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进胶系统

申请号 CN202211014101.5 申请日 2022-08-23 公开(公告)号 CN115415113B 公开(公告)日 2024-04-23
申请人 苏州范斯特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项源; 杨仁义; 孙银平; 杨波; 陈玉河; 吴八斤; 林文芳;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模具进胶系统,属于 电机 铁 芯制造领域,包括储胶罐、模具主体以及 螺杆 泵 , 螺杆泵 安装于储胶罐以及模具主体之间,螺杆泵控制储胶罐向模具主体的进胶量,使进胶量稳定,模具主体包括胶盘组件以及若干进胶头,胶盘组件包括第一胶盘以及第二胶盘,第一胶盘设有第一储胶槽以及若干与第一储胶槽连通的第一进胶槽,若干第一进胶槽末端与第一储胶槽的距离相等,第二胶盘设有第二储胶槽以及若干与第二储胶槽连通的第二进胶槽,若干第二进胶槽的末端与第二储胶槽的距离相等,若干进胶头与第一储胶槽末端以及第二储胶槽末端连通,使若干进胶头的出胶量相等,通过上述设计,每一进胶头的出胶量相等,使每个胶点承受的拉 力 均匀,铁芯 质量 提高。
权利要求

1.一种模具进胶系统,包括储胶罐以及模具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进胶系统还包括螺杆,所述螺杆泵安装于所述储胶罐以及所述模具主体之间,所述螺杆泵控制所述储胶罐向所述模具主体的进胶量,使进胶量稳定,所述模具主体包括胶盘组件以及若干进胶头,所述胶盘组件包括第一胶盘以及第二胶盘,所述第一胶盘设有第一储胶槽以及若干与所述第一储胶槽连通的第一进胶槽,若干所述第一进胶槽末端与所述第一储胶槽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二胶盘设有第二储胶槽以及若干与所述第二储胶槽连通的第二进胶槽,若干所述第二进胶槽的末端与所述第二储胶槽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储胶槽与所述第二储胶槽均平设置并且位于所述模具主体的不同高度上,若干所述进胶头与所述第一储胶槽末端以及所述第二储胶槽末端连通,使若干所述进胶头的出胶量相等,若干所述进胶头位于两同心圆上,位于一圆形上的若干所述进胶头与若干所述第一进胶槽末端连通,位于另一圆形上的若干所述进胶头与若干所述第二进胶槽末端连通,所述第一储胶槽呈圆形并位于所述第一胶盘的圆心处,所述第一进胶槽位于所述第一胶盘的直径上,所述第二储胶槽呈圆形并位于所述第二胶盘的圆心处,所述第二进胶槽位于所述第二胶盘的直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进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进胶系统还包括接头以及出胶管,所述接头包括第二接头主体,所述第二接头主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接头主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储胶槽连接并相对所述第一储胶槽的圆心对称设置,所述螺杆泵将所述储胶罐中的胶水通过两个所述第二接头主体泵入所述第一储胶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进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进胶系统还包括接头以及出胶管,所述接头包括第一接头主体,所述出胶管与所述螺杆泵连接,所述第一接头主体与所述第二储胶槽的圆心处连接使所述螺杆泵将所述储胶罐中的胶水泵入所述第二储胶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进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泵的数量与所述储胶罐的数量相同,每一所述螺杆泵与一所述储胶罐连接,使每一所述储胶罐的出胶量受到所述螺杆泵的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进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进胶系统还包括控制信号线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控制信号线与所述螺杆泵连接实现对所述螺杆泵的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进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进胶系统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胶盘远离所述第二胶盘的端面,若干所述进胶头安装于所述固定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进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进胶系统还包括壳体以及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壳体底部,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壳体形成收容空间,所述胶盘组件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说明书全文

