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竿手柄部件及钓竿

专利类型 发明公开 法律事件 公开; 实质审查;
专利有效性 实质审查 当前状态 实质审查
申请号 CN202211048074.3 申请日 2022-08-30
公开(公告)号 CN115735866A 公开(公告)日 2023-03-07
申请人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申请人类型 企业
发明人 川村拓司; 第一发明人 川村拓司
权利人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权利人类型 企业
当前权利人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当前权利人类型 企业
省份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 城市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
具体地址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日本东京都 邮编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
主IPC国际分类 A01K87/00 所有IPC国际分类 A01K87/00A01K87/08
专利引用数量 0 专利被引用数量 0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10 专利文献类型 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专利代理人 李雪春; 阎文君;
摘要 本 发明 为一种不仅轻量且不容易对来自竿体的振动产生衰减,而且具备大幅提高了把持性的 钓竿 用卷线器座的钓竿用 手柄 部件,钓竿用手柄部件是将隆起部和卷线器座本体及握柄一体成形并由 碳 纤维 强化塑料形成,所述卷线器座本体形成有载放卷线器脚的卷线器脚载放部,所述握柄在其轴向上进行观察而被设置在该卷线器座本体的后方,所述卷线器座本体在所述轴向上进行观察而在从所述隆起部的前方40mm起至所述后方100mm的范围内具有把持部,该把持部的上半部的以周向的 角 度进行观察而至少占有10°角度量的第1部分被构成为,在以平面或在该卷线器座本体的周向上进行观察时,为 曲率 半径比其他第2部分的 曲率半径 更大的曲面。
权利要求

1.一种钓竿手柄部件,是将隆起部和卷线器座本体及握柄一体成形,所述卷线器座本体形成有载放卷线器脚的卷线器脚载放部,所述握柄在其轴向上进行观察而被设置在该卷线器座本体的后方,且该钓竿用手柄部件是由纤维强化塑料形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向上观察,所述卷线器座本体在从所述隆起部的前方40mm起至所述后方
100mm的范围内具有把持部,该把持部的上半部的以周向的度进行观察而至少占有10°角度量的第1部分为,在以平面或在该卷线器座本体的周向上进行观察时,曲率半径比其他第
2部分的曲率半径更大的曲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用手柄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持部的上半部的以周向的角度进行观察而至少占有10°角度量的第1部分的曲面的曲率半径为R20以上或‑R3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钓竿用手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第2部分的曲面的曲率半径为R13以上且小于R2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钓竿用手柄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把持部的上半部的第1部分和所述其他第2部分之间具备过渡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钓竿用手柄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渡部为折拐线或折拐面,在为该折拐面时,平面或曲率半径处于R0.1至R1.0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钓竿用手柄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轴向上进行观察,所述握柄在从后方的端部起100mm的范围内具有把持部,该把持部的上半部的以周向的角度进行观察而至少占有10°角度量的第1部分为,在以平面或在该握柄的周向上进行观察时,曲率半径比其他第2部分的曲率半径更大的曲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钓竿用手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钓竿用手柄被形成为中空。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钓竿用手柄部件,其特征在于,
