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水合氢离子涡旋Z箍缩隧穿低能核聚变发电装置以及方法 |
CN202510109319.6 |
2025-01-23 |
CN119833188A |
2025-04-15 |
马铁华; 姚博仁; 王禹; 陈昌鑫; 姚强 |
本发明涉及发电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合氢离子涡旋Z箍缩隧穿低能核聚变发电装置以及方法,包括反应腔体结构、磁场结构;反应腔体结构包括反应腔体导流罩、进气通道;所述反应腔体导流罩顶部中心具有射流出气口;所述进气通道设置于反应腔体导流罩侧壁底部,且进气通道的蒸汽进气口沿切线方向设置;所述反应腔体导流罩的内壁沿螺旋方向设置有多个导流突起。高温高压蒸汽在反应腔体导流罩形成高速旋转的涡旋;在旋转、催化剂、磁场的作用下,产生Z箍缩效应。在涡旋和Z箍缩的相互耦合促进作用下,发生隧穿,在隧穿过程中,并排相邻运动的水合氢离子之间的磁吸引力要大于静电排斥力,从而使得的水合氢离子融合,发生低能核聚变。 |
2 |
用于可控聚变反应的方法和装置 |
CN202280080999.8 |
2022-10-13 |
CN118370005A |
2024-07-19 |
李罗权; 李昆翰; 倪冬冬 |
提供一种用于执行聚变反应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在气室内提供中性气体,向所述气室提供能量以引起阴极的加热并使中性气体电离成质子和电子,由于电离的中性气体而导致导电通道的形成,基于被加热的所述阴极的一组热发射电子,导致在所述阴极的外侧形成电子层,由于与所述电子层相关联的电势,导致所述电子朝向所述阴极加速,从而导致被加热的所述阴极发射一组二次电子。所述一组二次电子增强所述电子层的强度。所述方法包括由于电子‑离子双流不稳定性而导致形成了具有低谷和高峰的静电电势分布。所述质子在高峰处朝向所述阴极加速,并且所述质子轰击入所述阴极以实现聚变反应。 |
3 |
用于进行地下操作的系统和方法 |
CN201980028659.9 |
2019-04-29 |
CN112703298B |
2024-02-27 |
肯尼斯·米卡尔森; 谢蒂尔·纳斯加德 |
公开了一种用于进行地下操作的管状件搬运系统,所述管状件搬运系统可包括设置在管状件存放区域(200)内并且联接至导轨(234)的桥(232)。所述桥(232)配置成沿着所述导轨(234)并且在所述管状件存放区域(200)上方从第一桥位置平移至第二桥位置。所述管状件搬运系统可进一步包括联接至所述桥(232)的臂(244)和联接至所述臂(244)的夹持器(280)。所述夹持器(280)可适配成接合第一管状件。 |
4 |
一种聚变超声分子束加料强束流聚束装置 |
CN202010595055.7 |
2020-06-28 |
CN113851230B |
2023-06-13 |
肖国梁; 殷娇; 陈程远; 钟武律; 冯北滨; 段旭如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分子束加料强束流聚束装置。所述的聚束装置采用同心环预送气结构,提高背景真空度,使得超声分子束在注入时,受到背景气体作用,从而降低真空中的扩散角,提高聚束性能。包括同心环预送气阀门,延时器,真空段,分子束脉冲控制器,分子束送气阀门以及分子泵。通过流体力学方式对其进行发散角压缩,达到聚束的作用,同时不剥离超声分子束本身的束流粒子,使其保持在具有大量粒子数的强束流状态。该装置通过合理控制延时时间和背景气体扩散量,能够达到良好的聚束效果,同时通过合理控制延时时间,能够在超声分子束束流注入后,分子泵抽离背景气体,保持加料系统真空度。 |
5 |
一种用于核聚变装置主机扇区预装配的机构和方法 |
CN201911066066.X |
2019-11-04 |
CN110853767B |
2023-03-07 |
魏江华; 宋云涛; 陆坤; 刘素梅; 沈俊松; 刘德权; 林涛 |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核聚变装置主机扇区预装配的机构和方法,所述机构包括中间的真空室与两侧磁体的预装配,其特征在于:包括侧边磁体、侧边磁体装配结构、调节平台、环形轨道、铰接装置、主体立柱、辅助立柱、第一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扇区整体吊装工装、横梁结构;所述侧边磁体装配结构用于固定侧边的磁体再整体移动装配,侧边磁体装配结构底部的调节平台能够调整侧边磁体位置;所述侧边磁体装配结构底部通过三对滑轮组件安装在三个环形轨道上;所述侧边磁体装配结构内侧分别通过上下两个铰接装置连接在主体立柱上。本发明能够快速的将扇区进行预装配,解决了扇区尺寸大、重量大、难以装配的问题。 |
