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给水;排水 / 下水道,污水井 / 路面排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路面排结构及施工方法

申请号 CN202410134128.0 申请日 2024-01-31 公开(公告)号 CN117966869A 公开(公告)日 2024-05-03
申请人 义乌市宏发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辰玄; 王镇枭;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路面排 水 技术领域,提出了路面排水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所述人行道靠近车行道的一侧设有第一泄洪口,车行道远离人行道的一侧设有第二泄洪口,第二泄洪口内设有封板,第二泄洪口于排水区域内设有使封板升降的升降机构,第一泄洪口高于车行道,人行道内设有排水腔,排水区域设置在车行道内,排水腔与排水区域连通,泄洪口与排水腔连通,排水腔内设有与泄洪口相通的蓄水升降机构,排水区域内设有向上顶起井盖的顶出机构,顶出机构与升降机构联动,顶出机构与蓄水升降机构之间设有联动的 连杆 机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杂质会在排水口处堆积,容易造成堵塞,导致该路面排水结构无法正常排水,失去作用的问题。
权利要求

1.路面排结构,包括道路主体以及设置于道路主体内的排水区域(105),所述道路主体包括车行道(1)和人行道(2),所述人行道(2)高于车行道(1),所述车行道(1)靠近人行道(2)的一侧设有排水井(101),所述排水井(101)上设有井盖(102),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2)靠近车行道(1)的一侧设有第一泄洪口(201),所述车行道(1)远离人行道(2)的一侧设有第二泄洪口(103),所述第二泄洪口(103)内设有封板(104),所述第二泄洪口(103)于排水区域(105)内设有使封板(104)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第一泄洪口(201)高于车行道(1),所述人行道(2)内设有排水腔(202),所述排水区域(105)设置在车行道(1)内,所述排水腔(202)与排水区域(105)连通,所述第一泄洪口(201)与排水腔(202)连通,所述泄洪口靠近排水腔(202)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槽(203),所述第一安装槽(203)内设有引流机构,所述引流机构包括引流板(204)、第一转轴(206),所述第一转轴(206)设置在第一安装槽(203)内,所述第一转轴(206)上套设有扭簧(205),所述扭簧(205)两端均与第一安装槽(203)的两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引流板(204)通过连接与第一转轴(206)固定连接,所述排水腔(202)内设有与泄洪口相通的蓄水升降机构,所述排水区域(105)内设有向上顶起井盖(102)的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与升降机构联动,所述顶出机构与蓄水升降机构之间设有与顶出机构、蓄水升降机构联动的连杆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升降机构包括蓄水箱(3)、第一弹性件(301)、固定板(302),所述固定板(302)设置在排水腔(202)的侧壁上,所述固定板(302)的顶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安装槽(303),所述第二安装槽(303)内设有固定杆(304),所述第一弹性件(301)套设在固定杆(304)上、且第一弹性件(301)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槽(303)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301)的另一端与蓄水箱(3)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蓄水箱(3)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排水口(305),各所述排水口(305)的排水量小于第一泄洪口(201)的进水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3)的两侧均设有贯穿自身的导向杆(306),所述导向杆(306)的一端与固定板(302)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306)与蓄水箱(3)的侧面滑移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包括支撑杆(4)、顶块(401),所述支撑杆(4)底端与排水区域(105)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4)靠近井盖(102)的一侧设有第一滑块(402),所述顶块(401)内部设有容置空间(403),所述容置空间(403)内设有限位块(404),所述第一滑块(402)与容置空间(403)内壁滑移连接,所述限位块(404)靠近井盖(102)的一侧与第一滑块(402)抵接,所述井盖(102)通过顶杆(405)与顶块(40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顶块(401)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406),所述升降机构与第二滑块(406)联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路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501),所述蓄水箱(3)靠近排水区域(105)