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装饰物品及钓竿 CN202411486726.0 2024-10-23 CN119867027A 2025-04-25 山中大辅
发明旨在实现装饰的高精度化。装饰物品具备:作为基材的钓竿主体(1);装饰层(13),其含有粒子成分;以及基层(12),其具有被装饰层(13)覆盖的被覆部(121)、和设置于被覆部(121)的周缘的周缘部(122),且设置于钓竿主体(1)与装饰层(13)之间,装饰层(13)含有挥发性油墨成分,粒子成分含有金属粒子,金属粒子含有粒子成分,装饰层(13)的最大厚度为20nm以上且80nm以下,基层(12)的最大厚度为80μm以上且150μm以下。
2 一种电动渔具 CN202010587551.8 2020-06-24 CN112772585B 2025-04-11 请求不公布姓名
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渔具,其包括一渔轮、一把手、一电机以及一电机调速器,所述渔轮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把手,所述渔轮由所述电机提供收线驱动,所述电机调速器用于实时调节所述电机的转速,以调节所述渔轮的收线速度,所述把手内设置有为所述电机提供电能的电源装置。
3 钓竿及接合结构的形成方法 CN202380059312.7 2023-04-12 CN119768050A 2025-04-04 松尾孝洋
发明提供一种可降低在大直径竿杆和小直径竿杆的接合部分上产生松动和鸣叫的情况,且尺寸精度良好的钓竿。本发明的钓竿具有将小直径部(5A)的外周面插入于大直径部(3A)的内周面而使双方接合的接合结构(10)。接合结构(10)具备:直结合部(10A);及弹性部件(20),被压入到小直径部(5A)的端部,具备在轴向上突出的接合部(20B),小直径部(5A)的外周面和接合部(20B)的外周面被一体地无心加工。其特征在于,接合部(20B)的外周面(20a)相对于无心加工尺寸(小直径竿杆的外周面(5a)的直径D),直径大φ0.03mm~φ0.06mm。
4 钓竿 CN202410815864.2 2024-06-24 CN119522886A 2025-02-28 林阳叶莉; 手代木秀章
发明提供一种在握柄的顶端上设置有连接部的钓竿上,在连接部的表面上不容易产生裂纹,且能够减少用于连接部的树脂量的钓竿。具体而言,本发明的钓竿在首节竿杆的基端侧的外周面上安装有握柄,在所述握柄的竿稍侧顶端上具有插入固定到所述首节竿杆的表面上的管状的突出部,且具备设置在所述握柄的所述竿稍侧顶端和所述首节竿杆之间的树脂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覆盖所述突出部,且为从所述握柄的竿稍侧顶端缘起朝向所述首节竿杆的表面倾斜的锥形。
5 一种记录钓鱼数据的钓鱼竿 CN202310506281.7 2023-05-06 CN116349658B 2025-02-11 潘振国; 焦闯闯
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记录钓鱼数据的钓鱼竿,包括鱼竿本体、手柄、多个导线环、形变传感器、显示屏、发光模、发声模块、定位模块、电池和芯片;在中鱼过程中,通过形变传感器收集数据信号,经过芯片输出信号,通过设定好的程序转化为灯光与声音报警提示,极大程度降低跑鱼险,并且还能根据鱼咬钩拽识别鱼的种类,对使用者进行提示;在收鱼过程中,通过手柄上的屏幕实时显示鱼竿当前受力状态,且针对实时受力数值与程序设定的钓力不同等级的情况下进行灯光的颜色变化,声音也对应不同等级从底到高进行变化,通过灯光与声音的报警动态提醒使用者鱼竿受力变化和极限。
6 钓竿用握柄 CN202410612836.0 2024-05-17 CN119366497A 2025-01-28 手代木秀章
