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给水;排水 / 下水道,污水井 / 排污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排污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410360089.6 申请日 2024-03-27 公开(公告)号 CN118007772A 公开(公告)日 2024-05-10
申请人 福建省华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桂林; 戴芳珠; 蓝莉娜; 叶祥祥; 蒋辉;
摘要 本 申请 涉及排污系统,包括明沟,明沟内设有多个连通管,多个连通管沿明沟的长度方向依次敷设,相邻的两个连通管之间设有安装座,安装座内具有连通腔,连通管连通于连通腔,相邻的两个连通管之间通过连通腔相互连通;明沟内填充有包覆于连通管的底料层,底料层的顶壁与安装座的顶壁保持平齐并共同形成明沟的底壁;连通管连接有排污管,排污管的进口端用于连接居民的排污口以排放污 水 ,连通腔内设有用于过滤污水的过滤件。本申请的排污系统能够降低明沟出现恶臭的可能性。本申请还涉及排污系统的施工方法。
权利要求

1.排污系统,包括明沟(1),其特征在于:所述明沟(1)内设有多个连通管(2),多个所述连通管(2)沿明沟(1)的长度方向依次敷设,相邻的两个所述连通管(2)之间设有安装座(3),所述安装座(3)内具有连通腔(31),所述连通管(2)连通于连通腔(31),相邻的两个所述连通管(2)之间通过连通腔(31)相互连通;所述明沟(1)内填充有包覆于连通管(2)的底料层(4),所述底料层(4)的顶壁与安装座(3)的顶壁保持平齐并共同形成明沟(1)的底壁;
所述连通管(2)连接有排污管(21),所述排污管(21)的进口端用于连接居民的排污口以排放污,所述连通腔(31)内设有用于过滤污水的过滤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3)的顶壁开设有连通于连通腔(31)的进出口(32),所述进出口(32)设有用于启闭连通腔(31)的封盖(33);所述过滤件包括滑移安装于连通腔(31)内的过滤盒(5),所述过滤盒(5)的一侧敞口设置并形成供污水进入的开口(51),所述过滤盒(5)远离开口(51)的侧壁开设有多个供污水流出的过滤孔(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盒(5)设有滑动杆(53),所述滑动杆(53)的一端连接于过滤盒(5)的顶壁,另一端穿出于封盖(33),所述过滤盒(5)通过滑动杆(53)滑移安装于连通腔(31);所述连通腔(31)的底壁开设有沉降槽(34),当所述过滤盒(5)受向下的压时,所述过滤盒(5)移入沉降槽(34);所述滑动杆(53)设有限位件(6),所述限位件(6)常态使过滤盒(5)保持位于连通腔(31)内以用于对接连通管(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明沟(1)的顶部安装有过滤栅板(7),所述过滤栅板(7)的底壁开设有滑动槽(71),所述滑动槽(71)内滑移安装有滑动(72);所述限位件(6)包括拉绳(61)和复位弹簧(62),所述拉绳(61)一端连接于滑动杆(53),另一端连接于滑动块(72),所述复位弹簧(62)安装于滑动块(72)和滑动槽(71)之间,所述复位弹簧(62)常态使过滤盒(5)保持位于连通腔(3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栅板(7)具有多个用于供雨水进入明沟(1)的过滤网隙(73),所述过滤网隙(73)的下方设置有标识条(74),所述标识条(74)与滑动块(72)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33)与进出口(32)的内壁之间设有对接件(8),所述封盖(33)通过对接件(8)可拆卸安装于进出口(32)的内壁;当所述过滤盒(5)抬升至进出口(32)处时,所述封盖(33)和进出口(32)的内壁之间相互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口(32)的内壁开设有第一对接槽(321),所述封盖(33)靠近第一对接槽(321)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对接槽(331);所述对接件(8)包括对接条(81)和对接弹簧(82),所述对接条(81)滑移安装于第一对接槽(321),所述对接条(81)的侧壁分别设有对接块(83)和解块(84),所述对接弹簧(82)安装于第一对接槽(321)和对接条(81)之间,所述对接弹簧(82)常态使对接块(83)和解锁块(84)移出第一对接槽(321),并使所述对接块(83)匹配嵌设于第二对接槽(331),所述封盖(33)通过对接块(83)安装于进出口(32)的内壁;所述解锁块(84)设有供过滤盒(5)抵接的第一导向面(841),当所述过滤盒(5)抵接于第一导向面(841)并继续抬升时,所述解锁块(84)和对接块(83)均移入第一对接槽(321)。