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给水;排水 / 下水道,污水井 / 一种地下室抗水板加固方法

一种地下室抗板加固方法

申请号 CN202410032713.X 申请日 2024-01-10 公开(公告)号 CN117947830A 公开(公告)日 2024-04-30
申请人 广西科学院; 发明人 方延强; 王晓琳; 饶为国; 赵靖钊; 尹超能; 周羁; 时慧恩;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地下室抗 水 板加固方法,包括:步骤一,清理发生破损的地下室抗水板;步骤二,修复原有抗水板;步骤三,增设疏水层;步骤四,疏水层上浇筑 混凝土 保护面板。本发明对于 地下水 位高、地下室高度受限的条件下的地下室抗水板加固,采用“抗+排”相结合的加固处理方案,一方面,在原有发生破损的地下室抗水板 位置 处钻孔泄压,彻底释放地下水对抗水板的压 力 ,然后在原有抗水板上铺设疏水层,将排出的地下水统一排放至集水坑;由于卸去了水压,只需在原抗水板上增加厚度较小的抗水板,即可满足加固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地下室抗板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清理发生破损的地下室抗水板;
步骤二,修复原有抗水板;
步骤三,增设疏水层;
步骤四,疏水层上浇筑混凝土保护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抗水板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具体包括:
步骤11)在已发生上拱、破损的混凝土抗水板上分区凿设凹槽;
步骤12)在凹槽分隔区域钻孔泄压;
步骤13)清理破损和凹槽位置处的建渣;
步骤14)抽干涌出的地下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抗水板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具体包括:
步骤21)等待上拱的抗水板逐渐回落至原标高,或者通过压重措施使上拱的抗水板回落至原标高;
步骤22)在凹槽侧壁钻孔并植入短筋;
步骤23)调整原抗水板顶部钢筋位置,对于在凿设凹槽时导致受损的钢筋进行补强;
步骤24)对凹槽浇筑C35细石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其进行养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室抗水板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具体包括:
步骤31)对养护后的抗水板的板面整体清理干净;
步骤32)在整体抗水板的板面铺设疏水板;
步骤33)在疏水板顶面绑扎钢筋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抗水板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1)中,所述分区凿设凹槽为在抗水板上凿设井字形布置凹槽,并且在抗水板与相邻柱交接位置处和抗水板中央位置处扩大开槽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室抗水板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水板中央位置处开槽深度加深至500m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室抗水板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2)还包括对凹槽侧壁进行凿毛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室抗水板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2)中,所述疏水板铺设时疏水板的圆凸面向下,短边采用搭接连接并采用胶带粘贴固定,长边采用热熔连接并对熔点进行仔细检查以确保有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下室抗水板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2)中,所述疏水板与地下室的墙体、柱、主楼筏板、车道坡面的交接处设有止水钢板,并且在疏水板与止水钢板的接触面灌注结构胶填实。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室抗水板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3)中,所述钢筋网为单层双向钢筋网。

