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电气元件和设备 / 电触点 / 一种拍合式继电器用线圈架及拍合式继电器

一种拍合式继电器用线圈架及拍合式继电器

阅读:727发布:2023-02-04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拍合式继电器用线圈架及拍合式继电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拍合式继电器用线圈架及拍合式继电器。其中,所述线圈架包括绕线筒以及处在绕线筒两端的线圈 挡板 一和线圈挡板二,所述线圈挡板二的顶部具有静簧部分与动簧部分的触点配合区域,所述触点配合区域处的线圈挡板二外缘具有内凹的导流缺口,在与继电器 外壳 的装配结构中,所述线圈挡板二通过所述导流缺口与外壳内壁的对应部位形成导流通道。本发明线圈架在拍合式继电器的应用中,能够有效防止触点飞溅物在触点配合区域内的动触点和静触点之间堆积而形成通路导电体,有利于保障继电器稳定、长效、安全地服役。,下面是一种拍合式继电器用线圈架及拍合式继电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拍合式继电器用线圈架,所述线圈架(1)包括绕线筒(101)以及处在绕线筒(101)两端的线圈挡板一(102)和线圈挡板二(103),所述线圈挡板二(103)的顶部具有静簧部分与动簧部分的触点配合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配合区域处的线圈挡板二(103)外缘具有内凹的导流缺口(1011),在与继电器外壳的装配结构中,所述线圈挡板二(103)通过所述导流缺口(1011)与外壳内壁的对应部位形成导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拍合式继电器用线圈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缺口(1011)处在排布于所述线圈挡板二(103)上的静簧部分与动簧部分的触点配合结构的外缘正下方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拍合式继电器用线圈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挡板二(103)上具有处在触点配合区域一侧的上静簧穿装槽(1012)、以及处在芯装配孔(105)与触点配合区域之间的挡墙(106),所述挡墙(106)与所述上静簧穿装槽(1012)之间具有开口对应于所述线圈挡板二(103)顶面朝向的型槽(1016)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拍合式继电器用线圈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静簧穿装槽(1012)的上静簧托板(109)内壁面上具有向外凸起的加强筋板(1010),所述加强筋板(1010)作为构成所述型槽(1016)的底部。
5.一种拍合式继电器,包括线圈架(1)以及装配在所述线圈架(1)上的下静簧部分(3)和动簧部分(8);所述线圈架(1)主要由绕线筒(101)以及处在绕线筒(101)两端的线圈挡板一(102)和线圈挡板二(103)组成,所述线圈挡板二(103)的顶部作为所述下静簧部分(3)和所述动簧部分(8)的触点配合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配合区域处的线圈挡板二(103)外缘具有内凹的导流缺口(1011),在与继电器外壳的装配结构中,所述线圈挡板二(103)通过所述导流缺口(1011)与外壳内壁的对应部位形成导流通道,且所述下静簧部分(3)的静簧片(301)触点端侧部外缘与外壳内壁的对应部位亦形成导流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拍合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挡板二(103)外缘处的导流缺口(1011),处在所述下静簧部分(3)和所述动簧部分(8)的触点配合结构的外缘正下方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拍合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静簧部分(3)的静簧片(301)触点端侧部外缘,在上下方向上超出于所述线圈挡板二(103)外缘处的导流缺口(1011)。
8.根据权利要求5、6或7所述拍合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还包括有装配在所述线圈架(1)上的上静簧部分(4),所述上静簧部分(4)的静触点(402)处在所述动簧部分(8)的动触点(802)上方,所述线圈架(1)的线圈挡板二(103)穿装所述上静簧部分(4)的上静簧穿装槽(1012)与所述线圈挡板二(103)上的挡墙(106)之间,具有开口对应于所述线圈挡板二(103)顶面朝向的型槽(1016)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拍合式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静簧穿装槽(1012)的上静簧托板(109)内壁面上具有向外凸起的加强筋板(1010),所述加强筋板(1010)作为构成所述型槽(1016)的底部。

说明书全文

一种拍合式继电器用线圈架及拍合式继电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具体是一种拍合式继电器用的线圈架,以及包含该线圈架的拍合式继电器。

背景技术

[0002] 继电器作为一种电控制器件,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广泛应用于通讯、汽车、自动控制、家电等电器领域。
[0003] 拍合式继电器作为继电器的一种常见结构形式,其具有结构简单、结构紧凑、体积小、功率低等特点,在家电设备的电源控制方面得到了普遍性应用。
