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一种高强度耐摔型执法记录仪 CN202510141727.X 2025-02-08 CN120017779A 2025-05-16 袁新华; 黄超; 李泽文
发明涉及执法记录仪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强度耐摔型执法记录仪,包括记录仪,开关,所述开关固定设置于记录仪的一侧;所述记录仪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底壳,所述底壳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海绵,所述海绵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橡胶垫。本发明通过装置的拐与地面产生撞击时,保护胶套壳就会受到冲击,若冲击较大大,且保护胶套壳损坏时,则冲击力传递至气囊,使的气囊受到挤压,进而依次导致橡胶垫、缓冲垫、海绵受到挤压,最终底壳也受冲击,与传统装置相比,该装置通过对装置与地面产生的撞击进行卸掉,减小了撞击对装置内部元器件的损坏,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强度。
2 一种智能机器人的电气控制装置及系统 CN202510013561.3 2025-01-06 CN120016332A 2025-05-16 杨扬
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机器人的电气控制装置及系统,包括电气控制柜、透气隔板、冷凝器扇叶,所述电气控制柜的内部设置有安装腔和透气隔板,所述电气控制柜内的底部设置有风扇叶,所述透气隔板的内部设置有干燥剂,干燥剂可吸收通过冷气中的汽。本发明通过在透气隔板、干燥剂、冷凝器、风扇叶、进气框座和驱动电机的设置及配合使用,驱动电机驱动风扇叶转动产生的风体上吹接触冷凝器时,可将冷凝器产出的冷气送至整个电气控制柜内,从而达到高效降温效果,其中透气隔板的结构可多通过的冷气进行过滤,有效防止灰尘接触到安装腔内装配的电气设备,且干燥剂的设置可吸收冷气中的水汽,避免影响到电气设备的正常使用。
3 一种冷藏货物气调保存箱 CN202510508601.1 2025-04-22 CN120008275A 2025-05-16 李盼
发明涉及气调保存箱技术领域,具体的公开了一种冷藏货物气调保存箱,包括气调箱本体,所述气调箱本体上设有封堵,封堵门上设有开启机构,气调箱本体的内部均匀安装有多个固定板,固定板的顶部设有放置机构。本发明通过设置有翻转板与升降板,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单一固定板上放置的储物箱进行取出的时候,对应此处储物箱的翻转板通过第一电动转轴的转动进行翻转,储物箱从该第一开槽处传送出,通过这种操作方式,使得工作人员需要取出单一储物箱中所存放物体时,通过打开翻转板的方式,不仅可以实现对预设物品的快速取出,且还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气调箱本体内部气体的流失,减小了装置使用的能源损耗,增加了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4 开关及稀释制冷设备 CN202510465174.3 2025-04-15 CN120008231A 2025-05-16 唐龙跃; 吴刚; 余家乐; 邹贵弘; 张菲菲; 谢世永; 李俊云; 朱晓波; 彭承志; 潘建伟
发明提供一种热开关及稀释制冷设备,涉及稀释制冷技术领域,热开关包括第一导热件、第二导热件和壳体。壳体被构造成两端开口管状结构。第一导热件与第一目标物相接触,第一调节部安装于壳体的上端开口处,第一弹性件位于壳体内并与第一调节部相连,第一接合部与第一调节部通过第一弹性件相连。第二导热件安装于壳体的下端开口处并与第二目标物接触,具有响应于第二目标物高于目标温度抵压第一接合部,与第一导热件形成热传导的第一状态,以及响应于第二目标物低于目标温度脱离第一接合部,与第一导热件形成热隔离的第二状态。第一弹性件在第二导热件处于第一状态下产生的形变量由第一调节部调节,以改变第二导热件与第一接合部之间的接触压
5 一种燃气管道泄露检测设备 CN202510081292.4 2025-01-17 CN120007976A 2025-05-16 张石宇; 包万强
发明提供一种燃气管道泄露检测设备,涉及燃气检测技术领域。该燃气管道泄露检测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箱盖,且所述箱体的前端面转动连接有箱,所述箱体的顶端设置有吸取机构,所述箱体的顶端远离吸取机构的一侧设置有传动机构,还包括;所述箱体的顶端设置有显示机构,且所述箱体的内壁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吸取机构包括限位座,所述限位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一,所述限位杆一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本发明燃气管道泄露检测设备其具有自动进行多方位进行检测燃气浓度的功能,不再需要人工进行手动检测,节约人,并且其还对内部的设备进行缓冲防护的功能,使用更方便。
