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光管处理装置及方法

申请号 CN202410241267.3 申请日 2024-03-04 公开(公告)号 CN118003164A 公开(公告)日 2024-05-10
申请人 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登军; 贾雪; 王森;
摘要 本 发明 提出了一种避光管处理装置及方法,属于避光管领域。解决超长、小直径避光管打磨困难以及漏光检测困难的问题。一种避光管处理装置,包括:避光管固定机构,包括紧固组件用于固定避光管; 光源 机构,设置在避光管一侧用于向避光管内入射光线;打磨机构,包括 驱动器 、连接在驱动器转动端的杆件以及连接在杆件远端的打磨头组件,所述打磨头组件直径大于避光管内径,所述打磨头组件包括能够沿避光管径向压缩的柔性层以及套设在柔性层周侧的打磨层,所述柔性层用于打磨避光管内壁时 支撑 打磨层贴合在避光管内壁上;刷涂机构,用于将避光漆刷涂在避光管内壁上。它主要用于对避光管进行打磨和避光检测处理。
权利要求

1.一种避光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避光管固定机构(1),包括紧固组件用于固定避光管(5);
光源机构(2),设置在避光管(5)一侧用于向避光管(5)内入射光线;
打磨机构(3),包括驱动器(3‑1)、连接在驱动器(3‑1)转动端的杆件以及连接在杆件远端的打磨头组件(3‑5),所述打磨头组件(3‑5)直径大于避光管(5)内径,所述打磨头组件(3‑5)包括能够沿避光管(5)径向压缩的柔性层(3‑5‑3)以及套设在柔性层(3‑5‑3)周侧的打磨层(3‑5‑4),所述柔性层(3‑5‑3)用于打磨避光管(5)内壁时支撑打磨层(3‑5‑4)贴合在避光管(5)内壁上;
刷涂机构(4),用于将避光漆刷涂在避光管(5)内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光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光管固定机构(1)还包括基座(1‑1),所述紧固组件与基座(1‑1)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避光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组件整体呈圆环状且包括相互连接的紧固下环(1‑2)和紧固上环(1‑3),所述基座(1‑1)一端与紧固下环(1‑
2)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避光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机构(2)包括光源支撑基座(2‑1)、光源固定环(2‑2)和光源(2‑3),所述光源支撑基座(2‑1)一端与光源固定环(2‑2)相连,所述光源固定环(2‑2)与光源(2‑3)相连,所述光源(2‑3)的光线与避光管(5)同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避光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件包括驱动器连接件(3‑2)、中空打磨杆(3‑3)和打磨头连接件(3‑4),所述驱动器连接件(3‑2)一端与驱动器(3‑1)转动端相连、另一端与中空打磨杆(3‑3)相连,所述中空打磨杆(3‑3)另一端与打磨头连接件(3‑4)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5所述的一种避光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头组件(3‑5)还包括连接杆(3‑5‑1)和内芯(3‑5‑2),所述连接杆(3‑5‑1)一端与打磨头连接件(3‑
4)相连,另一端与内芯(3‑5‑2)相连,所述柔性层(3‑5‑3)套设在内芯(3‑5‑2)周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光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刷涂机构(4)包括手持部(4‑1)、空心滚刷杆(4‑2)、滚刷固定件(4‑3)和滚刷组件(4‑4),所述空心滚刷杆(4‑2)一端与手持部(4‑1)相连,另一端与滚刷固定件(4‑3)一端相连,所述滚刷固定件(4‑3)另一端与滚刷组件(4‑4)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避光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刷组件(4‑4)包括滚刷连接杆(4‑4‑1)、毛滚(4‑4‑2)和基滚(4‑4‑3),所述滚刷连接杆(4‑4‑1)一端与滚刷固定件(4‑3)相连,另一端与基滚(4‑4‑3)相连,所述毛滚(4‑4‑2)保持同轴的与基滚(4‑4‑3)周壁相耦合。
