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移植物 CN200420045857.7 2004-05-18 CN2705462Y 2005-06-22 朱家恺; 刘小林; 朱庆棠; 劳镇国; 许扬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移植物,以提供适用范围更广和质量更好的修复神经缺损的外科移植物。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移植物,包括用于连接神经两断端的支架和具有促进神经再生功能的种子细胞,种子细胞附着于支架上,形成具有仿神经三维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复合体。所述的支架为去细胞异体神经,所述的种子细胞是由成体干细胞经体外诱导而成的类许旺细胞。本实用新型是真正意义上的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移植物,不仅为再生的神经纤维通过神经缺损区提供了仿生化的通道,而且其内在的种子细胞对神经再生有促进作用,因此可用于修复更长距离的神经缺损,神经修复效果显著提高,临床应用范围更广。
2 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移植物 CN200420045858.1 2004-05-18 CN2797374Y 2006-07-19 朱家恺; 刘小林; 朱庆棠; 劳镇国; 许扬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移植物,以提供适用范围更广和质量更好的修复神经缺损的外科移植物。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移植物,包括用于连接神经两断端的支架和具有促进神经再生功能的种子细胞,种子细胞附着于支架上,形成具有仿神经三维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复合体。所述的支架为生物降解材料制备的由微丝组成的束状微丝结构,其外表面包覆一层膜,形成管状支架。所述的种子细胞是由成体干细胞经体外诱导而成的类许旺细胞。本实用新型是真正意义上的组织工程化周围神经移植物,不仅为再生的神经纤维通过神经缺损区提供了仿生化的通道,而且其内在的种子细胞对神经再生有促进作用,因此可用于修复更长距离的神经缺损,神经修复效果显著提高,临床应用范围更广。
3 一种多通道混合器连续批量制备纳米包封益生菌的方法 CN202510195676.9 2025-02-21 CN120041430A 2025-05-27 黄彦; 牛伟帆; 屈则豪; 黄燕炳; 林宇; 李东翠
发明公开一种多通道混合器连续批量制备纳米包封益生菌的方法。将益生菌与聚阳离子溶液混合,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使聚阳离子吸附在带负电的益生菌表面,形成益生菌聚阳离子混合溶液;在多通道混合器的两个通道通入益生菌聚阳离子混合溶液,另外两个通道通入聚阴离子溶液,在多通道混合器中形成纳米级别的聚电解质包封的益生菌溶液;于多通道混合器的三个通道中通入纳米级别的聚电解质包封的益生菌溶液,另一个通道通入脂质体原料溶液,在多通道混合器中形成纳米级别的聚电解质及脂质体包封的益生菌溶液。或将益生菌与离子溶液混合,再通过多通道混合器与脂质体原料溶液快速混合,在多通道混合器中形成脂质纳米膜包封的益生菌分散液。
4 一种适用于盐土的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2510047785.6 2025-01-10 CN120005749A 2025-05-16 张彦; 支叶; 肖明华; 梁思威; 王冬阳; 李林
发明属于生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盐土的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以重量份计,其包括:4~25份枯草芽孢杆菌,4~30份酿酒酵母菌,40~85份增效载体和5~20份保护性载体;增效载体包括选自由酵母代谢物、矿源腐殖酸基酸粉组成的物质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保护性载体包括选自由麦芽糊精、海藻糖、玉米淀粉和凹凸棒石组成的物质组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本发明通过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菌协同,并结合增效载体和保护性载体,使得到的微生物制剂具有优异的改善盐碱土壤的作用,还具有促进农作物生长,以及提升农作物抗盐碱性的作用。且所述微生物菌剂的制备工艺简单易操作,质量稳定,且成本较低,更适于工业化生产。