说明书全文

一种地下室抗板加固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防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地下室抗水板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高层建筑地下室抗水板设计时,一般根据勘察单位提供的抗浮设计水位进行设计,在正常条件下能较好的抵抗基础下方地下水的影响。但当抗水板出现裂缝或者面临特殊天气条件,比如连日暴雨影响,地下水位急剧升高时,会导致地下室抗水板在水压作用下发生破坏,地下室出现大面积开裂、出水现象,给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地下室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
[0003] 目前对该类问题的加固,一般都是采用在原有抗水板上设置加强叠合板的处理方案,即传统的以“抗”为主的加固方案。该方法可以在原有抗水板上设置更厚的抗水板以抵抗地下水的影响。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810615817.8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底板渗漏水修缮系统的施工方法;该修缮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敲除地下室底板碎石混凝土垫层至混凝土结构层;S2,在修补部位凿出加工槽,所述修补部位包括开裂部位和蜂窝部位,开裂部位的加工槽为“V”形槽,蜂窝部位的加工槽为“U”形槽;S3,修补部位预埋注浆针头灌浆,灌浆材料为聚酯灌浆液;S4,待所述聚氨酯灌浆液全部发泡后,去掉注浆针头;S5,在凿出的加工槽上涂刷基层界面剂,且“V”形槽深处采用聚硫防水密封胶进行封堵;S6,采用修补砂浆对加工槽进行结构补强抹平;S7,修补部位涂刷丙烯酸防水涂料;S8,将浸泡过丙烯酸防水涂料的聚酯布,平整粘贴在修补部位;S9,在所述聚酯布表面再涂刷丙烯酸防水涂料;S10,整体涂刷基层界面剂;S11,整体涂刷高弹性水泥基防水涂料;S12,整体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S13,采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整体铺贴保护;S14,采用抗渗砂浆整体找平保护,并形成一定排水坡度;S15,采用槽在排水沟位置制作出排水槽,对所述槽钢底部进行分段切割,形成出水口;S16,铺设排水板至排水沟处,多个排水板间相互搭接形成一个整体;S17,在排水板上浇筑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内置有双向钢筋网;S18,表面施工层恢复。
[0004] 但“新增抗水板+原有失效抗水板”总厚度比较厚,容易造成地下室净高过小,无法满足消防要求。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地下室抗水板加固方法。本发明对于地下水位高、地下室高度受限的条件下的地下室抗水板加固,采用“抗+排”相结合的加固处理方案,一方面,在原有发生破损的地下室抗水板位置处钻孔泄压,彻底释放地下水对抗水板的压,然后在原有抗水板上铺设疏水层,将排出的地下水统一排放至集水坑;由于卸去了水压,只需在原抗水板上增加厚度较小的抗水板,即可满足加固要求。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室抗水板加固方法,包括:
步骤一,清理发生破损的地下室抗水板;包括:
11)在已发生上拱、破损的混凝土抗水板上分区凿设凹槽;
12)在凹槽分隔区域钻孔泄压;
13)清理破损和凹槽位置处的建渣;
14)抽干涌出的地下水;
步骤二,修复原有抗水板;包括:
21)等待上拱的抗水板逐渐回落至原标高,或者通过压重措施使上拱的抗水板回
落至原标高;
22)在凹槽侧壁钻孔并植入短钢筋;
23)调整原抗水板顶部钢筋位置,对于在凿设凹槽时导致受损的钢筋进行补强;
24)对凹槽浇筑C35细石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其进行养护;
步骤三,增设疏水层;
31)对养护后的抗水板的板面整体清理干净;
32)在整体抗水板的板面铺设疏水板;
33)在疏水板顶面绑扎钢筋网
步骤四,疏水层上浇筑混凝土保护面板(采用C35细石混凝土浇筑)。