6 一种发电机组的底座及发电机组 CN202510266318.2 2025-03-07 CN120007936A 2025-05-16 文小军; 陶宏; 杜飞
发明涉及发电机组底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电机组的底座及发电机组:包括固定底座本体、安装底板磁性金属板、电磁和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四个方形柱、四个移动滚轮、四个升降组、双向驱动电机和两个传动组,每个升降组的输出端均设置有移动滚轮,当通过移动滚轮完成固定底座本体的转运,将发电机组本体移动至指定地点后,启动双向驱动电机,通过两个传动组,同步带动四个升降组运行,进而通过升降组调节移动滚轮的高度,使得移动滚轮收纳至方形柱的内部,使得四个方形柱和两个放置凸起与地面相接触,从而将固定底座本体牢固的固定在地面上,避免发电机组本体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导致固定底座本体发生位移。
7 一种液体辅助密封气垫支撑转子的装置 CN202510487445.5 2025-04-18 CN120007788A 2025-05-16 周睿萱; 周东宁
发明公开了一种液体辅助密封气垫支撑转子的装置,本发明利用垫升盘在转动时在离心的作用,液体辅助对气垫进行密封,减少气体泄露量,相比环等密封形式,密封效果更好,成本更低,具体是垫升盘在转动后,液体进入液体密封腔,通过液体在离心力及液体与阻气填料的阻碍效应的作用下,用液体辅助对气垫进行密封,可以减少气垫室内的气体泄露量,本发明实现了用低成本对气垫进行较好密封的功能。
8 一种钣金冲焊型变矩器动平衡量的控制方法 CN202510070307.7 2025-01-16 CN120007767A 2025-05-16 侯朋朋; 李泽聪; 张溥; 钱啟德; 彭文龙; 丁世浩; 侯菡钰; 李静; 梅贝; 黄修军; 张超; 詹迪雷; 王文静
发明提供一种钣金冲焊型变矩器动平衡量的控制方法,主要解决现有的动平衡量调整方法因无法有效控制液力变矩器的动平衡量,而导致产品的不合格率较高,生产成本增加等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1、基于系统数据和液力变矩器的预设要求,得到液力变矩器的不平衡量,该不平衡量包括罩轮部件的不平衡量、轮部件的不平衡量、罩轮泵轮焊接总成的不平衡量;2、进一步分析得到不平衡量产生的具体原因;3、针对不平衡量及其具体原因,调整对应的不平衡量,进而优化对应的动平衡量,实现钣金冲焊型液力变矩器动平衡量的控制。该方法可有效保证液力变矩器产品质量,提高动平衡检测合格率,从而实现对液力变矩器动平衡量的有效控制。
9 一种应用于曲轴前端的轴系减振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202510327331.4 2025-03-19 CN120007754A 2025-05-16 高毓青; 孙云峰; 赵叶
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曲轴前端的轴系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能够抵消F避免曲轴前端安装调频轮后产生较大形变且使其曲轴前端满足静载荷要求的延伸轴结构,所述延伸轴结构设置在曲轴的前端上。本发明采用此种轴系减振结构不但能够较轻重量,能够在满足前端所需惯性矩的同时满足前端静载荷的要求,并且采用该轴系减振结构整体制作难度较小,价格低廉且生产周期较短,给曲轴前端的轴系减振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便利。
10 基于声学黑洞原理的轻质减振十字型支架支撑结构 CN202510080133.2 2025-01-19 CN120007751A 2025-05-16 高南沙; 李奕霆; 赵艳彪; 张智成; 潘光; 郑雷; 李铽; 顾天怡
发明一种基于声学黑洞原理的轻质减振十字型支架支撑结构,属于结构减振降噪技术领域;包括中心圆环及其外周沿十字方向辐射的四个支臂,所述中心圆环的固定内环和固定外环之间设置有声学黑洞组件,将固定内/外环同轴固定为一体结构;所述支臂末端设置有固定圆环,作为安装孔;所述声学黑洞组件包括径向截面厚度呈周期性变化的圆环结构,每个周期内的径向截面厚度变化规律为,将本周期的对称面作为厚度制高点,向对称面两侧周向渐缩式延伸,与相邻周期的延伸末端之间连接处为平面结构,即构成厚度一致的平面区域。本发明所设计声学黑洞组件能够对十字支架支撑结构的有害振动能量进行减弱。