5 一种基于自组装策略构建固定化肝素裂解酶及其制备低分子量肝素的方法 CN202411091498.7 2024-08-09 CN119876104A 2025-04-25 康振; 杨凤玲; 胥睿睿; 王阳; 李江华; 堵国成; 陈坚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组装策略构建固定化肝素裂解酶及其制备低分子量肝素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肝素III突变体相较于野生型有着更高的催化效率,突变体K85A/Q95F/S471T的催化效率是野生型的1.75倍;本发明还利用聚集蛋白自组装肝素裂解酶Ⅲ,实现酶的固定化,进一步对Linker进行筛选和优化,提高了转化效率。本发明构建的酶固定系统可实现肝素裂解酶III的固定化,通过对重组细胞破壁后离心收集沉淀,减少了蛋白纯化脱盐等复杂步骤。固定化肝素裂解酶在循环10次以后仍有50%的催化活性,实现了低分子量肝素的高效制备,增加了酶的利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6 一种生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2510072651.X 2025-01-17 CN119823978A 2025-04-15 吴丽娜; 朱雪婷; 段章群; 孟伶通; 沈伟健
发明涉及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生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生物复合材料包括基膜,所述基膜中均匀分散有金属有机框架,所述金属有机框架的表面负载有葡萄糖化酶。本发明获得生物复合材料不仅不会影响食品的质量,而且还可以降低食品中的玉米赤霉烯
7 一种用于催化缓释生物能量物质的生物酶及其固定方法 CN202411878986.2 2024-12-19 CN119736278A 2025-04-01 朱钰方; 赵超前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催化缓释生物能量物质的生物酶及其固定方法。所述用于催化缓释生物能量物质的生物酶包括:陶瓷基体,负载在所述陶瓷基体上的多巴胺,以及负载在所述多巴胺上的淀粉葡萄糖苷酶;以所述用于催化缓释生物能量物质的生物酶的总质量为100%计,所述陶瓷基体的质量占比为80‑90%,多巴胺的质量占比为5‑10%,淀粉葡萄糖苷酶的质量占比为1‑10%。
8 一种固定化脂肪酶及其应用 CN202210961345.8 2022-08-11 CN115261369B 2025-04-01 姜君鹏; 王竞辉; 孔令晓; 张光祥; 孙烨; 潘亚男; 李兴华
发明公开一种固定化脂肪酶及其应用。本发明公开的固定化脂肪酶是通过在缓冲溶液中加入游离脂肪酶、固定化载体、稳定剂和生物来源的共固定化剂,在适合所述固定化载体吸附所述游离脂肪酶的条件下搅拌,然后将所得的溶液经过滤、清洗和干燥后制得。本发明所用的生物来源的共固定化剂与脂肪酶的相容性好且有利于脂肪酶在体系中分散,提高了脂肪酶吸附效率,所用的稳定剂能保证脂肪酶的活性。本发明公开的固定化脂肪酶应用于维生素A棕榈酸酯合成中转化率高,有很大的工业化应用的潜
9 一种缓释型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2411981786.X 2024-12-31 CN119709529A 2025-03-28 周莉; 付刚锋; 谢荣芳; 张龙
发明公开了一种缓释型生物菌剂,所述缓释型微生物菌剂主要包括微生物菌剂载体以及包埋在所述微生物菌剂载体中的复合菌液;其中,所述微生物菌剂载体包括由:木质纤维素、腐殖酸膨润土藻土、聚乳酸、纳米化硅组成的混合物。本发明采用了三种芽孢杆菌的复配,并采用了多种缓释剂组合,并且采用了速效氮与缓释氮相结合的大量元素,进一步的增强了缓释效果,另外还添加了增效剂,使得该缓释型微生物菌剂提高了提质增效的效果,尤其是在番茄的作物中,能够大幅提高番茄的产量,后劲足,可以减少维护过程中的追肥次数。
10 一种模板法制备共聚海藻酸钠包埋菌凝胶球的方法 CN202411857815.1 2024-12-17 CN119680521A 2025-03-25 邓永驰; 张名; 余波; 严寒; 李箫宁; 任龙刚
申请涉及处理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模板法制备共聚海藻酸钠包埋菌凝胶球的方法。一种模板法制备共聚海藻酸钠包埋菌凝胶球的方法,如下步骤:(1)将海藻酸钠、丙烯酰胺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加入去离子水中,45‑55℃水浴中磁搅拌溶解后冷却,得到混合液;(2)将细菌菌液和过硫酸铵一起加入上述制得的混合液中混合均匀,得到包埋菌混合液;(3)将上述步骤(2)中制得的包埋菌混合液倒入球形胶磨具中;(4)将硅胶模具摊平放置在30‑40℃的温水水面,保持20‑25分钟后脱模,得到共聚海藻酸钠包埋菌凝胶球。本申请方法制备的组合物可用于污水处理,具有抗压缩强度高,形变好的优点。
11 一种吸附/生物降解险管控复合材料及应用 CN202410385831.9 2024-04-01 CN118324293B 2025-03-18 羊嘉文; 沈超峰; 符玉龙; 张藏凯; 鲍耀军; 杨宇彬; 牟恺
发明公开了一种吸附/生物降解险管控复合材料及应用,属于地下修复技术领域。该复合材料由类咕啉提供菌外壳和卤代修复功能内核组成核‑壳结构。外壳由提供辅因子类咕啉维生素B12的嗜联苯红球菌组成,通过光固化明胶固定于内核表面;内核的功能材料由胡敏酸材料、厌氧脱卤菌和生物炭组成,通过海藻酸钠和氯化固定。该复合材料为脱卤菌在地下水环境中构建厌氧生境,并利用好氧菌为厌氧脱卤菌提供不能合成的辅因子VB12,提高脱卤菌的存活能和还原脱氯活性,避免脱卤微生物对氧气和辅因子的严苛要求所导致的脱卤活性丧失。本发明可应用于修复卤代烃污染地下水,且具有高效、长效、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制备简单的优点。