钓竿用竿体的端部被安装在所述卷线器座本体的一方的端部即与所述握柄相反侧的端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钓竿用手柄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纤维强化塑料的碳纤维是沿着所述钓竿用手柄部件的长度方向而连续形成。
10.一种钓竿,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钓竿用手柄部件和竿体。

说明书全文

钓竿手柄部件及钓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具有钓竿用卷线器座部的钓竿用手柄部件及具备该钓竿用手柄部件的钓竿。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已知有各种各样的具备钓竿用卷线器座及握柄的钓竿。
[0003] 在这样的钓竿上,通常是将钓竿用卷线器座和钓竿用握柄载放在竿体之上,且在该钓竿用卷线器座上,形成有用于将卷线器脚载放到本体的上侧或下侧的卷线器脚载放部。
[0004] 作为这样的钓竿,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钓竿,具备:竿体;筒状的补强树脂层,设置在该竿体的周面上,在外周上形成有凹凸面;及卷线器座,被注塑成形在该补强树脂层的外周面上。
[0005]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在卷线器座的后侧具备后握柄部的钓竿,所述卷线器座具备具有载放卷线器的脚部的卷线器脚载放部的筒状卷线器座本体,该钓竿具备:竿本体;及后握柄竿体,在由预浸胶片形成中空竿体时,通过以比竿本体的直径变化率更大的直径变化率使其后部大直径化,且一体地形成有后握柄部,并且通过使竿本体的后部与后握柄竿体的前部形成规定长度的重合部,从而内外重合并接合一体化,且该重合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卷线器座本体的内侧。
[0006] 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371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219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钓竿上存在有下述这样的问题,即,由于在竿体上,在筒状的补强树脂层上,设置有注塑成形在该补强树脂层的外周面上的实心的卷线器座,因此会导致重量增加,并且,不仅由于卷线器座具有壁厚,因此会导致其作为缓冲材料而发挥功能,从而会导致钓竿的灵敏度大幅降低,而且对于把持性也未做任何考虑。
[0008] 此外,即使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钓竿上也存在有下述这样的问题,即,由于是将后握柄竿体和卷线器座本体接合在竿本体上,因此不可避免会导致用于粘接的重量增加,并且,不仅由于夹杂有粘接部分和多个层,因此会导致它们作为缓冲材料而发挥功能,从而会导致钓竿的灵敏度大幅降低,而且对于把持性也未做任何考虑。
[0009]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进行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仅轻量且不容易对来自竿体的振动产生衰减,而且具备大幅提高了把持性的钓竿用卷线器座的钓竿用手柄部件及具备该钓竿用手柄部件的钓竿。通过参照本说明书整体可知本发明的上述以外的目的。
[0010]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是将隆起部和卷线器座本体及握柄一体成形的钓竿用手柄部件,所述卷线器座本体形成有载放卷线器脚的卷线器脚载放部,所述握柄在其轴向上进行观察而被设置在该卷线器座本体的后方,且该钓竿用手柄部件是由纤维强化塑料形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向上观察,所述卷线器座本体在从所述隆起部的前方40mm起至所述后方100mm的范围内具有把持部,该把持部的上半部的以周向的度进行观察而至少占有10°角度量的第1部分为,在以平面或在该卷线器座本体的周向上进行观察时,曲率半径比其他第2部分的曲率半径更大的曲面。
[0011]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被构成为,所述把持部的上半部的以周向的角度进行观察而至少占有10°角度量的第1部分的曲面的曲率半径为R20以上或‑R30以下。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被构成为,所述其他第2部分的曲面的曲率半径为R13以上且小于R20。
[0012]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被构成为,在所述把持部的上半部的第1部分和所述其他第2部分之间具备过渡部。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上,所述过渡部为折拐线或折拐面,在为该折拐面时,平面或曲率半径处于R0.1至R1.0的范围内。
[0013]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上,所述握柄在所述轴向上进行观察,在从后方的端部起100mm的范围内具有把持部,该把持部的上半部的以周向的角度进行观察而至少占有10°角度量的第1部分被构成为,在以平面或在该握柄的周向上进行观察时,为曲率半径比其他部分的曲率半径更大的曲面。