11 一种抑制蒸汽穴的多级减振挤压油膜阻尼器 CN202510419012.6 2025-04-03 CN120007748A 2025-05-16 周海仑; 闫玉奇; 尹训彦; 张冉
发明涉及一种抑制蒸汽穴的多级减振挤压油膜阻尼器,包括自内圈外圈依次设置的轴承、鼠笼弹性支承和金属衬套,金属衬套上开有供油孔,所述鼠笼弹性支承外圈固接有环形的弹性体储油腔,弹性体储油腔内中空设置且形成第二层油膜,鼠笼弹性支承内圈和轴承之间形成第一层油膜,弹性体储油腔外圈和金属衬套之间形成第三层油膜,所述第一层油膜和第二层油膜连通,所述第二层油膜和第三层油膜连通,金属衬套的端部固接有贴合在轴承端面的封油端盖,所述封油端盖内侧开有与第一层油膜连通的内油槽以及与第三层油膜连通的外油槽,所述封油端盖内侧开有连通内油槽和外油槽的连通油路,本发明振动响应逐级递减,减振能更强,同时达到抑制蒸汽穴的目的。
12 一种惯容系数可自适应的齿轮-齿条式惯容阻尼器 CN202510143758.9 2025-02-10 CN120007747A 2025-05-16 谢明; 喻浩宇; 郑皓; 聂兴富; 袁冰涛; 许方博; 王章东; 尹丽娥; 武湘栋; 徐梦琪
发明公开了一种惯容系数可自适应的齿轮齿条式惯容阻尼器,包括中空的立方体状的安装箱,安装箱内设置有飞轮,飞轮的上下两端中心沿轴向分别设置有上端轴杆和下端轴杆;飞轮的底部设置有电磁;安装箱的顶壁固定设置有发电机,上端轴杆的顶端固定连接发电机的转轴;上端轴杆与飞轮内部联通设置有导线安装腔,安装腔内设置有两端分别连接至发电机和电磁铁的导线;飞轮外周套设有顶底封闭的桶状外壳,桶状外壳的内腔放置有铁粉;下端轴杆靠近底部设置有齿轮,齿轮上啮合有齿条,齿条的尾端通过贯穿安装箱侧壁的通孔伸出至安装箱外部,通过电流大小和飞轮质量的自调节达到惯容系数自动调节的作用,实现减震效果,满足实际工程应用中的需要。
13 一种减振器电磁用可调节电磁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CN202510361973.6 2025-03-26 CN120007743A 2025-05-16 张传剑; 文哲; 周兆国
发明公开了一种减振器电磁用可调节电磁装置及其调节方法,涉及电磁阀技术领域,包括磁性套筒,所述磁性套筒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磁性壳体,所述磁性壳体的内壁套接有磁性片,所述磁性片位于磁性套筒与磁性壳体之间,所述磁性套筒的一端滑动套接有调整导套,所述调整导套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磁性套筒的内壁滑动套接有,所述第一弹簧位于衔铁与调整导套之间,所述衔铁中部外壁开设有套孔,所述衔铁内固定套接有活动杆,本发明中,通过对调整导套的压缩可以改变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压缩的预紧,改变衔铁在特定工作位置的受力大小,从而保证该电磁装置在固定位置的电磁力一致性,提高电磁阀整体一致性。
14 一种防尘罩及空气弹簧 CN202411901424.5 2024-12-23 CN120007742A 2025-05-16 易鹏; 汤之乙; 王云柏
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尘罩及空气弹簧,包括:导向筒、皮囊、防尘罩本体、排气槽、卡箍、加厚壁、上顶座、边沿、活塞、安装部和凹槽;通过将防尘罩的排气设计在下方,不仅可以使空簧运动时防尘罩的排气更为顺畅;防止了灰尘的进入与排出,增加皮囊的寿命;且橡胶的柔软性降低空簧运动时排气不畅产生啸叫的险,提高了NVH效果。
15 一种减振器悬架系统以及车辆 CN202510495021.3 2025-04-21 CN120007740A 2025-05-16 叶豪; 张家鑫; 陈超南; 蒋琼艳
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振器悬架系统以及车辆,减振器包括:第一缸筒、第二缸筒以及传热件;第二缸筒套设于第一缸筒且与第一缸筒之间形成第三腔室;传热件设置于第三腔室,传热件具有相互背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一缸筒导热连接,第二端与第二缸筒导热连接。通过设置传热件,可以使减振器的不同位置的工作温差较小,从而可以提高减振器整体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16 用于机动车底盘的空气弹簧 CN202411600119.2 2024-11-11 CN120007736A 2025-05-16 C·海因森; S·埃尔·胡斯尼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底盘的空气弹簧,包括具有外形壳体(20)和塑料的滚动柱塞主体(30)的滚动柱塞和空气弹簧盖(40),由弹性体材料构成的空气弹簧波纹管(10)空气密封地夹紧在空气弹簧盖与滚动柱塞主体之间并且界定可用压缩空气填充的工作腔(9),外形壳体设置在空气弹簧波纹管与滚动柱塞主体之间,外形壳体至少局部呈空心柱体状包围滚动柱塞主体并且在空气弹簧的中心纵轴线(L)方向上轴向支承在滚动柱塞主体上,空气弹簧波纹管在形成至少一个卷褶(11)下在外形壳体上滚动。外形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可分离地连接至滚动柱塞主体的连接机构,连接机构通过至少一个弹簧件构成,弹簧件具有至少一个卡件、连接部和弹簧连条。
