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化学反应,工艺和试剂 / 热分解 / 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

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

阅读:858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废弃物用 热分解 装置,备有:加热上述废弃物的加热室;将上述废弃物导入上述加热室内的导入口;设在上述加热室内的至少一对 电极 ;夹设在上述电极间的、以 碳 为主要成分的若干发光发热体用球体构成的发光发热体,该发光发热体在加 电压 时产生放电;把上述废弃物被热分解后的分解气体排出上述加热室外的排气口。同时,还具有使上述加热室内成为无 氧 状态或 真空 状态的无氧状态化装置以及减压装置。上述发光发热用球体处于无氧状态或真空状态。根据本 发明 几乎所有的废弃物都可以在高温下分解为不产生有害物质的无害的低分子量物质。,下面是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
加热废弃物的加热室;
将上述废弃物导入上述加热室内的导入口;
设在上述加热室内的至少一对电极
夹设在上述电极间的、以为主要成分且具有不浸透性的若干发光 发热球体构成的发光发热体,该发光发热体在加电压时产生放电;
把上述废弃物被热分解后的分解气体排出上述加热室外的排气口;
上述发光发热球体是将酚树脂、聚二乙烯苯树脂、石油沥青焦油沥青、松根油沥青中的至少一种、与丙烯腈系纤维、动物纤维、 石墨粉末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或者与钨粉末、粉末、锆粉末、铌粉末、 粉末中的至少一种混合来构成,且处于无状态下;上述废弃物置于 上述发光发热体的上面,或者使其与上述发光发热体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代替上 述发光发热球体处于无氧状态下,将其置于真空状态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发 光发热球体含有一碳化二钨、碳化钛、碳化锆、碳化铌以及渗氮金属的 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发 光发热球体是球形。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 加热室内,备有把上述废弃物压接在上述发光发热球体上的压接机构。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过 滤器,该过滤器由活性碳和木炭中的至少一方构成,可供上述分解气体 通过。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真 空计和压调节机构,真空计测定上述加热室内的压力,压力调节机构 根据真空计的测定值把上述加热室内的压力调节到预定值。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 加热室内壁的至少上述发光发热球体接触的部分与上述发光发热用球体 之间,备有以碳为主要成分的夹设材。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加 热室内壁的至少上述发光发热球体接触的部分,是用不定形耐火物构成 的,该不定形耐火物至少含有从氮化硼、铌、碳化、碳化硼、氧化镁、 氧化铪、二氧化铪、氧化铍中选择出的一种。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 电极的至少一部分是棒状或状,被上述发光发热球体包围着。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 将液体状废弃物导入上述加热室内的导入管。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 将上述分解气体中残存的有害物质热分解、使该分解气体无害化的分解 气体无害化装置,该分解气体无害化装置备有:
加热上述分解气体的分解气体加热室;
将上述分解气体导入上述分解气体加热室内的分解气体导入口;
设在上述分解气体加热室内的至少一对第二电极;
夹设在上述第二电极间的、由以碳为主要成分的若干第二发光发热 体用球体构成的第二发光发热体,该第二发光发热体上加上电压时,产 生放电;
把上述分解气体被无害化后的无害化气体排出上述分解气体加热室 外的无害化气体排气口;
由活性碳和木炭中的至少一方构成、并供上述无害化气体通过的过 滤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 解气体无害化装置至少备有以下(a)~(d)中的一个:
(a)测定上述分解气体加热室内压力的第二真空计和根据该第二真空 计的测定值把上述分解气体加热室内的压力调节到预定值的第二压力调 节机构;
(b)在上述分解气体加热室内壁中的至少上述第二发光发热球体接触 的部分与上述第二发光发热球体之间所备有的以碳为主要成分的第2夹 设材;
(c)至少上述第二发光发热球体接触的部分,是由不定形耐火物构成 的上述分解气体加热室的内壁,上述不定形耐火物至少含有从氮化硼、 铌、碳化硅、碳化硼、氧化镁、氧化铪、二氧化铪、氧化铍铝中选择出 的一种;
(d)被上述第二发光发热球体包围着的、至少一部分是杆状或角状的 第二电极。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该热分解装置对各种废弃物进行 热分解处理而不产生有害气体。这些废弃物是以树脂等高分子废弃物为 首的一般废弃物、工业废弃物、感染性医疗废弃物、PCB、废油等化学 物质等。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中,每天排出大量的废弃物,其处理是一大问题。废弃物 通常有一般废弃物、工业废弃物、医疗废弃物等各种,多数是被焚烧或 掩埋处理。该二种处理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焚烧处理的最大问题是,在焚烧废弃物时产生有害物质。在焚烧处 理中,由于供给空气使废弃物燃烧,所以,生成尘、二、NOx 等氮化合物等的有害物质,与废气一起排出。另外,由于其燃烧温度在 700~800℃,所以,多少会生成有害的二噁烷。因此,存在着生成含二 噁烷的废气和灰的问题。
在世界上对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含量都有限制。尤其是二噁烷,其毒 性非常强,而且长期对人体有不良影响,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其排出。
为了防止二噁烷的生成,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分选生成二噁烷的废弃物和不生成二噁烷的废弃物,只对不生 成二噁烷的废弃物进行焚烧处理。
(2)在焚烧炉中安装能去除或分解废气中所含二噁烷的装置。
(3)使用以不容易生成二噁烷的高温燃烧废弃物的焚烧炉(下面称 为高温焚烧炉)。
但是,上述(1)的方法,分选废弃物很麻烦,而且费用高。另外, 要完全地分选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不可避免地会生成少量的二噁烷。
上述(2)的方法,能完全去除或分解二噁烷的低价的装置在目前尚 未实用化,所以该方法不可行。为此,现有技术中经常采用把二次焚烧 炉(该二次焚烧炉使废气中的二噁烷燃烧)、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将 废气急冷,使二噁烷不生成)和袋过滤器(该袋过滤器用于除去残存在 废气中的二噁烷)设置在焚烧炉内的方法。但是,这样将若干装置组合 地设置,需要大量费用,而且导致焚烧炉的复杂化。
如上所述,废气中除了二噁烷外还含有若干有害物质。为了将其全 部除去,必须把除去有害物质的若干装置安装在焚烧炉内。因此,成本 高,该焚烧炉的构造也复杂化。
上述(3)的方法,由于上述高温焚烧炉价格很高,所以,要废弃掉 现有的焚烧炉,新设置上述高温焚烧炉,不是很容易的事。另外,即使 使用已实用化的上述高温焚烧炉,也不能完全防止微量的二噁烷生成。
另外,焚烧处理的方法,除了上述生成有害物质外还有其它问题。 即,通常废弃物中也含有金属或玻璃等不燃性的材质。因此,直接焚烧 处理时,产生不燃的残渣,必须要将它们从焚烧炉中取出,该作业很麻 烦。另外,如果将材质分选开,分别地进行处理,则分选作业也很麻烦, 而且成本高。
另外,废弃物中还有工业废弃物、像汽车或家电产品破碎后的粉碎 垃圾那样的由几乎不燃性材质构成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也不适合于焚 烧处理。
废弃物的另一处理法是掩埋处理。但是,掩埋处理所需的场所不容 易确保。而且,废弃物中的化学物质在土中复合,有可能再合成新的化 学物质(有害物质)。另外,含有铅等有害重金属和二噁烷等有害化学 物质的废弃物,因降雨等上述重金属或化学物质溶出,将土壤、河流、 地下污染(土壤污染、水质污染),引起大环境的破坏。
另外,对于废弃物中的PCB或二噁烷等的恰当的处理方法(有效且 安全的方法)还没有研究出来,只有积蓄保管的方法,这种废弃物在保 管中因泄漏而污染环境,希望及早有解决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各种问题,希望有一种能不生成有害物质地处理全部 废弃物的处理装置。例如,不使废弃物燃烧,而是用高温将其分解的装 置。但是,要有效地得到使所有废弃物热分解的高温,是很困难的,至 今尚未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低价的 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本发明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能对几乎所有的 废弃物进行热分解处理,而不生成煤尘、氯化氢等氯化合物、NOx等氮 化物、二噁烷等的有害物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由下述构造构成。即,本发明的废弃物 用热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
加热上述废弃物的加热室;
将上述废弃物导入上述加热室内的导入口;
设在上述加热室内的至少一对电极
夹设在上述电极间的、以碳为主要成分且具有不浸透性的若干发光 发热球体构成的发光发热体,该发光发热体在加电压时产生放电;
把上述废弃物被热分解后的分解气体排出上述加热室外的排气口。
借助上述构造,在上述发光发热球体之间产生放电。该放电部分的 温度是3000℃左右的高温,所以,利用该高温,除了高沸点的金属外, 可将包括PCB的几乎全部废弃物热分解为无害的低分子量物质,而不生 成二噁烷等的上述有害物质。
这样,即使是含有在通常的焚烧处理中不能处理的不燃性废弃物的 废弃物,也不必分选,可一次进行热分解处理。另外,即使含有在焚烧 处理时可能生成二噁烷的废弃物,也不必分选,可进行热分解处理。因 此,废弃物处理时不很麻烦,也不要高成本。
另外,在热分解处理后,几乎不生成残渣,所以,不需要去除残渣 的作业。
另外,对于焚烧废弃物而生成二噁烷的残留物、PCB等没有恰当处 理方法、只靠蓄积保管方法的废弃物,也同样地可热分解处理成为无害 的低分子量物质。
因此,本发明是通过有效且稳定地产生约3000℃的极高温并保持之 而实现的。
