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手动切割工具;切割;切断 / 打孔;冲孔;切下;冲裁;除切割外的切断 / 一种窗帘环自动冲孔铆压模具及窗帘环安装工艺

一种窗帘环自动冲孔铆压模具及窗帘环安装工艺

申请号 CN201810344068.X 申请日 2018-04-17 公开(公告)号 CN108818729B 公开(公告)日 2024-03-29
申请人 温州雄盛精密智造有限公司; 发明人 林孙忠;
摘要 一种窗帘环自动冲孔铆压模具及窗帘环安装工艺,通过在铆压的模具的上模上设置打孔机构,通过打孔机构的冲头将铆压操作时,夹在窗帘环的上环和下环之间的未打孔的窗帘布同时进行窗帘布打孔操作和上环和下环之间的铆压操作,既节省了打孔操作再铆压的操作步骤,又增加了窗帘布上打孔 位置 的精确度。降低了产品的次品率。
权利要求

1.一种窗帘环自动冲孔铆压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2)的上表面为载物平台,所述的载物平台的中间设有通孔(22),所述的通孔(22)的周侧设有用于放置窗帘环的下环的凹槽(12),所述的上模(1)的底部中间设有定位柱(21),所述的定位柱(21)与通孔(22)适配,所述的定位柱(21)插接在下模(2)的通孔(22)中,所述的上模(1)的中间还设有打孔机构(3),所述的打孔机构(3)为T字型,所述的T字型的打孔机构(3)的前端为冲头(31),所述的冲头(31)位于上模(1)的底部的定位柱(21)内,所述的打孔机构(3)与上模(1)之间存在冲程,所述的冲头(31)包括冲头(31)底面与定位柱(21)底面平齐的第一位置以及冲头(31)底面高于定位柱(21)底面的冲孔位置,所述的打孔机构(3)包括分体式结构的冲头(31)和底座(32),所述的冲头(31)的上端设有安装槽(311),所述的底座(32)的中间设有安装孔(321),所述的冲头(31)和底座(32)之间通过安装槽(311)和安装孔(321)之间的固定件连接,所述的上模(1)的顶部的中间设有定位槽(11),所述的底座(32)位于定位槽(11)内,所述的底座(32)与定位槽(11)之间间隙配合,所述的打孔机构(3)与上模(1)之间的冲程位于底座(32)底部与定位槽(11)底部之间, 所述的定位柱(21)内设有空腔(211),所述的冲头(31)位于空腔(211)内,所述的冲头(31)的底部设有限位部(312),所述的冲头(31)的周侧还设有复位弹性件(4),所述的复位弹性件(4)位于限位部(312)与空腔(211)顶部之间, 所述的上模(1)和下模(2)的径向方向上还设有用于将上模(1)和下模(2)安装固定在铆压机上的连接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窗帘环自动冲孔铆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32)的底部设有圆槽(322),所述的冲头(31)的上端插接在圆槽(322)内。
3.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环自动冲孔铆压模具的窗帘环安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窗帘环的下环放置在下模的上表面的凹槽内;
(2)将未打孔的窗帘布放置在位于下模的凹槽内下环的上方;
(3)在窗帘布的上方与下模的凹槽对应位置放置窗帘环的上环;
(4)将上模的定位柱与下模中间的通孔对齐;
(5)上模下压将下环和上环铆压成型,同时上模的定位柱中间的冲头将未打孔的窗帘布的窗帘环中空位置打穿,即完成窗帘布上窗帘环安装。

