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组分层压粘合剂及其用于粘合基材和泡沫的用途

申请号 CN202080023865.3 申请日 2020-03-26 公开(公告)号 CN113614189B 公开(公告)日 2024-05-17
申请人 汉高股份有限及两合公司; 发明人 E·史密斯-黑贝雷尔; S·科塔瓦德; G·库玛尔; A·希瑞克卢尔; U·阿卡尔;
摘要 一种含 水 双组分聚 氨 酯分散体 粘合剂 ,所述粘合剂包括阴离子聚酯聚氨酯 树脂 和不含 溶剂 的液体脂族 多异氰酸酯 交联剂。所述分散体可以再活化一次或多次以将柔性片材边缘粘合到具有主表面、外围表面以及连接主表面和外围表面的边缘的基材上。
权利要求

1.将柔性片材粘合到基材上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基材,所述基材具有主表面、与所述主表面成度布置的外围表面以及连接所述主表面和所述外围表面的边缘;提供柔性片材,所述柔性片材具有从第一部分延伸的第二部分;提供基双组分聚酯分散体粘合剂的第一组分,所述第一组分包括阴离子水基聚酯聚氨酯树脂分散体、水和任选存在的一种或多种添加剂,其中基于所述第一组分的总重量,所述阴离子水基聚酯聚氨酯树脂分散体是40重量%的Dispercoll U 53与40重量%的Dispercoll U 56的混合物、或者20重量%的Dispercoll U 53与60重量%的Dispercoll U 56的混合物,其中所述第一组分中所有成分的总和为100重量%;提供所述水基双组分聚氨酯分散体粘合剂的第二组分,所述第二组分包括一种或多种不含溶剂和不含水液体脂族多异氰酸酯交联剂、以及任选存在的一种或多种添加剂;混合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以引发交联反应并且形成混合的、水基双组分聚氨酯分散体粘合剂;将所述混合的、水基双组分聚氨酯分散体粘合剂施用到所述主表面的一部分并且施用到所述外围表面的一部分;干燥所施用的粘合剂以在所述主表面和所述外围表面上形成干燥的聚氨酯粘合剂层,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的干燥且非粘性的混合物能够通过暴露于再活化温度或更高温度下而再活化至粘性状态;施用第一加热循环以活化所述主表面上的所述干燥的聚氨酯粘合剂层;将所述柔性片材的所述第一部分布置在所述主表面上的活化粘合剂上以将所述柔性片材的所述第一部分粘合到所述主表面;任选地,将所述聚氨酯粘合剂和基材表面冷却至低于粘合剂活化温度;施用第二加热循环以将外围表面上的所述聚氨酯粘合剂层加热至高于所述再活化温度并且再活化外围表面上的粘合剂;将柔性片材的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外围表面上的加热的且再活化的粘合剂上,以将所述柔性片材的所述第二部分粘合到所述外围表面;以及任选地,将所述聚氨酯粘合剂和基材表面冷却至低于所述粘合剂活化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材是聚合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材由聚丙烯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柔性片材包括柔性聚氨酯泡沫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施用所述第一加热循环的步骤包括在60℃至80℃下加热所述主表面2分钟至4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柔性片材的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加热的且再活化的粘合剂上的步骤包括将所述柔性片材的未固定部分包裹在所述边缘上并且包裹在所述外围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施用所述第二加热循环以及将所述柔性片材的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加热的且再活化的粘合剂上的步骤包括将所述外围表面暴露于200℃至300℃的温度下30秒或更短时间,随后将所述柔性片材的第二部分包裹到加热的外围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施用所述第二加热循环以及将所述柔性片材的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边缘上和外围表面上的步骤包括在60℃至80℃下将外围表面加热15秒至30秒,并随后将所述柔性片材包裹在加热的外围表面周围。