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给水;排水 / 下水道,污水井 / 一种海绵城市用的下沉式绿地结构

一种海绵城市用的下沉式绿地结构

申请号 CN202410293967.7 申请日 2024-03-14 公开(公告)号 CN117966858A 公开(公告)日 2024-05-03
申请人 广州市彩风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杜玲; 陈坚; 孙毅; 朱仕亮; 黄伟健;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下沉式绿地结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用的下沉式绿地结构,包括建设在 马 路旁的下沉式种植区,下沉式种植区下方从上往下依次铺设有 蓄 水 层 、碎石层、施工层和地基,地基内设有经过防 水处理 的存水腔,存水腔内顶壁设有延伸至下沉式种植区上方的溢流井。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移动板等,当下沉式种植区上的雨水无法及时吸收时,雨水通过流水腔流入至管道内,管道将雨水输送至存水腔且位于移动板下方,移动板随雨水量的增加上浮,移动板上浮时对第一过滤板进行清理,雨水排出后,移动板下降再次对第一过滤板进行清理,雨水在存水腔内通过第一过滤板过滤后,通过 排水管 排出,降低排水管内的沉淀,提高排水管长期使用时的排水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海绵城市用的下沉式绿地结构,包括建设在路(2)旁的下沉式种植区(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式种植区(1)下方从上往下依次铺设有层(3)、碎石层(4)、施工层(5)和地基(6),所述地基(6)内设有经过防水处理的存水腔(7),所述存水腔(7)内顶壁设于延伸至下沉式种植区(1)上方的溢流井(8),所述马路(2)侧面开设有若干个流水腔(9),所述流水腔(9)内有与存水腔(7)内连通的管道(10),所述地基(6)内部埋设有若干与存水腔(7)内部连通的排水管(11),所述排水管(11)一端固定安装有与存水腔(7)内侧壁齐平的第一过滤板(12),所述存水腔(7)内设有与其内部空腔适配的移动板(13),所述管道(10)贯穿移动板(13),所述溢流井(8)上端设有第二过滤板(14),所述溢流井(8)内设有能够转动且贯穿移动板(13)的旋转柱(15),所述移动板(13)上设有能够开合的开合单元,所述第二过滤板(14)上设有用于对其上表面清理的清理单元;
其中,当所述下沉式种植区(1)上的雨水无法及时吸收时,所述管道(10)将雨水输送至存水腔(7)且位于移动板(13)下方,所述移动板(13)随雨水量的增加上浮,所述移动板(13)上浮时对第一过滤板(12)进行清理,所述移动板(13)上升至接近溢流井(8)下端时开合单元打开对雨水溢流,所述移动板(13)上升移动时带动旋转柱(15)旋转,所述旋转柱(15)旋转时带动清理单元对第二过滤板(14)上表面进行清理,所述存水腔(7)内底部设有用于清除淤泥的清淤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用的下沉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柱(15)侧面开设有螺旋式的滑动槽(16),所述移动板(13)内嵌设有与滑动槽(16)适配的滚珠(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用的下沉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单元包括固定连接在旋转柱(15)上端的转动杆(18),所述转动杆(18)上端贯穿第二过滤板(14)并延伸至外部,所述转动杆(18)延伸至外部的一端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清洁条(19),所述清洁条(19)下侧面与第二过滤板(14)上表面相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用的下沉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井(8)内侧壁固定连接若干个固定杆(20),所述旋转柱(15)侧面开设有转动槽(22),所述转动槽(22)内转动连接有转动环(21),所述固定杆(20)的一端与转动环(21)侧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用的下沉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单元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杆(20)下侧面的推动杆(23),所述移动板(13)上贯穿开设有与推动杆(23)适配的溢流孔(24),所述移动板(13)下表面通过回弹单元连接有与溢流孔(24)适配的盖板(2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用的下沉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单元包括若干个开设在移动板(13)下表面的让位孔(26),所述让位孔(26)内顶壁与盖板(25)上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2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用的下沉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单元包括开设在存水腔(7)内底部的存淤槽(28),所述地基(6)内设有清淤(29),所述清淤泵(29)一端与外部连接,所述清淤泵(29)另一端连接有与存淤槽(28)适配的清淤绞龙(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用的下沉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6)与施工层(5)之间设有第一防水层(31),所述马路(2)与下沉式种植区(1)之间设有第二防水层(32)。