[0014]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的所述钓竿用手柄被形成为中空。
[0015]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被构成为,将钓竿用竿体的端部安装在所述卷线器座本体的一方的端部即与所述握柄相反侧的端部上。
[0016]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的所述碳纤维强化塑料的碳纤维是沿着所述钓竿用手柄部件的长度方向而连续形成。
[0017]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被构成为,具备上述任一的钓竿用手柄部件和竿体。
[0018]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不仅轻量且不容易对来自竿体的振动产生衰减,而且具备大幅提高了把持性的钓竿用卷线器座的钓竿用手柄部件及具备该钓竿用手柄部件的钓竿。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的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卷线器座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的图。
图4(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的图,(b)是表示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的截面的图。
图5(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的截面的图,(b)
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的截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的截面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的截面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的成形方法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的截面的图。
符号说明
1‑钓竿;2‑竿体;3‑首节竿;4‑握柄;5‑中节;6‑卷线器;6a‑卷线器脚;7‑竿稍节;9‑卷线器座;10‑钓线导件;12‑卷线器座本体;12a‑卷线器脚载放面;12b‑隆起部(扳机);13‑端部;14‑固定罩;15‑端部;17‑内侧层;18‑外侧层;20‑钓竿用手柄部件;21‑把持部;22‑移动罩;23‑第1部分;24‑第2部分;25‑折拐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钓竿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在多个附图中,对于共同的构成要素,通过多个附图,标注有相同的参照符号。为了便于说明,各附图不一定是以准确的比例尺进行记述,希望注意到这一点。
[0021]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钓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钓竿1具备:竿体2;卷线器R,通过卷线器座9而被安装在竿体2上;及钓线导件10,被安装在竿体2上。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卷线器座9及钓线导件10相当于分别安装在竿体的外周面上的安装零件。
[0022] 竿体2例如是通过将首节竿3、中节5及竿稍节7等连结而构成。这些各竿体例如是以插接式接合。首节竿3、中节5及竿稍节7可通过抽出方式、倒插接方式、套筒方式、或这些以外的公知的任意的接合方式来接合。竿体2也可以由单一的竿体构成。
[0023] 首节竿3、中节5及竿稍节7例如是由纤维强化树脂制的管状体构成。该纤维强化树脂制的管状体是通过将在强化纤维中浸渍有基体树脂的纤维强化树脂聚酯胶片(预浸胶片)卷绕在芯轴上,对该预浸胶片进行加热使其固化而制作。作为该预浸胶片中包含的强化纤维,例如可使用碳纤维、玻璃纤维及这些以外的任意的公知的强化纤维。作为该预浸胶片中包含的基体树脂,可使用环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在预浸胶片被固化后,将芯轴脱芯。此外,管状体的外表面被适当研磨。各竿杆也可以构成为实心状。
[0024]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在首节竿3、中节5及竿稍节7上,设置有对从安装在钓竿用卷线器座9上的卷线器6放出的钓线进行导向的多个钓线导件10(钓线导件10A~10D)。更具体而言,在首节竿3上设置有钓线导件10A,在中节5上设置有钓线导件10B,在竿稍节7上设置有钓线导件10C。虽然在竿稍节7的顶端上设置有顶部导件10D,但省略了详细说明。
[0025] 接下来,参照图2对卷线器座本体12及卷线器座9的基本构成进行说明。卷线器座本体12具备卷线器座本体12,该卷线器座本体12沿着其轴向具有载放钓鱼用卷线器6的卷线器脚6a的卷线器脚载放面12a。卷线器座本体12整体上被形成为筒状。卷线器座本体12例如可构成为具有300mm至450mm的范围的长度,但不局限于此。