虽然上述放电部分的温度是约3000℃的高温,但是在离开它十数cm 位置处的温度约在200℃以下。这样,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的内壁和外壁, 即使是简单的构造也能保持内部的3000℃的高温。因此,该废弃物用热 分解装置的构造可以简单,可低价制造。
另外,由热分解生成的低分子量物质,从约3000℃被急冷到约200℃ 以下。如果是慢慢冷却,则上述低分子量物质处在容易生成二噁烷的温 度下的时间加长,在冷却中有时会再生成二噁烷。如上所述,由于上述 低分子量物质被急冷,所以再生成二噁烷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另外,上述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最好备有将上述加热室内形成为 无氧状态的无氧状态化机构,上述发光发热球体是将酚系树脂、聚二 乙烯苯树脂、石油沥青、煤焦油沥青、松根油沥青中的至少一种、与丙 烯腈系纤维、动物纤维、石墨粉末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或者与钨粉末、 粉末、锆粉末、铌粉末、粉末中的至少一种混合来构成,且处于无 氧状态下;上述废弃物置于上述发光发热体的上面,或者使其与上述发 光发热体接触。这样,上述发光发热球体不容易氧化劣化,发光发热球 体不容易变形,放电效率不容易降低,所以,可长期间使用该发光发热 球体。例如,当上述发光发热球体是圆球形时,其放电效率非常高,但 如果因氧化劣化而变形,则其放电效率会降低。另外,本发明中所说的 无氧状态,是指氧浓度为空气中的氧浓度以下的状态。
虽然氧浓度越低越好,但只要在空气中的氧浓度以下就没有问题。 如果氧浓度超过了空气中的氧浓度,则上述发光发热球体容易氧化劣化。
另外,上述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代替上述发光发热球体处于无氧 状态下,将其置于真空状态下。这样,放电效率好,容易得到高温。而 且用较少电就能得到高温,可降低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的运转成本。 另外,与上述处于无氧状态下同样地,上述发光发热球体不容易劣化, 可长时间使用。
另外,在真空状态下,由于分子的存在密度低,所以,分解后的分 子不容易再结合而生成新的化学物质。另外,本发明中的真空状态,是 指真空度为大气压以下的状态。
虽然真空度越高越好,但中真空(10-2Pa以上、10Pa以下)即足够, 低真空也可以(10Pa以上、大气压以下)。
另外,上述发光发热球体有一碳化二钨、碳化钛、碳化锆、碳化铌 以及渗氮金属的至少一种。
另外,上述发光发热球体,可由从木炭、石墨、碳复合材料中选择 出的至少一种构成。上述木炭例如是备长炭(一种日本有名的木炭)等。 但是,木炭和石墨等那样的碳类,在其表面和内部有很多细孔,将气体 吸附在该细孔内。所以,存在着在高温下放出上述吸附气体的问题。因 此,对木炭或石墨等那样的碳类,最好进行堵塞上述细孔等的防止气体 吸附的处理。
另外,上述发光发热球体,最好具有不浸透性。这样,由于物质的 吸附性低,所以使用时不容易吸附上述有害物质,或者在使用时放出吸 附气体等问题较少产生。另外,由于不容易被有害物质的化学物质劣化 或氧化劣化,所以,可长时间使用上述发光发热球体。
另外,上述发光发热球体最好是球形。为了在发光发热体间有效产 生放电,上述发光发热球体相互间最好是点接触,如果是线接触或面接 触,则通电多,放电效率降低。把上述发光发热球体做成为球形,发光 发热球体相互间的接触必定是点接触,所以,可有效地进行放电,容易 得到高温,可降低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的运转成本。
另外,上述发光发热球体,长期间使用后,因上述放电或氧化等而 劣化,形状可能变形。尤其是当上述放电的部分集中在特定部位时,该 部位的劣化就更大。但是,如果上述发光发热球体是球形,则借助上述 放电的作用,发光发热球体旋转,所以,产生放电的部分不容易集中在 特定的部位,而在整个面上各点放电的可能性大。因此,即使上述发光 发热球体劣化或变形,由于形状仍保持为球形,所以,上述放电效率降 低的可能性小。
另外,只要上述发光发热球体相互接触的形态是点接触,则上述发 光发热球体也可以是十二面体、二十面体等的多面体,本发明中的球形 也包含多面体。但是,上述发光发热球体最好是圆球形。
另外,在上述加热室内,可备有把上述废弃物压接在上述发光发热 球体上的压接机构。
根据该构造,上述废弃物可有效地与发光发热球体的放电部分接触。 这样,上述废弃物被有效地加热到3000℃左右的高温,所以,可提高废 弃物的热分解效率。
另外,上述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备有过滤器,该过滤器由活性碳和 木炭中的至少一方构成,可供上述分解气体通过。
这样,即使上述分解气体中含有碳化氢、重金属、未分解的有害物 质,也能由上述过滤器将其吸附,可防止将重金属等排出废弃物用热分 解装置外。
另外,还可以备有真空计和压力调节机构,真空计用于测定上述加 热室内的压力,压力调节机构用于根据真空计的测定值把上述加热室内 的压力调节到预定值。
这样,可自动地将上述加热室内调节到最适当的压力。
另外,在上述加热室内壁的至少上述发光发热球体接触的部分与上 述发光发热用球体之间,可以备有以碳为主要成分的夹设材。这样,由 于上述加热室的内壁不与高温的发光发热球体接触,所以,不容易因热 而劣化,内壁的耐久性提高。
上述夹设材的材质,可以是不浸透性石墨等的碳材,其形状无特别 限定,可以是板状、杆状等。
另外,上述加热室内壁的至少上述发光发热球体接触的部分,是用 不定形耐火物构成的,该不定形耐火物至少含有从氮化硼(BN)、铌(Nb)、 碳化(SiC)、碳化硼(BxCy)、氧化镁(MgO)、氧化铪(HfO)、 二氧化铪(HfO2、氧化铍(Al2BeO4,BeO4·Al2O3)中选择出的一 种。
根据该构造,不定形耐火物的耐热性高,经得住3000℃左右的高温, 所以上述加热室内壁的劣化少。
尤其是由于氮化硼的熔点高达3000℃,所以,含有它的不定形耐火 物,其耐热性好,上述加热室内壁不容易因热而劣化或熔解。另外,高 温时的电绝缘性良好,所以,与发光发热球体接触时不通电。
另外,如果添加铌、碳化硅,则能提高高温时的强度。另外,碳化 硼中,含有作为2成分系有各种化合物,含有它的不定形耐火物,密度小 强度高。另外,含有氧化铪的不定形耐火物,耐蚀性好。含有氧化镁的 不定形耐火物,耐热性和耐火性好。
另外,上述电极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是棒状或状,被上述发光发热 球体包围着。这样,上述的放电效率高。
另外,可以备有将液体状废弃物导入上述加热室内的导入管。
另外,备有将上述分解气体中残存的有害物质热分解,使该分解气 体无害化的分解气体无害化装置,该分解气体无害化装置备有:
加热上述分解气体的分解气体加热室;
将上述分解气体导入上述分解气体加热室内的分解气体导入口;
设在上述分解气体加热室内的至少一对第2电极;
夹设在上述第2电极间的、由以碳为主要成分的若干第2发光发热球 体构成的第2发光发热体,该第2发光发热体上加上电压时,产生放电;
把上述分解气体被无害化后的无害化气体排出上述分解气体加热室 外的无害化气体排气口;
由活性碳和木炭中的至少一方构成、并供上述无害化气体通过的过 滤器。
根据该构造,在上述分解气体无害化装置的第2发光发热球体间产生 放电。该放电部分为3000℃的高温,所以,利用该高温,即使上述分解 气体中含有碳化氢化合物或上述有害物质,也可以由该分解气体无害化 装置将它们完全热分解,使上述分解气体无害化。因此,将上述有害物 质排出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外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另外,上述分解气体无害化装置至少备有以下(a)~(d)中的一个:
(a)测定上述分解气体加热室内压力的第2真空计和根据该第2真空计 的测定值把上述分解气体加热室内的压力调节到预定值的第2压力调节 机构;
(b)在上述分解气体加热室内壁中的至少上述第2发光发热球体接触 的部分与上述第2发光发热球体之间所备有的以碳为主要成分的第2夹设 材;
(c)至少上述第2发光发热球体接触的部分,是由不定形耐火物构成的 上述分解气体加热室的内壁,上述不定形耐火物至少含有从氮化硼、铌、 碳化硅、碳化硼、氧化镁、氧化铪、二氧化铪、氧化铍铝中选择出的一种;
(d)被上述第2发光发热球体包围着的、至少一部分是杆状或角状的第 2电极。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例之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之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的A-A线断面图。
图3是图1之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的B-B线断面图。
图4是说明发光发热体中的放电状况的概念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例之变形例的纵断面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例之变形例的水平断面图。
图7是第2实施例之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的纵断面图。
图8是图7之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的C-C线断面图。
图9是第3实施例之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之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的局部水平断面图。
图11是第4实施例之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的纵断面图。
图12是图11之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的D-D线断面图。
图13是第5实施例之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的纵断面图。
图14是第6实施例之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中的加热室下部的纵断面 图和水平断面图。
图15是第7实施例之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的纵断面图。
图16是发光发热体单元的架台的立体图。
图17是固定着夹设材的架台的侧面图和平面图。
图18是安装着角状电极的碳电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的实施例。以 下说明中的“上”、“下”、“前”、“后”、“左”、“右”等表示 方向的词,如无特别限定,是指图中的各方向。
本发明不局限于下述实施例。
(第1实施例)
图1是表示第1实施例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1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 图1中的A-A线纵断面图。图3是图1中的B-B线纵断面图。
内部备有加热室10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1,在其前面(图3中是左 侧面)备有将废弃物导入加热室10内的导入口20,在其后面(图3中是右 侧)备有排气口21,该排气口21将废弃物被热分解后生成的分解气体排 出加热室10外。导入口20可用22开闭,关闭时保持加热室10内部的气 密性。
