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生物化学,啤酒,烈性酒,果汁酒,醋 / 一种抗菌活性苄基苯醚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抗菌活性苄基苯醚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2410045633.8 申请日 2024-01-12 公开(公告)号 CN117945867A 公开(公告)日 2024-04-30
申请人 海南师范大学; 发明人 郑彩娟; 王斌; 黄国雷; 刘强; 蔡瑾;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抗菌活性苄基苯醚类衍 生物 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抗菌活性苄基苯醚类衍生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其中,n选自0、1、2、3;R选自卤素、C1‑C3烷基、硝基、氰基。所述卤素优选氟、氯、溴、碘;C1‑C3烷基优选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
权利要求

1.一种抗菌活性苄基苯醚类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活性苄基苯醚类衍生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
其中,n选自0、1、2、3;R选自卤素、C1‑C3烷基、硝基、氰基。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活性苄基苯醚类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n为1,R为F、Cl、Br、Me,R的取代位置为邻、间或对位。
3.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抗菌活性苄基苯醚类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式I化合物选自化合物2‑11。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化合物1于有机溶剂中,在性条件下与相应取代的苄基溴反应得到式I化合物。所述有机溶剂优选丙、THF、CH2Cl2;碱性条件优选由碱金属酸盐提供,优选碳酸铯、碳酸、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n和R的定义同上。
5.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1)配制种子培养基,将21041517菌株接入种子培养基,26~28℃,培养3天得种子培养液;
(2)将步骤(1)得到的种子培养液接入发酵培养基中,室温静置培养30天得发酵物;
(3)将步骤(2)得到的发酵物中的发酵液和菌体分离,发酵液和菌体分别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2~4次,合并萃取液后减压浓缩得到浸膏;
(4)步骤(3)得到的浸膏经过减压胶柱层析,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作为洗脱剂进行梯度洗脱,洗脱梯度分别为100:0、90:10、80:20、70:30、60:40,50:50、40:60、30:70、20:80、
10:90、0:100,每个梯度收集两个柱体积,根据极性大小分成8个组分,将梯度为石油醚:乙酸乙酯为60:40得到的洗脱液浓缩后,经Sephadex LH‑20柱层析,洗脱剂为石油醚:氯仿:甲醇=2:1:1,得到化合物1。
6.权利要求5所述的21041517菌株,其特征在于21041517菌株的菌种保藏信息如下:保藏单位名称: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2023年11月8日;保藏编号:
CGMCC No.40913;分类命名:曲霉Aspergillussp.。
7.权利要求6所述21041517菌株在制备化合物1、式I化合物中的应用。
8.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本发明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活性成分。
9.权利要求8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可包含其他抗菌药物;也可以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优选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稀释剂或赋形剂)。上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可以是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或液体制剂。
10.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用途。

说明书全文