6 |
常温核聚变能量发生器及常温核聚变供热系统 |
CN202211229825.1 |
2022-10-09 |
CN115620926A |
2023-01-17 |
罗征培 |
本发明提供一种常温核聚变能量发生器,包括反应腔,以及设置在反应腔内的阳极、阴极和加热装置,反应腔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其中阴极由微米级镍丝构成;本发明的常温核聚变能量发生器通过采用由镍丝构成阴极,相对于纳米颗粒形式的阴极能够保证核聚变反应位置的稳定性。 |
7 |
大规模生产廉价能源用氢系统 |
CN202110781653.8 |
2021-07-05 |
CN115583629A |
2023-01-10 |
王鸿庆 |
大规模生产能源用氢,属能源用氢生产领域,本发明涉及可解决投入较大核素当量反应的多堆系统,该系统采用主堆和独立热体室及众多副堆组合的多堆模式,能做到一次性消化全部聚变能用来生产能源用氢的系统。多堆系统中主堆只用于聚变能生成热团气化和加热水,对生成的携能等离子状态的热体尽快送往堆外巨大众多的热体室中,再将热体用高压水帘分割为更多小团块作功,再将生成高温混合气体送入热解室用来继续完成系统对热能的需求、引发水的热解反应,完成超大规模生产能源用氢的目标。 |
8 |
用于FRC等离子体位置稳定性的系统和方法 |
CN201680066243.2 |
2016-11-13 |
CN108352199B |
2022-09-09 |
J.A.R.冈萨雷斯 |
用于促进FRC等离子体在径向和轴向两个方向上的稳定性以及沿着FRC等离子体室的对称轴线对FRC等离子体的轴向位置控制的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和方法利用FRC的轴向不稳定均势来增强径向稳定性,同时稳定或者控制轴向不稳定性。该系统和方法通过作用在施加于与等离子体同心的一组外部线圈的电压上并且使用非线性控制技术,独立于等离子体均衡的稳定性而提供FRC等离子体轴向位置的反馈控制。 |
9 |
一种磁约束聚变堆氘氚内燃料循环演示实验系统 |
CN201911020191.7 |
2019-10-25 |
CN110797127B |
2021-03-16 |
罗文华; 寇化秦; 熊仁金; 房满权; 陈长安; 宋江锋; 罗军洪; 陈钧; 张光辉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约束聚变堆氘氚内燃料循环演示实验系统,包括用于配制特定比例含杂氢同位素混合气的配气系统,与所述配气系统通过管道连接以在D/T等离子体运行期间及时回收等离子体排灰气中的氘氚气体的离子体排灰气处理系统TEP,与所述离子体排灰气处理系统TEP通过管道连接的同位素分离系统ISS,与所述同位素分离系统ISS通过管道连接用于提供氘氚比满足D/T聚变反应要求的D‑T气体的贮存与供给系统SDS,与所述贮存与供给系统SDS通过管道连接的燃料气罐,以及通过管道与所述燃料气罐连接的尾气罐。主要用于模拟演示聚变堆运行过程中,氘氚燃料从聚变反应真空室中进行回收、净化、分离以及配制特定比例氘氚气等处理后,再次供给至真空室的循环过程。 |
10 |
声子介导的核态激发和去激发的系统和方法 |
CN201980048639.8 |
2019-06-03 |
CN112470234A |
2021-03-09 |
F·梅茨勒; P·哈格尔斯坦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生高能粒子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产生离子束的设备,所述离子束包括第一组原子核,和凝聚态介质,所述凝聚态介质包括第二组原子核。所述离子束被配置为与所述凝聚态介质相互作用,使得所述第一组原子核的一些原子核注入所述凝聚态介质中并发生第一核反应,从而释放第一能量。所述离子束进一步被配置为在所述凝聚态介质中产生高频声子。所述高频声子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组原子核相互作用,并且通过将所述第一组原子核的第一能量转移到所述第二组原子核并使所述第二组原子核发生第二核反应和发射高能粒子,影响所述第二组原子核的核态。 |
11 |
