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内拉床

申请号 CN202211180661.8 申请日 2022-09-27 公开(公告)号 CN115502469A 公开(公告)日 2022-12-23
申请人 湖南南方机床有限公司; 发明人 董亚; 张建华; 廖周宇; 陈均; 谭建武;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螺旋内拉床,包括:拉床主体,下部设有用于装夹刀具的下刀夹,下刀夹连接有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刀具绕其自身竖向的中 心轴 线旋转,拉床主体设有两个竖向延伸的导杆; 工作台 ,用于 支撑 固定 工件 ,并使工件与下刀夹竖向对齐,工作台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导杆滑动匹配的滑孔;两个第二驱动件,均与工作台连接,用于施加竖向的驱动 力 给工作台以使其沿导杆竖向滑动;其中,两个导杆以及两个第二驱动件均相对于刀具的旋转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且两个导杆的中心轴线、刀具的旋转中心轴线、工作台对应两个第二驱动件的两个受力中心均共面。本发明具有加工 精度 高及 稳定性 高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螺旋内拉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拉床主体(100),下部设有用于装夹刀具(101)的下刀夹(200),所述下刀夹(200)连接有第一驱动件(201),用于驱动所述刀具(101)绕其自身竖向的中心轴线旋转,所述拉床主体(100)设有两个竖向延伸的导杆(110);
工作台(300),用于支撑固定工件,并使工件与所述下刀夹(200)竖向对齐,所述工作台(300)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导杆(110)滑动匹配的滑孔(301);
两个第二驱动件(400),均与所述工作台(300)连接,用于施加竖向的驱动给所述工作台(300)以使其沿所述导杆(110)竖向滑动;
其中,两个所述导杆(110)以及两个所述第二驱动件(400)均相对于所述刀具(101)的旋转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导杆(110)的中心轴线、所述刀具(101)的旋转中心轴线、所述工作台(300)对应两个所述第二驱动件(400)的两个受力中心均共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内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床主体(100)上部设有刀具提送装置(120),所述刀具提送装置(120)包括上刀夹(121)和第三驱动件(122),所述第三驱动件(122)用于驱动所述上刀夹(121)竖向活动,所述上刀夹(121)能夹持所述刀具(101)顶部并带动其竖向活动,所述下刀夹(200)以及所述上刀夹(121)均能松开所述刀具(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内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300)上设有压紧装置(500)和移送组件(600),所述压紧装置(500)包括第四驱动件(510)和连接于其输出端的压紧件(520),所述移送组件(600)用于放置工件,并设有用于横向定位工件的定位结构(601),所述移送组件(600)能够前后滑动地设于所述工作台(300),并连接有用于驱动其前后滑动的第五驱动件(700),所述移送组件(600)能于所述压紧装置(500)的前后两侧接收工件;其中,所述移送组件(600)能滑动至所述压紧装置(500)下侧,并使所述压紧件(520)与工件竖向对齐,同时所述第四驱动件(510)能驱动所述压紧件(520)竖向活动以压紧或松开工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内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组件(600)包括能够同步滑动的移送架(610)和支撑座(620),所述移送架(610)连接于所述第五驱动件(700)的输出端,所述支撑座(620)能够拆卸地设于所述移送架(610),所述支撑座(620)用于支撑工件,且所述定位结构(601)设于所述支撑座(6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旋内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300)设有前后延伸的支撑底板(310),所述支撑底板(310)上设有前后延伸的第一导轨(311),所述支撑座(620)下表面贴设于所述支撑底板(310)上表面,并设有与所述第一导轨(311)配合的定向槽(621),所述移送架(610)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支撑座(620)上端相抵限位的限位板(630),所述移送架(610)于所述支撑座(620)前后两侧均设有拧紧螺钉(640),两个所述拧紧螺钉(640)均沿前后方向螺纹穿设于所述移送架(610),分别用于与所述支撑座(620)前后两端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旋内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架(610)设有连接杆(611)、连接架(612)、两个推料板(613),所述连接杆(611)与所述连接架(612)分别设于所述支撑座(620)前后两侧,且均安装有所述限位板(630)和所述拧紧螺钉(640),两个所述推料板(613)