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孔拾音器

阅读:49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音孔拾音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音孔 拾音器 ,包括拾音器主体,拾音器主体的上端设有第二 夹板 ,所述拾音器主体的下端设有第一夹板,所述第二夹板安装在拾音器主体上,第一夹板通过并排设置的两组 支撑 装置与拾音器主体相连,所述两组支撑装置分别设置在拾音器主体的两侧。本 发明 的积极效果在于:可防止现有拾音器有一端悬空容易损伤音孔的情况发生;同时,拾音器下方的第一夹板通过两组支撑装置与拾音器主体相连,通过单手按压即可调整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音孔拾音器的拆卸或安装,操作单简。拾音器与音孔之间存在多个固定点,音孔的边缘受 力 均匀,在拆卸或安装过程中不容易对音孔造成损伤。,下面是音孔拾音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音孔拾音器,包括拾音器主体(1),拾音器主体(1)的上端设有第二夹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拾音器主体(1)的下端设有第一夹板(2),所述第二夹板(3)安装在拾音器主体(1)上,第一夹板(2)通过并排设置的两组支撑装置与拾音器主体(1)相连,所述两组支撑装置分别设置在拾音器主体(1)的两侧;
每组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推杆(4),拾音器主体(1)的两侧面上均设有一组固定,每组固定块由第一固定块(5)和第二固定块(6)组成,第一固定块(5)和第二固定块(6)上均开设有与第一推杆(4)相配合的第一通孔(7),第一推杆(4)能沿第一固定块(5)和第二固定块(6)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推杆(4)的底端连接第一夹板(2),第一推杆(4)的顶端设有第一限位块(8),在所述第一固定块(5)和第二固定块(6)之间的第一推杆(4)外周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块(9),所述第一限位块(8)和第二限位块(9)的直径均大于第一通孔(7)的直径,在第二限位块(9)和第一固定块(5)之间设有第一弹簧(10),第一弹簧(10)始终有使第二限位块(9)靠近第二固定块(6)的趋势;
第二夹板(3)上开设第二夹槽(33),第一夹板(2)上开设第一夹槽(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孔拾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拾音器主体(1)的背面安装有防脱落装置;防脱落装置包括安装盒(11),安装盒(11)内设有两组紧机构,每组锁紧机构均包括棘齿条(12)、连杆(15)和第二弹簧(18),所述棘齿条(12)的上端通过第一连接块(13)固定在第一限位块(8)上,安装盒(11)的侧壁上开设有条形孔(14),所述第一连接块(13)经由条形孔(14)穿出安装盒(11),并能在条形孔(14)内直线移动,棘齿条(12)的棘齿一侧安装连杆(15),所述连杆(15)的中间位置铰接在安装盒(11)内壁上,连杆(15)的一端设有与棘齿条(12)相配合的棘爪(16),连杆(15)的另一端为转动块(17),在转动块(17)与安装盒(11)侧壁之间安装有第二弹簧(18),所述第二弹簧(18)始终有推动转动块(17)远离安装盒(11)侧壁的趋势,从而使棘爪(16)始终压紧在棘齿条(12)上,在所述两个锁紧机构之间设有解锁装置;所述解锁装置包括第二推杆(19)和第三弹簧(23),安装盒(11)的上下盒壁上各开设一个第二通孔(20),安装盒(11)内壁设有固定套(21),固定套(21)内安装第二推杆(19),第二推杆(19)的上下两端分别经两个第二通孔(20)伸出安装盒(11)外,第二推杆(19)上设有第三限位块(22),第三限位块(22)位于固定套(21)底部,第二推杆(19)外周安装第三弹簧(23),第三弹簧(23)在第三限位块(22)与安装盒(11)底部之间,所述第三弹簧(23)始终有使第三限位块(22)与固定套(21)靠近的趋势,在第二推杆(19)的上部位置处设有梯形块(24),梯形块(24)位于两转动块(17)之间,所述两转动块(17)相对的侧面上设有第一斜面(25),梯形块(24)的两侧设有与第一斜面(25)相配合的第二斜面(26),第二斜面(26)与第一斜面(25)保持始终接触,第二推杆(19)的上端安装压板(2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音孔拾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块(9)通过第二连接块(31)与棘齿条(12)的下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孔拾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杆(4)上设有导向块(29),第一通孔(7)上开设有与导向块(29)相配合的侧孔(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孔拾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2)的中部开设有凹槽(28)。

说明书全文

