分沉降至容器底部,然后收集上层液体,该上层液体包含分离的干细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对干细胞损伤小的干细胞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具体包括:
S31:将S24中收集的上层液体转移到新的无菌容器中,并在温度控制的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处理,初始设置离心机的温度为4℃;
S33:启动离心过程,并逐渐增加离心机的温度,在前5分钟内,将温度从4℃逐渐提升至
10℃,最后的5分钟,将温度从10℃提升至室温;
S34:在整个离心过程中,保持离心速度恒定在300g,总离心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
S35:离心完成后,移除上层液体,以收集沉淀在容器底部的干细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对干细胞损伤小的干细胞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具体包括:
S41:将S35中收集的干细胞沉淀物转移到新的无菌容器中;
S42:向容器中加入聚糖溶液的分离介质,该聚糖溶液的比重为1.077g/mL,并轻轻摇动容器,使干细胞沉淀物均匀分散于分离介质中;
S43:在无菌条件下,将容器置于离心机中,并设置离心速度为400‑500g,离心时间为
20‑30分钟;
S45:离心完成后,从容器中移除不同密度层,并收集含有干细胞的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对干细胞损伤小的干细胞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具体包括:
S51:将S45中收集的干细胞的层转移到无菌的培养容器中;
S52:向培养容器中加入预先配制的培养基,该培养基包括10‑20%胎血清,以及1‑
10ng/mL的人类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
S53:调节培养环境的条件,包括设定温度为37℃,二浓度维持在5%,以及湿度控制在95%;
S54:定期更换培养基,每48‑72小时更换一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对干细胞损伤小的干细胞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应用低强度脉冲电场技术包括:
S61:将培养的干细胞置于电场装置中;
S62:调节装置以产生低强度脉冲电场,具体设置电场强度为1‑5V/cm,脉冲频率为1Hz‑
10Hz;
S63:将干细胞在S62的电场环境中暴露10‑30分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对干细胞损伤小的干细胞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7具体包括:
S71:在干细胞培养过程中,每24‑48小时向培养基中加入细胞生物标记物,该标记物为荧光染料或抗体
S72:使用荧光显微镜或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捕捉干细胞的图像;
S73: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自动化地分析捕捉到的图像,以量化干细胞的数量、大小、形态以及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并根据图像分析结果和细胞标记物的表达,评估干细胞的质量和增殖状态。

说明书全文

一种对干细胞损伤小的干细胞采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干细胞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干细胞损伤小的干细胞采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代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干细胞的采集和利用已成为一个重要领域,干细胞,特别是来源于骨髓或脐带血的干细胞,因其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在再生医学、疾病治疗以及组织工程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有效且安全地采集和培养这些细胞,一直是该领域面临的技术挑战。