左右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杆(611)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推料板(613)的端部连接,所述连接架(612)一端转动连接于其中一个推料板(613)的中部,且转动中心轴线前后延伸,另一端通过第一定机构(650)锁定于另一个所述推料板(613)的中部,所述第一锁定机构(650)能弹性活动至解除对所述连接架(612)的锁定,以使所述连接架(612)能转动至避开所述支撑座(620)前后滑动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螺旋内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组件(600)具有第一组装状态和第二组装状态,处于所述第一组装状态时,所述连接杆(611)能够拆卸地连接于两个所述推料板(613)的前端,处于所述第二组装状态时,所述连接杆(611)能够拆卸地连接于两个所述推料板(613)的后端,且所述移送组件(600)处于所述第一组装状态或所述第二组装状态时,所述支撑座(620)均安装限位于所述连接杆(611)与所述连接架(61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内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101)端部设有第一锥面(1011),所述刀具(101)颈部设有环槽(1012),所述环槽(1012)靠近所述第一锥面(1011)的一端设有第二锥面(1013),所述下刀夹(200)包括:
主夹刀体(210),中心设有用于安装刀具(101)的安装孔(211);
至少一组卡爪(220),一组所述卡爪(220)包括两个相对于所述安装孔(211)中心轴线对称设置的所述卡爪(220),所述卡爪(220)能沿所述安装孔(211)径向调节位置地穿设于所述主夹刀体(210),且朝向所述安装孔(211)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锥面(1013)贴合的第三锥面(221);
定位锥套(230),安装于所述安装孔(211),且朝向所述卡爪(220)的端面设有向内收窄的锥形孔(231),所述锥形孔(231)孔壁用于与所述第一锥面(1011)贴合;
其中,所述卡爪(220)能沿所述安装孔(211)径向调节位置至使所述第三锥面(221)紧贴所述第二锥面(1013),并使所述第一锥面(1011)保持紧贴所述锥形孔(231)孔壁的状态,以轴向和径向限位所述刀具(10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螺旋内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刀夹(200)还包括弹性机构(240)和驱动机构(250),所述弹性机构(240)用于施加沿所述安装孔(211)径向向外的弹性力给所述卡爪(220),所述驱动机构(250)用于驱动所述卡爪(220)沿所述安装孔(211)径向向内移动,并能配合所述弹性机构(240)以实现所述卡爪(220)沿所述安装孔(211)径向的位置调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螺旋内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220)背离所述安装孔(211)的一端设有第四锥面(222),所述驱动机构(250)包括滑动套设于所述主夹刀体(210)外侧的滑套(251)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滑套(251)滑动的第六驱动件(252),所述滑套(251)内壁设有第五锥面(253),所述第五锥面(253)与全部所述卡爪(220)的所述第四锥面(222)配合相贴。

说明书全文

一种螺旋内拉床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机床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螺旋内拉床。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的螺旋内拉床均采用平斜导板的燕尾导轨,加工时时驱动支撑导轨、加工受力点之间存在无法抵消的力臂,称之为颠覆力臂,设备的自身结构上的原因造就了被加工件在实际加工时还承受了设备自身存在着的颠覆力臂,使工件在加工时克服自身变形的同时,还受到了设备变形的影响,以致于降低了加工的精度稳定性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螺旋内拉床,加工精度和稳定性高。
[0004]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螺旋内拉床,包括:拉床主体,下部设有用于装夹刀具的下刀夹,所述下刀夹连接有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刀具绕其自身竖向的中心轴线旋转,所述拉床主体设有两个竖向延伸的导杆;工作台,用于支撑固定工件,并使工件与所述下刀夹竖向对齐,所述工作台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导杆滑动匹配的滑孔;两个第二驱动件,均与所述工作台连接,用于施加竖向的驱动力给所述工作台以使其沿所述导杆竖向滑动;其中,两个所述导杆以及两个所述第二驱动件均相对于所述刀具的旋转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导杆的中心轴线、所述刀具的旋转中心轴线、所述工作台对应两个所述第二驱动件的两个受力中心均共面。
