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纺织设备及加工 / 针床 / 温肺平喘颗粒及其制备工艺

平喘颗粒及其制备工艺

阅读:859发布:2023-01-25

专利汇可以提供平喘颗粒及其制备工艺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冷哮证 治疗 的中成药——温 肺 平喘颗粒。针对目前中药中医药应用于哮喘治疗存在的剂型单一、药效研究不充分等问题,以我院多年使用的院内制剂为 基础 ,制成温肺平喘颗粒,经药理研究和临床研究,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下面是平喘颗粒及其制备工艺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温平喘颗粒,其特征在于:该药物原药材包括炙麻黄、广地龙、五味子、苏子、白前、生叶、枇杷叶以及甘草,各组分的配比为:炙麻黄3-9g,广地龙5-15g,五味子2-4g,苏子5-15g,白前5-15g,生艾叶3-9g,枇杷叶5-15g,甘草5-15g。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温肺平喘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组分的配比为:炙麻黄6g,广地龙10g,五味子4g,苏子10g,白前10g,生艾叶6g,枇杷叶10g,甘草10g。
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温肺平喘颗粒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制备工艺为:按质量配比取所有原材料,加8-10倍量提取2次,每次提取1.5-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6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2的稠膏,加入1.2-1.5倍量糊精,搅拌均匀,加入50-100ml浓度为
95%的乙醇,制粒,干燥、整粒,分装,既得。

说明书全文

平喘颗粒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冷哮证治疗的中成药。

背景技术

[0002] [0002]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参与的,以气道高反应(AHR)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炎症疾病。由于哮喘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至今仍不完全清楚。目前西医对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气道炎症学说、免疫与变态反应学说、气道神经调节机制以及遗传机制等方面。哮喘各年龄均可发病,有明显的家族史,具有反复发作特点,病程较长,如果控制不及时可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而且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日益增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治疗上西医常规使用的药物主要有:①糖皮质激素类(其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和静脉给药)②茶类③β2受体激动剂④M受体阻滞剂⑤白三烯拮抗剂⑥抗组织胺药等,临床上用于控制哮喘的急性及严重发作效果颇佳。但是应用激素副作用大,长期大剂量应用可能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导致高血压、类固醇性糖尿病、骨质疏松、消化性溃疡等并发症,还可能产生药物依赖或药物抵抗,出现激素抵抗型哮喘和激素依赖型哮喘。而茶碱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较接近,安全范围较窄,一般情况下,浓度高于20μg/ml就会引起胃肠道、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应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其他治疗哮喘的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副作用,价格较昂贵,患者接受程度一般。现阶段免疫疗法和基因疗法尚处于科研阶段,尚难以临床大规模广泛应用。
[0003] 中医认为哮病临床辨治分发作期和缓解期,其辨证总属邪实正虚。发作期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发作期又分冷哮与热哮、虚哮等证型。缓解期分肺脾气虚和肺肾两虚两型。综合各方文献报道,中医药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尤其是近年很多文献已不仅仅局限于临床疗效的观察 ,还进行了一些科学严谨、卓有成效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在探讨病因机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中医药治疗哮喘有较好的疗效 ,其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激素类目前被认为是控制气道炎症的有效方法,但口服激素不良反应多,且易产生依赖性 ,而中药复方治疗哮喘从整体调节机体的动态平衡入手,疗效持久且毒性较低,治疗本病有一定优势;②中医药对哮喘缓解期的治疗重视扶正固本 ,使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减少,间隔时间延长,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③中医中药治疗哮喘的方法灵活,可在内服药物的基础上配合外治敷贴、针灸治疗等方法,从而提高和巩固治疗效果。④适时合理地运用中医药,能够增强西药疗效、减少西药用量和减轻西药引起的副作用。
[0004] 但目前中医药应用于哮喘治疗存在一定问题:①对中药及处方的药理研究不够深入。②中药剂型以汤剂为主,制备、保存及服用不够方便,患者依从性一般。③中医临床研究缺乏高质量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影响对中医药疗效的判定。

