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工具

专利类型 发明授权 法律事件 公开; 实质审查; 授权;
专利有效性 有效专利 当前状态 授权
申请号 CN202111414259.7 申请日 2017-03-23
公开(公告)号 CN114102457B 公开(公告)日 2024-10-18
申请人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申请人类型 企业
发明人 亚伦·S·布卢门塔尔; 克里斯托弗·S·霍佩; 杰西·马塞勒; 第一发明人 亚伦·S·布卢门塔尔
权利人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权利人类型 企业
当前权利人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当前权利人类型 企业
省份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 城市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
具体地址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美国威斯康星州 邮编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
主IPC国际分类 B25B7/00 所有IPC国际分类 B25B7/00B25B7/16B25B7/06
专利引用数量 2 专利被引用数量 0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13 专利文献类型 B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专利代理人 李增苗;
摘要 一种 手持工具 ,该手持工具包括第一钳爪、固定至第一钳爪的第一 手柄 、第二钳爪、以及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第二钳爪的第二手柄。手持工具还包括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 连杆 构件,该第一端部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选自第一钳爪和第一手柄的组中的至少一者,该第二端部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第二钳爪。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持工具,包括:
第一钳爪;
第一手柄,所述第一手柄固定至所述第一钳爪;
第二钳爪,所述第二钳爪包括钳爪面以及与所述钳爪面相反的枢转端部;
第二手柄;
枢转销,所述枢转销延伸穿过所述第二钳爪的所述枢转端部和所述第二手柄两者,以将所述第二手柄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所述第二钳爪,其中,所述第二钳爪是从所述枢转端部延伸至所述钳爪面的单个刚性部段;以及
连杆构件,所述连杆构件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选自所述第一钳爪和所述第一手柄的组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二端部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所述第二钳爪,
其中,所述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二端部在所述第二手柄的上方且在所述第一钳爪的下方在所述第二钳爪的后凸部的位置处联接至所述第二钳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工具,其中,所述枢转销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钳爪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工具,其中,当工件被夹紧在所述第一钳爪与所述第二钳爪之间时,所述连杆构件和所述第二钳爪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钳爪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工具,其中,所述第一钳爪包括第一表面,并且所述第二钳爪包括第二表面,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表面抵接于所述第一表面以限制所述第二钳爪相对于所述第一钳爪的运动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工具,还包括具有构件和调节构件的锁定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工具,还包括联接在形成于所述第二钳爪上的孔与所述第一手柄之间的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工具,其中,所述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端部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所述第一钳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工具,其中,所述