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聚变管 |
CN201910443261.3 |
2019-05-27 |
CN112002439A |
2020-11-27 |
李再光 |
本发明属磁约束核聚变技术领域磁约束核聚变主要有两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将等离子体密封在磁场存在径向梯度的环管内,离子容易跑到管壁上去。另一种是将等离子体密封在磁场分布轴对称的直的聚变管内,离子不能跑到管壁上去。采用磁塞,难阻离子从两端溢出。还要研究多年,才能实用。因此设计出附图示出的磁约束环状回流管和直的氘氚(DT)聚变管。它是由处在超导线圈17中的直的聚变管10,及其两端处在超导线圈5和18中的环状回流管7和20组成。左右两端分别注入氘离子、氚离子和电子。在磁场的约束下,离子和电子从聚变管两端流出,通过环状回流管,又流入聚变管。在直的聚变管内,运动方向相反的离子相互碰撞,每立方厘米产生几十万瓦的氘氚聚变功率。几年内可开始实用。 |
12 |
极紫外光源 |
CN201580036836.X |
2015-06-25 |
CN106537511B |
2019-11-19 |
陶业争; J·T·斯特瓦特四世; J·朱尔; D·布朗; J·M·亚查恩德; A·A·沙夫甘斯; M·A·普尔维斯; A·拉弗格 |
生成初始辐射脉冲;提取初始辐射脉冲的一段以形成修改辐射脉冲,修改辐射脉冲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在时间上连接到第二部分,并且第一部分的最大能量小于第二部分的最大能量;修改辐射脉冲的第一部分与靶材相互作用以形成修改靶;并且修改辐射脉冲的第二部分与修改靶相互作用以生成发射极紫外(EUV)光的等离子体。 |
13 |
热核聚变发生系统 |
CN201610083015.8 |
2016-02-06 |
CN105575444B |
2017-11-07 |
刘杰; 任国利; 蓝可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核聚变发生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预先设置内层含有热核材料的腔体,并且所述腔体上开有至少一个激光注入孔;激光通过所述激光注入孔向所述腔体注入,并烧蚀所述腔体的内层热核材料,产生向所述腔体中心膨胀的冕区等离子体;所述冕区等离子体在所述腔体中心汇聚,并将等离子体动能转化为等离子体的离子内能,形成高温高密的汇聚等离子体;所述汇聚等离子体发生核聚变反应,释放能量。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点火热斑的温度,实现稳定的高的聚变产出。 |
14 |
一种直径周期调制丝阵的辅助装配平台 |
CN201510615637.6 |
2015-09-25 |
CN105139896B |
2017-04-12 |
刘旭东; 杨毅; 周秀文; 杨波; 白黎; 牛高; 余斌; 朱晔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径周期调制丝阵的辅助装配平台,所述装配平台中的滑块和定丝框固定连接,限位导轨安装在移动平台底座上,滑块可横向嵌入限位导轨中,并可沿限位导轨横向移动。底座与移动平台底座同高,并可通过通孔片、套筒、转轴柱与限位导轨活动连接;立杆与底座连接并与底座垂直,顶杆与立杆螺纹连接并与立杆平行。上定位片和下定位片由中心螺杆定位连接,中心螺杆上端可与顶杆定位连接,下端连接套筒和转轴柱后放置在底座中心孔内。本发明中:定丝框上胶粘有绷直的微丝,限位导轨可与套筒、转轴柱配合调控微丝位置,移动滑块位置即可将丝布置在两定位片圆周上的狭缝内,且定位精度优于人工选区装配。本发明定位方便、精度高、成品重复性好,操作简便。 |
15 |
在磁尖端配置中约束高能量带电粒子的方法和装置 |
CN201580021310.4 |
2015-03-11 |
CN106233393A |
2016-12-14 |
J·帕克; N·A·克拉尔; P·E·西埃克 |
本公开涉及用于利用等离子体引发器、电子注入器和磁线圈尖端约束布置产生核聚变反应的装置和方法。等离子体引发器在反应室内产生高贝塔等离子体,用于在磁尖端布置中进行电子约束。电子注入器在反应室内产生等离子体势阱,以便在反应室内约束离子并将离子加速至聚变相关能量。 |
16 |
一种利用核聚变发电的方法及系统 |
CN201610435906.5 |
2016-06-17 |
CN106024071A |
