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垃圾桶

申请号 CN202111140685.6 申请日 2021-09-28 公开(公告)号 CN113753432B 公开(公告)日 2024-05-10
申请人 台山市金富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发明人 马磊鹏;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智能垃圾桶,包括桶体,桶体内 自上而下 设有桶腔和收集腔,桶腔开口朝左,桶腔上部内左右滑动设置有对接 块 ,对接块内设有左右贯通的投掷腔,投掷腔的下端壁连通设置有传动腔,传动腔的前后端壁之间转动设置有主动 传动轴 和从动传动轴,主动传动轴和从动传动轴上分别固定有主动传动轮和从动传动轮,主动传动轮与从动传动轮之间连接有传动皮带,传动腔的下方设有对接块驱动腔,对接块驱动腔的后侧依次设置有控制腔和传动皮带驱动腔,控制腔内设有左控制 齿轮 、控制块和右控制齿轮,控制块内设有控制 电机 ,控制块与控制腔滑动连接。本发明通过将对接块伸出垃圾桶与外部对接的方式,使得用户无需靠近垃圾桶即可实现扔垃圾。
权利要求

1.一种智能垃圾桶,包括桶体,桶体内自上而下设有桶腔和收集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桶腔开口朝左,桶腔上部内左右滑动设置有对接,对接块内设有左右贯通的投掷腔,投掷腔的下端壁连通设置有传动腔,传动腔的前后端壁之间转动设置有主动传动轴和从动传动轴,主动传动轴和从动传动轴上分别固定有主动传动轮和从动传动轮,主动传动轮与从动传动轮之间连接有传动皮带,传动腔的下方设有对接块驱动腔,对接块驱动腔的后侧依次设置有控制腔和传动皮带驱动腔,控制腔内设有左控制齿轮、控制块和右控制齿轮,控制块内设有控制电机,控制块与控制腔滑动连接,控制块滑动与左控制齿轮啮合到位后控制对接块左右滑动,控制块滑动与右控制齿轮啮合到位后控制传动皮带转动;
所述控制块设有左输出腔、动传递腔和右输出腔,左输出腔和右输出腔内分别设有左输出齿轮和右输出齿轮,控制电机的电机轴的前侧伸入左输出腔内与左输出齿轮固定连接,右输出腔转动设置有与右输出齿轮固定连接的转轴,转轴的前侧延伸至动力传递腔内与电机轴传动连接,所述动力传递腔后方依次设有离合腔和换向腔, 离合腔的后端壁转动设置有后侧延伸至换向腔内的第一输出轴,第一输出轴的后侧固定有位于换向腔内的移动齿轮,控制腔的下端壁后侧固定有与移动齿轮啮合的固定齿条,所述离合腔内滑动设置有离合块,离合块上转动设置有后侧能够与第一输出轴前侧花键连接的第二输出轴,电机轴的后侧延伸至离合腔内且与第二输出轴花键连接,所述离合腔的后端壁固定有通电后能够吸附金属的离合块的离合电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桶腔左右端壁固定有挤压块,桶腔的后端壁转动设置有位于挤压块中心处的旋转轴,旋转轴上固定有位于桶腔内的旋转轮,旋转轮的外侧圆周阵列固定有若干挤压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掷腔的上端壁连通设置有滑动腔,桶腔的右侧设置有储液腔,滑动腔内滑动设置有连通储液腔的吸块,吸水块的下侧固定有喷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腔的左侧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挡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块驱动腔前后端壁转动连接有驱动轴,驱动轴伸入控制腔内与左控制齿轮固定连接,驱动轴上固定有位于对接块驱动腔内的驱动齿轮,对接块下端面固定有能够与驱动齿轮上侧啮合的驱动齿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腔的后端壁右侧转动设置有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出轴与右控制齿轮固定连接,动力输出轴的后侧延伸至传动皮带驱动腔内,传动腔内的主动传动轴的后侧延伸至传动皮带驱动腔内,主动传动轴位于传动皮带驱动腔内的部分与动力输出轴位于传动皮带驱动腔内的部分通过一组皮带轮连接。

