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种双网络梯度结构储能设备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202510123744.0 |
2025-01-26 |
CN119965006A |
2025-05-09 |
许阳蕾; 黄萧雨; 孙可心; 许凤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网络梯度结构储能设备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双网络梯度结构储能设备隔膜包括:再生纤维素基底框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其与所述再生纤维素基底框架交织在一起并形成双网络结构。本发明通过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梯度结构与再生纤维素交错形成网络结构制备出的隔膜机械性能提高,梯度孔径通道优化了离子传输路径、内部阻抗减小,从而提升了储能设备的循环寿命以及稳定性。 |
2 |
蓄电器件用隔离件、蓄电器件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
CN202380067062.1 |
2023-09-29 |
CN119895649A |
2025-04-25 |
萩原隆裕; 松尾孝; 森下正典 |
本发明提供耐热性优异、能够对蓄电器件赋予优异的充放电循环特性的蓄电器件用隔离件。一种蓄电器件用隔离件,其具备:多孔基材和陶瓷层的层叠体、以及载持于所述层叠体的至少一面的树脂层。树脂层由聚醚共聚物和/或其交联物构成。一种蓄电器件用隔离件,其中,聚醚共聚物由2~40摩尔%的由下述式(1)所示的单体衍生的重复单元、98~60摩尔%的由下述式(2)所示的单体衍生的重复单元、以及0~15摩尔%的由下述式(3)所示的单体衍生的重复单元构成,所述树脂层的单位面积重量为0.4g/m2以上且3.0g/m2以下,在所述树脂层载持前后的格利值的比率为200%以上。 |
3 |
蓄电设备用分隔件、其制造方法和蓄电设备 |
CN202380058626.5 |
2023-08-09 |
CN119678311A |
2025-03-21 |
贵传名麻由; 中川义隆; 冈田贤明; 村田恭大; 内田优纪 |
提供一种蓄电设备用分隔件,其具有多孔基材和含有热塑性聚合物的层,前述含有热塑性聚合物的层呈点状的图案结构,在1个点的平面内部具有2处以上的空隙的点为所有点的50%以上。 |
4 |
电化学元件功能层用组合物、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以及电化学元件 |
CN202411716149.X |
2023-03-06 |
CN119601899A |
2025-03-11 |
荻原祐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化学元件功能层用组合物,其能够形成湿黏合性优异的功能层。本发明是一种电化学元件功能层用组合物,其包含颗粒状聚合物,上述颗粒状聚合物具有1.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的体积粒径D50,上述颗粒状聚合物具有粒度分布α,上述粒度分布α为将上述颗粒状聚合物作为100体积%时、具有上述体积粒径D50的1.5倍以上的粒径的颗粒的比例为0.5体积%以上且5体积%以下,上述颗粒状聚合物由包含聚合物的颗粒形成,上述聚合物含有芳香族单乙烯基单体单元和交联性单体单元。 |
5 |
电化学元件功能层用组合物、电化学元件用功能层、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以及电化学元件 |
CN202380058224.5 |
2023-08-22 |
CN119585934A |
2025-03-07 |
足立祐辅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化学元件功能层用组合物,其能够形成湿黏合性优异并且能够良好地抑制充放电时金属在电极上析出的功能层。本发明的电化学元件功能层用组合物包含颗粒状聚合物,上述颗粒状聚合物包含含环烷基单体单元和单体单元(A),上述单体单元(A)选自含缩水甘油基单体单元、含乙酰基单体单元以及含酰胺基单体单元中的至少一种,上述颗粒状聚合物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 |
6 |
电化学元件功能层用组合物、电化学元件用功能层以及电化学元件 |
CN202080005815.2 |
2020-02-19 |
CN112930577B |
2025-02-28 |
田口裕之; 安中浩二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形成可抑制掉粉、并且确保充分的耐热性的同时还可发挥优异的粘接性的电化学元件用功能层的技术。电化学元件功能层用组合物包含颗粒状聚合物、粘结材料以及无机颗粒。在此,颗粒状聚合物的平均圆度为0.90以上且小于0.99,颗粒状聚合物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 |
7 |
卷芯及超级电容器的制备方法、卷芯生产设备 |
CN201810984645.1 |
2018-08-28 |
CN110867328B |
2025-02-28 |
焦奇方; 冉红锋; 伍伟; 王蓓; 张俭 |
本发明公开了卷芯及超级电容器的制备方法,还公开了一种卷芯生产设备。通过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卷芯的制备方法,在卷绕前分别对正极片卷料、负极片卷料和无纺布隔膜卷料进行干燥,而且,在卷绕过程中,还实时地对无纺布隔膜卷料进行干燥,以使得最终卷绕形成的卷芯所含的水分大大的降低,从而保证卷芯的性能优良。通过采用发明提供的超级电容器的制备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超级电容器中的水分。本发明提供的卷芯生产设备可以在卷绕过程中对无纺布隔膜进行实时的干燥,降低无纺布隔膜的水分含量和作业环境的影响,有利于实现连续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
