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种适用于多种鉴定方法的鱼卵仔稚鱼冲洗收集系统 |
CN202510152734.X |
2025-02-12 |
CN119702543A |
2025-03-28 |
王冬; 李铁军; 郭远明; 金雷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种鉴定方法的鱼卵仔稚鱼冲洗收集系统,涉及海洋资源收集技术领域。装置包括支撑架和网具,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钢圈,所述第一钢圈通过方向调节螺丝连接有四个等间距的第一钢管,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钢管中间设置有第一弹力绳,每个所述第一弹力绳的末端设有夹具用于固定网具;每个所述第一钢管的中下端设有方向调节螺丝用于调整所述第一钢管的方向。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向下还设有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钢圈的第二钢圈,所述第二钢圈通过钢架固定连接至所述支撑架上。本发明所收集的鱼卵仔稚鱼可用于多种鱼卵仔稚鱼鉴定方法,能够完全统计网具所采集的鱼卵仔稚鱼样品。 |
2 |
一种平整抗拉渔网的生产工艺 |
CN202510013791.X |
2025-01-06 |
CN119507098A |
2025-02-25 |
刘庆春 |
本发明公开一种平整抗拉渔网的生产工艺,属于渔网领域,本产品利用对网体段经线形成纱罗组织,然后对收边段平纹组织,利用网体段经线的绞线,使得网体段处的经线长度被绞线的互绞吸收,而收边段的平纹因经线没有形成绞线,此时收边段经线方向的整体长度将大于网体段,而由于收边段需要绕过最边缘经线至相邻一排的穿线孔并穿过,使得收边段的经线被同一纬线顶起两次,利用两次顶起使得经线于直线方向上的距离缩短,通过顶起时的缩短抵消形成绞线时的缩短,进而让网体段和收边段在经线方向上的整体长度保持一致,达到平整的效果,当渔网整体保持平整后,在受到外力时,力量就会均分到每一条经线上,进而实现抗拉的效果。 |
3 |
一种遗鸥食源调查装置 |
CN202211456342.5 |
2022-11-21 |
CN116076457B |
2024-12-27 |
杜超; 刘利; 高丽; 伏召辉 |
本发明属于动物生态调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遗鸥食源调查装置,包括多个摄像器和用于传输摄像器信号的5G模块,所述摄像器,包括捕食组件和浮体,捕食组件与浮体之间连接有多个牵引绳,所述捕食组件包括底网和固定设置在底网周边的圈网,所述底网为圆形,圈网与浮体相对应,所述浮体包括浮圈,所述浮圈上安装有盒体和多个气囊,所述气囊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防水光伏板,所述盒体内安装有蓄电池,所述5G模块设置于盒体内,多个所述摄像器均穿设于盒体上并与蓄电池电连接,蓄电池与防水光伏板连接,用于解目前目前在调查遗鸥采用的方式多为望远镜远距离观察,或在栖息地埋设摄像装置,无法近距离观察遗鸥取食情况,精确性较低的问题。 |
4 |
滩涂潮汐分层采样装置及采样方法 |
CN202310173704.8 |
2023-02-28 |
CN116138224B |
2024-12-20 |
熊瑛; 宋大德; 李国东; 仲霞铭; 吴晓睿; 杨帆; 康中杰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滩涂潮汐分层采样装置及采样方法,包括底层取样网、中层取样网和顶层取样网,底层取样网、中层取样网和顶层取样网均呈锥形,底层取样网、中层取样网和顶层取样网中均设有防逃逸网;防逃逸网呈锥台状,防逃逸网设有前端开口和后端开口,前端开口的尺寸大于后端开口的尺寸;底层取样网、中层取样网和顶层取样网的开口均呈矩形,底层取样网、中层取样网和顶层取样网的开口均与其对应的防逃逸网的前端开口连接;本发明具有适用于在滨海湿地的滩涂进行潮汐分层采样,携带方便的特点。 |
5 |
一种大水面养殖捕捞两用围网结构 |
CN202411155269.7 |
2024-08-22 |
CN118716293B |
2024-12-03 |
