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肥料;肥料制造 / 由废物或垃圾制成的肥料 / 一种用于盐碱地土壤增效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用于盐土壤增效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2410130429.6 申请日 2024-01-31 公开(公告)号 CN117964421A 公开(公告)日 2024-05-03
申请人 内蒙古醒农未来科技发展中心(有限合伙); 发明人 闫苧; 李世华; 李世峰; 关立元;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 土壤 改良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盐 碱 地土壤增效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组分:蚯蚓粪 发酵 液、复合 益生菌 微胶囊、改性沸石‑蛭石、改性壳聚糖、 氨 基酸、维生素、 生物 糖脂、纳米腐植酸 钾 、过 磷酸 钙 、γ‑聚谷氨酸和硝化 抑制剂 。本发明通过羧甲基 纤维 素和海藻酸钠包覆复合菌群的方式,实现了 微生物 的 稳定性 ,进而实现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和提高 植物 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 力 的技术效果,同时添加通过将脲 醛 负载到羧甲基壳聚糖高吸 水 树脂 中得到的改性壳聚糖,提高改良剂的稳定性和吸水性,从而实现改良剂的缓释和土壤保水保肥的技术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盐土壤增效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良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份:
蚯蚓粪发酵液100‑150份、复合益生菌微胶囊8‑10份、改性沸石‑蛭石50‑80份、改性壳聚糖
10‑20份、基酸3‑5份、维生素3‑5份、生物糖脂5‑7份、硝化抑制剂1‑2份、纳米腐植酸10‑
15份、过磷酸10‑15份、γ‑聚谷氨酸1‑2份;
所述蚯蚓粪发酵液是通过将蚯蚓粪与活化微生物菌剂混合发酵,过滤除杂得到;
所述复合益生菌微胶囊包括微胶囊芯材和壁材;所述芯材包括由大豆油包覆的活化复合菌群;所述壁材包括羧甲基纤维素和海藻酸钠复合膜;
所述改性沸石‑蛭石是通过将沸石和蛭石粉碎、混合、煅烧,经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氯化镧改性得到;
所述改性壳聚糖是通过将脲负载到羧甲基壳聚糖高吸树脂中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盐碱地土壤增效改良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氨基酸选自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甘氨酸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维生素选自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1和维生素B3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生物糖脂选自鼠李糖脂、木糖脂、槐糖脂和海藻糖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硝化抑制剂选自4‑二甲氨基吡啶、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双氰胺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盐碱地土壤增效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蚯蚓粪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蚯蚓粪除杂、粉碎,过20目筛,边翻动蚯蚓粪边喷洒氯化钙水溶液,静置3h,再用自来水淋洗,在50℃条件下干燥至含水量为50%,接种活化复合菌群,调节pH至6.0,置于密封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30‑34℃,发酵时间为3‑5d,得到发酵产物,80目筛过滤,得到蚯蚓粪发酵液;
所述氯化钙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3%;
所述活化复合菌群的加入量为蚯蚓粪重量的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盐碱地土壤增效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复合菌群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分别将产酸克雷伯氏菌和贝莱斯芽孢杆菌接种至高氏培养基中活化培养,活化温度为
28‑32℃,活化时间为2‑3d,振荡培养至菌含量为O.D600≈2.0,按照1:1的体积比混合,干燥,得到活化复合菌群;
7
所述产酸克雷伯氏菌的活菌数在1.2×10 CFU/g以上;所述贝莱斯芽孢杆菌活菌数在
8
2.0×10CFU/g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盐碱地土壤增效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沸石‑蛭石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分别将沸石和蛭石粉碎,过50目筛,置于弗炉中,以通气速率为0.1‑0.2L/min的氩气氛围下吹扫,并保持升温速率为15‑20℃/min,加热至温度达到120‑130℃,煅烧4‑6h,冷却至室温,得到活化沸石和活化蛭石;将质量浓度为5g/L的氯化镧溶液和质量浓度为8g/L的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液,加入活化沸石和活化蛭石,调节pH至9.0‑
10.0,在5000r/min转速下离心10min,过滤,固体产物用去离子水洗涤,并在110℃恒温烘箱中干燥4h,得到改性沸石‑蛭石;
所述氯化镧溶液与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的体积比为1:3‑5;
所述沸石、蛭石、混合液的固液比为1:1:40‑5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盐碱地土壤增效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尿素加入到质量浓度为35%的甲醛溶液中,200r/min转速下搅拌30min,混合均匀,用1mol/L的氢化钠溶液调节pH至9.0,加热至50℃反应2h,用1moL/L的盐酸溶液调节pH至
5.0,继续反应1h,用60℃恒温烘干箱干燥6h,研磨成粉,得到脲醛;