9.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2、3、5、7或8所述的一种避光管处理装置刷涂避光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滚刷组件(4‑4)浸入配制好的避光漆内,并控制滚刷固定件(4‑3)所含避光漆量,以滚刷固定件(4‑3)悬置时避光漆不能流淌为准后,在一定时间内涂在避光管(5)内壁上,重复蘸取并刷涂直到所有内壁都均匀涂满避光漆为止为一遍涂覆。根据要求涂覆多次,每次涂覆之间要等待漆膜表干后再涂下一次直至多次涂覆完毕。
10.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2、3、5、7或8所述的一种避光管处理装置检测的透光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涂完避光漆的避光管(5)固定在光线相对较暗处;
S2、将光源机构(2)放置在避光管(5)一侧管口处并将光线入射到避光管(5)内;
S3、旋转避光管(5)并观察是否有漏光现象;
S4、对漏光部位利用刷涂机构(4)进行涂刷直至避光管(5)无漏光现象,检测修复完成。

说明书全文

一种避光管处理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避光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避光管处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特殊高性能装备对工作光线通过环境的严苛要求,对一些管件提出了需要有不透光的要求,应运而生了避光管。
[0003] 避光管通过本体管内壁的避光漆来满足尽量减少入射光线的反射同时保证外部光线布进入管内,而在避光管中对于长度在3000mm、直径在50mm‑100mm的避光管属于超长、小直径的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基避光管,其对于内壁的处理、避光漆的涂覆以及是否存在漏光现象的检测都提出的极大的挑战,其中小直径以及超长长度对于一般的用具都无法进行正常的操作。
[0004] 在对于超长、小直径避光管在进行避光漆的涂覆之前,对于内壁的打磨是至关重要的,而超长、小直径避光管的特性对于打磨工作而言带来了技术难题,因为直径过大对于打磨装置而言,打磨头无法深入到避光管内部;如果将打磨头设置的过小,那么打磨头的耐用性会比较差且打磨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5]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避光管处理装置及方法,以解决超长、小直径避光管打磨困难以及漏光检测困难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避光管处理装置,包括:
[0007] 避光管固定机构,包括紧固组件用于固定避光管;
[0008] 光源机构,设置在避光管一侧用于向避光管内入射光线;
[0009] 打磨机构,包括驱动器、连接在驱动器转动端的杆件以及连接在杆件远端的打磨头组件,所述打磨头组件直径大于避光管内径,所述打磨头组件包括能够沿避光管径向压缩的柔性层以及套设在柔性层周侧的打磨层,所述柔性层用于打磨避光管内壁时支撑打磨层贴合在避光管内壁上;
[0010] 刷涂机构,用于将避光漆刷涂在避光管内壁上。
[0011] 更进一步的,所述避光管固定机构还包括基座,所述紧固组件与基座相连。
[0012] 更进一步的,所述紧固组件整体呈圆环状且包括相互连接的紧固下环和紧固上环,所述基座一端与紧固下环相连。
[0013] 更进一步的,所述光源机构包括光源支撑基座、光源固定环和光源,所述光源支撑基座一端与光源固定环相连,所述光源固定环与光源相连,所述光源的光线与避光管同轴。
[0014] 更进一步的,所述杆件包括驱动器连接件、中空打磨杆和打磨头连接件,所述驱动器连接件一端与驱动器转动端相连、另一端与中空打磨杆相连,所述中空打磨杆另一端与打磨头连接件相连。
[0015] 更进一步的,所述打磨头组件还包括连接杆和内芯,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打磨头连接件相连,另一端与内芯相连,所述柔性层套设在内芯周壁上。
[0016] 更进一步的,所述刷涂机构包括手持部、空心滚刷杆、滚刷固定件和滚刷组件,所述空心滚刷杆一端与手持部相连,另一端与滚刷固定件一端相连,所述滚刷固定件另一端与滚刷组件相连。
[0017] 更进一步的,所述滚刷组件包括滚刷连接杆、毛滚和基滚,所述滚刷连接杆一端与滚刷固定件相连,另一端与基滚相连,所述毛滚保持同轴的与基滚周壁相耦合。
[0018]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的一种避光管处理装置刷涂避光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滚刷组件浸入配制好的避光漆内,并控制滚刷固定件所含避光漆量,以滚刷固定件悬置时避光漆不能流淌为准后,在一定时间内涂在避光管内壁上,重复蘸取并刷涂直到所有内壁都均匀涂满避光漆为止为一遍涂覆。根据要求涂覆多次,每次涂覆之间要等待漆膜表干后再涂下一次直至多次涂覆完毕。