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33)的上表面开设有连通于连通腔(31)的泄洪口(332),所述封盖(33)设有防护套(35),所述防护套(35)的一端连接于封盖(33)的上表面并与泄洪口(332)相连通,另一端朝上延伸设置,所述防护套(35)设有用于启闭泄洪口(332)的启闭件(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启闭件(9)包括第一挡板(91)、第二挡板(92)以及启闭弹簧(93),所述第一挡板(91)固定安装于防护套(35)内壁,所述第一挡板(91)的板面开设有多个第一透水孔(911),所述第二挡板(92)滑移安装于防护套(35)的内壁,且所述第二挡板(92)位于第一挡板(91)的下方,所述第二挡板(92)开设有多个第二透水孔(921),所有第一透水孔(911)和所有第二透水孔(921)之间错位设置;所述启闭弹簧(93)安装于第二挡板(92)和防护套(35)之间,所述启闭弹簧(93)常态使第一挡板(91)和第二挡板(92)之间相互抵接。
10.排污系统的施工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排污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S1、明沟(1)的开挖,于地面开挖明沟(1);
S2、安装座(3)的安装,于明沟(1)内间隔安装多个安装座(3);
S3、连通管(2)的敷设,于相邻两个安装座(3)之间敷设连通管(2);
S4、底料层(4)的填充,于明沟(1)内填充底料层(4);
S5、过滤栅板(7)的安装,于明沟(1)的顶部安装过滤栅板(7)。

说明书全文

排污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污排放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排污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也迅速增加,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由于环保意识差和雨污分流排水系统的缺失等因素,农村基本靠沿路的明沟来排放生活污水。
[0003] 然而,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明沟,再通过明沟向外排出,生活污水对明沟形成污染,需要人员定期对明沟进行清理,若清理不及时,容易引起恶臭,特别是在夏季,这一情况凸显,降低了人们的宜居环境,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发明内容
[0004] 为了降低明沟出现恶臭的可能性,本申请提供了排污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0005]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排污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排污系统,包括明沟,所述明沟内设有多个连通管,多个所述连通管沿明沟的长度
方向依次敷设,相邻的两个所述连通管之间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具有连通腔,所述连通管连通于连通腔,相邻的两个所述连通管之间通过连通腔相互连通;所述明沟内填充有包覆于连通管的底料层,所述底料层的顶壁与安装座的顶壁保持平齐并共同形成明沟的底壁;所述连通管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进口端用于连接居民的排污口以排放污水,所述连通腔内设有用于过滤污水的过滤件。
[0006]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连通管和安装座的设置,一方面,将多个连通管敷设于明沟内,并通过安装座相互连接成整体,居民生活产生的污水能够通过连通管向外排出,从而减小生活污水对明沟的污染,进而降低明沟出现恶臭的可能性,使得明沟可以用于排放雨水,连通管用于排放污水,达到雨污分流的效果;另一方面,将连通管和安装座均设置于明沟内,可以减小整体结构的空间占用,无需为了连通管的敷设而对地面单独进行开挖,进而减少对地面的破坏程度。