[0005]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螺旋内拉床,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06] 通过设置两个第二驱动件驱动工作台升降,设置两个导杆为工作台导向,并令两个第二驱动件相对于刀具的旋转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令两个导杆相对于刀具的旋转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且令两个导杆的中心轴线、刀具的旋转中心轴线(对应工件加工受力中心)、工作台对应两个第二驱动件的两个受力中心均共面,从而形成五心共面的高度对称布局,使得加工时工件加工受力中心两相对侧的导杆以及第二驱动件与工件加工受力中心之间形成的力臂相互抵消,从而大大减小了拉削时的离散率,提高了工件的加工精度及稳定性。
[0007]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拉床主体上部设有刀具提送装置,所述刀具提送装置包括上刀夹和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上刀夹竖向活动,所述上刀夹能夹持所述刀具顶部并带动其竖向活动,所述下刀夹以及所述上刀夹均能松开所述刀具。
[0008]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压紧装置和移送组件,所述压紧装置包括第四驱动件和连接于其输出端的压紧件,所述移送组件用于放置工件,并设有用于横向定位工件的定位结构,所述移送组件能够前后滑动地设于所述工作台,并连接有用于驱动其前后滑动的第五驱动件,所述移送组件能于所述压紧装置的前后两侧接收工件;其中,所述移送组件能滑动至所述压紧装置下侧,并使所述压紧件与工件竖向对齐,同时所述第四驱动件能驱动所述压紧件竖向活动以压紧或松开工件。
[0009]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移送组件包括能够同步滑动的移送架和支撑座,所述移送架连接于所述第五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支撑座能够拆卸地设于所述移送架,所述支撑座用于支撑工件,且所述定位结构设于所述支撑座。
[001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工作台设有前后延伸的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上设有前后延伸的第一导轨,所述支撑座下表面贴设于所述支撑底板上表面,并设有与所述第一导轨配合的定向槽,所述移送架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支撑座上端相抵限位的限位板,所述移送架于所述支撑座前后两侧均设有拧紧螺钉,两个所述拧紧螺钉均沿前后方向螺纹穿设于所述移送架,分别用于与所述支撑座前后两端相抵。
[0011]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移送架设有连接杆、连接架、两个推料板,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连接架分别设于所述支撑座前后两侧,且均安装有所述限位板和所述拧紧螺钉,两个所述推料板左右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推料板的端部连接,所述连接架一端转动连接于其中一个推料板的中部,且转动中心轴线前后延伸,另一端通过第一定机构锁定于另一个所述推料板的中部,所述第一锁定机构能弹性活动至解除对所述连接架的锁定,以使所述连接架能转动至避开所述支撑座前后滑动路径。
[0012]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移送组件具有第一组装状态和第二组装状态,处于所述第一组装状态时,所述连接杆能够拆卸地连接于两个所述推料板的前端,处于所述第二组装状态时,所述连接杆能够拆卸地连接于两个所述推料板的后端,且所述移送组件处于所述第一组装状态或所述第二组装状态时,所述支撑座均安装限位于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连接架之间。
[0013]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刀具端部设有第一锥面,所述刀具颈部设有环槽,所述环槽靠近所述第一锥面的一端设有第二锥面,所述下刀夹包括:主夹刀体,中心设有用于安装刀具的安装孔;至少一组卡爪,一组所述卡爪包括两个相对于所述安装孔中心轴线对称设置的所述卡爪,所述卡爪能沿所述安装孔径向调节位置地穿设于所述主夹刀体,且朝向所述安装孔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锥面贴合的第三锥面;定位锥套,安装于所述安装孔,且朝向所述卡爪的端面设有向内收窄的锥形孔,所述锥形孔孔壁用于与所述第一锥面贴合;其中,所述卡爪能沿所述安装孔径向调节位置至使所述第三锥面紧贴所述第二锥面,并使所述第一锥面保持紧贴所述锥形孔孔壁的状态,以轴向和径向限位所述刀具。
[0014]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刀夹还包括弹性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弹性机构用于施加沿所述安装孔径向向外的弹性力给所述卡爪,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卡爪沿所述安装孔径向向内移动,并能配合所述弹性机构以实现所述卡爪沿所述安装孔径向的位置调节。
[0015]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爪背离所述安装孔的一端设有第四锥面,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滑动套设于所述主夹刀体外侧的滑套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滑套滑动的第六驱动件,所述滑套内壁设有第五锥面,所述第五锥面与全部所述卡爪的所述第四锥面配合相贴。