[0003] 目前的干细胞采集和处理方法存在多个限制,首先,传统的细胞分离技术往往依赖于酶解分离或机械分离,这些方法可能对干细胞的生物活性和完整性造成损伤,其次,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容易发生分化或失去活性,这限制了它们的临床应用潜力,此外,当前的干细胞培养技术往往繁琐且效率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干细胞的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0004]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干细胞损伤小的干细胞采集方法。
[0005] 一种对干细胞损伤小的干细胞采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 S1:从骨髓或脐带血中采集含干细胞的生物样本,并通过低速离心进行物理分离;
[0007] S2:将S1中所得样本置于特制的缓冲液中,处理生物样本,以分离干细胞;
[0008] S3:应用温度控制的离心过程,通过逐渐增加温度的方法,优化干细胞的收集效率;
[0009] S4:采用差速沉降法,将干细胞与其他细胞类型进行分离;
[0010] S5:将S4中分离出的干细胞转移到含有特定营养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微环境中,以促进其增殖和成熟;
[0011] S6:在培养环境中应用低强度脉冲电场技术,来增强干细胞的生物活性和增殖能力;
[0012] S7:采用细胞生物标记物和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实时监控干细胞的质量和数量,进行有效收集。
[0013] 进一步的,所述S1中通过低速离心进行物理分离具体包括:
[0014] S11:将所收集的骨髓样本或脐带血样本转移到无菌容器中,样本提取的体积量为5‑10毫升,并添加等体积的抗凝剂,以防止血凝固
[0015] S12:在无菌条件下,将含有样本的容器置于离心机中,并设置离心速度为200‑250g,离心时间为10‑15分钟;
[0016] S13:完成离心后,移除上层的血浆中间层的白细胞,保留含有干细胞的底层沉淀物。
[0017] 进一步的,所述S2具体包括:
[0018] S21:将S1步骤中得到的含有干细胞的底层沉淀物转移至一个新的无菌容器中;
[0019] S22:向无菌容器中加入特制的缓冲液,该缓冲液由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生理盐和非酶性细胞分离溶液组成,所述非酶性细胞分离溶液的浓度为0.1‑0.5%,理盐水的pH值为7.4;
[0020] S23:在室温下轻轻摇晃混合物5‑10分钟,使干细胞从沉淀物中释放并均匀分散于缓冲液中;
[0021] S24:经过轻轻摇晃后,先让混合物静置5分钟,使更重的非干细胞成分沉降至容器底部,然后收集上层液体,该上层液体包含分离的干细胞。
[0022] 进一步的,所述S3具体包括:
[0023] S31:将S24中收集的上层液体转移到新的无菌容器中,并在温度控制的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处理,初始设置离心机的温度为4℃;
[0024] S33:启动离心过程,并逐渐增加离心机的温度,在前5分钟内,将温度从4℃逐渐提升至10℃,最后的5分钟,将温度从10℃提升至室温;
[0025] S34:在整个离心过程中,保持离心速度恒定在300g,总离心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
[0026] S35:离心完成后,移除上层液体,以收集沉淀在容器底部的干细胞。
[0027] 进一步的,所述S4具体包括:
[0028] S41:将S35中收集的干细胞沉淀物转移到新的无菌容器中;
[0029] S42:向容器中加入聚糖溶液的分离介质,该聚糖溶液的比重为1.077g/mL,并轻轻摇动容器,使干细胞沉淀物均匀分散于分离介质中;
[0030] S43:在无菌条件下,将容器置于离心机中,并设置离心速度为400‑500g,离心时间为20‑30分钟;
[0031] S45:离心完成后,从容器中移除不同密度层,并收集含有干细胞的层。
[0032] 进一步的,所述S5具体包括:
[0033] S51:将S45中收集的干细胞的层转移到无菌的培养容器中;
[0034] S52:向培养容器中加入预先配制的培养基,该培养基包括10‑20%胎血清,以及1‑10ng/mL的人类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
[0035] S53:调节培养环境的条件,包括设定温度为37℃,二浓度维持在5%,以及湿度控制在95%;
[0036] S54:定期更换培养基,每48‑72小时更换一次。
[0037] 进一步的,所述S6中应用低强度脉冲电场技术包括:
[0038] S61:将培养的干细胞置于电场装置中;
[0039] S62:调节装置以产生低强度脉冲电场,具体设置电场强度为1‑5V/cm,脉冲频率为1Hz‑10Hz;
[0040] S63:将干细胞在S62的电场环境中暴露10‑30分钟。
[0041] 进一步的,所述S7具体包括:
[0042] S71:在干细胞培养过程中,每24‑48小时向培养基中加入细胞生物标记物,该标记物为荧光染料或抗体
[0043] S72:使用荧光显微镜或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捕捉干细胞的图像;
[0044] S73: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自动化地分析捕捉到的图像,以量化干细胞的数量、大小、形态以及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并根据图像分析结果和细胞标记物的表达,评估干细胞的质量和增殖状态。
[004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46] 本发明,通过采用非酶性细胞分离方法和温度控制的离心过程,显著降低了对干细胞的机械和化学损伤,从而保持了细胞的完整性和生物活性,这种温和的处理方法避免了传统细胞分离技术中常见的细胞膜损伤和功能退化,从而提高了干细胞的质量和存活率,这对于后续的实验研究或临床应用至关重要,因为高质量的干细胞更有可能在体外培养中维持其特性,且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更好的治疗效果。
[0047] 本发明,在培养阶段,通过在特定营养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微环境中培养干细胞,能够有效地促进干细胞的增殖和成熟,此外,应用低强度脉冲电场技术进一步增强了干细胞的生物活性,从而提高了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治疗潜力,这些优化的培养条件不仅提高了干细胞的数量,也保持了它们的未分化状态,这对于研究和治疗特别重要。
[0048] 本发明,通过应用的细胞生物标记物和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允许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实时监控干细胞的质量和数量,这种实时监控不仅提供了干细胞培养过程的即时反馈,还使得培养条件的优化变得更加精确和高效,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保收集和培养的干细胞具有最高的质量标准,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或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细胞来源。附图说明
[004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50]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对干细胞损伤小的干细胞采集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0052]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53] 实施例1
[0054] 如图1所示,一种对干细胞损伤小的干细胞采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5] S1:从骨髓中采集含干细胞的生物样本,并通过低速离心进行物理分离,以减少对细胞的损伤;
[0056] S2:将S1中所得样本置于特制的缓冲液中,处理生物样本,以分离干细胞;
[0057] S3:应用温度控制的离心过程,通过逐渐增加温度的方法,优化干细胞的收集效率;
[0058] S4:采用差速沉降法,基于细胞的光学密度差异,将干细胞与其他细胞类型进行分离;
[0059] S5:将S4中分离出的干细胞转移到含有特定营养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微环境中,以促进其增殖和成熟;
[0060] S6:在培养环境中应用低强度脉冲电场技术,来增强干细胞的生物活性和增殖能力;
[0061] S7:采用细胞生物标记物和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实时监控干细胞的质量和数量,进行有效收集。
[0062] 所述S1中通过低速离心进行物理分离具体包括:
[0063] S11:将所收集的骨髓样本转移到无菌容器中,样本提取的体积量为8毫升,并添加等体积的抗凝剂,以防止血液凝固;
[0064] S12:在无菌条件下,将含有样本的容器置于离心机中,并设置离心速度为230g,离心时间为13分钟,以实现物理分离;
[0065] S13:完成离心后,移除上层的血浆和中间层的白细胞,保留含有干细胞的底层沉淀物。
[0066] 所述S2具体包括:
[0067] S21:将S1步骤中得到的含有干细胞的底层沉淀物转移至一个新的无菌容器中;
