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电气元件和设备 / 电触点 / 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

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

阅读:867发布:2023-03-14

专利汇可以提供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并联双触桥的动触头组件,有效降低触头温升和电磨损。二组并联式(即双触桥结构)增加了触头的 接触 面积,减小了接触组 电阻 ,同时也减小了电动斥 力 ,缩短了燃弧时间,降低了触头温升和电磨损,触头温升降低了25%以上,从而延长了触头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使不同 电流 等级共用一个 框架 ,改变了传统用二台交流接触器并联使用所产生不同步的缺点,缩小了外形尺寸和安装面积,降低了制造成本。,下面是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包括壳体(300)、一动触头组件(100)和二静触头组件(200),二静触头组件(200)中的一个分布于一动触头组件(100)的一侧,二静触头组件(200)中的另一个分布于一动触头组件(100)的另一侧,其特征在于:一动触头组件(100)包括两触桥(110)、四动触头(120)、一片弹簧(130)、一弹簧支持(140)以及一触桥支持(150),触桥支持(150)和壳体(300)相对纵向活动装配,弹簧支持(140)和触桥支持(150)相对纵向活动装配,四动触头(120)一一对应设置在两触桥(110)的两端,片弹簧(130)具有四个片弹簧触脚(131),四个片弹簧触脚(131)和两触桥(110)的两端一一对应抵触装配,弹簧支持(140)包括第一作用端(141)和第二作用端(142),第一作用端(141)和片弹簧(130)抵触装配,第二作用端(142)和触桥支持(150)之间设置回位弹簧(160),两触桥(110)和触桥支持(150)具有整体纵向联动状态和相对纵向活动状态,触桥支持(150)和弹簧支持(140)具有整体纵向联动状态和相对纵向活动状态,
静触头组件(200)包括一导弧件(210)、一接线板(220)、一静触头(230)以及一导电板(240),接线板(220)和壳体(300)固定装配,导电板(240)依次设有引弧端(241)、过渡部(242)以及装配端(243),静触头(230)和引弧端(241)固定装配,接线板(220)和装配端(243)固定装配,引弧端(241)包括引弧端顶面(241a),装配端(243)包括装配端顶面(243a)和装配端底面(243b),接线板(220)包括接线板顶面(220a),接线板顶面(220a)和装配端底面(243b)抵触装配,所述引弧端顶面(241a)、装配端顶面(243a)、装配端底面(243b)、接线板顶面(220a)为相互平行的平面,导弧件(210)包括纵向延伸部(211)和横向延伸部(212),纵向延伸部(211)和横向延伸部(212)呈相互垂直,横向延伸部(212)和导电板(240)固定装配,接线板(220)的横向长度大于导弧件(210)的横向长度,导弧件(210)的横向长度大于导电板(240)的横向长度,
其特征在于:横向延伸部(212)包括呈相互平行的第一横向延伸部(213)和第二横向延伸部(214),第一横向延伸部(213)包括第一前突边(213a)和第一后突边(213b),第二横向延伸部(214)包括第二前突边(214a)和第二后突边(214b),导弧件(210)包括前连接边(215)和后连接边(216),前连接边(215)两端分别和第一前突边(213a)、第二前突边(214a)固定连接装配,前连接边(215)分别和第一前突边(213a)、第二前突边(214a)呈相互垂直,后连接边(216)两端分别和第一后突边(213b)、第二后突边(214b)固定连接装配,后连接边(216)分别和第一后突边(213b)、第二后突边(214b)呈相互垂直,前连接边(215)、第一前突边(213a)以及第二前突边(214a)形成前闭合环(s1),后连接边(216)、第一后突边(213b)以及第二后突边(214b)形成后闭合环(s2),前闭合环(s1)和后闭合环(s2)之间具有导弧空间(217),导电板(240)装配在导弧空间(217)之中。