一种抗菌活性苄基苯醚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结构修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活性苄基苯醚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洋潮间带的耐盐植物类群,由于其生存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中,特殊的环境导致了其活跃的微生物菌落,是结构新颖活性独特的化合物重要来源之一。发明人近年来,自红树植物内生真菌中分离多个活性化合物,本发明对分离自木果楝根部来源真菌21041517中的联苯醚类化合物进行不同取代的苄基修饰获得了系列抗菌活性苄基苯醚类衍生物。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一种木果楝根部来源真菌(以下简称21041517),其特征在于其菌种保藏信息:保藏单位名称: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2023年11月8日;保藏编号:CGMCC No.40913;分类命名:曲霉Aspergillus sp.。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菌活性苄基苯醚类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活性苄基苯醚类衍生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
[0005]
[0006] 其中,n选自0、1、2、3;R选自卤素、C1‑C3烷基、硝基、氰基。所述卤素优选氟、氯、溴、碘;C1‑C3烷基优选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
[0007]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提供上述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式I化合物优选n为1,R为F、Cl、Br、Me,R的取代位置为邻、间或对位。
[0008]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提供上述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式I化合物选自化合物2‑11。
[0009]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提供上述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10]
[0011] 化合物1于有机溶剂中,在性条件下与相应取代的苄基溴反应得到式I化合物。所述有机溶剂优选丙、THF、CH2Cl2;碱性条件优选由碱金属酸盐提供,优选碳酸铯、碳酸、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n和R的定义同上。
[0012] 上述制备方法中化合物1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 (1)配制种子培养基,将21041517菌株接入种子培养基,26~28℃,培养3天得种子培养液;
[0014] (2)将步骤(1)得到的种子培养液接入发酵培养基中,室温静置培养30天得发酵物;
[0015] (3)将步骤(2)得到的发酵物中的发酵液和菌体分离,发酵液和菌体分别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2~4次,合并萃取液后减压浓缩得到浸膏;
[0016] (4)步骤(3)得到的浸膏经过减压胶柱层析,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作为洗脱剂进行梯度洗脱,洗脱梯度分别为100:0、90:10、80:20、70:30、60:40、50:50、40:60、30:70、20:80、10:90、0:100,每个梯度收集两个柱体积,将梯度为石油醚:乙酸乙酯为60:40得到的洗脱液浓缩后,经Sephadex LH‑20柱层析,洗脱剂为石油醚:氯仿:甲醇=2:1:1,得到化合物1。
[0017] 其中所述洗脱剂或流动相的比例均为体积比;所述种子培养基为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B培养基);所述发酵培养基为大米固体培养基(配方为:每1L的锥形瓶含有50g大米,60g水,0.5g海盐和1.5g蛋白胨);所述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均需120℃灭25–30分钟。
[0018]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提供木果楝根部来源真菌21041517在制备化合物1、式I化合物中的应用。
[0019] 本发明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本发明上述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活性成分。
[0020]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药物组合物,还可包含其他抗菌药物;也可以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优选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稀释剂或赋形剂)。上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可以是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或液体制剂。
[0021]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提供上述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用途。所述抗菌药物优选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29213)、MRSA(S.aureus ATCC 43300)、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 ATCC 12228)、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CMCC(B)63303)中一种或几种感染引起的疾病