[0026] 此外,该卷线器座本体12在卷线器脚载放面12a的相反侧稍微隆起而形成有隆起部(扳机)12b,该隆起部(扳机)12b具有在用握持的手握住时,通过对拇指肚或其近部进行支撑,而便于握持的弯曲形状的外面。
[0027] 卷线器座本体12的卷线器脚载放面12a被形成为平坦,或被形成为具有比邻接于卷线器座本体12的卷线器脚载放面12a的其他周向的部位(例如握持部12b)更大的曲率且大致平坦,且被形成为图2所示的在卷线器座本体12的轴向上延伸的状态。在卷线器座本体12上,在一端(竿尾侧)上一体地配设有固定罩14。卷线器座本体12的卷线器脚载放面12a的一端被配设在固定罩14的内部。
[0028] 在卷线器座本体12上,在另一端(竿顶侧)上,在轴向上移动自如地安装有移动罩22。将该卷线器座本体12和该移动罩22统称为卷线器座9,但省略了详细说明。
[0029] 接下来,参照图3(及图2)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20进行说明。在此,虽然钓竿用手柄部件20是由已述的卷线器座本体12和与该卷线器座本体12邻接形成的握柄4构成,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在其间设置连接部件。另外,虽然也可将已述的卷线器座9和该握柄4统称为钓竿用手柄部件20,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进行说明。
[0030]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20是将形成有载放卷线器脚6b的卷线器脚载放部12a的卷线器座本体12和与该卷线器座本体12连接的握柄4一体成形,该钓竿用手柄部件是由碳纤维强化塑料形成。此外,如后述的图4(b)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20可形成为中空。如此,可以大幅降低重量,且不会对赋予钓竿的灵敏度造成影响。
[0031] 接下来,参照图4(a)、(b)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20进行说明。如图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20是以将形成有载放卷线器脚6b的卷线器脚载放部12a的卷线器座本体12和与该卷线器座本体12连接的握柄4一体成形的方式构成,该钓竿用手柄部件20由碳纤维强化塑料形成,卷线器座本体20在该卷线器座本体20的轴向上进行观察,在从所述隆起部(扳机)12b的前方40mm至所述后方100mm(X)的范围内具有把持部21,该把持部21的上半部的以周向的角度进行观察至少占有
10°角度量的第1部分23被构成为,在以平面(在图示的例子中,该第1部分23为平面)或在该卷线器座本体的周向上进行观察时,为曲率半径比其他部分24的曲率半径更大的曲面。在此,隆起部(扳机)12b的前方是指安装有上述的竿体侧的方向,隆起部(扳机)12b的后方是指上述的握柄4侧的方向。
[003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20,通过将手柄部件一体成形,可实现大幅的轻量化,并且,由于一体成形可以降低来自竿体的振动的衰减,因此不仅可以提高钓竿的灵敏度,而且可以大幅提高把持卷线器座本体时的把持性。如此,由于配置有面,所述面是用直线或接近直线的曲面来构成把持把持部时指尖所接触的部分,因而相对于以把持部的轴向为旋转中心的旋转方向,可起到止转的功能,因此认为会大幅提高把持性。在此,认为在把持钓竿时,在钓鱼者握住钓竿的把持部时,考虑到假想的把持部外径(例如为φ20~27mm,但不局限于此)和钓鱼者的手指的宽度(10~19mm),考虑到手指发挥止转效果所需的比例,优选成为把持部21的上半部的以周向的角度进行观察至少10°角度量以上。此外,认为把持部的手指触碰的中央的部分(在把持部的轴向上进行观察,在手指触碰的中央的部分上,例如为从隆起部12b的前方30mm至后方80mm的部分)如果为30°角度量以上则更佳。
[0033]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20被构成为,把持部21的上半部的以周向的角度进行观察至少占有10°角度量的第1部分23(在图4(b)所示的例子中,形成有一对(2个)该第1部分23)的曲面的曲率半径为R20以上或‑R30以下。另外,该第1部分23既可以如图4(b)所示设置2个,也可以设置1个或3个以上(同样适用于整个本说明书)。如此,由于在把持钓竿手柄时,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过渡部从指尖起至第一关节附近能够发挥止转的效果,因此可以大幅提高把持性。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被构成为,所述其他部分24(图4(b)所示的下半部)的曲率半径为R13以上且小于R20。
[0034]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被构成为,在该把持部的上半部的第1部分和该其他第2部分之间具备过渡部。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上,所述过渡部为折拐线(在剖面中为拐点(未图示))或折拐面(在剖面上为直线或曲线,在后述的图5所示的例子中,为折拐面25的曲线),在为该折拐面时,平面或曲率半径在R0.1至R1.0的范围内。如此,由于过渡部起到陷入到指关节(融合)中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止转的效果,因此可以大幅提高把持性。