2.根据权利要求1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其特征在于:弹簧支持(140)包括两纵片(143)和一横片(144),两纵片(143)中的一个和横片(144)两端中的一端连贯装配,两纵片(143)中的另一个和横片(144)两端中的另一端连贯装配,两纵片(143)对称分布于横片(144)的两侧,两纵片(143)设有第一作用端(141),横片(144)设有第二作用端(142),触桥支持(150)包括纵向包围(151)和横向延伸(152),横向延伸(152)两端分别和纵向包围(151)连贯装配,横向延伸(152)装配在两纵片(143)之间,回位弹簧(160)两端分别抵接装配在横片(144)和横向延伸(152)。
3.根据权利要求2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作用端(141)包括两销孔(145)和一销子(146),销子(146)两端分别和两销孔(145)铆接装配,销子(146)和片弹簧(130)抵触装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其特征在于:两触桥(110)抵触装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其特征在于:两触桥(110)之间具有触桥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其特征在于:触桥间隙设有隔断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其特征在于:装配端(243)和接线板(220)分别具有纵向对齐的三个装配螺孔(250),三个装配螺孔(250)的中心呈等边三形分布,第二横向延伸部(214)和导电板(240)固定装配,第二横向延伸部(214)设有一装配螺孔(250),第一横向延伸部(213)设有一装配孔(212a),装配孔(212a)和第二横向延伸部(214)上的装配螺孔(250)纵向对齐。
8.根据权利要求7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其特征在于:导电板(240)的纵向高度大于第一横向延伸部(213)和第二横向延伸部(214)的整体纵向高度,第一横向延伸部(213)和第二横向延伸部(214)的整体纵向高度大于接线板(220)的纵向高度。

说明书全文

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交流接触器中的部分机构,尤其是其中的动静触头接触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原有的交流接触器,其接触机构中的动触头组件包括一触桥、一片弹簧、一弹簧支持以及一触头支持,触桥两端分别装配动触点,片弹簧两端抵触装配在触桥两端,动触头和静触头抵触时存在因不平整带来的空隙,接触面积存在误差,增大接触组电阻,增大电动斥,增加燃弧时间,增加触头温升和电磨损。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并联双触桥的动触头组件,有效降低触头温升和电磨损。
[0004] 本发明提供的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一动触头组件和二静触头组件,二静触头组件分别分布于一动触头组件的两侧,一动触头组件包括两触桥、四动触头、一片弹簧、一弹簧支持以及一触桥支持,触桥支持和壳体相对纵向活动装配,弹簧支持和触桥支持相对纵向活动装配,四动触头分别设置在两触桥的两端,片弹簧具有四个片弹簧触脚,四个片弹簧触脚分别和两触桥的两端抵触装配,弹簧支持包括第一作用端和第二作用端,第一作用端和片弹簧抵触装配,第二作用端和触桥支持之间设置回位弹簧,两触桥和触桥支持具有整体纵向联动状态和相对纵向活动状态,触桥支持和弹簧支持具有整体纵向联动状态和相对纵向活动状态。
[0005]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二组并联式(即双触桥结构)增加了触头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接触组电阻,同时也减小了电动斥力,缩短了燃弧时间,降低了触头温升和电磨损,触头温升降低了25%以上,从而延长了触头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使不同电流等级共用一个框架,改变了传统用二台交流接触器并联使用所产生不同步的缺点,缩小了外形尺寸和安装面积,降低了制造成本。
