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鞋类 / 鞋类 / / 童鞋和鞋垫

鞋垫

阅读:50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鞋垫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童 鞋 ,该童鞋能促进在从整个骨骼未完成的婴幼儿期到发育期中,能促进正确的足的发育形成,实现步行正常和限制足的畸形,本发明的童鞋(1)将与足 接触 的内底部的硬度设定为按照日本 橡胶 协会标准规范SRIS0101的C型硬度计的测定值55~65度。,下面是鞋垫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从婴幼儿期到发育期穿用的童,其特征在于:接触足的内底部的 硬度设定为按照日本橡胶协会标准规范SRISO101中的C型硬度计的测定值 55~65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鞋,其特征在于:至少在第一趾中足骨的末梢 部所在部位的内底部的面上形成比足后跟所在的面低0.8~1mm的凹部。
3.一种插入在从婴幼儿期到发育期穿用的童鞋中的鞋垫,其特征在于: 其硬度设定为按照日本橡胶协会标准规范SRIS0101中C型硬度计的测定值 55~65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垫,其特征在于:至少在第一趾中足骨的末梢 部所在的部位的面上形成比足后跟部分所在的面低0.8~1mm的凹部。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能促进从骨骼尚未完成的婴幼儿期到发育期的儿童的足正常发 育成形、步行正常化和防止足畸形的鞋垫

背景技术

人类的足如图5(左足部分)是按跗跖关节(Lisfranc关节)、跗横关节(chopart 关节)区分为前足部①、中足部②和后足部③,前足部①由从末梢开始由末梢 节骨11,中节骨12,基节骨13和中足骨14组成,把末节骨11~基节骨13称 为趾骨。在第一趾的前足部①上,趾骨由末节骨11和基节骨13两节构成,而 第四趾、第五趾也有二节趾骨。
中足部②由第一楔状骨a、第二楔状骨b、第三楔状骨c、立方骨d、舟状 骨e组成。后足部构成距骨f与足后跟骨g交叉上下排列的结构。
人的足骨骼形状一大特点是沿图6所示足的纵向和图7所示足的横向具有 弓形部W(所谓“脚心”),该弓形部W在步行动作时,除作为弹簧运动构成 足动源和吸收着地冲击外,还有使体重移动平滑的作用。并且,该弓形部W 因不与地面接触而防止神经和血管受损伤。
人的足步行的力学原理如下:体重从后足部③的足后根骨g经中足部②的 外侧,即弓形部W以外的部分向前足部①移动,从第一趾向第四趾的前端移 动,最终特别是通过第一趾的末节骨11将地面向后方蹬踏。
这时,如图8所示,第一趾的末节骨11部分伸展,以便使其以中足骨14 的前端为视点,从弓形部W的圆弧向反向弯。由第一趾的末节骨11局部伸展 而使在弓形部W存在的足底筋膜紧张,发生纵向的弓形部W顶部的卷起 (Wmdlass现象),从而可以进行正常地并对身体结构没有损害的步行。
然而人的足的功能随着人的不同发育阶段而不同。即在婴幼儿期,由于是 趴着移动而没有实现足固有功能,至可以站立时期,虽然可以开始进行踏地动 作,但也只是将足本身着地,支持体重的功能。在免强可以走路时期,最初一 步一步地把足着地移动,因为重心靠前而站不稳。
在6~12岁时期,虽然也可以跑起来了,但从足固有的功能上考虑,这时 的跑步动作还只不过是简单地快速进行踏地、抬脚的动作。这时的着地冲击吸 收和跑动时的脚力(弹簧)主要是通过膝关节和足关节的柔软性来完成。
然而,在中、小学生的发育时期,也能进行激烈的运动,充当脚力(弹簧) 的色的筋肉和,由大腿四头筋和小腿三头筋承担。因此,在这时多发有特 别是所说膝盖周边有强烈疼痛疾病即胫骨粗面骨端软化症(Osgood-Schlatter disease)。并且随着激烈的运动在所谓足前的胫骨上的骨端软骨部分上施加了 强负荷,从而引起骨端炎,对发育期的中小学生的不断成长产生障碍。
因为骨端软骨随着骨的成长急剧伸长,在刚刚生成骨端软骨的时期,在运 动中反复进行同一动作时,在作为钮状结合组织的韧带附着的部分上施加很强 的力,膝盘(膝盖骨)的下面的骨的突起部会发生肿痛。在严重时致使韧带完 全剥离。
据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随着足部筋内和韧带骨的发育,足正常形成并 开始起作用需要花费16~17年的时间,在这时形成、完善上述的足弓部W。