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503),所述第一连杆(5)的一端与固定块(503)铰接,所述第一连杆(5)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与排水区域(105)内壁上,所述第一连杆(5)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50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501)的另一端与顶块(401)底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路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块(406)的顶面设有第一斜面(4061),所述第二滑块(406)的底面设有第二斜面(4062),所述第一斜面(4061)和第二斜面(4062)与升降机构滑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路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块(6)、升降杆(602),所述支撑块(6)内设置有伸缩槽(601),所述伸缩槽(601)内设置有伸缩组件,所述升降杆(602)远离封板(1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柱(606),所述升降杆(602)一端与封板(104)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602)另一端延伸至伸缩槽(601)内,所述滑动柱(606)与伸缩组件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路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包括伸缩块(603)、第二弹性件(604),所述第二弹性件(604)一端与伸缩槽(60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604)另一端与伸缩块(603)靠近伸缩槽(601)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块(603)两侧面均设置有滑动槽(605),所述滑动槽(605)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滑动柱(606)与滑动槽(605)滑动配合,所述伸缩块(603)延伸至伸缩槽(601)外,所述伸缩块(603)靠近第二滑块(406)的一端呈“>”结构,所述第二滑块(406)与伸缩块(603)滑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8所述的路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301)和第二弹性件(604)均为圆柱压缩弹簧,所述伸缩块(603)靠近第二滑块(406)的顶面呈圆弧形状。
10.一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如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路面排水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S1.在车行道(1)从上往下开挖土方,挖出排水区域(105),在人行道(2)从上往下开挖土方,挖出排水腔(202),在排水腔(202)的靠近车行道(1)的一侧开挖土方,使排水腔(202)与排水区域(105)连通,在人行道(2)的侧面开挖土方,挖出第一泄洪口(201),第一泄洪口(201)的高度大于车行道(1),使第一泄洪口(201)与排水腔(202)连通,在车行道(1)表面开挖土方,挖出第二泄洪口(103);
S2.在排水区域(105)的底部挖出沟槽,将排水管道铺设于沟槽内,使排水管道的进水口连通排水区域(105)的底部;
S3.将固定板(30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排水腔(202)的内壁上,在固定板(302)的上方安装蓄水升降机构,在排水区域(105)的内壁上安装第二转轴,并在第二转轴上安装连杆机构,在排水区域(105)内安装与连杆机构配合的顶出机构;
S4.把封板(104)放置第二泄洪口(103)内、并在封板(104)底部安装升降机构,使升降机构与顶出机构联动;
S5.将支撑杆(4)与支撑块(6)与排水区域(105)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S6.将井盖(102)活动安装于排水井(101)处,令井盖(102)可以上下移动;
S7.将开挖的土方回填沟槽。

说明书全文

路面排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路面排水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路面排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里的道路建设越来越多,为了道路的安全和路上行人的方便,道路上都设置有排水口,下雨时雨水经排水口及时排除,使路面上不积留雨水,因此排水装置是道路建设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0003] 现有的路面排水结构,包括安装座和井盖;安装座包括固定环和固定板;固定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一排水孔;井盖上开设有若干第二排水孔;井盖的周侧铰接有封闭板;驱动板与井盖铰接的转动轴上套设有扭簧;封闭板远离固定环的一侧成型有与井盖下端面贴合的驱动板;固定板上开设有渗水孔;渗水孔包括第一孔和供驱动板活动的第二孔;第二孔成型于第一孔远离固定环的一侧并与第一孔相连通;封闭板盖设于第一孔上;驱动板盖设于第二孔上;沟槽内设有盛水箱;盛水箱的底部开设有若干第一透水孔;驱动板的底部与盛水箱的内底部通过吊绳连接。
