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纤维类 / 纱线 / 经纱 / 经纱上浆机

经纱上浆

阅读:649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经纱上浆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当把从 上浆 装置朝上方的干燥装置运动的 经纱 层分为两层时,通过消除绒毛的长短不齐并使之倒伏提高经纱的织造性。一种经纱上浆机(1)具备了给经纱层(4)上浆的上浆装置(2)和位于上浆装置(2)上方的圆筒干燥装置(3),把由上浆装置(2)进行上浆后的经纱层(4)分为两层,把分开后的各经纱层(4)分别引导到圆筒干燥装置(3)的两套干燥筒(31、32),在从上浆装置(2)到连接两套干燥筒(31、32)的两层经纱层(4)之间形成的经纱层(4)的内侧区域设置与各经纱层对应的多根 整经 杆(15、16),多根整经杆(15、16)以低于经纱层(4)的行进速度的圆周速度旋转驱动,并仅与对应的经纱层(4) 接触 。,下面是经纱上浆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经纱上浆机(1),具备给经纱层(4)上浆的上浆装置(2)和位于上浆装置(2)上方的圆筒干燥装置(3),把由上浆装置(2)进行上浆后的经纱层(4)分为两层,把分开后的各经纱层(4)分别引导到圆筒干燥装置(3)的两套干燥筒(31、32),其特征在于:在从上浆装置(2)到连接两套干燥筒(31、32)的两层经纱层(4)之间形成的经纱层(4)的内侧区域,设置与各经纱层(4)对应的多根整经杆(15、16),多根整经杆(15、16),以低于经纱层(4)的行进速度的圆周速度旋转驱动,并仅与对应的经纱层(4)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纱上浆机(1),其特征在于:把多根整经杆(15、16)的外径D1、D2和与经纱层(4)的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各整经杆(15、16)的轴间距离L的位置关系,设定为可用公式L≤(D1+D2)/2表达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经纱上浆机(1),其特征在于:多根整经杆(15、16)朝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转驱动,在与经纱层(4)接触的面上使之朝与对应的经纱层(4)的行进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经纱上浆机(1),其特征在于:多根整经杆(15、16)朝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转驱动,在与经纱层(4)接触的面上使之朝与对应的经纱层(4)的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经纱上浆机(1),其特征在于:多根整经杆(15、16)朝彼此反向旋转驱动,在与经纱层(4)接触的面上设定为可选择性设定与对应的经纱层(4)的行进方向相同或相反的旋转方向。
6.一种经纱上浆机,具备给经纱层(4)上浆的上浆装置(2)和位于上浆装置(2)上方的圆筒干燥装置(3),把由上浆装置(2)进行上浆后的经纱层(4)分为两层,把分开后的各经纱层(4)分别引导到圆筒干燥装置(3)两套干燥筒(31、32),其特征在于:在从上浆装置(2)到连接两个系统的干燥筒(31、32)的两层经纱层(4)之间形成的经纱层(4)的内侧区域,设置与各经纱层对应的多根整经杆(15、16),多根整经杆(15、16)处于以低于经纱层(4)的行进速度的速度旋转驱动,并仅与对应的经纱层(4)接触的状态;此外,在与上述内侧区域对应的经纱层(4)对应的外侧区域,分别设有与各经纱层(4)对应的整经杆(19、20),各整经杆(19、20)以低于经纱层(4)的行进速度的圆周速度旋转驱动,并与对应的经纱层(4)接触。

说明书全文