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端部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所述第一手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工具,其中,所述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端部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所述第一钳爪和所述第一手柄两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工具,其中,所述连杆构件包括由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限定的槽,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钳爪的一部分被接纳在所述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工具,其中,由使用者施加至所述第一手柄的外使所述第二钳爪和所述连杆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钳爪移动,以增大作用于定位在所述第一钳爪与所述第二钳爪之间的工件上的夹紧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工具,其中,所述连杆构件的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两者均位于所述枢转销的上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工具,其中,所述第二手柄是在所述第二手柄的第一端部处从所述枢转销延伸至与所述第二手柄的所述第一端部相反的第二端部的单个刚性部段。

说明书全文

手持工具

[0001]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3月23日、申请号为201780018787.6(PCT/US2017/023721)、发明名称为“定钳”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3]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3月23日提交的共同未决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311,983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参引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0004] 本发明涉及锁定钳,更具体地涉及具有改进的夹紧的锁定钳。

背景技术

[0005] 锁定钳通常包括固定钳爪、可动钳爪和过中心(over‑center)连杆,该过中心连杆可操作成将可动钳爪相对于固定钳爪锁定在可调节位置中。

发明内容

[0006]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持工具,该手持工具包括第一钳爪、固定至第一钳爪的第一手柄、第二钳爪、以及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第二钳爪的第二手柄。手持工具还包括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连杆构件,该第一端部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选自第一钳爪和第一手柄的组中的至少一者,该第二端部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第二钳爪。
[0007]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持工具,该手持工具包括第一手柄、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第一手柄的第一钳爪、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第一钳爪的第二钳爪、以及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第二钳爪的第二手柄。
[0008] 通过考虑详细描述和附图,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锁定钳的立体图。
[0010] 图2是图1的锁定钳的侧视图,示出了处于如下位置:下手柄闭合且钳爪闭合。
[0011] 图3是图1的锁定钳的侧视图,示出了处于如下位置:下手柄闭合且钳爪打开。
[0012] 图4是图1的锁定钳的侧视图,示出了处于如下位置:下手柄打开且钳爪打开。
[0013] 图5是图1的锁定钳的侧视图,示出了处于如下位置:下手柄闭合且工件定位在闭合的钳爪之间。
[0014] 图6是图1的锁定钳的侧视图,示出了处于如下位置:下手柄闭合且工件定位在闭合的钳爪之间,下钳爪处于被赋能构型,从而增大了工件上的夹紧力。
[0015]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锁定钳的立体图。
[0016] 图8是图7的锁定钳的侧视图,示出了处于如下位置:下手柄闭合且钳爪闭合。
[0017] 图9是图7的锁定钳的侧视图,示出了处于如下位置:下手柄闭合且钳爪打开。
[0018] 图10是图7的锁定钳的侧视图,示出了处于如下位置:下手柄打开且钳爪打开。
