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带锯

申请号 CN202210989063.9 申请日 2022-08-17 公开(公告)号 CN117620307A 公开(公告)日 2024-03-01
申请人 南京泉峰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洋; 高浩;
摘要 本 申请 公开了一种手持式带锯,包括:机壳组件,包括 电池 包安装部,电池包安装部用于安装电池包;转动轮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机壳组件内,转动轮组件包括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第一转动轮与第二转动轮关于一中分面基本对称设置; 电机 ,设置在机壳组件内,电机能驱动第一转动轮与第二转动轮的其中之一转动; 风 扇,在其转动时能在机壳组件内至少产生一股气流;控制 电路 板,设置于机壳组件内;机壳组件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风扇转动时,自进风口进入机壳组件内的气流至少流经控制 电路板 和电机。本申请能够提供一种 散热 效果良好且散热结构简单的手持式带锯。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持式带锯,包括:
机壳组件,包括电池包安装部,所述电池包安装部用于安装电池包;
转动轮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机壳组件内,所述转动轮组件包括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与所述第二转动轮关于一中分面基本对称设置;
电机,设置在机壳组件内,所述电机能驱动所述第一转动轮与第二转动轮的其中之一转动;
扇,在其转动时能在所述机壳组件内至少产生一股气流;
控制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机壳组件内;
所述机壳组件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所述风扇转动时,自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机壳组件内的气流至少流经所述控制电路板和所述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带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风扇转动时,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机壳组件内的气流在流经所述控制电路板后再流经所述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带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位于所述中分面靠近所述电机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带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组件包括主把手,所述主把手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在容纳空间内,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主把手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带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组件包括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形成有内部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电机,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容纳空间相通,所述电机壳体包括连接口,所述气流从所述连接口进入所述内部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式带锯,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引流结构,所述引流结构包括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第二引导部与所述主把手配合,以使所述气流流向所述控制电路板后再流向所述连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带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主把手的后端,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电机壳体上且靠近所述风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带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组件还包括主把手,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在所述主把手内,且所述控制电路板靠近所述主把手的后端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带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与所述电池包安装部位于所述中分面的两侧;