[0022] 本发明中术语“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是指非毒性的无机或有机酸和/或碱的加成盐,可参见“Salt selection for basic drugs”,Int.J.Pharm.(1986),33,201–217。
[002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对diorcinol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获得了系列抗菌活性显著提高(1‑2个数量级)的苄基苯醚类衍生物。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菌株21041517的形态图。
[0025] 图2是化合物1的1H NMR图。
[0026] 图3是化合物1的13C NMR图。
[0027] 图4是化合物2的1H NMR图。
[0028] 图5是化合物2的13C NMR图。
[0029] 图6是化合物3的1H NMR图。
[0030] 图7是化合物3的13C NMR图。
[0031] 图8是化合物4的1H NMR图。
[0032] 图9是化合物4的13C NMR图。
[0033] 图10是化合物5的1H NMR图。
[0034] 图11是化合物5的13C NMR图。
[0035] 图12是化合物6的1H NMR图。
[0036] 图13是化合物6的13C NMR图。
[0037] 图14是化合物7的1H NMR图。
[0038] 图15是化合物7的13C NMR图。
[0039] 图16是化合物8的1H NMR图。
[0040] 图17是化合物8的13C NMR图。
[0041] 图18是化合物9的1H NMR图。
[0042] 图19是化合物9的13C NMR图。
[0043] 图20是化合物10的1H NMR图。
[0044] 图21是化合物10的13C NMR图。
[0045] 图22是化合物11的1H NMR图。
[0046] 图23是化合物11的13C NMR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为了便于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下面提供的实施例对其做了更详细的说明。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供更好的理解发明而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或实施原则,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以下内容。
[0048] 实施例1
[0049] (1)菌株21041517的菌种培养
[0050] 将21041517菌株接至含有马铃薯葡萄糖水培养基(PDB培养基)的锥形瓶中,每1L规格的锥形瓶中装有500mL的PDB的培养基,共计发酵10瓶种子液;将这10瓶种子液放置28℃恒温摇床中振荡生长,培养3天(直至菌株21041517的菌种在PDB培养基中长满)得种子培养液。
[0051] (2)菌株21041517的发酵
[0052] 将步骤(1)中得到的种子培养液接入大米固体培养基中(200瓶,配方为:每1L的锥形瓶含有50g大米,60g水,0.5g海盐和1.5g蛋白胨),室温静置培养30天得发酵物。
[0053] (3)化合物1的提取分离
[0054] 取步骤(2)得到的发酵物对发酵液和菌体进行分离,发酵液和菌体分别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各3次;合并萃取液,浓缩后经过减压硅胶柱层析,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作为洗脱剂进行梯度洗脱,洗脱梯度分别为100:0、90:10、80:20、70:30、60:40、50:50、40:60、30:70、20:80、10:90、0:100,每个梯度收集两个柱体积,根据极性大小分成8个组分,将梯度为石油醚:乙酸乙酯为60:40得到的洗脱液浓缩后,经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石油醚‑氯仿‑甲醇,2:1:1,v/v)分离处理得到化合物1(8.3g)。
[0055]
[0056] 化合物1:淡黄色油状物,通过高分辨HR‑ESI‑MS数据确定3的分子式为C14H14O3(8个1
饱和度)。在H‑NMR谱图中可知存在3个芳香质子氢信号δH 6.41(2H,s),6.30(1H,brs),以
13
及在高场区有1个甲基质子氢信号δH 2.26(3H,s)。从 C‑NMR谱图中可以得到该化合物存在
7个碳信号,6个苯环碳信号(δC 158.2,156.6,141.1,112.3,111.3,103.6),以及1个甲基碳信号δC 21.6,由于该化合物结构对称,导致氢谱碳谱信号重叠。经过与文献数据比对,确定该化合物为diorcinol。
[0057] 实施例2
[0058]
[0059] 取化合物1(1mmol)溶于丙酮(6mL)中,室温下加入K2CO3(1.5mmol)、对氯苄溴(1.2mmol),搅拌反应,TLC检测反应完全,加入适量甲醇终止反应,减压浓缩蒸除溶剂,加入二氯甲烷稀释,依次用1M HCl、饱和NaHCO3、饱和NaCl溶液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浓缩后,经硅胶柱层析(乙酸乙酯‑石油醚=1:15至1:8)得到化合物2(326mg)。
[0060] 化合物2:淡黄色油状,在1H NMR谱图中可知存在10个芳香质子氢信号δH 7.34(4H,s),6.55(1H,t,J=2.0Hz),6.46(1H,s),6.43(1H,t,J=2.4Hz),6.40(2H,d,J=2.4Hz),6.28(1H,t,J=2.4Hz),1个亚甲基质子氢信号δH 4.97(2H,s),2个甲基氢信号δH 2.29(3H,
13
s),2.26(3H,s);从 C NMR谱图中可以得到18个苯环碳信号δC 159.7,158.3,158.1,156.7,