孙延明; 万同; 程涛 |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大水面养殖捕捞两用围网结构,包括支撑单元、分区单元和缩口单元。本发明设置有分区单元和缩口单元,其中驱动电机带动调节辊开始旋转,而调节辊上的圆柱形凸轮槽可以带动导向滑块沿着抬升槽向上移动,而此时的抬升辊推动整个顶板向上移动,顶板向上移动可以将养殖网的中心位置向上抬升,进而将养殖网分为两个区域,便于后期进行捕捞操作,并且当导向滑块移动到扩展槽的时候,此时顶板和抬升辊分离,且抬升辊此时沿着扩展槽向外移动,使得所分区的捕捞口变窄,进而方便捕捞,减少水产品跳跃逃离造成的损失,适合广泛推广和使用。 |
6 |
一种船载可拆卸用绳提拉的辅助装置 |
CN202411196901.2 |
2024-08-29 |
CN118947647A |
2024-11-15 |
杜素艳; 应诗瑶; 黄歆然 |
本发明属于海洋装备相关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船载可拆卸用绳提拉的辅助装置。一种船载可拆卸用绳提拉的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装置框架和吊索,所述装置框架上设有绞盘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约束轨道,所述移动约束轨道上设有至少三根吊臂,所述吊臂包括第一吊臂和位于所述第一吊臂两侧的第二吊臂和第三吊臂,所述第二吊臂和第三吊臂在所述弧形轨道与所述第一吊臂具有间隔角度。本发明可旋转采水器吊臂,避免在船舷边缘吊装采水器,采用自动驱动装置实现浮游生物采集器的提拉和下放;实现浮游生物采集器离开水面一定高度后,能够暂停提拉,无需人工控制高度。 |
7 |
一种用于翘嘴鳜的捕捞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201911290158.6 |
2019-12-16 |
CN110934112B |
2024-11-15 |
杨凯; 李波; 高银爱; 王青云; 谢德斌; 郑翠华; 朱思华; 程颖红; 夏儒龙; 成为为; 邓国乔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翘嘴鳜的捕捞方法,包括网箱和链条网,网箱包括7根固定杆和网衣,网衣通过7根固定杆固定在靠近池塘长边底部,网箱的底部贴住池底,一端设置有开口,开口端的底部设置有网舌,网舌的左右两端用固定杆固定,链条网由多个链网单元缝合连接而成,单个链网单元包括网片、浮子和不锈钢链条,网片上边沿的长度尺寸小于下边沿的长度尺寸,网片的上边沿通过扎绳固定连接有两根杠绳,每米固定有3个浮子,网片的下边沿通过扎绳固定连接有杠绳和不锈钢链条。该捕捞装置在使用时,2名操作人员牵引链网的上边沿,链条网的下边沿既不会脱离底部又不会刮进池底淤泥,所需牵引力小,劳动强度低,有效降低了捕捞对象的死亡率,可实现一次性全池捕捞,有利于规模化捕捞。 |
8 |
一种稻螺共生模式下的田螺捕捞分级装置 |
CN202411234505.4 |
2024-09-04 |
CN118923607A |
2024-11-12 |
刘志坚; 陈坚; 蔡继晗; 郭安托; 张时祥; 范正利; 胡忠健; 谢尚庶; 牟哲松; 胡进勇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螺共生模式下的田螺捕捞分级装置,包括有呈矩形的安装板,网兜安设于安装板一侧,插手单元安设于安装板背离网兜的一侧,插手单元包括插杆,相邻插杆之间形成收集区,插杆侧壁对应收集区设有多个滑块单元,多个滑块单元沿收集区长度方向排布,滑块单元包括弹性件和块体,弹性件两端分别连接插杆和块体并与用于带动块体向远离插杆方向移动,块体沿收集区方向两侧形成弧形的引导面,引导面用于带动块体向插杆方向移动,通过插杆的设置能够插入水稻杆之间,并通过块体来完成对水稻杆上田螺的收集,从而方便使用,同时通过弹性件的设置能够实现未使用滑块作为收集面来辅助田螺进入网兜的效果,同时整体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廉。 |
9 |
一种河蚌稚蚌脱苗及苗种精准培育装置以及制作方法 |
CN202011270361.X |
2020-11-13 |
CN112243937B |
2024-10-18 |
