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物理 / 毛细现象 / 止水构造

构造

阅读:62发布:2020-05-18

专利汇可以提供构造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通过在 块 材(10)的上表面(13a)形成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槽(16),从而在连续设置块材(10)而构成砌体时,在横砌缝部(J1)形成规定的空间。由此,即使雨 水 等水因 毛细现象 而浸入横砌缝部(J1),由于在第一槽(16)的 位置 由毛细现象引起的吸引 力 或浸透力变弱,因此也能够抑制水浸入到比第一槽(16)靠里侧的位置。,下面是构造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止构造,其是多个材沿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连续设置而构成的砌体的砌缝部的止水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块材在所述砌体的面外方向、所述上下方向以及所述左右方向上分别具有宽度、高度以及长度,
在所述块材的上表面形成有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水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块材具有将所述第一槽和所述块材的下表面连通的纵排水路,所述纵排水路的下端与在下侧相邻的其他块材的其他第一槽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水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排水路形成在沿左右方向相邻的所述块材之间的纵砌缝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止水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块材的下表面形成有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槽,所述第二槽与在下侧相邻的其他块材的其他第一槽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止水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块材的下表面形成有两条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槽,所述纵排水路的下端位于两条所述第二槽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止水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块材的下表面形成有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槽,
所述块材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面成为所述砌体的外壁面,所述块材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面成为所述砌体的内壁面,
所述第二槽形成在所述纵排水路的下端和所述另一侧面之间。

说明书全文

构造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止水构造,特别涉及一种针对砌体的砌缝部的止水构造。

背景技术

[0002] 一直以来,公知有将砖、混凝土等块材堆垒起来构成墙壁(构造墙壁)的砌体的建筑物。在这种砌体的建筑物中设置有止水构造,以防止雨水等从外部浸入相邻的块材之间的砌缝部。
[0003]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针对多个挤压成型水泥板上下相邻地配置成的结构的密封构造。该密封构造构成为:在横砌缝的屋外侧设置外部密封,该外部密封是利用沿着长度方向进行填充施工的密封材料来实现的,在横砌缝的屋内侧设置内部密封,该内部密封是利用由弹性材料的中空挤压成型体形成的砌缝用密封垫来实现的。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466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8] 然而,对于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的密封构造而言,例如,在密封材料等的填充不充分、密封材料等发生了劣化时,有可能由于砌缝部的毛细现象而导致雨水浸入到屋内侧。