说明书全文

一种智能垃圾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垃圾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垃圾桶。

背景技术

[0002] 针对现有的垃圾桶,在要投掷垃圾时,一般来说是需要人工将垃圾直接投入到垃圾桶内才行的,这样会存在诸多的不方便,例如①过于靠近垃圾桶,容易感染细菌,或者容易闻到垃圾气味导致使用体验感较差;②在某些具体使用场景如乘车情况下,必须下车才能完成垃圾投掷。因此现有的垃圾桶智能化程度需要进行提升,以满足目前投掷垃圾存在不方便的技术缺陷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智能垃圾桶。
[0004]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垃圾桶,包括桶体,桶体内自上而下设有桶腔和收集腔,所述桶腔开口朝左,桶腔上部内左右滑动设置有对接,对接块内设有左右贯通的投掷腔,投掷腔的下端壁连通设置有传动腔,传动腔的前后端壁之间转动设置有主动传动轴和从动传动轴,主动传动轴和从动传动轴上分别固定有主动传动轮和从动传动轮,主动传动轮与从动传动轮之间连接有传动皮带,传动腔的下方设有对接块驱动腔,对接块驱动腔的后侧依次设置有控制腔和传动皮带驱动腔,控制腔内设有左控制齿轮、控制块和右控制齿轮,控制块内设有控制电机,控制块与控制腔滑动连接,控制块滑动与左控制齿轮啮合到位后控制对接块左右滑动,控制块滑动与右控制齿轮啮合到位后控制传动皮带转动;
[0005] 所述控制块设有左输出腔、动传递腔和右输出腔,左输出腔和右输出腔内分别设有左输出齿轮和右输出齿轮,控制电机的电机轴的前侧伸入左输出腔内与左输出齿轮固定连接,右输出腔转动设置有与右输出齿轮固定连接的转轴,转轴的前侧延伸至动力传递腔内与电机轴传动连接,所述动力传递腔后方依次设有离合腔和换向腔, 离合腔的后端壁转动设置有后侧延伸至换向腔内的第一输出轴,第一输出轴的后侧固定有位于换向腔内的移动齿轮,控制腔的下端壁后侧固定有与移动齿轮啮合的固定齿条,所述离合腔内滑动设置有离合块,离合块上转动设置有后侧能够与第一输出轴前侧花键连接的第二输出轴,电机轴的后侧延伸至离合腔内且与第二输出轴花键连接,所述离合腔的后端壁固定有通电后能够吸附金属的离合块的离合电磁
[0006] 其中,所述桶腔左右端壁固定有挤压块,桶腔的后端壁转动设置有位于挤压块中心处的旋转轴,旋转轴上固定有位于桶腔内的旋转轮,旋转轮的外侧圆周阵列固定有若干挤压片。
[0007] 其中,所述投掷腔的上端壁连通设置有滑动腔,桶腔的右侧设置有储液腔,滑动腔内滑动设置有连通储液腔的吸块,吸水块的下侧固定有喷头。
[0008] 其中,所述收集腔的左侧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挡板
[0009] 其中,所述对接块驱动腔前后端壁转动连接有驱动轴,驱动轴伸入控制腔内与左控制齿轮固定连接,驱动轴上固定有位于对接块驱动腔内的驱动齿轮,对接块下端面固定有能够与驱动齿轮上侧啮合的驱动齿条。
[0010] 其中,所述控制腔的后端壁右侧转动设置有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出轴与右控制齿轮固定连接,动力输出轴的后侧延伸至传动皮带驱动腔内,传动腔内的主动传动轴的后侧延伸至传动皮带驱动腔内,主动传动轴位于传动皮带驱动腔内的部分与动力输出轴位于传动皮带驱动腔内的部分通过一组皮带轮连接。
[0011] 本发明通过将对接块伸出垃圾桶与外部对接的方式,使得用户无需靠近垃圾桶即可实现扔垃圾,一方面避免过于靠近垃圾桶造成较差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适用范围广,例如可以不用下车即可扔垃圾,智能化程度较高。附图说明
[0012] 结合附图,并通过参考下面的详细描述,将会更容易地对本发明有更完整的理解并且更容易地理解其伴随的优点和特征,其中:
[0013]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0015] 图3是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图;
[0016] 图4是图2中C‑C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0017] 图5是图1中D‑D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0018] 图6是图5中E‑E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0019]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注意,表示结构的附图可能并非按比例绘制。并且,附图中,相同或者类似的元件标有相同或者类似的标号。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加清楚和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0021]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垃圾桶包括桶体10,桶体10内设置有开口朝左的桶腔46,桶腔46下部内连通设置有开口朝左的收集腔19,收集腔19的左侧开口处可拆卸设有挡板18,垃圾收集至一定量后,可以将挡板18开启,而后将收集腔19内的垃圾清理出来,桶腔46上部内左右滑动设置有对接块31。
[0022] 对接块31内设有左右贯通的投掷腔32,投掷腔32的下端壁连通设置有传动腔27,传动腔27的前后端壁之间转动设置有主动传动轴25和从动传动轴29,主动传动轴25和从动传动轴29上分别固定有主动传动轮26和从动传动轮30,主动传动轮26与从动传动轮30之间连接有传动皮带28,传动腔27的下方设有对接块驱动腔21,对接块驱动腔21设于桶腔46的左侧开口处的下端壁,对接块驱动腔21的开口朝上,对接块驱动腔21前后端壁转动连接有驱动轴23,驱动轴23上固定有位于对接块驱动腔21内的驱动齿轮22,对接块31下端面固定有能够与驱动齿轮22上侧啮合的驱动齿条24。这样可以通过驱动轴23带动驱动齿条24乃至整个对接块31移出桶体10,无需靠近桶体10就可以投掷垃圾,解决了现有技术投掷垃圾必须靠近垃圾桶存在不方便的技术缺陷,而且投掷过程中,通过传动皮带28将投掷的垃圾传送至收集腔19内,智能化程度高。
[0023] 对接块驱动腔21的后侧依次设置有控制腔48和传动皮带驱动腔51,控制腔48内设有左控制齿轮47、控制块62和右控制齿轮53,控制块62内设有控制电机69,控制块62可以在控制腔48内左右滑动以与左控制齿轮47啮合或者与右控制齿轮53啮合。当控制块62向左滑动与左控制齿轮47啮合后,会通过左控制齿轮47驱动对接块驱动腔21内的驱动轴23,以实现控制对接块31在桶腔46上部内左右滑动,当控制块62向右滑动与右控制齿轮53啮合后,会通过右控制齿轮53驱动传动皮带28转动以实现垃圾传送。具体来讲是,对接块驱动腔21内驱动轴23的后侧伸入控制腔48内与左控制齿轮47固定连接,控制腔48的后端壁右侧转动设置有动力输出轴52,动力输出轴52与右控制齿轮53固定连接,动力输出轴52的后侧延伸至传动皮带驱动腔51内,传动腔27内的主动传动轴25的后侧延伸至传动皮带驱动腔51内,主动传动轴25位于传动皮带驱动腔51内的部分与动力输出轴52位于传动皮带驱动腔51内的部分通过一组皮带轮连接,该组皮带轮的皮带被固定在传动皮带驱动腔51前后侧端壁的稳定块50限制,稳定块50保证皮带始终与该组皮带轮的带轮保持连接且该组皮带轮的皮带在初始状态为未张紧状态。