[0007] 本发明的加固方法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已发生上拱、破损的混凝土抗水板进行修复,另一部分是采取措施解决地下室抗水板位置处地下水渗漏问题,具体思路如下:在已发生上拱、破损的混凝土抗水板上凿设井字形布置凹槽,抽干所在位置处地下水位,待上拱的板逐渐回落至原标高后,对凿开部分统一进行混凝土浇筑,一并修复与柱交接位置处已发生破损的抗水板;最后,在地下室抗水板顶部增设疏水板解决抗水板的渗漏问题。
[0008]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在步骤11)中,所述分区凿设凹槽为在抗水板上凿设井字形布置凹槽,并且在抗水板与相邻柱交接位置处和抗水板中央位置处扩大开槽范围。
[0009] 进一步的,所述抗水板中央位置处开槽深度加深至500mm,保证在该区域处有足够的作业面清除抗水板底部积水。
[0010]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说明,所述步骤22)还包括对凹槽侧壁进行凿毛处理,加强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结合能力。
[0011]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在步骤32)中,所述疏水板铺设时疏水板的圆凸面向下,短边采用搭接连接(搭接支点不少于2个)并采用胶带粘贴固定,长边采用热熔连接并对熔点进行仔细检查以确保有效连接。
[0012] 进一步的,在步骤32)中,所述疏水板与地下室的墙体、柱、主楼筏板、车道坡面的交接处设有止水钢板,并且在疏水板与止水钢板的接触面灌注结构胶填实。
[0013]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在步骤33)中,所述钢筋网为单层双向钢筋网。
[0014] 本发明的优点:(1)治理效果好。采用本方法治理后的地下室底板,一方面,充分泄压,地下室抗水板理论上不再承受地下承压水的压力,抗水板不再会发生由于承压水作用而造成的突水破坏;另一方面,通过疏水层将地下水与地下室充分隔开,地下室不再会出现渗水现象,也可以完全杜绝由于地下水引起的地下室返潮、起皮、发霉等现象。
[0015] (2)由于加固后地下室底板厚度相比较传统加固方法小,因此本方法特别适用于地下室净高受限的情况,在满足加固治水的前提下,提供了尽可能大的地下室净空间,以满足建筑消防以及日常使用要求。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框架示意图。
[0017] 图2是本发明中抗水板上凿设凹槽布置示意图(矩形板)。
[0018] 图3是本发明中抗水板上凿设凹槽布置示意图(不规则板)。
[0019] 图4是本发明中抗水板上凿设凹槽做法大样图。
[0020] 图5是本发明中柱周边抗水板处理做法大样图。
[0021] 图6是本发明中疏水板与墙体交接处做法大样图(有排水沟)。
[0022] 图7是本发明中疏水板与墙体交接处做法大样图(无排水沟)。
[0023] 图8是本发明中疏水板与柱交接处做法大样图。
[0024] 图9是本发明中疏水板与主楼筏板交接处做法大样图。
[0025] 图10是本发明中疏水板与车道坡面交接处做法大样图。
[0026] 附图标记:1‑抗水板,2‑凹槽,3‑柱,4‑短钢筋,5‑抗水板原有钢筋,6‑疏水板,7‑雨簏,8‑排水沟,9‑墙体,10‑止水钢板,11‑结构胶,12‑膨胀螺栓,13‑主楼筏板,14‑车道坡。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实施例
[0028] 一种地下室抗水板加固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步骤一,清理发生破损的地下室抗水板;如图2、图3、图5所示,包括:
11)在已发生上拱、破损的抗水板1上分区凿设凹槽2;
12)在凹槽分隔区域钻孔泄压;
13)清理破损和凹槽位置处的建渣;
14)抽干涌出的地下水;
步骤二,修复原有抗水板;如图4所示,包括:
21)等待上拱的抗水板逐渐回落至原标高,或者通过压重措施使上拱的抗水板回
落至原标高;
22)在凹槽侧壁钻孔并植入短钢筋4;
23)调整原抗水板顶部钢筋(抗水板原有钢筋5)位置,对于在凿设凹槽时导致受损的钢筋进行补强;
24)对凹槽浇筑C35细石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其进行养护;
步骤三,增设疏水层;
31)对养护后的抗水板的板面整体清理干净;
32)在整体抗水板的板面铺设疏水板6;
33)在疏水板顶面绑扎钢筋网;
步骤四,疏水层上浇筑混凝土保护面板。
[0029] 作为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可优选实施方式之一:如图2和图3所示,在步骤11)中,所述分区凿设凹槽为在抗水板1上凿设井字形布置凹槽2,并且在抗水板1与相邻柱3交接位置处和抗水板1中央位置处扩大开槽范围。