[0019] 图11是图7的锁定钳的侧视图,示出了处于如下位置:下手柄闭合且工件定位在闭合的钳爪之间,下钳爪处于被赋能构型,从而增大了工件上的夹紧力。
[0020]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锁定钳的立体图。
[0021] 图12A是图12的锁定钳的局部分解图。
[0022] 图13是图12的锁定钳的侧视图,示出了处于如下位置:下手柄闭合且钳爪闭合。
[0023] 图14是图12的锁定钳的侧视图,示出了处于如下位置:下手柄闭合且钳爪打开。
[0024] 图15是图12的锁定钳的侧视图,示出了处于如下位置:下手柄打开且钳爪打开。
[0025] 图16是图12的锁定钳的侧视图,示出了处于如下位置:下手柄闭合且工件定位在闭合的钳爪之间。
[0026] 图17是图12的锁定钳的侧视图,示出了处于如下位置:下手柄闭合并且工件定位在闭合的钳爪之间的位置,下钳爪处于被赋能构型,从而增大了工件上的夹紧力。
[0027]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锁定钳的立体图。
[0028] 图19是图18的锁定钳的侧视图,示出了处于如下位置:下手柄闭合且钳爪闭合。
[0029] 图20是图18的锁定钳的侧视图,示出了处于如下位置:下手柄闭合且钳爪打开。
[0030] 图21是图18的锁定钳的侧视图,示出了处于如下位置:下手柄打开且钳爪打开。
[0031] 图22是图18的锁定钳的侧视图,示出了处于如下位置:下手柄闭合且工件定位在闭合的钳爪之间。
[0032] 图23是图18的锁定钳的侧视图,示出了处于如下位置:下手柄闭合且工件定位在闭合的钳爪之间,下钳爪处于被赋能构型,从而增大了工件上的夹紧力。
[0033] 在详细阐述本发明的任何实施方式之前,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的或在以下附图中示出的构造的细节和部件的布置。本发明能够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并且能够以各种方式实践或实施。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参照图1至图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示出了呈锁定钳10形式的手持工具。锁定钳10包括固定的第一钳爪14和在第一枢转销22处固定至第一钳爪14的第一手柄18。锁定钳10还包括可动第二钳爪26和在第二枢转销34处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第二钳爪26的第二手柄30。第二手柄30绕第二枢转销34枢转,以使钳爪14、26在打开位置(例如,图4)与闭合位置(例如,图2和图3)之间移动。换言之,第二手柄30相对于第一手柄18枢转,以增大或减小固定的第一钳爪14与可动第二钳爪26之间的距离。所示的钳爪14、26包括弯曲的钳爪面38、
42;然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钳爪面可以是C形夹紧臂或任何类型的钳爪面。钳爪14、26由具有高耐用性和耐腐蚀性的锻造合金制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钳爪14、26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
[0035] 继续参照图2,锁定钳10还包括锁定机构46,该锁定机构46可操作成将钳10保持处于闭合位置。锁定机构46包括锁连杆构件50、复合的肘节连杆52(图1)和调节构件54(也称作控制键)。锁连杆构件50的第一端部58以可滑动的方式联接至第一手柄18并且能够沿着第一手柄18轴向地移动。锁连杆构件50的第二端部62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肘节连杆52,并且肘节连杆52在第三枢转销66处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第二手柄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连杆构件50直接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第二手柄30,并且肘节连杆52被释放杆代替,该释放杆设置成将钳从锁定的闭合位置释放。
[0036] 调节构件54包括位于一端的接合表面70、带螺纹的柄74、以及从柄74延伸的与接合表面70相反的凸缘78。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在凸缘78上形成有长形开口82。调节构件54由金属比如通过铸造、锻造等一体地形成为单个部件。带螺纹的柄74限定了纵向轴线86(即,调节轴线)并且被位于第一手柄18的与第一钳爪14相反的端部中的带螺纹的孔84接纳。调节构件54能够相对于第一手柄18旋转,以使调节构件54沿着纵向轴线86在轴向方向上平移(图2和图3)。
[0037] 继续参照图2和图3,当钳10处于闭合位置时,接合表面70与锁连杆构件50的第一端部58之间的移动接合使锁连杆构件50相对于第三枢转销66移动,从而调节钳爪14、26施加在工件上的力。换言之,当第二手柄30处于闭合位置时,改变调节构件54相对于第一手柄18的位置来改变第一钳爪14与第二钳爪26之间的距离。参照图2,调节构件54处于与第一钳爪14和第二钳爪26闭合在一起(即,钳爪面38、42相接触)相对应的第一位置。如果调节构件
54被旋转成从第一手柄18伸出,如图3中所示,则现在第二钳爪26与第一钳爪14间隔开。