占明飞; 王伟; 舒凤月; 袁红军; 宁军; 戚甫长; 王琪; 陈莹莹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蚌稚蚌脱苗、苗种精培育装置以及制作方法,包括装置寄主鱼暂养系统、稚蚌脱苗和收集系统、苗种精准培育系统、温控系统、进水系统和出水系统;所述寄主鱼暂养系统包括寄主鱼暂养殖箱体,寄主鱼暂养殖箱箱体支撑架,设在寄主鱼暂养殖箱体内部的寄主鱼暂养殖隔离网。本发明创新性地将寄主鱼养殖、稚蚌脱苗和收集、苗种培育有机结合又相互独立。将钩介幼虫在寄主鱼体上变态发育至稚蚌脱落前的培育过程单独移入寄主鱼暂养箱中进行,同时在寄主鱼暂养箱中设置隔离网,将寄主鱼与箱底隔开,与传统的直接将寄主鱼放入水泥或砖块培育池中进行苗种培育相比,首先可降低鱼体与池壁摩擦或碰撞受伤感染以及搅动池底污染水质致死的风险。 |
10 |
一种自动捕鱼船 |
CN202010478940.7 |
2020-05-29 |
CN111516812B |
2024-09-03 |
王小博; 郑琳; 许继源; 柳淦元; 冯泽君; 连佳生; 赖华景; 李颖; 陈潇跃; 谢灏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捕鱼船,包括:船体;捕鱼笼,设于船体的下侧,捕鱼笼上设有至少一个单向进鱼结构;集鱼笼,集鱼笼与取鱼通槽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集鱼笼的左侧设有集鱼开口;驱鱼驱动装置,驱鱼驱动装置的运动端连接有驱鱼网,驱鱼网设于捕鱼笼的内侧;升降驱动装置,与集鱼笼传动连接;自动投饵装置;储鱼箱。自动投饵装置投递食饵到捕鱼笼内,鱼感知到食饵后通过单向进鱼结构进入到捕鱼腔内,然后驱鱼驱动装置带动驱鱼网向集鱼笼的方向运动,把捕鱼笼内的鱼集中到集鱼笼内;然后升降驱动装置带动集鱼笼上升到储鱼箱的上侧,把捕鱼笼内的鱼收集。本技术可实现自动捕鱼,节约人力。 |
11 |
一种高原鳅养殖用饲料投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202410729905.6 |
2024-06-06 |
CN118556637A |
2024-08-30 |
陈生熬; 林旭元; 姚娜; 宋勇; 王帅; 王新月; 刘兆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原鳅养殖用饲料投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U型板,所述U型板内腔靠近前后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导轨,所述导轨内腔活动连接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内腔共同贯穿设有横杆,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横杆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盘,所述横杆外侧边缘套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靠近前后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通过导向轮、导轨、支撑板、弹性板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当装置在池塘地面进行移动时产生倾斜,导向轮将在导轨中进行移动,导向轮带动支撑板进行移动,支撑板带动固定杆进行移动,固定杆带动其他设备进行移动,从而保证始终位于竖直状态。 |
12 |
一种野生黑斑原鮡亲鱼的收集方法 |
CN202310878649.2 |
2023-07-18 |
CN116998426B |
2024-08-02 |
王壮壮; 王万良; 周建设; 张驰; 曾本和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野生黑斑原鮡亲鱼的收集方法,步骤如下:A、每年5月16日‑5月30日之间,选择鹅卵石底质水域,水质清澈,流速大于0.3m/s;B、下午6:00之后沿河道布网,刺网网目3‑5cm,保持12h,次日6点起网;C、捞起的亲鱼在河边暂养,采用便携式水桶,水中溶氧5.5mg/L以上,每个桶放鱼10尾;D、夜间运输,充纯氧后扎紧塑料袋,每个整理箱放2个塑料袋,添加占整理箱五分之一的水,水温保持7‑9℃;E、运输亲鱼返回养殖基地后暂养平列槽。收集亲鱼的成活率高。 |
13 |
一种智能捕鱼器 |
CN202410406359.2 |