[000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砌体的砌缝部处的雨水浸入的止水构造。
[0010]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1]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提供的本发明的止水构造是,多个块材沿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连续设置而构成的砌体的砌缝部的止水构造,其特征在于,块材在砌体的面外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分别具有宽度、高度以及长度,在块材的上表面形成有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槽。
[0012] 根据该止水构造,在块材的上表面形成有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槽,因而第一槽位于沿上下方向连续设置的块材之间的横砌缝部。由此,即使雨水等水因毛细现象而浸入横砌缝部,也能够抑制水浸入到比第一槽靠里侧的位置
[0013] 另外,块材具有将第一槽和块材的下表面连通的纵排水路,纵排水路的下端与在下侧相邻的其他块材的其他第一槽相对。此时,即使因毛细现象而浸入横砌缝部的水积存在第一槽,也能够利用纵排水路向在下侧相邻的块材的第一槽进行排水。
[0014] 另外,纵排水路形成在沿左右方向相邻的块材之间的纵砌缝部。此时,即使雨水等水因毛细现象而浸入纵砌缝部,也能够抑制水浸入到比纵排水路靠里侧的位置。
[0015] 另外,在块材的下表面形成有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槽,第二槽与在下侧相邻的其他块材的其他第一槽相对。此时,即使雨水等在横砌缝部顺着块材的下表面浸入,也能够抑制水浸入到比第二槽靠里侧的位置。
[0016] 另外,在块材的下表面形成有两条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槽,纵排水路的下端位于两条第二槽之间。此时,能够抑制经纵排水路流下来并从下端排出来的水顺着块材的下表面沿宽度方向扩展。
[0017] 另外,在块材的下表面形成有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槽,块材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面成为砌体的外壁面,块材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面成为砌体的内壁面,第二槽形成在纵排水路的下端和另一侧面之间。此时,能够抑制经纵排水路流下来并从下端排出来的水顺着块材的下表面浸入到内壁侧。
[0018] 发明的效果
[0019]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雨水自砌缝部浸入的止水构造。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采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止水构造的砌体建筑物的主视图。
[0021] 图2是从上面侧观察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止水构造所用的块材所得到的立体图。
[0022] 图3是从下面侧观察图2的块材所得到的立体图。
[0023] 图4是沿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连续设置的块材的主视图。
[0024] 图5是沿图4的V-V线的剖视图。
[0025] 图6是沿图5的VI-VI线的剖视图。
[0026] 图7是沿图5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的说明。为了方便,对于实质上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有时省略重复的说明。
[0028] 此外,本发明能够广泛用于多个块材连续设置而构成的砌体,在以下说明中,对应用于由加入了加强用筋的块材所构成的砌体建筑物的情况进行说明。
[0029] 如图1所示,砌体建筑物1构成为具备:基脚2,其设置在地面GD;壁体4,其包括在基脚2之上沿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连续设置的多个块材10。砌体建筑物1是两层楼的砌体的住宅,构成为包括未图示的一层地板、二层地板和屋顶地板。