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缩短钓竿的制造周期,可实现钓竿的细径化及轻质化的钓竿用握柄。具体而言,本发明的钓竿用握柄被安装于首节竿杆(2)的基端侧,具备握柄本体(5A)和从握柄本体(5A)的顶端起在轴向上突出的突出部(10A)。突出部(10A)被嵌合固定在首节竿杆(2)的内面(2a)上。
7 一种鱼竿自动加垫设备 CN202411553188.2 2024-11-01 CN119257081A 2025-01-07 刘超; 许豪杰; 李祖德; 刘祺
发明公开了一种鱼竿自动加垫设备,上层设有第一传送带、垫片夹取单元、垫片加热单元、撕纸单元、垫片缠绕单元,垫片缠绕单元用于将垫片缠绕至鱼竿上,下层鱼竿旋转单元用于对鱼竿进行旋转180°,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第一传送带实现鱼竿的运输,垫片夹取单元借由与第一负压机构连接的气孔实现对垫片的吸取,Y轴移动机构及伺服电机带动垫片吸附板将垫片覆盖于鱼竿处,升降电机带动垫片加热对垫片进行加热,垫片加热完成后,气缸带动撕纸棒工作,将离型纸撕除,随后在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下主动轮带动鱼竿转动,垫片绕鱼竿旋转将鱼竿包裹,完成加垫操作,随后转运至第二传送带,无需人工操作,实现鱼竿的转向,提高了鱼竿的生产处理速度。
8 一种带有鱼线引导器的新型鱼竿 CN202411490703.7 2024-10-24 CN119234774A 2025-01-03 陶朝民
一种带有鱼线引导器的新型鱼竿,收紧组件贯穿于鱼竿整体,杠杆组件设于收紧组件上,滑动组件设于杠杆组件的一侧,收紧组件用于自动收紧主线,配重环设于收紧组件上,用于调节鱼竿整体的平衡,主线设于收紧组件上,主线贯穿杠杆组件和滑动组件,配重环设有多组,配重环适配多种形状,主线的一侧设有套绳,便于设置在鱼竿整体上,用于固定整体结构。本发明鱼竿不需要再每次挂漂,而且观看位置是在鱼竿上面,有良好的观看度不需要低头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不会造成颈椎问题,同时每次抛竿后不需要手动首先能自动收紧主线,抗走浪的能比较强。
9 钓竿用卷线器底座及钓竿 CN202111517164.8 2021-12-08 CN114667976B 2024-12-27 松田雄贵; 南幸气
发明提供可稳定地安装卷线器且可轻量化的钓竿用卷线器底座及钓竿。一种卷线器底座,其用于将钓鱼用卷线器安装于钓竿的竿主体,具备:第一筒部(31),其供所述竿主体插通并具有第一载置面(22),该第一载置面(22)用于载置所述卷线器的竿梢侧脚件部;第二筒部(32),其供所述竿主体插通并具有第二载置面(23),该第二载置面(23)相对于所述第一载置面22向竿尾侧间隔开,用于载置所述卷线器的竿尾侧脚件部;连结部(33),该连结部(33)在与所述第一载置面(22)及所述第二载置面(23)在周向上相反一侧,连结所述第一筒部(31)和所述第二筒部(32);及突出部(34),其延伸设置于所述第一载置面(22)的竿尾侧,向所述第二载置面(23)突出。
10 电芯内置式电动鱼竿 CN202411449868.X 2024-10-17 CN119032911A 2024-11-29 林钰杭; 林美琴; 林小惠
发明公开一种电芯内置式电动鱼竿,其包括:竿体、伸缩杆、渔轮组件、控制器组件、安全辅助组件以及电芯组件,伸缩杆与竿体连接,渔轮组件及控制器组件均设于竿体上,安全辅助组件及电芯组件均收容于竿体内。控制器组件包括:固定座、控制器、弹性开关以及保险开关。控制器安装于固定座内,弹性开关设于竿体上,保险开关设于固定座上。安全辅助组件包括内推套件以及内置盘,竿体的内壁上开设有凸棱,内推套件与内置盘均滑动设于凸棱上,内推套件上设有主动斜齿,内置盘上设有被动斜齿,内置盘与固定座之间设有复位弹性件。该电动鱼竿能够在电芯拆装过程中自主关闭开关,以避免发生渔轮组件误转动,从而提高了操作安全性。
11 钓竿 CN202410616452.6 2024-05-17 CN118991168A 2024-11-22 谷川尚太郎