[0016]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0018]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螺旋内拉床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移送组件于第一组装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移送组件于第二组装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移送组件于第一组装状态时的分解示意图;
[0023]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紧件的剖面示意图;
[0025]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环与滑板的分解示意图;
[0026]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下刀夹装夹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下刀夹的分解示意图;
[0028]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刀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9] 附图标号:
[0030] 拉床主体100、刀具101、第一锥面1011、环槽1012、第二锥面1013、导杆110、刀具提送装置120、上刀夹121、第三驱动件122、上滑板123、防护柜130;
[0031] 下刀夹200、第一驱动件201、主夹刀体210、安装孔211、导向孔212、避让槽213、台阶面214、螺纹孔215、锁紧螺钉216、环形凹槽217、防松丝218、卡爪220、第三锥面221、第四锥面222、定位锥套230、锥形孔231、弹性机构240、连接销241、弹簧242、驱动机构250、滑套251、第六驱动件252、第五锥面253、拨叉254、锁紧260;
[0032] 工作台300、滑孔301、支撑底板310、第一导轨311、连接座320、连接孔321;
[0033] 第二驱动件400;
[0034] 压紧装置500、第四驱动件510、压紧件520、压环530、凸缘531、过通道532、压板540、锁定块541、第二导轨550、滑板560、嵌槽561、过孔562、锁座563、抵接件570、过水槽
571、进水管572、限位件580、第二锁定机构590、限位柱塞591、锁定杆592、锁定头593、锁定孔594、锁紧螺母595;
[0035] 移送组件600、定位结构601、移送架610、连接杆611、连接架612、插孔6121、安装位6122、推料板613、支撑座620、定向槽621、配合面622、限位板630、拧紧螺钉640、第一锁定机构650;
[0036] 第五驱动件700。
[0037] 蓄水罩800、蓄水腔801、出水间隙802。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9]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41]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2]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螺旋内拉床,包括:拉床主体100、工作台300、两个第二驱动件400。
[0043] 拉床主体100下部设有用于装夹刀具101的下刀夹200,刀具101装夹在下刀夹200上后呈竖直状态,下刀夹200连接有第一驱动件201,用于驱动刀具101绕其自身竖向的中心轴线旋转,拉床主体100设有两个竖向延伸的导杆110。
[0044] 工作台300用于支撑固定工件,并使工件与下刀夹200竖向对齐,工作台300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导杆110滑动匹配的滑孔301。
[0045] 两个第二驱动件400均与工作台300连接,用于施加竖向的驱动力给工作台300以使其沿导杆110竖向滑动,从而带动工件竖向活动,配合第一驱动件201驱动刀具101转动,能实现对工件的内螺旋拉削,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第二驱动件400同步工作;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工作台300上有避让刀具101的孔位,以供其穿过。
[0046] 其中,两个导杆110相对于刀具101的旋转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且两个第二驱动件400也相对于刀具101的旋转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且两个导杆110的中心轴线、刀具101的旋转中心轴线(对应工件加工受力中心)、工作台300对应两个第二驱动件400的两个受力中心均共面,形成五心共面的高度对称布局,加工时,工件加工受力中心两相对侧的导杆110以及第二驱动件400与工件加工受力中心之间形成的力臂可以相互抵消,即消除了颠覆力矩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0047] 本发明实施例的螺旋内拉床,通过设置两个第二驱动件400驱动工作台300升降,设置两个导杆110为工作台300导向,并令两个第二驱动件400相对于刀具101的旋转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令两个导杆110相对于刀具101的旋转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且令两个导杆110的中心轴线、刀具101的旋转中心轴线(对应工件加工受力中心)、工作台300对应两个第二驱动件400的两个受力中心均共面,从而形成五心共面的高度对称布局,使得加工时工件加工受力中心两相对侧的导杆110以及第二驱动件400与工件加工受力中心之间形成的力臂相互抵消,从而大大减小了拉削时的离散率,提高了工件的加工精度及稳定性。