[0024] 控制块62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开口朝左的左输出腔67和开口朝右的右输出腔63,左输出腔67和右输出腔63之间设有动力传递腔65,左输出腔67和右输出腔63内分别设有左输出齿轮68和右输出齿轮64,控制电机69设有电机轴70,电机轴70的前侧穿过左输出腔67后伸入左输出腔67内与左输出齿轮68固定连接,右输出腔63的前端壁和后端壁之间转动设置有与右输出齿轮64固定连接的转轴56,转轴56的前侧延伸至动力传递腔65,转轴56位于动力传递腔65内的部分与电机轴70位于动力传递腔65内的部分通过一组皮带轮连接,这样控制电机69工作时,能够通过电机轴70同时带动左输出齿轮68和右输出齿轮64转动。动力传递腔65后方依次设有离合腔66和换向腔78, 离合腔66的后端壁转动设置有后侧延伸至换向腔78内的第一输出轴75,第一输出轴75的后侧固定有位于换向腔78内的移动齿轮77,控制腔48的下端壁后侧固定有与移动齿轮77啮合的固定齿条49,离合腔66内滑动设置有离合块73,离合块73上转动设置有后侧能够与第一输出轴75前侧花键连接的第二输出轴72,电机轴70的后侧延伸至离合腔66内且与第二输出轴72花键连接,离合块73的前端面与离合腔66的前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离合弹簧71,离合腔66的后端壁固定有通电后能够吸附金属的离合块73的离合电磁铁74,如此以实现第二输出轴72同时与第一输出轴75、电机轴70花键连接。这样,控制电机69正转,当离合电磁铁74通电后,会使第二输出轴72与第一输出轴75花键连接,从而使电机轴70通过第二输出轴72带动第一输出轴75转动,从而使第一输出轴
75带动移动齿轮77转动,从而通过固定齿条49使控制块62向右侧移动,从而使左输出齿轮
68逐渐与左控制齿轮47脱离连接,使得右输出齿轮64与右控制齿轮53啮合,完成控制块62向右滑动与右控制齿轮53啮合,反之,控制电机69反转,当离合电磁铁74通电后,从而通过固定齿条49使控制块62向左侧移动,从而使左输出齿轮68逐渐与左控制齿轮47啮合,实现控制块62向左滑动与左控制齿轮47啮合。
[0025] 控制腔48的前端壁连通设置有用于容纳转轴56的转轴槽57,转轴槽57的前侧设置有位于桶腔46前侧的带轮腔54,带轮腔54的后端壁连通设置有张紧腔59,张紧腔59内滑动设置有张紧块55,张紧块55的上端面与张紧腔59的上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张紧弹簧60,张紧块55的前端面转动设置有张紧轴58,转轴56的前侧依次穿过动力传递腔65和转轴槽57且延伸至带轮腔54内,桶腔46左右端壁分别固定有挤压块12,桶腔46的后端壁转动设置有位于挤压块12中心处且前侧延伸至带轮腔54内的旋转轴20,转轴56的前侧与旋转轴20的前侧以及张紧轴58的前侧通过一组皮带轮连接且该组皮带轮的皮带始终处于张紧状态,旋转轴20上固定有位于桶腔46内的旋转轮13,旋转轮13的外侧圆周阵列固定有四个挤压片14,挤压片14与挤压块12能够进行滑动接触,这样转轴56通过一对锥齿轮副带动旋转轴20转动,从而通过旋转轮13带动挤压片14转动,从而使进入桶腔46内的垃圾在重力作用下掉入相邻挤压片14之间,在旋转经过挤压块12时被初步挤压,而后进入收集腔19内进行存储。
[0026] 投掷腔32的上端壁连通设置有滑动腔38,滑动腔38内滑动设置有吸水块43,具体来讲,吸水块43的上侧固定有滑动设置于滑动腔38上端壁的滑动杆42,吸水块43的下侧固定有延伸至投掷腔32内的喷头44,桶腔46的右侧设置有储液腔11,储液腔11与吸水块43之间连通设置有吸水管45,吸水块43可以通过吸水管45吸取储液腔11内的消毒水并通过喷头44喷射至投掷腔32内以保证投掷腔32的卫生环境。
[0027] 滑动腔38的上侧连通设置有转动腔37,滑动杆42的左侧固定有上侧延伸至转动腔37内的导杆40,转动腔37的左端壁和右端壁之间转动设置有筒轴41,筒轴41上固定有转动筒39,转动筒39的外侧端面设置有与导杆40滑动连接的圆环状凹槽,导杆40能够在圆环状凹槽内滑动从而使导杆40进行左右往复运动。转动腔37的左侧设置有转动筒动力腔33,传动皮带驱动腔51与传动腔27之间靠左侧设置有传力腔61,传动腔27内的主动传动轴25的后侧穿过传力腔61延伸至传动皮带驱动腔51内,转动筒动力腔33的后端壁转动设置有后侧延伸至传力腔61内的传力轴34,传力轴34的后侧与主动传动轴25位于传力腔61内的部分通过一组皮带轮连接,转动腔37的左端壁内设有与筒轴41左侧连接的电磁联轴器36,转动筒动力腔33的右端壁转动设置有右侧与电磁联轴器36连接的输出轴35,电磁联轴器36仅能够在通电状态下进行动力传输,这样,当电磁联轴器36通电后,输出轴35能够通过电磁联轴器36带动筒轴41和转动筒39转动,由此带动导杆40、滑动杆42和吸水块43左右往复运动,从而通过吸水块43带动喷头44左右往复运动,从而使储液腔11内的消毒水通过吸水管45吸入吸水块43内而后经过喷头44喷射至传动皮带28的外侧表面,从而保证投掷腔32内的卫生环境。
