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钨混合精矿的分离方法

申请号 CN201910319745.7 申请日 2019-04-19 公开(公告)号 CN110038727B 公开(公告)日 2021-12-17
申请人 北京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凌石生; 王中明; 肖巧斌; 刘方; 呼振峰; 谭欣; 张云海; 刘书杰; 苏建芳;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白钨 锡 混合精矿的分离方法,所述方法为:将白钨锡混合精矿制备成矿浆,向矿浆中加入调整剂,然后加入捕收剂 水 杨羟肟酸、 萘 羟肟酸和松醇油进行粗选作业,粗选完成后得到锡粗精矿和 尾矿 ;向所得锡粗精矿中加入 抑制剂 氟 硅 酸钠和六偏 磷酸 钠进行精选作业,精选完成后得到锡精矿产品。本发明通过对浮选工艺和药剂的改进,克服了 现有技术 中白钨锡分离中采用添加大量水玻璃加温浮选分离等工艺所带来的尾矿难以沉降、能耗高等弊端,实现了白钨锡混合精矿的环保、高效开发利用,提高了白钨精矿和锡精矿的品位,白钨精矿中WO3含量≥50%,回收率高于98%,锡精矿Sn含量≥30%,回收率高于85%,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

1.一种白钨混合精矿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白钨锡混合精矿制备成矿浆,向矿浆中加入调整剂,然后加入捕收剂杨羟肟酸、羟肟酸和松醇油进行粗选作业,粗选完成后得到锡粗精矿和尾矿;所述捕收剂中水杨羟肟酸、萘羟肟酸和松醇油的质量比为(12‑16):(6‑9):1;
(2)向步骤(1)所得锡粗精矿中加入抑制剂酸钠和六偏磷酸钠进行精选作业,精选完成后得到锡精矿产品;所述抑制剂中氟硅酸钠和六偏磷酸钠的质量比为(1‑4):1;
按白钨锡混合精矿的质量计,步骤(1)所述捕收剂的加入量为100‑1000g/t,步骤(2)所述抑制剂的加入量为5‑80g/t。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矿浆中固相的质量浓度为20‑
5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矿浆中固相的质量浓度为30‑
4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调整剂为酸钠和硝酸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白钨锡混合精矿的质量计,所述碳酸钠的加入量为500‑2000g/t。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白钨锡混合精矿的质量计,所述硝酸铅的加入量为200‑800g/t。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白钨锡混合精矿的质量计,步骤(1)所述捕收剂的加入量为200‑800g/t。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捕收剂中水杨羟肟酸、萘羟肟酸和松醇油的质量比为14:7:1。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至少进行一次粗选作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步骤(1)中粗选完成后得到的尾矿进行至少一次扫选作业,扫选完成后得到白钨精矿产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白钨锡混合精矿的质量计,所述扫选过程中捕收剂的总加入量为15‑90g/t。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扫选得到的中矿循序返回前一作业。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白钨锡混合精矿的质量计,步骤(2)所述抑制剂的加入量为8‑65g/t。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抑制剂中氟硅酸钠和六偏磷酸钠的质量比为3:1。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进行至少一次精选作业。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精选得到的中矿循序返回前一作业。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白钨锡混合精矿加水调成质量浓度为20‑50%的矿浆,向矿浆中加入调整剂碳酸钠和硝酸铅,然后加入捕收剂水杨羟肟酸、萘羟肟酸和松醇油进行至少一次粗选作业,粗选完成后得到锡粗精矿和尾矿;其中,按白钨锡混合精矿的质量计,碳酸钠的加入量为500‑
2000g/t,硝酸铅的加入量为200‑800g/t,捕收剂的加入量为100‑1000g/t,捕收剂中水杨羟肟酸、萘羟肟酸和松醇油的质量比为(12‑16):(6‑9):1;