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施用所述第二加热循环的步骤包括将所述外围表面暴露于55℃至85℃的温度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使用的水基双组分聚氨酯分散体粘合剂,其中:所述第一组分包括:阴离子水基聚酯聚氨酯树脂分散体,水,以及任选存在的一种或多种添加剂;所述第二组分包括:一种或多种不含溶剂和不含水液体脂族多异氰酸酯交联剂,以及任选存在的一种或多种添加剂;其中基于所述第一组分的总重量,所述阴离子水基聚酯聚氨酯树脂分散体是40重量%的Dispercoll U 53与40重量%的Dispercoll U 56的混合物、或者20重量%的Dispercoll U 53与60重量%的Dispercoll U 56的混合物,其中所述第一组分中所有成分的总和为100重量%;其中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的干燥且非粘性的混合物能够通过暴露于再活化温度或更高温度下而再活化至粘性状态;并且其中在使用前混合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以引发交联反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基双组分聚氨酯分散体粘合剂,其中所述再活化温度为
55℃至85℃。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水基双组分聚氨酯分散体粘合剂,其中所述不含溶剂和不含水液态脂族多异氰酸酯交联剂包含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或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三聚体。

说明书全文

双组分层压粘合剂及其用于粘合基材和泡沫的用途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一种水基双组分聚酯分散体粘合剂和该粘合剂用于将柔性片材(例如聚氨酯泡沫)粘合到基材(尤其是例如在汽车内饰中的聚合物基材)的用途。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可被再活化的水基双组分聚氨酯粘合剂。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装饰应用,例如在汽车内饰中通常涉及将柔性片材例如泡沫、皮革基材等粘合到聚合物基材例如聚丙烯(PP)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ABS)。用于该应用的水基粘合剂可以提供低或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此外,水基粘合剂可以提供易于加工和良好的散热性,从而使其便于在生产工厂制造。
[0003] 许多汽车装饰应用涉及将柔性片材例如泡沫放置在基材表面上、基材边缘周围和基材的外围表面上。在许多情况下,外围表面相对于主表面成度布置。水性粘合剂通常设置在这些基材表面和边缘上,然后将柔性片材放置在这些基材表面和边缘上,例如通过将单片柔性片材包裹或部分地包裹在表面、边缘和外围表面上。除非在水性粘合剂的干燥和固化过程中保持泡沫与基材表面和边缘的充分接触,否则泡沫将从基材表面中之一和/或从边缘分离,导致失效。对于水性粘合剂所需的较长干燥和固化时间保持足够的接触通常很困难,尤其是对于具有复杂且不断变化的边缘几何形状的基材而言。发明内容
[0004] 所公开的水基双组分聚氨酯粘合剂分散体不仅提供优异的结构粘合性能,而且还提供通过加热至高于再活化温度而使粘合剂再活化一次或多次的能。粘合剂的再活化使得能够根据客户的说明将柔性片材层(例如泡沫,包括聚合物泡沫,例如聚氨酯泡沫)边缘包裹在基材上、围绕基材边缘和基材的外围表面上,而没有目前使用的粘合剂的缺点。
[0005]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将柔性片材粘合到基材上的方法包括:
[0006] 提供基材,所述基材具有主表面、与主表面成角度布置的外围表面和连接主表面和外围表面的边缘;
[0007] 提供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单片柔性片材;
[0008] 提供水基双组分聚氨酯分散体;
[0009] 将水基聚氨酯分散体施用于基材的部分或全部主表面和任选地施用于部分或全部外围表面;
[0010] 从所施用的水基聚氨酯分散体中去除水分以在表面上形成干燥的聚氨酯粘合剂层;
[0011] 施用第一次加热循环以活化主表面上的聚氨酯粘合剂层;
[0012] 将柔性片材的第一部分布置在主表面上的活化粘合剂上以将片材的第一部分粘合到主表面;
[0013] 任选地,将聚氨酯粘合剂和基材表面冷却至低于粘合剂活化温度;
[0014] 施用第二加热循环以将边缘和/或外围表面上的聚氨酯粘合剂层加热至高于再活化温度并且再活化边缘和/或外围表面上的粘合剂;
