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曲柄花键拉削自动调节系统

申请号 CN202311689995.2 申请日 2023-12-11 公开(公告)号 CN117505976B 公开(公告)日 2024-04-16
申请人 江苏海宇机械有限公司; 发明人 顾成义; 顾宇翔; 唐杰; 宗和敬; 陈德华; 李秀勇; 荀巧粉;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曲柄 内 花键 拉削 角 度 自动调节 系统,涉及曲柄零件内花键加工的领域,包括调节系统、调节机构、加工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加工机构和调节系统连接,调节系统用于接收 信号 进行并处理及反馈信号,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曲柄角度,加工机构用于对曲柄内花键进行拉削加工,本发明可以对拉削角度进行自动调节,并在拉削角度调节完成后自动进入拉削加工状态,且在加工过程中曲柄发生位移时限制加工并使拉刀进行退刀操作,退刀后再次进行拉削角度调节以防止拉刀断裂。
权利要求

1.一种曲柄花键拉削自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系统、调节机构、加工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加工机构和调节系统连接,调节系统用于接收信号进行并处理及反馈信号,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曲柄角度,加工机构用于对曲柄内花键进行拉削加工,所述调节系统包括第一连接端子、第二连接端子、第一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一MOS管,第一连接端子和调节机构连接,第一二极管阳极和第一热敏电阻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和第一热敏电阻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子,第一二极管阴极和第一电容一端连接,第一热敏电阻另一端和第二发光二极管一端连接,第一热敏电阻和第二发光二极管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端子,第一MOS管栅极连接在第一二极管和第一热敏电阻之间,第一MOS管源极连接在第一二极管和第一电容之间,第二电阻一端和第一MOS管漏极连接,第一电容、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二电阻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所述调节系统还包括第三连接端子、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发光二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三电阻一端和电源连接,第四电阻一端和第三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五电阻一端和电源连接,第六电阻另一端和第五电阻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反相端连接在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之间,第一运算放大器同相端连接在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之间,第四二极管阳极和第一运算放大器输出端连接,第三二极管阳极连接在第一MOS管漏极和第二电阻之间,第三二极管阴极连接在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之间,第四二极管阴极连接在第三二极管、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之间,第二运算放大器同相端和第四二极管阴极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反向端连接在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之间,第二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和第七电阻一端连接,第五发光二极管一端和第七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七电阻和第五发光二极管间设置有第三连接端子,第四电阻、第六电阻、第五发光二极管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所述调节系统还包括第五连接端子、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MOS管、第三运算放大器、第六发光二极管、第八电阻,所述第二三极管集电极和第三三极管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集电极和电源连接,第三三极管发射极和第四三极管发射极连接,第四三极管基极和第五MOS管漏极连接,第五MOS管源极和第八电阻一端连接,第五MOS管源极和第八电阻之间设置有第五连接端子,第五MOS管栅极连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和第七电阻之间,第三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和第二三极管基极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同相端连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和第七电阻之间,第三运算放大器反相端连接在第三三极管发射极和第四三极管发射极之间,第八电阻一端和第五MOS管源极连接,第六发光二极管一端连接在第五MOS管源极和第八电阻之间,第二三极管发射极、第四三极管集电极、第八电阻另一端、第六发光二极管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所述调节系统还包括第四连接端子,所述第四连接端子设置在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之间,所述调节系统还包括第九电阻,所述第九电阻一端连接在第一MOS管栅极和第一热敏电阻之间,第九电阻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所述调节系统还包括第六三极管,所述第六三极管集电极连接在第七电阻和第五发光二极管之间,第六三极管发射极连接在第五MOS管源极和第八电阻之间,第六三极管漏极和接地端连接,所述调节系统还包括第十电阻,所述第十电阻一端连接在第四三极管基极和第五MOS管漏极之间,第十电阻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所述调节系统还包括第十一电阻,所述第十一电阻一端和第五MOS管栅极连接,第十一电阻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