②将壳聚糖加入到异丙醇中,溶胀30min,加入50mL10mo/L的氢氧化钠溶液,分6次加入,每次间隔20min,300r/min转速下充分搅拌1小时,加入24g一氯乙酸,分3次加入,在60℃下继续反应3h,反应后,用醋酸调节pH至7.0,过滤,固体产物并用质量浓度为70%的甲醇溶液洗涤,用60℃恒温烘干箱干燥4h,研磨成粉,得到羧甲基壳聚糖;
③将羧甲基壳聚糖加入去离子水中,得到质量分数为10%的羧甲基壳聚糖溶液,在氮气氛围下加热至50℃,加入过硫酸钾,反应10min,再依次加入脲醛、丙烯酸溶液、丙烯酰胺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0℃,继续反应3h,过滤,固体产物并用质量浓度为85%的乙醇溶液洗涤,并在100℃恒温烘箱中干燥3h,得到改性壳聚糖;
在步骤①中,所述尿素与甲醛溶液的质量比为1:1.5‑2;
在步骤②中,所述壳聚糖与异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0‑12g:200mL;
在步骤③中,所述壳聚糖、过硫酸钾、脲醛、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质量比为10‑20:0.5‑0.7:20‑30:1‑2:3‑5;
所述羧甲基壳聚糖与丙烯酸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0‑20g:100mL;
所述丙烯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85%。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盐碱地土壤增效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活化复合菌群分散在大豆油中,过滤、干燥,得到复合益生菌微胶囊芯材;将羧甲基纤维素溶于20mL去离子水中,10000r/min转速下均质10‑15min,添加复合益生菌微胶囊芯材,混合均匀,得到复合液;将海藻酸钠溶于30mL去离子水中,10000r/min转速下均质10‑
15min,加入至复合液中,喷雾干燥,得到复合益生菌微胶囊;
S2、将复合益生菌微胶囊、改性沸石‑蛭石、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糖脂、纳米腐植酸钾、γ‑聚谷氨酸、硝化抑制剂和过磷酸钙加入到蚯蚓粪发酵液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预处理改良剂;
S3、将预处理改良剂中添加改性壳聚糖和戊二醛,搅拌混合均匀,在8000‑12000r/min转速下离心分离1‑2h,收集下层沉淀物,沉淀物用灭菌后的质量分数为0.8‑0.85%的生理盐水洗涤、干燥、造粒,粒径为2.0‑4.5mm,蒸汽养护,得到用于盐碱地土壤增效改良剂;
在步骤S1中,所述复合菌群、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8‑10:1‑3:2‑3;
所述喷雾干燥的条件为:进温度160‑180℃,出风温度80‑90℃,流速15‑20mL/min;
在步骤S2中,所述蒸汽养护为将物料置于温度为80‑100℃,相对湿度为60‑70%的蒸汽养护箱中,以15‑25℃/h的速率升温至90‑110℃,蒸养5‑7h;
在步骤S3中,所述改性壳聚糖和戊二醛的质量比为10‑20:0.1。

说明书全文

一种用于盐土壤增效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盐碱地土壤增效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过高的土地,从土壤结构上来看,盐碱地都是板结土,土壤的透气性和渗性差,这种土壤环境对作物生长造成了严重的限制,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盐碱地,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耕地不足问题,为了解决盐碱地土壤的问题,人们致于寻找有效的增效改良剂,以改善盐碱土壤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从而使得盐碱地也能够进行农业生产;一些天然材料和化学物质对盐碱土壤具有改良作用,石灰、石膏、有机物质等可以中和土壤的碱性,减少土壤中的盐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然而,这些传统的改良剂在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方面效果有限;近年来,一些新型的盐碱地土壤增效改良剂得到了研究和应用,例如,多孔质材料、水凝胶、聚合物等材料被引入到盐碱地土壤改良中,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性能,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减少盐分对植物的伤害,促进植物生长。
[0003] 然而,现有的盐碱地土壤增效改良剂存在以下问题:1.改良剂稳定性差,在不良土壤中易失去活性;2.改良剂缓释性能差,生物利用率低;3.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弱。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盐碱地土壤增效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为了解决改良剂稳定性和缓释性能差,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弱的问题,本发明提出通过羧甲基纤维素和海藻酸钠包覆复合菌群的方式,实现了微生物的稳定性,进而实现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和提高植物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的技术效果,同时添加通过将脲负载到羧甲基壳聚糖高吸水树脂中得到的改性壳聚糖,提高改良剂的稳定性和吸水性,从而实现改良剂的缓释和土壤保水保肥的技术效果。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盐碱地土壤增效改良剂,所述改良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蚯蚓粪发酵液100‑150份、复合益生菌微胶囊8‑10份、改性沸石‑蛭石50‑80份、改性壳聚糖10‑20份、基酸3‑5份、维生素3‑5份、生物糖脂5‑7份、纳米腐植酸10‑15份、过磷酸10‑15份、γ‑聚谷氨酸1‑2份、硝化抑制剂1‑2份;
[0006] 优选地,所述蚯蚓粪发酵液是通过将蚯蚓粪与活化微生物菌剂混合发酵,过滤除杂得到;
[0007] 优选地,所述复合益生菌微胶囊包括微胶囊芯材和壁材;
[0008] 优选地,所述芯材包括由大豆油包覆的活化复合菌群;
[0009] 优选地,所述壁材包括羧甲基纤维素和海藻酸钠复合膜;
[0010] 优选地,所述改性沸石‑蛭石是通过将沸石和蛭石粉碎、混合、煅烧,经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氯化镧改性得到;
[0011] 优选地,所述改性壳聚糖是通过将脲醛负载到羧甲基壳聚糖高吸水树脂中得到;
[0012] 优选地,所述氨基酸选自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甘氨酸中的至少一种;