[0015] 将片材层的第二部分设置在边缘和/或外围表面上加热和再活化的粘合剂上,以将片材的第二部分粘合到边缘和外围表面;以及
[0016] 任选地,将聚氨酯粘合剂和基材表面冷却至低于粘合剂活化温度。
[0017]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基材可以是塑料或含塑料基材,例如聚丙烯(PP)或含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的基材。
[0018]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柔性片材可以包括柔性片状泡沫材料,例如聚氨酯泡沫材料、柔性皮革片、聚合物膜或片、布及它们的组合。
[0019]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以在片材的第一部分设置在主表面上之后执行第一加热循环。
[0020]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加热循环可以包括在约60℃至约80℃的烘箱中加热聚氨酯粘合剂层和所述主表面约2分钟至约4分钟。
[0021]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加热循环可以包括在将片材层的第二部分设置在边缘和外围表面上的加热和再活化的粘合剂上之前,将基材的边缘和外围表面以及边缘和外围表面上的聚氨酯粘合剂层暴露于约200℃至约300℃的温度下约30秒或少于30秒。
[0022]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加热循环可以包括暴露基材的边缘和外围表面;将基材边缘和外围表面上的聚氨酯粘合剂层以及基材边缘和外围表面上的片材的第二部分加热至约200℃至约300℃的温度约2秒至约4秒。
[0023]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加热循环可以包括在约60℃至约80℃的烘箱中加热片材的第二部分以及基材的外围表面约15秒至约30秒的时间。
[0024]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加热循环可以包括将聚氨酯粘合剂层加热到约55℃至约85℃,或优选地约55℃至约65℃的温度。
[0025]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水基双组分聚氨酯分散体粘合剂的一个组分可以包括:
[0026] 不含溶剂的液态脂族多异氰酸酯交联剂;
[0027] 阴离子聚酯聚氨酯树脂
[0028] 水;以及
[0029] 任选存在的一种或多种添加剂。
[0030] 在第二次加热循环之后,固化的聚氨酯粘合剂可以具有约4kgf(千克力)至约5kgf的剥离强度
[0031]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水基双组分聚氨酯分散体粘合剂的所述一种组分可以包括不含溶剂和不含水的液态脂族多异氰酸酯交联剂以及任选存在的一种或多种添加剂。不含溶剂和不含水的液态脂族多异氰酸酯交联剂可以包括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或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三聚体(HDI‑缩二脲)。附图说明
[0032] 现参照附图,其中在几个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的编号:
[0033]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结构粘合工艺步骤和再活化粘合工艺步骤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本文所用的与数值相关的词语“约”或“大约”是指数值±10%,优选地±5%,更优选地±1%或更小。
[0035] 本文描述用于将第一聚合物基材(例如聚丙烯)粘合到柔性片材(例如聚氨酯泡沫)上的新型水基双组分聚氨酯分散体粘合剂的制剂和性能。所公开的粘合剂不仅提供改进的结构粘合特性,而且还赋予在随后的加热之后重新活化一次或多次的能力。粘合剂的再活化是例如边缘包裹的应用所需的重要特性。