12 一种高负载脂肪酶的磁性籽蛋白纳米球的制备方法 CN202411769829.8 2024-12-04 CN119592549A 2025-03-11 孟勇; 周建; 魏燕霞; 张秀红; 黄甜; 何翠林; 钟渝
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负载脂肪酶的磁性籽蛋白纳米球的制备方法,涉及生物产业中的酶工程和脂肪酶负载技术领域,包括:利用反溶剂法,使用植物多酚和棉籽蛋白对进行纳米Fe3O4颗粒包覆,得到磁性棉籽蛋白纳米球,将磁性纳米蛋白球加入脂肪酶溶液中,利用植物多酚和棉籽蛋白之间的共价和次级作用,将脂肪酶负载在磁性棉籽蛋白纳米球上,分离、洗涤、干燥,得到高负载脂肪酶的磁性棉籽蛋白纳米球。本发明利用反溶剂法包覆纳米粒子Fe3O4制备得到磁性棉籽蛋白纳米球,通过植物多酚与蛋白质之间的共价和次级作用将脂肪酶固定在纳米球表面,优化参数,获得高负载脂肪酶的磁性棉籽蛋白纳米球。本发明所得磁性棉籽蛋白纳米球可实现脂肪酶的高效催化及循环利用。
13 一种β-内酰胺酶固定化海绵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202411901288.X 2024-12-23 CN119592547A 2025-03-11 陈国宁; 刘克帅; 赵王艳; 买瑞; 张淑贤; 郭晓丽; 汪静
发明公开了一种β‑内酰胺酶固定化海绵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聚多巴胺包被的三聚氰胺海绵为载体,通过交联法将β‑内酰胺酶交联酶聚集体固定于所述载体表面,得到β‑内酰胺酶固定化海绵(MS@β‑内酰胺酶‑CLEAs),以高效去除中的抗生素。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增强了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本发明的MS@β‑内酰胺酶‑CLEAs能够快速高效地水解废水中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显著降低其浓度;与传统处理方法相比,本发明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和良好的重复使用性,为抗生素污染的废水治理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4 一种羰基还原酶突变体、固定化羰基还原酶及其应用 CN202411459478.0 2024-10-18 CN118956798B 2025-03-11 陈剑; 余长泉; 杨杰
发明公开了一种羰基还原酶突变体、固定化羰基还原酶及其应用,涉及基因工程和酶工程技术领域。羰基还原酶突变体,其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将羰基还原酶突变体粗酶液与壳聚糖微球混合,滴加戊二溶液,振荡交联,洗,获得固定化羰基还原酶。本申请制得的固定化羰基还原酶的酶活较野生型的增加5‑10倍,采用固定化羰基还原酶催化不对称还原制备司利卡西平时,底物浓度达到80‑150g/L,手性纯度值大于99%,转化率大于99%。本发明固定化后的酶可以通过简单的过滤进行回收,回收后可以反复使用5次以上,且重复使用时与初次使用的反应手性纯度和转化率基本相同,具有较高的工业化应用潜力。
15 一种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混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2411611592.0 2024-11-12 CN119547848A 2025-03-04 宋庆义; 刘天龙; 孙亚莉; 申艳丽
发明涉及动物饲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混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多种不同的生物菌株混合,制备发酵混合种子液;然后,通过L‑半胱酸对壳聚糖进行巯基化改性,得到改性壳聚糖;再以改性壳聚糖和玉米醇溶蛋白为壁材,以复合酶为芯材,得到固定化复合酶,实现了复合酶的高效固定和保护;最后,利用菌酶协同作用,将发酵基料进行充分发酵,从而得到发酵混合饲料,有助于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
16 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202411503217.4 2024-10-25 CN119506126A 2025-02-25 张涛; 申顺善; 尚文凯; 马肖静; 赵卫星; 骆恒斌; 马豪豪; 祝梦梦; 孙凯乐; 李晓慧; 王永; 董韩; 朴凤植; 国志信; 董晓星; 高宁宁; 杜南山