[0048]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驱动件400采用重载滚珠丝杆副和伺服电机,重载滚珠丝杆副的螺母安装在工作台300上,两个重载滚珠丝杆副的两个丝杆、刀具101的旋转中心轴线、两个导杆110的中心轴线五心共面;工作台300上设有两个连接座320,连接座320上设有用于安装重载滚珠丝杆副的螺母的连接孔321,可理解的是,两个连接孔321的中心轴线、工作台300供刀具101穿过的孔位的中心轴线、工作台300上两个滑孔
301的中心轴线五心共面。
[0049]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拉床主体100设有防护柜130,工作台300与两个第二驱动件400均位于防护柜130内。
[0050] 参照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拉床主体100上部设有刀具提送装置120,刀具提送装置120包括上刀夹121和第三驱动件122,第三驱动件122用于驱动上刀夹121竖向活动,上刀夹121能夹持刀具101顶部并带动其竖向活动,下刀夹200与上刀夹121竖向对齐,且下刀夹200以及上刀夹121均能夹持或松开刀具101,具体的,上刀夹121安装于上滑板123,上滑板123连接于第三驱动件122输出端,且上滑板123与导杆110滑动匹配。可理解的是,第三驱动件122可采用如申请号为CN203010920635.9的专利中的驱动组件,或现有技术中的其他驱动形式,在此不一一赘述。
[0051]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如下:
[0052] 加工前,上刀夹121活动至最高位置,工作台300活动至最低高度,并完成上料,令刀具101夹持于上刀夹121,然后第三驱动件122用于驱动上刀夹121向下活动,穿过工作台300上的工件(刀柄穿过)并插入下刀夹200内,随后下刀夹200持刀具101底端,之后开始加工。
[0053] 加工时,第一驱动件201驱动刀具101转动,同时第二驱动件400驱动工作台300上升,以对工件进行螺旋拉削,当工作台300上升至即将触碰上刀夹121时,第三驱动件122驱动上刀夹121向上活动以做避让,工作台300继续上升直至活动至刀具101上侧以完成加工。
[0054] 加工完后,对工件下料,下料完后,令工作台300下移复位,上刀夹121重新夹住刀具101,同时下刀夹200松开刀具101,下刀夹200带动刀具101上移复位,等待下一个加工周期。
[0055] 可理解的是,拉削时,工件需要相对于刀具101由下往上活动,若刀具101直接由下刀具101夹持,则不方便上料,而设置刀具提送装置120后,可令工作台300活动至最低位置,先由上刀夹121夹持刀具101,刀具101位于工作台300上侧,然后进行上料,再令下刀夹200下移使刀具101的刀柄穿过工件并插入下刀夹200内,由下刀夹200夹持,随后再令刀具101转动,同时工作台300带动工件上移以进行螺旋拉削,上料方便。
[0056] 参照图2至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工作台300上设有压紧装置500和移送组件600,压紧装置500设于工作台300上侧,压紧装置500包括第四驱动件510和连接于其输出端的压紧件520,具体的,第四驱动件510用于驱动压紧件520升降。可以想到的是,第四驱动件
510可以是气缸或者油缸。
[0057] 移送组件600用于放置工件,移送组件600设有用于横向定位工件的定位结构601,以防止工件横向移动,移送组件600能够前后滑动地设于工作台300并连接有用于驱动其前后滑动的第五驱动件700,以运送工件,移送组件600能于压紧装置500的前后两侧接收工件,即能从前后两端进行上下料,可理解的是,可在压紧装置500前后两侧中的一侧设置自动化设备以自动上下料,另一侧用于人工上下料,当自动化设备损坏对其进行维修时,可从另一侧人工上下料,以提高生产效率,避免其降低。可以想到的是,第五驱动件700可以是无杆气缸组件或电机丝杆组件。
[0058]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结构601需要匹配工件设置,例如加工环状工件时,定位结构601可以是圆周排列的多个定位柱,定位结构601可有多种设置形式,在此不一一赘述。
[0059] 其中,移送组件600能滑动至压紧装置500下侧,并使压紧件520与工件竖向对齐,同时第四驱动件510能驱动压紧件520竖向活动以压紧或松开工件,压紧件520压紧工件能够限制工件竖向跳动,同时还能防止其旋转,从而能够提高加工精度;显而易见的是,工作台300、压紧件520以及移送组件600上均设有供刀具101竖向通过的孔位,以避免干涉。
[0060]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工作台300上设置移送组件600、压紧装置500,移送组件600能放置并运送工件至压紧装置500下侧,压紧装置500能够压紧工件,从而能够防止加工时工件活动,以提高加工精度,此外移送组件600能在压紧装置500前后两侧接收工件,从而当一侧的自动化上下料设备维修时,可从另一侧手动上下料,从而能避免停线,提高生产效率。
[0061] 可以预见的是,工作台300与移送组件600之间设有感应组件,用于感应移送组件600位置,并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五驱动件700停止驱动,以使移送组件600能停止在对应的区域(加工区域或上下料区域),感应组件可有多种结构形式,例如采用感应块和感应开关配合,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结构,在此不一一赘述。此外,为使移送组件600停止平稳,还可设置缓冲装置对移送组件600进行缓冲,例如缓冲器与缓冲块的配合,还可是其他形式,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结构,在此不一一赘述。