所述手持式带锯还包括:辅助把手部,连接至所述电池包安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持式带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组件包括主把手,所述主把手部关于把手中分面基本对称设置,所述辅助把手部与所述电机位于所述把手中分面的同一侧。

说明书全文

手持式带锯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一种手持式电动工具,具体设置一种手持式带锯。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手持式带锯的运用相当广泛,可用于切割包括不锈在内的所有可加工金属、管材、实心体等。具有很强的抗热性、抗磨损性和抗震性,与同类产品相比,使用寿命更长。因其具有使用灵活、方便等优点,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家庭等多种类棒料,管料及型材进行切断的场合。
[0003] 手持式带锯通常通过控制电路板控制电机的运行,其在手持式带锯工作时,电机以及控制电路板的温升较高,容易损坏电机和控制电路板从而影响手持式带锯的使用。因此,如何实现对手持式带锯的有效散热,同时使得手持式带锯结构精简,尺寸紧凑,是个较难解决的问题。发明内容
[0004]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良好且散热结构简单的手持式带锯。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申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式带锯,包括:机壳组件,包括电池包安装部,电池包安装部用于安装电池包;转动轮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机壳组件内,转动轮组件包括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第一转动轮与第二转动轮关于一中分面基本对称设置;电机,设置在机壳组件内,电机能驱动第一转动轮与第二转动轮的其中之一转动;扇,在其转动时能在机壳组件内至少产生一股气流;控制电路板,设置于机壳组件内;机壳组件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风扇转动时,自进风口进入机壳组件内的气流至少流经控制电路板和电机。
[0006] 进一步地,当风扇转动时,从进风口进入机壳组件内的气流在流经控制电路板后再流经电机。
[0007] 进一步地,控制电路板位于中分面靠近电机一侧。
[0008] 进一步地,机壳组件包括主把手,主把手形成有容纳空间,控制电路板设置在容纳空间内,进风口设置于主把手上。
[0009] 进一步地,机壳组件包括电机壳体,电机壳体形成有内部空间,用于容纳电机,内部空间与容纳空间相通,电机壳体包括连接口,气流从连接口进入内部空间。
[0010] 进一步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引流结构,引流结构包括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第一引导部、第二引导部与主把手配合,以使气流流向控制电路板后再流向连接口。
[0011] 进一步地,进风口设置于主把手的后端,出风口设置在电机壳体上且靠近风扇。
[0012] 进一步地,机壳组件还包括主把手,控制电路板设置在主把手内,且控制电路板靠近主把手的后端设置。
[0013] 进一步地,电机与电池包安装部位于中分面的两侧;手持式带锯还包括:辅助把手部,连接至电池包安装部。
[0014] 进一步地,机壳组件包括主把手,主把手部关于把手中分面基本对称设置,辅助把手部与电机位于把手中分面的同一侧。
[0015] 本申请的有益之处在于: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效果良好且散热结构简单的手持式带锯。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申请中手持式带锯的立体图;
[0017] 图2是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的平面图;
[0018] 图3是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的另一视的立体图;
[0019] 图4是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20] 图5是图4所示手持式带锯沿A‑A方向的剖视图;
[0021] 图6是图2所示手持式带锯沿B‑B方向的剖视图;
[0022] 图7是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0023] 图8是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0024] 图9是图1所示手持式带锯护罩壳体打开的示意图;
[0025] 图10是图9所示手持式带锯中定组件的爆炸图;
[0026] 图11是图8所示持式带锯的局部放大图;
[0027] 图12是图9所示锁定组件中止挡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如图1所示为一种电动工具,具体为手持式带锯100。其可以驱动功能元件 51运动,该功能元件51具体为锯条,这样手持式带锯100可以驱动锯条切割待切件,待切件包括不锈钢在内的所有可加工金属、管材、实心体等。
[0029] 为了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定义了如图1所示的上、下、前、后、左和右。