说明书全文

一种曲柄花键拉削自动调节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曲柄零件内花键加工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曲柄内花键拉削角度自动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曲柄内花键加工有多种加工方式,其中拉削加工方式最为广泛应用,此种方式适用于批量加工,公告号CN219274659U公开了一种曲柄内花键拉削角度可调节的拉削装置 ,该装置可以对曲柄进行手动调节,通过调节曲柄角度改变拉削角度,但由于曲柄端面不平,在曲柄固定后拉削加工时容易造成曲柄位移,加工时无法保证精度且容易造成拉刀断裂。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曲柄内花键拉削角度自动调节系统,包括调节系统、调节机构、加工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加工机构和调节系统连接,调节系统用于接收信号进行并处理及反馈信号,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曲柄角度,加工机构用于对曲柄内花键进行拉削加工。
[0004]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系统包括第一连接端子P1、第二连接端子P2、第一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一电容C1、第一MOS管Q1,第一连接端子P1和调节机构连接,第一二极管D1阳极和第一热敏电阻R1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热敏电阻R1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子P1,第一二极管D1阴极和第一电容C1一端连接,第一热敏电阻R1另一端和第二发光二极管D2一端连接,第一热敏电阻R1和第二发光二极管D2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端子P2,第一MOS管Q1栅极连接在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热敏电阻R1之间,第一MOS管Q1源极连接在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电容C1之间,第二电阻R2一端和第一MOS管Q1漏极连接,第一电容C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二电阻R2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
[0005]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系统还包括第三连接端子P3、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一运算放大器U1、第二运算放大器U2,所述第三电阻R3一端和电源连接,第四电阻R4一端和第三电阻R3另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一端和电源连接,第六电阻R6另一端和第五电阻R5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1反相端连接在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之间,第一运算放大器U1同相端连接在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之间,第四二极管D4阳极和第一运算放大器U1输出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阳极连接在第一MOS管Q1漏极和第二电阻R2之间,第三二极管D3阴极连接在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之间,第四二极管D4阴极连接在第三二极管D3、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之间,第二运算放大器U2同相端和第四二极管D4阴极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反向端连接在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之间,第二运算放大器U2输出端和第七电阻R7一端连接,第五发光二极管D5一端和第七电阻R7另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和第五发光二极管D5间设置有第三连接端子P3,第四电阻R4、第六电阻R6、第五发光二极管D5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