[0038] 另外,锁定钳10还包括联接在第二钳爪26和第一手柄18之间的弹簧90。更具体地,弹簧90在弹簧90的一端处联接至形成在第二钳爪26上的孔94,并且在弹簧90的相反端处联接至第一手柄18的下侧。弹簧90沿着弹簧90的纵向轴线将第二钳爪26朝向第一手柄18偏置。
[0039] 继续参照图2,锁定钳10还包括具有第一端部102的钳爪连杆构件98,该第一端部102在第一枢转销22处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第一钳爪14。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钳爪连杆构件
98的第一端部102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第一手柄18。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钳爪连杆构件98的第一端部102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第一钳爪14和第一手柄18两者。钳爪连杆构件98还包括在第四枢转销110处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第二钳爪26的第二端部106。如下面更详细地阐述,钳爪连杆构件98允许第二钳爪26相对于第一钳爪14移动。钳爪连杆构件98、第四枢转销
110和第二钳爪26构造成即使在工件114固定在钳爪14、26之间时也相对于第一钳爪14移动(图5和图6)。特别地,钳爪连杆构件98绕第一枢转销22枢转,该第一枢转销22相对于第一钳爪14和第一手柄18固定。此外,钳爪连杆构件98的第二端部106绕第四枢转销110枢转,该第四枢转销110定位于第二钳爪26的后凸部118上。
[0040] 参照图2至图6,第二钳爪26的运动受到钳爪连杆构件98的约束,并且还受到形成在第二钳爪26上的弯曲凸轮表面122与形成在第一钳爪14上的对应线性凸轮表面126的接合的约束。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凸轮表面122、126可以是任何形状,其包括具有形成在第二钳爪26上的线性凸轮表面和形成在第一钳爪14上的弯曲凸轮表面。凸轮表面122、126部分地限制了第二钳爪26相对于第一钳爪14的行程。换言之,凸轮表面122抵接于凸轮表面126,以限制第二钳爪26相对于第一钳爪14的运动范围。
[0041] 在操作中,锁定钳10开始于如下情况:第一钳爪14和第二钳爪26处于闭合位置,并且第二手柄30处于闭合位置,如图2中所示。如上所述,使用者可以在手柄18、30被闭合时通过调节构件54的旋转来调节第一钳爪14与第二钳爪26之间的距离,如图3中所示。然后,如图4中所示,第二手柄30相对于第一手柄18打开,以进一步增大第一钳爪14与第二钳爪26之间的距离。当钳爪14、26处于打开位置时,使用者将钳爪14、26围绕工件114定位,然后使第二手柄30绕第二枢转销34朝向第一手柄18枢转以使第二钳爪26朝向闭合位置移动(图5)。然后,使用者可以抓住凸缘78并使调节构件54相对于第一手柄18旋转,以减小钳爪14、26之间的距离,从而当钳爪14、26与工件114相接触时增大夹紧力。当需要高夹紧力时,使用者可以将长形构件(例如,螺丝刀)插入通过长形开口82以帮助旋转调节构件54,同时钳爪14、26保持夹紧在工件114上。
[0042] 参照图6,当钳爪14、26围绕工件114固定并且外力130由使用者施加至第一手柄18时,第二钳爪26和钳爪连杆构件98相对于第一钳爪14移动以增大施加至工件114的夹紧力。更具体地,当外力130施加至第一手柄18时,力被传递通过工件114并作为法向力134和切向力138传递至第二钳爪26。法向力134和切向力138组合以形成作用于第二钳爪26上的总合成反作用力142,该总合成反作用力142引起第二钳爪26绕第一枢转销22沿方向146的旋转。
换言之,当使用者施加力130时,钳爪面38、42形成为使得来自工件114的作用在第二钳爪26上的反作用力142引起第二钳爪26和相应的钳爪连杆构件98的旋转。第二钳爪26沿图6中所示的方向146的旋转,使得钳爪14、26(并且更具体地说是钳爪面38、42)移动得更靠近在一起。这样,外力130的施加使得第二钳爪26被“赋能(energized)”并且增大了施加至工件114的夹紧力的量。
[0043] 换言之,当钳爪14、26被闭合且锁定在工件114上并且施加外力130以试图且使工件114转动时(图6),钳爪连杆构件98和第二臂26沿旋转方向146向后且向上旋转。随着可动第二钳爪26沿方向146移动,钳爪连杆构件98约束第二钳爪26的朝向固定的第一钳爪14移动的运动,以使得施加至第二钳爪26上的夹持力随着施加至锁定钳10上的外力的增大而增大。因此,锁定钳10在较高的已施加的扭矩下抵抗工件114上的滑动。
[0044] 参照图12至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呈锁定钳410形式的手持工具。锁定钳410类似于图1至图6的锁定钳10,仅具有下文所述的差异。锁定钳410的与锁定钳10类似的部件用加“400”的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
[0045] 参照图13至图15,锁定钳410包括第一钳爪414、固定至第一钳爪414的第一手柄418、第二钳爪426、以及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第二钳爪426的第二手柄430。锁定钳410还包括具有第一端部502的钳爪连杆构件498,该第一端部502在第一枢转销422处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第一手柄418。钳爪连杆构件498还包括在第四枢转销510处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第二钳爪426的第二端部506。另外,参照图12A,钳爪连杆构件498包括由第一凸缘501和与第一凸缘501相对的第二凸缘504限定的槽500。换言之,第二钳爪426的一部分505被接纳在槽