[0004] 拍合式继电器主要由磁路部分、动簧部分和静簧部分等组成。而磁路部分则主要是由线圈架以及装配在线圈架上的线圈、芯、轭铁和衔铁等组成,衔铁经由动簧部分的L型动簧片以扣压方式对接装配在轭铁的刀口处、并延伸至铁芯的极靴上方,动簧部分的动簧片顺着衔铁的顶面而延伸、使动触点延伸至线圈架一端的线圈挡板顶部的衔铁非遮挡区域,在该衔铁非遮挡区域与静簧部分的静触点在上下方向上相配合,即线圈架一端的线圈挡板顶部的衔铁非遮挡区域作为静簧部分与动簧部分的触点配合区域。拍合式继电器的动作过程大致是,当线圈中流过的激磁电流上升达到某一设定值时,电磁吸力矩将克服动簧片的反力力矩而使得衔铁在轭铁的刀口处产生拍合式的摆动旋转,动簧部分的动触点随之与静簧部分的静触点在线圈架一端端部的线圈挡板顶部的触点配合区域内实现吸合/断开的配合动作;当线圈中流过的激磁电流下降达到某一设定值时,动簧片的反力力矩大于电磁吸力力矩,衔铁在轭铁的刀口处产生摆动旋转而复位,动簧部分的动触点随之与静簧部分的静触点在线圈架一端端部的线圈挡板顶部的触点配合区域内实现断开/吸合的配合动作。关于拍合式继电器的具体组成结构和详细动作过程可以参见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一种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公开号CN 103426687,公开日2013年12月04日)。
[0005] 通过拍合式继电器的结构形式可以看出,其线圈架是核心部件之一,主要用作排布能够导通电流的线圈及线圈引脚、能够形成工作气隙的铁芯及轭铁等、能够实现触点配合结构的静簧部分和动簧部分等。拍合式继电器所采用的现有线圈架的触点配合区域的线圈挡板外缘处为平整的直边结构,具体可参见公开号CN 103426687专利文献的图2、图3和图5所示,此结构的线圈架在与继电器外壳的装配结构中,触点配合区域处的线圈挡板外缘与外壳内壁的对应部位是形成直接接触配合的,不具有任何形式的触点飞溅物疏导结构。也就是说,拍合式继电器所采用的现有线圈架设计结构中,并未考虑在触点配合区域处的线圈挡板外缘设置能够疏导、分散触点飞溅物的导流结构。
[0006] 然而,在任何结构形式的继电器动作过程中,动簧部分的动触点和静簧部分的静触点均会因触点的反复吸合/断开过程而发生烧蚀现象,触点材料会因烧蚀而掉落-即产生触点飞溅物,触点飞溅物会随着继电器服役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堆积,拍合式继电器亦不例外。
[0007] 由于拍合式继电器的结构特性,加之其所采用的现有线圈架并未考虑在触点配合区域处的线圈挡板外缘设置能够疏导、分散触点飞溅物的导流结构,使得触点飞溅物会在线圈架上的对应线圈挡板的触点配合区域内形成堆积,随着拍合式继电器服役时间的延长,当堆积的触点飞溅物足够多时,容易在动触点和静触点之间形成通路导电体,进而导致继电器的绝缘电阻性能降低,如果继续使用则会导致继电器因绝缘不良而引起烧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0008] 当然,业内也在积极考虑如何解决继电器上的触点飞溅物所引发的技术问题,例如公开号CN 103426687的专利文献所披露的技术,就是在线圈架一端的线圈挡板顶面设置至少一根处在触点配合区域和铁芯装配孔之间、且靠近铁芯装配孔的挡墙,以挡墙来阻隔触点飞溅物在触点配合区域和铁芯装配孔之间的飘散。此技术仅能有效地控制触点飞溅物在触点配合区域和铁芯装配孔之间对通路导电体的形成,却无法解决、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触点飞溅物在触点配合区域内的动触点和静触点之间对通路导电体的形成,直接影响了拍合式继电器的稳定性、耐用性及安全性,有必要对其作出技术改进。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之一在于:针对上述拍合式继电器的特殊性和所采用现有线圈架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在触点配合区域处能够形成有效疏导、分散触点飞溅物的导流通道结构,以有利于保障拍合式继电器实现稳定、长效、安全服役的线圈架。
[0010]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之二在于:针对上述拍合式继电器的特殊性和所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在触点配合区域处有效疏导、分散触点飞溅物,以防止触点飞溅物在触点配合区域内的动触点和静触点之间堆积而形成通路导电体,实现稳定、长效、安全服役的拍合式继电器。
[0011]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之一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拍合式继电器用线圈架,所述线圈架包括绕线筒以及处在绕线筒两端的线圈挡板一和线圈挡板二,所述线圈挡板二的顶部具有静簧部分与动簧部分的触点配合区域,所述触点配合区域处的线圈挡板二外缘具有内凹的导流缺口,在与继电器外壳的装配结构中,所述线圈挡板二通过所述导流缺口与外壳内壁的对应部位形成导流通道。
[0012]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导流缺口处在排布于所述线圈挡板二上的静簧部分与动簧部分的触点配合结构的外缘正下方处。
[0013]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线圈挡板二上具有处在触点配合区域一侧的上静簧穿装槽、以及处在铁芯装配孔与触点配合区域之间的挡墙,所述挡墙与所述上静簧穿装槽之间具有开口对应于所述线圈挡板二顶面朝向的型槽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上静簧穿装槽的上静簧托板内壁面上具有向外凸起的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作为构成所述型槽的底部。
[0014]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之二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拍合式继电器,包括线圈架以及装配在所述线圈架上的下静簧部分和动簧部分;所述线圈架要由绕线筒以及处在绕线筒两端的线圈挡板一和线圈挡板二组成,所述线圈挡板二的顶部作为所述下静簧部分和所述动簧部分的触点配合区域,所述触点配合区域处的线圈挡板二外缘具有内凹的导流缺口,在与继电器外壳的装配结构中,所述线圈挡板二通过所述导流缺口与外壳内壁的对应部位形成导流通道,且所述下静簧部分的静簧片触点端侧部外缘与外壳内壁的对应部位亦形成导流通道。