(2)对步骤(1)所得尾矿进行至少一次扫选作业,扫选完成后得到白钨精矿产品;其中,按白钨锡混合精矿的质量计,所述扫选过程中捕收剂的总加入量为15‑90g/t,并将扫选得到的中矿循序返回前一作业;
(3)向步骤(1)所得锡粗精矿中加入抑制剂氟硅酸钠和六偏磷酸钠进行至少一次精选作业,精选完成后得到锡精矿产品;其中,按白钨锡混合精矿的质量计,抑制剂的加入量为
5‑80g/t,氟硅酸钠和六偏磷酸钠的质量比为(1‑4):1,并将精选得到的中矿循序返回前一作业。

说明书全文

一种白钨混合精矿的分离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矿物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钨锡混合精矿的分离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含WO3≥40%、Sn 5‑15%的含白钨矿和锡石的混合精矿的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钨和锡都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钨主要用于硬质合金、特种等产品,并被广泛用于国防工业、航空航天、信息产业等,被称为“工业的牙齿”。锡是现代工业不可缺少的关键稀有金属,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电器、化工、冶金、建材、机械、食品包装等行业,号称“工业味精”。目前在地壳中发现20余种钨矿物和含钨矿物,但最有工业价值的主要为黑钨矿和白钨矿;锡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04%,几乎都以锡石(化锡)的形式存在,此外还有极少量的锡的硫化物矿。在很多钨矿床中常共伴生有锡,同样在很多锡矿床中或多或少共伴生有钨。粗粒级的钨锡矿通常采用重选回收,由于钨锡都属于重矿物,密度接近,钨锡会一起富集在精矿中,产出钨锡混合精矿;细粒级钨锡矿一般采用钨锡混合浮选工艺回收,产出钨锡混合精矿。通常情况下,钨锡混合精矿中钨和锡互含严重,某一成分成为另一成分的杂质,影响了品位进而影响产品市场计价,既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又造成了资源浪费。因此,研究钨锡混合精矿的分离方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0003] 目前,钨锡混合精矿分离方法一般有高梯度强磁选法和浮选法。高梯度强磁选法适用于黑钨和锡的混合精矿分离,利用黑钨具有弱磁性,而锡石几乎没有磁性,通过高梯度强磁选工艺获得黑钨精矿,磁选尾矿即为锡精矿。浮选法适用于白钨和锡的混合精矿分离,先通过浓浆高温法(即彼得罗夫法)或常温浮选法获得白钨精矿,白钨浮选尾矿重选回收锡石。例如CN109092564A公开了一种黑白钨锡混合精矿的选矿方法,先将黑白钨锡混合精矿经浓缩至质量浓度为25‑45%后,在常温条件下进行白钨浮选,获得白钨浮选精矿和白钨浮选尾矿;白钨浮选精矿经质量浓度5‑20%的盐酸酸浸获得白钨精矿;白钨浮选尾矿经质量浓度5‑20%的盐酸酸浸获得黑钨锡混合精矿。
[0004] 彼得罗夫法对白钨矿的分离效果较好,但需要添加大量的玻璃并将矿浆加温至90‑100℃再浮选,水玻璃用量大造成尾矿难以沉降,加温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且安全隐患大;
白钨浮选尾矿重选回收锡石,细粒级的锡损失在尾矿中,导致锡的回收率偏低。因此,如何将白钨锡混合精矿高效分离,产出合格的白钨精矿和锡精矿,提高白钨和锡资源的综合回收率,是白钨锡混合精矿急需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0005]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白钨锡混合精矿的分离方法,采用浮选锡抑制白钨的技术方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浮选白钨抑制锡方案中存在的弊端,在常温条件下实现了白钨锡混合精矿资源的环保、高效分离,提高了白钨精矿和锡精矿的资源利用率,具有良好的经济、环保效益和应用前景。
[0006]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白钨锡混合精矿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 (1)将白钨锡混合精矿制备成矿浆,向矿浆中加入调整剂,然后加入捕收剂水杨羟肟酸、羟肟酸和松醇油进行粗选作业,粗选完成后得到锡粗精矿和尾矿;
[0009] (2)向步骤(1)所得锡粗精矿中加入抑制剂酸钠和六偏磷酸钠进行精选作业,精选完成后得到锡精矿产品。
[0010] 本发明对浮选方式进行了改进,选择了浮选锡抑制白钨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浮选白钨抑制锡方案使用大量水玻璃加温分离造成尾矿难以沉降、能耗高和安全隐患大、浮选尾矿重选锡回收率偏低等问题,在常温条件下实现了白钨锡混合精矿资源的环保、高效分离。