[0004] 上述技术虽然解决了在城市发生暴雨漫过路面时,需要通过打开井盖进行排水,在排水时需要将整个井盖打开,影响道路车辆和行人通行的问题,但是下雨天时雨水会带走地面上的杂物,这些杂物会在排水口处堆积,容易造成堵塞,导致该路面排水结构无法正常排水,失去作用。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出路面排水结构及施工方法,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杂质会在排水口处堆积,容易造成堵塞,导致该路面排水结构无法正常排水,失去作用的问题。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路面排水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道路主体以及设置于道路主体内的排水区域,所述道路主体包括车行道和人行道,所述人行道高于车行道,所述车行道靠近人行道的一侧设有排水井,所述排水井上设有井盖,所述人行道靠近车行道的一侧设有第一泄洪口,所述车行道远离人行道的一侧设有第二泄洪口,所述第二泄洪口内设有封板,所述第二泄洪口于排水区域内设有使封板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第一泄洪口高于车行道,所述人行道内设有排水腔,所述排水区域设置在车行道内,所述排水腔与排水区域连通,所述泄洪口与排水腔连通,所述泄洪口靠近排水腔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有引流机构,所述引流机构包括引流板、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转轴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两端均与第一安装槽的两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引流板通过连接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排水腔内设有与泄洪口相通的蓄水升降机构,所述排水区域内设有向上顶起井盖的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与升降机构联动,所述顶出机构与蓄水升降机构之间设有与顶出机构、蓄水升降机构联动的连杆机构。
[0007]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升降机构包括蓄水箱、第一弹性件、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排水腔的侧壁上,所述固定板的顶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有固定杆,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在固定杆上、且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槽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蓄水箱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蓄水箱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排水口,各所述排水口的排水量小于第一泄洪口的进水量。
[0008]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箱的两侧均设有贯穿自身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固定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与蓄水箱的侧面滑移连接。
[0009] 进一步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支撑杆、顶块,所述支撑杆底端与排水区域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靠近井盖的一侧设有第一滑块,所述顶块内部设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限位块,所述第一滑块与容置空间内壁滑移连接,所述限位块靠近井盖的一侧与第一滑块抵接,所述井盖通过顶杆与顶块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顶块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升降机构与第二滑块联动。
[0010]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蓄水箱靠近排水区域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固定块铰接,所述第一连杆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与排水区域内壁上,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顶块底部固定连接。
[0011] 进一步,所述第二滑块的顶面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滑块的底面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与升降机构滑动配合。
[0012]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块、升降杆,所述支撑块内设置有伸缩槽,所述伸缩槽内设置有伸缩组件,所述升降杆远离封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柱,所述升降杆一端与封板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另一端延伸至伸缩槽内,所述滑动柱与伸缩组件滑动配合。