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粘类芽孢杆菌及其应用。其中,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XY8‑23,保藏于“中国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31696。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菌剂,包括贝莱斯芽孢杆菌Bv‑HR6‑1和上述多粘类芽孢杆菌XY8‑2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复合菌剂的育苗基质。菌XY8‑23可以有效提高设施蔬菜和瓜果等作物的疫病防治,菌Bv‑HR6‑1可以有效提高设施蔬菜和瓜果等作物的耐盐胁迫效果,所以,两者复配形成的上述复合菌剂兼具治理土壤次生盐渍化和防治作物疫病的功效,上述育苗基质也能提高植物免疫能、治理重金属污染和调节土壤微生态。另外,所述复合菌剂的应用方法简单,容易操作,省时省力,普适性广。
17 DNA驱动纳米酶/生物复合材料制备及速灭威检测应用 CN202411763784.3 2024-12-03 CN119500128A 2025-02-25 李红霞; 林琪淇; 闫旭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DNA镊子驱动纳米酶/生物酶级联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速灭威现场快速检测中的应用。本发明利用硫酸和DNA在室温下合成的纳米花结构铜基纳米酶展现出优异的仿漆酶活性与稳定性;利用基互补配对原理和适配体对分子靶标的高亲和,DNA镊子将AChE固定在纳米酶的表面形成CuNFs‑Apt‑AChE级联酶复合材料。通过酶级联体系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强了传感体系的输出信号,从而提高检测灵敏度。利用海藻酸钠凝胶固定CuNFs‑Apt‑AChE级联酶复合材料,制备了用于速灭威残留检测的高稳定性即时响应平台。这种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展现了良好的灵敏度、便携性和稳定性,为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创新平台。
18 一种固定化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法 CN202510038788.3 2025-01-10 CN119432810A 2025-02-14 魏宗霖; 徐昇; 郝丽娜; 闵菊平; 邵磊; 周丽娟; 梁嘉欣; 徐怀义; 刘宇; 黄书坚; 刘良东
发明涉及酶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化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法。所述固定化酶制剂,包括脂肪酶、助剂A和助剂B,三者质量比为5‑8:20‑50:60‑100;所述脂肪酶选自米曲霉来源的脂肪酶和米黑根毛霉来源的脂肪酶,两者质量比为2‑4:1;所述助剂A由油菜籽粕藻土组成;所述助剂B包括魔芋葡甘聚糖凝胶和乳化剂。本发明具有反应活性高、可多次回收重复使用的优点。
19 用于酶电催化还原的化还原酶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其酶电反应器 CN202011386220.4 2020-12-01 CN112708612B 2025-02-11 王世珍; 刘凯泷; 熊雨
发明涉及用于酶电催化还原的化还原酶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其酶电反应器。与酶电极检测检测限低、灵敏度高的要求相比,酶电催化要求能耐受高浓度底物、酶稳定性好,催化效率高。本发明的辅酶与酶共固定化在电极上,可实现辅酶原位再生,提高反应效率,可实现手性化合物的酶电催化高效制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 基于双功能共价有机框架的固定化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2411801015.8 2024-12-09 CN119391685A 2025-02-07 吴洪; 杨阳; 陈裕; 石家福; 姜忠义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功能共价有机框架的固定化酶催化剂,基于季铵基团功能化的EBCOF纳米片具有负载酶和诱导化的双功能。制备方法主要首先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将酶吸附在EBCOF纳米片表面,然后EBCOF纳米片上的季铵基团诱导化硅涂层在其表面原位形成。超薄的EBCOF纳米片具有较高的酶负载量,每毫克EBCOF纳米片可吸附3.4毫克酶。同时,形成的氧化硅涂层有效地保护了酶分子。与直接将酶吸附在EBCOF上相比,氧化硅涂层的存在提高了固定化酶的温度、pH和循环稳定性。该方法可以扩展到构建固定化多酶催化体系。与游离酶体系相比,固定化多酶催化体系的初始活性提高了143%。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