[0006] 本发明提供改进的技术方案是:静触头组件包括导弧件、接线板、静触头以及导电板,接线板和壳体固定装配,导电板依次设有引磁端、过渡部以及装配端,静触头和引磁端固定装配,接线板和装配端固定装配,引磁端包括引磁端顶面,装配端包括装配端顶面和装配端底面,接线板包括接线板顶面,接线板顶面和装配端底面抵触装配,所述引弧端顶面、装配端顶面、装配端底面、接线板顶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导弧件包括纵向延伸部和横向延伸部,纵向延伸部和横向延伸部呈相互垂直,横向延伸部和导电板固定装配,接线板的横向长度大于导弧件的横向长度,导弧件的横向长度大于导电板的横向长度。通过接线板和导电板的组合来代替原有的接触板功能,导电板因长度较短,容易保证加工后获得所需的平整度,从而解决了三相触头的高度一致性和平面度,从而保证了三相触头的同步性,解决了接触机构在闭合过程中的瞬间电流不平衡电网造成的冲击。通过对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组件两者的结构改进,同等体积上,可以使容量增加到800、1000A,使630、800、1000A三个不同电流等级共用一个框架,改变了传统的800、1000A用二台并联使用所产生不同步的缺点,同时缩小了外形尺寸和安装面积,降低了制造成本。
[0007] 本发明提供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之一是:弹簧支持包括两纵片和一横片,两纵片分别和一横片两端连贯装配,两纵片对称分布于一横片的两侧,两纵片设有第一作用端,横片设有第二作用端,触桥支持包括纵向包围和横向延伸,横向延伸两端分别和纵向包围连贯装配,横向延伸装配在两纵片之间,回位弹簧两端分别抵接装配在横片和横向延伸。触桥支持将弹簧支持包覆式装配,而横片和横向延伸呈十字形交叉构造,以及回位弹簧包覆在触桥支持中,提高回位弹簧的稳定性,并且使结构紧凑。
[0008] 本发明提供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之二是:横向延伸部包括呈相互平行的第一横向延伸部和第二横向延伸部,第一横向延伸部包括第一前突边和第一后突边,第二横向延伸部包括第二前突边和第二后突边,导弧件包括前连接边和后连接边,前连接边两端分别和第一前突边、第二前突边固定连接装配,前连接边分别和第一前突边、第二前突边呈相互垂直,后连接边两端分别和第一后突边、第二后突边固定连接装配,后连接边分别和第一后突边、第二后突边呈相互垂直,前连接边、第一前突边以及第二前突边形成前闭合环,后连接边、第一后突边以及第二后突边形成后闭合环,前闭合环和后闭合环之间具有导弧空间,导电板装配在导弧空间之中。通过对导弧件的结构进行改进,使主要产生电弧的导电板容纳在导弧件的导弧空间中,前闭合环和后闭合环可以缩短燃弧时间,提高灭弧效果。
[0009]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发明的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0011] 图2为本发明的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实施例的平面结构图。
[0012] 图3为动触头组件100和静触头组件200的装配图。
[0013] 图4为动触头组件100的装配图。
[0014] 图5为动触头组件100的剖视图。
[0015] 图6为弹簧支持140、触桥支持150以及回位弹簧160的装配图。
[0016] 图7为弹簧支持140、触桥支持150以及回位弹簧160的装配平面图。
[0017] 图8为触桥支持150的结构图。
[0018] 图9为弹簧支持140的结构图。
[0019] 图10为静触头组件200的装配图之一。
[0020] 图11为静触头组件200的装配图之二。
[0021] 图12为静触头组件200的装配图之三。
[0022] 图13为导弧件210的结构图之一。
[0023] 图14为导弧件210的结构图之二。
[0024] 图15为导电板240的结构图之一。
[0025] 图16为导电板240的结构图之一。