[0006]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系统还包括第五连接端子P5、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五MOS管Q5、第三运算放大器U3、第六发光二极管D6、第八电阻R8,所述第二三极管Q2集电极和第三三极管Q3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Q3集电极和电源连接,第三三极管Q3发射极和第四三极管Q4发射极连接,第四三极管Q4基极和第五MOS管Q5漏极连接,第五MOS管Q5源极和第八电阻R8一端连接,第五MOS管Q5源极和第八电阻R8之间设置有第五连接端子P5,第五MOS管Q5栅极连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U2输出端和第七电阻R7之间,第三运算放大器U3输出端和第二三极管Q2基极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U3同相端连接在第二运算放大器U2输出端和第七电阻R7之间,第三运算放大器U3反相端连接在第三三极管Q3发射极和第四三极管Q4发射极之间,第八电阻R8一端和第五MOS管Q5源极连接,第六发光二极管D6一端连接在第五MOS管Q5源极和第八电阻R8之间,第二三极管Q2发射极、第四三极管Q4集电极、第八电阻R8另一端、第六发光二极管D6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
[0007]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系统还包括第四连接端子P4,所述第四连接端子P4设置在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之间。
[0008]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系统还包括第九电阻R9,所述第九电阻R9一端连接在第一MOS管Q1栅极和第一热敏电阻R1之间,第九电阻R9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
[0009]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系统还包括第六三极管Q6,所述第六三极管Q6集电极连接在第七电阻R7和第五发光二极管D5之间,第六三极管Q6发射极连接在第五MOS管Q5源极和第八电阻R8之间,第六三极管Q6漏极和接地端连接。
[0010]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系统还包括第十电阻R10,所述第十电阻R10一端连接在第四三极管Q4基极和第五MOS管Q5漏极之间,第十电阻R10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
[0011]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系统还包括第十一电阻R11,所述第十一电阻R11一端和第五MOS管Q5栅极连接,第十一电阻R11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0012] 本发明可以对拉削角度进行自动调节,并在拉削角度调节完成后自动进入拉削加工状态,且在加工过程中曲柄发生位移时限制加工并使拉刀进行退刀操作,退刀后再次进行拉削角度调节以防止拉刀断裂。附图说明
[001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调节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0017] 参阅附图,在此实施例中,曲柄固定在调节机构上之后调节机构反馈给调节系统角度调节的请求信号,请求信号一路经第一连接端子P1、第一热敏电阻R1、第二发光二极管D2到接地端回路,第二发光二极管D2导通,第二发光二极管D2导通表为调节机构调节角度的指示信号,第一热敏电阻R1和第二发光二极管D2间信号回馈到调节机构,调节机构接收到回馈信号对曲柄进行角度调节,通过调节曲柄角度使曲柄预留花键加工孔的中心轴线与拉刀的中心轴线平行,请求信号另一路经第一二极管D1使第一电容C1电位上升,同时第一MOS管Q1栅极获得第一连接端子P1的反馈信号,当角度调节完成后调节机构停止发送角度调节请求信号,请求信号停止的同时第一MOS管Q1导通,第二发光二极管D2不导通,第一电容C1释放信号一路经第一MOS管Q1源极、第一MOS管Q1漏极、第二电阻R2到接地端回路,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之间的电压信号反馈到第一运算放大器U1反相端,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间的电压信号反馈到第一运算放大器U1同相端反馈,第一MOS管Q1和第二电阻R2间信号经第三二极管D3反馈到第一运算放大器U1同相端,第一运算放大器U1输出,第一运算放大器U1输出的信号经第四二极管D4、第六电阻R6到接地端回路,第一运算放大器U1输出信号状态为常态化输出,第四二极管D4和第三二极管D3间信号反馈到第二运算放大器U2同相端,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间信号反馈到第二运算放大器U2反相端,第二运算放大器U2输出信号经第七电阻R7、第五发光二极管D5到接地端回路,第五发光二极管D5导通,第五发光二极管D5导通表为加工机构的拉刀对曲柄进行内花键拉削加工指示信号,第七电阻R7和第五发光二极管D5间信号反馈到加工机构,加工机构获得信号时对曲柄进行内花键拉削加工,考虑到当曲柄位移时,调节机构会反馈到调节系统调节请求信号,因为加工状态中对曲柄进行角度调整会使拉刀断裂,需要在加工状态时的请求信号进行截取并转换成退刀信号,退刀完成后在进行角度调节,加工状态时调节机构再次通过第一连接端子P1反馈信号时,此时信号经第三三极管Q3集电极、第三三极管Q3发射极、第四三极管Q4发射极、第四三极管Q4基极、第五MOS管Q5漏极、第八电阻R8到接地端回路,第五MOS管Q5漏极和第八电阻R8间信号经第六发光二极管D6到接地端回路,第六发光二极管D6导通,第六发光二极管D6导通表为拉刀退刀指示信号,第五MOS管Q5漏极和第八电阻R8间信号经第五连接端子P5回馈到加工机构,加工机构获得回馈的信号时进行退刀操作,当加工机构退刀到初始位置后通过第四连接端子P4将信号反馈到第一运算放大器U1反向端,第一运算放大器U1截至输出,第二运算放大器U2截至输出,第二发光二极管D2导通对曲柄进行角度修正补偿,当角度调成完成后,第二发光二极管D2不导通,第五发光二极管D5导通,表为对角度修正后的曲柄进行拉削加工,当加工机构完成拉削加工后,加工机构回馈信号通过第四连接端子P4反馈到第一运算放大器U1反相端,第一运算放大器U1截至输出。
[0018]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