经纱上浆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织造准备机的经纱上浆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示出一种经纱上浆机。该经纱上浆机把层状的多个经纬纱即经纱层引导到浆槽之中上浆,用挤压辊挤出浆液,然后把上了浆的经纱层分为两层,用干燥筒分别将其干燥。
然而,由于在上浆后经纱彼此之间由绒毛连接,因而经纱层在挤干之后无法立即完全分为两层经纱。此外,由于浆料的付着状态不同,各经纱间的绒毛连接状态也千差万别。因而使经纱层的分离位置发生变化。此外,如果经纱连结得过紧,由于分离过晚,往往会在连接状态下逐渐干燥,需分离已处于干燥状态的经纱层,正因如此,经纱层出现不规则分离,产生长短不一的绒毛。
此外,专利文献2的上浆技术把经纱层引导到浆槽中后上浆,用挤压辊挤去经纱层中的浆料之后,通过设置在上浆装置上方的梳理器把经纱层分开,与专利文献1的技术相比,经纱层分离更为容易。然而,从另一度而言,由于构成梳理器的针杆少于经纱的根数,因而未经针杆分离的经纱在与被分离的经纱相比还要靠上的位置上分离,结果产生长短不一的绒毛。
(专利文献1):实开平5-56988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3-2274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当把从上浆装置朝上方的干燥装置运动的经纱层分为两层经纱时,通过消除绒毛的长短不齐并使之倒伏提高经纱的织造性。
在上述课题之下,本发明的经纱上浆机具备给经纱层上浆的上浆装置和位于上浆装置上方的圆筒干燥装置,把由上浆装置进行上浆后的经纱层分为两层,把分开后的各经纱层分别引导到圆筒干燥装置的两套干燥,在从上浆装置到连接两套干燥筒的两层经纱层之间形成的经纱层的内侧区域设置与各经纱层对应的多根整经杆,多根整经杆以低于经纱层的行进速度的圆周速度旋转驱动,并仅与对应的经纱层接触(技术方案1)。而两套圆筒干燥装置位于上浆装置的上方,各套最上游的干燥筒朝与经纱层(含层的面)交叉的方向彼此分离。
把多个整经杆的外径D1、D2和与经纱层的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各整经杆的轴间距离L的位置关系,设定为可用公式L≤(D1+D2)/2表达的范围(技术方案2)。
而且,多根整经杆朝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转驱动,在与经纱层接触的面上使之朝与对应的经纱层的行进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技术方案3)。此外,多根整经杆朝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转驱动,在与经纱层4接触的面上使之朝与对应的经纱层的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技术方案4)。此外,多根整经杆朝彼此反向旋转驱动,在与经纱层接触的面上设定为可选择性设定与对应的经纱层4的行进方向相同或相反的旋转方向(技术方案5)。
此外,本发明具备给经纱层上浆的上浆装置、位于上浆装置上方的圆筒干燥装置,把由上浆装置进行上浆后的经纱层分为两层,把分开后的各经纱层分别引导到圆筒干燥装置两套干燥筒,在从上浆装置到连接两套干燥筒相连的两层经纱层之间形成的经纱层的内侧区域设置与各经纱层对应的多根整经杆,多根整经杆处于以低于经纱层的行进速度的速度旋转驱动,并仅与对应的经纱层接触的状态。此外,在与上述内侧区域对应的经纱层的外侧区域,也分别设置与各经纱层对应的整经杆,各整经杆以低于经纱层的行进速度的速度旋转驱动,并与对应的经纱层接触(技术方案6)。