[0013] 氨基酸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在盐碱地土壤中可以降低盐分的毒性,氨基酸可以与盐分结合形成可溶性的盐酸盐或盐酸盐络合物,提高土壤中盐分的溶解度,促进盐分的释放和迁移,减轻盐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减少对植物的伤害。
[0014] 优选地,所述维生素选自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1和维生素B3中的至少一种;
[0015] 维生素具有抗化的能力,可以减少盐分对植物细胞的氧化损伤,保护叶绿体和细胞膜的完整性,激活植物的防御系统,增强植物的抗氧化能力和抗病毒能力。
[0016] 优选地,所述生物糖脂选自鼠李糖脂、木糖脂、槐糖脂和海藻糖脂中的至少一种;
[0017] 生物糖脂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土壤水分的流失,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可以促进土壤中盐分的结晶,减少盐分对植物的伤害,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还能够提高土壤的团粒稳定性,改善土壤的结构,有利于改善土壤通气性和渗透性,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
[0018] 优选地,所述硝化抑制剂选自4‑二甲氨基吡啶、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双氰胺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中的至少一种;
[0019] 硝化抑制剂能够抑制土壤中氨氮向硝酸盐的氧化转化,从而延缓氮肥的硝化过程,减少硝酸盐的形成,有助于减少氮肥的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0020] 纳米腐殖酸钾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还具有极强的离子交换能力,可以吸附土壤中的盐分离子,减轻盐渍对植物的影响,纳米腐植酸钾含有有机酸,可以与土壤中的碱性盐分反应,中和土壤的碱性,并调节土壤的pH值,使之更加适宜植物生长,此外,纳米腐植酸钾中含有腐殖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0021] γ‑聚谷氨酸是一种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提高土壤的保水性能,有助于改善土壤的质地和结构,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
[0022] 优选地,所述蚯蚓粪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3] 将蚯蚓粪除杂、粉碎,过20目筛,边翻动蚯蚓粪边喷洒氯化钙水溶液,静置3h,再用自来水淋洗,在50℃条件下干燥至含水量为50%,接种活化复合菌群,调节pH至6.0,置于密封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30‑34℃,发酵时间为3‑5d,得到发酵产物,80目筛过滤,得到蚯蚓粪发酵液;
[0024] 优选地,所述氯化钙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3%;
[0025] 优选地,所述复合益生菌的加入量为蚯蚓粪重量的3‑5%。
[0026] 蚯蚓粪是蚯蚓消化后排泄的物质,富含有机质和微生物,可以为土壤提供丰富的养分和有益微生物,促进土壤的生物活性,提高土壤的肥力;蚯蚓粪中的有机物质可以与土壤中的盐分发生化学反应,有助于降低土壤的盐碱度;氯化钙水溶液喷可以帮助降低蚯蚓粪中氨气的挥发,减少气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助于促进禽畜粪肥料中的微生物分解作用,氯化钙可以作为一种中性盐,还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
[0027] 优选地,所述活化复合菌群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8] 分别将产酸克雷伯氏菌和贝莱斯芽孢杆菌接种至高氏培养基中活化培养,活化温度为28‑32℃,活化时间为2‑3d,振荡培养至菌含量为O.D600≈2.0,按照1:1的体积比混合,干燥,得到活化复合菌群;
[0029] 优选地,所述产酸克雷伯氏菌的活菌数在1.2×107CFU/g以上;所述贝莱斯芽孢杆8
菌活菌数在2.0×10CFU/g以上。
[0030] 优选地,所述改性沸石‑蛭石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31] 分别将沸石和蛭石粉碎,过50目筛,置于弗炉中,以通气速率为0.1‑0.2L/min的氩气氛围下吹扫,并保持升温速率为15‑20℃/min,加热至温度达到120‑130℃,煅烧4‑6h,冷却至室温,得到活化沸石和活化蛭石;将质量浓度为5g/L的氯化镧溶液和质量浓度为8g/L的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液,加入活化沸石和活化蛭石,调节pH至9.0‑10.0,在5000r/min转速下离心10min,过滤,固体产物用去离子水洗涤,并在110℃恒温烘箱中干燥4h,得到改性沸石‑蛭石;
[0032] 优选地,所述氯化镧溶液与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的体积比为1:3‑5;
[0033] 优选地,所述沸石、蛭石、混合液的固液比为1:1:40‑50。
[0034] 沸石是碱性水合酸盐,蛭石是天然硅酸粘土矿物,沸石和蛭石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较高的保水性和阳离子交换能力,经氯化镧溶液与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改性的沸石‑蛭石可以提高土壤的离子交换能力,有利于土壤中养分的吸附和释放,提高土壤的肥力;改性沸石‑蛭石可以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和其他有害物质,减少其对植物生长的毒害作用;改性沸石‑蛭石具有多孔结构,可以提供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环境,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利于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0035] 优选地,所述改性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36] ①将尿素加入到质量浓度为35%的甲醛溶液中,200r/min转速下搅拌30min,混合均匀,用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9.0,加热至50℃反应2h,用1moL/L的盐酸溶液调节pH至5.0,继续反应1h,用60℃恒温烘干箱干燥6h,研磨成粉,得到脲醛;