[0013]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组件包括,伸缩块、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与伸缩槽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另一端与伸缩块靠近伸缩槽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块两侧面均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滑动柱与滑动槽滑动配合,所述伸缩块延伸至伸缩槽外,所述伸缩块靠近第二滑块的一端呈“>”结构,所述第二滑块与伸缩块滑动配合。
[0014]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为圆柱压缩弹簧,所述伸缩块靠近第二滑块的顶面呈圆弧形状。
[0015]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施工方法,对上述任意一项的路面排水结构进行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0016] S1.在车行道从上往下开挖土方,挖出排水区域,在人行道从上往下开挖土方,挖出排水腔,在排水腔的靠近车行道的一侧开挖土方,使排水腔与排水区域连通,在人行道的侧面开挖土方,挖出第一泄洪口,第一泄洪口的高度大于车行道,使第一泄洪口与排水腔连通,在车行道表面开挖土方,挖出第二泄洪口;
[0017] S1.在车行道从上往下开挖土方,挖出排水区域,在人行道从上往下开挖土方,挖出排水腔,在排水腔的靠近车行道的一侧开挖土方,使排水腔与排水区域连通,在人行道的侧面开挖土方,挖出第一泄洪口,使第一泄洪口与排水腔连通,在车行道表面开挖土方,挖出第二泄洪口;
[0018] S2.在排水区域的底部挖出沟槽,将排水管道铺设于沟槽内,使排水管道的进水口连通排水区域的底部。
[0019] S3.将固定板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排水腔的内壁上,在固定板的上方安装蓄水升降机构,在排水区域的内壁上安装第二转轴,并在第二转轴上安装连杆机构,在排水区域内安装与连杆机构配合的顶出机构。
[0020] S4.把封板放置第二泄洪口内、并在封板底部安装升降机构,使升降机构与顶出机构联动。
[0021] S5.将支撑杆与支撑块与排水区域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22] S6.将井盖活动安装于排水井处,令井盖可以上下移动。
[0023] S7.将开挖的土方回填沟槽。
[0024]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当树叶和泥土、生活垃圾汇集井盖并堵塞井盖时,此时车行道上的雨水逐渐增多,当雨水超过第一泄洪口的高度时,雨水会从第一泄洪口流入,通过引流板和扭簧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将雨水引导到蓄水箱内部,当雨水进入到蓄水箱内部时,会带动蓄水升降机构进行运动,从而蓄水升降机构带动连杆机构运动,进而带动顶出机构顶出井盖,将路面上的雨水全部排入排水区域内,避免了降雨量大时,需要人工去开启井盖排水,提高了实用性,同时当顶出机构顶出时,会带动升降机构向下运动,从而带动封板向下移动,进而打开第二泄洪口,便于路面上的雨水再次快速排出,避免造成路面大量积水,并方便人们雨天出行。附图说明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6] 图1为本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为本实施例一局部剖视图;
[0028] 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29] 图4为图2中B处局部放大图;
[0030] 图5为本实施例一中升降杆与伸缩块的配合示意图;
[0031] 图6为本实施三的局部剖视图。
[0032] 图中:1、车行道;101、排水井;102、井盖;103、第二泄洪口;104、封板;105、排水区域;2、人行道;201、第一泄洪口;202、排水腔;203、第一安装槽;204、引流板;205、扭簧;206、第一转轴;3、蓄水箱;301、第一弹性件;302、固定板;303、第二安装槽;304、固定杆;305、排水口;306、导向杆;4、支撑杆;401、顶块;402、第一滑块;403、容置空间;404、限位块;405、顶杆;406、第二滑块;4061、第一斜面;4062、第二斜面;5、第一连杆;501、第二连杆;503、固定块;6、支撑块;601、伸缩槽;602、升降杆;603、伸缩块;604、第二弹性件;605、滑动槽;606、滑动柱;7、伸缩驱动机构;701、连接板;8、防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4] 实施例一:
[0035] 图1至5为实施例一的附图,参考图1‑5,本发明所述的路面排水结构,包括道路主体以及设置于道路主体内的排水区域105,道路主体包括车行道1和人行道2,人行道2高于车行道1,车行道1靠近人行道2的一侧设有排水井101,排水井101上设有井盖102,人行道2靠近车行道1的一侧设有第一泄洪口201,第一泄洪口201呈方形长条结构,方形长条结构相比于其他形状的泄洪口,具有更大的流通面积和较低的水流阻,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排放水流,提高泄洪的效率和速度。
[0036] 车行道1远离人行道2的一侧设有第二泄洪口103,添加第二泄洪口103可以增加泄洪口的总体泄洪能力,当水位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会同时开启两个泄洪口,从而增加总泄洪流量,提高泄洪的效率和速度,第二泄洪口103内设有封板104,第二泄洪口103于排水区域105内设有使封板104升降的升降机构,第一泄洪口201高于车行道1,将第一泄洪口201设置高于车行道1,可以使水流更自然地流向泄洪口,提高排水的效率和速度,高位的第一泄洪口201可以利用重力作用,使水流更容易流入第一泄洪口201,减少水流的阻力和堵塞的险;