[0015]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线圈挡板二外缘处的导流缺口,处在所述下静簧部分和所述动簧部分的触点配合结构的外缘正下方处。
[0016]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下静簧部分的静簧片触点端侧部外缘,在上下方向上超出于所述线圈挡板二外缘处的导流缺口。
[0017]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继电器还包括有装配在所述线圈架上的上静簧部分,所述上静簧部分的静触点处在所述动簧部分的动触点上方,所述线圈架的线圈挡板二穿装所述上静簧部分的上静簧穿装槽与所述线圈挡板二上的挡墙之间,具有开口对应于所述线圈挡板二顶面朝向的型槽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上静簧穿装槽的上静簧托板内壁面上具有向外凸起的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作为构成所述型槽的底部。
[0018]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主要的有益技术效果:1. 本发明线圈架通过在触点配合区域处的线圈挡板(由于线圈架的绕线筒两端分别具有线圈挡板,而触点配合区域仅在绕线筒一端的线圈挡板的顶部,因而基于方案中对绕线筒两端线圈挡板以线圈挡板一、线圈挡板二的区分,涉及触点配合区域所对应的线圈挡板即为线圈挡板二)外缘形成特定位置的、内凹结构的导流缺口,该导流缺口的存在不会影响线圈架的整体外周轮廓尺寸,从而在与继电器外壳的装配结构中,线圈架既能稳定的嵌装固定在壳体内,又能够使触点配合区域处的线圈挡板外缘导流缺口与外壳内壁的对应部位形成导流通道,这样就能够使线圈架上的触点配合区域处形成有效疏导、分散触点飞溅物的导流通道结构,在拍合式继电器的应用中,能够有效防止触点飞溅物在线圈架上的触点配合区域内的动触点和静触点之间堆积而形成通路导电体,有利于保障拍合式继电器实现稳定、长效、安全服役的线圈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线圈架并未对其主体结构作改变,仅是对触点配合区域的线圈挡板外缘处的特定位置略作缺口型改动,即可达到拍合式继电器所采用的传统结构线圈架所无法比拟的技术效果,结构简单但并不失技术效果的显著提升;
2. 本发明线圈架上的上静簧穿装槽与挡墙之间的型槽结构,基于铁芯装配孔与上静簧穿装槽之间的最短距离位置、以及上静簧触点与下静簧触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位置,其既能够对应于上位静触点和下位动触点之间的触点飞溅物向上静簧穿装槽方向的散落,而形成有效地分流疏导空间,防止触点飞溅物在上静簧穿装槽处的粘附堆积,若粘附堆积会造成上位静触点与下位动触点之间、以及上位静触点与下方的下位静触点之间形成通路导电体;同时,又能够有效地增加铁芯装配孔至上静簧穿装槽之间的爬电距离路径,有效解决耐压不良的技术问题,有利于提高所应用的拍合式继电器服役的稳定性、长效性和安全性;
3. 本发明线圈架上的、组成上静簧穿装槽的上静簧托板,在其内壁面上设置能够作为上静簧穿装槽与挡墙之间的型槽结构底部的加强筋板,这既有助于该型槽结构的简单、可靠成型,增强其分流疏导触点飞溅物的功能,同时增大其爬电距离路径的作用,又能够有效增强上静簧托板的结构强度,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因上静簧部分的颤动而使得上静簧托板随之产生变形,有利于提高所应用的拍合式继电器服役的稳定性、长效性和安全性;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之二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主要的有益技术效果:
1. 本发明继电器为双通道结构的拍合式继电器,其在线圈架上的触点配合区域所对应线圈挡板(由于线圈架的绕线筒两端分别具有线圈挡板,而触点配合区域仅在绕线筒一端的线圈挡板的顶部,因而基于方案中对绕线筒两端线圈挡板以线圈挡板一、线圈挡板二的区分,涉及触点配合区域所对应的线圈挡板即为线圈挡板二)外缘处形成了特定位置的、内凹结构的导流缺口,并在下静簧部分的静簧片触点端侧部边缘处亦形成了既能够配合上方动触点和静触点的、又能够对应下方线圈挡板外缘上的导流缺口的导流结构,线圈架和下静簧部分上的导流结构的存在不会影响线圈架在继电器外壳内的装配稳定性,但是又能够使触点配合区域处的线圈挡板外缘、下静簧部分的静簧片触点端侧部外缘分别与外壳内壁的对应部位之间形成导流通道,这样就能够使线圈架上的触点配合区域内有效地疏导、分散触点飞溅物,以防止触点飞溅物在触点配合区域内的动触点和静触点之间堆积而形成通路导电体,实现稳定、长效、安全地服役;
2. 本发明继电器的线圈架上的上静簧穿装槽与挡墙之间的型槽结构,基于铁芯与上静簧部分之间的最短距离位置、以及上静簧触点与下静簧触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位置,其既能够对应于上静簧部分的静触点和动簧部分的动触点之间的触点飞溅物向上静簧穿装槽方向的散落,而形成有效地分流疏导空间,防止触点飞溅物在上静簧穿装槽处的粘附堆积,若粘附堆积会造成上静簧部分的静触点与动簧部分的动触点之间、以及上静簧部分的静触点与下方的下静簧部分的静触点之间形成通路导电体;同时,又能够有效地增加铁芯至上静簧部分之间的爬电距离路径,有效解决耐压不良的技术问题,有效提高本发明继电器服役的稳定性、长效性和安全性;
3. 本发明继电器线圈架上的、组成上静簧穿装槽的上静簧托板,在其内壁面上设置能够作为上静簧穿装槽与挡墙之间的型槽结构底部的加强筋板,这既有助于该型槽结构的简单、可靠成型,增强其分流疏导触点飞溅物的功能,同时增大其爬电距离路径的作用,又能够有效地增强上静簧托板的结构强度,防止上静簧部分的颤动而使得上静簧托板随之产生变形,进而可靠地提高本发明继电器服役的稳定性、长效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发明线圈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可以看出线圈挡板二的外缘处为非直边的缺口结构,具有导流缺口;图中还可以看出线圈挡板二上的上静簧穿装槽处为台阶结构,该台阶结构主要是由加强筋板和上静簧托板组成。