[0037] ②将壳聚糖加入到异丙醇中,溶胀30min,加入50mL10mo/L的氢氧化钠溶液,分6次加入,每次间隔20min,300r/min转速下充分搅拌1小时,加入24g一氯乙酸,分3次加入,在60℃下继续反应3h,反应后,用醋酸调节pH至7.0,过滤,固体产物并用质量浓度为70%的甲醇溶液洗涤,用60℃恒温烘干箱干燥4h,研磨成粉,得到羧甲基壳聚糖;
[0038] ③将羧甲基壳聚糖加入去离子水中,得到质量分数为10%的羧甲基壳聚糖溶液,在氮气氛围下加热至50℃,加入过硫酸钾,反应10min,再依次加入脲醛、丙烯酸溶液、丙烯酰胺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0℃,继续反应3h,过滤,固体产物并用质量浓度为85%的乙醇溶液洗涤,并在100℃恒温烘箱中干燥3h,得到改性壳聚糖;
[0039] 优选地,在步骤①中,所述尿素与甲醛溶液的质量比为1:1.5‑2;
[0040] 优选地,在步骤②中,所述壳聚糖与异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0‑12g:200mL;
[0041] 优选地,在步骤③中,所述壳聚糖、过硫酸钾、脲醛、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质量比为10‑20:0.5‑0.7:20‑30:1‑2:3‑5;
[0042] 优选地,所述羧甲基壳聚糖与丙烯酸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0‑20g:100mL;
[0043] 优选地,所述丙烯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85%。
[0044]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盐碱地土壤增效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45] S1、将活化复合菌群分散在大豆油中,过滤、干燥,得到复合益生菌微胶囊芯材;将羧甲基纤维素溶于去离子水中,10000r/min转速下均质10‑15min,添加复合益生菌微胶囊芯材,混合均匀,得到复合液;将海藻酸钠溶于去离子水中,10000r/min转速下均质10‑15min,喷雾干燥,得到复合益生菌微胶囊;
[0046] S2、将复合益生菌微胶囊、改性沸石‑蛭石、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糖脂、纳米腐植酸钾、γ‑聚谷氨酸、硝化抑制剂和过磷酸钙加入到蚯蚓粪发酵液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预处理改良剂;
[0047] S3、将预处理改良剂中添加改性壳聚糖和戊二醛,搅拌混合均匀,在8000‑12000r/min转速下离心分离1‑2h,收集下层沉淀物,沉淀物用灭菌后的质量分数为0.8‑0.85%的生理盐水洗涤、干燥、造粒,粒径为2.0‑4.5mm,蒸汽养护,得到用于盐碱地土壤增效改良剂;
[0048] 优选地,在步骤S1中,所述喷雾干燥的条件为:进温度160‑180℃,出风温度80‑90℃,流速15‑20mL/min;
[0049] 优选地,在步骤S2中,所述蒸汽养护为将物料置于温度为80‑100℃,相对湿度为60‑70%的蒸汽养护箱中,以15‑25℃/h的速率升温至90‑110℃,蒸养5‑7h;
[0050] 优选地,在步骤S3中,所述改性壳聚糖和戊二醛的质量比为10‑20:0.1。
[0051]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0052] 本发明通过将蚯蚓粪发酵液作为改良剂液体基质,复配复合益生菌微胶囊、改性沸石‑蛭石和改性壳聚糖,添加氨基酸、维生素、生物糖脂、硝化抑制剂、纳米腐殖酸钾、过磷酸钙和γ‑聚谷氨酸,得到能够改善盐碱地土壤,并且长期保肥、保水的,稳定性强的用于盐碱地土壤增效改良剂。
[0053] 1.复合益生菌微胶囊包括微胶囊芯材和壁材,芯材包括由大豆油包覆的活化产酸克雷伯氏菌和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复合菌群,壁材包括内膜羧甲基纤维素和外膜海藻酸钠,产酸克雷伯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属于克雷伯菌属,可以产生有机酸,如乳酸和醋酸,可以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将有机物质中的醋酸转化为更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乙醛和二氧化,有助于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速度和养分释放,产酸克雷伯氏菌的代谢过程会释放二氧化碳,促进土壤中的呼吸作用,有助于改善土壤通气状况,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在蚯蚓粪发酵的过程中,产酸克雷伯氏菌可以促进蚯蚓粪肥料的成熟,使得蚯蚓粪中的养分更易被植物吸收利用;贝莱斯芽孢杆菌可以诱导植物产生植物防御素,植物防御素包括抗菌蛋白、酶类和信号分子,可以帮助植物抵御病原菌、害虫和逆境环境的侵袭,这些物质还能够加强植物的免疫力,提高植物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从而减轻病原菌对植物的危害;产酸克雷伯氏菌和贝莱斯芽孢杆菌协同作用,有利于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促进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有助于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将活化复合菌群分散在大豆油中,可以保护微生物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豆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和亚麻酸,以及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可以作为菌群的营养来源,提供能量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菌群的繁殖和生长,活化复合菌群作为芯材,用两亲性羧甲基纤维素作为内膜形成微胶囊结构包覆芯材,增加大豆油与壁材的相容性,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效隔离微生物和外界环境,防止微生物菌株受到温度、光照、酸碱等因素的影响,提高其稳定性,再用海藻酸钠作为微胶囊外膜,包埋芯材,海藻酸钠能够吸附水分,增加微胶囊的保湿性,防微生物菌株在干燥环境中失活,此外,海藻酸钠还能够形成网状结构,增加微胶囊的稳定和机械强度,并且对芯材进行缓控释放;