发明防止基竿的竿尾侧的端部的层间剥离、龟裂的发生。本发明是具备沿着轴线方向延伸的基竿(3)的钓竿,基竿(3)具有主体层部和覆盖部,前述主体层部由第一预浸料形成,前述第一预浸料包含第一强化纤维,前述主体层部在竿尾侧端部具有台阶状部,前述台阶状部的第一预浸料的层叠数不同,前述覆盖部由第二预浸料形成,前述第二预浸料包含第二强化纤维,前述第二强化纤维与第一强化纤维不同,前述覆盖部覆盖台阶状部,基竿(3)还具有层间部,前述层间部与覆盖部连续,由第二预浸料形成,设置于主体层部的层间。
12 鱼竿建造机 CN202411271614.3 2024-09-11 CN118947649A 2024-11-15 屈圣桥
发明涉及鱼竿建造技术领域,提出了鱼竿建造机,包括:底板、移动箱、驱动机构、支撑机构和出线机构,移动箱滑动设置在底板上,驱动机构滑动设置在底板上,用于驱动鱼竿进行转动,支撑机构设有多个,多个支撑机构均滑动设置在底板上,用于支撑鱼竿进行转动,出线机构滑动设置在底板上,用于对绑线进行出线操作,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结构简单难以精准调速,工人手拽绑线的量也不均匀,并且绑线被手掌的汗渍污染后影响后续的环树脂的粘接力,做出来的产品精密度不够高,经常出现残次品的问题。
13 内走线鱼竿的摇柄隐藏结构 CN202411251387.8 2024-09-07 CN118947648A 2024-11-15 周辉
发明公开一种内走线鱼竿的摇柄隐藏结构,包括竿体、安装架、摇柄,竿体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架插置于竿体内,安装架上沿竿体的轴向转动连接有传动轴,沿竿体的径向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和传动轴传动连接,传动轴的主体上套接有绕线筒;摇柄设于安装槽,摇柄包括驱动臂、手持部和支撑架,驱动臂转动连接手持部并驱动连接转轴,驱动臂和手持部通过支撑架活动连接于安装架,在不使用摇柄时,摇柄嵌设于安装槽内,在使用摇柄时,摇柄活动出安装槽外。本发明技术方案旨在提高鱼竿的便携性和存储便利性。
14 渔轮、钓竿动作捕捉装置及获取钓竿钓鱼事件的方法 CN202280093383.4 2022-06-08 CN118829353A 2024-10-22 牛浩田; 汤彧; 许红波; 饶旋
本文公开一种渔轮、钓竿动作捕捉装置及获取钓竿钓鱼事件的方法。渔轮包括本体框架、绕线机构和动作捕捉装置;绕线机构至少部分设置于本体框架内,绕线机构设置为相对于本体框架运动以绕设钓线;动作捕捉装置设置于绕线机构上,设置为记录采集绕线机构的运动数据,其中,运动数据用于确定钓鱼事件。
15 钓竿 CN202410403310.1 2024-04-03 CN118765876A 2024-10-15 葛原裕恒; 恐田欣幸
发明的目的是实现卷线器底座附近的钓竿的轻量化。该钓竿具备:第一竿体(11),其设置于竿梢侧;卷线器底座(2),其安装于第一竿体(11),且具有:可动罩(21),其保持钓具用卷线器的第一脚部;和固定罩(33),其设置于比可动罩(21)更靠竿尾侧处,且保持钓具用卷线器的第二脚部;以及第二竿体(12),其与第一竿体(11)连接,且具有覆盖固定罩(33)的罩盖部(73),第一竿体(11)具有延伸部(52),该延伸部(52)相较于卷线器底座(2)而更向竿尾侧延伸,第二竿体(12)具有:连接部(54),其与延伸部(52)连接;和扩径部(62),其从连接部(54)延伸至罩盖部(73),且向竿梢侧扩径。
16 自动钓鱼机 CN202411093429.X 2024-08-09 CN118716301A 2024-10-01 王忠权
发明涉及钓鱼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钓鱼机,其包括鱼竿、支撑鱼竿的支架组件、设置于鱼竿的鱼线上的感应组件、扣组件以及弹性复位组件。信号器监测鱼线的行程以确定是否上鱼。配重件挂设于鱼线上使鱼线预留富余量。锁扣组件的锁定件固定于鱼竿上,锁定件与脱扣件卡扣连接,推动件带动脱扣件与锁定件分离或者锁定。信号器检测鱼线信号快慢、行程距离,并将信号传输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锁扣组件自动解锁,鱼竿在弹性复位组件的弹性恢复拉的作用下自动扬杆,实现自动大力弓刺鱼,全自动化操作,使用简单便捷,提高了获鱼的机率以及刺鱼的效率与质量