141.1,140.9,135.5,133.9,128.9,128.9,128.9,128.9,112.7,112.2,111.3,111.0,
103.5,103.2,1个亚甲基碳信号δC 69.4,2个甲基碳信号δC 21.8,21.6。
[0061] 实施例3
[0062] 按照实施例2中类似的反应操作,将对氯苄溴替换为间氯苄溴、邻氯苄溴、对溴苄溴、间溴苄溴、邻溴苄溴、对氟苄溴、间氟苄溴、对甲基苄溴、间甲基苄溴;碳酸钾任选替换为碳酸铯或碳酸钠;丙酮任选替换为丙酮、THF、CH2Cl2;可以75.3%至92.4%的收率得到化合物3‑11。
[0063]
[0064]
[0065] 化合物3:淡黄色油状,在1H NMR谱图中可知存在10个芳香质子氢信号δH 7.41(1H,s),7.29(3H,m),6.55(1H,t,J=2.4Hz),6.46(1H,s),6.44(1H,t,J=2.4Hz),6.40(2H,d,J=2.0Hz),6.29(1H,t,J=2.4Hz),1个亚甲基质子氢信号δH4.97(2H,s),2个甲基氢信号δH 13
2.30(3H,s),2.26(3H,s);从 C NMR谱图中可以得到18个苯环碳信号δC 159.7,158.3,
158.1,156.7,141.1,140.9,139.1,134.6,130.0,128.2,127.6,125.5,112.8,112.2,
111.3,110.9,103.5,103.2,1个亚甲基碳信号δC 69.3,2个甲基碳信号δC 21.8,21.6。并将其命名为3‑[3‑((3‑chlorobenzyl)oxy)‑5‑methylphenoxy]‑5‑methylphenol(3)。
[0066] 化合物4:淡黄色油状,在1H NMR谱图中可知存在10个芳香质子氢信号δH 7.54(1H,dd,J=7.6,2.4Hz),7.39(1H,dd,J=7.6,2.0Hz),7.28(2H,m),6.59(1H,t,J=2.0Hz),6.49(1H,t,J=2.0Hz),6.47(1H,s),6.40(2H,m),6.30(1H,t,J=2.4Hz),1个亚甲基质子氢信号13
δH 5.12(2H,s),2个甲基氢信号δH 2.30(3H,s),2.27(3H,s);从 C NMR谱图中可以得到18个苯环碳信号δC 159.7,158.3,158.1,156.6,141.1,140.9,134.7,132.8,129.5,129.1,
129.0,127.1,112.8,112.2,111.2,110.9,103.5,103.4,1个亚甲基碳信号δC 67.3,2个甲基碳信号δC 21.8,21.6。并将其命名为3‑[3‑((2‑chlorobenzyl)oxy)‑5‑methylphenoxy]‑
5‑methylphenol(4)。
[0067] 化合物5:淡黄色油状,在1H NMR谱图中可知存在10个芳香质子氢信号δH 7.50(2H,d,J=8.4Hz),7.27(2H,d,J=8.4Hz),6.54(1H,t,J=2.0Hz),6.46(1H,s),6.43(1H,t,J=2.4Hz),6.40(2H,d,J=2.4Hz),6.29(1H,t,J=2.4Hz),1个亚甲基质子氢信号δH 4.95(2H,
13
s),2个甲基氢信号δH 2.29(3H,s),2.26(3H,s);从 C NMR谱图中可以得到18个苯环碳信号δC 159.7,158.3,158.1,156.7,141.1,140.9,136.0,131.8,131.8,129.2,129.2,122.0,
112.8,112.2,111.3,111.0,103.5,103.2,1个亚甲基碳信号δC 69.4,2个甲基碳信号δC 
21.8,21.6。并将其命名为3‑[3‑((4‑bromobenzyl)oxy)‑5‑methylphenoxy]‑5‑methylphenol(5)。
[0068] 化合物6:淡黄色油状,在1H NMR谱图中可知存在10个芳香质子氢信号δH 7.57(1H,t,J=2.0Hz),7.45(1H,ddd,J=8.0,2.0,1.2Hz),7.32(1H,ddd,J=8.0,2.0,1.2Hz),7.25(1H,d,J=8.0Hz),6.55(1H,s),6.46(1H,s),6.43(1H,t,J=2.4Hz),6.40(2H,d,J=2.4Hz),6.29(1H,t,J=2.4Hz),1个亚甲基质子氢信号δH 4.97(2H,s),2个甲基氢信号δH 
13
2.30(3H,s),2.27(3H,s);从 C NMR谱图中可以得到18个苯环碳信号δC 159.7,158.3,
158.1,156.7,141.1,140.9,139.4,131.2,130.5,130.3,126.0,122.8,112.8,112.2,
111.3,111.0,103.5,103.2,1个亚甲基碳信号δC69.3,2个甲基碳信号δC 21.8,21.6。并将其命名为3‑[3‑((3‑bromobenzyl)oxy)‑5‑methylphenoxy]‑5‑methylphenol(6)。
[0069] 化合物7:淡黄色油状,在1H NMR谱图中可知存在10个芳香质子氢信号δH 7.58(1H,dd,J=8.0,1.2Hz),7.53(1H,dd,J=7.6,1.6Hz),7.33(1H,dt,J=7.6,1.2Hz),7.18(1H,dt,J=8.0,1.6Hz),6.58(1H,s),6.49(1H,t,J=2.4Hz),6.46(1H,s),6.41(2H,s),6.30(1H,t,J=2.4Hz),1个亚甲基质子氢信号δH 5.08(2H,s),2个甲基氢信号δH 2.30(3H,s),13
2.26(3H,s);从 C NMR谱图中可以得到18个苯环碳信号δC 159.7,158.3,158.1,156.7,
141.1,140.9,139.4,131.2,130.5,130.3,126.0,122.8,112.8,112.2,111.3,111.0,
103.5,103.2,1个亚甲基碳信号δC 69.3,2个甲基碳信号δC 21.8,21.6。并将其命名为3‑[3‑((2‑bromobenzyl)oxy)‑5‑methylphenoxy]‑5‑methylphenol(7)。