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1的外壁11是4层构造,从内层起,由耐火混凝 土13a、板12a、耐火混凝土13b、涂敷着耐热涂料的铁板12b构成。另 外,最内层的耐火混凝土13a的、位于后述发光发热球体40下方的部分, 置换为耐热耐火砖14。在耐热耐火砖14的砌缝部分,充填着耐火混凝土 等不定形耐火物(图未示),以提高加热室10的气密性。
加热室10内虽然如后所述为3000℃的高温,但是在离开发光发热球 体40十数cm位置处的温度约在200℃以下,并且,由于加热室10内是无氧 状态或真空状态,所以热传导少,因此,外壁11可以做成这样简单的构 造。
由耐火混凝土13a包围着的长方体状空间,形成气密性的加热室10。 从导入口20导入的废弃物在该加热室10内被加热而热分解,生成的分解 气体从排气口21排出。
在加热室10的下部,充填着很多由石墨等碳材构成的球形发光发热 球体40,构成发光发热体41。由于发光发热球体40是球形,所以,相邻 发光发热球体40相互为点接触。关于该发光发热球体40的构造和制法, 将在后面说明。
在加热室10的两侧面的下部,配设着构成一对电极的2片板状碳电极 30、30,发光发热球体40夹在该2片碳电极30、30之间。在该碳电极30、 30上安装着碳棒31、31,碳棒31贯穿外壁11伸到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1的 外部。碳棒31也可以是耐热耐火不锈制的棒。但是,如果是耐热耐火 不锈钢制的棒贯穿碳电极30与发光发热球体40接触的构造时,为了防止 劣化,必须用碳制覆盖材覆盖该接触部分。
在排气口21,用排气管23连接着真空51。该真空泵51相当于作为 本发明构成要件的无氧状态化机构或减压机构。另外,在排气管23上设 有图未示的真空计和压力调节机构。用上述真空计测定加热室10内的压 力,当该压力超过预定值时,由上述压力调节机构自动地调节(排气) 多余的气体,使加热室10内的压力保持一定。另外,无氧状态化机构或 减压机构可以是其它任意机构,只要能将加热室10内形成为无氧状态或 真空状态即可。
在排气管23内,设有纤维状的活性碳过滤器50。在活性碳的表面及 内部有无数细孔(该细孔中,有直径2nm以下的微细孔、2nm以上100nm 以下的中间细孔、100nm以上的大细孔),其比表面比较大,约为500~ 1700m2/g,所以活性碳具有强吸附性,可选择地吸附比较大的分子,也 可以用各种大小的细孔吸附各种分子。活性碳尤其对甲烷等碳化氢类具 有强吸附性。另外,也可以采用粒状活性碳代替纤维状的活性碳过滤器 50。但也可以采用碳类以外材质的过滤器,只要具有吸附性即可。
在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1两侧面设有碳电极30的部分,设有开口部 52,用于进行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1内部的检查和维修(发光发热球体40、 碳电极30等的劣化程度的检查和更换)。
陶瓷制的板53覆盖着开口部52,并用若干螺栓54将该板53固定在外 壁11上。在板53与外壁11的铁板12b表面间,夹设着图未示的耐火片(密 封材),所以,充分保持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1内的气密性。在碳电极30 与板53之间备有耐火混凝土55,所以,充分保持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1内 的保温性。板53也可以是覆盖着绝缘材的铁板,也可以用耐热耐火砖代 替该耐火混凝土55。
板53、耐火混凝土55、碳电极30和碳棒31这四个部件,形成一体化 的电极单元57。借助该构造,更换碳电极30时,不必分别地取下板53、 耐火混凝土55、碳电极30和碳棒31,只要取下一体化的电极单元57进行 更换,就可更换碳电极30,所以碳电极30的更换作业容易。
在开口部52的侧面,备有覆盖外层耐火混凝土13b断面部分的铁制四 方形筒状物56。耐火混凝土55的与四方形筒状物56相向的部分由铁板59 覆盖着,通过四方形筒状物56与铁板59的滑动,电极单元57可容易地出 入开口部52。
下面,说明使用该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1,对废弃物进行热分解处理 的方法。
打开导入口20的门22,投入图未示的废弃物,载置在发光发热球体 40上。
然后,使真空泵51动作,将加热室10内减压形成为真空状态(例如 可以是6.7×10-2Pa的高真空,也可以是0.02~0.06MPa的低真空)。因此, 充填在加热室10内的发光发热球体40也处于真空状态下。
碳棒31、31连接着图未示的电源。对碳电极30、30加上约200V(电 流300~400A)的电压时,在发光发热球体40间产生放电,该放电在整个 发光发热体41中进行。另外,为了提高该放电的强度,可以加400~500 V(电流100~150A)的电压。
下面,参照图4详细说明产生放电的构造。图4(a)表示发光发热球 体40相互呈点接触的形态。图4(b)是将其接触部分放大的图。
发光发热球体40是球形的,所以其接触形态是点接触。但是,发光 发热球体40的表面有微小凹凸,所以在上述接触部分,存在着微小凸部 之间接触的接触点和间隙部。往那里加电压时,虽然通过上述接触点产 生通电,但是发光发热球体40之间接触的面积小,不能通过大电流,所 以在上述间隙部引起放电,产生火花42。因此,如果发光发热球体40之 间呈线接触或面接触而使接触面积增大时,则有多的电流通过,放电效 率降低。
该放电部分(火花42)的温度约为3000℃,在加电压后数十秒的短 时间内,发光发热球体40的周边稳定在约3000℃的高温。这时的废弃物 用热分解装置1外壁11(铁板12b)的温度是室温。放电稳定地产生后, 所加的电压在30V的低电压(电流300~400A)即可。根据电压的大小, 可调节得到的温度,所以,可根据需要改变电压的大小。
发光发热球体40长期使用后,因上述放电或氧化等而劣化,其形状 可能会变形。尤其是当上述放电的部分集中在特定部位时,该部位的劣 化就更大。但是,如果上述发光发热球体40是球形,则借助上述放电的 作用,发光发热球体40旋转,所以,产生放电的部分不容易集中在特定 的部位,而整个面上各点放电的可能性大。因此,即使上述发光发热球 体40劣化或变形,其形状仍保持为球形。
载置在发光发热球体40上的废弃物,被加热到约3000℃的高温,不 燃烧地被热分解,并且热分解时不产生煤尘、氯化氢等氯化合物、NOx 等氮化合物、二噁烷等的有害物质,成为由无害低分子量物质构成的分 解气体。另外,当废弃物中含有上述有害物质时,上述有害物质被高温 热分解,同样地成为由无害低分子量物质构成的分解气体。
另外,由于约3000℃的高温,除了高沸点的金属外,能对以粉末或 固体PCB为首的几乎所有的废弃物进行热分解处理。这时,几乎不留下 残渣。因此,不仅生橡胶、树脂等的一般废弃物,就连瓶子等玻璃制品 或罐等金属制品等的不燃性废弃物、工业废弃物、医疗废弃物、粉碎垃 圾等各种废弃物也不必分选,可一次地进行热分解处理。瓶等玻璃制品 被粉碎后,成为与发光发热球体40同样程度的大小时,容易与发光发热 球体40接触,提高热分解速度。另外,对于不定形物,用压缩的方法先 将其固形化后再粉碎,同样地可提高热分解速度。
上述放电产生热,同时也产生光。在有害物质的热分解中,该光具 有促进其分解反应的效果。尤其是在二噁烷的热分解中,其效果更高。
在生成的上述分解气体中,除了无害低分子量物质外,有时也含有 碳化氢或金属等,它们被活性碳过滤器50吸附,所以,几乎不排出废弃 物用热分解装置1外。另外,虽然也可能残存微量的上述有害物质,但它 们也被活性碳过滤器50吸附,所以,也几乎不排出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1 外。
该活性碳过滤器50通过被120~200℃的水蒸气吹喷,可以再生、重 复使用。因此,在经济性和防止二次公害方面具有优越性。另外,被吸 附的金属的比率增高了的活性碳,通过用工业用研磨机等粉碎,利用比 重进行筛分,可以回收金属。
导入口20、排气口21、真空泵51、图未示上述压力调节装置等在废 弃物用热分解装置1上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本实施例,可以设在其它位置, 只要能达到本发明目的即可。例如,真空泵51在本实施例中是安装在废 弃物用热分解装置1的外部,但也可以内藏在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1的内 部。
本实施例中,是将废弃物载置在发光发热球体40上进行热分解处理 的,但最好在废弃物上加上荷重,或者用弹簧等对废弃物施加压力,通 过用这些方法把废弃物压接在发光发热球体40上,这样,废弃物与发光 发热球体40的接触效率高,所以,可提高废弃物的热分解速度。
图5和图6表示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该变形例中备有将废弃物压接在 发光发热球体40上的压接机构。图5是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1a的纵断面 图。图6是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1a的水平断面图。图5、图6中,与第1实 施例之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1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注以相同标记。
与第1实施例之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1中相同的部分,其说明从略, 只说明不同的部分。
用自身荷重将废弃物60压接在发光发热球体40上的压接板61,通过 绳状物62以水平状态悬挂在加热室10内。为了使压接板61稳定地保持水 平状态,绳状物62在中途分支成4根,分别固定在压接板61的四角。
绳状物62与安装在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1a上面的升降装置64连接, 升降装置64将绳状物62卷起或放出,使压接板61在加热室10内升降。
在加热室10内壁的两侧面,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沟槽66。在压接 板61与沟槽66相向的位置,备有与沟槽66嵌合的凸部68。在该凸部68嵌 合在沟槽66内的状态使压接板61升降,所以,压接板61能沿着沟槽66稳 定地升降。
上述压接板61、绳状物62和升降装置64构成压接机构,借助该压接 机构,可以使压接板61根据废弃物60的分解程度(废弃物60的大小变化) 降下,所以,将废弃物60压接在发光发热球体40上,总保持着效率良好 的接触状态。结果,可提高废弃物60的分解速度。分解速度的提高虽然 因压接板61的重量、废弃物的种类、真空度等的条件而有所不同,但可 将废弃物60的分解速度提高30~40%。
另外,虽然绳状物62穿过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1a的外壁11与升降装 置64连接,但做成为能充分保持加热室10内气密性的构造。
压接板61的材质无特别限定,只要具有足够的重量、耐热性、耐蚀 性即可。绳状物62的材质也无特别限定,只要具有强度、耐热性、耐蚀 性即可。具体地说,压接板61和绳状物62的材质,最好采用碳材、不浸 透性石墨、陶瓷、耐热不锈钢等。另外,升降装置64可以是电动的或手 动的。
本变形例中所采用的压接机构,是利用压接板61的荷重将废弃物60 压接在发光发热球体40上,但也可以采用利用弹簧等的弹力,将废弃物 推压到发光发热球体40上的压接机构。
(第2实施例)