2024-04-07 |
CN118140879A |
2024-06-07 |
赵永振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捕鱼器,包括:框架组件,前、后端部均安装控制组件,位于后方的控制组件上活动安装动力组件,适于控制捕鱼器在水中移动;升降组件,固定安装在控制组件上,适于配合框架组件控制捕鱼器上浮或下沉;网具组件,安装在控制组件上,适于控制网具组件收拢或展开,网具组件收拢时位于框架组件的侧方。本捕鱼器通过气囊充气、排气控制捕鱼器上浮或者下潜,动力组件可调整朝向,使捕鱼器可在水中自由游动;捕鱼状态时,网具组件收拢至框架组件的两侧,便于鱼群进入捕鱼器的捕鱼范围,触发状态时,网具组件迅速展开,将鱼群限制在捕鱼器内,牢固可靠。 |
14 |
一种淡水养殖分级式自动捕捞养鱼池塘 |
CN202311396494.5 |
2023-10-26 |
CN118077630A |
2024-05-28 |
林学亮; 吴永顺; 林学福; 林立; 林佳豪 |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淡水养殖分级式自动捕捞养鱼池塘,包括:安装管,多个所述安装管竖直设置,两侧所述安装管相互靠近的一侧开设有滑口;所述安装管内部设置有拉索组件,所述拉索组件包括绳索、电机和线箱,所述绳索一端缠绕设置在线箱内部,且另一端穿过安装管上端,设置在安装管内部,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线箱侧边,且输出端与线箱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多个拉索组件之间设置有分层捕捞组件,所述分层捕捞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第一捕捞网和第二捕捞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在内部的四个安装管上的绳索端部。本发明可以快速的对不同的鱼群进行捕捞,提高了捕捞的效率。 |
15 |
具有幼鱼保护功能的捕捞海洋生物的仿生机器人 |
CN202210746383.1 |
2022-06-29 |
CN115214861B |
2024-05-24 |
蒋日进; 朱文斌; 陈峰; 徐开达; 徐国强; 刘连为; 李哲; 管青龙 |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幼鱼保护功能的捕捞海洋生物的仿生机器人,包括捕捞组件,捕捞组件上设有锚固端,锚固端通过锚绳与捕捞船固定连接,捕捞组件具有捕捞基体,捕捞基体上设有捕捞网罩,捕捞基体的上方设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的上方设有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设有泵体,第二固定板的上表面设有捕捞腔室,捕捞腔室通过管道与泵体连通,捕捞腔室的上方设有捕捞入口,捕捞腔室的侧面连接有捕捞管,捕捞管的一端部延伸至捕捞网罩的外侧,捕捞腔室和捕捞管周向等距分布有若干个;本发明通过捕捞管将鱼类吸入到捕捞网罩内,体型较小的鱼类能够向上游动至躲避组件中,避免其被捕捞网罩中的较大鱼类捕食,便于在捕捞作业完成后,进行人为放生。 |
16 |
一种海洋捕鱼机 |
CN202410373154.9 |
2024-03-29 |
CN118020729A |
2024-05-14 |
吴程宏; 刘维; 赵海龙; 张羽翔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捕鱼机,包括鱼机主体、捕鱼机构、监控定位机构以及发电机构;捕鱼机构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于鱼机主体的两侧,吸引灯位于捕鱼网兜的后侧;监控定位机构包括水上摄像头、两个捕鱼摄像头以及定位器;发电机构设置于鱼机主体的顶部,包括顶棚,顶棚上贴设有多个太阳能板,太阳能板通过发电控制器与蓄电池连接,蓄电池与吸引灯以及监控定位机构电性连接。本发明的海洋捕鱼机可以对海洋内养殖的鱼群进行不同深度的捕捞,并且通过捕鱼机构上的吸引灯,可以通过光线对鱼群进行吸引,从而达到快速捕捞的效果;通过监控定位机构可以对船体进行定位,以及对海面和海底的状况进行监测,提高捕鱼自动化程度。 |
17 |
一种高效防藻网及其制备工艺、使用方法 |