[0030] 请参考图1至图4,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具体为手持式带锯100,本发明的手持式带锯100包括:主机10和能量源11,主机10包括:机壳组件20,动组件30,转动轮组件40,切割组件50,把手组件60、开关组件62、散热装置70和护罩组件80。能量源11具体可以为直流电或者是交流电,在本实施例中能量源11具体为电池包12。
[0031] 机壳组件20为构成手持式带锯100外形的主要构成部分。机壳组件20 具有第一空间21,第一空间21用于至少部容纳手持式带锯100内部的各个零部件。即动力组件30,转动轮组件40,切割组件50、开关组件62和散热装置 70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空间21内。
[0032] 动力组件30用于给手持式带锯100提供动力,动力工具包括电机31,电机 31包括能够绕电机轴线101转动的电机轴32,电机轴32在沿电机轴线101方向上具有第一距离D1。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电机轴线101的延伸方向与上下方向基本一致。
[0033] 转动轮组件40用于将动力组件30的动力传输给切割组件50。转动轮组件 40包括第一转动轮41和第二转动轮42,电机31能够驱动第一转动轮41和/或第二转动轮42运动。在本申请中,电机31驱动第一转动轮41绕第一轴线转动。第一转动轮41与第二转动轮42间隔设置形成切割区26,第一转动轮41与第二转动轮42关于一中分面P1基本对称设置。第一轴线与电机轴线101平行或重合。
[0034] 事实上,机壳组件20包括主壳体22,第一转动轮壳体23、第二转动轮壳体 24和电机壳体25。第一转动轮41和第二转动轮42连接至主壳体22上,第一转动轮壳体23形成有第一开放空间231,第二转动轮壳体24形成有第二开放空间 241,第一转动轮41基本容纳至第一开放空间231,第二转动轮42基本容纳至第二转动轮42,也就是说,第一转动轮壳体23基本容纳第一转动轮41,第二转动轮壳体24基本容纳第二转动轮42。第一转动轮壳体23、第二转动壳体和电机壳体25与主壳体22固定连接。中分面P1为一虚拟平面。主壳体22、第一转动轮壳体23、电机壳体25之间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主壳体22可以采用合金制成。切割组件50用于输出动力,切割组件50包括功能元件51,即锯条。功能元件51连接第一转动轮41和第二转动轮42,功能元件51带动第二转动轮 42随第一转动轮41同步运动。当主机10运动时,功能元件51随第一转动轮41 运动,功能元件51在运动的过程中,至少部分位于切割区26内,位于切割区 26内的功能元件51靠近待切件,对其进行切割。切割组件50还包括两对相对设置的导向组件52,导向组件52关于中分面P1对称设置,导向组件52设置在切割区26附近,且导向组件52用于位于切割区26的部分锯条沿第一切割方向 103进行切割。
[0035] 把手组件60包括主把手61,机壳组件20连接或者形成有主把手61,机壳组件20包括主把手61,主把手61包括用于供用户握持的把手部611,把手部 611关于把手中分面P2基本对称设置。把手中分面P2为虚拟平面。主把手61 包括第一把手壳体部612和第二把手壳体部613,第一把手壳体部612与第二把手壳体部613之间拆装形成一个中空的容纳空间65。在本申请中主把手61为构成机壳组件20的一部分。
[0036] 开关组件62用于控制电机31的启动和关断,开关组件62与控制电路板64 耦合连接,控制电路板64用于连接开关组件62和电机31。开关组件62安装在把手部611上,即开关组件62、控制电路板64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65内,这样设置,使用户在握持把手部611上时,能够相对方便的触发开关组件62。
[0037] 如图1至图4所示,机壳组件20连接或者形成有用于安装电池包12的电池包安装部27。电池包安装部27邻近主把手61设置,且当电池包12安装至电池包12安装座上时,把手中分面P2穿过电池包12。在沿左右方向上,电池包安装部27与电机31设置在中分面P1的两侧。
电池包12与电机31相对于手持式带锯100其他零部件而言是相对较重的零部件,将电池包
12与电机31分别设置在手持式带锯100的两端,可以使电池包12安装至主机10上时,手持式带锯 100的整体重量能够相对平衡,不会出现手持式带锯100一侧的重量较重,导致握持、切割时出现整体向一侧偏斜的情况,方便用户操作。
[0038] 散热装置70用于给电机31散热。散热装置70包括风扇71,风扇71能够被电机轴32驱动从而转动,当风扇71转动时至少形成一股气流,气流从进风口进入机壳组件20的内部,再由出风口流出,在气流的流动路径上,至少经过电机31和控制电路板64,从而给控制电路板64和电机31散热。
[0039]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机壳组件上形成多个进风口,从进风口进入机壳组件内均形成一股气流,也就是说当风扇转动时至少形成2股气流,一股气流流经电机,用于给电机散热,另一股气流流经控制电路板,用于给控制电路板散热,最后两股气流合并从出风口流出。当然也可以是分别从多个出风口流出。
[0040]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机壳组件上形成多个进风口,从进风口进入机壳组件内均形成一股气流,也就是说当风扇转动时至少形成2股气流,一股气流流经电机,用于给电机散热,另一股气流流经控制电路板和电机,用于给控制电路板和电机散热,最后两股气流合并从出风口流出。当然也可以是分别从多个出风口流出。
[0041] 作为其他实施方式,机壳组件上形成一个或者多个进风口,从进风口进入机壳组件内均形成一股气流,也就是说当风扇转动时至少形成一股气流,该一股或者多股气流均流经电机和控制电流板,最后从出风口流出。以下详细介绍该实施方式。