图7是表示第2实施例之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2的纵断面图。图8是图7 中的C-C线水平断面图。与第1实施例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注以相同标 记。
第2实施例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2,备有适合于将液体导入加热室 内的导入口20,适用于对废油、废液、PCB等液体状废弃物进行处理。 与第1实施例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1相同的部分,其说明从略,只说明 不同的部分。
供液体状废弃物流入的导入管24,贯穿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2的侧 面,水平地延伸到加热室10内。导入管24在加热室10内分支成若干根管 (图8例中是2根),然后合流为一根。合流后的导入管24伸入到与上述 贯穿的侧面相反侧的侧面,这样固定在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2的加热室10 内。
在导入管24的位于加热室10内部分的下面,设有若干孔26,在导入 管24内流过来的液体状废弃物28,根据需要从孔26呈喷射状放出,与发 光发热球体40接触。由该导入管24和孔26构成适合于导入液体状废弃物 的导入口20。
导入管24的位于加热室10内部分的形状无特别限定,可以自由设计。 本实施例中,是将导入管24分支成若干根后再合流的形态,但也可以不 将导入管24分支,也可以分支后不合流。
导入管24的材质无特别限定,只要具有耐热性和对于液体状废弃物 的耐蚀性即可。具体地说,导入管24的材质,最好采用碳材、不浸透性 石墨、陶瓷、耐热不锈钢等。
关于使用该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2,将液体状废弃物热分解的方法, 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其说明从略。
(第3实施例)
图9是表示第3实施例之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3外观的立体图。图10是 其局部(分解气体无害化装置3b)的水平断面图。
第3实施例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3,是将热分解装置3a与分解气体 无害化装置3b连接而构成的。热分解装置3a是对废弃物进行热分解的装 置。分解气体无害化装置3b,是把在热分解装置3a中对废弃物进行热分 解时生成的分解气体加热到高温,把该分解气体中可能残存的上述有害 物质热分解,使该分解气体无害化的装置。
热分解装置3a,除了不备有过滤器50和真空泵51外,其余与第1实施 例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1相同,该相同部分的说明省略,只说明分解气 体无害化装置3b的构造。对于热分解装置3a,与第1实施例的废弃物用热 分解装置1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注以相同标记。另外,热分解装置3a,也 可以采用与第2实施例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2相同的装置。
内部备有分解气体加热室110的分解气体无害化装置3b,在其前面备 有分解气体导入口120,该导入口120用于将上述分解气体导入分解气体 加热室110内;在其后面备有无害化气体排气口121,该无害化气体排气 口121用于将上述分解气体被无害化后的无害化气体排出分解气体加热 室110外。热分解装置3a的排气口21和分解气体无害化装置3b的分解气体 导入口120由连接管101连接。真空泵151和无害化气体排气口121由排气 管123连接。
分解气体无害化装置3b的外壁111与热分解装置3a同样地是4层构 造,从内层起,由耐火混凝土113a、铁板112a、耐火混凝土113b、涂敷 着耐热涂料的铁板112b构成。另外,最内层的耐火混凝土113a中的、位 于后述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下方的部分,置换为图未示的耐热耐火砖。 在该耐热耐火砖的砌缝部分,充填着耐火混凝土等不定形耐火物(图未 示),以提高分解气体加热室110的气密性。
分解气体加热室110内虽然如后所述为3000℃的高温,但是在离开第 2发光发热球体十数cm位置处的温度约在200℃以下,并且,由于加热室 110内是无氧状态或真空状态,所以热传导少,因此,外壁111可以做成 这样简单的构造。
由耐火混凝土113a包围着的长方体状空间,形成气密性的分解气体 加热室110。最内层耐火混凝土113a的备有分解气体导入口120及无害化 气体排气出口121的部分,设有贯通耐火混凝土113a的若干孔115,可供 上述分解气体及无害化气体流通。
借助该构造,从分解气体导入口120导入的分解气体,在该分解气体 加热室110内被加热而热分解成为无害化气体,该无害化气体从无害化气 体排气口121排出。
在该分解气体加热室110内,设有由耐热耐火砖构成的若干个(图10 例中是6个)隔壁116,分解气体加热室110被这些隔壁116在分解气体无 害化装置3b的长度方向划分为若干个(图10例中是7个)小室110a~110g。 最前面侧的小室110a与分解气体导入口120相连,最后面侧的小室110g与 无害化气体排气口121相连。
在各隔壁116的约全面上设有若干孔117,该孔117贯穿隔壁116使相 邻小室连通。借助该构造,在分解气体加热室110内形成直线形态的分解 气体的流路,从分解气体导入口120进入的分解气体,按照最前面侧的小 室110a、孔117、小室110b、孔117、小室110c、孔117、小室110d、孔117、 小室110e、孔117、小室110f、孔117、最后面侧小室110g的顺序,约直线 地通过分解气体加热室110内后,从无害化气体排气口121排出。
在最后面侧小室110g以外的任意小室(图10例中是从前面侧数起第2 个及第5个小室110b、110e)的左右两侧面,配设着构成一对第2电极的 板状碳电极130。在该碳电极130上安装着碳棒131,该碳棒131贯穿外壁 111伸出到分解气体无害化装置3b的外部。
在最后面侧的小室110g内,备有用于吸附碳化氢或重金属等的、纤 维状活性碳过滤器150和备长炭158。在配设着上述碳电极130的小室内, 充填着与第1实施例的发光发热球体40同样构造的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 构成第2发光发热体。另外,也可以用粒状活性碳代替纤维状的活性碳过 滤器150。但也可以采用碳类以外材质的过滤器,只要具有吸附性即可。
孔115、117的大小和形状无特别限定,只要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不 能通过即可。当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是球形时,上述孔最好采用三角形。 另外,孔115、117的形状也可以是朝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延伸的缝隙状。 例如,可以将陶瓷制柱状物平行排列,形成缝隙状的孔117,以此代替开 设着孔117的隔壁116。该缝隙状的孔由于能加大孔115、117的开口部分 面积,所以适合于分解气体流量大的情况。
在分解气体无害化装置3b两侧面的设有碳电极130的部分,设有开口 部152,可用于进行分解气体无害化装置3b内部的检查和维修(第2发光 发热球体140、碳电极130等的劣化程度检查和更换)。
陶瓷制的板153覆盖着开口部152,并用若干螺栓154将该板153固定 在外壁111上。在板153与外壁111的铁板112b表面间,夹设着图未示的耐 火片(密封材),所以,充分保持分解气体无害化装置3b内的气密性。 在碳电极130与板153之间备有耐火混凝土155,所以,充分保持分解气体 无害化装置3b内的保温性。板153也可以是覆盖着绝缘材的铁板,也可以 用耐热耐火砖代替该耐火混凝土155。
板153、耐火混凝土155、碳电极130和碳棒131这四个部件,形成一 体化的电极单元157。借助该构造,更换碳电极130时,不必分别地取下 板153、耐火混凝土155、碳电极130和碳棒131,只要取下一体化的电极 单元157进行更换,就可更换碳电极130,所以碳电极130的更换作业容易。
在开口部152的侧面,备有覆盖外层耐火混凝土113b断面部分的铁制 四方形筒状物156。耐火混凝土155与四方形筒状物156相向的部分由铁板 159覆盖着,通过四方形筒状物156与铁板159的滑动,电极单元157可容 易地出入开口部152。
在分解气体无害化装置3b的上面(图9、图10的例中,是各小室110b、 110e、110g的上方部分),设有用于进行其内部检查或维修的检查口160, 可进行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耐火混凝土等的劣化程度的检查、第2发光 发热球体140的更换等。
根据分解气体中所含有害物质的种类、浓度、要分解处理的废弃物 量等条件,可以自由设计分解气体的流路的形态,例如直线的或弯曲的。 另外,也可以适当调节充填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的小室的数目和第2发光 发热球体140的数量等。本实施例中,上述分解气体的流路是朝水平方向 延伸的形态,但也可以是朝垂直方向延伸的形态。
另外,根据要分解处理的废弃物量和生成的分解气体量等,也可以 把所需要的若干分解气体无害化装置3b安装在热分解装置3a上。因此, 也适用于处理大量废弃物的设施。
下面,说明使用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3,将废弃物热分解的方法。
打开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3的热分解装置3a的门22,将废弃物投入加 热室10内并载置在发光发热球体40上。使真空泵151动作,将热分解装置 3a的加热室10内和分解气体无害化装置3b的分解气体加热室110内减压, 形成为真空状态(例如可以是6.7×10-2Pa的高真空,也可以是0.02~ 0.06MPa的低真空)。因此,加热室10内的发光发热球体40和分解气体加 热室110内的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处于真空状态下。
向碳电极30和碳电极130加电压,使得发光发热球体40间以及第2发 光发热球体140间产生放电。另外,若干碳电极130呈串联排列,与图未 示电源连接。虽然也可以呈并联配置,但串联配置的放电效率高,容易 得到高温。
上述放电部分约为3000℃的高温,所以,与第1实施例同样地,废弃 物被热分解成为分解气体。该分解气体从排气口21排出,通过连接管101 从分解气体导入口120导入到分解气体无害化装置3b的分解气体加热室 110内。
导入了的分解气体,与在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间产生放电的部分(火 花)接触,成为约3000℃的高温,所以,当该分解气体中含有碳化氢化 合物、二氧化碳、二噁烷等有害物质时,这些有害物质被热分解,该分 解气体成为无害化气体。在该无害化气体中,也有可能残存一些碳化氢 化合物或上述有害物质,有时也含有金属。但是,它们被纤维状的活性 碳过滤器150和备长炭158吸附,所以,几乎不从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3排 出到外部。