[0020] 图2为图1的右侧方向正投影视图,图中可以看出线圈挡板二上的挡墙与上静簧穿装槽之间具有开口向上的型槽结构-即分流槽。
[0021] 图3为本发明继电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可以看出线圈挡板二的外缘处为非直边的缺口结构,具有导流缺口;图中可以看出下静簧部分的静簧片触点端侧部外缘,在上下方向上略微超出于线圈挡板二外缘处的导流缺口、但并未齐平于线圈挡板二外缘处的最外侧轮廓,具有导流结构。
[0022] 图4为本发明继电器在工作时的触点飞溅物散落方向示意图,图中通过Y向示意出了触点飞溅物向挡墙一侧的散落,散落此处的触点飞溅物由挡墙隔开,以防止与铁芯串联;图中通过-Y向示意出了触点飞溅物向触点配合区域处的线圈挡板二外缘一侧散落,散落此处的触点飞溅物经由下静簧部分的静簧片及线圈挡板二外缘的导流缺口疏导,沿着图中的空心箭头向下分流,以防止在触点配合区域内的动触点和静触点之间堆积而形成串联通路;图中通过X向示意出了触点飞溅物向上静簧穿装槽一侧的散落,散落此处的触点飞溅物由上静簧穿装槽与挡墙之间的型槽疏导分流,以防止在上静簧部分的静触点与动簧部分的动触点之间、以及上静簧部分的静触点与下方的下静簧部分的静触点之间形成串联通路;
图中通过-X向示意出了触点飞溅物向下静簧穿装槽顶部一侧的散落,散落此处的触点飞溅物由下静簧穿装槽顶部的平台结构疏导分流。
[0023] 图中代号含义:1—线圈架;101—绕线筒;102—线圈挡板一;103—线圈挡板二;104—轭铁装配槽;105—铁芯装配孔;106—挡墙;107—挡柱;108—上静簧挡板;109—上静簧托板;1010—加强筋板;1011—导流缺口;1012—上静簧穿装槽;1013—上静簧固定槽;
1014—下静簧穿装槽;1015—下静簧固定槽;1016—分流槽;2—线圈引脚;3—下静簧部分;
301—静簧片;302—静触点;4—上静簧部分;401—静簧片;402—静触点;5—线圈;6—轭铁;7—衔铁;8—动簧部分;801—动簧片;802—动触点;9—铁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具体是一种拍合式继电器用的线圈架,以及包含该线圈架的拍合式继电器,下面以多个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主体技术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实施例1结合说明书附图-即图1、图2和图3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内容进行清楚、详细的阐释,其它实施例虽未单独绘制附图,但其主体结构仍可参照实施例1的附图。
[0025]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附图是示意性的,其为了清楚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已经简化了不必要的细节,以避免模糊了本发明贡献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6] 实施例1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线圈架1包括绕线筒101以及处在绕线筒101两端的线圈挡板一102和线圈挡板二103,绕线筒102内及两端线圈挡板的对应区域均具有轴向的铁芯装配孔105。线圈挡板一102用作排布线圈引脚、静簧部分的引脚端、动簧部分的引脚端、轭铁等部件,在习惯思维中作为底侧挡板。线圈挡板二103用作排布铁芯的极靴并在顶部配合衔铁的拍合动作、静簧部分与动簧部分的触点配合动作等,在习惯思维中作为顶侧挡板。
[0027] 铁芯装配孔105一侧的线圈挡板二103的顶部(包括铁芯装配孔105在内)用作排布衔铁,线圈挡板二103排布衔铁的区域外缘处具有内凹结构的、用作排布轭铁的轭铁装配槽104。铁芯装配孔105另一侧的线圈挡板二103的顶部(铁芯装配孔105除外)作为静簧部分与动簧部分的触点配合区域,在触点配合区域与铁芯装配孔105之间的线圈挡板二103的顶面设置有向上凸起的挡墙106,该挡墙106在线圈挡板二103顶面的位置是在不影响铁芯装配位置的前提下而靠近铁芯装配孔105的;以铁芯装配孔105和挡墙106的中部作为相对的中线,在触点配合区域一侧设置有上静簧穿装槽1012、另一侧设置有下静簧穿装槽1014,上静簧穿装槽1012和下静簧穿装槽1014在线圈挡板二103上的成型位置不一定是沿铁芯装配孔
105和挡墙106的中部而对称的,具体视设计要求而定,当然,上静簧穿装槽1012和下静簧穿装槽1014在线圈挡板二103上的成型结构更非是对称的;通过前述挡墙106、上静簧穿装槽
1012和下静簧穿装槽1014在线圈挡板二103顶面的相对排布结构,就可以限定出线圈挡板二103顶部的触点配合区域的大致轮廓。
[0028] 上述触点配合区域处的线圈挡板二103外缘-即上静簧穿装槽1012和下静簧穿装槽1014之间的线圈挡板二103的轮廓线上具有内凹的导流缺口1011,该导流缺口1011可以是从上静簧穿装槽1012和下静簧穿装槽1014之间的线圈挡板二103的轮廓线上整体内凹成型的(当然,不得影响上静簧穿装槽1012和下静簧穿装槽1014在线圈挡板二103上的成型结构),亦可以是从上静簧穿装槽1012和下静簧穿装槽1014之间的线圈挡板二103的轮廓线上局部内凹成型的。但是,要求该导流缺口1011至少应该处在排布于线圈挡板二103上的静簧部分与动簧部分的触点配合结构的外缘正下方处,即至少应该处在设计中的触点配合结构的位置的外缘正下方处,更为明确的说,排布在触点配合结构位置的静簧部分的静触点和/或动簧部分的动触点的正投影外轮廓边,基本上是齐平于下方的导流缺口1011的型线,当然也可以是静簧部分的静触点和/或动簧部分的动触点的正投影外轮廓边略微延伸出下方的导流缺口1011的型线。在与继电器外壳的装配结构中,前述线圈挡板二103上的导流缺口1011应与外壳内壁的对应部位形成触点飞溅物的导流通道,这样就能够对线圈挡板二103顶部的触点配合区域内所产生的触点飞溅物形成有效地疏导和分散作用。
[0029] 上述线圈挡板二103顶面所形成的下静簧穿装槽1014与传统结构无异,即主要由开设于线圈挡板二103边部处的型槽、以倒L型结构凸起成型于型槽外侧的线圈挡板二103顶面的下静簧挡板和线圈挡板二103组成,要求下静簧穿装槽1014内所装配的静簧部分的静触点应处在动簧部分的动触点下方,即下静簧穿装槽1014内所装配的静簧部分为下静簧部分。
