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纤维类 / / 纤维棉 / 新型超薄高性能玻纤隔热材料及生产方法

新型超薄高性能玻纤隔热材料及生产方法

阅读:741发布:2023-01-20

专利汇可以提供新型超薄高性能玻纤隔热材料及生产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新型超薄高性能玻纤 隔热 材料,由54°无 碱 玻纤 棉 、49°无碱玻纤棉、44°无碱玻纤棉、PE 纤维 等组成。本发明产品具有致 密度 高、 质量 轻、 抗拉强度 高、导热系数低、厚度均匀、定量稳定、孔径小、孔率高的特点,且产品厚度超薄、性能好、隔热效果好。,下面是新型超薄高性能玻纤隔热材料及生产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 一种超薄高性能玻纤隔热材料,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组分组 成:
54°无玻纤    30~60%
49°无碱玻纤棉    30~60%
44°无碱玻纤棉    5~10%
PE纤维            3~5%;
所述超薄高性能玻纤隔热材料的厚度为0.05~0.08mm。
2. 一种超薄高性能玻纤隔热材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依次包 括下列步骤:
(1)先将30~60%重量的54°无碱玻纤棉打碎,并用稀释,使 均匀;
(2)将30~60%重量的49°无碱玻纤棉、5~10%重量的44°无碱 玻纤棉打碎混合均匀后,再与上述54°无碱玻纤棉稀释液混合均匀;
(3)加入3~5%重量的PE纤维,成型得产品,厚度为0.05~ 0.08mm。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隔热材料。

背景技术:

现有的保温材料,在保温性能等发明存在欠缺,使用厚度较大,效 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保温性能的新型超薄高性 能玻纤隔热材料。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新型超薄高性能玻纤隔热材料,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组分组 成:

54°无玻纤        30~60%

49°无碱玻纤棉        30~60%

44°无碱玻纤棉        5~10%

PE纤维                3~5%。

厚度为0.05~0.08mm。

一种新型超薄高性能玻纤隔热材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依次包 括下列步骤:

(1)先将30~60%重量的54°无碱玻纤棉打碎,并用稀释,使 均匀;

(2)将30~60%重量的49°无碱玻纤棉、5~10%重量的44°无碱 玻纤棉打碎混合均匀后,再与上述54°无碱玻纤棉稀释液混合均匀;

(3)加入3~5%重量的PE纤维,成型得产品。

本发明产品具有致密度高、质量轻、抗拉强度高、导热系数低、厚 度均匀、定量稳定、孔径小、孔率高的特点,且产品厚度超薄、性能好、 隔热效果好。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为:厚度:(100kpa)0.05~0.08mm,定 量:(100kpa)215~225g/m2.mm,使用温度350~600℃,施工密度60~ 75kg/m2,导热系数:(常温)0.025w/(m.k),抗拉强度(100kpa)0.07KN/M。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先将30%重量的54°无碱玻纤棉打碎,并用水稀释,使均匀;

(2)将60%重量的49°无碱玻纤棉、5%重量的44°无碱玻纤棉打 碎混合均匀后,再与上述54°无碱玻纤棉稀释液混合均匀;

(3)在上述混合物中加入5%重量的PE纤维,成型得产品。产品 厚度为0.05~0.08mm。

实施例2:

各组分用量(重量)为:

54°无碱玻纤棉        40%

49°无碱玻纤棉        47%

44°无碱玻纤棉        10%

PE纤维                3%。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各组分用量(重量)为:

54°无碱玻纤棉        50%

49°无碱玻纤棉        40%

44°无碱玻纤棉        7%

PE纤维                3%。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各组分用量(重量)为:

54°无碱玻纤棉        60%

49°无碱玻纤棉        30%

44°无碱玻纤棉        6%

PE纤维                4%。其余同实施例1。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