[0036] 通常,由于塑料基材的低表面能(小于约30达因/cm),因此难以粘合到塑料基材上。水基粘合剂甚至更难粘合,因为水的表面张力(ST)(约72达因/cm)大于塑料基材的表面能。根据杨氏方程,只要接触角(θ)小于90°,粘合剂就可以润湿基材表面。将水基粘合剂的表面张力降低到小于塑料表面的表面张力通常会导致更低的接触角,进而实现更好的润湿性。使用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水基双组分聚氨酯分散体粘合剂的表面张力。未经处理的聚丙烯的表面能低。这种低能塑料基材的表面能可以通过各种表面处理方法提高,例如火焰处理、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化学蚀刻等。通过这种方式,水基聚氨酯分散体可以用于粘合塑料基材,例如聚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等。
[0037] 本文所述的双组分水基聚氨酯分散体粘合剂可以将例如柔性片状聚氨酯(PU)泡沫材料粘合到聚丙烯(PP)基材,包括处理过的PP基材。该双组分水基聚氨酯分散体粘合剂理想地具有再活化特性,其中在第二次加热时可以进行附加的粘合,例如关键在车装饰区域中的边缘包裹应用中。例如,门饰应用通常涉及两个加热循环,一个用于将柔性泡沫材料粘合到零件(基材)的平坦表面上,并且第二次用于将柔性泡沫材料粘合到边缘周围以及该基材的外围表面上。
[0038] 本文所述的聚氨酯粘合剂分散体特别适用于将聚氨酯泡沫粘合到聚丙烯基材上,例如在门饰应用中。这种有用性由粘合剂具备的在第二次或后期的加热重新活化的能力增强。再活化是粘合剂从冷却和非粘的或非粘性状态转变为加热的和粘的或粘性状态的能力。一旦粘合剂交联,其无法再次被再活化。
[0039] 用于将聚氨酯泡沫粘合到处理过的聚丙烯上的典型现有水基产物具有以下缺点:
[0040] 1.缺少再活化特征(一次或多次),使其不适合边缘包裹应用。
[0041] 2.在制剂中使用有机溶剂,例如N‑甲基‑2‑吡咯烷(NMP)和乙醇,会产生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从而引起不希望的环境问题。
[0042] 所公开的组合物是水基的,优选地基本上不含溶剂,并且可以通过再加热多次再活化。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粘合剂是基本上不含有机溶剂例如N‑甲基‑2‑吡咯烷酮(NMP)和乙醇以及其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双组分(2K)、水基聚氨酯粘合剂。如本文所用,基本上不含是指分别基于单个组分或混合分散体的重量,单个组分和混合粘合剂分散体含有不足1重量%的有机溶剂,优选地不足0.1重量%的有机溶剂,更优选地不含(0重量%)有机溶剂。
[0043] 所公开的组合物包含部分‑A和部分‑B。部分‑A是水基聚氨酯分散体试剂。部分‑B是交联剂制剂。
[0044]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部分‑A组分包括一种或多种聚氨酯分散体和水。部分‑A组分可以任选地包括选自表面活性剂、共聚物、染色剂、染料、生物剂、消泡剂和流变改性剂的添加剂。表1示出部分‑A组合物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一些特性。
[0045] 表1,组合物的特性:部分‑A
[0046] 特性 说明固体含量 43%‑47%
粘度(@25℃和10rpm) 5000mPa.s‑9000mPa.s
pH 7.5‑9.5
[0047]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部分‑B组分包括与部分‑A组分反应的交联剂。部分‑B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脂族多异氰酸酯。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部分‑B组分可以包括不含溶剂的液体脂族多异氰酸酯交联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部分‑B组分可以包括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或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三聚体(HDI‑缩二脲)。表2示出部分‑B组分的一些特性。
[0048] 表2,本发明的组合物部分‑B制剂
[0049] 原材料 NCO含量 HDI单体含量1
脂族多异氰酸酯 21.8±0.6 ≤0.25
[0050] 部分A与部分B混合形成水基聚氨酯分散体。混合部分‑A和部分‑B引发交联或固化反应。该反应是主要的固化反应。所公开的聚氨酯分散体粘合剂不是可湿固化粘合剂并且不是可湿固化热熔粘合剂。部分‑A和部分‑B组分的相对量可以根据需要改变以获得所需的性能,但可以在80重量%至99重量%的部分‑A组分和1重量%至20重量%的部分‑B组分的范围内。优选地,部分‑A和部分‑B组分的相对量在93重量%至97重量%的部分‑A以及3重量%至7重量%的部分‑B的范围内。表3中示出混合部分‑A和部分‑B之后即刻的水基聚氨酯分散体粘合剂的一些特性。
[0051] 表3,组合物:部分‑A和部分‑B的混合产物的特性