若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在经纱上浆机之中,从上浆装置到连接各圆筒干燥装置的两层经纱层之间形成的经纱层的内侧区域设置与各经纱层对应的多根整经杆,以低于经纱层的行进速度的圆周速度旋转驱动多根整经杆,并仅与对应的经纱层接触。也就是说,由于设定为把多根整经杆设置在经纱层的内侧区域,并仅与对应的经纱层接触,因而可在更加靠近上浆装置的一定位置上进行经纱层的分离,使绒毛的长度一致,同时还可通过整经杆与经纱层的接触,使已产生的绒毛倒伏,也就是说可整平绒毛,还可利用与对应的经纱层不同的另一层经纱层避免浆料及绒毛付着到整经杆上,进而付着到与之对应的经纱层上。此外,由于整经杆旋转驱动,因与对应的经纱层接触而产生的整经杆上的绒毛及浆料与整经杆一起旋转并与经纱层接触,因而可使之在滞留到整经杆上形成团之前付着到经纱层上,由于大块的浆料及绒毛付着在经纱层上,因而在各经纱彼此分离时,除可避免损伤经纱外,还可避免出现因经纱未被分离而形成所谓双股纱、三股纱的情况,可抑制在织机上产生梭口成形不良。此外,由于整经杆的圆周速度比经纱层的行进速度慢,因而可抑制因旋转使付着在整经杆上的绒毛及浆料飞散。
若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由于把多根整经杆的外径D1、D2和整经杆的轴间距离L的位置关系设定为可用公式L≤(D1+D2)/2表达,因而多根整经杆能够以仅与各自对应的经纱层轻微接触的状态,配置在上浆装置近旁,可在不强烈磨擦经纱层的条件下,使绒毛倒伏,从而使绒毛的长度一致。
若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由于多根整经杆朝彼此相反方向旋转驱动,在与经纱层接触的面上使之朝与对应的经纱层的行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因而付着在整经杆上的绒毛与浆料因整经杆的旋转,从行进方向的上游一侧与经纱层接触,付着在经纱层上,因而整经杆上不会积存浆料及绒毛。
若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由于多根整经杆朝彼此相反方向旋转驱动,在与经纱层接触的面上使之朝与对应的经纱层的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因而整经杆的外圆面与经纱层的相对速度增大,因强磨擦经纱层,所以能使绒毛充分倒伏。
若采有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由于多根整经杆朝彼此反向旋转驱动,在与经纱层接触的面上设定为可选择性设定与对应的经纱层的行进方向相同或相反的旋转方向,因而可根据经纱种类、浆料种类选择整经杆的旋转方向,设定最佳条件。
若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由于在经纱层的外侧区域也分别设置与各经纱层对应的整经杆,各整经杆以低于经纱层的行进速度的圆周速度旋转驱动,并与对应的经纱层接触,因而经纱层可利用配置在内侧区域的整经杆使绒毛倒伏的同时,还可在外侧区域使绒毛倒伏,正因如此,在织机上的织造性得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经纱上浆机1的侧视图。
图2是第1内侧整经杆15、第2内侧整经杆16、第1外侧整经杆19以及第2外侧整经杆20的安装位置的放大说明图。
图3是第1内侧整经杆15以及第2内侧整经杆16的安装部分的局部切割前视图。
图4是第1内侧整经杆15及第2内侧整经杆16的顺旋转时的驱动部分的侧视图。
图5是第1内侧整经杆15及第2内侧整经杆16的逆旋转时的驱动部分的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种经纱上浆机1的主要部件的放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经纱上浆机1。经纱上浆机1包括上浆装置2和位于上浆装置2上方的圆筒干燥装置3。由未图示的供纱装置提供的层状的经纱、即经纱层4通过导辊5、6、7被引导到上浆装置2的浆液槽,通过浸没辊9浸渍在浆液中之后,从上下相对的第1上浆辊11和第1挤压辊12之间穿过,进而在平方向配置的一对第2上浆辊13和第2挤压辊14的挟持下穿过二者之间,通过上述上浆、挤压工序适度上浆后,被分为两层引导给配置在上浆装置2上方的圆筒干燥装置3。
在上浆装置2之中,浸没辊9、第1上浆辊11、第2上浆辊13浸渍在浆液10之中,并以与经纱层4的行进速度相同的圆周速度旋转驱动。浆液10被装在浆液槽8之中,通过溢流形成有一定高度的浆液面。也就是说在浆液槽的下方设置了回收槽39,回收槽39中的浆液10靠浆液循环40通过循环通路提供给浆液槽8,靠溢流再次流入回收槽。这样一来浆液槽8的浆液量可一直保持固定,浆液槽8的浆液面维持着固定的高度。而回收槽39可在浆液10处于固定高度以下时重新给与补充。
