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消氢剂及其制备方法、电解电容器电解液 CN202311530786.3 2023-11-16 CN120004739A 2025-05-16 刘元华; 董维福; 唐火强; 张珏雯
发明涉及消氢剂及其制备方法、电解电容器电解液。该消氢剂分子主链中含有CH2(CH2)mO重复单元,主链两端的基团均为硝基(即端基)。所述硝基能够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其他官能团,在此过程中会消耗氢,有效减少氢气的产生,从而起到消氢作用。同时,消氢剂分子主链的原子个数在10以上并且主链中含有多个电负性大的原子和两个硝基端基,使其容易吸附覆盖在带正电荷的阳极箔表面,降低阳极箔与电解液交界处的负离子浓度,从而提高电解液的闪火电压。因此,将该消氢剂应用到铝电解电容器电解液中,能有效减少氢气的产生从而降低电容器内压,减轻起鼓,延缓漏液,同时提高电解液的闪火电压。
2 一种含氟聚醚羧酸烯丙基酯的制备方法、应用 CN202411948716.4 2024-12-27 CN119899366A 2025-04-29 张秀兰; 刘皓
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氟聚醚羧酸烯丙基酯的制备方法、应用,涉及含氟聚醚羧酸烯丙基酯制备及应用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将烯丙基醇类试剂加入反应器中,并通入氮气;S2、再按烯丙基醇类试剂:全氟聚醚羧酸摩尔比为1.0~1.5:1的比例加入分子量为550~1000的全氟聚醚羧酸,搅拌升温至85~120℃,反应4~10h,得到粗产物;S3、再将粗产物萃取、分液、干燥、抽滤后,得到纯化后的含氟聚醚羧酸烯丙基酯,得到的含氟聚醚羧酸烯丙基酯可替代全氟烷基物质制备皮革处理剂、织物表面处理剂,使其具备氟表面活性剂的憎憎油的优异性能,同时也满足环保要求。
3 一种全氟聚醚酰氟用工业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2411898283.6 2024-12-23 CN119346038B 2025-03-25 邓清田; 刘皓; 梁荣超; 杨奎; 李晶晶; 胡培培; 曾刚
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氟聚醚酰氟用工业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氟化工技术领域,采用外置紫外光源布置,避免光源同反应物料直接接触,不同于传统釜式反应器因为必须将光源布置于釜内而时常导致腐蚀发生,影响反应正常进行,甚至导致安全险等问题,可以大幅度提升反应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适合于规模化工业放大生产。不同于传统釜式反应器是一种连续流反应形式,无物料返混,反应温度、反应停留时间控制稳定,因此相对于釜式反应形式产物品质可实现提升。
4 一种全氟聚醚酰氟端基的脱除方法 CN202411884821.6 2024-12-20 CN119613699A 2025-03-14 王丹红; 赵晓娜; 罗磊泉
发明为一种全氟聚醚酰氟端基的脱除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全氟聚醚酰氟、氟化剂、催化剂和溶剂加入到光化学反应器中,在常温常压、紫外光照下反应2‑12h,脱除酰氟端基得到全氟聚醚,可以作为全氟聚醚真空油;所述的氟化剂为含氟芳香化合物。本发明操作步骤简便、反应设备易实现、反应条件温和,避免了全氟聚醚产品因高温而分解损失,具有安全节能的优点。
5 一种六氟丙烯制备全氟聚醚的工艺 CN202411637737.4 2024-11-15 CN119570009A 2025-03-07 林孝仁
发明公开了一种六氟丙烯制备全氟聚醚的工艺,涉及含氟有机物领域。具体步骤包括:在光化学反应釜中通入六氟丙烯、三氟氯乙烯和第三单体,持续通入高纯气,维持反应釜压,在设定温度下反应4‑8h,反应完成后回收未反应的六氟丙烯单体;反应釜产品下料送入去氧釜,去氧釜升温去氧,完成产品转移至精馏系统,收集目标温度的馏分,经过解、洗涤得到全氟聚醚。本方法制备的全氟聚醚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化学稳定性和氧化安定性,此外本方法有效提升了原料转化率和产品收率。
6 (全)氟聚醚(PFPE)聚合物 CN202080012357.5 2020-02-06 CN113366046B 2025-01-14 P·A·瓜尔达; G·西梅奥内; R·皮科齐; M·加里伯蒂