[0042] 当风扇71转动时形成气流A,气流A从进风口72进入机壳组件20的内部,再由出风口73流出。在气流A流动的路径上,至少经过电机31和控制电路板 64,从而给控制电路板64和电机31散热。
[0043] 当风扇71转动时,从进风口72进入机壳组件20,在气流A流动的路径上,先经过控制电路板64,再流向电机31,最后从出风口73流出。当手持式带锯 100在运行时,电机31会高速旋转,电机31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即电机31产生的热量比控制电路板64产生的热量高,也就是说,流经电机31的气流A的温度势必会比流经控制电路板64的气流A温度高,通过上述设置使气流A更好的给控制电路板64和电机31散热,保证其正常运行。
[0044] 气流A入口设置在主把手61上,气流A出口设置在电机壳体25上。风扇 71可以为离心风扇71,当风扇71转动时,离心风扇71产生负压,将气流A从气流A入口吸入主把手61的容纳空间65,后流进电机壳体25的内部空间251,最后从电机壳体25的出风口73排出,从而形成对电机31和控制电路板64的散热,延长电机31和控制电路板64的寿命。
[0045] 控制电路板64设置在容纳空间65内,具体的,控制电路板64位于中分面 P1靠近电机31的一侧,也就是说,在沿左右方向上,控制电路板64设置在中分面P1的左侧,电机31设置在中分面P1的左侧,电池包安装部27设置在中分面P1的右侧。即控制电路板64邻近电机31设置。设置控制电路板64的容纳空间65与设置电机31的内部空间251相通,形成气流A的流向通道。电机壳体25上形成有连接口252,进入容纳空间65的气流A从连接口252直接进入内部空间251。电机壳体25包括第一电机壳体253与第二电机壳体254,第一电机壳体253与第二电机壳体254均与主壳体22固定连接,第一电机壳体253与第二电机壳体254合并形成与容纳空间65连通的连接口252。连接口252至少部分位于容纳空间65内。第一把手壳体部
612形成有可供电机壳体25至少部分伸入容纳空间65的贯穿孔,贯穿孔与连接口252是连通的。当然内部空间251与容纳空间65之间也可以是通过第三方贯穿空间连通的,即间接连通。将控制电路板64设置在主把手61的后端,邻近电机31设置。气流A的流通路径上需要流经控制电路板64、电机31等,要想实现上述散热路径A,进风口72邻近控制电路板64设置,或者是控制电路板64、电机31设置在进风口72与出风口73 之间。若是将控制电路板64设置在中分面P1的右侧,不但需要空间布置控制电路板64,而且主机还要留有足够的空间用于设置散热通道,同时为了使主机的结构合理,在此条件下,散热通道会设置成窄而长,因此会导致主机的散热效果不好。将进风口72设置在主把手61的后端。进风口72与出风口73之间邻近设置,也就是说,进风口72与出风口73之间的散热通道的距离较近,这样可以将进风口
72与出风口73之间的风道设置的较为宽敞,便于充分散热。
[0046] 在沿电机轴线101延伸的方向上,风扇71设置在电机31的上端,连接口 252设置至少90%位于电机31的下端,这样设置连接口252进入的气流A能充分流经电机31后从出风口73排出。
[0047] 如图5、图8、图11所示,控制电路板64设置在主把手61的后端内,具体的控制电路板呈倾斜设置在容纳空间65内。散热装置70还包括引流结构74,引流结构74固定设置在容纳空间65内,且其设置在进风口72与控制电路板64 之间。控制电路板64倾斜设置在容纳空间65内,控制电路板64与主把手61 的后端形成一个空间,引流结构74设置在该空间内。引流结构74用于引导气流 A流向控制电路板64。引流结构74至少部分设置在进风口72与连接口252之间。引流结构74包括:第一引导部741和第二引导部742。第一引导部741,第二引导部742均连接第一把手壳体部612与第二把手壳体部613连接,第一引导部741与第二引导部742部分连接,第一引导部741、第二引导部742、第一把手壳体部612与第二把手壳体部613连接形成一止挡结构,用于限制气流A从进风口72进入后直接进入内部空间251。第一引导部741基本沿第一方向102 延伸,其中第一方向102与电机轴线101方向呈倾斜相交。从进风口72进入的气流A经过第一引导部741的引导,沿第一方向102向上流动,即引导气流A 充分流向控制电路板64,对其进行充分散热。
[0048] 护罩组件80与机壳组件20连接,用于基本覆盖第一转动轮41和第二转动轮42。护罩组件80与机壳组件20活动连接,在护罩组件80活动的过程中至少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护罩组件80处于第一状态时,护罩组件80与机壳组件20相对固定的并能够基本覆盖转动轮组件40,也可以理解为护罩组件80 相对于机壳组件20锁定。当护罩组件80处于第二状态时,护罩组件80与机壳组件20相对活动,也可以理解为护罩组件80相对于机壳组件20处于释放状态。
[0049] 手持式带锯100还包括锁定装置81,锁定装置81与机壳组件20活动连接,锁定装置81用于锁定和释放护罩组件80,以使护罩组件8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锁定装置81至少包括一组锁定组件82。
[0050] 锁定组件82包括驱动件821、止挡件822、偏压件823和抵持件824。驱动件821具有可保持的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驱动件821可供用户驱动,用户可以驱动驱动件821使其处于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当驱动件821处于打开位置时,护罩组件80处于第二状态,此时,用户可以打开护罩组件80,更换锯条,或者清理碎屑等。当驱动件821处于关闭位置时,护罩组件80可以处于第一状态,也可以依旧处于第二状态,当护罩组件80处于第一状态时,护罩组件80与机壳组件20保持相对固定,此时用户可以启动电机31,进行切割。当驱动组件处于关闭位置,且护罩组件80处于第二状态时,护罩组件80将始终处于活动状态。止挡件822与驱动件821配合以使驱动件821可保持在所述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偏压件823始终给驱动件821一个驱动力,使驱动件821在无外力驱动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在当前位置。抵持件824与驱动件821抵持。这样设置,用户只需驱动驱动件821就可以打开或关闭锁定组件82,从而锁定或释放护罩组件80,而且驱动件821在外力驱动的情况下将始终在当前位置,也就是说,用户在操作驱动件821对护罩组件80进行释放或者锁定只需要一步就实现,方便了用户操作。