[0011] 本发明对捕收剂的配方进行改进,利用水杨羟肟酸、萘羟肟酸和松醇油的组合得到改性捕收剂。其中,水杨羟肟酸与锡石螯合时不仅能形成多种形式的外络盐,而且还能形成不同构成的内络盐,对锡的选择性较强;萘羟肟酸在锡石表面以化学吸附为主,捕收能强,且对白钨、石英等捕收能力极弱;松醇油则可增加泡沫粘度。水杨羟肟酸、萘羟肟酸和松醇油三者之间产生配合作用,三种组合捕收剂在锡石表面发生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表面化学反应,能够更稳定的吸附在锡石表面。该种组合捕收剂具有选择性好、捕收能力强等特点,粗选过程中用量较少即能达到较好的浮选效果。
[0012] 本发明在锡精选作业过程中加入氟硅酸钠和六偏磷酸钠组合而成的抑制剂,二者之间相配合,能够取得最优的抑制效果。其中适量的氟硅酸钠对锡石有活化作用,又对硅酸盐类脉石矿物有抑制作用,六偏磷酸钠对石英等硅酸盐类脉石矿物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二者之间产生配合作用,能够在活化锡石的同时强化对脉石矿物的抑制作用。提高锡石与石英等脉石的浮选分离效果,可以获得品位和回收率都较高的锡精矿和白钨精矿。
[0013]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适用于本领域所有的白钨锡混合精矿,尤其适用于含WO3≥40%、Sn 5‑15%的含白钨矿和锡石的混合精矿。
[0014] 根据本发明,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矿浆中固相的质量浓度为20‑50%,例如可以是20%、25%、30%、35%、40%、45%或50%,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
[0015] 上述矿浆中固相的质量浓度优选为30‑45%,在该浓度范围内,浮选效果更佳。
[0016] 根据本发明,步骤(1)所述调整剂为酸钠和硝酸铅。
[0017] 根据本发明,按白钨锡混合精矿的质量计,所述碳酸钠的加入量为500‑2000g/t,例如可以是500g/t、800g/t、1000g/t、1300g/t、1500g/t、1800g/t或2000g/t等,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
[0018] 根据本发明,按白钨锡混合精矿的质量计,所述硝酸铅的加入量为200‑800g/t,例如可以是200g/t、300g/t、400g/t、500g/t、600g/t、700g/t或800g/t等,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
[0019] 根据本发明,按白钨锡混合精矿的质量计,步骤(1)所述捕收剂的加入量为100‑1000g/t,例如可以是100g/t、200g/t、300g/t、400g/t、500g/t、600g/t、700g/t、800g/t、
900g/t或1000g/t等,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
[0020] 上述步骤(1)所述捕收剂的加入量优选为200‑800g/t。
[0021] 根据本发明,步骤(1)所述捕收剂中水杨羟肟酸、萘羟肟酸和松醇油的质量比为(12‑16):(6‑9):1,例如可以是12:6:1、13:6:1、12:6:1、14:7:1、15:8:1、16:9:1、15:6.5:1或16:7:1等,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
[0022] 上述步骤(1)所述捕收剂中水杨羟肟酸、萘羟肟酸和松醇油的质量比优选为14:7:1。
[0023] 根据本发明,步骤(1)中至少进行一次粗选作业,例如可以是1次、2次或3次等,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选择,粗选完成得到的锡粗精矿为泡沫产品。
[0024] 根据本发明,对步骤(1)中粗选完成后得到的尾矿进行至少一次扫选作业,例如可以是1次、2次、3次、4次或5次等,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选择,扫选完成后得到白钨精矿产品。
[0025] 根据本发明,按白钨锡混合精矿的质量计,所述扫选过程中捕收剂的总加入量为15‑90g/t,例如可以是15g/t、20g/t、30g/t、40g/t、50g/t、60g/t、70g/t、80g/t或90g/t等,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
[0026] 示例性的,当对步骤(1)中粗选完成后得到的尾矿进行两次扫选作业时,扫选Ⅰ过程中捕收剂的加入量可以为10‑60g/t,扫选Ⅱ过程中捕收剂的加入量为5‑30g/t。
[0027] 根据本发明,将扫选得到的中矿循序返回前一作业。
[0028] 根据本发明,按白钨锡混合精矿的质量计,步骤(2)所述抑制剂的加入量为5‑80g/t,例如可以是5g/t、10g/t、20g/t、30g/t、40g/t、50g/t、60g/t、70g/t或80g/t,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