音孔拾音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乐器拾音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吉他音孔拾音器。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音孔拾音器是用来进行现场采集声音的电子设备,是一种接收声音振动,并转变为电信号将声音放大的装置,可以起到麦克的作用。现有应用于吉他音孔的拾音器大都直接安装在音孔处,具体地说是用螺丝和调节夹片将其固定在音孔边缘,拆卸或安装都需要用到螺丝刀等工具,不仅操作较为繁琐,而且,不容易掌握调节夹片的度。若夹松了,则拾音器易在演奏时晃动,影响拾音效果;若夹紧了,则容易对音孔边缘造成损伤。另外,由于为了方便安装或拆卸,现有的音孔拾音器都只有一端通过两个部位与音孔的边缘固定,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拾音器难免会发生松动,甚至与吉他琴体分离,直接影响拾音效果。而且,拾音器只有一端固定,其另一端处于悬空状态,音孔边缘受到的压强较大,若再意外受到垂直于音孔方向的冲击,则很容易将音孔的边缘折坏。

发明内容

[0003]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孔拾音器。其不仅在拾音器主体的上端设有传统的第二夹板,而且在其下端通过两组支撑装置连接第一夹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分别位于拾音器主体上下两端,能使拾音器与音孔始终结合地更加牢固,避免演奏时发生晃动或脱落,可确保拾音效果。而且,拾音器与音孔之间有多个固定位置,音孔边缘受力均匀,不容易使音孔受到损伤。音孔拾音器通过调整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的距离来固定在音孔上,用户无需借助工具,只需单手便可直接安装或拆卸,操作简单、快捷。
[0004]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音孔拾音器,包括拾音器主体,拾音器主体的上端设有第二夹板,所述拾音器主体的下端设有第一夹板,所述第二夹板安装在拾音器主体上,第一夹板通过并排设置的两组支撑装置与拾音器主体相连,所述两组支撑装置分别设置在拾音器主体的两侧;每组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推杆,拾音器主体的两侧面上均设有一组固定,每组固定块由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组成,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上均开设有与第一推杆相配合的第一通孔,第一推杆能沿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推杆的底端连接第一夹板,第一推杆的顶端设有第一限位块,在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之间的第一推杆外周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的直径均大于第一通孔的直径,在第二限位块和第一固定块之间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始终有使第二限位块靠近第二固定块的趋势;第二夹板上开设第二夹槽,第一夹板上开设第一夹槽。
[0005] 所述拾音器主体的背面安装有防脱落装置;防脱落装置包括安装盒,安装盒内设有两组紧机构,每组锁紧机构均包括棘齿条连杆和第二弹簧,所述棘齿条的上端通过第一连接块固定在第一限位块上,安装盒的侧壁上开设有条形孔,所述第一连接块经由条形孔穿出安装盒,并能在条形孔内直线移动,棘齿条的棘齿一侧安装连杆,所述连杆的中间位置铰接在安装盒内壁上,连杆的一端设有与棘齿条相配合的棘爪,连杆的另一端为转动块,在转动块与安装盒侧壁之间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始终有推动转动块远离安装盒侧壁的趋势,从而使棘爪始终压紧在棘齿条上,在所述两个锁紧机构之间设有解锁装置;所述解锁装置包括第二推杆和第三弹簧,安装盒的上下盒壁上各开设一个第二通孔,安装盒内壁设有固定套,固定套内安装第二推杆,第二推杆的上下两端分别经两个第二通孔伸出安装盒外,第二推杆上设有第三限位块,第三限位块位于固定套底部,第二推杆外周安装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在第三限位块与安装盒底部之间,所述第三弹簧始终有使第三限位块与固定套靠近的趋势,在第二推杆的上部位置处设有梯形块,梯形块位于两转动块之间,所述两转动块相对的侧面上设有第一斜面,梯形块的两侧设有与第一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斜面,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保持始终接触,第二推杆的上端安装压板。所述第二限位块通过第二连接块与棘齿条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杆上设有导向块,第一通孔上开设有与导向块相配合的侧孔。所述第一夹板的中部开设有凹槽。