从上述说明的婴幼儿期到发育期间,虽然没有形成弓形部W,但由于从 体重(加在脚部上的负荷)小和在膝和足前部发育过程中具有特有柔软性,所 以直到形成弓形部W为止,所述的膝和足前部起吸收着地冲击和脚力(弹簧) 的作用。
因此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从婴幼儿到发育期,当足的弓形部W未正确地 形成时,则在成人时期,由于体重(加在脚部上的负荷)变大,且膝和足前部 的柔软性逐渐消失,而在脚部中的膝和足前部等上加上多余的负荷和运动时的 负担,使损伤和受伤变多。
近年来在鞋上也有相应于用途和目的等的各种类型的鞋,例如,重视特别 运动上的功能性的鞋,还有重视样式的鞋。在现代,地面大多是用沥清和混凝 土铺的路,在步行时增加了来自地面的冲击,也要求膝和前足负担这个冲击, 所以鞋底部采用吸收步行时的着地冲击的结构。
即,所谓这种结构是,在例如在与地面接触的鞋底与内底面之间设置冲击 吸收层,并把采用硬度符合日本橡胶协会标准规范SRIS0101规定的C型硬度 计测定值50度的泡沫材料的富有弹性的鞋垫(以下称鞋内底)插入鞋中,这 样的结构无论在成人鞋还是儿童鞋都制成几乎相同的结构。
发明内容:
然而,因为以往的鞋无论成人鞋还是儿童用鞋都制成几乎相同的结构,即, 如上所述,在同地面接触的鞋底与内底之间设置冲击吸收层,并用硬度按照日 本橡胶协会标准规范SRIS0101的C型硬度的测定值50度的泡沫材料的富有弹 性的鞋内底插入鞋中,这样的着地冲击吸收结构变成为与光脚的接触感柔软和 富有弹性的软结构,所以在从婴幼儿期到发育期,不能形成正确的弓形,而变 成为所谓扁平足,引起不能形成正常的弓形部的这样的问题。
另外,近年来,如上所述,常有由于未形成正确的弓形部W而第一趾的 中足骨不能向下沉入,结果又引起脚后根部分从身体中心向外侧的反扁平足[见 图9(J)]、因第一趾的中足骨不稳定而产生的外翻母趾[见图9(f)]的所谓足 的异常变形的事态。另外因为不能使足正常发育,而引起如图9所示那样的足 异常变形,不能进行正确的行走,还存在遇到身体负担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无论在上述任何一种情况下,都不能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使足正常地进行发 育,也不适合形成弓形部,并且也不能正确形成弓形部,因在足的某个部位上 加上异常负荷而引起足的畸形,结果因身体结构异常而往往引起不合理的步行 姿势。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构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童鞋和鞋垫,该童 鞋和鞋垫在从作为整体的骨骼未完成的婴幼儿期到发育期中能促进正常的发育 形成并能抑制与足步行正常姿势有关的畸形。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把接触足的内底部的硬度设定为按日本橡胶 协会标准规范SRIS0101规定的C型硬度计的测定值55~65度,并且根据需 要在中足骨的未梢部所在的内底的面上形成比脚后根部分所在的面低 0.8~1mm的低凹部。另外,本发明把上述构成用在插入已有的童鞋中的鞋内 底上。这样一来,在从处在足形成过程中的婴幼儿期到发育期中可以形成正 确的弓形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童鞋的右足部分构成,只剖开内底部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童鞋的部分构成,从上方看内底部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鞋内底左足部分构成的斜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左足部分构成,从上方看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人的足骨骼的说明图。
图6是用于说明人的足中纵向弓形部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人的足中横向弓形部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步行时的Windlass现象的图。
图9(a)~(k)是表示人的足的畸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童鞋是在婴幼儿期到发育期穿用的童鞋中,把与足接触的内底部 硬度设定为符合日本橡胶协会标准规范SRIS0101规范的C型硬度计的测定值 55~55度。