[0054] 2.本发明改性壳聚糖是通过将脲醛负载到羧甲基壳聚糖高吸水树脂中得到,羧甲基壳聚糖中的羧基将与脲醛中的氨基发生共价键连接,使得羧甲基壳聚糖分子之间发生交联,从而形成了三维网络结构,通过交联使得脲醛与羧甲基壳聚糖有更牢固的连接,实现脲醛在羧甲基壳聚糖中的固定化负载,将改性壳聚糖添加到改良剂中,一方面改性壳聚糖和改良剂中其它活性物质相互作用,有助于提高改良剂保水保肥性能和养分缓释性能,另一方面壳聚糖作为天然多糖中唯一的碱性多糖,具有优异的成膜性,在土壤改良剂外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提高改良剂的稳定性,此外,壳聚糖还具有抗菌性、抗氧化性和可生物降解性,有助于提高土壤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作物受到病虫害的侵害;改性壳聚糖是先得到羧甲基壳聚糖,再将羧甲基壳聚糖溶液中依次加入过硫酸钾、脲醛、丙烯酸溶液、丙烯酰胺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得到,其中过硫酸钾作为引发剂,在加热条件下分解产生自由基,促进脲醛负载到羧甲基壳聚糖中;丙烯酸通过与羧甲基壳聚糖中的羧基发生共轭加成反应,引入丙烯酸基团,提供活性位点,提高羧甲基壳聚糖的反应能力,进一步促进羧甲基壳聚糖与脲醛发生接枝反应,此外,丙烯酸分子中的羟基和这些基团可以增加羧甲基壳聚糖的亲水性;丙烯酰胺与羧甲基壳聚糖中的氨基或羟基发生缩合反应,引入丙烯酰胺基团,使羧甲基壳聚糖具有更好的溶解性、更好的水相增溶性,改善羧甲基壳聚糖的吸附性能,分子中‑NH2和‑OH有助于吸附重金属;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是一种交联剂,可以与丙烯酰胺反应,形成交联结构,可以增加羧甲基壳聚糖的分子链间相互连接,进一步改善羧甲基壳聚糖的稳定性和机械性能;改性壳聚糖添加到土壤改良剂中,不仅能实现保水保肥的技术效果,还能实现提高土壤改良剂的稳定性和养分缓释性能;
[0055] 3.本发明通过使用蚯蚓粪作为改良剂主要活性成分,将废弃物充分合理利用,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节约成本,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本发明盐碱地增效改良剂各组分协同作用,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通气性和渗透性,降低土壤pH和含盐量,增强对重金属的吸附,增强作物的免疫力与抗病性,并且改良剂具有高稳定性和养分缓释性能。附图说明
[0056]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对比例1‑3所制得的改良剂在不同pH环境中储存7天的稳定性结果图;
[0057]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所制得的改良剂的吸水性能影响结果图;
[0058]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3和对比例3‑6所制得的改良剂有机质养分累积释放结果图;
[0059]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对比例1‑8组所制得的改良剂对玉米营养品质影响结果图;
[0060]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改性壳聚糖表面放大500倍电镜扫描图。
[0061]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6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63] 除非另行定义,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发明中。文中所述的较佳实施方法与材料仅作示范之用,但不能限制本申请的内容。
[0064]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及试验菌株,如无特殊说明,均为从商业渠道购买得到的。
[0065] 本发明涉及的菌种来源如下所示:
[0066] 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菌株编号:CICC 24130,购于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0067]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编号:CICC 20519,购于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0068] 实施例1
[0069] 一种用于盐碱地土壤增效改良剂,蚯蚓粪发酵液100份、复合益生菌微胶囊8份、改性沸石‑蛭石50份、改性壳聚糖10份、赖氨酸3份、维生素A3份、鼠李糖脂5份、4‑二甲氨基吡啶1份、纳米腐植酸钾10份、过磷酸钙10份、γ‑聚谷氨酸1份;
[0070] 蚯蚓粪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71] 将30g蚯蚓粪除杂、粉碎,过20目筛,边翻动蚯蚓粪边喷洒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钙水溶液,静置3h,再用自来水淋洗,在50℃条件下干燥至含水量为50%,接种活化复合菌群,调节pH至6.0,置于密封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3d,得到发酵产物,80目筛过滤,得到蚯蚓粪发酵液。
[0072] 活化复合菌群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73] 分别将产酸克雷伯氏菌和贝莱斯芽孢杆菌接种至高氏培养基中活化培养,活化温度为28℃,活化时间为2d,振荡培养至菌含量为O.D600≈2.0,按照1:1的体积比混合,干燥,得到活化复合菌群.
[0074] 改性沸石‑蛭石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75] 分别将25g沸石和25g蛭石粉碎,过50目筛,置于马弗炉中,以通气速率为0.1L/min的氩气氛围下吹扫,并保持升温速率为15℃/min,加热至温度达到120℃,煅烧4h,冷却至室温,得到活化沸石和活化蛭石;将10mL质量浓度为5g/L的氯化镧溶液和30mL质量浓度为8g/L的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混合,得到混合液,加入活化沸石和活化蛭石,调节pH至9.0,在5000r/min转速下离心10min,过滤,固体产物用去离子水洗涤,并在110℃恒温烘箱中干燥4h,得到改性沸石‑蛭石。
[0076] 改性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77] ①将20g尿素加入到30mL质量浓度为35%的甲醛溶液中,200r/min转速下搅拌30min,混合均匀,用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9.0,加热至50℃反应2h,用1moL/L的盐酸溶液调节pH至5.0,继续反应1h,用60℃恒温烘干箱干燥6h,研磨成粉,得到脲醛;
[0078] ②将10g壳聚糖加入到200mL异丙醇中,溶胀30min,加入50mL10mo/L的氢氧化钠溶液,分6次加入,每次间隔20min,300r/min转速下充分搅拌1小时,加入24g一氯乙酸,分3次加入,在60℃下继续反应3h,反应后,用冰醋酸调节pH至7.0,过滤,固体产物并用质量浓度为70%的甲醇溶液洗涤,用60℃恒温烘干箱干燥4h,研磨成粉,得到羧甲基壳聚糖;
[0079] ③将羧甲基壳聚糖加入去离子水中,得到质量分数为10%的羧甲基壳聚糖溶液,在氮气氛围下加热至50℃,加入0.5g过硫酸钾,反应10min,再依次加入20g脲醛、100mL质量浓度为85%丙烯酸溶液、1g丙烯酰胺和3g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0℃,继续反应3h,过滤,固体产物并用质量浓度为85%的乙醇溶液洗涤,并在100℃恒温烘箱中干燥3h,得到改性壳聚糖。