[0026] 图17为接线板220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图1、图2以及图3表示的交流接触器的接触机构实施例,可以看到交流接触器的整体,是包括三组接触机构的,每组接触机构采用独立设计的形式。并通过三个灭弧室独立地将三组接触机构隔离,提高了电弧的分断可靠性,防止相向短路的可能性,提高了灭弧性能,同时提高了电寿命。每组接触机构包括壳体300、一动触头组件100和二静触头组件200,二静触头组件200分别分布于一动触头组件100的两侧。
[0028] 图4至图9表示了动触头组件100的具体结构,其中的动触头组件100包括两触桥110、四动触头120、一片弹簧130、一弹簧支持140以及一触桥支持150,两触桥110是并列安装的,其基本上是位于同一高度,触桥支持150和壳体300相对纵向活动装配,弹簧支持140和触桥支持150相对纵向活动装配,我们将两触桥110和触桥支持150的关系描述为具有整体纵向联动状态和相对纵向活动状态,以及将触桥支持150和弹簧支持140的关系描述为具有整体纵向联动状态和相对纵向活动状态。两触桥110是和弹簧支持140装配为一个装载于触桥支持150上的整体,两触桥110或弹簧支持140和触桥支持150的整体纵向联动状态是这样理解:通常情况下壳体300是固定安装在电器中的,意味着触桥支持150是可被相关部件驱使,而装配在壳体300中,并相对壳体300纵向活动,在动触头120和静触头组件200分离时,弹簧支持140、触桥110以及触桥支持150是一个纵向联动的整体;两触桥110或弹簧支持
140和触桥支持150的相对纵向活动状态是这样理解:在触桥110因动触头120抵接到静触头组件200时,触桥支持150会继续受力纵向前进,而此时的两触桥110或弹簧支持140停止纵向前进。
[0029] 四动触头120分别设置在两触桥110的两端,片弹簧130具有四个片弹簧触脚131,四个片弹簧触脚131分别和两触桥110的两端抵触装配,弹簧支持140包括第一作用端141和第二作用端142,第一作用端141和片弹簧130抵触装配,第二作用端142和触桥支持150之间设置回位弹簧160。片弹簧131近似“H”形,其中央和四个片弹簧触脚131之间具有高度变化,这样当弹簧支持140施加于片弹簧131压力时,片弹簧131产生轻微形变,四个片弹簧触脚131受力会稍微伸展开,从而增大片弹簧触脚131与触桥110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动触头
120和静触头组件200的接触配合。
[0030] 弹簧支持140包括两纵片143和一横片144,两纵片143分别和横片144两端连贯装配,两纵片143对称分布于横片144的两侧,两纵片143设有第一作用端141,横片144设有第二作用端142,触桥支持150包括纵向包围151和横向延伸152,横向延伸152两端分别和纵向包围151连贯装配,横向延伸152装配在两纵片143之间,回位弹簧160两端分别抵接装配在横片144和横向延伸152。弹簧支持140近似U字形,而触桥支持150则是多了纵向包围151,可以认为是横片144和横向延伸152相互交叉装配的,这样的结构不仅紧凑,而且对于回位弹簧160来说,是半永久性的安装在触桥支持150之中,不会轻易移位。在触桥110因动触头120抵接到静触头组件200时,触桥支持150会继续受力纵向前进,从而引起回位弹簧160压缩形变,触桥支持150通过回位弹簧160间接作用于弹簧支持140,以及与它抵接的片弹簧131乃至触桥110。
[0031] 图4、图5、图6、图7、图9表示的是弹簧支持140用来抵触片弹簧130的具体结构设置,其第一作用端141包括两销孔145和一销子146,销子146两端分别和两销孔145铆接装配,销子146和片弹簧130抵触装配。使得整体结构紧凑、片弹簧130受力均匀可靠。
[0032] 图4表示出本实施例的两触桥110抵触装配,也就是说两者是紧挨在一起。装配简便且利于生产。
[0033] 参考该实施例的基础,特别提出的一种改进是两触桥110之间具有触桥间隙(图中未标示),相比两者抵触装配的优点是两触桥110之间不会因摩擦而影响使用效果。
[0034] 在上述的基础上,更提出在触桥间隙设有隔断件(图中未标示),该隔断件可以由橡胶、塑料材质制成,用来将两触桥110相互隔开,以便进一步增强耐磨,延长两触桥110的使用寿命。