[0007] 可选的,所述安装座的顶壁开设有连通于连通腔的进出口,所述进出口设有用于启闭连通腔的封盖;所述过滤件包括滑移安装于连通腔内的过滤盒,所述过滤盒的一侧敞口设置并形成供污水进入的开口,所述过滤盒远离开口的侧壁开设有多个供污水流出的过滤孔。
[0008]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过滤盒的设置,生活污水由排污管进入连通管,并通过连通管流向过滤盒,过滤盒能够对污水中的异物进行拦截,从而将异物收集于过滤盒内,开启封盖,便可取出过滤盒并对过滤盒内的异物进行清理;过滤盒的设置能够减轻下游对异物的收集压,并降低下游的管线积聚过多的异物而发生堵塞的可能性。
[0009] 可选的,所述过滤盒设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一端连接于过滤盒的顶壁,另一端穿出于封盖,所述过滤盒通过滑动杆滑移安装于连通腔;所述连通腔的底壁开设有沉降槽,当所述过滤盒受向下的压力时,所述过滤盒移入沉降槽;所述滑动杆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常态使过滤盒保持位于连通腔内以用于对接连通管。
[0010]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沉降槽和限位件的设置,常态下,过滤盒在限位件的作用下保持位于连通腔内,从而用于对接连通管,使连通管的污水能够进入过滤盒;当过滤盒收集一定量的异物后,随着异物量的增大,过滤盒受压朝下移动,以沉入沉降槽内,连通管输送的污水能够直接通过连通腔流向下一连通管,降低过滤盒收集过多的异物,导致过滤盒发生堵塞使连通管无法正常排放污水的可能性。
[0011] 可选的,所述明沟的顶部安装有过滤栅板,所述过滤栅板的底壁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移安装有滑动;所述限位件包括拉绳和复位弹簧,所述拉绳一端连接于滑动杆,另一端连接于滑动块,所述复位弹簧安装于滑动块和滑动槽之间,所述复位弹簧常态使过滤盒保持位于连通腔内。
[0012]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拉绳和复位弹簧的设置,过滤栅板用于阻挡于明沟的顶部,以对地面上的异物进行拦截,降低明沟发生堵塞的可能性;过滤盒常态在复位弹簧和拉绳的作用下,保持位于连通腔内,以对连通管输送的污水进行过滤,收集污水中的异物;当过滤盒收集过多的异物或过滤盒发生堵塞后,增加了过滤盒的重量,使得过滤盒能够下移至沉降槽内,以避开连通腔,使污水能够通过连通腔流向下一连通管,保证连通管的污水输送能力。
[0013] 可选的,所述过滤栅板具有多个用于供雨水进入明沟的过滤网隙,所述过滤网隙的下方设置有标识条,所述标识条与滑动块相连接。
[0014]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标识条的设置,过滤盒下移至沉降槽的过程中,过滤盒通过拉绳拉动滑动块滑移,以带动标识条滑移,清理人员可以根据标识条的位置判断过滤盒的位置,以便于及时对过滤盒内的异物进行清理,大大提高了整体结构的实用性。
[0015] 可选的,所述封盖与进出口的内壁之间设有对接件,所述封盖通过对接件可拆卸安装于进出口的内壁;当所述过滤盒抬升至进出口处时,所述封盖和进出口的内壁之间相互分离。
[0016]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对接件的设置,使封盖可拆卸安装于进出口的内壁,对过滤盒内的异物进行清理时,向上提拉过滤盒,当过滤盒抬升至进出口处时,此时封盖和进出口的内壁之间相互分离,继续提拉过滤盒,使过滤盒和封盖能够向外取出,以便于异物的清理,大大提高了过滤盒的拆卸便捷性。
[0017] 可选的,所述进出口的内壁开设有第一对接槽,所述封盖靠近第一对接槽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对接槽;所述对接件包括对接条和对接弹簧,所述对接条滑移安装于第一对接槽,所述对接条的侧壁分别设有对接块和解块,所述对接弹簧安装于第一对接槽和对接条之间,所述对接弹簧常态使对接块和解锁块移出第一对接槽,并使所述对接块匹配嵌设于第二对接槽,所述封盖通过对接块安装于进出口的内壁;所述解锁块设有供过滤盒抵接的第一导向面,当所述过滤盒抵接于第一导向面并继续抬升时,所述解锁块和对接块均移入第一对接槽。