[0029] 上述步骤(2)所述抑制剂的加入量优选为8‑65g/t。
[0030] 根据本发明,上述抑制剂的加入量为精选过程中药剂加入的总量,例如进行四次精选,四次精选过程中抑制剂的加入总量为5‑80g/t。
[0031] 根据本发明,步骤(2)所述抑制剂中氟硅酸钠和六偏磷酸钠的质量比为(1‑4):1,优选为3:1,例如可以是1:1、1.5:1、2:1、2.5:1、3:1、3.5:1或4:1等,限于篇幅及出于简明的考虑,本发明不再穷尽列举。
[0032] 根据本发明,步骤(2)中进行至少一次精选作业,例如可以是1次、2次、3次、4次、5次、6次、7次或8次等,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选择,精选完成后得到锡精矿产品。
[0033] 根据本发明,将每一次精选得到的中矿循序返回前一作业。
[0034] 本发明在上述优选的条件下进行白钨锡混合精矿的分离,浮选效果更佳。
[0035]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白钨锡混合精矿的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6] (1)将白钨锡混合精矿加水调成质量浓度为20‑50%的矿浆,向矿浆中加入调整剂碳酸钠和硝酸铅,然后加入捕收剂水杨羟肟酸、萘羟肟酸和松醇油进行至少一次粗选作业,粗选完成后得到锡粗精矿和尾矿;其中,按白钨锡混合精矿的质量计,碳酸钠的加入量为500‑2000g/t,硝酸铅的加入量为200‑800g/t,捕收剂的加入量为100‑1000g/t,捕收剂中水杨羟肟酸、萘羟肟酸和松醇油的质量比为(12‑16):(6‑9):1;
[0037] (2)对步骤(1)所得尾矿进行至少一次扫选作业,扫选完成后得到白钨精矿产品;其中,按白钨锡混合精矿的质量计,所述扫选过程中捕收剂的总加入量为15‑90g/t,并将扫选得到的中矿循序返回前一作业;
[0038] (3)向步骤(1)所得锡粗精矿中加入抑制剂氟硅酸钠和六偏磷酸钠进行至少一次精选作业,精选完成后得到锡精矿产品;其中,按白钨锡混合精矿的质量计,抑制剂的加入量为5‑80g/t,氟硅酸钠和六偏磷酸钠的质量比为(1‑4):1,并将精选得到的中矿循序返回前一作业。
[0039] 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0] (1)本发明采用常温条件下浮选锡抑制白钨技术方案进行白钨锡分离,避免了传统的采用白钨浮选抑制锡技术方案的弊端,在常温条件下实现了白钨锡混合精矿资源的环保、高效分离,提高了白钨精矿和锡精矿的资源利用率,具有良好的经济、环保效益和应用前景。
[0041] (2)本发明采用水杨羟肟酸、萘羟肟酸和松醇油组合作为捕收剂,三者之间产生配合作用,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白钨捕收剂脂肪酸存在的水溶性差、分散性差、易分层、性能不稳定和选择性差等缺点,有利于减少白钨和脉石矿物夹杂进入锡精矿,同时减少了捕收剂用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0042] (3)本发明在锡精选作业过程中加入氟硅酸钠和六偏磷酸钠组合而成的抑制剂,二者产生配合,在活化锡石的同时强化了对脉石矿物的抑制作用,提高锡石与石英等脉石的浮选分离效果,可以获得品位和回收率都较高的锡精矿和白钨精矿。其中,所得白钨精矿中WO3≥50%,可达55%以上,回收率高于98%,达到锡金属销售要求;锡精矿中Sn≥30%,可达40%以上,回收率高于85%,达到了钨金属销售要求。
[0043] (4)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节能环保、易于操作,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对白钨锡混合精矿中白钨和锡的分离和回收,尤其适用于含WO3≥40%和Sn 5‑15%的白钨锡混合精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附图说明
[0044]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白钨锡混合精矿的分离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0045] 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例仅仅是本发明的简易例子,并不代表或限制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47] 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实施例如下:
[0048] 实施例1
[0049] 某白钨锡混合精矿含WO340.71%,Sn 14.13%。本实施例提供的浮选工艺采用一粗两扫四精流程,其中第一次精选和扫选一的中矿返回粗选,第二、三、四次精选所得中矿依次返回前一精选作业,扫选二的中矿返回扫选一作业。