发明涉及其特征在于高分子量和高官能度的新颖的(全)氟聚醚聚合物,一种用于其制造的方法以及其在制备另外的聚合物中作为中间体化合物的用途。
7 一种非离子型性聚酰胺蜡流变助剂及其制备方法 CN202411332279.3 2024-09-24 CN118878810B 2024-12-17 王凡
发明涉及流变助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离子型性聚酰胺蜡流变助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脂肪酸和聚醚胺混合均匀,加入少量复合催化剂,控制温度反应,得到预反应产物;S2、控制反应条件,再加入复合催化剂,继续反应,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得到聚酰胺蜡;S3、将聚酰胺蜡边搅拌边加入溶剂中,搅拌得到聚酰胺蜡浆;S4、活化后即得。本发明的制备工艺避免了传统技术中胺类中和剂的使用,有效减少了涂料体系中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在不需要额外添加热稳定剂的同时,能够提高了涂料体系的热稳定性,减少了后增稠和凝胶现象的发生,降低了流变助剂在使用过程中的潜在险。
8 一种过化全氟聚醚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CN202111642645.1 2021-12-29 CN114276532B 2024-11-15 李金泽; 张坚; 吕文帅; 冯威; 张健坤; 刘体建
发明属于光化聚合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过氧化全氟聚醚的制备方法及装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溶剂预冷后与全氟烯混合得到预混液,将预混液与氧气快速混合后通入反应器内进行光氧化聚合反应,缩短了全氟烯烃与氧气在无紫外光照条件下的接触时间,减少了高过氧化副产物的生成,降低了潜在的爆炸险;本发明中所采用的预混装置成本较低,反应器冷阱夹套内通入惰性气体,解决了低温下冷阱内壁易结霜的问题,提高了紫外光利用率;采用膜分离器对溶剂和产物直接进行分离,不需将溶剂经过液化气化相变过程,实现了节约能耗、降低成本的技术效果。
9 (全)氟聚醚聚合物 CN201980040976.2 2019-06-19 CN112292416B 2024-11-15 C·蒙扎尼; M·加里伯蒂; V·托尔泰利
发明涉及一种新颖的用于合成(全)氟聚醚聚合物的方法、涉及某些新颖的(全)氟聚醚聚合物。本发明还涉及由此获得的(全)氟聚醚聚合物作为用于制造另外聚合物的中间体化合物的用途,这些另外聚合物适合用作润滑剂,值得注意地用于磁记录介质(MRM)的润滑剂。
10 一种全氟聚醚油及其制备工艺和装置 CN202210756437.2 2022-06-30 CN115246928B 2024-10-29 邓清田; 刘皓; 周家发
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氟聚醚油及其制备工艺和装置,采用聚四氟乙烯负载的具有多孔结构的二氟化钴催化剂催化全氟聚醚酰氟和/或全氟聚醚羧酸、氟化剂进行氟化反应,即得全氟聚醚油,该装置包括设二氟化钴催化剂床层的反应器本体,位于二氟化钴催化剂床层上方的反应器本体上设气体出口以及连接全氟聚醚酰氟和/或全氟聚醚羧酸管路的液体进料口,位于催化剂床层下方的反应器本体上设出料口以及连接氟化剂管路的气体进口,二氟化钴催化剂床层包括沿反应器本体轴向依次分布的至少三层填充段,对应每层填充段的反应器本体外均设有夹套。本发明可实现饱和全氟聚醚油的规模化和高效生产,克服了现有技术反应时间长、反应效率低、对反应装备投入高等缺陷
11 具有含氟聚合物烷涂层剂的液滴形成装置和方法 CN202380024477.0 2023-03-03 CN118804943A 2024-10-18 塔哈加塔·穆克吉; 埃里克·安德森
发明提供了用于生成液滴的装置、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这些装置、系统及其方法具有涂覆有含氟聚合物烷涂层剂的液滴源区域,该涂层剂提供了总氟重量百分比至少为57%的表面涂层。
12 一种具有宽波段微波强吸收电磁屏蔽的热塑性聚醚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CN202410842002.9 2024-06-27 CN118725282A 2024-10-01 孙刚伟; 李尚清