[008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盐碱地土壤增效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81] S1、将8g活化复合菌群分散在大豆油中,过滤、干燥,得到复合益生菌微胶囊芯材;将1g羧甲基纤维素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10000r/min转速下均质10min,添加复合益生菌微胶囊芯材,混合均匀,得到复合液;将2g海藻酸钠溶于30mL去离子水中,10000r/min转速下均质10min,加入至复合液中,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60℃,出风温度80℃,流速15mL/min,得到复合益生菌微胶囊;
[0082] S2、将8g复合益生菌微胶囊、50g改性沸石‑蛭石、3g赖氨酸、3g维生素A、5g鼠李糖脂、10g纳米腐植酸钾、1gγ‑聚谷氨酸、1g4‑二甲氨基吡啶和10g过磷酸钙加入到100g蚯蚓粪发酵液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预处理改良剂;
[0083] S3、将预处理改良剂中添加10g改性壳聚糖和0.1g戊二醛,搅拌混合均匀,在8000r/min转速下离心分离1h,收集下层沉淀物,沉淀物用灭菌后的质量分数为0.8%的生理盐水洗涤、干燥、造粒,置于温度为80℃,相对湿度为60%的蒸汽养护箱中,以15℃/h的速率升温至90℃,蒸养5h,得到用于盐碱地土壤增效改良剂。
[0084] 实施例2
[0085] 一种用于盐碱地土壤增效改良剂,蚯蚓粪发酵液125份、复合益生菌微胶囊9份、改性沸石‑蛭石65份、改性壳聚糖15份、蛋氨酸4份、维生素C4份、木糖脂6份、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1.5份、纳米腐植酸钾12.5份、过磷酸钙12.5份、γ‑聚谷氨酸1.5份。
[0086] 蚯蚓粪发酵液、改性沸石‑蛭石、改性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87]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盐碱地土壤增效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88] S1、将9g活化复合菌群分散在大豆油中,过滤、干燥,得到复合益生菌微胶囊芯材;将2g羧甲基纤维素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10000r/min转速下均质12min,添加复合益生菌微胶囊芯材,混合均匀,得到复合液;将2.5g海藻酸钠溶于30mL去离子水中,10000r/min转速下均质12min,加入至复合液中,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70℃,出风温度85℃,流速18mL/min,得到复合益生菌微胶囊;
[0089] S2、将9g复合益生菌微胶囊、65g改性沸石‑蛭石、4g蛋氨酸、4g维生素C、6g木糖脂、12.5g纳米腐植酸钾、1.5gγ‑聚谷氨酸、1.5g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和12.5g过磷酸钙加入到125g蚯蚓粪发酵液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预处理改良剂;
[0090] S3、将预处理改良剂中添加15g改性壳聚糖和0.1g戊二醛,搅拌混合均匀,在9000r/min转速下离心分离1.5h,收集下层沉淀物,沉淀物用灭菌后的质量分数为0.82%的生理盐水洗涤、干燥、造粒,置于温度为90℃,相对湿度为65%的蒸汽养护箱中,以18℃/h的速率升温至100℃,蒸养6h,得到用于盐碱地土壤增效改良剂。
[0091] 实施例3
[0092] 一种用于盐碱地土壤增效改良剂,蚯蚓粪发酵液150份、复合益生菌微胶囊10份、改性沸石‑蛭石80份、改性壳聚糖20份、苏氨酸5份、维生素E5份、海藻糖脂7份、2‑氯‑6‑(三氯甲基)吡啶2份、纳米腐植酸钾15份、过磷酸钙15份、γ‑聚谷氨酸2份。
[0093] 蚯蚓粪发酵液、改性沸石‑蛭石、改性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94]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盐碱地土壤增效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95] S1、将10g活化复合菌群分散在大豆油中,过滤、干燥,得到复合益生菌微胶囊芯材;将3g羧甲基纤维素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10000r/min转速下均质15min,添加复合益生菌微胶囊芯材,混合均匀,得到复合液;将3g海藻酸钠溶于30mL去离子水中,10000r/min转速下均质15min,加入至复合液中,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90℃,流速20mL/min,得到复合益生菌微胶囊;
[0096] S2、将10g复合益生菌微胶囊、80g改性沸石‑蛭石、5g苏氨酸、5g维生素E、7g海藻糖脂、15g纳米腐植酸钾、2gγ‑聚谷氨酸、2g2‑氯‑6‑(三氯甲基)吡啶和15g过磷酸钙加入到150g蚯蚓粪发酵液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预处理改良剂;
[0097] S3、将预处理改良剂中添加15g改性壳聚糖和0.1g戊二醛,搅拌混合均匀,在10000r/min转速下离心分离2h,收集下层沉淀物,沉淀物用灭菌后的质量分数为0.85%的生理盐水洗涤、干燥、造粒,置于温度为100℃,相对湿度为70%的蒸汽养护箱中,以20℃/h的速率升温至110℃,蒸养7h,得到用于盐碱地土壤增效改良剂。
[0098] 对比例1
[0099]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用于盐碱地土壤增效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复合益生菌未用微胶囊包覆,其余组分、组分含量、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0100] 对比例2
[010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用于盐碱地土壤增效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改性沸石‑蛭石未进行改性处理,其余组分、组分含量、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0102] 对比例3
[0103]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用于盐碱地土壤增效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改性壳聚糖仅添加过硫酸钾和脲醛,其余组分、组分含量、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0104] 对比例4