发明内容

[0005]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冷哮证治疗的中成药——温肺平喘颗粒。针对目前中药中医药应用于哮喘治疗存在的剂型单一、药效研究不充分等问题,以我院多年使用的院内制剂为基础,制成温肺平喘颗粒,经药理研究和临床研究,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0006] 本发明具体提供了一种温肺平喘颗粒,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该药物原药材包括炙麻黄、广地龙、五味子、苏子、白前、生叶、枇杷叶以及甘草,各组分的配比为:炙麻黄3-9g,广地龙5-15g,五味子2-4g,苏子5-15g,白前5-15g,生艾叶3-9g,枇杷叶5-15g,甘草5-15g。
[0007] 本发明提供的温肺平喘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组分的最佳配比为:炙麻黄6g,广地龙10g,五味子4g,苏子10g,白前10g,生艾叶6g,枇杷叶10g,甘草10g。
[0008]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温肺平喘颗粒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制备工艺为:按质量配比取所有原材料,加8-10倍量提取2次,每次提取1.5-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6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2的稠膏,加入1.2-1.5倍量糊精,搅拌均匀,加入50-100ml浓度为95%的乙醇,制粒,干燥、整粒,分装,既得。
[0009] 本发明提供的温肺平喘颗粒具有温肺散寒,化痰平喘的功效。主治:支气管哮喘(冷哮)之咳嗽,喘促,胸闷,喉鸣,痰白,恶寒。
[0010] 温肺平喘颗粒主要药效学试验资料:目的:观察温肺平喘颗粒与功能主治有关的主要药效学作用。
[0011] 方法:1.采用浓水喷雾诱咳法建立小鼠咳嗽模型,观察温肺平喘颗粒的镇咳作用;2.采用酚红祛痰法观察温肺平喘颗粒的祛痰作用;3.采用卵蛋白喷雾引喘法建立大鼠哮喘模型,观察温肺平喘颗粒的平喘作用;4.采用二甲苯和琼脂分别建立急性炎症模型和慢性炎症模型,观察温肺平喘颗粒对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的对抗作用;5.采用腹腔注射鸡红细胞悬液建立体液免疫模型,2,4-二硝基氯苯建立细胞免疫模型,观察温肺平喘颗粒对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影响;6.采用耐低温试验法,观察温肺平喘颗粒的抗应激作用。
[0012] 结果:1.温肺平喘颗粒低(2.73g生药/kg)、中(5.46g生药/kg)、高(10.92g生药/kg)剂量组均能显著地减少浓氨水引起小鼠咳嗽的次数并延长咳嗽潜伏期;2.温肺平喘颗粒高(10.92g生药/kg)剂量组能显著增加小鼠呼吸道的酚红排泌量;3.温肺平喘颗粒低(1.89g生药/kg)、中(3.78g生药/kg)、高(7.56g生药/kg)剂量组均能延长大鼠哮喘潜伏期,并能显著降低大鼠BALF中白细胞数量;4.温肺平喘颗粒中(5.46g生药/kg)、高(10.92g生药/kg)剂量组对小鼠急性炎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低(1.89g生药/kg)、中(3.78g生药/kg)、高(7.56g生药/kg)剂量组对大鼠慢性炎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5.温肺平喘颗粒中(5.46g生药/kg)、高(10.92g生药/kg)剂量组能降低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生成量,低(2.73g生药/kg)、中(5.46g生药/kg)、高(10.92g生药/kg)剂量组对2,4-二硝基氯苯引起的小鼠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6.温肺平喘颗粒中(5.46g生药/kg)、高(10.92g生药/kg)剂量组能提高小鼠在低温条件下的存活时间。
[0013] 结论:温肺平喘颗粒具有镇咳、祛痰、平喘、抗炎、免疫抑制和耐低温作用。
[0014] 温肺平喘颗粒临床试验资料:应用温肺平喘颗粒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冷哮证) 80例,并与应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80例做对比观察,两组经治疗1个疗程后: 治疗组80例,临床控制12例,显效48例,好转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80例,临床控制4例,显效32例,好转24例,无效
20例,总有效率75%。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即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温肺平喘颗粒治疗冷哮症较茶碱缓释片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0015] 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呼吸内科发作期支气管哮喘辨证属冷哮的患者,其中男性96例,女性64例,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者68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最短者半年,最长者23年。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病例的诊断均参照第二届全国哮喘会议修订的《支气管哮喘[1]
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标准用教育和管理方案) 和2002年[2]