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宽波段微波强吸收电磁屏蔽的热塑性聚醚酯弹性体,由以下组分按照重量份制备而成:苯甲酸酯35~90份,聚醚醇10~65份,催化剂0.01~0.1份,低熔点聚酯热熔胶0~30份,液态金属0.2~1份,MXenes及其衍生材料0.2~2份,稀土磁性材料0.2~2份,表面接枝剂0.01~0.6份,抗剂0.2份。本发明涉及的一维导电材料液态金属、高介电常数MXenes及其衍生材料和稀土磁性材料及其氧化物相结合,可增强电磁屏蔽效果。采用多层空间结构的屏蔽层,以此形成多个异质界面,使电磁干扰场在屏蔽体内形成涡流并在屏蔽体与被保护空间的分界面上产生反射,从而大大削弱干扰场在被保护空间的场强值,遏止高频电磁的影响,达到屏蔽效果。
13 一种低含量纤维刹车片的制备方法 CN202411137333.9 2024-08-19 CN118652072A 2024-09-17 洪湛; 刘伟善; 洪彪俊; 左晓东; 傅文锋; 戴理光; 洪科杰
发明提供一种低含量纤维刹车片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预处理后的碳纤维、酚树脂、矿物纤维、超分散剂、鳞片石墨、碳酸、填料,搅拌混合,热压成型,热处理机械加工,得到低含量碳纤维刹车片。本发明的超分散剂因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团,能够改善纤维、酚醛树脂无机填料之间的相互作用,降低聚集倾向,从而使得混合物的分散性得到显著提升;这确保了刹车片复合材料的均一性,提高了产品的整体质量和性能;超分散剂中的多硫醚键和羧酸酯链接可与酚醛树脂及其他组分形成强化学键或强物理相互作用,增强界面粘合;有利于应力传递,在刹车片使用时能更好地承受高压力和温度
14 一种陶瓷墨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2410729608.1 2024-06-06 CN118530447A 2024-08-23 李万栋; 李茂雄
发明属于陶瓷墨分散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陶瓷墨水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陶瓷墨水分散剂,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组分:二聚酸20~50份、聚醚胺100~200份。本发明制得的陶瓷墨水分散剂能够有效解决陶瓷墨水“釉墨分离”问题,同时提高陶瓷墨水的亲水性,进而保证最终陶瓷制品的质量和美观效果,降低不合格率。
15 一类基醇衍生的CO2开关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CN202410480072.4 2024-04-22 CN118496492A 2024-08-16 金欣; 李淑梅
发明涉及一类基醇衍生的CO2开关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其应用,喹唑啉‑2,4(1H,3H)‑二类化合物是重要的药物中间体,开发这类化合物的绿色合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发明以氨基醇作为原料,在CO2存在下,通过氨基醇与聚醚胍类有机超强的相互作用,一步合成了一类氨基醇衍生的CO2开关型离子液体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催化二和2‑氨基苯腈类化合物的羧环化反应,制备喹唑啉‑2,4(1H,3H)‑二酮类化合物,本发明的氨基醇衍生的CO2开关型离子液体催化剂具有分子结构高度可调、合成绿色高效的优点;其催化二氧化碳羧环化反应的条件温和、活性高、易回收、底物普适性好,具有模拟酶催化剂的典型特征。
16 一类基酸衍生的模拟酶有机催化剂及其应用 CN202410480027.9 2024-04-22 CN118496491A 2024-08-16 金欣; 李淑梅
发明涉及一类基酸衍生的模拟酶有机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应用,喹唑啉‑2,4(1H,3H)‑二类化合物是重要的药物中间体,开发这类化合物的绿色合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发明以绿色、廉价、易得的天然氨基酸作为原料,通过氨基酸与聚醚胍类超强的酸碱中和反应,一步合成了一类氨基酸衍生的模拟酶有机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催化二和2‑氨基苯腈类化合物的羧环化反应,制备喹唑啉‑2,4(1H,3H)‑二酮类化合物,本发明的氨基酸衍生的模拟酶有机催化剂具有分子结构高度可调、原料易得、合成过程绿色高效的优点;其催化二氧化碳羧环化反应的条件温和、活性高、且易回收、底物普适性好,具有模拟酶催化剂的典型特征。