[0030] 上述线圈挡板二103顶面所形成的上静簧穿装槽1012所装配静簧部分的静触点应处在动簧部分的动触点上方,即上静簧穿装槽1012内所装配的静簧部分为上静簧部分。该上静簧穿装槽1012主要是由竖向凸起于线圈挡板二103顶面的上静簧挡板108、竖向凸起于线圈挡板二103顶面且处在上静簧挡板108内侧的上静簧托板109组成。其中,上静簧挡板108是由三段连续直弯折的板体构成、俯视轮廓呈直角变化的Z型状,上静簧挡板108在线圈挡板二103顶面处于最外侧的板体与上静簧托板109之间形成上静簧穿装槽1012,该上静簧托板109的内端对应在上静簧挡板108中部板体的中部处,这样就能使上静簧托板109的内壁面与上静簧挡板108在线圈挡板二103顶面处于最内侧板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一个台阶结构,既有利于增加上静簧穿装槽1012至铁芯装配孔105之间的爬电距离路径,亦有利于增强上静簧托板109的结构强度;为了使上静簧托板109在上静簧穿装槽1012中能够起到对所装配上静簧部分的静簧片承托装配作用,要求上静簧托板109在线圈挡板二103顶面的凸起高度低于上静簧挡板108在线圈挡板二103顶面的凸起高度,上静簧托板109的外壁面与上静簧挡板108的内壁面之间形成上静簧穿装槽1012。上静簧托板109的内壁面中上部处具有向外凸起的加强筋板1010,该加强筋板1010以倒L型结构成型,加强筋板1010的内段、作为“落地”部位凸起于上静簧挡板108在线圈挡板二103顶面处于最内侧板体的内壁面上,加强筋板1010的外段、作为“悬浮”部位凸起于上静簧托板109的内壁面上,加强筋板1010以其“落地”部位与线圈挡板二103相连接,这样能够有效增强上静簧托板109的结构强度;加强筋板1010的外端部外缘基本上与上述线圈挡板二103外缘处的导流缺口1011在上下方向上对齐。
[0031] 上述线圈挡板二103顶面所凸起挡墙106的一端对应在下静簧穿装槽1014的内端处,挡墙106在线圈挡板二103顶面的凸起高度低于组成下静簧穿装槽1014的下静簧挡板在线圈挡板二103顶面的凸起高度;为了增加下静簧穿装槽1014至铁芯装配孔之间的爬电距离路径,挡墙106的对应端部与下静簧穿装槽1014的内端之间设置有向上凸起的挡柱,该挡柱在线圈挡板二103顶面的凸起高度大于组成下静簧穿装槽1014的下静簧挡板在线圈挡板二103顶面的凸起高度、亦大于挡墙106在线圈挡板二103顶面的凸起高度,该挡柱向内凸起于下静簧挡板的顶部内缘,该挡柱的厚度大于挡墙106的厚度,挡墙106的对应端部处在该挡柱的厚度中部处。前述线圈挡板二103顶面所凸起挡墙106的另一端对应在线圈挡板二103顶面上的上静簧挡板108处于最内侧的板体处,挡墙106在线圈挡板二103顶面的凸起高度低于组成上静簧穿装槽1012的上静簧挡板108在线圈挡板二103顶面的凸起高度;为了进一步增加上静簧穿装槽1012至铁芯装配孔之间的爬电距离路径,并形成能够对触点飞溅物的分流疏导结构,挡墙106的对应端部与上静簧挡板108的对应板体之间具有U型槽结构-即分流槽1016,该分流槽1016是由挡墙106对应端部向上凸起的挡柱107和上静簧挡板108的对应板体构成,分流槽1016的开口对应于线圈挡板二103的顶面朝向-即向上,该挡柱107在线圈挡板二103顶面的凸起高度高于挡墙106在线圈挡板二103顶面的凸起高度、但低于上静簧挡板108在线圈挡板二103顶面的凸起高度,且该挡柱107在线圈挡板二103顶面的凸起高度高于上静簧托板109在线圈挡板二103顶面的凸起高度,该挡柱107与上静簧挡板108的对应板体内壁面之间的宽度匹配于加强筋板1010的凸起宽度,且加强筋板1010的内段延伸至挡柱107与上静簧挡板108的对应板体之间,加强筋板1010作为分流槽1016的底部,即分流槽1016的成型是由挡柱107、加强筋板1010和上静簧挡板108共同组成的。
[0032] 与上述线圈挡板二103上的上静簧穿装槽1012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应的,上述线圈挡板一102上设置有上静簧固定槽1013,线圈挡板一102上的上静簧固定槽1013用作上静簧部分的静簧片引脚端嵌装。与上述线圈挡板二103上的下静簧穿装槽1014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应的,上述线圈挡板一102上设置有下静簧固定槽1015,线圈挡板一102上的下静簧固定槽1015用作下静簧部分的静簧片引脚端嵌装。
[0033] 本发明的继电器包含上述结构的线圈架1。参见图3所示,本发明的继电器包括上述结构的线圈架1以及装配在上述结构线圈架1上的下静簧部分3、上静簧部分4、线圈5、铁芯9、轭铁6、衔铁7和动簧部分8。
[0034] 其中,线圈架1的结构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0035] 下静簧部分3的静簧片301为中部弯折的L型弯折结构。下静簧部分3的静簧片301引脚端嵌装固定在线圈挡板一102上的下静簧固定槽1015内,引脚从线圈挡板一102的外部延伸出,下静簧部分3的静簧片301弯折处嵌装固定在线圈挡板二103上的下静簧穿装槽1014内。下静簧部分3的静簧片301触点端连接有静触点302,下静簧部分3的静簧片301触点端延伸至线圈挡板二103顶部的触点配合区域的中部处,下静簧部分3的静触点302靠近线圈挡板二103的顶面。前述下静簧部分3的静簧片301触点端侧部外缘,在上下方向上略微超出于上述线圈挡板二103外缘处的导流缺口1011,且在与继电器外壳的装配结构中,下静簧部分3的静簧片301触点端侧部外缘亦与外壳内壁的对应部位形成触点飞溅物的导流通道。
[0036] 上静簧部分4的静簧片401为中部弯折的L型弯折结构。上静簧部分4的静簧片401引脚端嵌装固定在所述线圈挡板一102上的上静簧固定槽1013内,引脚从线圈挡板一102的外部延伸出,上静簧部分4的静簧片401弯折处嵌装固定在线圈挡板二103上的上静簧穿装槽1012内,上静簧部分4的静簧片401弯折部位承托在上静簧托板109的顶边上,上静簧部分4的静簧片401弯折部位的底面处在加强筋板1010顶面的上方。上静簧部分4的静簧片401触点端连接有静触点402,上静簧部分4的静簧片401触点端延伸至线圈挡板二103顶部的触点配合区域的中部处、并处在上述下静簧部分3的静触点302的上方。
[0037] 线圈5为漆包线圈。线圈5绕布在线圈架1的绕线筒101上,线圈5的一端由线圈挡板一102限制、另一端由线圈挡板二103限制。线圈5与线圈架1的线圈挡板一102上所排布的线圈引脚2相连接。