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全部病例均在治疗前进行胸片(或胸透)、变态反应、肺功能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诊断,两组患者在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年龄、性别、体重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性(P>0.05)。
[0016] 2治疗方法治疗组:温肺平喘颗粒,由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制剂室统一采购并加工制作。
用药方法:温肺平喘颗粒,每次1袋(每袋重13g),每日3次口服。
[0017] 西药对照组:茶碱缓释片,广州迈特兴华制药厂有限公司。用药方法:茶碱缓释片(舒弗美),0.2g,每日2次。
[0018] 疗程:10天。
[0019] 疗效指标:治疗第0天、3天、7天、10天、治疗结束后20天记录各观察记录一次中医四诊资料,填写哮喘症状体征表及理化检查表。并记录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指标。统计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和T检验分析。
[0020] 3治疗结果3.1临床疗效判断 根据1997年全国哮喘会议修订的支气管哮喘疗效判定标准评定。
临床控制:喘息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消失,或不足轻度者;显效:喘息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明显好转(+ + +→+);好转:喘息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改善(+ + +→+ +或++→+);无效:喘息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无好转或加重。
[0021] 3.2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组80例,临床控制12例,显效48例,好转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80例,临床控制4例,显效32例,好转24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75%见表1;两组症状体征比较治疗组患者的喘息症状、肺部哮鸣音的消失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肺部湿罗音的消失较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见表2。
[0022] 表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组别 n 临床控制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8012 48 16 4 95.0△
对照组 804 32 24 20 75.0
△与对照组比较,(采用Ridit分析)u=2.827,P<0.01
表2 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比较
组别 n 咳嗽消失 喘息消失 哮鸣音消失 湿罗音消失
治疗组 8022 24 20 46
对照组 8016 14 12 10
P值 >0.05 <0.05 <0.05 <0.01
4讨论
温肺平喘颗粒是从专家经验中而来,临床使用20年以上,治疗哮喘确有确切疗效。方中以炙麻黄为主药,宣肺平喘;广地龙为辅药,平喘兼能通络;五味子为佐药,益气补肾,收敛固涩。诸药合用共奏温肺散寒,化痰平喘之功。针对病因,标本兼治,故临床疗效较茶碱缓释片有较大提高。
[0023]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标准及教育和管理方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5):261,264。
[0024]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5-86。
[0025]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实施例1药物组成:炙麻黄6g,广地龙10g,五味子4g,苏子10g,白前10g,生艾叶6g,枇杷叶
10g,甘草10g。
[0027] 制备工艺:取以上8味,加水8倍量提取2次,每次提取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0(60℃)的稠膏,加入1.2倍量糊精,搅拌均匀,加入60ml95%乙醇,制粒,干燥、整粒,分装,既得出27g成品。
[0028] 实施例2药物组成:炙麻黄9g,广地龙10g,五味子3g,苏子5g,白前10g,生艾叶3g,枇杷叶15g,甘草5g。
[0029] 制备工艺:取以上8味,分别加水8倍量、10倍量提取2次,每次提取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2(60℃)的稠膏,加入1.3倍量糊精,搅拌均匀,加入50ml95%乙醇,制粒,干燥、整粒,分装,既得。
[0030] 实施例3药物组成:炙麻黄6g,广地龙5g,五味子2g,苏子15g,白前5g,生艾叶5g,枇杷叶10g,甘草15g。
[0031] 制备工艺:取以上8味,加水10倍量提取2次,每次提取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1(60℃)的稠膏,加入1.5倍量糊精,搅拌均匀,加入80ml 95%乙醇,制粒,干燥、整粒,分装,既得。
[0032] 实施例4药物组成:炙麻黄3g,广地龙15g,五味子4g,苏子10g,白前15g,生艾叶9g,枇杷叶5g,甘草10g。
[0033] 制备工艺:取以上8味,加水8倍量提取2次,每次提取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0(60℃)的稠膏,加入1.2倍量糊精,搅拌均匀,加入100ml 95%乙醇,制粒,干燥、整粒,分装,既得。
[0034] 实施例5药物组成:炙麻黄5g,广地龙10g,五味子3g,苏子5g,白前10g,生艾叶8g,枇杷叶9g,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