[0062] 参照图2至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移送组件600包括能够同步滑动的移送架610和支撑座620,移送架610连接于第五驱动件700的输出端,支撑座620能够拆卸地设于移送架610,支撑座620用于支撑工件,且定位结构601设于支撑座620,通过将移送组件600分体设置,支撑座620用于支撑工件,从而当需要加工不同工件时,只需更换支撑座620即可,无需更换整个移送组件600,操作更为简单,从而能够减少停线时间。
[0063] 参照图2、图3和图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工作台300设有前后延伸的支撑底板310,支撑底板310上设有前后延伸的第一导轨311,支撑座620下表面贴设于支撑底板310上表面,通过支撑底板310支撑限位支撑座620,支撑座620还设有与第一导轨311配合的定向槽621,具体的,第一导轨311与定向槽621截面形状尺寸匹配,均为方形,第一导轨311嵌入定向槽621,通过定向槽621以限制支撑座620的左右位移,并对其进行前后滑动导向;移送架
610上设有用于与支撑座620上端相抵限位的限位板630,以配合支撑底板310竖向限位支撑座620,移送架610于支撑座620前后两侧均设有拧紧螺钉640,两个拧紧螺钉640均沿前后方向螺纹穿设于移送架610,两个拧紧螺钉640分别用于与支撑座620前后两端相抵,以限制支撑座620前后位移,从而能将支撑座620相对固定于移送架610,使二者能够同步滑动,结构简单且实用。
[0064] 参照图2所示,支撑底板310和工作台300上均设有供刀具101穿过的孔位,第一导轨311于支撑底板310供刀具101穿过的孔位处中断,以避免干涉。
[0065] 参照图3和图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移送架610设有连接杆611、连接架612、两个推料板613,连接杆611与连接架612分别设于支撑座620前后两侧,且连接杆611与连接架612上均安装有限位板630和拧紧螺钉640,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限位板630也设置两个,分别通过螺钉装设于连接杆611与连接架612上,以提高限位效果,此外,支撑座620前后两端均设有竖直的配合面622,用于与拧紧螺钉640相抵;两个推料板613左右间隔设置,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五驱动件700左右间隔设有两个,两个推料板613分别连接两个第五驱动件700的输出端;进一步的,连接杆611两端分别与两个推料板613的端部连接,连接架612一端转动连接于其中一个推料板613的中部,且转动中心轴线前后延伸,即转动中心轴线与第一导轨311延伸方向相同,此外,连接架612另一端通过第一锁定机构650锁定于另一个推料板613的中部,第一锁定机构650能弹性活动至解除对连接架612的锁定,以使连接架612能转动至避开支撑座620前后滑动路径,可理解的是,当需要更换支撑座620时,可令第一锁定机构
650弹性活动至解除对连接架612的锁定,然后使连接架612转动至避开支撑座620前后滑动路径,再沿第一导轨311滑动支撑座620,使支撑座620脱离连接杆611上的限位板630的下侧,便能向上取出支撑座620,操作快捷方便。
[0066]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锁定机构650为复位型旋钮柱塞,能够前后弹性活动地安装在推料板613上,连接架612的一端设有前后贯穿的插孔6121,复位型旋钮柱塞部分插入插孔6121内,以限制连接架612的转动,当需要转动连接架612时,扯动复位型旋钮柱塞使其脱离插孔6121即可,结构简单,操作也十分便捷。
[0067] 参照图3至图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移送组件600具有第一组装状态和第二组装状态,移送组件600处于第一组装状态时,连接杆611能够拆卸地连接于两个推料板613的前端,移送组件600处于第二组装状态时,连接杆611能够拆卸地连接于两个推料板613的后端,且移送组件600处于第一组装状态或第二组装状态时,支撑座620均安装限位于连接杆611与连接架612之间,具体的,移送组件600处于第一组装状态和第二组装状态时,支撑座
620分别位于连接架612的前后两侧,即第二组装状态下的支撑座620相对于第一组装状态下的支撑座620,后移了一段距离,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第五驱动件700的最大驱动行程可以做小点,以便于整体布局。
[0068] 可理解的是,若移送组件600保持一种组装状态不变,则为了满足在压紧件520后侧上下料,第五驱动件700的最大驱动行程必须保证支撑座620能活动至压紧件520后侧,以避免上下料产生干涉,而本实施例中,通过两种组装状态的切换,改变连接杆611以及支撑座620的前后位置,可以减少从压紧件520正下方到压紧件520后侧的这一段驱动行程。
[0069] 具体的,连接杆611与推料板613通过固件连接,推料板613前后两端均设有对应的连接用的孔位,连接杆611安装于推料板613前端时相对于连接杆611安装于推料板613后端时对称。
[0070] 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5所示,连接架612前后两侧对称设有两个安装位6122,均能用于安装限位板630和拧紧螺钉640,两个安装位6122分别在移送组件600处于第一组装状态和第二组装状态时使用,以限位支撑座620,两个安装位6122均设有用于安装限位板630的螺丝孔,并焊接有用于安装拧紧螺钉640的螺母。