该分解气体无害化装置3b中,至少设有以下(a)~(d)中的一个:
(a)测定分解气体加热室内110内压力的图未示第2真空计和根据该 第2真空计的测定值把分解气体加热室110内的压力调节到预定值的图未 示的第2压力调节机构;
(b)在分解气体加热室110内壁中的、至少与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接 触的部分与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之间所备有的以碳为主要成分的图未示 的第2夹设材;
(c)与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接触的部分,是由不定形耐火物构成的 分解气体加热室110的内壁,上述不定形耐火物至少含有从氮化硼、铌、 碳化硅、碳化硼、氧化镁、氧化铪、二氧化铪、氧化铍铝中选择出的一 种;
(d)由上述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包围着的、至少一部分为棒状或角 状的第2电极(图未示)。
(第4实施例)
图11是从正面看第4实施例之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4的纵断面图。图 12是图11中的D-D线水平断面图。与第1及第3实施例中相同或相当的部 分,注以相同标记。
第4实施例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4,是将第3实施例中的热分解装置 3a和分解气体无害化装置3b一体化而构成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除了 外形为长方体状(第1实施例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1是将2个长方体状上 下叠置而构成的形状)以及加热室10内部构造不同外,其余部分与第1实 施例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1相同,所以,相同部分的说明从略,只说明 不同的部分。
在加热室10的上部,设有由耐热耐火砖构成的水平隔壁16和垂直隔 壁18分隔成的分解气体加热室110。在垂直隔壁18上,设有贯穿该隔壁18 的若干孔118,该孔118构成分解气体导入口。最内层耐火混凝土13a的备 有排气口21的部分,设有贯穿耐火混凝土13a的若干孔115,该孔115使排 气口21(同时也是无害化气体排出口)与分解气体加热室110连通。
根据该构造,废弃物被热分解后生成的分解气体,从加热室10通过 孔118导入分解气体加热室110内。然后,通过孔115从排气口21排出到废 弃物用热分解装置4的外部。
孔115、118的大小和形状无特别限定,只要后述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 不能通过即可。当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是球形时,上述孔最好采用三角 形。另外,孔115、118的形状也可以是朝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延伸的缝 隙状。例如,可以将陶瓷制柱状物平行排列,形成缝隙状的孔118,以此 代替开设着孔118的隔壁18。该缝隙状的孔由于能加大孔115、118的开口 部分面积,所以适合于分解气体流量大的情况。
在分解气体加热室110内,充填着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构成第2发 光发热体。由于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是球形的,所以,相邻第2发光发热 球体140相互间是点接触。
在加热室10的两侧面上部(分解气体加热室110的两侧面),配设着 构成一对第2电极的2片板状碳电极130、130,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夹设 在该2片板状碳电极130、130之间。在该碳电极130上安装着碳棒131、131, 该碳棒131贯穿外壁11伸出到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4的外部。另外,碳棒 131也可以是耐热耐火不锈钢制的棒。但是,如果是耐热耐火不锈钢制的 棒贯穿碳电极130与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接触的构造时,为了防止劣化, 必须用碳制覆盖材覆盖该接触部分。
在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4两侧面的设有碳电极130的部分,设有开口 部152,该开口部152与设有碳电极30部分的开口部52相同,可用于分解 气体加热室110内部的检查和维修(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碳电极130等 的劣化程度检查和更换)。
与开口部52同样地,陶瓷制的板153覆盖着开口部152,并用若干螺 栓154将该板153固定在外壁11上。在板153与外壁11的铁板12b表面间, 夹设着图未示的耐火片(密封材),所以,充分保持废弃物用热分解装 置4内的气密性。在碳电极130与板153之间备有耐火混凝土155,所以, 充分保持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4内的保温性。板153也可以是覆盖着绝缘 材的铁板,也可以用耐热耐火砖代替该耐火混凝土155。
与开口部52同样地,板153、耐火混凝土155、碳电极130和碳棒131 这四个部件,形成一体化的电极单元157。借助该构造,更换碳电极130 时,不必分别地取下板153、耐火混凝土155、碳电极130和碳棒131,只 要取下一体化的电极单元157进行更换,就可更换碳电极130,所以碳电 极130的更换作业容易。
在开口部152的侧面,备有覆盖外层耐火混凝土13b断面部分的铁制 四方形筒状物156。耐火混凝土155的与四方形筒状物156相向的部分由铁 板159覆盖着,通过四方形筒状物156与铁板159的滑动,电极单元157可 容易地出入开口部152。
在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4的上面,设有用于进行分解气体加热室110 内部检查或维修的检查口160,可进行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耐火混凝土 等的劣化程度的检查、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的更换等。
根据分解气体中所含有害物质的种类、浓度、要分解处理的废弃物 量等条件,可以调节分解气体加热室110的构造和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的 数量等。
另外,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4中的相当于分解气体无害化装置3b的部 分,与第3实施例的分解气体无害化装置3b同样地,也可以备有上述(a)~ (d)中的至少一个。
下面,说明使用该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4,将废弃物热分解的方法。
打开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4的门22,将废弃物投入加热室10内并载置 在发光发热球体40上。使真空泵51动作,将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4内减压, 形成真空状态(例如可以是6.7×10-2Pa的高真空,也可以是0.02~ 0.06MPa的低真空)。因此,加热室10内的发光发热球体40和分解气体加 热室110内的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也处于真空状态下。
向碳电极30和碳电极130加电压,使得发光发热球体40间以及第2发 光发热球体140间产生放电。
上述放电部分约为3000℃的高温,所以,与第1实施例同样地,废弃 物被热分解成为分解气体。该分解气体通过孔118导入到分解气体加热室 110内。由于在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间产生放电的部分也成为约3000℃的 高温,所以,与该放电部分接触了的上述分解气体被加热至约3000℃。 因此,即使上述分解气体中含有碳化氢化合物、二氧化碳、二噁烷等有 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也被热分解成为无害的无害化气体。该无害化气 体经过孔115通过过滤器50,所以,当该无害化气体中还残存着碳化氢化 合物和上述有害物质时,或者该无害化气体含有金属等时,这些碳化氢 化合物、有害物质、金属等被过滤器50吸附。因此,碳化氢化合物、有 害物质和金属等几乎不排出到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4的外部,只将无害的 低分子量物质排出。
该把热分解装置和分解气体无害化装置一体化的小型废弃物用热分 解装置,适合于排出少量废弃物的小规模设施。
(第5实施例)
图13是从侧面看的第5实施例之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5的纵断面图。 与第1、第3及第4实施例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注以相同标记。
第5实施例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5,与第4实施例同样地,是把第3 实施例中的热分解装置3a和分解气体无害化装置3b一体化而构成的废弃 物用热分解装置。除了其大小是大型的及加热室10内构造不同外,其余 与第4实施例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4基本上相同,所以相同部分的说明 从略,只说明不同的部分。
与第4实施例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4同样地,在加热室10的上部, 设有由耐热耐火砖构成的水平隔壁16和垂直隔壁18分隔成的分解气体加 热室110。在垂直隔壁18的上部,设有贯穿该隔壁18的若干孔118,该孔 118构成分解气体导入口。最内层耐火混凝土13a的备有排气口21的部分, 设有贯穿耐火混凝土13a的若干孔115,该孔115使排气口21(同时也是无 害化气体排出口)与分解气体加热室110连通。
在分解气体加热室110,设有由耐热耐火砖构成的若干个(图13例中 是2个)隔壁116,分解气体加热室110被这些隔壁116在前后(图13中是 左右)划分成若干个(图13例中是3个)小室110a、110b、110c。最前面 侧(图13中是左侧)的小室110a借助孔118与加热室10连通,最后面侧(图 13中是右侧)的小室110c借助孔115与排气口21连通。另外,在各隔壁116 的全面上设有若干孔117,该孔117贯穿隔壁116使相邻小室连通。
借助该构造,废弃物被热分解而生成的分解气体,从加热室10通过 孔118导入分解气体加热室110内。再依次通过小室110a、孔117、小室 110b、孔117、小室110c、孔115,从排出口21排出。
最后面侧小室110c以外的任意小室(图13例中是小室110a、110b) 内,充填着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构成第2发光发热体。由于第2发光发 热球体140是球形的,所以相邻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相互是点接触。