圆筒干燥装置3由处于经纱层4的行进方向上游一侧,用于初级干燥的第1圆筒干燥装置17和处于经纱层4的行进方向的下游一侧,用于次级干燥的第2圆筒干燥装置18构成。第1圆筒干燥装置17为了使分为两层的各个经纱层4单独干燥,设置了两套干燥筒31、33以及32、34,每套的最上游的干燥筒31、32通过使经纱层朝与包含经纱层的面交叉(垂直)方向分离,将经纱层4分成两层。
在上浆工序之后,经纱层4从共为一对的第2上浆辊13和第2挤压辊14之间出来后,被分为两个经纱层4,即把彼此不同的奇数纱和偶数纱各分为一层。一侧的经纱层4被卷绕到干燥筒31、33上,在导辊41的引导下到达第2圆筒干燥装置18,另一侧的经纱层4被卷绕到干燥筒32、34上,在导辊41的引导下到达第2圆筒干燥装置18。这样一来,由于经纱层4被分成两层,可在比上浆工序时的经纱间隔(彼此相邻的经纱间距)大的经纱间隔之下分别进行初级干燥。
两层经纱层4在初级干燥后重新合并,恢复原来的经纱间隔,进入第2圆筒干燥装置18的次级干燥工序,通过与干燥筒35、36、37、38的接触,使之再次干燥。初级、次级干燥后,经纱层4在导辊41的引导下,卷绕到未图示的整经轴上。
而且,本发明在上述经纱上浆机1之中,作为特征性构成事项有:在从上浆装置2连接至圆筒干燥装置3(第1圆筒干燥装置17)的两套干燥筒31、32的两层经纱层4之间形成的经纱层4的内侧区域,设置与各经纱层对应的多根,例如两根第1内侧整经杆15、第2内侧整经杆16,以低于经纱层4的行进速度的圆周速度,旋转驱动上述第1内侧整经杆15、第2侧整经杆16,并配置在仅与对应的经纱层4接触的位置上,同时根据需要,配置与两层经纱层4对应的第1外侧整经杆19、第2外侧整经杆20,以低于经纱层4的行进速度的圆周速度旋转驱动上述第1外侧整经杆19、第2外侧整形杆20,并配置在与对应的经纱层4接触的位置上。
图2结合第1内侧整经杆15、第2内侧整经杆16的位置关系,示出第1外侧整经杆19、第2外侧整经杆20的位置关系。第1内侧整经杆15以及第2内侧整经杆16的位置最好尽可能靠近上浆装置2的第2上浆辊13、第2挤压辊14。这是因为尽可能在浆料没有干燥的阶段把经纱层4分离为两层,有利于使绒毛的长度一致,减少经纱层4的质量差别。具体而言,第1内侧整经杆15的外径D1、第2内侧整经杆16的外径D2与经纱层4的行进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轴间距离L的位置关系设定为可满足L≤(D1+D2)/2的范围,因而把第1内侧整经杆15、第2内侧整经杆16配置在尽可能靠近上浆装置2的位置上。
若采用此种设定,第1内侧整经杆15、第2内侧整经杆16即能够以仅轻微接触各自对应的经纱层4的状态配置在上浆装置2的近旁。第1内侧整经杆15、第2内侧整经杆16可在不强烈磨擦经纱层的条件下使绒毛倒伏,从而使绒毛的长度一致。而关于第1外侧整经杆19、第2外侧整经杆20的位置及其功能将用图6详细说明。
图3示出第1内侧整经杆15、第2内侧整经杆16的一端的支持部分。第1内侧整经杆15、第2内侧整经杆16均为筒状,用连接件21连接其两端利用其中空的轴22,可灵活旋转地安装在兼有轴承功能的托架23的烧结含油金属制的轴承部分上,通过该托架23支持在框体24上。此外,中空的轴22的端部与旋转联轴节26连接,二者的中心孔形成冷却液(冷却水)的流路25。第1内侧整经杆15以及第2内侧整经杆16可从未图示的达或其它辊,例如从第2上浆辊13通过链条28、链轮29获得驱动力而旋转驱动。而第1内侧整经杆15、第2内侧整经杆16的另一端的支持部分也具有与此相同的支持结构。
冷却液(冷却水)从未图示的冷却液源(冷却水源)进入一端的旋转联轴节26以及轴22的流路25之中,并提供给第1内侧整经杆15、第2内侧整经杆16的冷却室27,将其冷却之后从另一端流出。这样一来,由于一使冷却液(冷却水)在第1内侧整经杆15、第2内侧整经杆16内部循环,整经杆的外圆面即产生冷凝水,因而付着在整经杆外圆面上的浆液10由于水分增加无法直接粘付到整经杆表面,由于可通过随着第1内侧整经杆15、第2内侧整经杆16的旋转而付着到经纱层4上,从整经杆的外圆面上清除,因此浆液10不会积存在整经杆的外圆面上,固化也相对减少。