[0035]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上,在其轴向上进行观察,该握柄在从后方的端部起100mm(Y)的范围内具有把持部,且该把持部的上半部的以周向的角度进行观察而至少占有10°角度量的第1部分被构成为,在以平面或在该握柄的周向上进行观察时,曲率半径比其他第2部分的曲率半径更大的曲面。
[0036]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20,通过将手柄部件一体成形,可实现大幅的轻量化,此外,由于一体成形可以降低来自竿体的振动的衰减,因此不仅可以提高钓竿的灵敏度,而且可以大幅提高把持握柄时的把持性。如此,由于配置有面,所述面是用直线或接近直线的曲面来构成把持握柄时指尖所接触的部分,因而相对于以握柄的轴向为旋转中心的旋转方向,可起到止转的功能,因此认为会大幅提高把持性。在此,认为在把持钓竿时,在钓鱼者握住钓竿的握柄时,考虑到假想的握柄外径(例如为φ20~27mm,但不局限于此)和钓鱼者的手指的宽度(10~19mm),考虑到手指发挥止转效果所需的比例,优选成为把持部21的上半部的以周向的角度进行观察至少10°角度量以上。此外,认为握柄的手指触碰的部分(在其轴向上进行观察,例如为握柄的从后方的端部起0mm至80mm的部分)如果为30°角度量以上则更佳。
[0037]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被构成为,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和竿体。
[0038]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通过将手柄部件一体成形,能够实现大幅的轻量化,此外,由于一体成形能够降低来自竿体的振动的衰减,因此不仅可以提高钓竿的灵敏度,而且还可以通过形成把持部来大幅提高把持性。如此,由于配置有面,所述面是用直线或接近直线的曲面来构成把持握柄时指尖所接触的部分,因而相对于以握柄的轴向为旋转中心的旋转方向,可起到止转的功能,因此认为会大幅提高把持性。
[0039] 接下来,参照图5‑7,使用其剖视图(图4(a)中的A‑A剖面)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20的把持部21进行说明(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中空部分)。另外,虽然对于握柄4的把持部而言也相同,但以下以卷线器座本体20的把持部21为例来进行说明。在此,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20的轴向上的第1部分的位置不局限于图4(a)中的A‑A截面的位置,也可以为前文已述的位置。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20上的形成第1部分的(其剖面的)周向位置既可以与把持部21的轴向上的位置无关而相同,也可以根据其位置而有所不同。
[0040] 首先,图5(a)表示钓竿用手柄部件20的把持部21的剖视图的一个例子,图5(b)表示其放大图。如图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20上,把持部21的上半部的在周向的角度(α)上进行观察而至少占有10°角度量的第1部分23(在图5(a)所示的例子中,形成有一对(2个)该第1部分23)被构成为,在以平面(在图5(a)的例子中,该第1部分23为平面)或在该卷线器座本体的周向上进行观察时,为曲率半径比其他部分24的曲率半径更大的曲面。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20上的第1部分所占的(其剖面的)周向的角度(在上半部中占有的角度量)既可以与把持部21的轴向上的位置无关而相同,也可以根据其位置而有所不同。如上所述,在把持钓竿时,在钓鱼者握住钓竿的握柄时,考虑到假想的握柄外径(例如为φ20~27mm,但不局限于此)和钓鱼者的手指的宽度(10~19mm),考虑到手指发挥止转效果所需的比例,优选成为把持部21的上半部的以周向的角度进行观察至少10°角度量以上,并且,可以使把持部的手指触碰的中央的部分(在把持部的轴向上进行观察,在手指触碰的中央的部分上,例如为从隆起部12b的前方
30mm起至后方80mm的部分)为30°角度量以上。
[0041] 图5(b)示出有图5(a)的平面(图5(b)所示的A)、曲率半径为R20的B、曲率半径为‑R30的C的3个曲线。希望将上述的称为“曲率半径较大”的情况理解为数值的绝对值较大。
[0042] 此外,图5(b)所示的该第1部分23是一个例子,把持部21的上半部的以周向的角度进行观察而至少占有10°角度量的第1部分23(在图5(a)所示的例子中,形成有一对(2个)该第1部分23)的曲面的曲率半径可构成为R20以上或‑R30以下。此外,把持部21的第1部分23可形成在上半部的周向的5度至45度的范围的角度(在图5(a)所示的例子中,为40°角度量(角度α))内。该角度可根据设置在把持部21上的第1部分23的数量而改变。此外,在第1部分23和第2部分24之间,形成有折拐线(在截面上为拐点)或折拐面(平面(在截面上为直线)或曲面(在截面上为曲线)),折拐面的曲率半径处于R0.1至R1.0的范围内。在图5(a)、(b)所示的例子中形成有折拐面25,该折拐的曲率半径处于R0.1至R1.0的范围内。如此,可形成圆形而不是棱边,以便在握住时不会伤害到手,此外,可起到使折拐面25陷入指关节并与指关节融合的作用。