500内。为清楚起见,枢转销422和510未在图12A中示出。作为替代方案,示出了延伸穿过钳爪连杆构件498的孔422B、510B。孔422B、510B分别接纳枢转销422、510。而且,钳爪连杆构件
498包括与第一手柄418接合的接合表面499,以限制钳爪连杆构件498相对于第一手柄418的旋转。更具体地,在钳爪连杆构件498与第一手柄418之间形成有间隙503(图13至图14),而当钳爪连杆构件498旋转并抵接第一手柄418时,间隙503被消除(图15)。
[0046] 继续参照图13和图15,第一钳爪414包括上钳爪面438,并且第二钳爪426包括下钳爪面442。上钳爪面438和下钳爪面442都是大致V形的。特别地,上钳爪面438包括相对于彼此成度的第一面439和第二面440,并且下钳爪面442包括相对于彼此成角度的第一面443和第二面444。此外,锁定钳410还包括至少部分地定位在第二手柄430与锁构件450之间的释放杆453。锁构件450的第二端部462在第三枢转销466处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第二手柄430。换言之,设置释放杆453来代替用作快速释放的复合的肘节连杆(例如,图1的肘节连杆
52)。这样,使用者按下释放杆453以将锁定钳410从锁定位置手动地释放。
[0047] 在操作中,锁定钳410开始于如下情况:第一钳爪414和第二钳爪426处于闭合位置,并且第二手柄430处于闭合位置,如图13中所示。如上所述,使用者可以在手柄418、430被闭合时通过调节构件454的旋转来调节第一钳爪414与第二钳爪426之间的距离,如图14中所示。然后,如图15中所示,第二手柄430相对于第一手柄418打开,以进一步增大第一钳爪414与第二钳爪426之间的距离。当钳爪414、426处于打开位置时,使用者将钳爪414、426围绕工件114定位,然后使第二手柄430绕第二枢转销434朝向第一手柄418枢转,以使第二钳爪426朝向闭合位置移动(图16)。
[0048] 参照图17所示,当钳爪414、426围绕工件114固定并且外力130由使用者施加至第一手柄418时,第二钳爪426和钳爪连杆构件498相对于第一钳爪414(并且相对于第一手柄418)移动以增大施加至工件114的夹紧力。因此,锁定钳410的操作类似于上述锁定钳10的操作。更具体地,当外力130施加至第一手柄418时,力被传递通过工件114并作为法向力134和切向力138传递至第二钳爪426。法向力134和切向力138组合以形成作用于第二钳爪426上的总合成反作用力142,该总合成反作用力142使得第二钳爪426绕第一枢转销422沿方向
146旋转。换言之,当使用者施加力130时,钳爪面438、442形成为使得来自工件114的作用于第二钳爪426上的反作用力142引起第二钳爪426和相应的钳爪连杆构件498的旋转。第二钳爪426沿图17中所示的方向146的旋转,使得钳爪414、426(更具体地说是钳爪面438、442)移动得更靠近在一起。随着第二钳爪426沿方向146旋转,间隙503减小。这样,外力130的施加使得第二钳爪426被“赋能”并且增大了施加至工件114的夹紧力的量。
[0049] 参照图7至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呈锁定钳210形式的手持工具。锁定钳210包括可动第一钳爪214和在第一枢转销222处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可动第一钳爪214的第一手柄218。换言之,第一钳爪214能够相对于第一手柄218移动。锁定钳210还包括在第一枢转销222处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第一钳爪214的可动第二钳爪226,以及在第二枢转销234处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第二钳爪226的第二手柄230。第二手柄230绕第二枢转销234枢转使得钳爪214、226在打开位置(例如,图10)与闭合位置(例如,图8和图9)之间移动。换言之,第二手柄230相对于第一手柄218枢转,以增大或减小第一钳爪214与第二钳爪226之间的距离。所示的钳爪214、226包括弯曲的钳爪面238、242;然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钳爪面可以是C形夹紧臂或任何类型的钳爪面。钳爪214、226由具有高耐久性和耐腐蚀性的镀铬锻造合金钢制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钳爪214、226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
[0050] 继续参照图8,锁定钳210还包括锁定机构246,该锁定机构246可操作成将钳210保持处于闭合位置。锁定机构246包括锁连杆构件250、复合的肘节连杆252和调节构件254(也称作控制键)。锁连杆构件250的第一端部258以可滑动的方式联接至第一手柄218并且能够沿第一手柄218轴向地移动。锁连杆构件250的第二端部262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肘节连杆252,并且肘节连杆252在第三枢转销266处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第二手柄2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连杆构件250直接以枢转方式联接至第二手柄230,并且肘节连杆252被释放杆替代,该释放杆设置成将钳从锁定的闭合位置释放。