[0050] 如图1所示,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浮选:
[0051] (1)将白钨锡混合精矿用水调整至质量浓度为42%的矿浆,在常温条件下进行锡石浮选:依次添加碳酸钠1000g/t,硝酸铅700g/t,捕收剂800g/t,一次粗选后得到泡沫产品锡粗精矿和尾矿,所述捕收剂为水杨羟肟酸、萘羟肟酸和松醇油按照14:7:1质量比的组合;
[0052] (2)对步骤(1)粗选完成后得到的尾矿进行两次扫选,扫选过程中捕收剂的加入量分别为60g/t和30g/t,将扫选后得到的中矿循序返回前一作业进行选别;扫选二的尾矿即为白钨精矿产品。
[0053] (3)向步骤(1)得到的锡粗精矿中加入抑制剂,所述抑制剂为氟硅酸钠和六偏磷酸钠按照3:1质量比的组合,进行4次精选作业,精选一添加抑制剂40g/t,精选二添加抑制剂15g/t,精选三添加抑制剂8g/t,精选四添加脉石抑制剂3g/t,精选完成后得到锡精矿产品。
[0054] 经过检测,最终获得的闭路试验指标为:白钨精矿含WO356.93%,回收率98.59%;锡精矿含Sn 43.51%,回收率90.87%。
[0055] 实施例2
[0056] 某白钨锡混合精矿含WO341.97%,Sn 8.34%,浮选工艺采用一粗两扫四精流程,其中第一次精选和扫选一的中矿返回粗选,第二、三、四次精选所得中矿依次返回前一精选作业,扫选二的中矿返回扫选一作业。
[0057]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浮选:
[0058] (1)将白钨锡混合精矿用水调整至质量浓度为35%的矿浆,在常温条件下进行锡石浮选:依次添加碳酸钠1500g/t,硝酸铅500g/t,捕收剂500g/t,一次粗选后得到泡沫产品锡粗精矿和尾矿,所述捕收剂为水杨羟肟酸、萘羟肟酸和松醇油按照16:9:1质量比的组合;
[0059] (2)对步骤(1)粗选完成后得到的尾矿进行两次扫选,扫选过程中捕收剂的加入量分别为50g/t和20g/t,将扫选后得到的中矿循序返回前一作业进行选别;扫选二的尾矿即为白钨精矿产品。
[0060] (3)向步骤(1)得到的锡粗精矿中加入抑制剂,所述抑制剂为氟硅酸钠和六偏磷酸钠按照2:1质量比的组合,进行4次精选作业,精选一添加抑制剂35g/t,精选二添加抑制剂15g/t,精选三添加抑制剂8g/t,精选四添加脉石抑制剂2g/t,精选完成后得到锡精矿产品。
[0061] 经过检测,最终获得的闭路试验指标为:白钨精矿含WO351.03%,回收率99.10%;锡精矿含Sn 38.64%,回收率85.73%。
[0062] 实施例3
[0063] 某白钨锡石合精矿含WO344.03%,Sn 11.70%,浮选工艺采用一粗两扫六精流程,其中第一次精选和扫选一的中矿返回粗选,第二、三、四、五、六次精选所得中矿依次返回前一精选作业,扫选二的中矿返回扫选一作业。
[0064]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浮选:
[0065] (1)将白钨锡混合精矿用水调整至质量浓度为40%的矿浆,在常温条件下进行锡石浮选:依次添加碳酸钠1500g/t,硝酸铅600g/t,捕收剂600g/t,一次粗选后得到泡沫产品锡粗精矿和尾矿,所述捕收剂为水杨羟肟酸、萘羟肟酸和松醇油按照14:8:1质量比的组合;
[0066] (2)对步骤(1)粗选完成后得到的尾矿进行两次扫选,扫选过程中捕收剂的加入量分别为60g/t和20g/t,将扫选后得到的中矿循序返回前一作业进行选别;扫选二的尾矿即为白钨精矿产品。
[0067] (3)向步骤(1)得到的锡粗精矿中加入抑制剂,所述抑制剂为氟硅酸钠和六偏磷酸钠按照4:1质量比的组合,进行6次精选作业,精选一添加抑制剂25g/t,精选二添加抑制剂15g/t,精选三添加抑制剂10g/t,精选四添加脉石抑制剂8g/t,精选五添加脉石抑制剂5g/t,精选六添加脉石抑制剂3g/t,精选完成后得到锡精矿产品。
[0068] 经过检测,最终获得的闭路试验指标为:白钨精矿含WO357.68%,回收率98.91%;锡精矿含Sn 42.42%,回收率88.84%。
[0069] 实施例4
[0070] 某白钨锡混合精矿含WO346.53%,Sn 5.85%,浮选工艺采用一粗两扫两精流程,其中第一次精选和扫选一的中矿返回粗选,第二次精选所得中矿依次返回前一精选作业,扫选二的中矿返回扫选一作业。
[0071]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浮选:
[0072] (1)将白钨锡混合精矿用水调整至质量浓度为30%的矿浆,在常温条件下进行锡石浮选:依次添加碳酸钠500g/t,硝酸铅400g/t,捕收剂400g/t,一次粗选后得到泡沫产品锡粗精矿和尾矿,所述捕收剂为水杨羟肟酸、萘羟肟酸和松醇油按照12:6:1质量比的组合;
[0073] (2)对步骤(1)粗选完成后得到的尾矿进行两次扫选,扫选过程中捕收剂的加入量分别为40g/t和20g/t,将扫选后得到的中矿循序返回前一作业进行选别;扫选二的尾矿即为白钨精矿产品。
[0074] (3)向步骤(1)得到的锡粗精矿中加入抑制剂,所述抑制剂为氟硅酸钠和六偏磷酸钠按照1:1质量比的组合,进行2次精选作业,精选一添加抑制剂30g/t,精选二添加抑制剂10g/t,精选完成后得到锡精矿产品。