[0071]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6、图7所示,压紧件520设有压环530和压板540,压环530能够拆卸地设于压板540下侧,压环530下表面用于与工件相抵,压板540连接于第四驱动件510的输出端,通过分体设置压环530和压板540,从而当需要加工不同的零部件时,只需更换压环530即可,无需拆装压板540,拆装更为方便,还能避免拆装时损坏第四驱动件510。
[0072]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照图6至图8所示,压板540下侧设有与其固定相连的第二导轨550,第二导轨550上能够前后滑动地设有滑板560,滑板560与压板540之间留有间距,滑板560上表面设有嵌槽561,嵌槽561底壁设有过孔562,压环530上端设有凸缘531,压环530穿设于过孔562且凸缘531嵌入嵌槽561内,具体的,凸缘531嵌入嵌槽561内后能限制压环530的转动以及横向位移,可以想到的是,可令凸缘531以及嵌槽561均设置成方形,以限制压环530转动,也可以在凸缘531周侧切削出竖直的平面,并在嵌槽561内安装定向键与此竖向平面相抵以限制压环530转动,还可以是其他的一些形式,因此类结构为现有技术常见手段,在此不一一赘述。
[0073] 进一步的,压板540上设有与压环530上端相抵的抵接件570,以限制压环530向上的位移,压板540还设有与滑板560前端相抵限位的限位件580,压板540与滑板560之间设有第二锁定机构590,用于锁定滑板560以限制其相对于第二导轨550向后的滑动,从而将滑板560相对于压板540固定,此外,第二锁定机构590能解除对滑板560的锁定,以使滑板560以及压环530能滑动至脱离第二导轨550,以方便对压环530进行更换。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限位件580用于限制滑板560向前的滑动,第二锁定机构590用于限制滑板560向后的滑动,而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580与第二锁定机构590可以互换位置,以满足对滑板560的限位为准。
[0074] 具体的,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锁定机构590设有限位柱塞591和锁定杆592,压板540下端设有锁定块541,限位柱塞591部分凸出锁定块541前端,滑板560后端设有锁座563,锁定杆592能够活动地穿设于锁座563,锁定杆592前端设有锁定头593,锁定头593设有锁定孔594,限位柱塞591嵌入锁定孔594,锁定杆592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595,用于与锁座563后端相抵,同时使锁定头593与锁定块541相抵,并使限位柱塞591保持嵌入锁定孔594的状态,以限制滑板560向后的位移,当需要取下滑板560时,可通过拧松锁紧螺母595,然后滑动锁定杆592,使限位柱塞591与锁定孔594分离,然后转动锁定杆592使锁定头593避开锁定块
541前后的延伸路径,便可将滑板560滑动取出第二导轨550,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75] 进一步的,如图6和图7所示,压紧件520设有清洗结构,用于清洗压环530下表面,从而避免压环530下表面凹凸不平而压坏工件表面,清洗结构包括蓄水罩800,蓄水罩800连接于所述压环530底端周侧,并与压环530之间形成有蓄水腔801,蓄水罩800内侧与压环530下表面之间留有出水间隙802,用于供水流出清洗压环530下表面,压环530上表面设有向下延伸至蓄水腔801的过水通道532,抵接件570下表面设有过水槽571,压环530上表面封闭过水槽571,过水槽571与过水通道532连通,抵接件570上设有进水管572,进水管572连通过水槽571,从而能沿着进水管572‑过水槽571‑过水通道532‑蓄水腔801‑出水间隙802的路径输送清洗液,以清洗压环530下表面。
[0076] 参照图9至图1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刀具101端部设有第一锥面1011,刀具101颈部设有环槽1012,环槽1012靠近第一锥面1011的一端设有第二锥面1013,下刀夹200包括:主夹刀体210、至少一组卡爪220、定位锥套230。
[0077] 主夹刀体210中心设有用于安装刀具101的安装孔211,安装孔211内径与刀具101插入安装孔211的部分外径相同,安装孔211供刀具101插入的一端设有内花键,用于与刀具101键连接;显然,刀具101上加工有外花键,以与安装孔211的内花键配合,通过键连接传递扭矩,相对于传统的扁势传递来说,连接更加稳定,能传递更大的扭矩。具体的,主夹刀体
210底端连接第一驱动件201的输出端,第一驱动件201安装于拉床主体100,第一驱动件201通过驱动主夹刀体210转动,以带动刀具101转动,第一驱动件201可采用伺服电机
[0078] 一组卡爪220包括两个卡爪220,两个卡爪220相对于安装孔211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卡爪220能沿安装孔211径向调节位置地穿设于主夹刀体210,且朝向安装孔211的一端设有用于与第二锥面1013贴合的第三锥面221,即第二锥面1013与第三锥面221锥度相同;具体的,安装孔211周壁设有导向孔212,导向孔212沿安装孔211径向向外贯穿,导向孔212数量与卡爪220数量相同,卡爪220能够滑动调节位置地安装于导向孔212,第三锥面221位于卡爪220背离安装孔211的插入端的一侧,显然,卡爪220能调节位置至避开刀具101插入路径。
[0079] 定位锥套230安装于安装孔211,具体的,定位锥套230位于卡爪220背离安装孔211的插入端的一侧,定位锥套230朝向卡爪220的端面设有向内收窄的锥形孔231,锥形孔231孔壁锥度与第一锥面1011锥度相同,用于与第一锥面1011贴合。