8 |
锂金属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211724328.9 |
2022-12-30 |
CN115985693B |
2024-12-24 |
张福明; 谭启 |
本申请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金属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本申请的锂金属电容器包括正极、负极以及位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隔膜和电解液,正极包括正极集流体和结合在正极集流体表面的正极活性材料层,正极活性材料层包括多孔活性炭、导电剂和粘结剂,正极活性材料层背离正极集流体的表面设有纳米级金属氧化物层,负极为锂金属。本申请在正极活性材料层表面设置纳米级金属氧化物层作为保护层,从而使正极在锂金属电容器中具有很好的高压稳定性,这样的正极可以使器件具有高电压和长循环寿命的电化学性能,而且具有快速充放电特点,因此本申请作为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锂金属电容器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9 |
电解质粉末、片、电化学元件和蓄电装置 |
CN202380038752.4 |
2023-04-25 |
CN119156675A |
2024-12-17 |
狮子原大介; 大谷和司; 竹内雄基; 彦坂英昭; 佐藤元彦 |
提供能够简化品质管理的电解质粉末、片、电化学元件和蓄电装置。电解质粉末具有包含Li、Zr和La的石榴石型晶体结构,在CIE 1976L*a*b*颜色空间的色坐标中,b*≥2。电解质粉末可以为a*≥0,由c*={(a*)2+(b*)2}1/2表示的饱和度可以为2≤c*≤10。片、电化学元件和蓄电装置包含电解质粉末。 |
10 |
组合物、电化学器件用隔膜、电化学器件和二次电池 |
CN202380037717.0 |
2023-01-30 |
CN119137797A |
2024-12-13 |
福岛宽太; 上田裕贵; 山崎穰辉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涂布电化学器件用隔膜的组合物,其含有共聚物,所述共聚物含有含氟单体单元和含酰胺键的单体单元。 |
11 |
改进的微米层膜、改进的电池隔板及相关方法 |
CN201780082702.0 |
2017-11-10 |
CN110168775B |
2024-12-13 |
康·卡伦·萧; 埃里克·J·佩内格; 近藤贵彦; 罗伯特·纳克; 埃里克·R·怀特; 张晓民; 克里斯托弗·K·斯托克斯; 斯蒂芬·雷纳兹; 冈田正章 |
所描述的是多层微孔薄膜或膜,与相同厚度的现有单层或三层微孔膜相比,其可表现出改进的性能,包括改进的介电击穿和强度。优选的多层微孔膜包含微米层和一个或多个层合屏障。还公开了电池隔板或电池,其包含一个或多个多层微孔薄膜或膜。本发明的电池和电池隔板优选比使用现有的单层和三层微孔膜的电池和电池隔板更安全,也更坚固。此外,描述了制造本文所描述的多层微孔隔板、膜或薄膜的方法。 |
12 |
隔离膜、隔离膜的制备方法及电化学装置 |
CN202310609508.0 |
2023-05-26 |
CN119029493A |
2024-11-26 |
王兆光; 韩崇旺; 杨建瑞; 孙成栋; 黄思应; 欧阳楚英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隔离膜、隔离膜的制备方法以及电化学装置,所述隔离膜包括粘结层及分设于所述粘结层两侧的基膜和凝胶膜。本申请中凝胶膜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和抗形变能力,不易被刺破或被刺破以后仍完全包覆刺破处,使隔离膜仍起到隔离正负极作用;基膜具有较好的形态保持能力及自支撑性能;通过在粘结层的两侧分别设置基膜和凝胶膜,使得在粘结层的粘结作用下,凝胶膜和基膜粘结成一个整体,使得在隔离膜的垂直方向上有外力作用时,隔离膜发生形变,但不易破裂,从而延缓隔离膜的破裂时间,提高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13 |
一种混合型锂离子超级电容器的制备方法 |
CN202411225352.7 |
2024-09-03 |
CN119028740A |
2024-11-26 |
李学良; 徐晶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型锂离子超级电容器的制备方法,所述混合型锂离子超级电容器,主要包括正极、负极、介于正负极之间的隔膜和电解液、壳体。正极材料包括活性材料、导电碳与粘结剂,活性材料包括三元锂电材料和硬碳。制备方法:首先,将活性材料、导电碳与PVDF进行固相混合;其次,采用气流粉碎方式进行混合和粘结剂纤维化。本发明通过优化正负极材料的制备以及重新设计电极/电解质组装,使发明的超级电容器具备较高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性、循环使用寿命,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可控的优秀的电极材料制备方法。 |
14 |
用于电化学装置的隔板和包括该隔板的电化学装置 |
CN202411142437.9 |
2021-05-31 |
CN118943657A |
2024-11-12 |
