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241 一种性抗菌苯丙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201010151892.7 2010-04-21 CN101812153B 2012-08-08 胡卫雅; 胡士满; 方锡武; 裴文
发明公开了一种性抗菌苯丙乳液,所述的水性抗菌苯丙乳液以离子液体作为缓冲剂和乳化剂,主要由下列质量份的组分以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得:水70~90份,酸氢钠0.1~0.3份,引发剂0.2~0.5份,丙烯酸丁酯15~26份,苯乙烯18~27份,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10~15份,丙烯酸0.5~1.5份,离子液体抗菌单体1~10份,并公开了所述水性抗菌苯丙乳液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使用离子液体,一是作为缓冲剂和乳化剂,二是在聚合反应中具有催化剂的作用,三是在乳液中起到抗菌单体的作用,从而简化了操作程序,降低了成本,对环境污染小,适合于一定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是一项绿色洁净的工艺路线。
242 支撑透明高导电PEDOT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01210025319.0 2012-02-07 CN102604334A 2012-07-25 陈立桅; 吴丹
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支撑透明高导电PEDOT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薄膜由聚3,4-乙撑二噻吩和小分子掺杂剂构成;其制备方法为:在经亲处理后的基片表面上涂覆含氧化剂抑制剂的溶液形成有氧化剂和碱抑制剂混合物层,而后将基片表面暴露于含有乙撑二氧噻吩单体的气氛中,使乙撑二氧噻吩单体在7℃~120℃的温度下于基片表面聚合形成聚合物薄膜,其后将聚合物薄膜从基片表面剥离、洗涤,获得目标产品。本发明的PEDOT薄膜无需添加高分子成膜剂,具有优良的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电导率在10-1~103S/cm范围内可控,透光率在20%~88%范围内可控,且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控制。
243 合成树脂组合物和汽车内外饰材料 CN200880113057.5 2008-10-08 CN101835848B 2012-07-25 沟川茂雄; 根岸由典
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目前没有的优异的耐候性的合成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其的汽车内外饰材料。所述合成树脂组合物,相对于合成树脂100质量份,以(A)/(B)成分的质量比率1/1~1/5配合具有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结构的受阻胺化合物(A)0.01~20质量份、和下述通式(2)所表示的苯甲酸酯化合物(B)0.01~20质量份。本发明的合成树脂组合物中,上述受阻胺化合物(A)与上述苯甲酸酯化合物(B)的{(A)/(B)}成分的质量比率优选为1/2~1/4。
244 一种含β晶型聚丙烯管材的生产工艺 CN201110368990.0 2011-11-18 CN102516640A 2012-06-27 陈厚忠
发明提供了一种含β晶型聚丙烯管材的生产工艺,它包括混合造粒、熔融塑化、空气预冷、冷及退火几步。采用本发明工艺生产的聚丙烯管材的Kβ值大于0.6,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245 一种辐射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淀粉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1110316372.1 2011-10-18 CN102443269A 2012-05-09 陈复生; 刘伯业; 徐卫河; 何乐; 王红娟; 王洪杰; 郭东权; 姚永志; 丁长河; 孙倩; 刘海远; 李彦磊; 陈亚敏; 李润洁
一种辐射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淀粉生物降解塑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大豆分离蛋白和淀粉为主要原料,通过射线辐射改性原料制备而成,在制备所述可生物降解塑料时,各原料组分按照以下重量份混合组成:改性大豆分离蛋白85-95份,改性淀粉5-15份,己内酰胺1-3份,10-20份,甘油10-25份。本发明的优点是:大豆分离蛋白经过适量的甲醇或乙醇改性,减少了蛋白中的亲水基团,提高了塑料的抗水性能;采用适量的淀粉充当填充剂可以使塑料的柔韧性增强,降低成本后适于工业化生产,并且可以通过调节淀粉的含量和辐照剂量得到不同学性能的材料,科技含量高,具有创新性;其制备工艺采用常规塑料设备与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再者本发明是由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和增塑剂热压后形成的,废弃后很容易被微生物分解成二和水,不污染环境;且大豆蛋白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46 高导电浆及其制备方法 CN201110180193.X 2011-06-30 CN102329496A 2012-01-25 张强; 管映亭; 王晓强