另外,最后面侧小室110c内备有纤维状的活性碳过滤器50。在排气 管23内没有活性碳过滤器。另外,也可以用粒状活性碳过滤器代替纤维 状活性碳过滤器50,也可以是其它材质的过滤器,只要具有吸附性即可。
孔115、117、118的大小和形状无特别限定,只要第2发光发热球体 140不能通过即可。当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是球形时,上述孔最好采用三 角形。另外,孔115、117、118的形状也可以是朝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延 伸的缝隙状。例如,可以将陶瓷制柱状物平行排列,形成缝隙状的孔117, 以此代替开设着孔117的隔壁116。该缝隙状的孔由于能加大孔115、117、 118的开口部分面积,所以适合于分解气体流量大的情况。
在充填着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的小室的两侧面,配设着构成一对第2 电极的2片板状碳电极(图13中未示,是与第4实施例中的碳电极130同样 的构造)。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夹设在上述碳电极之间。在该碳电极上 安装着碳棒(图13中未示,是与第4实施例中的碳棒131同样的构造), 该碳棒贯穿外壁11伸出到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5的外部。
在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5中,除了上述碳电极和碳棒外,电极单元和 开口部的构造(图13中未示)也与第4实施例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4的 电极单元157和开口部152相同。因此,该部分的说明从略。
另外,在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5的上面(各小室110a~110c的上方部 分),设有用于进行分解气体加热室110内部检查或维修的检查口160, 可进行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耐火混凝土等的劣化程度的检查、第2发光 发热球体140的更换等。
另外,在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5中,根据要处理的废弃物种类和量, 可以适当调节加热室10的大小。另外,根据分解气体中所含的有害物质 种类、浓度等条件,也可以适当调节充填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的小室数 目和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的数量。
另外,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5中的相当于分解气体无害化装置3b的部 分,与第3实施例的分解气体无害化装置3b同样地,也可以备有上述(a)~ (d)中的至少一个。
下面,说明使用该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5,将废弃物热分解的方法。
打开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5的门22,将废弃物从导入口20投入加热室 10内并载置在发光发热球体40上。使真空泵51动作,将废弃物用热分解 装置5内减压,形成为真空状态(例如可以是6.7×10-2Pa的高真空,也可 以是0.02~0.06MPa的低真空)。因此,加热室10内的发光发热球体40和 分解气体加热室110内的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也处于真空状态下。
向加热室10内的发光发热体用的碳电极、以及向分解气体加热室110 内的第2发光发热体用的碳电极(图13中均未示)加电压,使得发光发热 球体40间以及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间产生放电。
上述放电部分约为3000℃的高温,所以,与第1实施例同样地,废弃 物被热分解成为分解气体。该分解气体通过孔118导入到分解气体加热室 110内。由于在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间产生放电的部分也成为约3000℃的 高温,所以,在通过充填着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的小室(图13例中,是 小室110a、110b)期间,与该放电部分接触了的上述分解气体被加热至 约3000℃。因此,即使上述分解气体中含有碳化氢化合物、二氧化碳、 二噁烷等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也被热分解成为无害的无害化气体。
该无害化气体通过过滤器50,所以,当该无害化气体中残存着碳化 氢化合物、上述有害物质、金属等时,这些碳化氢化合物、有害物质、 金属等被过滤器50吸附。因此,碳化氢化合物、有害物质和金属等几乎 不排出到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5的外部,只将无害的低分子量物质排出。
该把热分解装置和分解气体无害化装置一体化的大型废弃物用热分 解装置5,与第4实施例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4相比,可热分解处理多量 的废弃物。因此,适用于比一般家庭排出多量废弃物的设施(例如饭馆、 医院、工厂等)
另外,也可以使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5的大小更大型化。这样,可热 分解处理大量的废弃物,适用于排出大量废弃物的设施(例如大规模的 工厂等)。
(第6实施例)
在第1~5实施例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1~5中,在加热室10的内壁 (耐火混凝土13a和耐热耐火砖14)或分解气体加热室110的内壁(耐火 混凝土113a和图未示的耐热耐火砖)中至少发光发热球体40或第2发光发 热球体140接触的部分,设有若干凸部,可减少发光发热球体40或第2发 光发热球体140的使用量。
图14的(a)和(b),是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的加热室10的下部局 部纵断面图(相当于图3)和局部水平断面图。与第1实施例相同或相当 的部分,注以相同标记。
本实施例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与第1实施例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 置1基本相同,相同部分的说明从略,只说明不同的部分。
在加热室10的底面(耐热耐火砖14)上,设有若干三角柱状的凸部 15,其长度方向与碳电极30的板面成直角,该凸部15相隔一定间隔并相 互平行地配设在2片碳电极30、30之间。
发光发热球体40配置在平行配设的凸部15之间,发光发热球体40被 凸部15分成若干小组,并且利用凸部15的斜面15a,可减少发光发热球体 40的数量,所以可减少电的使用量,比较经济。
凸部15的材质可以是与加热室10的内壁同样的材质(耐火混凝土或 耐热耐火砖),也可以是高密度化的不浸透性碳或石墨等碳材。另外, 凸部15的形状不限于上述的三角柱状,可以是其它形状,只要具有上述 效果即可。
(第7实施例)
在第1~第5实施例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1~5中,在加热室10的内 壁(耐火混凝土13a和耐热耐火砖14)或分解气体加热室110的内壁(耐 火混凝土113a和图未示的耐热耐火砖)中至少发光发热球体40或第2发光 发热球体140接触的部分,设有由不浸透性石墨构成的半圆柱状夹设材 19。这样,由于发光发热球体40或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不与上述内壁接 触,所以,上述内壁不容易被发光发热球体40或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发 出的高温劣化或熔解。
夹设材19也可以半圆形的管状,也可以是覆盖上述内壁中至少发光 发热球体40或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接触部分的板状。
图15是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7的纵断面图。与第1实施例相同或相当 的部分,注以相同标记。
本实施例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7,与第1实施例的废弃物用热分解 装置1基本相同,相同部分的说明从略,只说明不同的部分。
在加热室10的底面(耐热耐火砖14)上配设着若干半圆柱状夹设材 19,其长度方向与碳电极30的板面平行,该夹设材19相隔一定间隔并相 互平行地配设在2片碳电极30、30之间。另外,在加热室10的内壁下部(虚 线所示发光发热球体40接触的部分),配设着同形状的夹设材19,其长 度方向与加热室10的底面成直角,该夹设材19相隔一定间隔并相互平行 地配设在2片碳电极30、30之间。这些夹设材19,其球面部分朝着加热室 10内,其平面部分与加热室10的内壁或底面相接。另外,相互平行地配 置着的半圆柱状夹设材19之间的间隔,小于发光发热球体40的直径。
这些半圆柱状夹设材19,由高密度化的不浸透性碳和石墨构成。
底面的夹设材19,也可以垂直于碳电极30板面地配设。
另外,夹设材19,也可以是将圆柱状物直径的1/2~2/3的部分伸出地 埋设在加热室10的内壁及底面。
这样,加热室10的内壁中发光发热球体40接触的部分上,由于设有 半圆柱状夹设材19,所以,发光发热球体40不与加热室10的上述内壁及 底面接触,从而上述内壁及底面不容易被热劣化或熔解。
另外,由于夹设材19具有球面,所以夹设材19与发光发热球体40也 是点接触。这样,不成为通电状态,放电效率高。
另外,与发光发热球体40接触的夹设材19,由于是由高密度化不浸 透性的碳和石墨构成的,所以,即使发光发热体41超过3000℃即使上升 到5000℃,也能经受住该高温。
另外,夹设材19的材质,可以是与加热室10的内壁同样的耐火混凝 土或耐热耐火砖等的不定形耐火物,但这时只能保持3000℃的耐热性。
本实施例中,最初加的电压是400~500V,对发光发热体41施加强 电力,可使其温度一下子上升到5000℃。在5000℃时,几乎所有的物质 都被分解,连一般焚烧炉的残留物即灰都可分解,所以完全没有残留物。 另外,由于分解速度快,所以可持续地分解大量废弃物。另外,一旦达 到5000℃后,保持30V左右的电压即可,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7可以低成 本运转。
发光发热体41即使成为近5000℃的高温,由于加热室10内是无氧状 态或真空状态,所以,在距发光发热体41约20~30cm的位置,温度急剧 降低,不需要对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7进行冷却。
碳和石墨在超高温度下是超导电性的材料,有效地利用它的这一性 质。