[0030] 参照图2及图3,对块材1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参照图4~图7,对连续设置了块材10时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块材10的材料例如是ALC或轻量混凝土,但不限于此,还可以选择其他材料。
[0031] 图2及图3是分别从上面侧及下面侧观察块材10所得到的立体图。如图2及图3所示,块材10是在砌体的面外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分别具有宽度、高度以及长度的长方体形状。在此,面外方向是指与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
[0032] 块材10具有:端面11、11,它们在长度方向上彼此相对;侧面12a、12b,它们在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上表面13a及下表面13b,它们在高度方向上彼此相对。在构成壁体4时,侧面12a、12b中的一者构成壁体4的内壁面,侧面12a、12b中的另一者构成壁体4的外壁面。块材10的长度尺寸L(一端面11与另一端面11之间的尺寸)、宽度尺寸W(侧面12a与侧面12b之间的尺寸)及高度尺寸H(上表面13a与下表面13b之间的尺寸)例如分别是约750mm、约250mm、约150mm。
[0033] 如图2所示,从上表面13a到下表面13b连续的灰浆材料填充用的凹部14A、14A以规定的宽度形成在块材10的端面11、11。凹部14A、14A分别形成在端面11、11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分。凹部14A、14A包括:侧部14a、14a,它们具有规定的倾斜度;中央部14b,其将上述侧部14a、14a之间连结起来。如图4及图5所示,在块材10沿左右方向连续设置时,对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块材10的相对的凹部14A之间进行组合,由此在块材10之间的纵砌缝部J2形成灰浆材料填充用孔14。
[0034] 如图3所示,从一端面11连续到另一端面11的灰浆材料填充用的凹部15以规定的宽度形成在块材10的下表面13b。凹部15形成在下表面13b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分。凹部15包括:侧部15a、15a,它们具有规定的倾斜度;中央部15b,其将上述侧部15a、15a之间连结起来。凹部14A、14A和凹部15形成为具有大致相同大小的宽度。由此,利用凹部14A、14A和凹部15,形成了从一端面11的上端经过下表面13b连续至另一端面11上端的凹部。
[0035] 如图4所示,在沿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连续设置多个块材10时,一个块材10的凹部15与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其他块材10的凹部15连通,因而各灰浆材料填充用孔14经由凹部
15相连通。
[0036] 在块材10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形成有从上表面13a向下表面13b贯通的圆柱状的钢筋插入孔h。如图3所示,在下表面13b开口的钢筋插入孔h的下端处在灰浆材料填充用的凹部15,由此钢筋插入孔h和凹部15连通。就钢筋插入孔h而言,在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形成一个,并在分别距两端面11、11长度尺寸L的大致1/6的距离的位置处各形成一个,就这样共设置三处。由此,沿左右方向连续设置时的相邻的钢筋插入孔h之间的间隔为长度尺寸L的大致1/3的距离,因此,在使上下的块材10沿长度方向偏离1/3来进行堆叠时,上下方向上的钢筋插入孔h的位置变为一致(参照图4)。
[0037] 如图2所示,第一槽16A从一端面11到另一端面11地沿着长度方向连续形成在块材10的上表面13a的靠侧面12a的位置,第一槽16B从一端面11到另一端面11地沿着长度方向连续形成在块材10的上表面13a的靠侧面12b的位置(将第一槽16A、16B统称为“第一槽
16”)。第一槽16是包括构成两壁的侧部16a、16a和将上述侧部16a、16a之间连结起来的底部
16b在内的凹部。侧部16a、16a以随着朝向上侧去进行扩宽的方式倾斜。即,第一槽16以随着朝向上侧去而开口面逐渐扩展的方式形成。第一槽16A以与侧面12a平行的方式呈直线状延伸地形成在距侧面12a一定距离的位置,第一槽16B以与侧面12b平行的方式呈直线状延伸地形成在距侧面12b一定距离的位置。由此,在沿左右方向连续设置块材10时,相邻的块材
10的第一槽16彼此之间连通。