图4是使第1内侧整经杆15与第2内侧整经杆16彼此反向旋转,使之在与经纱层4接触的面上,朝与对应的经纱层4的行进方向相同的方向(顺向)旋转的例示。在该例之中,第2上浆辊13的旋转可通过两个齿轮42、链轮43、链条28、切换链轮30、两个链轮29,朝彼此相反的方向传递给第1内侧整经杆15和第2内侧整经杆16。由于第1内侧整经杆15、第2内侧整经杆16分别只与对应的经纱层4接触,因此在使之如此旋转的情况下,由对应的经纱层4运送,并附着在第1内侧整经杆15及第2内侧整经杆16上的绒毛及浆液10由于第1内侧整经杆15与第2内侧整经杆16的旋转,通过从行进方向的上游一侧与对应的经纱层4接触,而转移给对应的经纱层4,并最终付着到对应的经纱层4上。因此,在第1内侧整经杆15、第2内侧整经杆16的外圆面上,绒毛及浆液很难积存。其作用在经纱层4与第1内侧整经杆15及第2内侧整经杆16的外围面之间的相对速度差越小表现得越是显著。而链条28等则被收容在链条罩44内。
下面,图5是使第1内侧整经杆15和第2内侧整经杆16彼此反向(逆向)旋转,使之在与经纱层4接触的面上,朝与对应的经纱层4的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例示。使之如此旋转的情况下,由于第1内侧整经杆15、第2内侧整经杆16的外圆面与经纱层4的相对速度增大,各第1内侧整经杆15第2内侧整经杆16与对应的经纱层4接触,并强力摩擦该经纱层4,因可可望获得充分的倒伏绒毛效果。
而在图4、图5的例中,第1内侧整经杆15、第2内侧整经杆16的旋转方向的切换,可通过上下调换切换链轮30的安装位置,改变链条28对两个链轮29的绕挂位置来进行。旋转方向的设定可根据经纱种类、浆液种类以及经纱行进速度等经纱上浆的运转条件选择最佳方向。当然,正如上述,当用专用马达驱动第1内侧整经杆15、第2内侧整经杆16时,可用选择开关来选择马达的旋转方向即第1内侧整经杆15、第2内侧整经杆16的旋转方向。
图6是在与被分开后的两层经纱层4的内侧区域相对的经纱层4的外侧区域的位置上,设置了与各经纱层4对应的第1外侧整经杆19、第2外侧整经杆20的例示。在此情况下,各第1外侧整经杆19、第2外侧整经杆20以低于经纱层4的行进速度的圆周速度旋转驱动,并与对应的经纱层4接触。这样一来,经纱层4即可通过配置在内侧区域的第1的内侧整经杆15、第2内侧整经杆16使绒毛倒伏的同时,在其外侧区域也可通过第1外侧整经杆19、第2外侧整经杆20使绒毛倒伏,因而可提高在织机上的织造性,而在该图6之中,第1外侧整经杆19、第2外侧整经杆20虽配置在高于配置在内侧区域的第1内侧整经杆15、第2内侧整经杆16的位置上,但也可把其中一方或两方配置在内侧整经杆的下方。此外,由于设置了第1外侧整经杆19及第2外侧整经杆20,经纱层4弯曲,内侧区域变窄。但即使在配置了第1外侧整经杆19及第2外侧整经杆20的情况下,也应把各整经杆15、16、19、20配置为第1内侧整经杆15和第2整经杆16仅与对应的经纱层4接触。
当经纱层4被分为两层时,有些纱种会在经纱层4上产生振动,因此,由于各经纱层4边振动边行进,在第1内侧整经杆15、第2内侧整经杆16上往往出现与对应的经纱层4之外的其它经纱层4接触的情况。然而,由于在此情况下内侧整经杆15、16与其它经纱层4的接触时间并不长,仅仅是间断性接触,因而可维持本发明的作用与效果。
工业实用性由于本发明可在经纱上浆机与两套干燥筒之间插入将经纱层4分为两层的过程,因此若能充分满足该插入条件,其上浆方式及干燥方式并不局限于图中的例示。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经纱转印机 2020-05-11 789
经纱梳栉 2020-05-11 278
圆织机经纱导向机构 2020-05-13 112
制备经纱的方法及设备 2020-05-13 389
一种经纱上浆的方法 2020-05-12 573
经纱张力采集装置 2020-05-12 137
一种多功能经纱整经车 2020-05-12 539
用于收缩经纱的定幅筘 2020-05-12 599
一种经纱润滑装置 2020-05-13 426
经纱张力采集装置 2020-05-12 524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