17 一种含动态烯胺键的胺基固化剂与可降解环树脂及其制备、重塑、降解方法 CN202410338436.5 2024-03-25 CN118240195A 2024-06-25 尤伟; 俞炜; 刘静; 齐朔; 王洪荣; 肖红
发明涉及一种含动态烯胺键的胺基固化剂与可降解环树脂及其制备、重塑、降解方法,其中胺基固化剂的结构式如下所示:其制备方法包括:将胺类固化剂I与单乙酰乙酸酯化胺基化合物II于在20‑200℃下加热搅拌得到;可降解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含动态烯胺键的胺基固化剂与环氧树脂混合并在30‑200℃下加热固化得到;重塑方法包括:将可降解环氧树脂在140‑240℃下热压得到;降解方法包括:将可降解环氧树脂置于酸解液中于25‑180℃下搅拌0.5‑48h,之后依次经过中和、固液分离、洗涤、干燥后完成降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含动态酰胺键环氧树脂材料具有可降解回收和可循环使用的优势,有利于推动动态环氧树脂在发电、运动休闲等领域的工业化应用。
18 一种用于酯类合成中的除臭升气管和酯类合成中的除臭方法 CN202410319909.7 2018-12-29 CN118184994A 2024-06-14 李健; 龙洁芳
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酯类合成中的除臭升气管和酯类合成中的除臭方法,属于化工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酯类合成中的除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分段升温的方式在反应釜内进行聚甘油酯的合成反应;在反应后期,调节反应釜内部的真空度为‑0.06~0.099MPa;通过采用本发明所述用于酯类合成中的除臭升气管进行排气并回收部分物料,并通过孩除臭升气管设置的塔板组除去不愉快的气味。本发明解决了聚甘油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愉快气味,对环境和人体人身安全都有一定程度上的保护;解决了聚甘油酯在合成过程中蒸馏出的馏出物进行物循环利用,减少用量和水的排放。
19 使用大环双金属催化剂与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的混合物通过环化物和CO2共聚制备表面活性剂的方法 CN202280068435.2 2022-08-11 CN118103137A 2024-05-28 詹姆斯·利兰德; 迈克尔·肯博
发明涉及制备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催化方法、可通过该方法获得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包含该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组合物以及如此制备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清洁产品中的用途。该方法包括使二和环氧化物在双金属氰化物(DMC)催化剂、式(I)的催化剂和单官能起始剂化合物的存在下反应,#imgabs0#
20 基聚醚的制备方法 CN202410329759.8 2024-03-22 CN117924684B 2024-05-24 杨娟娟; 李磊; 齐春青; 张国华; 韩志刚
基聚醚的制备方法,属于封端聚醚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聚醚多元醇与伯胺基酸酯投入至反应釜内,加入反应物总质量0.15%~0.26%的性复合催化剂作为催化剂;将反应温度升温至130℃~150℃进行酯交换反应后,经后处理即得,反应时间为5h~12h,反应过程中控制反应体系的绝对压强在‑0.098MPa~0.5MPa。本发明通过胺基酯类物质与聚醚多元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将聚醚多元醇的末端羟基转化成胺基酯类物质引入的胺基,进而完成端氨基聚醚的生产,过程不涉及高温高压,也不涉及氨气、氢气。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