[0038] 铁芯9轴向装配在线圈架1上的铁芯装配孔105内。铁芯9具有极靴,该极靴处在线圈架1上的线圈挡板二103的顶面处,在线圈挡板二103的顶面略凸起。
[0039] 轭铁6为中部弯折的L型弯折结构。轭铁6的底端插入线圈架1的线圈挡板一102内、并与铁芯9装配在一起,轭铁6的顶端从线圈5外围向上延伸至线圈架1上的线圈挡板二103的轭铁装配槽104处,轭铁6的顶端在线圈挡板二103的轭铁装配槽104处形成装配衔铁7的刀口。
[0040] 衔铁7的一端对接装配在轭铁6的刀口上,衔铁7的另一端从线圈架1的线圈挡板二103上方延伸至铁芯9的极靴上方处。衔铁7与上述的轭铁6在线圈架5上形成工作气隙空间。
[0041] 动簧部分8的动簧片801为中部弯折的L型弯折结构。动静簧部分8的动簧片801引脚端嵌装固定在轭铁6外侧的线圈挡板一102上,动静簧部分8的动簧片801并与轭铁6相固定,引脚从线圈挡板一102的外部延伸出,动静簧部分8的动簧片801弯折处扣压在轭铁6与衔铁7的对接装配处,动静簧部分8的动簧片801并与衔铁7相固定,以使衔铁7在铁芯9的极靴上能够形成拍合-复位的反复动作。动簧部分8的动簧片801触点端连接有动触点802,动簧部分8的动簧片801顺着衔铁7的顶面而延伸、使动触点802延伸至线圈挡板二103顶部的触点配合区域中部处,动簧部分8的动触点802处在下静簧部分3的静触点302和上静簧部分4的静触点402之间,与其中一个静触点吸合(例如与上静簧部分的静触点吸合,即常闭触点)、与另一个静触点断开(例如与下静簧部分的静触点断开,即常开触点),随着衔铁在铁芯上的拍合旋转,动触点会与上静簧部分与下静簧部分的静触点之间进行吸合/断开动作的切换。
[0042] 参见图4所示,本发明的继电器在工作时,触点飞溅物主要由Y向、-Y向、X向和-X向散落,其中,通过Y向散落的触点飞溅物由挡墙隔开,避免与铁芯串联;通过-Y向散落的触点飞溅物经由下静簧部分的静簧片及线圈挡板二外缘的导流缺口疏导,向下分流,避免触点配合区域内的各触点之间的串联;通过X向散落的触点飞溅物由上静簧穿装槽与挡墙之间的型槽疏导分流,避免上静簧部分的静触点与动簧部分的动触点之间、以及上静簧部分的静触点与下方的下静簧部分的静触点之间串联;通过-X向散落的触点飞溅物由下静簧穿装槽顶部的平台结构疏导分流。由此可知,本发明之所以在上静簧穿装槽与挡墙之间成型触点飞溅物疏导分流的型槽,是因为触点飞溅物在X向散落时,会因受到挡柱、上静簧挡板和上静簧托板等的阻挡限制,而粘附在对应壁面上,容易使上静簧部分的静触点与动簧部分的动触点之间、以及上静簧部分的静触点与下方的下静簧部分的静触点之间串联通路,进而致使其绝缘下降,本发明通过在上静簧穿装槽处成型能够将触点飞溅物疏导分流的型槽,正好能够将阻挡粘附在对应壁面上的触点飞溅物疏导分流、阻断,同时,该型槽的成型位置正好处在两金属导电体(即上静簧部分的静簧片和铁芯)之间的最短距离位置,能够有效加大爬电距离。
[0043]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正好因应了拍合式继电器的设计特性-即要达到体积小、重量轻、开断负载大、绝缘性能高、长寿命等特点。基于拍合式继电器的设计特性,在拍合式继电器的设计结构中,必须考虑其在持续工作状态下触点飞溅物的分流问题,因为触点飞溅物会沿着两个金属导电体之间的最短距离而堆积串联,这样会降低绝缘性能使其早期失效和烧熔,唯有有效、合理地分流触点飞溅物、防止其堆积串联才能达到拍合式继电器的设计特性,同时,最好能够加大两个金属导电体之间的爬电距离。
[0044] 实施例2本发明的线圈架包括绕线筒以及处在绕线筒两端的线圈挡板一和线圈挡板二,绕线筒内及两端线圈挡板的对应区域均具有轴向的铁芯装配孔。线圈挡板一用作排布线圈引脚、静簧部分的引脚端、动簧部分的引脚端、轭铁等部件,在习惯思维中作为底侧挡板。线圈挡板二用作排布铁芯的极靴并在顶部配合衔铁的拍合动作、静簧部分与动簧部分的触点配合动作等,在习惯思维中作为顶侧挡板。
[0045] 铁芯装配孔一侧的线圈挡板二的顶部(包括铁芯装配孔在内)用作排布衔铁,线圈挡板二排布衔铁的区域外缘处具有内凹结构的、用作排布轭铁的轭铁装配槽。铁芯装配孔另一侧的线圈挡板二的顶部(铁芯装配孔除外)作为静簧部分与动簧部分的触点配合区域,在触点配合区域与铁芯装配孔之间的线圈挡板二的顶面设置有向上凸起的挡墙,该挡墙在线圈挡板二顶面的位置是在不影响铁芯装配位置的前提下而靠近铁芯装配孔的;以铁芯装配孔和挡墙的中部作为相对的中线,在触点配合区域一侧设置有上静簧穿装槽;通过前述挡墙和上静簧穿装槽在线圈挡板二顶面的相对排布结构,就可以限定出线圈挡板二顶部的触点配合区域的大致轮廓。
[0046] 上述触点配合区域处的线圈挡板二外缘-即上静簧穿装槽外端所在的线圈挡板二的轮廓线(亦即挡墙相对的线圈挡板二的缘部轮廓线)上具有内凹的导流缺口,该导流缺口是从线圈挡板二的轮廓线上以局部内凹的方式成型的。要求该导流缺口至少应该处在排布于线圈挡板二上的静簧部分与动簧部分的触点配合结构的外缘正下方处,即至少应该处在设计中的触点配合结构的位置的外缘正下方处,更为明确的说,排布在触点配合结构位置的静簧部分的静触点和/或动簧部分的动触点的正投影外轮廓边,基本上是齐平于下方的导流缺口的型线,当然也可以是静簧部分的静触点和/或动簧部分的动触点的正投影外轮廓边略微延伸出下方的导流缺口的型线。在与继电器外壳的装配结构中,前述线圈挡板二上的导流缺口应与外壳内壁的对应部位形成触点飞溅物的导流通道,这样就能够对线圈挡板二顶部的触点配合区域内所产生的触点飞溅物形成有效地疏导和分散作用。
[0047] 上述线圈挡板二顶面所形成的上静簧穿装槽所装配静簧部分的静触点应处在动簧部分的动触点上方,即上静簧穿装槽内所装配的静簧部分为上静簧部分。该上静簧穿装槽主要是由竖向凸起于线圈挡板二顶面的上静簧挡板、竖向凸起于线圈挡板二顶面且处在上静簧挡板内侧的上静簧托板组成。其中,上静簧挡板是由三段连续直角弯折的板体构成、俯视轮廓呈直角变化的Z型状,上静簧挡板在线圈挡板二顶面处于最外侧的板体与上静簧托板之间形成上静簧穿装槽,该上静簧托板的内端对应在上静簧挡板中部板体的中部处,这样就能使上静簧托板的内壁面与上静簧挡板在线圈挡板二顶面处于最内侧板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台阶结构,既有利于增加上静簧穿装槽至铁芯装配孔之间的爬电距离路径,亦有利于增强上静簧托板的结构强度;为了使上静簧托板在上静簧穿装槽中能够起到对所装配上静簧部分的静簧片承托装配作用,要求上静簧托板在线圈挡板二顶面的凸起高度低于上静簧挡板在线圈挡板二顶面的凸起高度,上静簧托板的外壁面与上静簧挡板的内壁面之间形成上静簧穿装槽。上静簧托板的内壁面中上部处具有向外凸起的加强筋板,该加强筋板以倒L型结构成型,加强筋板的内段、作为“落地”部位凸起于上静簧挡板在线圈挡板二顶面处于最内侧板体的内壁面上,加强筋板的外段、作为“悬浮”部位凸起于上静簧托板的内壁面上,加强筋板以其“落地”部位与线圈挡板二相连接,这样能够有效增强上静簧托板109的结构强度;此外,加强筋板的外端部外缘基本上与上述线圈挡板二外缘处的导流缺口在上下方向上对齐。