[0080] 其中,卡爪220能沿安装孔211径向调节位置至使第三锥面221紧贴第二锥面1013,并使第一锥面1011保持紧贴锥形孔231孔壁的状态,从而轴向和径向限位刀具101。可以理解的是,卡爪220能调节位置至避开安装孔211的延伸路径,以便于插入或抽出刀具101。
[0081] 具体的,下刀夹200夹持刀具101时,先将卡爪220调节至避开安装孔211的延伸路径,将刀具101的刀柄插入安装孔211,使第一锥面1011与定位锥套230的锥形孔231的孔壁相贴,然后调节卡爪220,使卡爪220的第三锥面221与刀具101的第二锥面1013紧贴,同时使第一锥面1011紧贴锥形孔231的孔壁。
[0082] 可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卡爪220和定位锥套230,并设置第三锥面221和锥形孔231,利用第三锥面221与刀具101的第二锥面1013紧贴,以及锥形孔231孔壁与第一锥面1011紧贴,以消除刀具101的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实现其径向定心,防止其轴向窜动或径向窜动,从而提高刀具101拉削的精度。
[0083]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卡爪220设有两组,且绕安装孔211中心轴线圆周均匀分布。
[0084] 参照图9和图10所示,可以理解的是,下刀夹200还包括弹性机构240和驱动机构250,弹性机构240用于施加沿安装孔211径向向外的弹性力给卡爪220,驱动机构250用于驱动卡爪220沿安装孔211径向向内移动,驱动机构250能配合弹性机构240以实现卡爪220沿安装孔211径向的位置调节,具体的,当需要夹持刀具101时,通过驱动机构250驱动卡爪220朝向安装孔211活动,直至第三锥面221与刀具101的第二锥面1013紧贴,停止驱动,卡爪220固定,当需要取出刀具101时,驱动机构250解除对卡爪220的固定,利用弹性机构240的弹性力使卡爪220背离安装孔211活动,通过上述设置以实现卡爪220位置的自动调节
[0085] 具体的,主夹刀体210外周壁于卡爪220的一侧设有避让槽213,避让槽213与导向孔212连通,弹性机构240对应卡爪220设有多个,弹性机构240与卡爪220数量相同,弹性机构240包括连接销241和弹簧242,连接销241沿安装孔211轴向固定插设于卡爪220,且连接销241部分位于避让槽213,弹簧242一端与避让槽213内侧槽壁相抵,另一端与连接销241连接,用于施加沿安装孔211径向向外的弹性力给连接销241,从而能通过弹簧242带动卡爪220沿安装孔211径向向外活动,连接销241能为弹簧242提供安装和施力位置,避让槽213则为连接销241活动提供空间,结构简单且实用。
[0086] 参照图9和图10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卡爪220背离安装孔211的一端设有第四锥面222,驱动机构250包括滑动套设于主夹刀体210外侧的滑套251以及用于驱动滑套251沿主夹刀体210滑动的第六驱动件252,显然,滑套251滑动方向与安装孔211延伸方向相同,滑套
251内壁设有第五锥面253,第五锥面253与全部卡爪220的第四锥面222配合相贴,即第五锥面253与第四锥面222锥度相同,可理解的是,通过第六驱动件252驱动滑套251远离刀具101滑动,并通过第五锥面253与第四锥面222的相贴配合,能推动卡爪220朝向安装孔211滑动,而若要使卡爪220回退,则通过第六驱动件252驱动滑套251反向滑动即可,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具体的,滑套251固定连接有拨叉254,拨叉254用于连接第六驱动件252以传递力,拨叉254上设有用于吊运的吊环;可以想到的是,第六驱动件252可以是油缸或者气缸,安装在拉床主体100上。此外,本实施例中,滑套251能够相对主夹刀体210转动。
[0087]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照图9和图10所示,安装孔211贯穿主夹刀体210,且安装孔211内壁成台阶状并形成有台阶面214,台阶面214与定位锥套230设有锥形孔231的一端相抵,安装孔211内螺纹连接有与定位锥套230另一端相抵的锁紧块260,即锁紧块260设有外螺纹,安装孔211设有内螺纹,通过台阶面214与锁紧块260固定定位锥套230,以将定位锥套230可拆卸安装在安装孔211内,结构简单,便于锁紧块260拆装。
[0088]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照图9和图10所示,台阶面214与定位锥套230之间设有调节垫圈,调节垫圈用于弥补定位锥套230与卡爪220沿安装孔211轴向的间距的误差,使第三锥面221能够紧贴第二锥面1013,同时锥形孔231孔壁能紧贴第一锥面1011。
[0089]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照图9和图10所示,主夹刀体210周壁设有多个沿安装孔211径向贯穿至安装孔211的螺纹孔215,螺纹孔215内螺纹连接有锁紧螺钉216,锁紧螺钉216内端与锁紧块260外壁相抵,以防止锁紧块260松动,结构更为稳定,可理解的是,为了防止锁紧螺钉216损坏锁紧块260的外螺纹,锁紧螺钉216内端设有垫。需要说明的是,锁紧螺钉216的内端即为其朝向安装孔211的一端。
[0090] 进一步的,参照图9和图10所示,主夹刀体210周壁设有环形凹槽217,环形凹槽217与多个螺纹孔215交叉,环形凹槽217内设有防松铁丝218,防松铁丝218与锁紧螺钉216外端相抵,以防止锁紧螺钉216松动,采用双层保险以防止锁紧块260松动,结构更为稳固。
[0091]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