17 一种反对称齿条梁式自适应吸振装置及其调频方法 CN202410368651.X 2024-03-28 CN120007735A 2025-05-16 陈鸿燕; 代凯龙; 冯志鹏
在吸振器领域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对称齿条梁式自适应吸振装置及其调频方法,包括:两个座板呈上下平行设置;上滚轮安装在上方的座板的下表面,下滚轮安装在下方的座板的上表面,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平行设置在两个座板之间,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分别至少被一组滚轮组夹设,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呈反对称设置;齿轮设置在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中间,齿轮分别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啮合,当齿轮转动时,齿轮带动两个齿条同时相对直线移动或相背直线移动;步进电机带动齿轮转动调整两个质量到同列的最近的滚轮组的距离,本发明通过齿轮传动来调整有效长度进而达到调频的目的,调频精准稳定,结构简单适应性强,维护方便,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18 衬套组件、总成悬置和车辆 CN202510214178.4 2025-02-25 CN120007732A 2025-05-16 李金亮; 吕冰洋; 苏朝霞; 栾振军
发明公开了一种衬套组件、总成悬置和车辆,衬套组件包括:第一减振体,第一减振体包括:外筒、内筒和第一弹性体,第一弹性体连接在外筒和内筒之间,外筒在轴向方向远离第一弹性体的一侧形成容纳槽;第二减振体,第二减振体设置于容纳槽内且和第一减振体相互连接,第二减振体与外筒沿径向方向形成间隙。衬套组件受到径向外部冲击较小时,第一减振体发生形变起缓冲作用,衬套组件受到径向外部冲击较大时,第一减振体发生形变并与第二减振体接触,第二减振体制成第一减振体防止其发生更大范围的形变,可以在将第一减振体刚度较低的情况下,提高耐久性能,延长第一减振体的使用寿命。
19 自适应变桨距电机 CN202510136016.3 2025-02-07 CN120007513A 2025-05-16 请求不公布姓名
发明涉及发电领域,具体是自适应变桨距风力电机。本发明通过将支撑杆竖向设置在地面上。桨距调节装置设置在支撑杆的顶端,用于调节桨距。桨叶保护装置设置在桨距调节装置上,用于保护桨叶。减震装置设置在桨叶保护装置上,用于对桨叶减震。控制器设置在支撑杆的底部,并与支撑杆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控制器还与桨距调节装置、桨叶保护装置电性连接。电池设置在控制器内部,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解决了如何避免强风将风能发电机的叶片折断的技术效果。
20 发动机组件和车辆 CN202510478913.2 2025-04-16 CN120007433A 2025-05-16 潘世翼; 张楠; 刘静; 郭鹏; 王宾
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组件和车辆,发动机组件包括发动机、增压器、第一配重结构和第二配重结构,发动机连接有进气管路,增压器设置于进气管路且包括可转动的增压器轴,第一配重结构和第二配重结构设置在增压器轴的轴向两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动机组件,通过第一配重结构和第二配重结构设置在增压器轴的轴向两端,可以减少增压器轴的不平衡,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增压器的振动和噪声,减少增压器轴因不平衡导致的摩擦磨损,也可以提高增压器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可以增强发动机组件运行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