[0043] 在此,上半部是指图5(a)所示的角度0°至180°的范围的角度。此外,下半部是指图5(a)所示的角度180°至360°的范围的角度。其他部分(第2部分)24是指第1部分以外的部分,但在本说明书中方便起见是指该下半部。此外,设置有第1部分23的角度范围既可以根据钓竿用手柄部件20的轴向位置而有所不同,也可以相同。这一点同样适用于整个本说明书。
[0044] 接下来,图6示出钓竿用手柄部件20的把持部21的剖视图的其他例子。如图所示,把持部21的第1部分23可形成在上半部的周向的45度至90度范围的角度(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为40°角度量(角度β))内。在图示的例子中,该第1部分23被形成为平面。
[0045] 接下来,图7示出钓竿用手柄部件20的把持部21的剖视图的其他例子。如图所示,把持部21的第1部分23可形成在上半部的周向的5度至60度范围的角度(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为角度55°量(角度γ))内。在图示的例子中,该第1部分23被形成为曲率半径R20以上或‑R30以下的曲面。
[0046] 接下来,图9示出钓竿用手柄部件20的把持部21的剖视图的其他例子。如图9(a)、(b)所示,把持部21的第1部分23由部分23A和部分23B构成,部分23A被形成在上半部的周向的5度至45度范围的角度(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为40°角度量(角度α))内,部分23B则被形成在上半部的周向的45度至90度范围的角度(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为40°角度量(角度β))内(在图示的例子中,形成有左右一对23A和23B(即合计4个部分))。如此,设置有2个把持部21的第1部分23,当形成一对时,则合计为4个。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把持时的止转效果。在此,把持部21的第1部分23不局限于特定的形态,可设想成各种各样的形态。此外,在图9(b)中,在该部分23A和23B之间形成有过渡部,但在图9(a)中,该部分23A与23B是连续形成,可适当选择任一的形态。此外,在设置有3个第1部分23时(虽然未图示,但例如为23A、23B、23C),也可以在该23A和23B之间形成过渡部,并在该23B和23C之间连续形成。
[0047]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20上,该钓竿用手柄部件20可由碳纤维强化塑料(CFRP)形成。此外,作为该钓竿用手柄部件20的原材料,也可以由CFRTP(连续纤维)、CFRTP(不连续纤维)或混合纤维(hybrid)形成。通过由这样的原材料形成,作为用于钓竿的手柄部件20,能够确保足够的刚性和强度,并且能够抑制重量的增加。
[0048] 此外,如图4a、4b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20上,钓竿用竿体3的端部13被构成为,安装在该卷线器座本体12的一方的端部15上,即与该握柄4相反侧的端部15上。如此,与现有的很多的方法不同,无需使竿体超过钓竿用手柄部件20整体或大致整体,因而能够实现重量的大幅降低。
[0049]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20上,该卷线器座本体12的端部15的长度(A)被构成为20‑50mm。如此,如上所述,由于无需使竿体穿过钓竿用手柄部件20整体或大致整体,因此能够实现重量的大幅降低。在此,钓竿用竿体3的端部13的向钓竿用手柄部件20的安装方法例如可考虑嵌合(压入)、粘接或紧固,但不局限于此。利用在此列举的安装方法,具有更便于竿体和手柄部件的装拆这样的优点。
[0050] 虽然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20上,该钓竿用手柄部件被形成为中空,但也可以在将钓竿用竿体3的端部13安装到该卷线器座本体12的一方的端部15即与该握柄4相反侧的端部15上的区域中具备周向肋。如此,能够在大幅降低重量且不会对赋予钓竿的灵敏度造成影响的同时,能够提高周向的刚性(抗压刚性)。
[0051]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20上,也可以在该钓竿用手柄部件20的内侧设置内侧层(未图示)。此刻,作为内侧层,可使用树脂材料。如此,可以形成具备内面的加工性高且不容易产生树脂不足及内面表面的纤维细毛的该卷线器座的钓竿用手柄部件。
[0052] 更具体而言,由于通过在钓竿用手柄部件20的内侧存在有内侧层,能够将所需的树脂供给到纤维,因此能够使物性稳定化(能够保证强度的下限)。此外,虽然在将零件插入到内侧层或是进行粘接时,配合零件的尺寸而可能会产生有进行内径的追加加工的需要,但如果内侧起毛,则存在有无法确保加工余量这样的问题,对此,由于存在内侧层,因此能够充分确保加工余量,因而能够成形出具备更柔软且更牢固的结构的手柄部件。
[0053]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20上,该碳纤维强化塑料(CFRP)的碳纤维被构成为,沿着该钓竿用手柄部的长度方向而连续形成。如此,可以通过确保弯曲刚性来实现轻量化和可以将通过鱼上钩而产生的竿的振动敏感地传递到手头。