[0019]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的一种避光管处理装置检测的透光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0] S1、将涂完避光漆的避光管固定在光线相对较暗处;
[0021] S2、将光源机构放置在避光管一侧管口处并将光线入射到避光管内;
[0022] S3、旋转避光管并观察是否有漏光现象;
[0023] S4、对漏光部位利用刷涂机构进行涂刷直至避光管无漏光现象,检测修复完成。
[002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5] 1、本装置通过设置了柔性层来对打磨层进行支撑,这样使得打磨头组件直径大于避光管内径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压缩的形式,使得打磨头组件能够进入到避光管内并使得打磨层能够良好的贴合在避光管的内壁上,这样既能够对小直径的避光管进行打磨也能够防止打磨头组件被过度的消耗;
[0026] 2、本装置通过设置中空打磨杆来进行连接打磨头和驱动器,能够降低整体打磨机构的重量,因为避光杆的长度较长,因此采用中空打磨杆会将低整体的重量,采用手持方式进行打磨时会降低操作人员的负重,采用机器进行承载时同样能够起到降低功耗的目的,而对于中空打磨杆的长度的设置可以采用比避光管长度的一半稍长即可,这样从两侧分别进行打磨一次就可以完全覆盖避光管的整体长度;
[0027] 3、本装置通过设置光源将光线同轴入射避光管内,并将避光管进行旋转的方式,能够检测是否有透光的现象,配合刷涂机构进行涂覆避光漆,能够保证避光漆的良好涂覆并减少漏光缺陷的发生。附图说明
[0028]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9]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避光管固定机构和光源机构的相对位置布置图;
[0030]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图1的右视图;
[0031]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图1的左视图;
[0032]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打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图4的A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4]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图4的B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5]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图4的C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6] 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刷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滚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10为本发明所述的避光管的剖视图;
[0039] 图11为本发明所述的图10的D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
[0040] 避光管固定机构1;基座1‑1;紧固下环1‑2;紧固上环1‑3;光源机构2;光源支撑基座2‑1;光源固定环2‑2;光源2‑3;打磨机构3;驱动器3‑1;驱动器连接件3‑2;中空打磨杆3‑3;打磨头连接件3‑4;打磨头组件3‑5;连接杆3‑5‑1;内芯3‑5‑2;柔性层3‑5‑3;打磨层3‑5‑
4;刷涂机构4;手持部4‑1;空心滚刷杆4‑2;滚刷固定件4‑3;滚刷组件4‑4;滚刷连接杆4‑4‑
1;毛滚4‑4‑2;基滚4‑4‑3;避光管5;平台6。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阐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42]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关于“左”、“右”、“左侧”、“右侧”、“上部”、“下部”“顶部”“底部”等方向上的描述均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的关系定义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的结构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3]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4] 参见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避光管处理装置,包括:
[0045] 避光管固定机构1,包括紧固组件用于固定避光管5;避光管5被紧固组件进行固定后,便于对避光管5进行打磨内壁以及对打磨后的内壁进行避光漆的涂覆工作。
[0046] 光源机构2,设置在避光管5一侧用于向避光管5内入射光线;需要注意的是,不论光源机构2采用何种形式进行布置,需要保证光源的光线能够保持同轴的从避光管5一端入射并从另一端出射,这样可以保证光线在避光管5内进行完整的传递,从而便于在进行避光漆是否存在漏光现象进行检测时,能够一次性进行观察避光管5的全貌,观察检测效率高。必要时,对应的紧固组件可以采用透明的材质,便于在避光管5无法进行旋转时观察避光管
5是否存在漏光现象。对于避光管固定机构1和光源机构2均安装在平台6上,通过平台6的平整,来保证避光管固定机构1、光源机构2和避光管5在安装后保证避光管5与光线的同轴。
[0047] 打磨机构3,包括驱动器3‑1、连接在驱动器3‑1转动端的杆件以及连接在杆件远端的打磨头组件3‑5,所述打磨头组件3‑5直径大于避光管5内径,所述打磨头组件3‑5包括能够沿避光管5径向压缩的柔性层3‑5‑3以及套设在柔性层3‑5‑3周侧的打磨层3‑5‑4,所述柔性层3‑5‑3用于打磨避光管5内壁时支撑打磨层3‑5‑4贴合在避光管5内壁上;在对避光管5内壁进行打磨处理时,通过驱动器3‑1带动杆件进行转动,杆件进行转动能够带动同轴布置的打磨头组件3‑5进行转动,由于在打磨头组件3‑5内设置了能够沿着径向压缩的柔性层3‑5‑3,这样在整体打磨头组件3‑5直径大于避光管5内径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压缩柔性层3‑5‑
3,能够将打磨头组件3‑5塞入避光管5内对避光管5内壁进行打磨。而打磨过程中,由于柔性层3‑5‑3存在一定的支撑性,能够保证柔性层3‑5‑3对打磨层3‑5‑4进行支撑,从而保证打磨层3‑5‑4始终在旋转打磨的过程中贴合在避光管5内壁上,保证打磨效率维持在较高的准上。对于柔性层3‑5‑3的选材来讲,可以选用柔性软质泡沫层,柔性软质泡沫层取材容易、价格低廉,可以降低使用更换的成本。对于打磨层3‑5‑4而言可以选择砂纸等材料,根据实际的打磨技术要求来进行选择相应的粗糙度。对于本申请所要处理的避光管5而言,一般在
60‑120目左右。打磨到技术要求的标准后,用压缩空气吹干净管内壁上的打磨的粉尘,再用专用清洗剂擦拭内表面之后进入避光漆涂覆阶段。对于驱动器3‑1的具体选型,最为节省的选型即为手电钻。
[0048] 刷涂机构4,用于将避光漆刷涂在避光管5内壁上。
[004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避光管固定机构1还包括基座1‑1,所述紧固组件与基座1‑1相连。所述紧固组件整体呈圆环状且包括相互连接的紧固下环1‑2和紧固上环1‑3,所述基座1‑1一端与紧固下环1‑2相连。具体的,紧固下环1‑2和紧固上环1‑3可以采用螺栓进行连接,也可以采用卡扣进行卡合的方式进行连接,连接方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作为替代的,紧固下环1‑2和紧固上环1‑3内可以设置滑动滚珠,在整体上满足对避光管5进行固定的同时,能够让避光管5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沿着自己的轴线进行转动,可以在对避光管5是否存在避光漆漏光缺陷时,对避光管5进行旋转观察。转动的灵活度不宜过大,防止在对避光管5进行打磨处理时,避光管5进行转动影响打磨,也可以采用额外的夹紧组件对避光管5进行进一步的固定,从而能够保证避光管5在打磨阶段能够保证自身的固定,而在避光漆是否存在漏光缺陷时对避光管5进行旋转,便于进行漏光观察。
[005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机构2包括光源支撑基座2‑1、光源固定环2‑2和光源2‑3,所述光源支撑基座2‑1一端与光源固定环2‑2相连,所述光源固定环2‑2与光源2‑3相连,所述光源2‑3的光线与避光管5同轴。
[005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杆件包括驱动器连接件3‑2、中空打磨杆3‑3和打磨头连接件3‑4,所述驱动器连接件3‑2一端与驱动器3‑1转动端相连、另一端与中空打磨杆3‑3相连,所述中空打磨杆3‑3另一端与打磨头连接件3‑4相连。对于中空打磨杆3‑3而言,设置成中空的结构方式,能够良好的适应超长、小直径的避光管5的使用工况,因为避光管5的长度长且直径小,那么在对其打磨而言,需要有较长的长度,那么就需要较长的悬臂结构来对打磨头来进行支撑,采用中空打磨杆的形式,能够降低整体的重量,降低操作人员的负重或者是机器的负载,对于中空打磨杆3‑3的选材而言,可以选择环纤维薄壁管,能够满足结构强度并降低整体重量,对于中空打磨杆3‑3的长度选择而言,过长会增加悬臂长度,不可避免的发生形变影响打磨效果,因此中空打磨杆3‑3的长度设置为避光管5长度的一半略长一些。