如果将该加热室10的内壁和底面的构造,用于上述分解气体无害化 装置3b,则可有效地使分解气体无害化。
另外,将上述夹设材19和发光发热球体40一体化,作为发光发热体 单元,将该发光发热体单元设置在加热室10内的碳电极30、30之间,也 可与上述同样地运转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7。
下面参照图16和图17说明该例。图16是固定夹设材19的架台80的立 体图。图17的(a)和(b)是固定着夹设材19的架台80的侧面图和平面 图。
架台80的构造是,在矩形框体81的四角,备有向下方延伸的脚82。 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在框体81的各边中央部附近设置脚82。
若干圆柱状的夹设材19,沿着框体81的平行的2边,与该2边成直角 地、并且隔开一定间隔地相互平行地架设固定在该平行的2边上。若干夹 设材19,隔开上述间隔相互平行且铅直地固定着在该2边上。上述间隔小 于发光发热球体40的直径。另外,夹设材19也可以是半圆柱状的。
设置着该夹设材19的架台上(被夹设材19包围着的部分),载置着 若干发光发热球体40,形成为由夹设材19和发光发热球体40一体化了的 发光发热体单元。
发光发热球体40被夹设材19包围并与夹设材19接触,所以,发光发 热球体40不与加热室10的上述内壁及底面接触,因此,上述内壁及底面 不容易被热劣化或熔解。
由于夹设材19具有球面,所以,与发光发热球体40也是点接触,这 样,不形成通电状态,放电效率高。
除了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7两侧面的开口部52外,最好在正面也设置 开口部分,这样,上述发光发热体单元可以出入,发光发热球体40的更 换作业更加容易。并且可从3个方向进行微量残留物的清扫作业、上述发 光发热体单元及电极单元57等的修理、检查、更换等作业。
夹设材19由高密度化的不浸透性碳和石墨构成。架台80的材质没有 限定,只要具有足够的耐热性即可,可用铁板等简单的材质,所以,上 述发光发热体单元的修理、检查、更换作业容易。
(第8实施例)
在第1~7实施例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1~5及7中,在碳电030、30 及碳电极130、130上,与该两碳电极30、130的板面成直角地配设着前端 尖锐的圆柱状、即角状的电极30a。图18是安装着角状电极30a的碳电极 30的立体图。
根据该构造,由于发光发热球体40或第2发光发热用球体140与电极 的接触点数增加,所以,放电效率更高,可用更短的时间得到3000℃的 高温。
另外,为了与发光发热球体40或第2发光发热用球体140的接触状态 成为更完全的点接触,角状电极30a的形状最好是圆柱状,但也可以是角 柱状。另外,前端也可以不是尖锐状(可以是杆状)。另外,与上述板 面的角度最好是直角,但也可以不是直角。另外,配设的角状电极30a的 数目无特别限定,通常是1~5个。其材质通常与上述两碳电极30、130相 同。
(第9实施例)
在第1~8实施例的废弃物用热分解装置1~5及7中,加热室10的内壁 (耐火混凝土13a和耐热耐火砖14)或分解气体加热室110的内壁(耐火 混凝土113a和图未示的耐热耐火砖)中至少发光发热球体40或第2发光发 热球体140接触的部分,是用含有氮化硼的不定形耐火物(耐火混凝土、 耐热耐火砖等)构成的。
氮化硼的熔点是3000℃,在高温下具有电绝缘性。因此,提高加热 室10或分解气体加热室110的内壁中至少发光发热球体40或第2发光发热 球体140接触部分的耐热性,即使到达3000℃附近的高温,也不容易劣化 或熔解。
另外,也可不采用含氮化硼的不定形耐火物,而采用其它的不定形 耐火物,该其它的不定形耐火物至少含有从氮化硼、铌、碳化硅、碳化 硼、氧化镁、氧化铪、二氧化铪、氧化铍铝中选择出的一种。
下面,详细说明上述各实施例中使用的、由石墨构成的球形发光发 热球体40和第2发光发热球体140的制造方法及物性。
(制造例1)
把55重量份的酚醛系树脂和45重量份的0.1~0.5mm长度的丙烯腈系 纤维混合。另外,也可以用聚二乙烯苯树脂代替酚醛系树脂。另外,也 可以用动植物纤维、丙烯腈系纤维与动植物纤维的混合物代替丙烯腈系 纤维。该丙烯腈系纤维等的纤维,在发光发热球体的制造工序中碳化, 在发光发热球体的内部成为碳纤维
把酚醛系树脂和丙烯腈系纤维的混合物充填到金属模具中,施加使 该酚醛系树脂硬化的热和压力,成形为球形(例如直径为33mm)。另外, 成形物的形状也可以是半球形、长方体、圆柱形等的形状。形成为半球 体时,在该阶段将2个半球体一体化而成形为球体。另外,该成形物也可 以具有用于注入所需成分的孔或凹部。
然后,对该成形物在不活性气体中用250~300℃实施耐火化处理, 再用1000~1500℃碳化。接着,用2000~3000℃使其石墨化,再实施整 形处理(表面处理)。
在碳化和石墨化工序中,用热静水压成形(HIP)法各向同性地一边 施加30MPa以上的压力,一边反复地进行在不活性气体中的烧制,这样, 使石墨高密度化。HIP法是对于球形也可各向同性地施加压力的方法。
通常,石墨和碳类的表面及内部存在很多细孔,这些细孔的表面积 一般为全表面积的25%左右。但是,通过上述的操作,可以使存在于该 石墨表面及内部的细孔的表面积,减少到全表面积的10%以下,有时可 减少到5%以下。
使用酚醛系树脂作为填充料时,可得到细孔较少的石墨,但采用一 边施加上述压力一边烧制的方式,可得到精度好、不浸透性的石墨。该 不浸透性的石墨在较大的实用温度范围内,几乎对所有的化学药品部具 有耐蚀性。并且,与一般的耐蚀性材料相比,具有极高的热传导性。另 外,热稳定性好,对于急剧的温度变化也不容易受不良影响。
酚醛系树脂的添加量最好在10~60重量份范围内。如果酚醛系树脂 超过60重量份,则得到的不浸透性石墨的比重轻,另外,气泡容易进入 内部,或者容易残存未硬化部分(胶状部分),并且在碳化工序和石墨 化工序中,不容易各向同性地施加压力。另外,如果小于10重量份,则 不容易将酚醛系树脂和丙烯腈系纤维一体化成为成形物。为了不产生上 述问题,酚醛系树脂的添加量最好在20~55重量份。但是,考虑到耐热 冲击性,酚醛系树脂只要具有凝固丙烯腈系纤维的量即足够了,所以其 量最好少一些。
通过上述操作,可得到由不浸透性石墨构成的球形(直径30mm)的 发光发热用球体。做成为长方体、圆柱形等形状时,用研磨等将其形成 为球形,作为发光发热球体。
由于该发光发热球体由不浸透性石墨构成,所以,只具有与橡胶同 等程度或其以下的气体吸附性。而且,强度是通常石墨的2至3倍,硬度 在65以上(本制造例中是68),密度在1.87g/cm3以上(可用纤维的混合 比例调节)。另外,张拉强度是16.7MPa,弯曲强度是35.3MPa,压缩强 度是98.0MPa,弹性率是12700MPa以上,热膨胀系数是3.0×10-6/℃,热 传导度是151W/m·℃,耐热温度是3000℃。另外,其化学性质方面,对 于浓硫酸硝酸等强酸性药品、氢氧化钠水溶液等强性药品具有良好 的耐蚀性。但是,以酚醛系树脂作为原料时,耐碱性稍差。其耐蚀性试 验的结果如表1~3表示。各表中的浓度项中的“全”,表示“全浓度”。
由于发光发热体由上述那样的不浸透性石墨构成,所以,具有以下 的优良特性。
(1)不容易被上述有害物质等的化学物质劣化。
(2)不容易与环境中的氧、或者上述废弃物等分解生成的氧反应,不 容易劣化,另外,几乎不产生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
(3)由于强度高,所以磨耗少,耐久性好。
(4)由于细孔少,所以不容易吸附有害物质。另外,由于几乎不吸附 气体等,所以,在高温下极少放出吸附气体。
(5)电气和热的传导性优良。
(6)能抵抗温度急剧变化引起的冲击。
本制造例的发光发热球体,虽然在空气中也能无问题地使用,但是 在真空状态或无氧状态下使用时,发光发热球体不容易氧化劣化,所以 最好在真空状态或无氧状态下使用。尤其是在真空状态下,放电效率高, 容易得到高温,所以,能用少量的电力得到高温,可降低为得到高温所 化的费用。
表1
化学药品名          浓度(重量%)            温度(℃)         耐蚀性1)
[酸]
盐酸                    全                   沸点               A
硝酸                    10~40               60                 B
氢氟酸                  48                   沸点               A
氢氟酸                  48~60               90                 A
硫酸                    25~75               130                A
磷酸                    85                   沸点               A
磷酸                    96                   100                A
铬酸                    10                   93                 B
醋酸                    全                   沸点               A
草酸                    全                   沸点               A
亚硫酸(亚硫酸气体饱和)  -                    室温               A
盐酸(盐酸气体饱和)      20                   沸点               A
氢氟酸+硝酸             5/15                 93                 A
1)A:完全不被浸蚀
  B:几乎不被浸蚀
表2
化学药品名           浓度(重量%)           温度(℃)          耐蚀性1)
[碱]
人造丝纺丝液            -                    沸点                A
苛性钠水溶液            67                   沸点                A
苛性钠水溶液            67~80               125                 A
[盐类水溶液]
氯化锌                  全                   沸点                A
氯化铁                  全                   100                 A
氯化钠                  全                   沸点                A
次亚氯酸钠              5                    室温                A
过硫酸铵                全                   18                  A
硫酸                  全                   沸点                A
[卤素]
氯                      100                  170                 A
氯水                    饱和                 室温                A
1)A:完全不被浸蚀
   B:几乎不被浸蚀
表3
化学药品名           浓度(重量%)           温度(℃)          耐蚀性1)
[有机化合物]
                    100                 沸点                 A