[0018]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对接条和对接弹簧的设置,对接条常态在对接弹簧的作用下,将对接块推出第一对接槽并嵌设于第二对接槽内,从而使封盖能够固定在进出口的内壁;向上提拉过滤盒,过滤盒能够通过第一导向面推动解锁块,并使解锁块和对接块移入第一对接槽,使对接块脱离于第二对接槽,从而拆卸封盖,提高封盖的拆装便捷性。
[0019] 可选的,所述封盖的上表面开设有连通于连通腔的泄洪口,所述封盖设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的一端连接于封盖的上表面并与泄洪口相连通,另一端朝上延伸设置,所述防护套设有用于启闭泄洪口的启闭件。
[0020]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泄洪口的设置,发生暴雨天气时,雨水快速汇集于明沟,从而使明沟内的雨水水位快速上涨,当明沟内的水位超过防护套的上端面后进入防护套,通过启闭件开启泄洪口,使明沟内的雨水能够通过泄洪口进入连通腔,并通过连通管向外排出,使明沟和连通管能够共同用于排水,减轻了明沟的排水压力,提高整体结构的泄洪能力。
[0021] 可选的,所述启闭件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以及启闭弹簧,所述第一挡板固定安装于防护套内壁,所述第一挡板的板面开设有多个第一透水孔,所述第二挡板滑移安装于防护套的内壁,且所述第二挡板位于第一挡板的下方,所述第二挡板开设有多个第二透水孔,所有第一透水孔和所有第二透水孔之间错位设置;所述启闭弹簧安装于第二挡板和防护套之间,所述启闭弹簧常态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相互抵接。
[0022]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以及启闭弹簧的设置,常态下,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在启闭弹簧的作用下相互抵接,从而闭合于第一透水孔和第二透水孔,明沟内的雨水或异物无法通过防护套进入连通腔内;明沟内的雨水水位超过防护套的上端面后,雨水进入防护套内,随着明沟内雨水水位的持续上涨,雨水的压力也持续增加,当雨水的压力达到一定值后,雨水能够压动第二挡板下移,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相互分离,从而开启于泄洪口,雨水依次通过第一透水孔、第二透水孔以及泄洪口排至连通腔,减轻明沟的排水压力;另一方面,防护套的设置能够用于阻挡明沟内的异物,降低明沟底部的异物进入泄洪口的可能性,进而提高整体结构的防堵塞能力。
[0023]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排污系统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排污系统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明沟的开挖,于地面开挖明沟;S2、
安装座的安装,于明沟内间隔安装多个安装座;S3、连通管的敷设,于相邻两个安装座之间敷设连通管;S4、底料层的填充,于明沟内填充底料层;S5、过滤栅板的安装,于明沟的顶部安装过滤栅板。
[0024]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连通管和安装座的设置,一方面,将多个连通管敷设于明沟内,并通过安装
座相互连接成整体,居民生活产生的污水能够通过连通管向外排出,从而减小生活污水对明沟的污染,进而降低明沟出现恶臭的可能性,使得明沟可以用于排放雨水,连通管用于排放污水,达到雨污分流的效果;另一方面,将连通管和安装座均设置于明沟内,可以减小整体结构的空间占用,无需为了连通管的敷设而对地面单独进行开挖,进而减少对地面的破坏程度;
2.通过沉降槽和限位件的设置,常态下,过滤盒在限位件的作用下保持位于连通
腔内,从而用于对接连通管,使连通管的污水能够进入过滤盒;当过滤盒收集一定量的异物后,随着异物量的增大,过滤盒受压朝下移动,以沉入沉降槽内,连通管输送的污水能够直接通过连通腔流向下一连通管,降低过滤盒收集过多的异物,导致过滤盒发生堵塞使连通管无法正常排放污水的可能性;
3.通过泄洪口的设置,发生暴雨天气时,雨水快速汇集于明沟,从而使明沟内的雨