[0037] 人行道2内设有排水腔202,排水区域105设置在车行道1内,排水腔202与排水区域105连通,第一泄洪口201与排水腔202连通,为了方便排水,第一泄洪口201靠近排水腔202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槽203,第一安装槽203内设有引流机构,引流机构可以增加第一泄洪口201的泄洪能力,通过引导和加速水流的流动,提高泄洪的效率,避免水流滞留在第一泄洪口201处,引流机构包括引流板204、第一转轴206,第一转轴206设置在第一安装槽203内,第一转轴206上套设有扭簧205,扭簧205两端均与第一安装槽203的两侧壁固定连接,引流板204通过连接块与第一转轴206固定连接,扭簧205具有良好的弹性适应性,可以根据第一泄洪口201的进水量自动调整引流板204的高度和位置,这样可以保证在不同的进水量下都能够有效的引导水流,并避免因机构设置不当导致的积水问题,同时扭簧205具有很高的弹性恢复能力,可以使引流板204在水流作用下快速响应,当水位或流量发生变化时,扭簧205能够迅速恢复并调整引流板204的位置和度,实现快速而准确的流量调节,提高引流板
204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排水腔202内设有与泄洪口相通的蓄水升降机构,排水区域105内设有向上顶起井盖102的顶出机构,顶出机构与升降机构联动,顶出机构与蓄水升降机构之间设有与顶出机构、蓄水升降机构联动的连杆机构。
[0038] 在本实施例中,蓄水升降机构包括蓄水箱3、第一弹性件301、固定板302,固定板302呈“L”型结构,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排水腔202的侧壁,第一弹性件301为圆柱压缩弹簧,相比其他形式的弹簧,圆柱压缩弹簧具有较小的体积和重量,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较大的弹性力,减少了蓄水升降机构的负载,第一弹性件301优选圆柱压缩弹簧,固定板302设置在排水腔202的侧壁上,固定板302的顶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安装槽303,第二安装槽
303可以为第一弹性件301提供一个固定的安装位置,避免了偏移或倾斜,提供了良好的安装基础,第二安装槽303内设有固定杆304,第一弹性件301套设在固定杆304上、且第一弹性件301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槽303底部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槽303内的固定杆304可以增加第一弹性件301的稳定性,固定杆304可以使第一弹性件301保持垂直并防止偏移或倾斜,这样可以确保第一弹性件301在工作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运动轴线,可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第一弹性件301的另一端与蓄水箱3底部固定连接。
[0039] 蓄水箱3的两侧均设有贯穿自身的导向杆306,导向杆306的一端与固定板302的顶面固定连接,导向杆306与蓄水箱3的侧面滑移连接,导向杆306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稳定,帮助蓄水升降机构在上下移动过程中保持平衡和稳定,它可以防止蓄水升降机构发生倾斜、晃动或抖动,提高蓄水升降机构的运动准确性和稳定性,蓄水箱3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排水口305,各排水口305的排水量小于第一泄洪口201的进水量,排水口305的排水量小于第一泄洪口201的进水量时,蓄水箱3中的水位会逐渐上升,同时自身重量也会上升,蓄水箱3则会压缩第一弹性件301,确保蓄水升降机构与连杆机构能够同时运动,提高结构的稳定性,排水口305应设置蓄水箱3远离固定板302的一侧,避免水流在固定板302上聚集,各排水口305的直径设置的要小确保蓄水升降机构能够正常运行,当车行道1上的雨水超过第一泄洪口201时,雨水会从第一泄洪口201流入,并通过引流板204进入道蓄水箱3内部,因为排水口305的排水量小于第一泄洪口201的进水量,蓄水箱3内的重量会慢慢增加,会克服第一弹性件301施加的力,从而带动蓄水升降机构上下运动,蓄水升降机构通过连杆机构带动顶出机构向上运动,从而打开井盖102,实现排水的功能,当路面的水位下降时,第一泄洪口201的进水量也会逐渐减少,通过排水口305的设置,蓄水箱3内的雨水会慢慢减少,在第一弹性件301复位的作用下,井盖102会慢慢收回。
[0040] 在本实施例中,顶出机构包括支撑杆4、顶块401,支撑杆4底底端与排水区域105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杆4通过螺栓与排水区域105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杆4靠近井盖102的一侧设有第一滑块402,顶块401内部设有容置空间403,容置空间403内设有限位块404,限位块404可以防止顶块401脱离支撑杆4,确保井盖102能够顺利进行打开和关闭,第一滑块402与容置空间403内壁滑移连接,限位块404靠近井盖102的一侧与第一滑块402抵接,井盖102通过顶杆405与顶块401顶部固定连接,顶块401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406,升降机构与第二滑块406联动,第二滑块406的顶面设有第一斜面4061,第二滑块406的底面设有第二斜面
4062,第一斜面4061和第二斜面4062与升降机构滑动配合,升降机构包括支撑块6、升降杆
602,支撑块6内设置有伸缩槽601,伸缩槽601内设置有伸缩组件,升降杆602远离封板1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柱606,升降杆602一端与封板104固定连接,升降杆602另一端延伸至伸缩槽601内,滑动柱606与伸缩组件滑动配合,伸缩组件包括伸缩块603、第二弹性件604,第二弹性件604为波形压缩弹簧,波形压缩弹簧通常由高质量弹簧不锈钢制成,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使得它们在潮湿环境或接触水的应用中更具可靠性和耐久性;