[0051] 调节构件254包括位于一端的接合表面270、带螺纹的柄274、以及从柄274延伸的与接合表面270相反的凸缘278。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在凸缘278上形成长形开口282。调节构件254由金属比如通过铸造、锻造等一体地形成为单个部件。带螺纹的柄274限定了纵向轴线286(即,调节轴线)并且被位于第一手柄218的与第一钳爪214相反的端部中的带螺纹的孔284接纳。调节构件254能够相对于第一手柄218旋转,以使调节构件254沿着纵向轴线286在轴向方向上平移(图8和图9)。
[0052] 继续参照图8和图9,当钳210处于闭合位置时,接合表面270与锁连杆构件250的第一端部258之间的接合使锁连杆构件250相对于第三枢转销266移动,从而调节钳爪214、226施加在工件上的力。换言之,当第二手柄230处于闭合位置时,改变调节构件254相对于第一手柄218的位置来改变第一钳爪214与第二钳爪226之间的距离。参照图8,调节构件254处于与第一钳爪214和第二钳爪226闭合在一起(即,钳爪面238、242相接触)相对应的第一位置。如果调节构件254被旋转成从第一手柄218伸出,如图9中所示,则现在第二钳爪226与第一钳爪214间隔开。
[0053] 此外,锁定钳210还包括在第四枢转销294处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第一手柄218的可动本体构件290。锁定钳210还包括联接在第二钳爪226与可动本体构件290之间的弹簧298。更具体地,弹簧298在弹簧298的一端处联接至形成在第二钳爪226上的孔302,并且在弹簧298的相反端处联接至形成在可动本体构件290上的孔306。如下面更详细阐述,弹簧
298沿着弹簧298的纵向轴线将第二钳爪226朝向第一手柄218偏置,并且弹簧298还将可动本体部件290偏置成绕第四枢转销294旋转。
[0054] 继续参照图8,可动本体构件290支承第一钳爪214的端部310。更具体地,当可动本体构件290被弹簧298偏置成在图8的参照系中绕第四枢转销294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可动本体构件290的第一突出部分314使第一钳爪214的端部310升高。第一钳爪214的端部310的升高使第一钳爪214在图8的参照系中绕第一枢转销22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一钳爪214和可动本体构件290的继续旋转受到钳爪214与第一手柄218之间的接合的限制。特别地,第一钳爪214的第一接合部318在弹簧298的偏置的作用下通过可动本体构件290而抵靠于第一手柄218,以抑制第一钳爪214和可动本体构件290的进一步旋转。
[0055] 参照图11,当钳爪214、226围绕工件320闭合时,第一钳爪214相对于第一手柄218绕第一枢转销222枢转。当第一钳爪214枢转时,第一钳爪214的端部310使可动本体构件290相对于第一手柄218移动。当可动本体构件290相对于第一手柄218移动时,由弹簧290作用于第二钳爪226上的偏置力被调节。换言之,在图11中示出的位置中,可动本体构件290被第一钳爪214偏置成绕第四枢转销294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以增加弹簧290的总长度,从而增大由弹簧290施加至第二钳爪226的总偏置力。随着可动本体构件290旋转并且施加至第二钳爪226的弹簧偏置力增大,两个钳爪214、226之间的夹紧力增大。第一钳爪214和可动本体290的继续旋转受到其两者与第一手柄218的接合的限制。特别地,第一钳爪214的第二接合部分322抵靠于第一手柄218,并且可动本体290的第二突出部分326抵靠于第一手柄218以抑制第一钳爪214和可动本体构件290的进一步旋转。特别地,第二突出部分326与第一突出部分314相反,并且构件290构造成绕定位在第一突出部分314与第二突出部分326之间的第四枢转销294旋转。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第一钳爪214或可动本体构件290中的一者来完成抵靠第一手柄218以阻止进一步旋转。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部分318定位在第一枢转销222的后方(即,更靠近调节构件254),并且第二接合部分322定位在第一枢转销222的前方(即,更靠近钳爪面238)。
[0056] 参照图8至图10,第一钳爪214的第一接合部分318示出为抵靠第一手柄218,其中,在第一接合部分318与第一手柄218之间没有间隙或空隙。然而,在第一钳爪214的第二接合部分322与第一手柄218之间限定有前间隙330。参照图11,第一钳爪214的第一接合部分318示出为与第一手柄218间隔开,其中,在第一接合部分318与第一手柄218之间限定有后间隙334。然而,现在消除了图8至图10的前间隙330,并且第一钳爪214的第二接合部分322现在抵靠第一手柄218,其中,在第二接合部分322与第一手柄218之间没有间隙或空隙。换言之,第一钳爪214的绕第一枢转销222在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两者上的运动被第一手柄218旋转地约束。