[0052] 特性 说明固体含量 按重量计44%‑48%
水含量 按重量计52%‑56%
混合粘度(@25℃和10rpm) 5500‑9500mPa.s
pH 7.5‑9.5
热活化温度范围 55℃‑85℃
粘合温度 60℃
贮存期 2小时‑4小时
[0053] 混合的分散体可以设置在待粘合的基材部分或全部主表面、边缘和外围表面上。从基材上的分散体中除去水以在基材表面和边缘上形成聚氨酯粘合剂层。聚氨酯粘合剂层可以冷却到非粘性状态并且根据需要储存。
[0054] 进行第一加热循环以加热基材主表面和任选存在的基材外围表面和边缘上的聚氨酯粘合剂层。在一些变体中,第一加热循环也将所施用的粘合剂中的水干燥出来。通常聚氨酯粘合剂层在55℃至85℃的范围内加热。加热聚氨酯粘合剂层引起活化,其中粘合剂变粘。一部分柔性片材设置在活化的聚氨酯粘合剂层和基材主表面上。在一种变型中,片材(PU泡沫)设置在粘性聚氨酯粘合剂层和主基材表面上。在此变型中,粘合剂连同主基材和粘合剂层被加热以活化粘合剂并且片材复合物被设置在粘性聚氨酯粘合剂上。聚氨酯粘合剂层的冷却将片材粘合到基材表面。在完成第一次加热循环后,基材的外围表面和边缘通常没有所述片材并且不与所述片材粘合。
[0055] 在一种变型中,粘合剂与主基材一起被加热以活化PU粘合剂。片材复合物(PU泡沫)也被加热并设置在粘性聚氨酯粘合剂上。聚氨酯粘合剂层的冷却将片材粘合到基材表面。
[0056] 在主表面粘合到片材上之后,基材的外围表面和边缘暴露于二次加热(第二次加热循环)中,以重新活化其上的聚氨酯粘合剂层。片材可以通过简单的手压包裹在边缘周围和外围表面上。在粘合剂冷却后,片材从基材的主表面、边缘上和外围表面上粘合。然后在二次加热过程中将泡沫包裹在边缘周围,并且粘合剂重新活化以在基材周围形成牢固的粘合。
[0057] 第二次加热循环可以在第一次加热循环后的10‑30分钟进行。如果需要,聚氨酯粘合剂层可以再活化三次或更多次。
[0058] 与已知粘合剂相比,该粘合剂的实施方案呈现出以下部分或全部优点,但不限于:
[0059] 1所公开的组合物是水基粘合剂且环境友好。
[0060] 2所公开的组合物具有低VOC,因为它们不含有机溶剂。
[0061] 3所公开的组合物在室温(约20℃)下混合和施用,进而为用户提供节能。
[0062] 4所公开的部分‑A和部分‑B可以在室温下通过简单的搅拌混合,从而提供容易的制备。
[0063] 5所公开的组合物可以通过粘合剂的一次或多次再活化而用于边缘包裹应用。
[0064] 6.再活化使得所公开的粘合剂能够结合水基粘合剂的低VOC、低能耗和环境友好的优点,同时提供溶剂基粘合剂的快速初始粘性以及粘合之前的短接触时间。
[0065] 7.再活化使得能够将粘合剂施用到基材上,并且可以存储该组分。所存储的组分随后被再活化并且柔性片材被设置在再活化的粘合剂上。
[0066] 部分‑A的制备
[0067] 首先,制备以下预混料。
[0068] A.预混料:通过将50克NaOH加入1升容量瓶中并用水稀释来制备5%的碱NaOH。
[0069] B.预混料消泡剂:在阴离子高分子量聚酯聚氨酯分散体中加入0.05%的消泡剂并搅拌10分钟。
[0070] C.预混料‑颜料:将0.07%的水基蓝颜料加入水中并搅拌10分钟。
[0071] 将阴离子高分子量聚酯聚氨酯在水中的分散体以及阴离子高分子量聚酯聚氨酯在水中的分散体装入配备有顶部搅拌器的两升圆柱形烧瓶中并搅拌10分钟。向此混合物中加入2%的水并搅拌10分钟。将不起泡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较低的速度加入到该混合物中以避免泡沫形成并搅拌10分钟。缓慢加入乙酸乙烯酯‑乙烯基共聚物(至少持续30分钟)。在此步骤中,理想地将pH保持在大于约8.0。通过添加预混料碱(A.)来调节pH值。将杀生物剂加入混合物中并混合10钟。将预混料‑颜料(C)添加到混合物中并混合10分钟。将预混料消泡剂(B)加入混合物中并混合。添加流变改性剂直至获得的Brookfield粘度达到5000‑
9000cP之间的范围内。将最终的pH值调节到约8至约9之间。
[0072] 部分‑B的制备
[0073] 部分‑B仅包括脂族多异氰酸酯并按原样使用。由于部分‑B对水分敏感,因此在适当的密封下将其储存在N2保护气体中以排除水分。
[0074] 柔性聚氨酯泡沫薄片用作柔性片材。这种材料通常用于覆盖汽车内饰面板。聚丙烯结构用作主基材、边缘和外围基材。通过火焰处理或电晕处理提高聚丙烯基材粘合表面的表面能。
[0075] 将混合的聚氨酯粘合剂分散体设置在基材上的施用方法
[0076] 混合
[0077] 在施用粘合剂之前,将部分‑B混合到部分‑A中以制备粘合剂产物。通常,将5重量份的固化剂(例如部分‑B)添加到100重量份的树脂分散体(例如部分‑A)中。通过在室温下简单搅拌将部分‑B固化剂直接添加到部分‑A树脂中来实现均匀混合。
[0078] 粘合剂粘合工艺及温度
[0079] 可以将混合产物喷在一个待粘合基材的一个表面上或两个基材的待粘合表面上。