[0070] 化合物8:淡黄色油状,在1H NMR谱图中可知存在10个芳香质子氢信号δH 7.38(2H,dd,J=7.6,5.4Hz),7.06(2H,t,J=7.6Hz),6.56(1H,t,J=2.0Hz),6.46(1H,s),6.45(1H,t,J=2.0Hz),6.40(2H,t,J=2.4Hz),6.29(1H,t,J=2.0Hz),1个亚甲基质子氢信号δH 13
4.96(2H,s),2个甲基氢信号δH 2.30(3H,s),2.26(3H,s);从 C NMR谱图中可以得到18个苯环碳信号δC 161.4,159.8,158.3,158.1,156.7,141.1,140.8,132.7,129.5,129.5,115.7,
115.5,112.7,112.2,111.3,111.0,103.5,103.2,1个亚甲基碳信号δC 69.5,2个甲基碳信号δC 21.8,21.6。并将其命名为3‑3‑[3‑((4‑fluorobenzyl)oxy)‑5‑methylphenoxy]‑5‑methylphenol(8)。
[0071] 化合物9:淡黄色油状,在1H NMR谱图中可知存在10个芳香质子氢信号δH 7.33(1H,td,J=7.6,2.0Hz),7.16(1H,d,J=7.6Hz),7.13(1H,m),7.01(1H,td,J=8.0,2.0Hz),6.55(1H,t,J=2.0Hz),6.46(1H,s),6.44(1H,t,J=2.0Hz),6.40(2H,d,J=2.0Hz),6.29(1H,t,J=2.0Hz),1个亚甲基质子氢信号δH 5.00(2H,s),2个甲基氢信号δH 2.30(3H,s),2.26(3H,13
s);从 C NMR谱图中可以得到18个苯环碳信号δC 164.3,161.9,159.7,158.1,156.7,
141.1,140.9,139.7,130.3,122.9,115.0,114.5,112.8,112.2,111.3,111.0,103.5,
103.2,1个亚甲基碳信号δC 69.4,2个甲基碳信号δC 21.8,21.6。并将其命名为3‑3‑[3‑((3‑fluorobenzyl)oxy)‑5‑methylphenoxy]‑5‑methylphenol(9)。
[0072] 化合物10:淡黄色油状,在1H NMR谱图中可知存在10个芳香质子氢信号δH 7.29(2H,d,J=8.0Hz),7.18(2H,d,J=8.0Hz),6.56(1H,t,J=2.4Hz),6.45(2H,m),6.40(2H,d,J=6.4Hz),6.28(1H,t,J=2.4Hz),1个亚甲基质子氢信号δH4.96(2H,s),3个甲基氢信号δH 13
2.36(3H,s),2.29(3H,s),2.26(3H,s);从 C NMR谱图中可以得到18个苯环碳信号δC 160.1(C‑3’),158.4(C‑1),158.0(C‑1’),156.6(C‑3),141.1(C‑5),140.7(C‑5’),137.9(C),
133.9(C),129.4(CH),129.4(CH),127.8(CH),127.8(CH),112.5(C‑4),112.2(C‑6),111.2(C‑6’),111.0(C‑4’),103.5(C‑2’),103.3(C‑2),1个亚甲基碳信号δC 70.1,3个甲基碳信号δC 21.8,21.6,21.3。并将其命名为3‑methyl‑5‑[3‑methyl‑5‑((4‑methylbenzyl)oxy)phenoxy]phenol(10)。
[0073] 化合物11:淡黄色油状,在1H NMR谱图中可知存在10个芳香质子氢信号δH 7.16(1H,t,J=3.6Hz),6.98(3H,m),6.49(1H,d,J=2.4Hz),6.43(1H,s),6.39(1H,s),6.36(1H,d,J=2.4Hz),6.32(1H,t,J=2.4Hz),1个亚甲基质子氢信号δH4.96(2H,s),3个甲基氢信号13
δH 2.30(3H,s),2.27(3H,s),2.25(3H,s);从 C NMR谱图中可以得到18个苯环碳信号δC 
158.4,156.6,155.9,155.0,141.1,139.9,139.8,138.4,129.0,128.6,127.1,125.2,
120.6,113.5,112.2,111.2,104.6,103.5,1个亚甲基碳信号δC 70.3,3个甲基碳信号δC 
21.8,21.6,21.3。并将其命名为3‑methyl‑5‑[3‑methyl‑5‑((3‑methylbenzyl)oxy)phenoxy]phenol(11)。
[0074] 实施例4本发明化合物1‑11的抗菌活性的测定
[0075] 测试仪器与材料:肉汤琼脂培养基,96孔板,酶标仪,EP管及移液枪等。
[0076] 抗菌活性实验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29213)、MRSA(S.aureus ATCC 43300)、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 ATCC 12228)、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CMCC(B)63303)。
[0077] 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抗菌活性实验。实验步骤:
[0078] (1)采用平板划线法将保藏于超低温箱的相应实验菌株接种于肉汤琼脂培养基上进行活化,将活化后的单菌落转移至新鲜肉汤液体培养基中37℃静置培养12h。将培养的菌体再次转移入新鲜培养基中,于37℃,200rpm下培养4h使菌体处于对数生长期。
[0079] (2)对数期菌悬液用新鲜培养基调节浓度为106CFU/mL,并将其作为稀释菌种液。在96孔板第一行每孔加样10μL,之后取稀释菌种样190μL加到加好药品的96孔板第一行中,第二行加入100μL稀释菌种液并加入从第一行取出的100μL菌液,第三行加入100μL稀释菌种液并加入从第二行取出的100μL菌液,如此进行,取出最后一行100μL菌液弃去。每孔加入
100μL稀释菌液,保证96孔板每孔的终体积为200μL。
[0080] (3)37℃恒温箱培养24小时后,使用酶标仪测量吸光度,以被抑制的最低抑制浓度作为MIC,阳性对照药为环丙沙星。
[0081]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