[0105]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用于盐碱地土壤增效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不包括复合益生菌微胶囊,其余组分、组分含量、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0106] 对比例5
[0107]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用于盐碱地土壤增效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不包括改性沸石‑蛭石,其余组分、组分含量、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0108] 对比例6
[0109]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用于盐碱地土壤增效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改性壳聚糖仅为羧甲基壳聚糖,其余组分、组分含量、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0110] 对比例7
[011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用于盐碱地土壤增效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不包括纳米腐植酸钾,其余组分、组分含量、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0112] 对比例8
[0113]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用于盐碱地土壤增效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不包括γ‑聚谷氨酸,其余组分、组分含量、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0114] 实验例1
[0115] 本实验例对实施例和对比例所述的盐碱地增效改良剂进行不同pH环境中的稳定性能测定,具体方法为:分别将实施例1和对比例1‑3所制得的改良剂样品2.0g置于试管中,在试管中加入1000mL去离子水调节pH分别为5.0、7.0、9.0条件下储存7天,7天后测定去离子水中改良剂的含量,得到改良剂的存活率,分析有机肥对环境pH的稳定性。
[0116]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对比例1‑3所制得的改良剂在不同pH环境中储存7天的稳定性结果图,如图,实施例1所制备的改良剂在酸性、中性、碱性环境中均能保持80%以上的存活率,对比例1组在三种pH环境下平均存活率达到64.2%,对比例2组在三种pH环境下平均存活率达到76.1%,对比例3组在各种pH环境下存活率为最低,仅达到42.7%左右;对比例1所制备的改良剂中复合益生菌未用微胶囊包覆,复合菌群稳定性极差,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短时间内快速释放,未添加羧甲基纤维素和海藻酸钠,不仅会降低复合菌群的稳定性,还会降低改良剂本身的稳定性;对比例2所制备的改良剂中沸石‑蛭石未进行改性处理,会降低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对改良剂稳定性影响不大;对比例3所制备的改良剂中改性壳聚糖仅添加过硫酸钾和脲醛,把脲醛负载在壳聚糖中,由于没有添加丙烯酸溶液、丙烯酰胺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进行进一步改性处理,使得改性壳聚糖没有网状交联结构,降低改性壳聚糖的机械强度,从而影响改良剂的稳定性,使其在各种pH环境中的存活率大大降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所制备的改良剂在酸性、中性、碱性环境中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0117] 实验例2
[0118] 本实验例对实施例和对比例所述的盐碱地增效改良剂进行不同温度和时间情况下的稳定性能测定,具体方法为:将实施例1‑3和对比例1‑8所制得的改良剂样品2.0g置于试管中,在试管中加入100mL去离子水,置于‑15℃、25℃、50℃环境中,放置7d、30d、180d,对其进行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下稳定性能测定,观察其是否存在物料析出、改良剂球囊形态破损和产生沉淀,以物料析出量、改良剂球囊形态破损情况和沉淀量判定有机肥品质,考察温度和时间对改良剂的稳定性影响,测试结果见表1。
[0119] 表1温度和时间对改良剂的稳定性影响结果
[0120]
[0121] 如表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制备的改良剂经过7d、30d、180d,在低温、室温、高温环境中改良剂球囊形态都不被破损,均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说明用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作为微胶囊壁材包覆的复合菌群、经煅烧后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氯化镧改性得到的改性沸石‑蛭石和改性壳聚糖是影响改良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0122] 实验例3
[0123] 本实验例对实施例和对比例所述的盐碱地增效改良剂进行吸水性能测定,具体方法为:分别称取实施例1‑3和对比例1‑4制得的颗粒大小均一农药肥料混合肥1.0g,分别加入至250mL含去离子水的烧杯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样品过滤、称重并记录吸水后土壤质量,取样时间为0.5h、1h、3h、5h、8h、12h、16h、20h,按照下述公式计算改良剂的吸水率:
[0124] ;
[0125] 其中,Q:改良剂的吸水率(%);M1:改良剂吸水前的质量(g);M2:改良剂吸水后的质量(g)。
[0126]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所制得的改良剂的吸水性能影响结果图,如图,实施例1‑3组改良剂在20h左右吸水量达到饱和,吸水率为64.7‑67.9%,吸水20‑24h内吸水率保持不变,保水性能好;对比例5组改良剂在3h左右吸水量达到饱和,吸水率为38.5%,吸水3‑8h内吸水率保持不变,改良剂吸水8h左右时会溶解;对比例6组改良剂在0.5h左右吸水量达到饱和,吸水率高达92.3%,改良剂吸水3h左右时会溶解;对比例7组改良剂在8h左右吸水量达到饱和,吸水率为47.2%,并在24h内不会溶解;对比例8组改良剂在8h左右吸水量达到饱和,吸水率为55.8%,并在24h内不会溶解;对比例5所制备的改良剂不包括改性沸石‑蛭石,改良剂内部结构不紧密,机械性能差,快速吸水3h后达到饱和,并且2个小时后再水中溶解;对比例6所制备的改良剂中改性壳聚糖仅为羧甲基壳聚糖,不包括丙烯酸溶液、丙烯酰胺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等能提高壳聚糖吸水性能的物质,并且单一的羧甲基壳聚糖稳定性弱,改良剂遇水在短时间内发生崩解,使单位体积环境内的改良剂浓度骤然上升,容易对作物产生负面影响;对比例7所制备的改良剂不包括纳米腐植酸钾,对比例8所制备的改良剂不包括γ‑聚谷氨酸,会降低改良剂的吸水速率,不影响保水性。