[0048] 上述线圈挡板二顶面所凸起挡墙的一端对应在线圈挡板二的侧部边缘处。前述线圈挡板二顶面所凸起挡墙的另一端对应在线圈挡板二顶面上的上静簧挡板处于最内侧的板体处,挡墙在线圈挡板二顶面的凸起高度低于组成上静簧穿装槽的上静簧挡板在线圈挡板二顶面的凸起高度;为了进一步增加上静簧穿装槽至铁芯装配孔之间的爬电距离路径,并形成能够对触点飞溅物的分流疏导结构,挡墙的对应端部与上静簧挡板的对应板体之间具有U型槽结构-即分流槽,该分流槽是由挡墙对应端部向上凸起的挡柱和上静簧挡板的对应板体构成,分流槽的开口对应于线圈挡板二的顶面朝向-即向上,该挡柱在线圈挡板二顶面的凸起高度高于挡墙在线圈挡板二顶面的凸起高度、但低于上静簧挡板在线圈挡板二顶面的凸起高度,且该挡柱在线圈挡板二顶面的凸起高度高于上静簧托板在线圈挡板二顶面的凸起高度,该挡柱与上静簧挡板的对应板体内壁面之间的宽度匹配于加强筋板的凸起宽度,且加强筋板的内段延伸至挡柱与上静簧挡板的对应板体之间,加强筋板作为分流槽的底部,即分流槽的成型是由挡柱、加强筋板和上静簧挡板组成。
[0049] 与上述线圈挡板二上的上静簧穿装槽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应的,上述线圈挡板一上设置有上静簧固定槽,线圈挡板一上的上静簧固定槽用作上静簧部分的静簧片引脚端嵌装。
[0050] 以上述线圈架所制成的拍合式继电器仅为单一的静簧结构-即单通道。具体的,一种拍合式继电器,其包括上述结构的线圈架以及装配在上述结构线圈架上的上静簧部分、线圈、铁芯、轭铁、衔铁和动簧部分。
[0051] 其中,线圈架的结构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0052] 上静簧部分的静簧片为中部弯折的L型弯折结构。上静簧部分的静簧片引脚端嵌装固定在所述线圈挡板一上的上静簧固定槽内,引脚从线圈挡板一的外部延伸出,上静簧部分的静簧片弯折处嵌装固定在线圈挡板二上的上静簧穿装槽内,上静簧部分的静簧片弯折部位承托在上静簧托板的顶边上,上静簧部分的静簧片弯折部位的底面处在加强筋板顶面的上方。上静簧部分的静簧片触点端连接有静触点,上静簧部分的静簧片触点端延伸至线圈挡板二顶部的触点配合区域的中部处、并处在上述线圈挡板二的顶面上方,与线圈挡板二的顶面保持一定距离。
[0053] 线圈为漆包线圈。线圈绕布在线圈架的绕线筒上,线圈的一端由线圈挡板一限制、另一端由线圈挡板二限制。线圈与线圈架的线圈挡板一上所排布的线圈引脚相连接。
[0054] 铁芯轴向装配在线圈架上的铁芯装配孔内。铁芯具有极靴,该极靴处在线圈架上的线圈挡板二的顶面处,在线圈挡板二的顶面略凸起。
[0055] 轭铁为中部弯折的L型弯折结构。轭铁的底端插入线圈架的线圈挡板一内、并与铁芯装配在一起,轭铁的顶端从线圈外围向上延伸至线圈架上的线圈挡板二的轭铁装配槽处,轭铁的顶端在线圈挡板二的轭铁装配槽处形成装配衔铁的刀口。
[0056] 衔铁的一端对接装配在轭铁的刀口上,衔铁的另一端从线圈架的线圈挡板二上方延伸至铁芯的极靴上方处。衔铁与上述的轭铁在线圈架上形成工作气隙空间。
[0057] 动簧部分的动簧片为中部弯折的L型弯折结构。动静簧部分的动簧片引脚端嵌装固定在轭铁外侧的线圈挡板一上,动静簧部分的动簧片并与轭铁相固定,引脚从线圈挡板一的外部延伸出,动静簧部分的动簧片弯折处扣压在轭铁与衔铁的对接装配处,动静簧部分的动簧片并与衔铁相固定,以使衔铁在铁芯的极靴上能够形成拍合-复位的反复动作。动簧部分的动簧片触点端连接有动触点,动簧部分的动簧片顺着衔铁的顶面而延伸、使动触点延伸至线圈挡板二顶部的触点配合区域中部处,动簧部分的动触点处在上静簧部分的静触点下方,与其吸合,随着衔铁在铁芯上的拍合旋转,动触点会与上静簧部分的静触点断开。
[0058] 实施例3本发明的线圈架包括绕线筒以及处在绕线筒两端的线圈挡板一和线圈挡板二,绕线筒内及两端线圈挡板的对应区域均具有轴向的铁芯装配孔。线圈挡板一用作排布线圈引脚、静簧部分的引脚端、动簧部分的引脚端、轭铁等部件,在习惯思维中作为底侧挡板。线圈挡板二用作排布铁芯的极靴并在顶部配合衔铁的拍合动作、静簧部分与动簧部分的触点配合动作等,在习惯思维中作为顶侧挡板。
[0059] 铁芯装配孔一侧的线圈挡板二的顶部(包括铁芯装配孔在内)用作排布衔铁,线圈挡板二排布衔铁的区域外缘处具有内凹结构的、用作排布轭铁的轭铁装配槽。铁芯装配孔另一侧的线圈挡板二的顶部(铁芯装配孔除外)作为静簧部分与动簧部分的触点配合区域,在触点配合区域与铁芯装配孔之间的线圈挡板二的顶面设置有向上凸起的挡墙,该挡墙在线圈挡板二顶面的位置是在不影响铁芯装配位置的前提下而靠近铁芯装配孔的;以铁芯装配孔和挡墙的中部作为相对的中线,在触点配合区域一侧设置有上静簧穿装槽、另一侧设置有下静簧穿装槽,上静簧穿装槽和下静簧穿装槽在线圈挡板二上的成型位置不一定是沿铁芯装配孔和挡墙的中部而对称的,具体视设计要求而定,当然,上静簧穿装槽和下静簧穿装槽在线圈挡板二上的成型结构更非是对称的;通过前述挡墙、上静簧穿装槽和下静簧穿装槽在线圈挡板二顶面的相对排布结构,就可以限定出线圈挡板二顶部的触点配合区域的大致轮廓。
[0060] 上述触点配合区域处的线圈挡板二外缘-即上静簧穿装槽和下静簧穿装槽之间的线圈挡板二的轮廓线上具有内凹的导流缺口,该导流缺口可以是从上静簧穿装槽和下静簧穿装槽之间的线圈挡板二的轮廓线上整体内凹成型(当然,不得影响上静簧穿装槽和下静簧穿装槽在线圈挡板二上的成型结构),亦可以是从上静簧穿装槽和下静簧穿装槽之间的线圈挡板二的轮廓线上局部内凹成型。但是,要求该导流缺口至少应该处在排布于线圈挡板二上的静簧部分与动簧部分的触点配合结构的外缘正下方处,即至少应该处在设计中的触点配合结构的位置的外缘正下方处,更为明确的说,排布在触点配合结构位置的静簧部分的静触点和/或动簧部分的动触点的正投影外轮廓边,基本上是齐平于下方的导流缺口的型线,当然也可以是静簧部分的静触点和/或动簧部分的动触点的正投影外轮廓边略微延伸出下方的导流缺口的型线。在与继电器外壳的装配结构中,前述线圈挡板二上的导流缺口应与外壳内壁的对应部位形成触点飞溅物的导流通道,这样就能够对线圈挡板二顶部的触点配合区域内所产生的触点飞溅物形成有效地疏导和分散作用。
[0061] 上述线圈挡板二顶面所形成的下静簧穿装槽与传统结构无异,即主要由开设于线圈挡板二边部处的型槽、以倒L型结构凸起成型于型槽外侧的线圈挡板二顶面的下静簧挡板和线圈挡板二组成,要求下静簧穿装槽内所装配的静簧部分的静触点应处在动簧部分的动触点下方,即下静簧穿装槽内所装配的静簧部分为下静簧部分。