CN202311357483.6 |
2023-10-19 |
CN117758391A |
2024-03-26 |
郭子彬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防藻网及其制备工艺、使用方法,涉及防藻网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材料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4,5‑二氯‑N‑辛基‑4‑异噻唑啉‑3‑酮、锌吡啶酮、色母粒、聚乙烯。本发明通过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4,5‑二氯‑N‑辛基‑4‑异噻唑啉‑3‑酮、锌吡啶酮、色母粒、聚乙烯使得编织完成的渔网,能够有效抑制藻类的生长,从而减少藻类对材料的粘附和污染,其次,使得渔网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清洁性,减少渔网和养殖网的负重和清洗,从而确保网箱养殖业的质量和成本控制,在延长防藻网的使用寿命的同时还提高其使用性能和经济效益。 |
18 |
连续喂入鱼并监控喂入量的装置与方法 |
CN201910436600.5 |
2019-05-23 |
CN110092138B |
2024-03-15 |
成芳; 黄剑彬; 马保建; 李瑛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喂入鱼并监控喂入量的装置与方法。包括鱼打捞机构、输送喂入机构、图像采集机构和图像处理机构;鱼打捞机构有两个相同的打捞装置对称安装在鱼储存冰冻池的边缘台上,伺服电机带动负载工作台在导轨上直线运动,实现收拢鱼装置的收拢,将鱼打捞至输送喂入部分;输送喂入机构的传送平台表面覆盖有链板输送带,电动机带动链板输送带连续输送鱼并单条化使鱼进入图像采集视场没有粘连;图像采集机构位于水平传送平台的上方,实时采集链板输送带上鱼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部分分析处理并输出喂入量。本发明针对鱼初加工需要人工辅助打捞、喂入的问题,实现鱼的自动打捞、连续输送和喂入量的实时监控。 |
19 |
一种便于捞取弱苗的生物收集器 |
CN202211004346.X |
2022-08-22 |
CN117652447A |
2024-03-08 |
杨开靖; 刘同磊; 曾行松 |
一种便于捞取弱苗的生物收集器,包括收集器本体(1)、下挡鱼机构(2)、上挡鱼机构(3)和导流机构(4);所述下挡鱼机构(2)设有下挡鱼顶板(26),所述上挡鱼机构(3)设有上挡鱼底板(34),所述上挡鱼底板(34)设有上排污口(341);所述导流机构(4)设有安装在所述上排污口(341)上的分流器(41)和设在所述分流器(41)上的挡水管(42),所述分流器(41)的底面和侧面分别设有第一排污口(411)、第二排污口(412);本发明设有下挡鱼机构(2)大部分弱苗会顺着水流游到下挡鱼机构(2)内方便捞取;鱼池水面的污水经过上挡鱼机构(3)过滤后会再次经过下挡鱼机构,可有效清除下挡鱼网上的污染物,且不会对鱼苗造成伤害。 |
20 |
一种深水渔业捕捞装置及方法 |
CN202311437388.7 |
2023-10-30 |
CN117441684A |
2024-01-26 |
黄芳; 马徐发; 汪超; 高泽霞; 明方国; 尹立强 |
本发明涉及渔业捕捞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深水渔业捕捞装置及方法,包括捕捞笼,捕捞笼的上端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上端的中部设置有吊绳,捕捞笼的外侧面滑动套设有捕捞箱,捕捞笼长度方向的外侧面均对称开设有进鱼口,捕捞笼内壁靠近对应进鱼口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机构,捕捞箱内对应进鱼口的位置设置有辅助机构,对应的限位机构之间共同设置有疏通机构,捕捞笼内位于疏通机构的上方设置有诱食机构,捕捞笼的底部与捕捞箱的内底壁之间共同设置有放鱼机构;本发明通过控制环形气囊的体积能够间接达到对相应的进鱼管通道进行开关的效果,避免进入捕捞笼内的鱼类发生脱逃的情况从而影响捕鱼的效率以及数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