2016-10-12 |
张伟; 殷业; 胡浪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核聚变发电的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利用工作在非临界状态下微型核聚变产生的能量提升水位,然后利用水的重力势能进行发电;采用聚变靶和激光点火实现核聚变,向聚变靶的玻璃管端部输入激光,利用激光冲击点火技术使氘丸发生聚变,每次氘丸的爆炸当量对核反应井是安全的,在这种不破坏反应井的情况下,通过每一次的微型核爆炸使反应井中水位提升并流入外部的环形水库中,环形水库底部设有发电装置,利用环形水库底部与海平面水位的高程差进行发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限的、清洁的、安全的利用核聚变的新能源发电系统。 |
17 |
热核聚变发生方法及系统 |
CN201610083015.8 |
2016-02-06 |
CN105575444A |
2016-05-11 |
刘杰; 任国利; 蓝可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核聚变发生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预先设置内层含有热核材料的腔体,并且所述腔体上开有至少一个激光注入孔;激光通过所述激光注入孔向所述腔体注入,并烧蚀所述腔体的内层热核材料,产生向所述腔体中心膨胀的冕区等离子体;所述冕区等离子体在所述腔体中心汇聚,并将等离子体动能转化为等离子体的离子内能,形成高温高密的汇聚等离子体;所述汇聚等离子体发生核聚变反应,释放能量。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点火热斑的温度,实现稳定的高的聚变产出。 |
18 |
一种直径周期调制丝阵的辅助装配平台 |
CN201510615637.6 |
2015-09-25 |
CN105139896A |
2015-12-09 |
刘旭东; 杨毅; 周秀文; 杨波; 白黎; 牛高; 余斌; 朱晔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径周期调制丝阵的辅助装配平台,所述装配平台中的滑块和定丝框固定连接,限位导轨安装在移动平台底座上,滑块可横向嵌入限位导轨中,并可沿限位导轨横向移动。底座与移动平台底座同高,并可通过通孔片、套筒、转轴柱与限位导轨活动连接;立杆与底座连接并与底座垂直,顶杆与立杆螺纹连接并与立杆平行。上定位片和下定位片由中心螺杆定位连接,中心螺杆上端可与顶杆定位连接,下端连接套筒和转轴柱后放置在底座中心孔内。本发明中:定丝框上胶粘有绷直的微丝,限位导轨可与套筒、转轴柱配合调控微丝位置,移动滑块位置即可将丝布置在两定位片圆周上的狭缝内,且定位精度优于人工选区装配。本发明定位方便、精度高、成品重复性好,操作简便。 |
19 |
太阳能聚焦诱发核聚变发电装置 |
CN201310162226.7 |
2013-05-06 |
CN103219050A |
2013-07-24 |
陈俞任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聚焦诱发核聚变发电装置,由核聚变腔、冷却罩、强磁场、巨大的球面太阳能聚焦镜、主水池、备用水池、正反叶轮流体动力函道、发电机组成,冷却罩用混凝土、陶瓷或稀土磁等材料制成,巨大的球面太阳能聚焦镜把阳光聚焦到核聚变腔,受控核原料进入核聚变腔在强磁场和高温的作用下发生核聚变,太阳能聚焦镜提供持续高温,核聚变可持续进行,通过冷却罩将热能导出,实现发电。 |
20 |
用于产生粒子束和核聚变能量的方法和设备 |
CN200780007065.7 |
2007-02-28 |
CN101443853B |
2013-02-13 |
E·J·勒纳; A·布莱克 |
本发明包括用于产生X射线(38)和/或离子束和用于实现聚变能量生成和将能量转换为电能的设备和方法,包括同轴地且至少部分地在反应室内定位的阳极(14)和阴极(12),通过具有螺旋形扭曲的阴极(12)、以及围绕阴极(12)的螺旋形线圈(22)或其组合向等离子体团施加角动量。阳极(14)具有阳极半径且阴极(12)具有阴极半径,其施加了高磁场。反应室包含了气体和与阳极(14)和阴极(12)电连通的电子放电源。作为电子放电的结果,形成了围绕阳极(14)的密集的磁限制的等离子体团且发射了一个或多个粒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