水水位快速上涨,当明沟内的水位超过防护套的上端面后进入防护套,通过启闭件开启泄洪口,使明沟内的雨水能够通过泄洪口进入连通腔,并通过连通管向外排出,使明沟和连通管能够共同用于排水,减轻了明沟的排水压力,提高整体结构的泄洪能力。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体现过滤盒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2体现限位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2体现标识条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3体现启闭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图6中A处的放大图。
[0026] 附图标记说明:1、明沟;2、连通管;21、排污管;3、安装座;31、连通腔;32、进出口;321、第一对接槽;33、封盖;331、第二对接槽;332、泄洪口;34、沉降槽;35、防护套;351、安装环;4、底料层;5、过滤盒;51、开口;52、过滤孔;53、滑动杆;54、把手;6、限位件;61、拉绳;62、复位弹簧;7、过滤栅板;71、滑动槽;72、滑动块;73、过滤网隙;74、标识条;8、对接件;81、对接条;82、对接弹簧;83、对接块;831、第二导向面;84、解锁块;841、第一导向面;9、启闭件;
91、第一挡板;911、第一透水孔;92、第二挡板;921、第二透水孔;922、导向杆;93、启闭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 实施例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排污系统。
[0029] 参照图1、图2,排污系统,包括明沟1,明沟1的顶部安装有多个过滤栅板7,多个过滤栅板7沿明沟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过滤栅板7用于阻挡外界异物,减小外界异物落入明沟1的可能性;过滤栅板7的板面呈水平设置,过滤栅板7具有多个用于供雨水进入明沟1的过滤网隙73。
[0030] 参照图1、图2,明沟1内安装有多个连通管2,所有连通管2沿明沟1的长度方向依次敷设,每一连通管2的两端均沿明沟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连通管2的周壁连接有排污管21,排污管21的进口端用于连接居民的排污口,排污管21的出口端与连通管2相连通,以使居民生活产生的污水能够依次通过排污管21和连通管2向外排出。
[0031] 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连通管2之间安装有安装座3,每一连通管2均通过法兰连接的形式与安装座3连接固定,相邻的两个连通管2之间通过安装座3连接形成整体;安装座3内具有连通腔31,连通管2连通于连通腔31,相邻的两个所述连通管2之间通过连通腔31相互连通;明沟1内填充有底料层4,底料层4包覆于连通管2,且底料层4的顶壁与安装座3的顶壁保持平齐,以共同形成明沟1的底壁,底料层4可以是砂石制成,也可以是混凝土制成,本实施例中,底料层4为混凝土制成。
[0032] 参照图2,安装座3的顶壁开设有连通于连通腔31的进出口32,进出口32安装有封盖33,封盖33用于启闭连通腔31,本实施例中,封盖33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可拆卸安装于安装座3位于进出口32处的侧壁;连通腔31内安装有用于过滤污水的过滤件。
[0033] 过滤件设置为过滤盒5,过滤盒5滑移安装于连通腔31内,过滤盒5的外壁与连通腔31的内壁之间相互抵接,过滤盒5的顶壁固定有把手54,向上提拉把手54,可取出过滤盒5;
过滤盒5的一侧敞口设置并形成用于供污水进入的开口51,当过滤盒5放入连通腔31且过滤盒5的底壁抵接于连通腔31的底壁时,过滤盒5的开口51朝向于连通管2的出口端;过滤盒5远离开口51的侧壁开设有多个过滤孔52,所有过滤孔52均连通于过滤盒5的内部,以用于供污水流出。
[0034] 本申请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将连通管2和安装座3设置于明沟1内,并通过底料层4进行填充,使底料层4的顶壁作为明沟1的底壁,明沟1可以用于排放雨水,连通管2用于排放生活污水,实现雨污分流,减小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接通过明沟1向外排放,而导致明沟1出现恶臭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人们的宜居环境;另一方面,将连通管2和安装座3均设置于明沟1内,可以减小整体结构的空间占用,无需为了连通管2的敷设而对地面单独进行开挖,进而减少对地面的破坏程度。
[0035] 实施例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排污系统。