[0028] 最初时,左输出齿轮68与左控制齿轮47啮合,右输出齿轮64与右控制齿轮53未啮合,第二输出轴72与第一输出轴75未连接,离合电磁铁74未通电,对接块31位于桶腔46内,储液腔11内存储有适量消毒水,电磁联轴器36未通电。当需要投掷垃圾,例如承载用户的车辆靠近桶体10左侧时,控制电机69启动,通过电机轴70带动左输出齿轮68转动,从而通过左控制齿轮47带动驱动轴23转动,从而带动驱动齿轮22转动,从而使驱动齿条24向左侧移动,从而使对接块31向左侧移动,从而使对接块31与用户车辆进行对接,当对接块31与用户车辆即将完成对接时,离合电磁铁74通电,从而使第二输出轴72与第一输出轴75花键连接,从而使电机轴70通过第二输出轴72带动第一输出轴75转动,从而使第一输出轴75带动移动齿轮77转动,从而通过固定齿条49使控制块62向右侧移动,从而使左输出齿轮68逐渐与左控制齿轮47脱离连接,当左输出齿轮68与左控制齿轮47脱离连接时,用户车辆与对接块31完成对接,而后用户即可进行垃圾丢弃,而后当右输出齿轮64与右控制齿轮53啮合后,离合电磁铁74断电,从而使第二输出轴72与第一输出轴75脱离连接,从而使控制块62停止右移,同时电机轴70通过一组皮带轮带动转轴56转动,从而使转轴56带动右输出齿轮64转动,从而使右输出齿轮64通过右控制齿轮53带动动力输出轴52转动,从而使动力输出轴52通过一组皮带轮带动主动传动轴25转动,从而使主动传动轴25带动主动传动轮26转动,从而通过传动皮带28带动从动传动轮30转动,从而能够使传动皮带28将游客扔的垃圾向右侧运送至桶腔46内,同时转轴56通过一对锥齿轮副带动旋转轴20转动,从而通过旋转轮13带动挤压片14转动,从而使进入桶腔46内的垃圾在重力作用下掉入相邻挤压片14之间,在旋转经过挤压块12时被初步挤压,而后进入收集腔19内进行存储,当用户垃圾丢弃完毕后,电磁联轴器
36通电,从而使主动传动轴25通过一组皮带轮带动传力轴34转动,从而使传力轴34通过一对锥齿轮副带动输出轴35转动,从而通过电磁联轴器36带动筒轴41转动,从而带动转动筒
39转动,从而通过导杆40带动滑动杆42左右往复运动,从而通过吸水块43带动喷头44左右往复运动,同时吸水块43启动,从而使储液腔11内的消毒水通过吸水管45吸入吸水块43内而后经过喷头44喷射至传动皮带28的外侧表面,从而保证投掷腔32内的卫生环境,同时控制电机69反转,离合电磁铁74通电,从而使控制块62通过上述过程向左侧复位,从而使右输出齿轮64与右控制齿轮53脱离啮合,当左输出齿轮68与左控制齿轮47啮合时,使驱动齿轮
22反转,从而通过驱动齿条24使对接块31向右侧起始位置复位,带对接块31复位完毕后控制电机69关闭,离合电磁铁74断电即可,当收集腔19内的垃圾存储至一定量时,专业清洁人员可将挡板18开启,而后将收集腔19内的垃圾清理出来,由此往复。
[0029] 如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将对接块伸出垃圾桶与外部对接的方式,使得用户无需靠近垃圾桶即可实现扔垃圾,一方面避免过于靠近垃圾桶造成较差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适用范围广,例如可以不用下车即可扔垃圾,智能化程度较高,还例如可以用于开放式的动物园区中,这样降低了用户的安全险,同时通过周期性消毒的方式来保证垃圾桶在对接时不会间接性的传染病毒等威胁人体安全的病菌,从而保证了用户的身体健康。
[0030]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对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