[0075] 经过检测,最终获得的闭路试验指标为:白钨精矿含WO354.71%,回收率99.35%;锡精矿含Sn 32.11%,回收率85.12%。
[0076] 对比例1
[0077]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将捕收剂替换为水杨羟肟酸外,其他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即只使用水杨羟肟酸作为捕收剂,且捕收剂的总添加量不变。
[0078] 经过检测,最终获得的闭路试验指标为:白钨精矿含WO350.20%,回收率99.21%;锡精矿含Sn 53.35%,回收率73.62%。
[0079] 对比例2
[0080]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将捕收剂替换为萘羟肟酸外,其他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即只使用萘羟肟酸作为捕收剂,且捕收剂的总添加量不变。
[0081] 经过检测,最终获得的闭路试验指标为:白钨精矿含WO349.58%,回收率99.25%;锡精矿含Sn 52.43%,回收率68.67%。
[0082] 对比例3
[0083]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将捕收剂替换为松醇油外,其他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即只使用松醇油作为捕收剂,且捕收剂的总添加量不变。
[0084] 经过检测,最终获得的闭路试验指标为:白钨精矿含WO346.51%,回收率98.82%;锡精矿含Sn 32.22%,回收率30.74%。
[0085] 对比例4
[0086]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将捕收剂替换为水杨羟肟酸和萘羟肟酸(质量比为2:1)外,其他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即只选用水杨羟肟酸和萘羟肟酸作为捕收剂,且捕收剂的总添加量不变。
[0087] 经过检测,最终获得的闭路试验指标为:白钨精矿含WO355.47%,回收率98.74%;锡精矿含Sn 40.81%,回收率79.38%。
[0088] 对比例5
[0089]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将捕收剂替换为水杨羟肟酸和松醇油(质量比为14:1)外,其他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即只选用水杨羟肟酸和松醇油作为捕收剂,且捕收剂的总添加量不变。
[0090] 经过检测,最终获得的闭路试验指标为:白钨精矿含WO353.07%,回收率98.87%;锡精矿含Sn 42.37%,回收率71.90%。
[0091] 对比例6
[0092]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将捕收剂替换为萘羟肟酸和松醇油(质量比为7:1)外,其他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即只选用萘羟肟酸和松醇油作为捕收剂,且捕收剂的总添加量不变。
[0093] 经过检测,最终获得的闭路试验指标为:白钨精矿含WO356.51%,回收率98.49%;锡精矿含Sn 40.07%,回收率82.26%。
[0094] 对比例7
[0095]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将抑制剂替换为氟硅酸钠外,其他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即只选用氟硅酸钠作为抑制剂,且精选过程中抑制剂的总添加量不变。
[0096] 经过检测,最终获得的闭路试验指标为:白钨精矿含WO357.32%,回收率97.14%;锡精矿含Sn 38.25%,回收率83.89%。
[0097] 对比例8
[0098]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将抑制剂替换为六偏磷酸钠外,其他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即只选用六偏磷酸钠作为抑制剂,且精选过程中抑制剂的总添加量不变。
[0099] 经过检测,最终获得的闭路试验指标为:白钨精矿含WO356.84%,回收率97.04%;锡精矿含Sn 36.23%,回收率78.21%。
[0100] 对比例9
[0101]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将抑制剂替换为常规水玻璃外,其他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即只选用常规水玻璃作为精选抑制剂,且精选过程中抑制剂的总添加量不变。
[0102] 经过检测,最终获得的闭路试验指标为:白钨精矿含WO348.93%,回收率99.16%;锡精矿含Sn 48.51%,回收率60.11%。
[0103] 申请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