[0038] 利用第一槽16,在沿上下方向连续设置的块材10之间的横砌缝部J1形成具有规定扩展幅度的空间。利用该空间使由毛细现象引起的对水的吸引或水的浸透变弱,即使雨水等水因毛细现象而浸入横砌缝部J1中,也能够抑制水浸入到比第一槽16靠里侧的位置。另外,第一槽16以向下侧凹陷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积存一定量的水。因此,即使雨水等水因毛细现象而浸入横砌缝部J1中,也能够抑制水浸入到比第一槽16靠里侧的位置。
[0039] 如图3所示,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四条第二槽17A、17B、17C、17D从一端面11到另一端面11沿着长度方向连续地形成在块材10的下表面13b。将上述第二槽17A、17B、17C、17D统称为“第二槽17”。第二槽17包括在宽度方向侧直立形成的侧部17a、17a和将上述侧部17a、17a之间连结起来的上表面部17b(参照图6)。第二槽17A、17B呈直线状延伸地形成在下表面
13b的距侧面12a一定距离的位置,第二槽17C、17D呈直线状延伸地形成在下表面13b的距侧面12b一定距离的位置。由此,在沿左右方向连续设置块材10时,相邻的块材10的第二槽17彼此之间连通。
[0040] 第二槽17A、17B形成于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一槽16A相对的位置(第一槽16A的宽度的范围内)。第二槽17C、17D形成于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一槽16B相对的位置(第一槽16B的宽度的范围内)。由此,在块材10沿上下方向连续设置时,第二槽17A、17B位于第一槽16A的开口的上方,第二槽17C、17D位于第一槽16B的开口的上方(参照图6)。从第二槽17向下方滴落的水会落到第一槽16内。
[0041] 如图2及图3所示,在设置在上表面13a的第一槽16中形成有纵排水路18A、18B,用于排出积存在第一槽16内的水。此外,将纵排水路18A、18B统称为“纵排水路18”。如图6所示,纵排水路18由圆柱状的贯通孔所形成,该圆柱状的贯通孔将设置在第一槽16内的流入口即上部开口18a和设置在下表面13b的流出口即下部开口18b连通。纵排水路18的上部开口18a形成在第一槽16的底部16b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位置。纵排水路18的下部开口18b形成于下表面13b的,与沿上下方向连续设置块材10时在下侧相邻的块材10的第一槽16相对的位置。
[0042] 纵排水路18A、18B形成在将块材10的长度尺寸L三等分的位置。因此,在将上下的块材10沿长度方向偏离1/3来堆垒时,纵排水路18A的下部开口18b例如与在下侧相邻的块材10的第一槽16的纵排水路18B的上部开口18a相对(参照图7)。以这种形式,使上下的块材的纵排水路18的位置一致,从而上下连续设置的纵排水路18在上下方向上以一条直线状连通。
[0043] 此外,即使是上下的块材的纵排水路18的位置不一致的结构,上侧的块材10的纵排水路18和下侧的块材10的纵排水路18也能借助下侧的块材10的第一槽16而连通。利用这种结构,使积存在第一槽16内的水从纵排水路18排出。此外,还可以是如下的形状,即,使第一槽16具有规定的倾斜度,由此使水容易流入到纵排水路18,对此没有特别图示。
[0044] 在块材10的两侧的端面11、11形成有从上表面13a到下表面13b沿着高度方向连续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状的第三槽19A。第三槽19A将底部16b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的位置作为上端并且径直向下侧延伸,因此第三槽19A的下端处于与在下侧相邻的块材10的第一槽16相对的位置。如图5所示,在块材10沿左右方向连续设置时,沿左右方向相邻的块材10的第三槽19A彼此相对并组合起来,从而在块材10之间的纵砌缝部J2形成圆柱状的纵排水路19。此时,纵排水路19的上部开口19a形成在底部16b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纵排水路19的下部开口19b形成于与在下侧相邻的块材10的第一槽16相对的位置。
[0045] 在沿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连续设置块材10时,纵排水路19与纵排水路18连通(参照图7),与纵排水路18同样地,排出积存在第一槽16内的水。另外,采用纵排水路19(第三槽19A),在沿左右方向连续设置的块材10之间的纵砌缝部J2形成具有规定扩展幅度度的空间。利用该空间使由毛细现象引起的对水的吸引或水的浸透变弱,即使雨水等水因毛细现象而浸入纵砌缝部J2中,也能够抑制水浸入到比纵排水路19靠里侧的位置。