[0036] 参照图3、图4,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排污系统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过滤盒5的顶部安装有滑动杆53,滑动杆53的轴向呈竖直设置,滑动
杆53的下端面固定安装于过滤盒5的顶壁,滑动杆53的上端面穿出于封盖33,过滤盒5通过滑动杆53滑移安装于连通腔31,即向上提拉滑动杆53,能够取出过滤盒5;进出口32的内壁开设有第一对接槽321,第一对接槽321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第一对接槽321分别开设于进出口32的不同内壁,封盖33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对接槽331,第二对接槽331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对接槽331与多个第一对接槽321一一对应设置,当封盖33的放入进出口32内且封盖33的顶壁和安装座3的顶壁保持平齐时,第二对接槽331与对应的第一对接槽321之间相互连通。
[0037] 参照图3、图4,封盖33与进出口3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对接件8,对接件8的数量与第一对接槽321的数量对应设置,封盖33通过对接件8可拆卸安装于进出口32的内壁,当过滤盒5抬升至进出口32处时,封盖33和进出口32的内壁之间相互分离;对接件8包括对接条81和对接弹簧82,对接条81滑移安装于第一对接槽321,对接条81的侧壁分别固定安装有对接块83和解锁块84,对接弹簧82安装于第一对接槽321内,对接弹簧82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对接槽321的内壁,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对接条81,对接弹簧82常态使对接块83和解锁块84移出第一对接槽321,并使对接块83匹配嵌设于第二对接槽331,封盖33通过对接块83安装于进出口32的内壁。
[0038] 参照图4,对接块83设置有第二导向面831,第二导向面831用于供封盖33抵接,以使当封盖33进入进出口32时,封盖33能够通过第二导向面831将对接块83推进第一对接槽321内,从而使封盖33能够进入进出口32;解锁块84位于对接块83的下方,解锁块84设置有第一导向面841,第一导向面841用于供过滤盒5的顶壁抵接,以使当过滤盒5抵接于第一导向面841并继续抬升时,解锁块84和对接块83均移入第一对接槽321。
[0039] 参照图3、图5,本实施例中,连通腔31的底壁开设有沉降槽34,当过滤盒5受向下的压力时(即过滤盒5收集过多的异物或过滤盒5的过滤孔52发生堵塞时),过滤盒5移入沉降槽34;滑动杆53安装有限位件6,限位件6常态使过滤盒5保持位于连通腔31内以用于对接连通管2。
[0040] 参照图3、图5,过滤栅板7的底壁开设有多个滑动槽71,每一滑动槽71内均滑移安装有滑动块72,限位件6包括拉绳61和复位弹簧62,拉绳61的数量、复位弹簧62的数量以及滑动块72的数量对应设置,拉绳61的一端绑扎固定于滑动杆53的上端面,另一端绑扎固定于对应的滑动块72,复位弹簧62安装于滑动槽71内,复位弹簧6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滑动槽71的内壁,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滑动块72,复位弹簧62常态通过滑动块72拉动滑动杆53,以使过滤盒5保持位于连通腔31内,当过滤盒5移入沉降槽34内时,所有复位弹簧62均处于拉伸状态并存有弹力。
[0041] 参照图3、图5,本实施例中,过滤栅板7设置有标识条74,标识条74位于过滤网隙73的下方,标识条7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动块72固定连接,以使标识条74能够沿滑动槽71的长度方向滑移。
[0042] 本申请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当过滤盒5收集足够多的异物,或过滤盒5发生堵塞时,过滤盒5受压移入沉降槽34内,并通过滑动杆53拉动所有滑动块72滑移,从而带动标识条74移动,清理人员可以根据标识条74的位置判断过滤盒5是否沉入沉降槽34内,以便于及时对过滤盒5进行清理,以保证连通管2持续输送污水的能力。