李柱成; 金凤泰; 李娥英; 郑吉安 |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化学装置的隔板和包括该隔板的电化学装置。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用于电化学装置的隔板和一种包括所述隔板的锂二次电池,所述隔板包括:第一多孔涂层,所述第一多孔涂层设置在多孔聚合物基板的一个表面上,包括第一无机颗粒和第一粘合剂聚合物,并且具有间隙体积孔结构;第二多孔涂层,所述第二多孔涂层设置在多孔聚合物基板的另一表面上,包括第二无机颗粒和第二粘合剂聚合物,并且具有节点‑线孔结构;以及电极粘附层,所述电极粘附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多孔涂层的上表面上,并且包括第三粘合剂聚合物。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用于电化学装置的隔板具有高耐热性和改进的与电极的粘附性。 |
15 |
无机涂覆层交联分隔件 |
CN202180008639.2 |
2021-01-08 |
CN114930630B |
2024-11-08 |
张珣; 森谷晋次 |
提供一种蓄电装置用分隔件,其包含聚烯烃树脂制微多孔膜和配置在上述聚烯烃树脂制微多孔膜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无机多孔层,上述无机多孔层具有选自由(i)无机颗粒之间的共价键、(ii)树脂粘结剂之间的共价键和(iii)无机颗粒与树脂粘结剂之间的共价键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上述聚烯烃树脂制微多孔膜包含硅烷接枝改性聚烯烃,并且上述蓄电装置用分隔件与电解液接触时,上述硅烷接枝改性聚烯烃的硅烷交联反应开始。 |
16 |
一种搭载异丙醇胺的八月瓜壳纤维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202410866446.6 |
2024-06-30 |
CN118899169A |
2024-11-05 |
刘备; 李婷; 严文祥; 周倩; 阳梅; 刘益江 |
本发明提供一种搭载异丙醇胺的八月瓜壳纤维隔膜,选择富含纤维素的八月瓜壳作为原料,首先将八月瓜壳制成纤维丝,再将该纤维丝分散在异丙醇胺溶液中,分离制备得到搭载异丙醇胺的八月瓜壳纤维隔膜。制备获得的搭载异丙醇胺的八月瓜壳纤维隔膜具有更优异的结构特性(存在大量介孔和微孔、更薄)、理化性能(高润湿性、高抗弯曲能力、好的化学稳定性和高电解液吸收率)。该隔膜用于锌离子杂化超级电容器中,其循环稳定性能高、倍率性能优异、比容量高、使用寿命长,具备良好的商业前景。 |
17 |
电化学元件功能层用组合物、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以及电化学元件 |
CN202380012062.1 |
2023-03-06 |
CN117413428B |
2024-10-29 |
荻原祐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化学元件功能层用组合物,其能够形成湿黏合性优异的功能层。本发明是一种电化学元件功能层用组合物,其包含颗粒状聚合物,上述颗粒状聚合物具有1.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的体积粒径D50,上述颗粒状聚合物具有粒度分布α,上述粒度分布α为将上述颗粒状聚合物作为100体积%时、具有上述体积粒径D50的1.5倍以上的粒径的颗粒的比例为0.5体积%以上且5体积%以下。 |
18 |
隔板和包括该隔板的电化学装置 |
CN202410808051.0 |
2019-09-20 |
CN118841711A |
2024-10-25 |
郑邵美; 金英馥; 李济安 |
本公开内容涉及隔板和包括该隔板的电化学装置。所述隔板包括形成在多孔聚合物基板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多孔涂层,其中所述多孔涂层包含非晶态粘合性粘合剂聚合物和至少一种氟化粘合剂聚合物作为粘合剂聚合物。可以提供一种显示出低电阻和对电极显著改善的粘附性的隔板以及一种包括所述隔板的电化学装置。 |
19 |
聚烯烃多孔质膜、蓄电装置用隔膜及蓄电装置 |
CN202010221857.1 |
2020-03-26 |
CN111755651B |
2024-09-24 |
三村贵信; 崎本亮 |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烯烃多孔质膜、蓄电装置用隔膜和蓄电装置,所述聚烯烃多孔质膜是含有聚乙烯系树脂的聚烯烃多孔质膜,其中,所述聚乙烯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45万以下,所述聚乙烯系树脂中的分子量为100万以上的高分子量成分的含有比例为2~11质量%。 |
20 |
超厚全氟微孔膜、制备工艺及其用途 |
CN202410764732.1 |
2024-06-14 |
CN118636552A |
2024-09-13 |
马剑波; 顾文静; 张帅; 施晴; 马炳荣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超厚全氟微孔膜、制备工艺及其用途,涉及微孔膜技术领域,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一PTFE微孔膜、第一PVDF微孔胶黏层、第二PTFE微孔膜、第二PVDF微孔胶黏层和第三PTFE微孔膜;第一PVDF微孔胶黏层嵌入第一PTFE微孔膜和第二PTFE微孔膜的表面膜孔;第二PVDF微孔胶黏层嵌入第二PTFE微孔膜和第三PTFE微孔膜的表面膜孔,有益效果:以PVDF作为微孔胶黏层,在进行热处理时,温度只需要达到170℃至185℃时,即可将三层PTFE微孔膜粘合,该温度区间,三层PTFE微孔膜的孔隙率、孔径基本保持不变,同时,通过相转化工艺控制第一PVDF微孔胶黏层和PVDF微孔胶黏层的微孔为开放的海绵状微孔且孔径大于三层PTFE微孔膜的孔径,满足超级钽电容器的隔膜的使用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