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导电浆及其制备方法,高导电碳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胶体石墨3~15、离子液体0.5~8、树脂载体69-75、碳粉12~26。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制备树脂载体:称量溶剂型树脂A、溶剂型树脂B、高沸点溶剂,于80-95℃下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加入偶联剂搅拌均匀;2)制备高导电碳浆:将碳粉、胶体石墨、离子液体、分散剂和树脂载体充分搅拌混合得混合物,然后研磨使混合物形成匀质相。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高导电性能、改善了导电碳浆涂覆使用的固化效率、扩大导电碳浆在高端电子仪器设备中的应用范围的高导电碳浆。还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的高导电碳浆的制备方法。
247 导电色浆及其低阻聚酯材料 CN201110182209.0 2011-06-30 CN102329434A 2012-01-25 张强; 管映亭; 王晓强
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电色浆及其低阻聚酯材料,导电色浆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粉35-55、离子液体30-60、分散剂0.2-1。低阻聚氨酯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酯多元醇100、导电色浆0.8-9、异氰酸酯100-120、催化剂0.5-3。本发明提供一种添加量少、导电性能好的导电色浆。并且还提供一种用于无尘室等洁净场所、抗静电性能好、并对湿度依赖性小、物理机械性能良好的低阻聚氨酯材料。
248 聚缩树脂组合物 CN200780024422.0 2007-05-14 CN101541885B 2011-05-25 长谷宽之
发明提供具有优异的加工性和稳定性、由其模制品产生的甲量得到显著抑制、还防止混合成分的渗出、且耐候(光)性优异的聚缩醛树脂组合物。详细而言,相对于(A)半缩甲醛末端基团量为1.0mmol/kg以下、甲酰末端基团量为2.0mmol/kg以下、不稳定末端基团量为0.5%(重量)以下的聚缩醛共聚物,以特定的混合量及混合比混合(B)受阻酚系抗化剂、(C)选自胍胺化合物(c-1)和酰肼化合物(c-2)的至少一种化合物、(D)具空间位阻基团的哌啶衍生物的氮为叔氮的受阻胺稳定剂和(E)紫外线吸收剂。
249 包含含氮杂环式化合物的组合物 CN200980114150.2 2009-04-24 CN102017215A 2011-04-13 安立诚; 曾我雅之
发明提供一种组合物,其含有下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或具有下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残基的化合物和下述式(2)所示的化合物或具有下述式(2)所示的化合物的残基的化合物。(式中,Ar表示芳基或1价杂环基。)(式中,Z1~Z3中的1个表示-N=、2个表示-C(R’)=。Z4及Z5表示-C(R’)=。Z6~Z8中的1个表示-N=、2个表示-C(R’)=。Z9及Z10表示-C(R’)=。R’表示氢原子、烷基、烷基、芳基、芳氧基等取代基)。
250 一种耐解聚乳酸组合物 CN200910183185.3 2009-08-10 CN101993585A 2011-03-30 刘博; 夏天; 赖峥峥; 邱若愚; 河野俊司
发明公开了一种耐解聚乳酸组合物,它主要由100重量份聚乳酸树脂,0.1~5重量份封端剂,0.01~0.5重量份酯化促进剂,0.01~5重量份金属盐缓冲剂所组成,本发明组合物具有较佳的耐水解特性并且成本低,毒性小,可以制成餐盒、塑料袋、农用薄膜、食品医药包装汽车内饰等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51 一种酰化大豆蛋白可生物降解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0810141113.8 2008-08-25 CN101343418B 2010-10-27 陈复生; 郭东权; 刘东亮; 李红良; 姚永志; 王岩; 郑治; 孟凡磊; 龚向哲; 李里特; 丁长河; 侯红江; 许晓燕; 张丽芬; 刘慧
一种酰化大豆蛋白可生物降解塑料,其特征是:它包括改性后的酰化大豆分离蛋白、己内酰胺、甘油组成;其中酰化大豆分离蛋白是由大豆分离蛋白、三乙胺、酸酐混合而成。本发明的优点是:大豆分离蛋白经过适量的酸酐改性,极大提高了塑料的抗水性能;采用适量的己内酰胺可以使塑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同时得到提高,并且可以通过调节己内酰胺的含量得到不同学性能的材料,科技含量高,具有创新性;其制备工艺采用常规塑料设备与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再者本发明是由大豆分离蛋白经改性后和混合增塑剂热压条件下形成的,废弃后很容易被微生物分解成二和水,不污染环境;且大豆蛋白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52 树脂组合物以及树脂成型品 CN200880115654.1 2008-10-08 CN101855301A 2010-10-06 沟川茂雄; 根岸由典
发明提供具有优异耐候性的配合有硫化锌的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了该树脂组合物的树脂成型品。所述树脂组合物是通过将0.1~20质量份(A)硫化锌和0.01~20质量份(B)具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结构的受阻胺化合物(式中,R各自独立地表示原子数1~18的酰基、碳原子数5~8的环烷基或可以被羟基取代的碳原子数1~18的烷基)配合到100质量份树脂中而得到的。