[0043] 需要取出过滤盒5时,可利用起吊设备将过滤栅板7向上提拉,从而拉动过滤盒5,过滤盒5上移至进出口32处时,过滤盒5通过解锁块84迫使对接块83脱离于第二对接槽331,从而使封盖33与安装座3相互分离,继续上移过滤盒5,便可将过滤盒5和封盖33一并取出,大大提高了过滤盒5和封盖33的拆装便捷性。
[0044] 实施例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排污系统。
[0045] 参照图6、图7,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排污系统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封盖33的上表面开设有泄洪口332,泄洪口332贯穿于封盖33,以使泄
洪口332连通于连通腔31;封盖33安装有防护套35,防护套35的轴向呈竖直设置,防护套35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于封盖33的上表面并与泄洪口332相连通,防护套35的上端面朝上延伸设置,防护套35设置有用于启闭泄洪口332的启闭件9。
[0046] 参照图6、图7,启闭件9包括第一挡板91、第二挡板92以及启闭弹簧93,第一挡板91固定安装于防护套35内壁,第一挡板91的板面开设有多个第一透水孔911,所有第一透水孔911沿第一挡板91的板面均布,每一第一透水孔911均为贯穿第一挡板91的通孔;第二挡板
92滑移安装于防护套35的内壁,且第二挡板92位于第一挡板91的下方,第二挡板92开设有多个第二透水孔921,所有第二透水孔921沿第二挡板92的板面均布,每一第二透水孔921均为贯穿第二挡板92的通孔,所有第一透水孔911和所有第二透水孔921之间呈错位设置。
[0047] 参照图6、图7,防护套35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安装环351,安装环351位于第二挡板92的下方,第二挡板92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导向杆922,导向杆922滑移穿设于安装环351,第二挡板92通过导向杆922滑移安装于防护套35的内壁;启闭弹簧93套设于导向杆922,启闭弹簧93一端固定连接于安装环351,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挡板92,启闭弹簧93常态使第一挡板91和第二挡板92之间相互抵接,以闭合于第一透水孔911和第二透水孔921。
[0048] 本申请实施例3的实施原理为:当发生暴雨天气时,明沟1内短时间积聚大量雨水,使得明沟1内的雨水水位快速上涨,当雨水的水位超过防护套35的上端面时,雨水能够进入防护套35内;随着明沟1内的水位持续上涨,第二挡板92受到的压力也持续增大,从而使挡板在雨水的推动下朝下移动,雨水能够依次通过第一透水孔911、第二透水孔921以及泄洪口332排入连通腔31;雨水进入连通腔31后,随着连通腔31内的雨水量持续增多,雨水能够推动过滤盒5下移,使过滤盒5移入沉降槽34内,以开启连通腔31,雨水能够通过连通管2向外排出,使连通管2和明沟1能够共同用于排放雨水,减轻明沟1的排水压力,大大提高了整体结构的排水能力。
[0049] 实施例4: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排污系统的施工方法。
[0050] 排污系统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明沟1的开挖,根据施工图纸,在地面进行开挖明沟1,或当地面存有现有明沟1
时,也需要对现有明沟1进行开挖,提高明沟1的深度,以便于连通管2和安装座3的安装。
[0051] S2、安装座3的安装,利用行吊设备将多个安装座3间隔安装于明沟1内,安装座3安装期间,需要对安装座3进行封口处置,以避免安装座3安装过程中,外界异物落至连通腔31的可能性。
[0052] S3、连通管2的敷设,a、在相邻两个安装座3之间依次敷设连通管2,连通管2与安装座3之间通过法兰连接固定;b、在连通管2的周壁连接排污管21,排污管21的出口端与连通管2之间通过法兰连接固定,排污管21的进口端用于连通居民的排污口;c、对连通管2进行试水,检验连通管2与安装座3之间、连通管2与排污管21之间连接处的密封性
[0053] S4、底料层4的填充,将底料层4填充于明沟1内,使底料层4包覆于连通管2。
[0054] S5、过滤栅板7的安装,将多个过滤栅板7安装于明沟1的顶部,多个过滤栅板7沿明沟1的长度方向依次安装。
[0055] 以上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