[0054] 接下来,参照图8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20的成形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8a所示,配合钓竿用手柄部件20的形状和尺寸来确定芯部件的尺寸和形状(例如,从钓竿用手柄部件20向内侧偏移0.5‑1mm左右),并造形出具有溶解性的芯部件(芯部件的造形)。该芯部件的造形方法可考虑注塑成形、浇注、通过3D打印机来形成等,但不局限于此。另外,用非溶解性的树脂来覆盖芯部件的表面层
[0055] 接下来,如图8b所示,将预浸胶片层叠在该芯部件的周围,形成预塑形坯。在此,作为层叠的材料,也可以使用未浸渍有树脂的干式碳纤维基材。
[0056] 而后,如图8c所示,将该预塑形坯放入模具中,加热、加压并进行冲压成形。另外,也可以为热压罐(autoclave)或RTM成形等,但不局限于特定形态。
[0057] 接下来,如图8d所示,对成形品进行二次加工(定尺寸、去毛刺)。更具体而言,去除成形品的前后等多余的部位或成形时产生的毛刺。
[0058] 接下来,如图8e所示,将实施了二次加工后的成形品投入到或温水等中,使处于成形品内侧的芯部件溶解。如此,钓竿用手柄部件20被形成。其后,如图8f所示,在该钓竿用手柄部件20的外表面上进行适当涂饰或印刷。而后,如图8g所示,安装用于安装卷线器的零件等。最后,如图8h所示,可将卷线器载放固定到该钓竿用手柄部件20上。
[0059] 如此,可形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20,即:具备把持部,并将形成有载放卷线器脚6b的卷线器脚载放部12a的卷线器座本体12和连接于该卷线器座本体12的握柄4一体成形的钓竿用手柄部件20。
[0060] 根据如此形成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20,能够大幅提高把持性,此外能够通过对手柄部件进行一体成形来实现大幅的轻量化,此外由于是一体成形,因此能够降低来自竿体的振动的衰减,因而可以提高钓竿的灵敏度。
[0061]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20的其他成形方法进行说明。首先,配合钓竿用手柄部件20的形状和尺寸来确定芯部件的尺寸和形状(例如,从钓竿用手柄部件20向内侧偏移0.5‑1mm左右)(芯部件的设计)。配合该芯部件的尺寸和形状,使用水溶性的砂来形成砂型芯部件。
[0062] 接下来,在该芯部件的周围,使用未浸渍有树脂的碳材来形成预塑形坯。具体而言,可使用布材(织布)、NCF(无屈曲织物)、编织物(线带)、UD带,但不局限于此。此外,需要在芯部件上使碳纤维赋形,但此时可使用粘合剂来赋予粘性。作为该粘合剂的种类,可考虑环氧类、松香类、聚酰胺、聚苯硫醚、聚醚酰亚胺、聚醚砜、聚砜、聚苯醚、聚酰亚胺、聚酰胺亚胺、苯氧基等,但不局限于此。在此,虽然在上述例子中,对使用了未浸渍有树脂的碳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为用手工积层法(hand lay‑up)等将在碳纤维布等中预先浸渍有树脂的预浸胶片直接层叠配置在芯的周围并成形(固化)的方法。将该预塑形坯置入模具中,并注入树脂(RTM成形法)。其后,在水中去除砂型的芯部件。最后,对成形品施以去毛刺、研磨、涂饰等,以形成钓竿用手柄部件20。
[0063] 在这种RTM成形法中可得到下述这样的优点,即,利用浇注低粘度树脂的制作方法,即使是像手柄这样的复杂形状,也能尽量避免树脂不足、空隙等树脂的未浸渍部分。此外,通过使用赋形性比预浸胶片的赋形性更好的材料,即使在复杂形状的成形中也可以进行赋形,且不用对纤维施加必要以上的负荷。并且,存在有下述这样的优点,即,由于通过模具来形成外部,并用芯材来形成内部,因此外部、内部均可成形为希望的尺寸,且均可成形出表面状态良好的成形物。如上,可在RTM成形法中实现质量的稳定化和避免强度不足。
[0064]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用手柄部件20的其他成形方法进行简单说明。首先,准备配合钓竿用手柄部件20的形状和尺寸来进行成型的模具。作为预塑形坯,将预浸胶片放入该模具中,利用空气压按压到模具内的外模上(内压成形)来形成成形品。其后,对成形品施以去毛刺、研磨、涂饰等,以便形成钓竿用手柄部件20。在这样的内压成形法中,通过利用内压将预浸胶片按压到模具(外模)上来成形,能够更良好地成形出成形品的外表面。此外,由于通过使用预浸胶片能够制作出树脂量较少的成形品,因此可实现产品的轻量化。
[0065] 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构成要素的尺寸、原材料及配置不局限于实施方式中明确说明的内容,该各构成要素在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内可进行变形,以便具有任意的尺寸、原材料及配置。此外,也可以在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中添加本说明书中未明确说明的构成要素,且也可以对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要素的一部分进行省略。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