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物理 / 摩擦系数 / 动摩擦系数 / 一种光缆动摩擦系数测试设备及方法

一种光缆动摩擦系数测试设备及方法

阅读:271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光缆动摩擦系数测试设备及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光缆动 摩擦系数 测试设备,涉及摩擦系数测试领域,包括上、下两 块 钢 板,两块钢板之间通过 支撑 杆支撑,两块钢板之间 水 平放置待测光缆,上钢板顶壁的中央放置有砝码,两块钢板的一侧上方竖直设有一根拉伸 牵引杆 ,拉伸牵引杆下端装有夹持待测光缆的夹具,夹具正下方设有一个定 滑轮 ,待测光缆的一端绕过定滑轮连接至所述夹具,且定滑轮与待测光缆水平放置的部分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拉伸牵引杆的上端连接至万能试验机。本 发明 能够稳定有效的测试光缆的 动摩擦系数 ,为用户提供准确的参考数值。,下面是一种光缆动摩擦系数测试设备及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光缆动摩擦系数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两板,两块钢板之间通过支撑杆(9)支撑,两块钢板之间平放置待测光缆(4),上钢板(1)顶壁的中央放置有砝码(8),两块钢板的一侧上方竖直设有一根拉伸牵引杆(3),拉伸牵引杆(3)下端装有夹持待测光缆(4)的夹具(5),夹具(5)正下方设有一个定滑轮(6),待测光缆(4)的一端绕过定滑轮(6)连接至所述夹具(5),且定滑轮(6)底端与待测光缆(4)水平放置的部分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拉伸牵引杆(3)的上端连接至万能试验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动摩擦系数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5)还包括一个夹持所述待测光缆(4)端部的夹头(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动摩擦系数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钢板(1)的底壁、下钢板(2)的顶壁均固定有一排由待测光缆(4)截取的待测光缆段(41),且待测光缆(4)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设置于两排待测光缆段(41)之间。
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缆动摩擦系数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钢板均为长方体的不锈钢钢板,所述待测光缆段(41)顺着钢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待测光缆(4)在水平方向上,顺着钢板的长度方向水平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缆动摩擦系数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9)共有四根,位于两块钢板的四,所述下钢板(2)的底面四角处还分别设有一个同样高度的垫脚(10)。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测试设备的光缆动摩擦系数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待测光缆(4)截取成多段相同长度的待测光缆段(41),在上钢板(1)的底壁和下钢板(2)的顶壁均粘贴一排待测光缆段(41),在两排待测光缆段(41)之间设置一根待测光缆(4),且待测光缆(4)和待测光缆段(41)轴向相同设置,在上钢板(1)的顶壁中央放置砝码(8);
S2.将待测光缆(4)的一端绕过定滑轮(6),连接至拉伸牵引杆(3)的夹具(5);
S3.将拉伸牵引杆(3)的上端连接至万能试验机,万能试验机带动拉伸牵引杆(3)匀速拉动待测光缆(4),并记录待测光缆(4)在两排光缆段(41)之间的水平移动距离;
S4.得到待测光缆(4)在水平移动距离之间的平均拉值F0,通过公式μ=F0/2F,得到动摩擦系数μ,其中,F为正向压力,F=砝码重量×9.8N/kg。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缆动摩擦系数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砝码(8)和上钢板(1)的总重量为2kg,拉伸牵引杆(3)以490mm/min~510mm/min的速度,匀速拉动待测光缆(4);待测光缆(4)在两排光缆段(41)之间的水平移动距离为180mm。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缆动摩擦系数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均拉力值F0=