17 一种前段高抗应中继溪流钓鱼竿的制作方法 CN202411098964.4 2024-08-12 CN118716296A 2024-10-01 刘松平
发明公开一种前段高抗应中继溪流钓鱼竿的制作方法,该方法采用自椎体带距线压合嵌合工艺嵌合鱼竿的尖1节、尖2节和尖3节。本方法采用自锥体带距线压含口嵌合工艺使尖1节、尖2节和尖3节嵌合,相比较通过含口尾端粘合增厚研磨实现的卡合工艺,能够更好地实现鱼竿两端连接端口管壁壁面的有较贴合和嵌合精度,拉伸嵌合时由锥度体带距线的线压面贴合,从而杜绝了在使用和遛鱼时拉伸而形成的气密现象,解决了传统溪流钓鱼杆前段(尖1、尖2;或尖1、尖2、尖3;或鱼竿整个前段)使用时容易因过力拉伸而形成的气密抱死卡节现象,同时也解决了因鱼杆卡节抱死而无法回收和强制回收时产生的断杆问题。
18 一种中孔贯穿式空心管状竿梢及其竿体 CN202410900341.8 2024-07-05 CN118633579A 2024-09-13 胡朋亮
发明涉及鱼竿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中孔贯穿式空心管状竿梢及其竿体,包括:鱼竿主体,所述鱼竿主体的前端插接有杆梢,所述杆梢的内壁贯穿开设有连接孔,所述鱼竿主体内壁的一侧贯穿插接有鱼线,且鱼线的表面贯穿插接于连接孔的内壁;本发明通过鱼竿主体、杆梢、连接孔、鱼线、鱼钩、连接盖和插接孔的设置,工作人员将鱼线通过插接孔插入到鱼竿主体中,并将鱼线通过杆梢内壁的连接孔,由此便于将鱼线贯穿插过整个鱼竿,并在鱼线的前端设置有鱼钩,从而达到了对鱼线便捷穿过鱼竿整体的效果,且在钓鱼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适用于钓、海水钓等多种钓鱼场景,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钓鱼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满足不同钓者的个性化需求。
19 钓竿用握柄及具备该握柄的钓竿 CN202410199912.X 2024-02-23 CN118614470A 2024-09-10 中川慎太郎; 山本裕一
发明一种提供能够提高接合强度,并且能够实现轻量化的钓竿用握柄。具体而言,为安装在钓竿(2)的后端的钓竿用的握柄(1),握柄(1)具备:本体部(10),从钓竿(2)的后端突出;及第一插入部(11),从本体部(10)向钓竿(2)侧延伸设置,且被插入到钓竿(2)内,在第一插入部(11)的外周面上,具备在从钓竿(2)的内周面离开的方向上凹陷的第一变形部(11a)。
20 绕线结构和鱼竿 CN202410811226.3 2024-06-21 CN118575798A 2024-09-03 周辉
发明公开一种绕线结构和鱼竿,其中,绕线结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具有绕线槽;绕线轮,至少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绕线槽两端的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轮传动连接有齿轮组,以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并带动所述从动轮转动,使钓线卷绕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本发明技术方案旨在缩小绕线结构的整体体积,使其小巧便携。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