[0062] 上述线圈挡板二顶面所形成的上静簧穿装槽所装配静簧部分的静触点应处在动簧部分的动触点上方,即上静簧穿装槽内所装配的静簧部分为上静簧部分。上述线圈挡板二顶面所形成的上静簧穿装槽与传统结构无异,即主要由开设于线圈挡板二边部处的型槽、竖向凸起于型槽外侧的线圈挡板二顶面的上静簧挡板、以倒L型结构凸起成型于型槽内侧的线圈挡板二顶面的上静簧托板组成。其中,上静簧挡板是由两段直角弯折的板体构成、俯视轮廓呈L型状,上静簧挡板的内折边与上静簧托板内端连接在一起,上静簧挡板的另一个边在线圈挡板二的顶面处于最外侧、并与上静簧托板保持平行;为了使上静簧托板在上静簧穿装槽中能够起到对所装配上静簧部分的静簧片承托装配作用,要求上静簧托板在线圈挡板二顶面的凸起高度低于上静簧挡板在线圈挡板二顶面的凸起高度,上静簧托板的外壁面与上静簧挡板的内壁面之间形成上静簧穿装槽。
[0063] 上述线圈挡板二顶面所凸起挡墙的一端对应在下静簧穿装槽的内端处,挡墙在线圈挡板二顶面的凸起高度低于组成下静簧穿装槽的下静簧挡板在线圈挡板二顶面的凸起高度;为了增加下静簧穿装槽至铁芯装配孔之间的爬电距离路径,挡墙的对应端部与下静簧穿装槽的内端之间设置有向上凸起的挡柱,该挡柱在线圈挡板二顶面的凸起高度大于组成下静簧穿装槽的下静簧挡板在线圈挡板二顶面的凸起高度、亦大于挡墙在线圈挡板二顶面的凸起高度,该挡柱向内凸起于下静簧挡板的顶部内缘,该挡柱的厚度大于挡墙的厚度,挡墙的对应端部处在该挡柱的厚度中部处。前述线圈挡板二顶面所凸起挡墙的另一端对应在上静簧穿装槽的内端处,挡墙在线圈挡板二顶面的凸起高度低于组成上静簧穿装槽的上静簧挡板在线圈挡板二顶面的凸起高度;为了增加上静簧穿装槽至铁芯装配孔之间的爬电距离路径,挡墙的对应端部与上静簧穿装槽的内端之间设置有向上凸起的挡柱,该挡柱在线圈挡板二顶面的凸起高度略低于或齐平于组成上静簧穿装槽的上静簧挡板在线圈挡板二顶面的凸起高度、大于挡墙在线圈挡板二顶面的凸起高度,该挡柱向内凸起于上静簧挡板的内缘,该挡柱的厚度大于挡墙的厚度,挡墙的对应端部处在该挡柱的厚度中部处。
[0064] 与上述线圈挡板二上的上静簧穿装槽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应的,上述线圈挡板一上设置有上静簧固定槽,线圈挡板一上的上静簧固定槽用作上静簧部分的静簧片引脚端嵌装。与上述线圈挡板二上的下静簧穿装槽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应的,上述线圈挡板一上设置有下静簧固定槽,线圈挡板一上的下静簧固定槽用作下静簧部分的静簧片引脚端嵌装。
[0065] 本发明的继电器包含上述结构的线圈架。本发明的继电器包括上述结构的线圈架以及装配在上述结构线圈架上的下静簧部分、上静簧部分、线圈、铁芯、轭铁、衔铁和动簧部分。
[0066] 其中,线圈架的结构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0067] 下静簧部分的静簧片为中部弯折的L型弯折结构。下静簧部分的静簧片引脚端嵌装固定在线圈挡板一上的下静簧固定槽内,引脚从线圈挡板一的外部延伸出,下静簧部分的静簧片弯折处嵌装固定在线圈挡板二上的下静簧穿装槽内。下静簧部分的静簧片触点端连接有静触点,下静簧部分的静簧片触点端延伸至线圈挡板二顶部的触点配合区域的中部处,下静簧部分的静触点靠近线圈挡板二的顶面。前述下静簧部分的静簧片触点端侧部外缘,在上下方向上略微超出于上述线圈挡板二外缘处的导流缺口,且在与继电器外壳的装配结构中,下静簧部分的静簧片触点端侧部外缘亦与外壳内壁的对应部位形成触点飞溅物的导流通道。
[0068] 上静簧部分的静簧片为中部弯折的L型弯折结构。上静簧部分的静簧片引脚端嵌装固定在所述线圈挡板一上的上静簧固定槽内,引脚从线圈挡板一的外部延伸出,上静簧部分的静簧片弯折处嵌装固定在线圈挡板二上的上静簧穿装槽内,上静簧部分的静簧片弯折部位承托在上静簧托板的顶面上。上静簧部分的静簧片触点端连接有静触点,上静簧部分的静簧片触点端延伸至线圈挡板二顶部的触点配合区域的中部处、并处在上述下静簧部分的静触点的上方。
[0069] 线圈为漆包线圈。线圈绕布在线圈架的绕线筒上,线圈的一端由线圈挡板一限制、另一端由线圈挡板二限制。线圈与线圈架的线圈挡板一上所排布的线圈引脚相连接。
[0070] 铁芯轴向装配在线圈架上的铁芯装配孔内。铁芯具有极靴,该极靴处在线圈架上的线圈挡板二的顶面处,在线圈挡板二的顶面略凸起。
[0071] 轭铁为中部弯折的L型弯折结构。轭铁的底端插入线圈架的线圈挡板一内、并与铁芯装配在一起,轭铁的顶端从线圈外围向上延伸至线圈架上的线圈挡板二的轭铁装配槽处,轭铁的顶端在线圈挡板二的轭铁装配槽处形成装配衔铁的刀口。
[0072] 衔铁的一端对接装配在轭铁的刀口上,衔铁的另一端从线圈架的线圈挡板二上方延伸至铁芯的极靴上方处。衔铁与上述的轭铁在线圈架上形成工作气隙空间。
[0073] 动簧部分的动簧片为中部弯折的L型弯折结构。动静簧部分的动簧片引脚端嵌装固定在轭铁外侧的线圈挡板一上,动静簧部分的动簧片并与轭铁相固定,引脚从线圈挡板一的外部延伸出,动静簧部分的动簧片弯折处扣压在轭铁与衔铁的对接装配处,动静簧部分的动簧片并与衔铁相固定,以使衔铁在铁芯的极靴上能够形成拍合-复位的反复动作。动簧部分的动簧片触点端连接有动触点,动簧部分的动簧片顺着衔铁的顶面而延伸、使动触点延伸至线圈挡板二顶部的触点配合区域中部处,动簧部分的动触点处在下静簧部分的静触点和上静簧部分的静触点之间,与其中一个静触点吸合(例如与上静簧部分的静触点吸合,即常闭触点)、与另一个静触点断开(例如与下静簧部分的静触点断开,即常开触点),随着衔铁在铁芯上的拍合旋转,动触点会与上静簧部分与下静簧部分的静触点之间进行吸合/断开动作的切换。
[0074]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具体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电器触点 2020-05-11 947
多触点电极插孔 2020-05-13 815
电器触点 2020-05-11 588
电压力触点 2020-05-12 302
电触点和触头 2020-05-11 583
可拆式触点电源 2020-05-12 21
触点式电连接器 2020-05-13 675
电触点材料 2020-05-12 343
电触点材料 2020-05-12 365
电器触点 2020-05-12 725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