[0080] 在将混合产物施用到粘合表面之后,通过蒸发水来干燥所施用的产物。可以在室温下进行干燥,或通过放置在IR烘箱或大约40℃温度的烘箱中加速干燥,直至除去水分。干燥的聚氨酯粘合剂层应不含水。
[0081] 基材和涂覆产物可以在约60℃至约80℃的烘箱中加热约2分钟至约4分钟(第一加热循环)。
[0082] 将基材的加热粘合表面压在一起并粘合。有用的粘合压力是0.6N/mm2至1.0N/mm2。
[0083] 再活化过程(第二加热循环)
[0084] 粘合剂的再活化可以通过任何适当的加热方法进行,例如但不限于,通过用热枪加热或在烘箱内加热。对于前者,将部件暴露于约200℃至约300℃中持续非常短的时间,例如约2秒至约4秒,而对于后者,在约60℃至约80℃之间加热约15秒至约30秒。将聚氨酯泡沫包裹在涂有粘合剂的PP或ABS(主)基材的边缘周围。对于再活化过程,观察到的粘合层温度为约55℃至约65℃。
[0085] 粘合剂失效强度
[0086] 24小时后测量粘合剂失效强度。通过画十字将泡沫基材切割并随后用Imada推拉计剥离。残留在基材上的泡沫粘附被称为基材失效。这是一个良好的结果,因为泡沫“失效”,例如撕裂或分离,但粘合剂没有失效。不希望的结果是粘合失效,其中泡沫没有“失效”,例如没有撕裂或分离,但粘合剂在测试条件下未能固定组件。在固化/弯曲表面处也检查附着力。表5示出制剂F1和F4的附着力比较。制剂F2和F3具有混合模式失效。唯一具有100%基材失效的制剂是F1和F4制剂。但是,F4制剂无法实现再活化。结构粘合以及再活化的粘合层温度为约55℃至约65℃。
[0087] 如下表4所示制备不同的树脂分散体(部分‑A)。组成以重量%计。
[0088] 表4,组合物部分‑A制剂
[0089]
[0090] (A)余量
[0091] 1(Dispercoll U 53)(来自Covestro公司)
[0092] 2Dispercoll U56,可获得于Covestro公司
[0093] 3(Surfynol 440)(来自Evonik公司,前身为Air Products公司)
[0094] 4Vinnapas EP 605A,可获得于Wacker Chemie AG公司
[0095] 5(Acrysol ASE 60)(来自DOW公司)
[0096] 样品材料的部分‑B组分特性如下表5所示。
[0097] 表5,本发明的组合物部分‑B制剂
[0098] 原材料 NCO含量 HDI单体含量1
脂族多异氰酸酯 21.8±0.6 ≤0.25
[0099] 1Desmodur DN,获自Covestro公司
[0100] 每个制剂的剥离强度、失效模式和再活化的可能性如下表6所示。
[0101] 表6
[0102]
[0103] 部分‑AF1与5%和4%的部分‑B的混合产物的剥离强度和失效模式如下表7所示。
[0104] 表7
[0105]制剂/说明 F1 F1
部分A(F1) 95重量% 96重量%
部分‑B的百分比 5重量% 4重量%
剥离强度(kgf) 4‑5 0.8‑1.7
失效模式 基材失效 粘合失效
[0106] 参照图1的实施方案,示出了以下元件:
[0107] 2 基材
[0108] 4 基材主表面
[0109] 6 混合粘合剂
[0110] 8 柔性片材PU泡沫
[0111] 10 基材外围表面
[0112] 参照图1的实施方案,示出了以下步骤:将粘合剂部分‑A和部分‑B混合以形成混合的、水基双组分聚氨酯分散体粘合剂6。提供基材2,所述基材2具有主表面、与主表面成角度布置的外围表面10以及连接主表面4和外围表面10的边缘。任选地,可以对表面4、10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预处理。将混合的、水基双组分聚氨酯分散体粘合剂6施用到基材表面4、10和边缘上。干燥粘合剂6以除去水并在基材表面4、10和边缘上形成干燥、活化的聚氨酯粘合剂层。单片柔性片材8的第一部分设置在主表面4上的活化粘合剂6上以将材料8的第一部分结合到主表面4。任选地,可以将粘合剂6和基材表面4、10冷却到低于粘合剂活化温度。对基材边缘和外围表面10施加热量以再活化边缘和外围表面10上的粘合剂6。将柔性片材8的第二部分从基材表面4包裹在基材边缘上的加热和再活化的粘合剂上并包裹到外围表面10上,以将片材8的第二部分粘合到基材边缘和外围表面10。将基材、粘合剂和粘合的柔性片材冷却到低于粘合剂活化温度。
[0113] 尽管在此具体说明和/或描述了本发明技术的多个实施方案,但是应理解,所属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的精神和预期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技术的修改和变更。此外,在权利要求说明书中描述的本发明的任何实施方案或方面可以与另一个实施方案或方面一起使用而不存在限制。
[0114] 此外,本文中所描述的本发明或发明技术的实施方案或方面可以以任何方式和组合进行组合并且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