[0068] S22:向无菌容器中加入特制的缓冲液,该缓冲液由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和非酶性细胞分离溶液组成,所述非酶性细胞分离溶液的浓度为0.3%,理盐水的pH值为7.4,以保持干细胞的完整性并减少生物化学损伤;
[0069] S23:在室温下轻轻摇晃混合物7分钟,使干细胞从沉淀物中释放并均匀分散于缓冲液中;
[0070] S24:经过轻轻摇晃后,先让混合物静置5分钟,使更重的非干细胞成分沉降至容器底部,然后收集上层液体,该上层液体包含分离的干细胞,准备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0071] 所述S3具体包括:
[0072] S31:将S24中收集的上层液体转移到新的无菌容器中,并在温度控制的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处理,初始设置离心机的温度为4℃;
[0073] S33:启动离心过程,并逐渐增加离心机的温度,在前5分钟内,将温度从4℃逐渐提升至10℃,最后的5分钟,将温度从10℃提升至室温;
[0074] S34:在整个离心过程中,保持离心速度恒定在300g,总离心时间控制在13分钟;
[0075] S35:离心完成后,移除上层液体,以收集沉淀在容器底部的干细胞。
[0076] 所述S4具体包括:
[0077] S41:将S35中收集的干细胞沉淀物转移到新的无菌容器中;
[0078] S42:向容器中加入聚糖溶液的分离介质,该聚糖溶液的比重为1.077g/mL,并轻轻摇动容器,使干细胞沉淀物均匀分散于分离介质中;
[0079] S43:在无菌条件下,将容器置于离心机中,并设置离心速度为450g,离心时间为25分钟,以实现基于密度的细胞分离;
[0080] S45:离心完成后,从容器中移除不同密度层,并收集含有干细胞的层。
[0081] 所述S5具体包括:
[0082] S51:将S45中收集的干细胞的层转移到无菌的培养容器中;
[0083] S52:向培养容器中加入预先配制的培养基,该培养基包括15%胎牛血清(FBS),以及5ng/mL的人类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
[0084] S53:调节培养环境的条件,包括设定温度为37℃,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5%,以及湿度控制在95%;
[0085] S54:定期更换培养基,每60小时更换一次,以维持适宜的营养和生长条件。
[0086] 所述S6中应用低强度脉冲电场技术包括:
[0087] S61:将培养的干细胞置于电场装置中;
[0088] S62:调节装置以产生低强度脉冲电场,具体设置电场强度为3V/cm,脉冲频率为5Hz;
[0089] S63:将干细胞在S62的电场环境中暴露20分钟,每次培养周期内进行一次,在电场处理后,将干细胞重新放回到原先的培养环境中,继续其常规的培养条件。
[0090] 所述S7具体包括:
[0091] S71:在干细胞培养过程中,每36小时向培养基中加入细胞生物标记物,该标记物为用于标记细胞活性的荧光染料
[0092] S72: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并捕捉干细胞的图像;
[0093] S73: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自动化地分析捕捉到的图像,以量化干细胞的数量、大小、形态以及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并根据图像分析结果和细胞标记物的表达,评估干细胞的质量和增殖状态。
[0094] 实施例2
[0095] 步骤1:从脐带血中采集含干细胞的生物样本,体积为5毫升,并添加等体积的抗凝剂以防止血液凝固,样本转移到无菌容器中,在离心机里以200g的速度离心10分钟,随后移除上层血浆和中间层白细胞,保留含干细胞的底层沉淀物;
[0096]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底层沉淀物转移到新的无菌容器中,加入由等体积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和0.1%浓度非酶性细胞分离溶液组成的缓冲液,pH值调整为7.4,在室温下轻轻摇晃混合物5分钟,让干细胞从沉淀物中释放并均匀分散于缓冲液中,之后静置5分钟,使非干细胞沉降,收集上层含干细胞的液体;
[0097] 步骤3:将步骤2中收集的上层液体转移到新的无菌容器,然后在温度控制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初始温度设为4℃,在前5分钟逐渐升至10℃,最后5分钟升至室温,离心速度保持在300g,总时间为10分钟,离心后,移除上层液体,收集沉淀的干细胞;
[0098] 步骤4:将步骤3中收集的干细胞沉淀物转移到新的无菌容器中,加入比重为1.077g/mL的聚糖溶液作为分离介质,轻轻摇动容器使干细胞沉淀物均匀分散,在无菌条件下离心,速度设置为400g,时间为20分钟,离心后,移除不同密度层,收集含干细胞的层;