[0046] 在第一槽16A形成的纵排水路18、19的下部开口18b、19b形成在第二槽17A和第二槽17B的中间的位置。在第一槽16B形成的纵排水路18、19的下部开口18b、19b形成在第二槽17C和第二槽17D的中间的位置。另外,例如,在将侧面12a设为外壁面,将侧面12b设为内壁面的情况下,第二槽17B、17D形成在纵排水路18、19的下部开口18b、19b和内壁面(侧面12b)之间。
[0047] 本实施方式的止水构造20(参照图6及图7)构成为包括以上说明的第一槽16、第二槽17以及纵排水路18、19。
[0048]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砌体建筑物1的构筑方法的一例。
[0049] (基础建造工序)
[0050] 首先,构筑沿着壁体4的配置方向连续设置的基脚2。基脚2是设置在地面GD上的钢筋混凝土造的构造物,作为砌体建筑物1的基础发挥功能。基脚2具有埋设在地下的部分和从地面GD立起的部分,立起部分的上表面2a以平面状构成,用以载置壁体4。基脚2的厚度方向的尺寸设定为大于壁体4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块材10的宽度尺寸W),以能够载置一层地板的缘部和壁体4。
[0051] 此外,在基脚2形成排水单元,用以接受从块材10的砌缝部浸入而来的水,并将其排出到外部。对于排水单元而言,例如,在基脚2的上表面2a的,与作为第一级被载置的块材10的第二槽17的位置相对的位置形成沿左右方向连续的槽(省略图示),而且在该槽以规定的间隔形成贯通到外部的排水孔(省略图示)。由此,经纵排水路18、19流下来的水经由基脚
2的槽从排水孔排出。
[0052] (钢筋竖立设置工序)
[0053] 从基脚2的上表面2a以规定的间距竖立设置钢筋R。在本实施方式中,块材10的钢筋插入孔h的间距设定为长度尺寸L的1/3,因而以与此相同的间距来竖立设置钢筋R。通过如下方式竖立设置钢筋R,例如,在基脚2的混凝土浇筑前,以能够确保规定的固定长度的方式预先埋设钢筋R。此外,钢筋R的竖立设置方法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例如在基脚2埋设成为锚固件螺母等固定构件,并将钢筋固定于该固定构件。
[0054] (块材堆垒工序)
[0055] 首先,将第一级的块材10载置于基脚2的上表面2a。此时,将密封材料S1沿长度方向不中断地以条纹状浇筑在块材10的下表面13b的凹部15和第二槽17B之间及凹部15和第二槽17C之间(参照图6)。此外,也可以不向块材10侧浇筑密封材料S1,而是向基脚2侧浇筑密封材料S1。块材10处于使钢筋R贯穿各钢筋插入孔h的中央的位置。另外,在块材10的长度方向上连续设置块材10时,预先在端面11的凹部14A和第三槽19A、19A之间,沿高度方向不中断地以条纹状浇筑密封材料S2(参照图5)。此时,向下表面13b浇筑了的密封材料S1和向端面11浇筑后的密封材料S2连续,由此,横砌缝处的密封材料S1和纵砌缝处的密封材料S2连续。
[0056] 接着,将第二级的块材10载置于第一级的块材10的上表面13a。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级的块材10相对于第一级的块材10沿长度方向偏离1/3地进行载置。图示的块材10的长度尺寸约为750mm左右,因而偏离约250mm左右。此时,与第一级的块材10同样地,预先在块材10的下表面13b浇筑密封材料S1,在块材10的端面11浇筑密封材料S2。此外,向下表面13b浇筑后的密封材料S1位于第一级的块材的上表面13a中的钢筋插入孔h和第一槽16之间的空间内。在此,也可以不预先向第二级的块材10的下表面13b浇筑密封材料S1,而是预先向第一级的块材10的上表面13a浇筑密封材料S1。
[0057] 接着,将第三级的块材10载置于第二级的块材10的上表面13a。以第三级的块材10的端面11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与第一级的块材10的端面11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一致的方式载置第三级的块材10。此时,与第一级和第二级相同地,预先在下表面13b浇筑密封材料S1,在端面11浇筑密封材料S2。在此,也可以不预先向第三级的块材10的下表面13b浇筑密封材料S1,而是预先向第二级的块材10的上表面13a浇筑密封材料S1。
[0058] 之后,以同样的方式重复作业,将块材10堆垒到期望高度。此外,当使用具有未能到达期望高度的长度的钢筋时,在作业过程中适当地将钢筋接长。
[0059] (张赋予工序及灰浆填充工序)