[0006]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所述拾音器通过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来固定在音孔的边缘处,可防止现有拾音器有一端悬空容易损伤音孔的情况发生。同时,拾音器下方的第一夹板通过两组支撑装置与拾音器主体相连,通过单手按压即可调整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音孔拾音器的拆卸或安装,操作单简。拾音器与音孔之间存在多个固定点,音孔的边缘受力均匀,在拆卸或安装过程中不容易对音孔造成损伤。
[0007] 为了保证拾音器牢固地固定于音孔内,在所述拾音器主体的背面安装了防脱落装置。具体地说:一方面,防脱落装置能在拾音器主体与音孔固定后,防止支撑装置因误操作而收缩,从而,可保持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的距离不会缩小,以避免拾音器脱落;另一方面,防脱落装置不会阻碍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的距离增大,保证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对音孔的边缘始终施加压力,从而能最大可能地避免拾音器相对音孔振动。防脱落装置安装有解锁装置。在拆卸过程时,先按动解锁装置将防脱落装置解锁,再挤压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使两者之间的距离缩小,从而,能将拾音器拆下。上述拆卸过程十分简便,只需要单手同时挤压第一夹板和压板,便能够缩短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将所述拾音器取下。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图,图中虚线部分表示音孔;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4是图2的后视图,图中虚线部分表示音孔;图5是同时按压压板和第一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A-A向剖视图的放大视图。
[0009] 附图说明:1主体2第一夹板3第二夹板4第一推杆5第一固定块6第二固定块7第一通孔8第一限位块9第二限位块10第一弹簧11安装盒12棘齿条13第一连接块14条形孔15连杆16棘爪17转动块18第二弹簧19第二推杆20第二通孔21固定套22第三限位块23第三弹簧24梯形块25第一斜面26第二斜面27压板28凹槽29导向块30侧孔31第二连接块32第一夹槽
33第二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音孔拾音器包括现有的拾音器主体1。所述拾音器主体1的面板上可以设有现有的线圈音色调整按钮、加振强度调节按钮、混响控制按钮、麦克风音色选择按钮和麦克风音量控制按钮,用以调节在录音时所需的录制效果。另外,还可以设有USB接口
[0011] 如图2所示,所述拾音器主体1的下端设有第一夹板2。拾音器主体1的上端设有第二夹板3。所述第二夹板3安装在拾音器主体1上,第一夹板2通过并排设置的两组支撑装置与拾音器主体1相连。第二夹板3的两端各开设一条第二夹槽33。第一夹板2的两端各开设一条第一夹槽32。第一夹槽32和第二夹槽33都内可以安装海绵或胶等弹性材料,既可第一夹槽32或第二夹槽33与音孔配合地更加牢固,又可防止伤到音孔边缘。
[0012] 如图2所示,所述两组支撑装置分别安装于拾音器主体1的两侧。拾音器主体1的两侧面上各安装一组固定块,每组固定块由第一固定块5和第二固定块6组成。第一固定块5和第二固定块6分别与拾音器主体1的侧壁连接。如图6所示,第一固定块5和第二固定块6上均开设有第一通孔7。第一通孔7与第一推杆4配合,以使第一推杆4能沿第一固定块5和第二固定块6直线移动。
[0013] 如图3所示,每组支撑装置的结构特征为: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推杆4。所述第一推杆4的底端连接第一夹板2。第一推杆4的顶端设有第一限位块8。第一推杆4上固定安装第二限位块9,第二限位块9位于第一固定块5和第二固定块6之间。所述第一限位块8和第二限位块
9的直径均大于第一通孔7的直径。在第二限位块9和第一固定块5之间设有第一弹簧10。第一弹簧10始终有推动第二限位块9靠近第二固定块6的趋势。按动第一夹板2能使第二限位块9压缩第一弹簧10上移,从而,使得第一夹板2与第二夹板3之间的距离减小。
[0014] 音孔拾音器的安装方法如下:
[0015] 方法一:
[0016] S1:用一支手的大拇指按住第一夹板2,其余四指按住第二夹板3,同时挤压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第一夹板2利用第一推杆4带动第二限位块9移动。第二限位块9向上移动,并压缩第一弹簧10。上述过程中,第一夹板2与第二夹板3之间的距离缩小,以便将音孔拾音器放入音孔内。
[0017] S2:将第一夹槽32和第二夹槽33分别对准音孔边缘,缓慢松开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第一弹簧10推动第一推杆4和第一夹板2移动,使第一夹板2与第二夹板3之间的距离增大。当第一夹槽32和第二夹槽33分别与音孔的边缘配时,拾音器主体1就固定在音孔上。
[0018] 方法二:
[0019] S1:先用一支手握住拾音器主体1,让其倾斜,使第一夹槽32与音孔边缘配合。然后,推动拾音器主体1使第二限位块9压缩第一弹簧10,以使第一夹板2与第二夹板3之间的距离缩小。
[0020] S2:当第一夹板2与第二夹板3之间的距离缩小到第二夹板3能进入音孔时,将第二夹槽33对准音孔边缘,之后,缓慢松开手使第二夹槽33与音孔配合。
[0021] 音孔拾音器的拆卸方法:一支手或双手将第一夹板2与第二夹板3之间的距离缩小,之后将音孔拾音器由音孔取出。