[0127] 实验例4
[0128] 本实验例对实施例和对比例所述的盐碱地增效改良剂进行养分释放性能测定,具体方法为:分别称取实施例1‑3和对比例3‑6所制得的颗粒大小均一的改良剂1.0g,放入大小为3cm×3cm的60目纱布网袋中,再称取100g风干土(水分含量小于3.0%)于自封塑料袋中,均匀洒入20mL蒸馏水,使土壤湿润均匀,密封袋口,分别置入温度为25℃恒温箱中恒温静置培养24h后,再将装有改良剂的纱布网袋埋入pH为7的土壤中,开始培养,培养时间为40d;经3d、5d、8d、12d、16d、20d、26d、32d、40d取样,烘干,使用土壤养分检测仪进行养分含量分析,按照下述公式计算培养时间内有机质累积释放率:
[0129] ;
[0130] 其中,v:有机质累积释放率(%),wt:在t时间内测得的有机质释放量的质量分数;w:改良剂的总养分质量分数。
[0131]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3和对比例3‑6所制得的改良剂有机质养分累积释放结果图,如图,实施例1‑3所制备的改良剂在32天左右达到养分释放饱和,此时,有机质累积释放率达到76.6‑78.5%;对比例3所制备的改良剂在12天左右达到养分释放饱和,此时,有机质累积释放率仅为55.6%;对比例4所制备的改良剂在8天左右达到养分释放饱和,此时,有机质累积释放率为69.4%;对比例5所制备的改良剂在20天左右达到养分释放饱和,此时,有机质累积释放率仅为64.2%;对比例6所制备的改良剂在5天左右达到养分释放饱和,此时,有机质累积释放率高达88.2%;实施例1‑3所制备的改良剂包含复合益生菌微胶囊、改性沸石‑蛭石、改性壳聚糖,用羧甲基纤维素作为微胶囊内膜,海藻酸钠作为微胶囊外膜,二者协同作用,保护复合菌群,并且使微生物能够缓慢释放,用氯化镧和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沸石‑蛭石,使其具有多孔结构,可以提供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环境,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通过将脲醛负载到羧甲基壳聚糖高吸水树脂中得到改性壳聚糖,各组分协同作用,实现了缓慢释放改良剂养分的技术效果;对比例3所制备的改良剂中改性壳聚糖仅添加过硫酸钾和脲醛,不能提高吸水保水性,肥料稳定性也会下降,因此12天内养分释放较多,之后趋于饱和;对比例4所制备的改良剂不包括复合益生菌微胶囊,会降低有机质的分解速度和养分释放速率;对比例5所制备的改良剂不包括改性沸石‑蛭石,提供给微生物的附着位点少,影响养分的释放;对比例6所制备的改良剂中改性壳聚糖仅为羧甲基壳聚糖,没有形成交联结构,使得改良剂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的养分并快速达到养分释放饱和点。
[0132] 实验例5
[0133] 试验处理:选取山东省日照市某种植玉米试验地,分成面积相等的9小/亩,随机排列,每小块试验土壤之间间隔0.5m,在8月初玉米长到20‑30cm时,分别将实施例1‑3和对比例1‑8所制备的土壤改良剂混合普通肥料施撒在试验土壤中,施撒量为40kg/亩,土壤改良剂与普通肥料的重量比为3:1,同时以清水作为空白对照组,45天后进行土壤各项理化性能测定,并且每亩地选取1500株玉米,统计每亩总产量、平均株高、千粒重、枯萎率、虫害率和营养成分含量。
[0134] 本实验例用到的土壤性能测定方法为:
[0135] 1.土壤中铅、铬、汞、锌、重金属污染物:原子吸收光谱法;
[0136] 2.有机质、土壤孔隙度、土壤容重:分别为重铬酸钾容量法、水位计法、环刀法;
[0137] 3.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为半微量凯氏法、光电比色法、火焰光度法;
[0138] 4.土壤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分别为全盐量:分别为靛酚比色法、磷酸苯二钠比色法、苯酚氧化法、导电法。
[0139] 表2土壤各项理化性能测定结果
[0140]
[0141]
[0142] 由表2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所制备的用于盐碱地增效改良剂各组分间协同作用,能够提高重金属污染物的去除率,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疏松土壤,降低土壤板结情况,提高全氮、速效磷、速效钾、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改善土壤环境,有利于提高土壤中作物的生长和增加土壤中作物的产量,并且本发明所述土壤改良剂能够有效修复盐碱性土壤,使土壤保持中性,还能够降低土壤全盐含量。
[0143] 表3玉米生长性能测定结果
[0144]
[0145] 由表3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所制备的改良剂通过添加改性沸石‑蛭石,改性壳聚糖,实现改良剂的缓慢释放,达到长期保肥的技术效果,使改良剂的利用率更高,农作物籽粒更加饱满,并且添加复合益生菌微胶囊,有效提高微生物菌剂的稳定性改善土壤通气状况,提高土壤的通气性,与纳米腐植酸钾和γ‑聚谷氨酸协同作用,加强植物的免疫力,提高植物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从而减轻病原菌对植物的危害,增强作物的免疫力与抗病性。
[0146]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对比例1‑8组所制得的改良剂对玉米营养品质影响结果图,如图,实施例1和对比例2、3、5、7、8组淀粉含量相较于空白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性,对比例1、4、6组淀粉含量相较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对比例6组淀粉含量相较于实施例1和对比例1‑5、7‑8组没有显著差异性,对比例1、4组淀粉含量相较于实施例1和对比例1‑5、7‑8组有显著差异性,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组所制备的改良剂不仅能提高作物的产量,还会提升作物的营养品质,对作物营养成分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
[0147] 实验例6
[0148] 本实验例对实施例1所制备的改性壳聚糖用电子显微镜进行扫描,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改性壳聚糖表面放大500倍电镜扫描图。
[0149]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0150] 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应用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