[0060] 如果重复进行规定次数的块材堆垒工序而将块材10堆垒到某一高度,隔着垫圈利用螺母,对钢筋的从堆垒后的块材的上端面突出的被螺纹切削后的部分进行紧固,从而向钢筋赋予张力。然后,自块材10的上表面13a的钢筋插入孔h的间隙和灰浆材料填充用孔14的间隙填充灰浆材料G。钢筋插入孔h、灰浆材料填充用孔14、灰浆材料填充用的凹部15是全部连通着的(参照图4),因而从堆积在下侧的块材10开始依次填充灰浆材料G。此外,在钢筋插入孔h、灰浆材料填充用孔14以及灰浆材料填充用的凹部15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浇筑了密封材料S1、S2,从而作用有压缩力,因此,灰浆材料G不会向块材10的外部泄漏。关于灰浆材料G的填充频率,例如可以将块材10每堆垒五层左右,就填充灰浆材料G。成为填充灰浆材料G的周期的最适合的层数是可以适当设定的。
[0061] 重复进行上述的工序,将块材10堆垒到最上层。与上述内容同样地,从在最上层堆垒的块材10的上表面13a的钢筋插入孔h的间隙和灰浆材料填充用孔14的间隙填充灰浆材料G。此外,最上层的块材例如可以是,没有形成块材10的第一槽16及纵排水路18、19的构造。通过以上的工序,构筑成本实施方式的壁体4。
[0062]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止水构造20,在块材10的上表面13a形成有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槽16。因此,在沿上下方向连续设置块材10时,第一槽16位于块材10之间的横砌缝部J1内。由此,即使水浸入到横砌缝部J1,也能够抑制水浸入到比第一槽16靠里侧的位置。
[0063] 另外,设置在第一槽16的纵排水路18、19的下部开口18b、19b与在下侧相邻的块材10的第一槽16相对。由此,即使水在横砌缝部J1内积存在第一槽16内,也能够利用纵排水路
18、19向在下侧相邻的块材10的第一槽16进行排水。
[0064] 另外,由于纵排水路19形成在纵砌缝部J2,因此,即使水浸入到纵砌缝部J2,也能够抑制水浸入到比纵排水路19靠里侧的位置。
[0065] 另外,在块材10的下表面13b形成的第二槽17与在下侧相邻的块材10的第一槽16相对。由此,即使水从横砌缝部J1顺着块材10的下表面13b而浸入,也能够抑制水浸入到比第二槽17靠里侧的位置。
[0066] 另外,纵排水路18、19的下部开口18b、19b位于两条第二槽17A、17B之间和两条第二槽17C、17D之间。由此,即使从下部开口18b、19b排出的水要顺着块材10的下表面13b沿宽度方向扩展,由于利用第二槽17使下表面13b中断,因此也能够抑制水的扩展。
[0067] 另外,在将侧面12a设为外壁面,将侧面12b设为内壁面的情况下,第二槽17B、17D形成在纵排水路18、19的下部开口18b、19b和内壁面之间。因此,能够利用该第二槽17B、17D,来抑制经纵排水路18、19流下来并从下部开口18b、19b排出来的水顺着下表面13b浸入到内壁面侧。
[0068]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例如,例示了第一槽相对于侧面平行地以直线状形成的例子,但不限于此。第一槽可以以描画规定的曲线的方式形成,也可以沿宽度方向蜿蜒曲折地形成。另外,即使以直线状形成,也可以形成为在宽度方向一侧具有规定的倾斜度。此外,通过像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形成,容易使左右相邻的块材的第一槽之间相连通,另外,在沿上下方向连续设置块材时,能够容易使纵排水路的下部开口与第一槽相对。第一槽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弧状。此时,侧部16a、16a和底部16b顺畅地连续。第一槽的截面形状可以是三形状。此时,侧部16a、16a在下端相连结,没有形成相当于底部16b的部分。第一槽只要是槽状,任何形状都可以。
[0069] 另外,例示了第一槽从一端面到另一端面沿长度方向连续地形成为一条,但不限于此。例如,只要第一槽是沿着长度方向形成的,也可以在长度方向上的中途中断而由两条槽所形成。此时,构成为两条槽中任一个与纵排水路连通即可。
[0070] 另外,例示了如下这样的例子,即,设置在块材的钢筋插入孔设为具有长度尺寸的1/3的间隔,因此将沿上下方向堆垒的块材偏离1/3来进行堆叠,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以不使沿上下方向堆垒的块材沿左右偏离的方式进行堆叠,也可以通过变更钢筋插入孔的间隔来变更偏离量。
[0071] 另外,例示了仅由尺寸相同的块材来构成壁体的例子,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将宽度尺寸及高度尺寸相同但长度尺寸不同的多种块材进行组合,来构成壁体,通过这样构成,能容易设计作为窗户的开口等。
[0072] 附图标记说明
[0073] 1…砌体建筑物,2…基脚,2a…上表面,4…壁体,10…块材,11…端面,12(12a、12b)…侧面,13a…上表面,13b…下表面,16(16A、16B)…第一槽,18、19…纵排水路,17(17A、17B、17C、17D)…第二槽,20…止水构造。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