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用的下沉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腔(9)开口处固定安装有第三过滤板(33),所述盖板(25)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与推动杆(23)下端适配的限位框(34)。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用的下沉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柱(15)下端侧面和管道(10)下端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环(35),所述存水腔(7)内底部开设有与存淤槽(28)适配的斜坡(36)。

说明书全文

一种海绵城市用的下沉式绿地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下沉式绿地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海绵城市用的下沉式绿地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也可称之为“弹性城市”,下沉式绿地是低于周围地面的绿地,其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内部植物多以本土草本植物为主,为融合海绵城市的雨洪管理理念,建设下沉式绿地能够实现防治内涝、水资源利用、景观美化的多重效益。
[0003] 为了提高下沉式绿地结构的蓄水效果,现有技术对下沉式绿地结构作出了诸多的改进,如专利公开号为CN215483398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用的下沉式绿地结构,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基层、从下往上依次设置在基层上的砂石层、渗透层、蓄水层和种植层,所述种植层与路面的连接处围设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与道路之间倾斜设有支撑件。该申请具有提高下沉式绿地的稳定性,便于植被进行生长,提高下沉式绿地的蓄水效率的效果。
[0004] 上述专利具有明显的有益效果,但在现实操作中仍存有下面不足:
[0005] 现实情况中,当雨量充足时,大量的水会渗透至下层,并通过水管排出,但长期渗透情况下,水管内会聚集大量的沉淀物,长期以往沉淀物的堆积降低了水管排水效率,还可能造成水管的堵塞,进而导致下沉式绿地结构内部水量无法及时排出,若是下沉式绿地结构设置在路旁,则会对马路上的交通造成妨碍,因此,本领域亟需对海绵城市用的下沉式绿地结构作出改进,从而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用的下沉式绿地结构,降低排水管内的沉淀,提高排水管长期使用时的排水效果。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绵城市用的下沉式绿地结构,包括建设在马路旁的下沉式种植区,所述下沉式种植区下方从上往下依次铺设有蓄水层、碎石层、施工层和地基,所述地基内设有经过防水处理的存水腔,所述存水腔内顶壁设有延伸至下沉式种植区上方的溢流井,所述马路侧面开设有若干个流水腔,所述流水腔内有与存水腔内连通的管道,所述地基内部埋设有若干与存水腔内部连通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一端固定安装有与存水腔内侧壁齐平的第一过滤板,所述存水腔内设有与其内部空腔适配的移动板,所述管道贯穿移动板,所述溢流井上端设有第二过滤板,所述溢流井内设有能够转动且贯穿移动板的旋转柱,所述移动板上设有能够开合的开合单元,所述第二过滤板上设有用于对其上表面清理的清理单元;
[0008] 其中,当所述下沉式种植区上的雨水无法及时吸收时,所述管道将雨水输送至存水腔且位于移动板下方,所述移动板随雨水量的增加上浮,所述移动板上浮时对第一过滤板进行清理,所述移动板上升至接近溢流井下端时开合单元打开对雨水溢流,所述移动板上升移动时带动旋转柱旋转,所述旋转柱旋转时带动清理单元对第二过滤板上表面进行清理,所述存水腔内底部设有用于清除淤泥的清淤单元。
[0009] 优选地,所述旋转柱侧面开设有螺旋式的滑动槽,所述移动板内嵌设有与滑动槽适配的滚珠。
[0010] 优选地,所述清理单元包括固定连接在旋转柱上端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端贯穿第二过滤板并延伸至外部,所述转动杆延伸至外部的一端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清洁条,所述清洁条下侧面与第二过滤板上表面相贴。
[0011] 优选地,所述溢流井内侧壁固定连接若干个固定杆,所述旋转柱侧面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转动连接有转动环,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转动环侧面固定连接。
[0012] 优选地,所述开合单元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杆下侧面的推动杆,所述移动板上贯穿开设有与推动杆适配的溢流孔,所述移动板下表面通过回弹单元连接有与溢流孔适配的盖板。