所谓日本协会标准规范SRIS0101是一种用“アスカ-商标名c型硬度计” 来对膨胀橡胶,软质橡胶,以及海绵,聚甲酸乙酯等发泡材料这样的用 JISK6253标准中的A型(中硬度)硬度计不容易测量的软质材料的硬度进行 测量的硬度标准。
当前的现状是,因为日本橡胶协会标准规范SRIS0101的C型硬度计作 为JISK6253规范中的E型(低硬度)硬度计不一致,所以本发明的硬度的 指标规定用日本橡胶协会标准规范SRIS0101的规范中的C型硬度计的测定 值。
即从婴幼儿期到发育期的足因为有弹性(柔度),并且还没进行正确的步 行动作,所以如使在这时期穿的鞋的内底面的硬度比按照日本橡胶协会标准规 范SRIS0101的C型硬度计的测定值55度低,则因为柔性过度,并且接触的足 也有弹力,这些也容易使足变形,结果也容易引起畸形,使足的弓形部发育不 正常的可能性增加。
另外,如果使硬度比按照日本橡胶协会标准规范SRIS0101的C型硬度 的测定值65度高,则因鞋本身缺少弹性,而限制了足的动作,即限制Windlass 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能使足的弓形部正常发育,并且引起步行的怪异。
因此,把本发明的鞋的鞋垫部的硬度设定为按日本橡胶协会标准规范 SRIS0101的C型硬度计的测定值的55~55度,这样一来,可以从婴幼儿期到 发育期发育正常的足的弓形部,不会发生足的畸形,还可以掌握正确的步行。
另外,在本发明的童鞋的上述构成中,至少在中足骨的末梢部所在的内底 部的面上形成比脚后根部分所在的面低0.8~1mm的凹部。
按照上述构成,由于形成凹部而使第一趾的中足骨末梢部在穿鞋的状态 下自然地置于该凹部内,从而可以限制足的畸形。并且由于该凹部而使第一 趾的中足骨的末梢部沉入凹部,从而容易产生Windlass现象,容易正确发育 弧部。
如果考虑抑制足的异常变形的效果,凹部不仅形成在第一趾的中足骨末梢 部所处的位置上,也可以在穿上鞋时第一趾~第五趾的末节骨和中节骨以及基 节骨的正确位的部分上形成。
另外,如凹部比0.8mm浅时,则如上所述,限制骨配置的效果小,但当 比1mm深时,则在配置足时产生不舒服感,反而可能发生足的畸形。因此, 本发明的童鞋的凹部设定为0.8~1mm。
可是,虽然上述构成的童鞋在鞋的内底面具有特征,但为了也能使现有的 童鞋获得上述的作用效果,也可以把本发明的鞋垫插入现有的童鞋中。
也就是说,把本发明的鞋垫是插入在从婴幼儿期到发育期穿用的童鞋内部 的鞋垫,硬度设定为按照日本橡胶协会标准规范SRIS0101的C型硬度计的测 定值55~65度,并且根据需要至少在中足骨的未梢部所在的面上形成比足后根 部分所在的面低0.8~1mm低的凹部。
按照这样的构成,只要把鞋垫插入在现有的童鞋中,就可以使从婴幼儿期 到发育期的儿童的足的弧形部正常发育,并且促进Windlass现象和正确地进行 步行,并且可以得到与限制足的异常变形的上述本发明的童鞋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1~图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和图2表示本发明的童鞋。图3和图4表示本发明的鞋垫。首先,在 图1(右足部分)和图2(左足部分)中,1是从婴幼儿期到发育期穿用的本发 明的童鞋,该童鞋1的足接触的内底部2的硬度设定为例如按照日本橡胶协会 标准规范SRIS0101的C型硬度计的测定值60度。
另外,内底部2在第一趾中足骨的未梢部所在的位置的面上形成比足后根 部所在的面低例如0.9mm的凹部2A,另外在第一趾的未节骨和作为中节骨以 及第二趾~第五趾的未节骨,中节骨、基节骨的所在的正确位置的部分上分别 形成同样深度的凹部2a~2e。
这些凹部2A和凹部2a~2e是把凹部2A和凹部2a~2e制成各自的凹部, 其理由是通过将第一趾的中足骨的未梢部所在的位置的地方与足趾部分所在位 置的部分明确分开,可以使限制畸形的效果更加有效。
凹部2a~2e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形成为同样的凹槽,但通过例如在足趾间 所在位置的地方形成若干个隆起,使第一趾~第五趾的正确位置变为明确,可 以进一步限制足的畸形。
内底部2的材料例如为海绵,以便获得上述的硬度和适度的穿用舒适感。 另外,内底部2的材料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用聚氨基甲酸乙酯。
接着,在图3(右足部分)和图4(左足部分)中,11是插入在从婴幼儿 到发育期的穿用的现有的童鞋中使用的鞋垫,该鞋垫11的硬度设定为例如按 照日本橡胶协会标准规范SRIS0101的C型硬度计的测定值60度。