一种模具进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机芯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具进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新能源汽车被大推广,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尤其是电动汽车,然而对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片是该电机中的心脏,其制造一直备受人们关注。铁芯制造时需要通过点胶将多个铁芯薄板相互粘接,现有的点胶设备每个胶点上的胶量不一样,相差比较大,从而导致铁芯两个薄片粘在一起时,每个胶点承受的拉力不均匀,导致铁芯质量不合格,容易损坏。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每个胶点上的胶量相等的模具进胶系统。
[0004]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 一种模具进胶系统,包括储胶罐、模具主体以及螺杆,所述螺杆泵安装于所述储胶罐以及所述模具主体之间,所述螺杆泵控制所述储胶罐向所述模具主体的进胶量,使进胶量稳定,所述模具主体包括胶盘组件以及若干进胶头,所述胶盘组件包括第一胶盘以及第二胶盘,所述第一胶盘设有第一储胶槽以及若干与所述第一储胶槽连通的第一进胶槽,若干所述第一进胶槽末端与所述第一储胶槽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二胶盘设有第二储胶槽以及若干与所述第二储胶槽连通的第二进胶槽,若干所述第二进胶槽的末端与所述第二储胶槽的距离相等,若干所述进胶头与所述第一储胶槽末端以及所述第二储胶槽末端连通,使若干所述进胶头的出胶量相等。
[0006] 进一步的,若干所述进胶头位于两同心圆上,位于一圆形上的若干所述进胶头与若干所述第一进胶槽末端连通,位于另一圆形上的若干所述进胶头与若干所述第二进胶槽末端连通。
[0007]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储胶槽呈圆形并位于所述第一胶盘的圆心处,所述第一储胶槽位于所述第一胶盘的直径上。
[0008]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进胶系统还包括接头以及出胶管,所述接头包括第二接头主体,所述第二接头主体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第二接头主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储胶槽连接并相对所述第一储胶槽的圆心对称设置,所述螺杆泵将所述储胶罐中的胶通过两所述第一接头主体泵入所述第一储胶槽。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储胶槽呈圆形并位于所述第二胶盘的圆心处,所述第二储胶槽位于所述第二胶盘的直径上。
[0010]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进胶系统还包括接头以及出胶管,所述接头包括第一接头主体,所述出胶管与所述螺杆泵连接,所述第一接头主体与所述第二储胶槽的圆心处连接使所述螺杆泵将所述储胶罐中的胶水泵入所述第二储胶槽。
[0011] 进一步的,所述螺杆泵的数量与所述储胶罐的数量相同,每一所述螺杆泵与一所述储胶罐连接,使每一所述储胶罐的出胶量受到所述螺杆泵的控制。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进胶系统还包括控制信号线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控制信号线与所述螺杆泵连接实现对所述螺杆泵的控制。
[0013]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进胶系统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胶盘远离所述第二胶盘的端面,若干所述进胶头安装于所述固定板。
[0014]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进胶系统还包括壳体以及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壳体底部,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壳体形成收容空间,所述胶盘组件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0015]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模具进胶系统还包括螺杆泵,螺杆泵安装于储胶罐以及模具主体之间,螺杆泵控制储胶罐向模具主体的进胶量,使进胶量稳定;第一胶盘设有第一储胶槽以及若干与第一储胶槽连通的第一进胶槽,若干第一进胶槽末端与第一储胶槽的距离相等,第二胶盘设有第二储胶槽以及若干与第二储胶槽连通的第二进胶槽,若干第二进胶槽的末端与第二储胶槽的距离相等,若干进胶头与第一储胶槽末端以及第二储胶槽末端连通,使若干进胶头的出胶量相等,通过上述设计,每一进胶头的出胶量相等,使每个胶点承受的拉力均匀,铁芯质量提高。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模具进胶系统的立体图;
[0017] 图2为图1的模具进胶系统的模具主体的组装图;
[0018] 图3为图1的模具主体的分解图;
[0019] 图4为图3的模具主体的第一胶盘的立体图;
[0020] 图5为图3的模具主体的第二胶盘的立体图;
[0021] 图6为图2的模具主体的剖视图。
[0022] 图中:10、气管;20、储胶罐;30、进胶管;40、螺杆泵;50、控制信号线;60、出胶管;70、模具主体;71、底座;72、壳体;73、接头;730、第一接头主体;731、第二接头主体;74、安装板;75、胶盘组件;750、第一胶盘;7501、第一储胶槽;7502、第一进胶槽;751、第二胶盘;