[0030] 进一步的,所述抗水板中央位置处开槽深度加深至500mm,保证在该区域处有足够的作业面清除抗水板底部积水。
[0031] 作为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可优选实施方式之一:所述步骤22)还包括对凹槽侧壁进行凿毛处理,加强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结合能力。
[0032] 作为本实施例中进一步说明:在步骤32)中,所述疏水板铺设时疏水板的圆凸面向下,短边采用搭接连接(搭接支点不少于2个)并采用胶带粘贴固定,长边采用热熔连接并对熔点进行仔细检查以确保有效连接。本实施例的疏水板采用符合环保且耐久的特殊聚合乙烯类原料制成,持久耐用,能有效使用50年以上,达到了和建筑物同等的使用年限。采用该类型板材施工过程便于控制,施工简单,相对传统卵石疏水层可节约工期、资源和劳动力。
[0033] 本实施例的整个疏水板是连通的,从现有地下室底板渗透上来的水自动通过疏水板流入水沟,再从水沟流入集水井,以保证整个地下室地面干燥、无积水。
[0034] 作为本实施例中进一步说明,在步骤32)中,所述疏水板与地下室的墙体、柱、主楼筏板、车道坡面的交接处设有止水钢板,并且在疏水板与止水钢板的接触面灌注结构胶填实(如图7、图8、图9、图10所示)。
[0035] 作为本实施例中进一步说明,在步骤33)中,所述钢筋网为单层双向钢筋网。
[0036] 本实施例的加固方法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已发生上拱、破损的混凝土抗水板进行修复,另一部分是采取措施解决地下室抗水板位置处地下水渗漏问题,具体思路如下:在已发生上拱、破损的混凝土抗水板上凿设井字形布置凹槽,抽干所在位置处地下水位,待上拱的板逐渐回落至原标高后,对凿开部分统一进行混凝土浇筑,一并修复与柱交接位置处已发生破损的抗水板;最后,在地下室抗水板顶部增设疏水板解决抗水板的渗漏问题。
[0037] 本实施例的步骤一和步骤二中的施工操作要点:①将已起拱破坏的抗水板按要求进行开槽,开槽前应先进行放线,开槽过程中应
采用小型机械,避免暴力施工,尽量减少对既有抗水板钢筋的损伤;
②在抗水板与相邻柱交接位置处,应根据现场情况适当扩大开槽范围,保证将破
损位置全部凿除;
③在抗水板中央位置处适当扩大开槽范围,并将开槽深度加深至500mm,保证在该区域处有足够的作业面清除抗水板底部积水;
④新旧混凝土交接位置处截面应进行凿毛处理,加强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结合能
力;
⑤凿除工作完成后,清理干净凿除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以及对应位置处淤积地下
水,保证浇筑面干净、干燥;地下水清理完成后,等待板上拱的区域逐渐回落至原标高,如无法自行恢复,可采用适当的压重措施,确保板顶恢复至设计标高;
⑥清理板面,调整既有钢筋位置(根据现场情况,若既有钢筋受损,考虑进行钢筋补强),然后重新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采用C35细石混凝土;
⑦按相关施工要求进行新浇筑混凝土的养护。
[0038] 本实施例的步骤三和步骤四中的施工操作要点:①将地下室抗水板表面的杂物、垃圾等清除干净,如有渗漏裂缝,应先按相关要求将裂缝修复完成。
[0039] ②疏水板铺设时圆凸面向下,短边采用搭接连接(搭接支点不小于2个),并采用胶带粘贴固定;长边采用热熔连接,并对熔点进行仔细检查以确保有效连接。
[0040] ③疏水板铺设完成后应注意保护,避免任意踩踏和破坏。
[0041] ④疏水板面层混凝土浇筑前,应采取措施对钢筋进行支撑固定,避免钢筋下沉。
[0042] ⑤在浇捣混凝土过程中,应架设专用施工通道,以避免手推车及其它重型工具直接在疏水板上作业。
[0043] ⑥新增混凝土层设置单层双向钢筋网(Ф8@150),用垫高,浇筑材料采用C35纤维细石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仔细振捣,使混凝土充满疏水板凸头。
[0044] ⑦混凝土面层若分块施工,施工缝处需留有500mm宽的疏水板和钢筋网不浇筑,施工缝处凿毛处理后方可进行下一次浇筑。
[0045] ⑧积水沿地下室找坡方向通过疏水板支出的空隙自然汇流到排水沟,通过排水沟汇流到地下室设置的集水井内,再通过井内设置的排水排出。
[0046]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的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发明实施的限定。对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