[0035] 图10至图17表示的是静触头组件200的具体结构,静触头组件200包括一导弧件210、一接线板220、一静触头230以及一导电板240,导电板240为材在金属挤压机中经过挤压一体成型,提高铜材的利用率和导电板240的机械强度,接线板220和壳体300固定装配,导电板240依次设有引弧端241、过渡部242以及装配端243,静触头230和引弧端241固定装配,接线板220和装配端243固定装配,引弧端241包括引弧端顶面241a,装配端243包括装配端顶面243a和装配端底面243b,接线板220包括接线板顶面220a,接线板顶面220a和装配端底面243b抵触装配,所述引弧端顶面241a、装配端顶面243a、装配端底面243b、接线板顶面220a为相互平行的平面,前述四个平面保持平整对于产品的高度一致性是至关重要的,从而保证三相触头的同步性,但是该平面不应当理解为几何意义上的绝对平整,现实情况受限于加工,而获得的几乎平面的表面。导弧件210包括纵向延伸部211和横向延伸部212,纵向延伸部211和横向延伸部212呈相互垂直,横向延伸部212和导电板240固定装配,接线板220的横向长度大于导弧件210的横向长度,导弧件210的横向长度大于导电板240的横向长度。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横向,都是以图2中的左右方向为准,纵向则是其中的上下方向,导弧件210横向延伸超过导电板240,将更强劲地引导电弧。
[0036] 横向延伸部212包括呈相互平行的第一横向延伸部213和第二横向延伸部214,第一横向延伸部213包括第一前突边213a和第一后突边213b,第二横向延伸部214包括第二前突边214a和第二后突边214b,导弧件210包括前连接边215和后连接边216,前连接边215两端分别和第一前突边213a、第二前突边214a固定连接装配,前连接边215分别和第一前突边213a、第二前突边214a呈相互垂直,后连接边216两端分别和第一后突边213b、第二后突边
214b固定连接装配,后连接边216分别和第一后突边213b、第二后突边214b呈相互垂直,前连接边215、第一前突边213a以及第二前突边214a形成前闭合环s1,后连接边216、第一后突边213b以及第二后突边214b形成后闭合环s2,前闭合环s1和后闭合环s2之间具有导弧空间
217,导电板240装配在导弧空间217之中,前闭合环s1和后闭合环s2分别从前向和后向将导电板240环绕在导弧件210中。
[0037] 图2可以看出,导电板240的纵向高度大于第一横向延伸部213和第二横向延伸部214的整体纵向高度,第一横向延伸部213和第二横向延伸部214的整体纵向高度大于接线板220的纵向高度。可以更有利于前述中单一部件的生产加工。
[0038] 图2、图4至图11可以看到,装配端243和接线板220分别具有纵向对齐的三个装配螺孔250,三个装配螺孔250的中心呈等边三形分布,装配端243的三个装配螺孔250和接线板220的三个装配螺孔250一一对应,而形成三个装配螺孔组,等边三角形的分布方式可以降低运行带来的振动影响,提高装配的稳定性。第二横向延伸部214和导电板240固定装配,第二横向延伸部214设有一装配螺孔250,第一横向延伸部213设有一装配孔212a,装配孔212a和装配螺孔250纵向对齐。受限于装配结构,只有通过这个装配孔212a才能将第二横向延伸部214、导电板240以及接线板220通过一个螺丝固定装配在一起,而装配端243的其余两个装配螺孔250可以使用常规方式与接线板220上的其余两个装配螺孔250固定装配。
[0039] 若导弧件210不是本实施例的两层式结构,而只有普通的纵向延伸部211和横向延伸部212,那么将是导电板240的纵向高度大于接线板220的纵向高度,接线板220的纵向高度大于横向延伸部212的纵向高度。相比本实施例来说无疑降低制造成本,但是相应其导弧能力也会减弱。
[0040] 若是前述的普通导弧件210,那么其装配结构也会相应简单:装配端243和接线板220分别具有纵向对齐的三组装配螺孔组,装配端243的装配螺孔中心和接线板220的装配螺孔中心分别呈等边三角形分布。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电触点机构 2020-05-12 976
电触点和触头 2020-05-11 233
电触点材料 2020-05-12 422
电压力触点 2020-05-12 302
多触点电极插孔 2020-05-13 815
四触点继电器 2020-05-13 568
电触点材料 2020-05-12 365
无触点电位器 2020-05-13 624
电触点 2020-05-12 39
电器触点 2020-05-12 725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