[0051] 如图9、图10及图12所示,止挡件822与主壳体22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止挡件82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至之主壳体22上。止挡件822形成有滑动槽825和活动空间826。滑动槽825凸出于活动空间826,即滑动槽825至少部分设置在活动空间826的外部,偏压件823至少部分设置在活动空间826内,偏压件823的一端抵持在主壳体22上,另一端抵持在抵持件
824上,当抵持件824 受力向靠近主壳体22方向运动时,偏压件823在活动空间826内受力压缩,当施加在抵持件824上的外力消失时,偏压件823回弹,偏压件823的另一端继续抵持抵持件824。抵持件824至少部分设置在活动空间826内,抵持件824的一端与偏压件823抵持,另一端与驱动件821抵持,可以理解为,偏压件823的驱动力通过抵持件824传递至驱动件
821。动件部分设置在滑动槽825内,且驱动件821能够相对滑动槽825运动。
[0052] 驱动件821与止挡件822配合以使驱动件821可保持的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切换,驱动件821包括第一接触面827和第二接触面828,第一接触面827 和第二接触面828不在一个平面内,当驱动件821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一接触面 827与抵持件824接触,当驱动件821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二接触面828与抵持件824接触。具体的,驱动件821能够相对止挡件822转动,驱动件821形成有两个向外凸起的圆柱形连接部829,两个连接部829设置在止挡件822的滑动槽 825内,偏压件823的驱动力,使连接部829外壁始终与滑动槽825的内壁至少接触。
[0053] 护罩组件80至少包括一个护罩壳体83,护罩壳体83与主壳体22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护罩组件80包括一个护罩壳体83,护罩壳体83与第一转动轮壳体23和第二转动轮壳体24配合进而能够基本封闭第一开放空间231和第二开放空间241。护罩壳体83包括止挡部831,止挡部831能够与驱动件821配合。当护罩组件80处于第一状态时,止挡部831与驱动件821接触,以使护罩组件80与机壳组件20保持基本相对固定,当护罩组件80处于第二状态时,止挡部 831与驱动件821不接触,此时护罩壳体83能够相对主壳体22转动。作为其他实施方式,护罩壳体与主壳体可以是分离式的,即当护罩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护罩壳体可以与主壳体分离,也就是说护罩壳体可以脱离主机成为一个单独放置的零部件。可以理解为,锁定组件处于打开的位置时,用户可以将护罩壳体拿下来,或是用户不想安装护罩壳体时,将驱动件处于打开位置,然后将护罩壳体单独放置,就可以继续切割。当然用户想使用护罩壳体时,只需将护罩壳体安装至主机上,并驱动驱动件使其处于关闭位置即可。
[0054] 作为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锁定组件82可以不设置抵持件824,即偏压件823直接抵持在驱动件821上,同样能实现上述功能。
[0055] 锁定组件82靠近切割区26设置,锁定组件82可以设置一组用于锁定护罩壳体83和主壳体22,当然也可以设置两组锁定组件82,在本实施例中,切割区 26域两侧均设置有锁定组件82,进一步地,两组锁定组件82关于中分面P1对称设置。当两组锁定组件82的驱动件821均处于打开位置时,护罩壳体83才可以打开,并能相对主壳体22转动。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两组锁定组件82的结构基本一致,仅设置的位置不同。
[0056] 第一转动轮壳体23上设置有长条形的排屑口232,主机10运行时,排屑口 232用于排出锯条在切割时,锯条附带的多余的碎屑。排屑口232设置在第一转动轮壳体23与护罩壳体83接触,且邻近切割区26的地方,第一转动轮壳体23 上可以设置多个排屑口232。
[0057] 如图1所示,把手组件60还包括辅助把手部66,辅助把手部66用于供用户握持,用户在使用主机10时,可以一手握持把手部611,另一只手握持辅助把手部66。这样设置,便于用户握持。辅助把手部66固定连接至机壳组件20,进一步地,在沿左右方向上,辅助把手部66相对于电机31设置在中分面P1的两侧,在沿前后方向上,辅助把手部66与电机31设置在把手中分面P2的前侧。可以理解为,把手部611与辅助把手部66不在一条直线上,辅助把手部66固定连接至电池包安装部27,具体的,辅助把手部66通过螺钉连接至电池包安装部 
27。即辅助把手部66设置在电池包安装部27的侧面,这样设置,便于用户用双手控制手持式带锯100时,能够很方便的控制手持式带锯100的切割方向,便于操作。
[0058]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申请,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