鞋垫11的材料例如用海绵,以便获得上述的硬度和适度的穿用舒适感。 另外,中底11的材料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用聚氨基甲酸乙酯。
另外,鞋垫11在第一趾的中足骨末端部所在的面上形成比足后根部分所 在的面低例如0.9mm的凹部11A,而在第一趾的末节骨和中节骨及第二趾~第 五趾的末节骨、中节骨、基节骨所处的正确位置的部分上分别形成同样深度的 凹部11a~11e。
这些凹部11A和凹部11a~11e是把凹部11A和凹部11a~11e制成各自的凹 部,其理由是通过将第一趾的中足骨的末梢部所在的地方和足趾部分所在的部 分明确分开,可以使限制足畸形的效果更好。
另外,虽然凹部11a~11e在本实施例中形成同样深度的凹部,但通过例如 在足趾间所在的地方形成若干隆起,使第一趾~第五趾所在的正确位置变得明 确,可以进一步限定足畸形。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童鞋1和(插入现有的童鞋中的状态的)鞋垫11的作 用效果,插入现有的童鞋中的状态的鞋垫11具有与童鞋1的内底部2同样的 效果,下面说明把鞋垫11作为童鞋地的内底部2。
从婴幼儿期到发育期,足还未完成,并且没有完成正确步行等功能。因此, 因为在这时期使足正确地发育,在以后成长并完成足时,更有效地支撑已增加 的体重负荷,有效发挥吸收着地冲击的效果。
也就是说,因为在这个时期人的足还是柔软的,所以这时穿用感柔软的鞋 的内底部或鞋垫部使足随便变形,所以使后来发生畸形的可能性大。
本实施例的童鞋1因为把其内底部2(鞋垫11)的硬度设定为按照日本橡 胶协会标准规范SRIS0101的C型硬度计的测定值60度作为适合的硬度,有助 于自然足的形成。即通过使足这样的形成,可以形成正确弓形部W。
另外,本实施例的童鞋1除上述构成外,还在内底部2(鞋垫11)上形成 比足后跟部分所在的面低例如0.9mm的凹部2A(11A),借此在正确地形成弓 形部W的同时,使第一趾的中足骨的前端部深入凹部,这时处在弓形部W的 位置的足底筋膜收缩,以使弓形部W的圆弧两端的距离最小,这时有助于 Windlass现象的发生,可以进行正确的步行。
这样一来,因有助于Windlass的现象的发生,也能促进有关的弓形部 W的形成,以相辅相乘的效应使足正确形成。于是,因为这样正确地形成弓 形部W,而使弓形部W的着地冲击吸收性增加,并且脚力(弹力)也得到 增加。
另外,本实施例的童鞋1因为形成上述凹部2A(11A)和凹部2a~2e (11a~11e),所以使处在骨骼形成过程中的特别是第一趾的中足骨的先端部的 位置,以及第一趾的未节骨、中节骨和第二趾~第五趾的未节骨、中节骨、基 节骨的位置受到限制,从而限制足的畸形。
因此,在从婴幼儿期到发育期的这个足尚未完成的时期,通过穿用本发明 的童鞋1(插入鞋垫11的现有的童鞋),只要穿上就能自然地把足限制成正确 的状态,以后成长时,不容易发生畸形,并且可以进行正确的步行,不会把异 常的体重负担加在足上,可以减少身体的损伤和异常,并且保持在健康的状态。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童鞋因为把其足接触的内底部确度设定为按日本橡胶 协会标准规范SRIS0101的C型硬度计的测定值55~65度,所以可以使在从婴 幼儿期到发育期正确地发育足的弓形部,不会发生足的畸形,并且容易掌握正 确的步行。
本发明的童鞋因为在上述构成中至少在中足骨的末梢部所在的内底部的面 上形成比足后跟部分所在的面低0.8~1mm的凹部,所以在限制足畸形的同时, 使第一趾的中足骨的末梢部沉入凹部而容易生成Windlass现象,从而又容易发 育弓形部。
本发明的鞋垫因把其硬度设定为按日本橡胶协会标准规范SRIS0101的C 型硬度计的测定值55度~65度,并根据需要,在至少中足骨的末梢部所处的面 上形成比足后跟位置所在的面低0.8~1mm的凹部,通过插入在从婴幼儿期至 发育期穿用的童鞋内部,只要把鞋垫插入在现有童鞋中,就可以获得与上面相 同的作用效果。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鞋子 2020-05-11 972
鞋垫 2020-05-11 110
鞋垫 2020-05-12 845
2020-05-11 976
鞋子 2020-05-12 714
运动鞋及鞋底 2020-05-13 15
童鞋 2020-05-11 565
鞋扣及鞋子 2020-05-12 301
鞋垫 2020-05-12 747
鞋盒 2020-05-11 81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