2N0,其中N0为待测光缆(4)与一排光缆段(41)之间的动摩擦力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缆动摩擦系数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待测光缆(4)水平移动过程中,砝码(8)与上钢板(1)之间不发生相对滑移。
10.如权利要求6至9任一所述的光缆动摩擦系数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光缆(4)为蝶形光缆。

说明书全文

一种光缆动摩擦系数测试设备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摩擦系数测试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光缆动摩擦系数测试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户)在中国的发展进程日益加快,三大运营商都在加大宽带建设度。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管道,需要实现附加的光缆敷设。需要将附加的光缆采用牵引安装的方式,安装至现有的管道中。由于附加的光缆与管道中已经存在的光缆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非常不利于附加光缆穿管。
[0003] 光缆的动摩擦系数,是检验光缆低摩擦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光缆的动摩擦系数越低,光缆穿管变得越容易。但是现有技术中,光缆的动摩擦系数都是以供货商提供的数据为准,并没有针对光缆实际动摩擦系数进行测试的设备,用户不能准确的知晓买来光缆的动摩擦系数是否准确,也无法参考实际的动摩擦系数,不能为光缆穿管制定更详细方案。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缆动摩擦系数测试设备及方法,能够稳定有效的测试光缆的动摩擦系数,为用户提供准确的参考数值。
[0005]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一种光缆动摩擦系数测试设备,包括上、下两板,两块钢板之间通过支撑杆支撑,两块钢板之间平放置待测光缆,上钢板顶壁的中央放置有砝码,两块钢板的一侧上方竖直设有一根拉伸牵引杆,拉伸牵引杆下端装有夹持待测光缆的夹具,夹具正下方设有一个定滑轮,待测光缆的一端绕过定滑轮连接至所述夹具,且定滑轮底端与待测光缆水平放置的部分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拉伸牵引杆的上端连接至万能试验机。
[0006]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夹具还包括一个夹持所述待测光缆端部的夹头。
[0007]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钢板的底壁、下钢板的顶壁均固定有一排由待测光缆截取的待测光缆段,且待测光缆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设置于两排待测光缆段之间。
[0008]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两块钢板均为长方体的不锈钢钢板,所述待测光缆段顺着钢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待测光缆在水平方向上,顺着钢板的长度方向水平移动。
[0009]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支撑杆共有四根,位于两块钢板的四,所述下钢板的底面四角处还分别设有一个同样高度的垫脚。
[001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光缆动摩擦系数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1] S1.将待测光缆截取成多段相同长度的待测光缆段,在上钢板的底壁和下钢板的顶壁均粘贴一排待测光缆段,在两排待测光缆段之间设置一根待测光缆,且待测光缆和待测光缆段轴向相同设置,在上钢板的顶壁中央放置砝码;
[0012] S2.将待测光缆的一端绕过定滑轮,连接至拉伸牵引杆的夹具;
[0013] S3.将拉伸牵引杆的上端连接至万能试验机,万能试验机带动拉伸牵引杆匀速拉动待测光缆,并记录待测光缆在两排光缆段之间的水平移动距离;
[0014] S4.得到待测光缆在水平移动距离之间的平均拉力值F0,通过公式μ=F0/2F,得到动摩擦系数μ,其中,F为正向压力,F=砝码重量×9.8N/kg。
[0015]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砝码和上钢板的总重量为2kg,拉伸牵引杆以490mm/min~510mm/min的速度,匀速拉动待测光缆;待测光缆在两排光缆段之间的水平移动距离为180mm。