[0057] 在操作中,锁定钳210开始于如下情况:第一钳爪214和第二钳爪218处于闭合位置,并且第二手柄230处于闭合位置,如图8所示。如上所述,在图8中示出的位置中,可动本体构件290迫使第一钳爪214的端部310与第一手柄218接合,从而在第一钳爪214与第一手柄218之间形成前间隙330。如上所述,使用者可以当手柄218、230被闭合时通过调节构件254的旋转来调节第一钳爪214与第二钳爪226之间的距离,如图9所示。然后,如图10所示,第二手柄230相对于第一手柄218打开,以进一步增大第一钳爪214与第二钳爪226之间的距离。在钳爪214、226处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使用者将钳爪214、226围绕工件320定位,并且然后使第二手柄230绕第二枢转销234朝向第一手柄218枢转以使第二钳爪226朝向闭合位置移动(图11)。然后,使用者可以抓握凸缘278并且使调节构件253相对于第一手柄218旋转以减小钳爪214、226之间的距离并且从而在钳爪214、226接触工件320时增大夹紧力。当需要高的夹紧力时,使用者可以将长形构件(例如,螺丝刀)插入穿过长形开口282以帮助旋转调节构件254,同时钳爪214、226保持夹持在工件320上。
[0058] 参照图11,当钳爪214、226围绕工件320固定时,工件320接触第一钳爪面238并且迫使第一钳爪214绕第一枢转销222沿根据图11的参照系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当第一钳爪214旋转时,端部310接触可动本体构件290的第一突出部分314并且使可动本体构件290抵抗弹簧298的偏置而绕第四枢转销294旋转。本体构件290沿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增加了弹簧
298的总长度,并且因此,增大了施加至第二钳爪226的偏置力。施加至第二钳爪226的增大的偏置力致使位于钳爪面238与钳爪面242之间的工件320上的夹紧力增大。换言之,当可动本体构件290在第一钳爪214的作用下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对弹簧298进行支承的孔302与孔306之间的距离增大。这样,来自工件320的反作用力使第一钳爪214旋转并且使第二钳爪
226被“赋能”,从而增大了施加至工件320的夹紧力的量。因此,锁定钳210在较高的已施加的扭矩下抵抗在工件320上的滑动。
[0059] 参照图18至图2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呈锁定钳610的形式的手持工具。锁定钳610包括可动第一钳爪614和第一手柄618,第一手柄618在第一枢转销622处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可动第一钳爪614。换言之,第一钳爪614能够相对于第一手柄618移动。锁定钳610还包括可动第二钳爪626和第二手柄630,其中,可动第二钳爪626在第二枢转销624处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第一钳爪614,第二手柄630在第三枢转销634处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第二钳爪626。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枢转销624定位在第一枢转销622与第三枢转销634之间。如下面更详细地说明的,第二枢转销624和第三枢转销634能够操作成相对于第一枢转销622移动。
[0060] 第二手柄630绕第三枢转销634枢转,以使钳爪614、626在打开位置(例如,图21)与闭合位置(例如,图19和图20)之间移动。换言之,第二手柄630相对于第一手柄618枢转,以增大或减小第一钳爪614与第二钳爪626之间的距离。示出的钳爪614、626包括V形钳爪面638、642,然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钳爪面可以是C形夹紧臂、弯曲钳爪面、或任何类型的钳爪面。钳爪614、626由具有高耐久性和高耐腐蚀性的镀铬锻造合金钢制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钳爪614、626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
[0061] 继续参照图19,锁定钳610还包括锁定机构646,锁定机构646可操作成将钳610保持处于闭合位置。锁定机构646包括锁连杆构件650、复合的肘节连杆652和调节构件654(也称作控制键)。锁连杆构件650的第一端部658以可滑动的方式联接至第一手柄618并且能够沿着第一手柄618轴向地移动。锁连杆构件650的第二端部662在枢转销665处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肘节连杆652,并且肘节连杆652在第四枢转销666处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第二手柄6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连杆构件650直接以枢转的方式联接至第二手柄630,并且肘节连杆652被释放杆替代,该释放杆设置成将钳从锁定的闭合位置释放。换言之,在第二手柄与锁构件之间至少部分地定位有释放杆(例如,图12的释放杆453)。
[0062] 调节构件654包括位于一端的接合表面670、带螺纹的柄674、以及从柄674延伸的与接合表面670相反的凸缘678。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在凸缘678上形成有长形开口682。调节构件654由金属比如通过铸造、锻造等一体地形成为单个部件。带螺纹的柄674限定了纵向轴线686(即,调节轴线)并且由位于第一手柄618的与第一钳爪614相反的端部中的带螺纹的孔684接纳。调节构件654能够相对于第一手柄618旋转,以使调节构件654沿着纵向轴线686在轴向方向上平移(图19和图20)。