说明书全文

一种窗帘环自动冲孔铆压模具及窗帘环安装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具体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窗帘环自动冲孔铆压模具及窗帘环安装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窗帘布上窗帘环安装时,需要将打孔了的窗帘布放置在窗帘环的上下环之间,再将窗帘环的上下环铆压成型,但是这样的加工步骤既要先将窗帘环上进行打孔操作,还需要对窗帘布上的打孔的位置精确度要求很高,一旦打孔位置不准,将影响到后续的窗帘环铆压的操作。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缺陷及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窗帘环自动冲孔铆压模具及窗帘环安装工艺。
[0004]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窗帘环自动冲孔铆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的下模的上表面为载物平台,所述的载物平台的中间设有通孔,所述的通孔的周侧设有用于放置窗帘环的下环的凹槽,所述的上模的底部中间设有定位柱,所述的定位柱与通孔适配,所述的定位柱插接在下模的通孔中,所述的上模的中间还设有打孔机构,所述的打孔机构为T字型,所述的T字型的打孔机构的前端为冲头,所述的冲头位于上模的底部的定位柱内,所述的打孔机构与上模之间存在冲程,所述的冲头包括冲头底面与定位柱底面平齐的第一位置以及冲头底面高于定位柱底面的冲孔位置。
[0005] 所述的打孔机构包括分体式结构的冲头和底座,所述的冲头的上端设有安装槽,所述的底座的中间设有安装孔,所述的冲头和底座之间通过安装槽和安装孔之间的固定件连接。
[0006] 所述的底座的底部设有圆槽,所述的冲头的上端插接在圆槽内。
[0007] 所述的上模的顶部的中间设有定位槽,所述的底座位于定位槽内,所述的底座与定位槽之间间隙配合。
[0008] 所述的打孔机构与上模之间的冲程位于底座底部与定位槽底部之间。
[0009] 所述的定位柱内设有空腔,所述的冲头位于空腔内,所述的冲头的底部设有限位部,所述的冲头的周侧还设有复位弹性件,所述的复位弹性件位于限位部与空腔顶部之间。
[0010] 所述的上模和下模的径向方向上还设有用于将上模和下模安装固定在铆压机上的连接孔。
[0011] 一种采用窗帘环自动冲孔铆压模具的窗帘环安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2] 1、将窗帘环的下环放置在下模的上表面的凹槽内;
[0013] 2、将未打孔的窗帘布放置在位于下模的凹槽内下环的上方;
[0014] 3、在窗帘布的上方与下模的凹槽对应位置放置窗帘环的上环;
[0015] 4、将上模的定位柱与下模中间的通孔对齐;
[0016] 5、上模下压将下环和上环铆压成型,同时上模的定位柱中间的冲头将未打孔的窗帘布的窗帘环中空位置打穿,即完成窗帘布上窗帘环安装。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窗帘环自动冲孔铆压模具及窗帘环安装工艺,通过在铆压的模具的上模上设置打孔机构,通过打孔机构的冲头将铆压操作时,夹在窗帘环的上环和下环之间的未打孔的窗帘布同时进行窗帘布打孔操作和上环和下环之间的铆压操作,既节省了打孔操作再铆压的操作步骤,又增加了窗帘布上打孔位置的精确度。降低了产品的次品率。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下模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上模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发明上模结构剖视图。
[0021] 图中1‑上模,2‑下模,3‑打孔机构,4‑复位弹性件,5‑连接孔11‑定位槽,12‑凹槽,21‑定位柱,22‑通孔,31‑冲头,32‑底座,211‑空腔,311‑安装槽,312‑限位部,321‑安装孔,
322‑圆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0023]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窗帘环自动冲孔铆压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2的上表面为载物平台,所述的载物平台的中间设有通孔22,所述的通孔22的周侧设有用于放置窗帘环的下环的凹槽12,所述的上模1的底部中间设有定位柱21,所述的定位柱21与通孔22适配,所述的定位柱21插接在下模2的通孔22中,所述的上模1的中间还设有打孔机构3,所述的打孔机构3为T字型,所述的T字型的打孔机构3的前端为冲头
31,所述的冲头31位于上模1的底部的定位柱21内,所述的打孔机构3与上模1之间存在冲程,所述的冲头31包括冲头31底面与定位柱21底面平齐的第一位置以及冲头31底面高于定位柱21底面的冲孔位置。所述的打孔机构3包括分体式结构的冲头31和底座32,所述的冲头
31的上端设有安装槽311,所述的底座32的中间设有安装孔321,所述的冲头31和底座32之间通过安装槽311和安装孔321之间的固定件连接。所述的底座32的底部设有圆槽322,所述的冲头31的上端插接在圆槽322内。
[0024] 所述的上模1的顶部的中间设有定位槽11,所述的底座32位于定位槽11内,所述的底座32与定位槽11之间间隙配合。所述的打孔机构3与上模1之间的冲程位于底座32底部与定位槽11底部之间。
[0025] 所述的定位柱21内设有空腔211,所述的冲头31位于空腔211内,所述的冲头31的底部设有限位部312,所述的冲头31的周侧还设有复位弹性件4,所述的复位弹性件4位于限位部312与空腔211顶部之间。
[0026] 所述的上模1和下模2的径向方向上还设有用于将上模1和下模2安装固定在铆压机上的连接孔5。
[0027] 一种采用窗帘环自动冲孔铆压模具的窗帘环安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8] (1)将窗帘环的下环放置在下模的上表面的凹槽内;
[0029] (2)将未打孔的窗帘布放置在位于下模的凹槽内下环的上方;
[0030] (3)在窗帘布的上方与下模的凹槽对应位置放置窗帘环的上环;
[0031] (4)将上模的定位柱与下模中间的通孔对齐;
[0032] (5)上模下压将下环和上环铆压成型,同时上模的定位柱中间的冲头将未打孔的窗帘布的窗帘环中空位置打穿,即完成窗帘布上窗帘环安装。
[0033] 本发明通过在铆压的模具的上模上设置打孔机构,通过打孔机构的冲头将铆压操作时,夹在窗帘环的上环和下环之间的未打孔的窗帘布同时进行窗帘布打孔操作和上环和下环之间的铆压操作,既节省了打孔操作再铆压的操作步骤,又增加了窗帘布上打孔位置的精确度。降低了产品的次品率。
[0034]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