[0016]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平均拉力值F0=2N0,其中N0为待测光缆与一排光缆段之间的动摩擦力
[0017]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待测光缆水平移动过程中,砝码与上钢板之间不发生相对滑移。
[0018]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待测光缆为蝶形光缆。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万能试验机牵引待测光缆在两排待测光缆段之间移动,上钢板顶部设置砝码,通过计算稳定有效的求得待测光缆的动摩擦系数,为用户提供了准确的参考数值。尤其在待测光缆水平移动过程中,砝码与上钢板之间不发生相对滑移,待测光缆受力均匀,更能保证计算中各参数的准确,使得到的动摩擦系数更加精确。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光缆动摩擦系数测试设备与待测光缆的示意图;
[0021] 图2为待测光缆与上下钢板配合的右侧视图。
[0022] 附图标记:
[0023] 上钢板1,下钢板2,拉伸牵引杆3,待测光缆4,待测光缆段41,夹具5,定滑轮6,夹头7,砝码8,支撑杆9,垫脚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光缆动摩擦系数测试设备,包括上钢板1和下钢板2,下钢板2的顶面四角处分别设有凹孔,每个凹孔插设一根支撑杆9,上钢板1的底面四角处同样设有凹孔,用于收容每一根支撑杆的顶端,因此,上钢板1和下钢板2之间通过支撑杆9支撑,所述下钢板2的底面四角处还分别设有一个同样高度的垫脚10,保证不锈钢板不发生倾斜。两块钢板之间水平设置一根待测光缆4,上钢板1的顶部中央设置一块砝码8。两块钢板一侧上方竖直设有一根拉伸牵引杆3,拉伸牵引杆3的上端用来连接万能试验机,拉伸牵引杆
3的下端装有用来夹持待测光缆4的夹具5,夹具5的正下方设有一个定滑轮6,待测光缆4的一端绕过该定滑轮6连接至所述夹具5,且定滑轮6的底端与待测光缆4水平放置的部分位于同一平面,保证栽定滑轮6之前,待测光缆4在水平方向的移动。
[0026] 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的,所述夹具5还包括一个用来夹持所述待测光缆4端部的夹头7,能够保证更好的夹持待测光缆4,避免待测光缆4的滑动。所述上钢板1的底壁、下钢板2的顶壁均固定有一排待测光缆段41,待测光缆段41是由待测光缆4截取的长度相等的分段,两排待测光缆段41的排列方向相同,待测光缆4设置在两排待测光缆段41之间,其轴向方向与两排待测光缆段的轴向方向相同。进一步的,两块钢板均为长方体的不锈钢钢板,待测光缆段41和待测光缆4均顺着钢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待测光缆4在水平方向上,顺着钢板的长度方向水平移动。本实施例中,两块钢板的凹孔孔径均为15mm,支撑杆9的杆径为14.8mm-14.5mm,以便于更好的配合凹孔,并能够稳定支撑。待测光缆4为蝶形光缆,与钢板的固定方式为双面胶带粘贴,实施简单并能充分固定。
[0027]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光缆动摩擦系数测试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8] S1.将待测光缆4截取成多段相同长度的待测光缆段41,在上钢板1的底壁和下钢板2的顶壁均粘贴一排待测光缆段41,在两排待测光缆段41之间设置一根待测光缆4,且待测光缆4和待测光缆段41轴向相同设置,在上钢板1的顶壁中央放置砝码8。具体的,待测光缆的长度为300mm~1000mm,每块钢板固定有四段待测光缆段41,每段待测光缆段41为150mm;保证砝码8和上钢板1的重量总共为2kg,且砝码8位于上钢板1顶壁正中央,试验中与上钢板1之间不发生相对滑移。
[0029] S2.将待测光缆4的一端水平牵引至定滑轮6,并绕过该定滑轮6,竖直向上连接至拉伸牵引杆3的夹具5,具体的,将待测光缆4的端头夹持在夹头7内,防止滑脱和移动。
[0030] S3.利用万能试验机通过拉伸牵引杆3匀速拉动待测光缆4,并记录待测光缆4在两排光缆段41之间的水平移动距离。具体的,拉伸牵引杆3以490mm/min~510mm/min的速度,匀速拉动待测光缆4,。为了更好的计算待测光缆4的水平移动距离,设置数据初始读取位置和数据终止读取位置,数据初始读取位置设定待测光缆4开始移动后,位移20mm处,数据终止读取位置是待测光缆4开始移动后,位移200mm处,那么记录的待测光缆4水平移动距离为180mm。
[0031] S4.得到待测光缆4在水平移动距离之间的平均拉力值F0,由于经过定滑轮6,待测光缆4是在两排光缆段41之间水平移动,那么待测光缆4上下表面的动摩擦力是相同的,因此F0=2N0,其中N0为待测光缆4与一排光缆段41之间的动摩擦力。通过公式μ=N0/F,即可得到动摩擦系数μ,其中F为正向压力,F=荷重(砝码8和上钢板1的总重量)×9.8N/kg,因此μ=F0/2F。
[0032]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