[0063] 继续参照图19和图20,在钳610处于闭合位置时,接合表面670与锁连杆构件650的第一端部658之间的接合使锁连杆构件650相对于第四枢转销666移动,从而调节钳爪614、626施加在工件上的力。换言之,当第二手柄630处于闭合位置时,改变调节构件654相对于第一手柄618的位置改变了第一钳爪614与第二钳爪626之间的距离。参照图19,调节构件
654处于与第一钳爪614和第二钳爪626闭合在一起(即,钳爪面638、642相接触)相对应的第一位置。如果调节构件654被旋转成从第一手柄618伸出,如图20所示,则第二钳爪626现在与第一钳爪614间隔开。
[0064] 另外,锁定钳610还包括联接在第二钳爪626与第一手柄618之间的弹簧690。更具体地,弹簧690在弹簧690的一端处联接至形成在第二钳爪626上的孔694,并且在弹簧690在弹簧690的相反端部处联接至形成在第一手柄618的下侧上的突出部695。弹簧690沿着弹簧690的纵向轴线将第二钳爪626朝向第一手柄618偏置。
[0065] 继续参照图19至图21,第一钳爪614包括第一接合部分698和第二接合部分702,第一接合部分698和第二接合部分702两者都能够与第一手柄618接合。特别地,在第一钳爪614的第一接合部分698与第一手柄618之间限定有后间隙706。另外,在第一钳爪614的第二接合部分702与第一手柄618之间限定有前间隙710。在图19至图21中,第一钳爪614被示出为处于中间枢转状态,其中,具有前间隙710和后间隙706两者。然而,参照图22,当钳爪614、
626围绕工件114闭合时,第一钳爪614相对于第一手柄618绕第一枢转销622枢转。
[0066] 当第一钳爪614枢转时,接合部分698、702中的一者朝向第一手柄618移动,而接合部分698、702中的另一者移动远离第一手柄618。然而,第一钳爪614的绕第一枢转销622在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两者上的运动被第一手柄618旋转地约束。特别地,第一钳爪614的继续旋转受到第一接合部分698或第二接合部分702中的任一者与第一手柄618的接合的限制。换言之,消除了前间隙710或后间隙706以限制第一钳爪614相对于第一手柄618的旋转。如图21所示,第一钳爪614的第二接合部分702抵靠第一手柄618的前部部分714,以抑制第一钳爪214的进一步旋转。换言之,现在图21的前间隙710被消除,并且第一钳爪614的第一接合部分698现在抵靠第一手柄618,其中,在第一接合部分698与第一手柄618之间没有间隙或空隙。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部分698定位在第一枢转销622的后方(即,更靠近调节构件654),并且第二接合部分702定位在第一枢转销622的前方(即,更靠近钳爪面638)。
[0067] 在操作中,锁定钳610开始于如下情况:第一钳爪614和第二钳爪626处于闭合位置,并且第二手柄630处于闭合位置,如图19所示。如上所述,使用者可以在手柄618、630被闭合时通过调节构件654的旋转来调节第一钳爪614与第二钳爪626之间的距离,如图20所示。然后,如图21所示,第二手柄630相对于第一手柄618打开,以进一步增大第一钳爪614与第二钳爪626之间的距离。在钳爪614、626处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使用者将钳爪614、626围绕工件114定位,并且然后使第二手柄630绕第三枢转销634朝向第一手柄618枢转,以使第二钳爪626朝向闭合位置移动(图22)。
[0068] 参照图23,当钳爪614、626围绕工件114固定并且外力130由使用者施加至第一手柄618时,第二钳爪626相对于第一钳爪614移动以增大作用于定位在第一钳爪614与第二钳爪626之间的工件114上的夹紧力718。更具体地,当外力130施加至第一手柄618时,力被传递通过工件114并作为法向力134和切向力138传递至第二钳爪626。法向力134和切向力138组合以形成作用于第二钳爪626上的总合成反作用力142,该总合成反作用力142引起第二枢转销624朝向第一手柄618的运动。第二枢转销624的运动引起第二钳爪626绕第三枢转销634沿方向722的旋转,并且引起第一钳爪614绕第一枢转销622沿方向726的旋转。换言之,当使用者施加力130时,钳爪面638、642形成为使得来自工件114的作用在第二钳爪626上的反作用力142引起第一钳爪614和第二钳爪626的旋转。第一钳爪614沿方向726的旋转和第二钳爪626沿图23中示出的方向722的旋转导致钳爪614、626(更具体地,钳爪面638、642)移动得更靠近在一起。这样,外力130的施加使得第一钳爪614和第二钳爪626被“赋能”并且增大了施加至工件114的夹紧力718的量。
[0069] 换言之,当钳爪614、626被闭合并锁定在工件114上并且外力130被施加以试图转动工件114时(图23),第二钳爪626沿旋转方向722向后且向上旋转,并且第一钳爪614绕第一枢转件622沿旋转方向726旋转。当可动第一钳爪614和第二钳爪626分别沿方向726、方向722移动时,施加在工件114上的夹紧力718随着施加至锁定钳610的外力130增大而增大。因此,锁定钳610在较高的已施加的扭矩下抵抗在工件114上的滑动。
[0070] 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了本发明的各种特征和优点。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