这样在进行打磨的过程中,将中空打磨杆3‑3分别从避光管5两侧深入承载打磨头组件进行打磨,打磨效率高,同一根避光管5,仅仅需要两次打磨就能够完成打磨工作,同时能够克服悬臂过长带来的弊端,见过了打磨效率和打磨精度。驱动器连接件3‑2和打磨头连接件3‑4均可以设置为金属加工件,与中空打磨杆3‑3可以采用粘接的形式进行连接,也可以采用卡扣或螺栓固定的方式,但是对于卡扣或螺栓而言,悬臂过长时容易造成松动现象,最佳方式为粘接,通过将驱动器连接件3‑2和打磨头连接件3‑4均设置成阶梯圆柱的形态,使得中空打磨杆3‑3套在驱动器连接件3‑2和打磨头连接件3‑4上并卡合在阶梯处,通过粘接的形式,能够获得牢靠的连接优点,且链接过程简单、高效。
[005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打磨头组件3‑5还包括连接杆3‑5‑1和内芯3‑5‑2,所述连接杆3‑5‑1一端与打磨头连接件3‑4相连,另一端与内芯3‑5‑2相连,所述柔性层3‑5‑3套设在内芯3‑5‑2周壁上。连接杆3‑5‑1具体与打磨头连接件3‑4可以采用卡扣或者螺栓的方式进行连接,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对于内芯3‑5‑2而言,可以选择木质材料制成,具体形状可以选择圆柱状或者长方体状,圆柱状便于满足内芯3‑5‑2和驱动器转动端的同轴度,而长方体状可以提高其与柔性层3‑5‑3之间的附着,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005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刷涂机构4包括手持部4‑1、空心滚刷杆4‑2、滚刷固定件4‑3和滚刷组件4‑4,所述空心滚刷杆4‑2一端与手持部4‑1相连,另一端与滚刷固定件4‑3一端相连,所述滚刷固定件4‑3另一端与滚刷组件4‑4相连。空心滚刷杆4‑2设置为空心的形式同样是基于降低悬臂重量的考虑进行设置的。手持部4‑1外侧可以设置胶套等,能够提高握持的舒适度同时增加摩擦力,使得使用者抓取时更加牢固。滚刷固定件4‑3与空心滚刷杆4‑2同样可以采用卡扣、螺栓或者胶粘的形式,对于胶粘形式而言参考中空打磨杆3‑3与驱动器连接件3‑2的连接形式,此处不做赘述。
[005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滚刷组件4‑4包括滚刷连接杆4‑4‑1、毛滚4‑4‑2和基滚4‑4‑3,所述滚刷连接杆4‑4‑1一端与滚刷固定件4‑3相连,另一端与基滚4‑4‑3相连,所述毛滚4‑4‑2保持同轴的与基滚4‑4‑3周壁相耦合。滚刷连接杆4‑4‑1与滚刷固定件4‑3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进行连接,具体的将滚刷连接杆4‑4‑1上设置螺纹,并在基滚4‑4‑3的两侧设置通过螺栓与螺纹配合的形式,将基滚4‑4‑3固定在两个双栓之间,此种固定方式取材容易且连接可靠,降低成本。毛滚4‑4‑2的尺寸特别是外径一般为避光管本体内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左右,可以购买市面上现有的滚刷进行改制或者自制。
[0055]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的一种避光管处理装置刷涂避光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滚刷组件4‑4浸入配制好的避光漆内,并控制滚刷固定件4‑3所含避光漆量,以滚刷固定件4‑3悬置时避光漆不能流淌为准后,在一定时间内涂在避光管5内壁上,重复蘸取并刷涂直到所有内壁都均匀涂满避光漆为止为一遍涂覆。根据要求涂覆多次,每次涂覆之间要等待漆膜表干后再涂下一次直至多次涂覆完毕。
[0056]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的一种避光管处理装置检测的透光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7] S1、将涂完避光漆的避光管5固定在光线相对较暗处;具体而言,将避光管5固定在紧固下环1‑2和紧固上环1‑3之间,为了增加避光管5的稳固程度,沿着避光管5的轴向至少设置两组紧固下环1‑2和紧固上环1‑3,能够提高避光管5的固定稳定性。设置在光线相对较暗处为了观察是否有漏光现象。
[0058] S2、将光源机构2放置在避光管5一侧管口处并将光线入射到避光管5内;光线从避光管5一侧管口进入并从另一侧管口出射,能够在全长度上对避光管5进行观察,提高观测效率。对于光源机构2而言,可以选用强光手电来进行使用。
[0059] S3、旋转避光管5并观察是否有漏光现象;此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具体是否能够对避光管5进行旋转取决于紧固下环1‑2和紧固上环1‑3的具体结构形式,如果为固定式时,可以将紧固下环1‑2和紧固上环1‑3设置成透明材质,这样在不需要对避光管5进行旋转的前提下也能够完成对避光管5是否在整体上存在漏光现象进行检测。
[0060] S4、对漏光部位利用刷涂机构4进行涂刷直至避光管5无漏光现象,检测修复完成。
[0061]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