[0022] 上述安装或拆卸的方法均十分简单。其操作时间通常在一分钟之内,明显降低了安装或拆卸的难度,显著缩短了安装或拆卸的时间。
[0023] 为了防止意外推动第一夹板2或第二夹板3使得音孔拾音器脱落,在拾音器主体1的背面安装有防脱落装置。所述防脱落装置的结构如下:
[0024] 如图4所示,防脱落装置包括安装盒11。在安装盒11内设有两组锁紧机构。两组锁紧机构分别与两组支撑装置一一对应。每组锁紧机构由棘齿条12、连杆15和第二弹簧18构成。所述棘齿条12的上端通过第一连接块13与同侧的第一限位块8连接。如图3所示,安装盒11的侧壁上各开设有一个条形孔14。所述第一连接块13经由条形孔14穿出安装盒11外。第一连接块13能在条形孔14内直线移动。如图4所示,棘齿条12的内侧安装连杆15。所述连杆
15的中间位置铰接在安装盒11内壁上。连杆15的一端设有与棘齿条12相配合的棘爪16,连杆15的另一端为转动块17。在转动块17与安装盒11侧壁之间安装有第二弹簧18,所述第二弹簧18始终有推动转动块17远离安装盒11侧壁的趋势,从而使棘爪16始终压紧在棘齿条12上。如图4所示,在所述两个锁紧机构之间设有解锁装置。所述解锁装置包括第二推杆19和第三弹簧23。安装盒11的上下盒壁上各开设一个第二通孔20。所述两个第二通孔20之间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固定套21,固定套21与安装盒1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套21内安装第二推杆19。固定套21和第二通孔20对第二推杆19起到了导向和定位的作用。所述第二推杆19上设有第三限位块22。第二推杆19外周安装第三弹簧23,第三弹簧23在第三限位块22与安装盒11底部之间。所述第三弹簧23始终有使第三限位块22与固定套21靠近的趋势。在第二推杆19的上部位置处设有梯形块24,梯形块24位于两转动块17之间。所述两转动块17的侧面上设有第一斜面25。梯形块24的两侧设有与第一斜面25相配合的第二斜面26。第二斜面
26与第一斜面25保持始终接触。在所述第二推杆19的顶端安装有压板27,当按动压板27压缩第三弹簧23使第二推杆19下移时,梯形块24随之下移,使两侧的转动块17压缩第二弹簧
18,连杆15发生转动,从而使棘爪16与棘齿条12分离,解除锁定状态。
[0025] 锁紧机构能对支撑装置实施单方向的锁定,以阻止第一夹板2与第二夹板3之间的距离缩小。但是,锁紧机构不能阻止第一夹板2与第二夹板3之间的距离扩大。如图4所示,当音孔拾音器固定在音孔上时,第一弹簧10始终推动第一推杆4,使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对保持音孔的边缘压力,以保证音孔拾音器与音孔之间配合牢固。同时,与第一推杆4固定连接的棘齿条12也在棘爪16的压紧下无法继续向上移动。如此可保证,仅对第一夹板2或第二夹板3施加外力不可能缩小第一夹板2或第二夹板3之间的距离,从而不可能将拾音器拆下,进一步提高了音孔拾音器在音孔上的稳固性。
[0026] 为进一步防止误操作发生,如图3所示,压板27的外端应低于第二夹板3的外端。安装后,压板27外端位于音孔内部。
[0027] 需将拾音器拆下时,如图5所示,压板27被按动,第二推杆19压缩第三弹簧23下移,第二推杆19上的梯形块24随之下移,梯形块24两侧面上的第二斜面26在下移的过程中,推动两个相对的第一斜面25相分离,即连杆15转动,使棘爪16与棘齿条12分离,解除对棘齿条12锁定,棘齿条12可自由上移。此时,第一夹板2与第二夹板3之间的距离缩小,可将拾音器拆下。上述过程可一支手完成:用大拇指按住第一夹板2,其余四指按住压板27,同时挤压第一夹板2和压板27。挤压开始时,由于防脱落装置未解锁,因此,第一夹板2不动,压板27被按动,实现解锁;解锁后,通过压板27能推动第二夹板3向第一夹板2移动,以缩小两者之间的距离。整个拆卸过程只需一步操作,简单、快捷。
[0028] 为了在拆卸或安装过程中,按压第一夹板2的大拇指便于对第一夹板2施力,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夹板2的中部开设有凹槽28。该设计还可防止出现拆卸或安装过程中,音孔边缘与第一夹板2夹住手指的情况。
[0029] 为了保证第一推杆4更精准的直线移动,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推杆4上设有导向块29,第一通孔7上开设有与导向块29相配合的侧孔30,确保了第一推杆4只能进行直线移动。
[0030] 为了进一步保证第一推杆4带动棘齿条12直线移动,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限位块9通过第二连接块31与棘齿条12的下端固定连接。棘齿条12能在第一连接杆13和第二连接块31共同作用下保证直线移动,从而,确保锁定或解锁更加精确。
[0031]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本发明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音孔拾音器 2020-05-11 523
一种全息立体拾音器 2020-05-14 995
抗噪音拾音器 2020-05-12 259
拾音器 2020-05-11 140
一种无线拾音器 2020-05-12 135
拾音器 2020-05-12 86
拾音器 2020-05-12 7
拾音器 2020-05-12 74
拾音器 2020-05-13 333
拾音器 2020-05-13 79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