[0099] 步骤5:将步骤4中收集的干细胞层转移到无菌的培养容器中,向培养容器中加入预先配制的培养基,包括10%胎牛血清,1ng/mL的人类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调节培养环境的条件:温度37℃,二氧化碳浓度5%,湿度95%,定期更换培养基,每48小时更换一次;
[0100] 步骤6:将培养的干细胞置于电场装置中,调节装置产生1V/cm的电场强度和1Hz的脉冲频率,将干细胞在这种电场环境中暴露10分钟,以增强其生物活性和增殖能力,[0101] 步骤7:在培养过程中,每24小时向培养基中加入抗体为细胞生物标记物,接着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捕捉干细胞的图像,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自动化地分析捕捉到的图像,以量化干细胞的数量、大小、形态及标记物表达水平,根据图像分析结果和细胞标记物表达,评估干细胞的质量和增殖状态。
[0102] 实施例3
[0103] 步骤1:从骨髓中采集含干细胞的生物样本,体积为10毫升,并添加等体积的抗凝剂以防止血液凝固,样本转移到无菌容器中,在离心机里以250g的速度离心15分钟,随后移除上层血浆和中间层白细胞,保留含干细胞的底层沉淀物;
[0104]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底层沉淀物转移到新的无菌容器中,加入由等体积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和0.5%浓度非酶性细胞分离溶液组成的缓冲液,pH值调整为7.4,在室温下轻轻摇晃混合物10分钟,让干细胞从沉淀物中释放并均匀分散于缓冲液中,之后静置5分钟,使非干细胞沉降,收集上层含干细胞的液体;
[0105] 步骤3:将步骤2中收集的上层液体转移到新的无菌容器,然后在温度控制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初始温度设为4℃,在前5分钟逐渐升至10℃,最后5分钟升至室温,离心速度保持在300g,总时间为15分钟,离心后,移除上层液体,收集沉淀的干细胞;
[0106] 步骤4:将步骤3中收集的干细胞沉淀物转移到新的无菌容器中,加入比重为1.077g/mL的聚糖溶液作为分离介质,轻轻摇动容器使干细胞沉淀物均匀分散,在无菌条件下离心,速度设置为500g,时间为30分钟,离心后,移除不同密度层,收集含干细胞的层;
[0107] 步骤5:将步骤4中收集的干细胞层转移到无菌的培养容器中,向培养容器中加入预先配制的培养基,包括20%胎牛血清,10ng/mL的人类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调节培养环境的条件:温度37℃,二氧化碳浓度5%,湿度95%,定期更换培养基,每72小时更换一次;
[0108] 步骤6:将培养的干细胞置于电场装置中,调节装置产生5V/cm的电场强度和10Hz的脉冲频率,将干细胞在这种电场环境中暴露30分钟,以增强其生物活性和增殖能力,[0109] 步骤7:在培养过程中,每48小时向培养基中加入荧光染料为细胞生物标记物,接着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并捕捉干细胞的图像,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自动化地分析捕捉到的图像,以量化干细胞的数量、大小、形态及标记物表达水平,根据图像分析结果和细胞标记物表达,评估干细胞的质量和增殖状态。
[0110] 表1成品实验数据对比
[0111]实验项目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干细胞收集效率(%) 92 87 90
干细胞活性评分 9.5(满分10分) 8.7(满分10分) 9.2(满分10分)
细胞增殖速率 1.8倍/24小时 1.5倍/24小时 1.7倍/24小时
干细胞成熟时间(天) 15 18 16
干细胞形态一致性 95% 90% 93%
[0112] 从上述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展示了最优的干细胞收集效率(92%),表明该方法在细胞的捕获和保留方面更为高效,此外,干细胞活性评分最高(9.5分),说明采集过程中细胞活性受到的损伤最小,维持了较高的生物活性,在干细胞增殖速率上,实施例1的干细胞表现出1.8倍的增殖率,比其他实施例更快,意味着在相同时间内可以获得更多的干细胞,干细胞成熟时间为15天,比实施例2和3更短,显示了更高效的成熟过程,干细胞形态一致性为95%,指出此方法获得的干细胞在形态上更加统一,有利于后续的应用和研究。
[0113] 综上所述,实施例1不仅在干细胞的收集效率和活性上表现优异,同时在增殖速率、成熟时间和形态一致性方面也展现出较好的表现,是三种实施例中的最佳选择。
[0114] 本发明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