[0013] 优选地,所述回弹单元包括若干个开设在移动板下表面的让位孔,所述让位孔内顶壁与盖板上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0014] 优选地,所述清淤单元包括开设在存水腔内底部的存淤槽,所述地基内设有清淤,所述清淤泵一端与外部连接,所述清淤泵另一端连接有与存淤槽适配的清淤绞龙。
[0015] 优选地,所述地基与施工层之间设有第一防水层,所述马路与下沉式种植区之间设有第二防水层。
[0016] 优选地,所述流水腔开口处固定安装有第三过滤板,所述盖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与推动杆下端适配的限位框。
[0017] 优选地,所述旋转柱下端侧面和管道下端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存水腔内底部开设有与存淤槽适配的斜坡。
[0018]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绵城市用的下沉式绿地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 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移动板等,当下沉式种植区上的雨水无法及时吸收时,雨水通过流水腔流入至管道内,管道将雨水输送至存水腔且位于移动板下方,移动板随雨水量的增加上浮,移动板上浮时对第一过滤板进行清理,雨水排出后,移动板下降再次对第一过滤板进行清理,雨水在存水腔内通过第一过滤板过滤后,通过排水管排出,降低排水管内的沉淀,提高排水管长期使用时的排水效果。
[0020]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开合单元,当移动板上升至存水腔顶壁位置时,推动杆推动盖板打开溢流孔,雨量较大且无法及时排出时,雨水通过溢流孔流至溢流井溢出,缓解排水管排水压
[0021] 3、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清理单元,当移动板上升时,通过滚珠和滑动槽的配合带动旋转柱进行旋转,旋转柱旋转时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清洁条对第二过滤板上进行清理,防止第二过滤板堵塞造成溢流失效。
[0022] 4、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清淤单元,当存水腔内沉淀有大量沉淀物时,通过启动清淤泵,清淤泵将存淤槽内的沉淀物抽出,降低存水腔内的杂质,降低第一过滤板受到堵塞的情况。
[0023]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4]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5]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为本发明中整体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3为本发明中整体另一轴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4为本发明中旋转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5为本发明中情节条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6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1] 图7为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2] 图8为图3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3] 图9为图3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0为图4中E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5] 图中:1、下沉式种植区;2、马路;3、蓄水层;4、碎石层;5、施工层;6、地基;7、存水腔;8、溢流井;9、流水腔;10、管道;11、排水管;12、第一过滤板;13、移动板;14、第二过滤板;15、旋转柱;16、滑动槽;17、滚珠;18、转动杆;19、清洁条;20、固定杆;21、转动环;22、转动槽;23、推动杆;24、溢流孔;25、盖板;26、让位孔;27、弹簧;28、存淤槽;29、清淤泵;30、清淤绞龙;31、第一防水层;32、第二防水层;33、第三过滤板;34、限位框;35、限位环;36、斜坡。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7] 请参阅图1‑图10,一种海绵城市用的下沉式绿地结构,包括建设在马路2旁的下沉式种植区1,下沉式种植区1下方从上往下依次铺设有蓄水层3、碎石层4、施工层5和地基6,地基6内设有经过防水处理的存水腔7,存水腔7内顶壁设有延伸至下沉式种植区1上方的溢流井8,马路2侧面开设有若干个流水腔9,流水腔9内有与存水腔7内连通的管道10,地基6内部埋设有若干与存水腔7内部连通的排水管11,排水管11一端固定安装有与存水腔7内侧壁齐平的第一过滤板12,存水腔7内设有与其内部空腔适配的移动板13,管道10贯穿移动板13,溢流井8上端设有第二过滤板14,溢流井8内设有能够转动且贯穿移动板13的旋转柱15,移动板13上设有能够开合的开合单元,第二过滤板14上设有用于对其上表面清理的清理单元。