7510、第二储胶槽;7511、第二进胶槽;7512、安装孔;76、进胶头;77、固定板;200、铁芯薄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4]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另一中间组件,通过中间组件固定。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另一中间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另一中间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5]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6] 图1至图6为本发明模具进胶系统,模具进胶系统包括气管10、储胶罐20、进胶管30、螺杆泵40、控制信号线50、出胶管60以及模具主体70。
[0027] 气管10两端分别与气源的气压控制器以及储胶罐20连接,用于使气体进入储胶罐20压出储胶罐20内的胶水。具体的,气管10的数量为三个,每一气管10与一个储胶罐20连通,实现储胶罐20出胶的精确控制。
[0028] 储胶罐20用于存储胶水。具体的,储胶罐20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储胶罐20与不同位置的进胶头76连接使不同位置的进胶头76出胶均匀。
[0029] 进胶管30与储胶罐20以及螺杆泵40连通,使螺杆泵40能够泵出储胶罐20内的胶水。进胶管30的数量与储胶罐20相同,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每一进胶管30与一个储胶罐20连接。
[0030] 螺杆泵40的数量为三个,每一螺杆泵40与一进胶管30连接。通过调节螺杆泵40的控制器里面的正转数和正转速,能够稳定向出胶管60输入一定值的胶量。
[0031] 控制信号线50的数量为三个,每一控制信号线50与一螺杆泵40的控制器电性连接,使每一螺杆泵40单独受到一个控制信号线50的控制。
[0032] 出胶管60的数量为三个,每一出胶管60与一螺杆泵40连接。螺杆泵40输出的胶水经过出胶管60进入模具主体70。
[0033] 模具主体70包括底座71、壳体72、接头73、安装板74、胶盘组件75、进胶头76、固定板77。
[0034] 底座71与壳体72固定连接,壳体72固定于底座71,形成上端开口的安装空间。
[0035] 接头73包括第一接头主体730以及第二接头主体731。第二接头主体731的数量为两个,两第二接头主体731相对第一接头主体730对称设置。第一接头主体730以及两第二接头主体731分别与三个出胶管60连接。第一接头主体730以及两第二接头主体731安装于安装板74,第一接头主体730通过安装板74与第二胶盘751的第二储胶槽7510的圆心处连接。两第二接头主体731通过安装板74与第一胶盘750的第一储胶槽7501连通。两第二接头主体
731与第一储胶槽7501的连接处相当于第一储胶槽7501的形心对称。
[0036] 安装板74安装于安装空间内并与胶盘组件75固定。安装板74用于安装接头73,同时安装板74与第一胶盘750上的第一储胶槽7501以及第一进胶槽7502形成存储腔以及流动通道。
[0037] 胶盘组件75包括第一胶盘750以及第二胶盘751。
[0038] 第一胶盘750呈圆形,第一胶盘750设有第一储胶槽7501以及若干第一进胶槽7502,第一储胶槽7501呈圆形,若干第一进胶槽7502位于第一胶盘750的直径上并与第一进胶槽7502连通,每一第一进胶槽7502末端到第一储胶槽7501的距离相等。两第二接头主体
731与第一储胶槽7501连通并相对圆心对称设置。
[0039] 第二胶盘751呈圆形,第二胶盘751设有第二储胶槽7510、若干第二进胶槽7511以及安装孔7512。第二储胶槽7510呈圆形,若干第二进胶槽7511位于第二胶盘751的直径上并与第二储胶槽7510连通,每一第二进胶槽7511末端到第二储胶槽7510距离相等。第一接头主体730与第二储胶槽7510连通,第一接头主体730位于第二储胶槽7510的圆心处。安装孔7512位于第二进胶槽7511末端。
[0040] 进胶头7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进胶头76分别与第二进胶槽7511末端以及第一进胶槽7502末端连接。多个进胶头76位于两同心圆上,位于一圆形上的若干进胶头76与若干第一进胶槽7502末端连通,位于另一圆形上的若干进胶头76与若干第二进胶槽7511末端连通。
[0041] 固定板77固定于第二胶盘751,进胶头76安装于固定板77。
[0042] 使用模具进胶系统时,铁芯薄片200放置于模具主体70的进胶头76上,气管10连接气压控制器,给储胶罐20输入一定值的压力,储胶罐20里面的胶通过进胶管30进入螺杆泵40。通过调节螺杆泵40控制器里面的正转数和正转速,螺杆泵40稳定给出胶管60输入一定值的胶量,稳定控制每一次进入模具主体70的胶量,以及每一层胶盘储胶槽里面的进胶量,再通过进胶槽,使其到达每一个进胶头76上的胶量是一定的,从而模具产品上的点胶点,是均匀排布在产品(铁芯薄片200)上的,比现有的全靠气压控制进胶量系统稳定。每个进胶头
76到储胶槽的距离是相等,这样从储胶槽到每个进胶头76的胶量相对一样,进胶头76处的胶量大小相差很小。
[0043]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演变,都是依据本发明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做的等同修饰与演变,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