253 固化聚合物组合物 CN200910261327.3 2009-12-18 CN101845157A 2010-09-29 马蒂亚斯·佐德曼; 克里斯托弗·翁; 斯文·布兰道
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可固化聚合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可固化的聚合物组合物的特征为一种聚胺交联剂、一种特别的交联促进剂与一种金属盐的一个特定的组合。本发明还提供了基于此类聚合物组合物的聚合物固化橡胶以及用于制备这种聚合物固化橡胶的一种方法,特别是以模制品或成型部件的形式。
254 质子化离子液体改性橡胶/无机填料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201010154468.8 2010-04-16 CN101831093A 2010-09-15 郭宝春; 类延达; 唐征海
发明涉及一种质子化离子液体改性橡胶/无机填料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1)功能性质子化离子液体的结构制备;(2)将功能性质子化离子液体用于原位改性无机填料补强的橡胶复合材料。本发明可有效降低强极性无机填料之间的团聚,改善填料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有利于改善橡胶/无机填料复合材料的的加工性能、硫化特性、学性能、耐磨性能等;该方法具有普适性和成本低廉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制备各种高性能的橡胶/无机填料复合材料。
255 含有嘧啶化合物的组合物及使用该组合物得到的发光元件 CN200880004164.4 2008-02-05 CN101616986A 2009-12-30 秋野喜彦; 田中健太; 东村秀之
一种组合物,其含有具有嘧啶环结构的化合物与磷光发光性化合物。
256 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00910033590.7 2009-06-24 CN101580596A 2009-11-18 沈国强
发明提供了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流涎涂布、凝胶成型的新工艺,能制备出比传统高温环化法生产的聚酰亚胺薄膜性能更加均匀优良的产品。特别是热膨胀系数CTE值的降低和断裂伸长率的提高,使其在电子领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同时采用该方法制备聚酰亚胺薄膜能大幅提高生产能,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257 聚氯乙烯紫外光稳定剂及由其制备的聚氯乙烯与制备方法 CN200910059145.8 2009-04-30 CN101544803A 2009-09-30 郭少云; 张晓飞; 皮红; 陈跃
发明公布了一种PVC紫外光稳定剂,含该紫外光稳定剂的耐光PVC及紫外光稳定剂的制备方法。新型PVC紫外光稳定剂的主要成分为反应型光稳定剂和PVC树脂。耐光PVC主要成分有PVC树脂、紫外光稳定剂、热稳定剂、润滑剂。该光稳定剂的制备方法是:将反应型光稳定剂和PVC树脂按照比例置于振磨设备中,进行固相化学反应,制成新型紫外光稳定剂。含该光稳定剂的PVC制品,其综合性能的长期保持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该紫外光稳定剂可用于聚氯乙烯管材、异型材、板材等各种制品中。
258 聚缩树脂组合物 CN200780024422.0 2007-05-14 CN101541885A 2009-09-23 长谷宽之
发明提供具有优异的加工性和稳定性、由其模制品产生的甲量得到显著抑制、还防止混合成分的渗出、且耐候(光)性优异的聚缩醛树脂组合物。详细而言,相对于(A)半缩甲醛末端基团量为1.0mmol/kg以下、甲酰末端基团量为2.0mmol/kg以下、不稳定末端基团量为0.5%(重量)以下的聚缩醛共聚物,以特定的混合量及混合比混合(B)受阻酚系抗化剂、(C)选自胍胺化合物(c-1)和酰肼化合物(c-2)的至少一种化合物、(D)具空间位阻基团的哌啶衍生物的氮为叔氮的受阻胺稳定剂和(E)紫外线吸收剂。
259 用于制备稳定化的耐光塑料的基于茂金属聚烯蜡的活性物质组合物 CN200780037736.4 2007-10-04 CN101522761A 2009-09-02 R·科林
发明涉及含有高比例的一种或多种光防护产品,如多官能稳定剂、UV吸收剂、镍猝灭剂和基于空间位阻胺(HALS)的稳定剂和多种聚烯蜡的活性物质组合物,其中使用一种或多种茂金属聚烯烃蜡,并任选含有其它蜡,例如极性或非极性非茂金属聚烯烃蜡。所有聚烯烃蜡一共占该配方的至少10重量%并在50至170℃之间熔融。本发明的活性物质组合物是粉尘减少的并特别用于制备稳定化和耐光塑料用的母料制备。
260 一种酰化大豆蛋白可生物降解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0810141113.8 2008-08-25 CN101343418A 2009-01-14 陈复生; 郭东权; 刘东亮; 李红良; 姚永志; 王岩; 郑治; 孟凡磊; 龚向哲; 李里特; 丁长河; 侯红江; 许晓燕; 张丽芬; 刘慧
一种酰化大豆蛋白可生物降解塑料,其特征是:它包括改性后的酰化大豆分离蛋白、己内酰胺、甘油组成;其中酰化大豆分离蛋白是由大豆分离蛋白、三乙胺、酸酐混合而成。本发明的优点是:大豆分离蛋白经过适量的酸酐改性,极大提高了塑料的抗水性能;采用适量的己内酰胺可以使塑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同时得到提高,并且可以通过调节己内酰胺的含量得到不同学性能的材料,科技含量高,具有创新性;其制备工艺采用常规塑料设备与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再者本发明是由大豆分离蛋白经改性后和混合增塑剂热压条件下形成的,废弃后很容易被微生物分解成二和水,不污染环境;且大豆蛋白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