[0038] 下沉式种植区1内上层为种植土层,正常降雨量情况下,雨水吸收至蓄水层3内进行储存,用于对种植土层上植被供给,施工层5与碎石层4之间做有防水处理,当降雨量较大时,种植土层无法吸收大量雨水时,雨水会进入至流水腔9内。
[0039] 当降雨量较大下沉式种植区1上的雨水无法及时吸收时,雨水通过流水腔9流入至管道10内,管道10将雨水输送至存水腔7且位于移动板13下方,移动板13随雨水量的增加上浮,移动板13上浮时对第一过滤板12进行清理,移动板13上升至接近溢流井8下端时开合单元打开对雨水溢流,此时移动板13上表面与存水腔7内顶壁相抵,雨水在存水腔7内通过第一过滤板12过滤后,通过排水管11排出,降低排水管11内的沉淀,雨水无法通过排水管11及时排出时,会通过溢流井8溢流出去,移动板13上升移动时带动旋转柱15旋转,旋转柱15旋转时带动清理单元对第二过滤板14上表面进行清理,防止第二过滤板14上表面杂物堆积造成溢流失效,存水腔7内底部设有用于清除淤泥的清淤单元,当雨水排出后,大量的沉淀物沉淀至存水腔7内底部,移动板13同时下移再次对第一过滤板12进行清理,将存水腔7内侧壁粘结的杂质清理至存水腔7内底部,并通过清淤单元清除,保证排水管11的畅通。
[004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旋转柱15侧面开设有螺旋式的滑动槽16,移动板13内嵌设有与滑动槽16适配的滚珠17,当移动板13上升或是下降时,滚珠17在滑动槽16内滑动,由于移动板13只能上下移动,故旋转柱15会随着移动板13上下移动而转动。
[004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清理单元包括固定连接在旋转柱15上端的转动杆18,转动杆18上端贯穿第二过滤板14并延伸至外部,转动杆18延伸至外部的一端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清洁条19,清洁条19下侧面与第二过滤板14上表面相贴,当旋转柱15转动时,旋转柱15带动转动杆18转动,转动杆18转动带动清洁条19对第二过滤板14上表面进行清洁,保证第二过滤板14的畅通,其中清洁条19呈弧形状,若是第二过滤板14存有小体积杂物,呈弧形状的清洁条19会将杂物推出第二过滤板14。
[004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溢流井8内侧壁固定连接若干个固定杆20,旋转柱15侧面开设有转动槽22,转动槽22内转动连接有转动环21,固定杆20的一端与转动环21侧面固定连接,固定杆20用于固定旋转柱15的位置,旋转柱15旋转时转动槽22沿转动环21旋转。
[004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开合单元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杆20下侧面的推动杆23,移动板13上贯穿开设有与推动杆23适配的溢流孔24,移动板13下表面通过回弹单元连接有与溢流孔24适配的盖板25,当移动板13持续上升至与存水腔7内顶壁相抵时,盖板25受到推动杆23的挤压远离移动板13,推动杆23小于溢流孔24,雨水通过溢流孔24溢出并流向溢流井8。
[004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回弹单元包括若干个开设在移动板13下表面的让位孔26,让位孔26内顶壁与盖板25上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27,当移动板13下移时,弹簧27的拉力将盖板25拉回并将溢流孔24封堵。
[004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清淤单元包括开设在存水腔7内底部的存淤槽28,地基6内设有清淤泵29,清淤泵29一端与外部连接,清淤泵29另一端连接有与存淤槽28适配的清淤绞龙30,当存水腔7内部集淤较多时,通过启动清淤泵29将存水腔7内部集淤抽走。
[0046] 其中,上述中的清淤泵29可采用市场购置,其属于成熟技术,已充分公开,因此说明书中不重复赘述,清淤泵29配有电源连接线,且其通过电源线均与外界的主控制器以及220V相电压(或380V线电压)电性连接,并且主控制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作用的常规已知设备。
[004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地基6与施工层5之间设有第一防水层31,马路2与下沉式种植区1之间设有第二防水层32,第一防水层31防止雨水渗透至地基6内,导致地基6内出现松散情况,第二防水层32防止雨水渗透至马路2基层。
[0048]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流水腔9开口处固定安装有第三过滤板33,盖板25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与推动杆23下端适配的限位框34,第三过滤板33防止杂物导致管道10的堵塞,限位框34用于对盖板25进行限位,防止盖板25偏移溢流孔24。
[0049]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旋转柱15下端侧面和管道10下端侧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环35,存水腔7内底部开设有与存淤槽28适配的斜坡36,限位环35用于对移动板13进行限位,斜坡36对沉淀进行导向,沉淀通过斜坡36滑落至存淤槽28内。
[0050] 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51]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5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