[0041] 第二弹性件604一端与伸缩槽601底部固定连接,第二弹性件604另一端与伸缩块603靠近伸缩槽601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伸缩块603上设置有滑动槽605,滑动槽605向下倾斜设置,滑动柱606与滑动槽605滑动配合,伸缩块603延伸至伸缩槽601外,伸缩块603靠近第二滑块406的一端呈“>”结构,便于与第二滑块406表面滑动配合,伸缩块603靠近第二滑块406的顶面呈圆弧形状,圆弧形状的顶面与第二滑块406接触时能够提供更平滑的表面,减少摩擦和磨损的程度,这有助于延长部件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和更换成本,第二滑块
406与伸缩块603滑动配合,当顶出机构向上移动时会带动第二滑块406同时向上移动,会与伸缩块603接触并挤压伸缩块603,伸缩块603受到压力会往压缩弹性件的方向上移动,从而使滑动柱606从滑动槽605的高点移动道滑动槽605的低处,使封板104下降,进而打开第二泄洪口103,加快雨天路面排水量,当路面水位下降时,蓄水箱3会因为第二弹性件604的复位的功能向上移动,通过连杆机构带动顶出机构向下移动,进而实现排水井101的关闭,同时第二滑块406会向下移动,第二斜面4062会与伸缩块603接触进行滑动,当第二滑块406脱离伸缩块603的时候,第二弹性件604会自动复位,从而带动伸缩块603伸出,滑动柱606也会因为第二弹性件604复位的功能在滑动槽605内移动到高位,从而实现封板104的上升。
[0042] 在本实施例中,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501,蓄水箱3靠近排水区域105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503,第一连杆5的一端与固定块503铰接,第一连杆5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与排水区域105内壁上,第二转轴因设置在远离蓄水箱3的一端,这样蓄水箱3只需要较轻的重量也可以将井盖102顶出,第一连杆5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50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杆501的另一端与顶块401底部固定连接,当蓄水箱3上下移动的时候,可通过第一连杆5的以及设置在第一连杆5上的转轴带动第二连杆501进行相应的移动,同时第二连杆501会带动顶块401进行相应的移动。
[0043] 实施例二:
[0044] 一种施工方法,对上述任意一项的路面排水结构进行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0045] S1.在车行道1从上往下开挖土方,挖出排水区域105,在人行道2从上往下开挖土方,挖出排水腔202,在排水腔202的靠近车行道1的一侧开挖土方,使排水腔202与排水区域105连通,可以实现排水系统的连通,这将有助于有效地排除人行道2和车行道1上的积水,改善道路的排水状况,减少积水对车辆和行人出行的影响,在人行道2的侧面开挖土方,挖出第一泄洪口201,第一泄洪口201高度大于车行道1,使第一泄洪口201与排水腔202连通,在车行道1表面开挖土方,挖出第二泄洪口103;
[0046] S2.在排水区域105的底部挖出沟槽,将排水管道铺设于沟槽内,使排水管道的进水口连通排水区域105的底部,沟槽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通道,使水流更加顺畅地流入排水管道中,将排水管道铺设于沟槽内可以提高排水的效率。
[0047] S3.将固定板30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排水腔202的内壁上,在固定板302的上方安装蓄水升降机构,在排水区域105的内壁上安装第二转轴,并在第二转轴上安装连杆机构,在排水区域105内安装与连杆机构配合的顶出机构,连杆机构主要负责将这种驱动力传递到其他机构,并将运动转化为所需的工作效果,先安装蓄水升降机构再安装连杆机构可以将两者的功能分开,使各个部分的工作更加明确和专注。
[0048] S4.把封板104放置第二泄洪口103内、并在封板104底部安装升降机构,使升降机构和顶出机构联动。
[0049] S5.将支撑杆4与支撑块6与排水区域105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50] S6.将井盖102活动安装于排水井101处,令井盖102可以上下移动。
[0051] S7.将开挖的土方回填沟槽,将开挖的土方回填沟槽可以有效地利用和循环资源,这样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0052] 实施例三:
[0053] 在本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考图6,本实施例在排水腔202顶部设置有伸缩驱动机构7,伸缩驱动机构7伸缩杆通过两个连接板701与蓄水箱3顶面抵接,当路面积水不足以使蓄水箱3下降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遥控器远程控制伸缩驱动机构7,使伸缩驱动机构7的伸缩杆带动蓄水箱3的下降,提高了蓄水升降机构运行的稳定性,避免因流入蓄水箱3中的雨水不足,导致蓄水升降机构无法运行的情况。
[0054] 本实施例在第二泄洪口103处设置了防护网8,防护网8由不锈钢构成,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能够在潮湿环境中长时间使用而不生锈,在第二泄洪口103潮湿环境中使用不锈钢防护网8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防护网8可以防止行人坠入排水区域105内,增强安全防护。
[0055]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