乙醇                    95                  沸点                 A
四氯化碳                100                 沸点                 A
四氯乙烷                100                 沸点                 A
氯仿                    100                 沸点                 A
煤油                    100                 沸点                 A
道萨姆热媒2)           100                 170                  A
苯                      100                 沸点                 A
苯(氯饱和)              100                 60                   A
苄基氯化物              100                 170                  A
甲醇                    100                 沸点                 A
一氯苯                  100                 沸点                 A
1)A:完全不被浸蚀
  B:几乎不被浸蚀
2)道化学社制的热媒体
(制造例2)
除了使用原料外,其余与制造例1完全相同,所以相同部分的说明从 略,只说明不同部分。
除了使用石墨粉末(固定碳99.9%,平均粒径4μm)代替制造例1中 的丙烯腈系纤维外,其余与制造例1完全同样地制造发光发热球体。另外, 石墨粉末也可以是碳黑粉、焦炭、备长炭等的木炭微粉、或者它们中的2 种以上的混合物。
这样得到的发光发热球体,具有与制造例1的发光发热球体同样优良 的特性。
(制造例3)
除了使用原料外,其余与制造例1完全相同,所以相同部分的说明从 略,只说明不同部分。
把55重量份的酚醛系树脂、40重量份的石墨粉末(固定碳99.9%,平 均粒径4μm)、5重量份的碳纤维混合。另外,也可以用聚二乙烯苯树脂 代替酚醛系树脂。另外,石墨粉末也可以是碳黑粉、焦炭、备长炭等的 木炭微粉、丙烯腈系纤维、动植物纤维、或者它们中的2种以上的混合物。
对酚醛系树脂、石墨粉末、碳纤维的混合物,进行与制造例1同样的 操作,制成由高密度且细孔少的不浸透性石墨构成的球形发光发热球体。
这样得到的发光发热球体,具有与制造例1的发光发热球体同样优良 的特性,并且,由于添加了碳纤维,强度更高。
酚醛系树脂的添加量最好是10~60重量份,石墨粉末的添加量最好 是30~90重量份,碳纤维的添加量最好是1~10重量份。用该比例可制造 各种特性的发光发热球体。如果酚醛系树脂超过60重量份,则产生与制 造例1中同样的问题。如果少于10重量份,则不容易将酚醛系树脂和丙烯 腈系纤维一体化成为成形物。为了不产生上述问题,酚醛系树脂的添加 量最好在20~55重量份。但是,考虑到耐热冲击性,酚醛系树脂只要具 有用于凝固丙烯腈系纤维的量即足够了,所以其量最好少一些。
另外,如果碳纤维的添加量少于1重量份,则提高强度的效果小,如 果超过10重量份,则得到的发光发热球体上容易产生裂缝。从保证强度 和不容易产生裂缝考虑,碳纤维的添加量最好是3~7重量份。
(制造例4)
除了使用原料外,其余与制造例1完全相同,所以相同部分的说明从 略,只说明不同部分。
将55重量份的酚醛系树脂、40重量份的石墨粉末(固定碳99.9%,平 均粒径4μm)、5重量份的钨粉末(平均粒径1.0μm左右,毛比重(无 荷重)4.22,纯度99.9%以上)混合。另外,也可以用聚二乙烯苯树脂代 替酚醛系树脂。另外,石墨粉末也可以是碳黑粉、焦炭、备长炭等的木 炭微粉、丙烯腈系纤维、动植物纤维、或者它们中的2种以上的混合物。 另外,钨也可以用钛粉末(平均粒径1.0μm,毛比重1.5~2.0,纯度99.9 %以上)或上述钨粉末与上述钛粉末的混合物代替。
对酚醛系树脂、石墨粉末、钨粉末的混合物,进行与制造例1同样的 操作,制成由高密度且细孔少的不浸透性石墨构成的球形发光发热球体。 但是,与制造例1不同的是,本制造例的发光发热球体含有钨,另外,在 石墨化的最终工序中,具有在不活性气体中进行约3000℃的热处理工序。
通过约3000℃的热处理,钨变成了一碳化二钨(W2C,分子量379.71, 密度17.2g/cm3,莫氏硬度9,电阻率81μΩ/cm(25℃)。另外,钛变成 了碳化钛(TiC,分子量59.9,熔点3140±90℃,沸点4300℃,密度 4.94g/cm3,电阻率193μΩ/cm(室温))。一碳化二钨被加热到2400℃ 以上时,其结晶形是稳定的β型。
钛的融点是1675℃,沸点是3262℃,密度是4.54g/cm3,成为碳化钛 后,其熔点、沸点大幅度上升,密度也成为高密度。另外,钨的熔点是 3387℃,沸点是5962℃。
由含有该一碳化二钨和/或碳化钛的不浸透性石墨构成的发光发热球 体,除了具有制造例1中的上述(1)~(6)的特性外,与制造例1中的 不含一碳化二钨和/或碳化钛的发光发热球体相比,其耐蚀性、机械强度 (硬度高、弹性率310000~440000MPa)、耐热性(经受3000℃以上) 更好。另外,电气通电性好(电阻率在70μΩ/cm以下。本制造例中是10 μΩ/cm)。放电效率良好。
另外,在不活性气体中的约3000℃的热处理,具有以下优点。
(a)热处理后,不必对发光发热球体进行光辉热处理(使发光发热 球体的表面具有光泽的处理)等的修整处理或精加工。
(b)使用时发光发热球体的变形小。
(c)无公害。
另外,酚醛系树脂的添加量最好是10~60重量份,石墨粉末的添加 量最好是20~89重量份,钨粉末的添加量最好是1~20重量份。如果酚醛 系树脂超过上述范围,则产生制造例3中所述的问题。另外,如果钨粉末 的添加量超过10重量份时,为了使酚醛系树脂、石墨粉末、钨粉末一体 化成为成形物,酚醛系树脂的添加量最好为20~60重量份。
另外,如果钨粉末的添加量不足1重量份,则提高机械物性、耐蚀性、 耐热性的效果小;如果超过了20重量份,则上述机械物性降低,发光发 热球体上容易产生裂缝,发光发热球体的加工性变差。为了提高了机械 物性、耐蚀性、耐热性、并且不产生上述裂缝和加工性的问题,钨粉末 的添加量最好为5~10重量份。
但是,上述裂缝和加工性的问题,在把2个半球体一体化形成为发光 发热球体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在从一开始就把原料成形为球形的情况下 不容易产生。因此,将原料成形为具有孔或凹部的球形,把钨粉末从该 孔或凹部注入,制造发光发热球体时,即使钨粉末的添加量超过10重量 份,也不容易产生上述问题。因此,当钨粉末的添加量在10重量份以上、 20重量份以下时,最好采用上述方法。
(制造例5)
本制造例中,石墨粉末用量大于酚醛树脂量。除了使用原料外,其 余与制造例1完全相同,所以相同部分的说明从略,只说明不同部分。
将20重量份的酚醛系树脂、70重量份的石墨粉末(固定碳99.9%,平 均粒径4μm)、10重量份的钨粉末(平均粒径1.0μm左右,纯度99.9% 以上)混合。另外,也可以用聚二乙烯苯树脂代替酚醛系树脂。另外, 石墨粉末也可以是碳黑粉、焦炭、备长炭等的木炭微粉、丙烯腈系纤维、 动植物纤维、或者它们中的2种以上的混合物。另外,钨粉末也可以用钛 粉末、或上述钨粉末与上述钛粉末的混合物代替。
对酚醛系树脂、石墨粉末、钨粉末的混合物,进行与制造例1同样的 操作,制成由高密度且细孔少的不浸透性石墨构成的球形发光发热球体。
这样得到的发光发热球体,具有与制造例4的发光发热球体同样优良 的特性,其比重是1.5~1.8。但是,如果使用比重为9.0g/cm3的钨粉末(用 98MPa的压力碾压得到),则发光发热球体的比重是2.66~2.7。为了使 发光发热球体保持不浸透性、以及施加压力高密度化,最好使用比重为 9.0g/cm3的钨粉末。
(制造例6)
除了使用原料外,其余与制造例1完全相同,所以相同部分的说明从 略,只说明不同部分。
将20重量份的酚醛系树脂、10~20重量份的锆粉末、60~70重量份 的石墨粉末(固定碳99.9%,平均粒径4μm)混合。另外,也可以用聚 二乙烯苯树脂代替酚醛系树脂。另外,石墨粉末也可以是碳黑粉、焦炭、 备长炭等的木炭微粉、丙烯腈系纤维、动植物纤维、或者它们中的2种以 上的混合物。
将酚醛系树脂、锆粉末、炭纤维的混合物先加热到250~300℃,使 酚醛树脂硬化,再用1900℃(锆的熔点1875℃以上)进行HIP烧制,使碳 与锆反应,成为碳化锆ZrC(熔点3540℃,沸点5100℃,莫氏硬度8~9 以上)。形成高密度且细孔少的碳材。然后用3000℃进行HIP烧制,制成 由不浸透性石墨构成的球形发光发热用球体。另外,添加的金属是锆时, 由于其熔点是1857℃,所以,用其熔点以上的1900℃进行HIP烧制。但是, 如果添加的金属是其它金属时,为了与碳反应成为金属碳化物,最好用 该金属熔点以上的温度进行HIP烧制。
这样得到的发光发热球体,具有与制造例1的发光发热球体同样优良 的特性,并且,由于添加了锆粉末,发光发热球体的耐热性更好。
另外,如果锆粉末的添加量不足10重量份,则不能较大地提高耐热性; 如果超过20重量份,则与制造例4和5同样地,有容易产生裂缝的问题。
另外,也可以用铌粉末(Nb)或硼粉末(B)代替锆粉末,也可以 将该3种粉末中的2种以上混合使用。另外,也可以在它们中添加钨粉末 和/或钛粉末。添加量分别是10~20重量份,这些金属成分的总计添加量 不超过40重量份。另外,石墨粉末(碳黑粉末)最好是40重量份以上, 作为粘合剂的酚醛树脂最好为20重量份。
另外,并用锆粉末和铌粉末时,它们在高温下反应,其反应生成物 具有超导电性。另外,铌与石墨粉末(碳黑粉末)反应成为碳化铌,具 有提高发光发热球体的耐热性、硬度、导电性的效果。
上面说明的各制造例中,是把原料放入金属模具内加热、加压而成 形为球形。但也可以把原料放入小盒内加热、加压成形为杆状后,再切 削加工成球形。这时,把原料放入小盒内后,将小盒内抽气成为真空, 加热使酚醛系树脂硬化。把温度提高到1900℃以上,用49~294MPa的压 力进行HIP烧制,再用3000℃进行HIP烧制。
另外,即使在进行3000℃烧制前的阶段,也已成为非常高密度化的 碳材,所以,如果将该杆状碳材研削加工成球形,可以作为细孔少的发 光发热球体使用。
采用金属模具的方法中,必须进行成形为球形的工序和HIP烧制工序 这样两个完全不同的工序,而采用该小盒的方法中,只需要HIP烧制工序 这样一个工序,所以更经济。
小盒的材质无特别限定,只要在高温下不与原料起反应即可,通常 可采用不锈钢、铝、铁等。
(制造例7)
下面,说明用沥青(石油沥青、煤焦油沥青、松根油沥青等)作为 粘合剂的例子。
把石墨粉末(也可以是碳黑粉末)、沥青、金属粉末和少量的(最 小限的)溶剂混合,装入由不锈钢、铝、铁等构成的圆柱形小盒内(装 入量是小盒容量的80vol%)。将该小盒内抽气成为真空,用1000℃烧制 后,在49~294MPa的压力下用1900℃以上烧制,使其碳化。再用3000 ℃使其石墨化,加工成球形,制成了由高密度且细孔少的不浸透性石墨 构成的发光发热球体。
另外,石墨粉末是40重量份以上。金属粉末是从钨粉末、钛粉末、 锆粉末、铌粉末、硼粉末中选出的一种以上,总计是10~20重量份。
另外,即使在进行3000℃的石墨化前的阶段,也已成为非常高密度 化的碳材,所以,如果将其研削加工成球形,可以作为细孔少的发光发 热球体使用。
(制造例8)
上述制造例1~6中,加压和烧制工序是在不活性气体中进行的,如 果该不活性气体是氮气,则添加的金属成分等氮化,可更加提高发光发 热球体的强度、硬度、以及对于放电的耐受度。
另外,把在制造例1~7中制造的发光发热球体,放在氮环境下用 1900~2000℃的温度再次烧制,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