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物理 / 摩擦系数 / 动摩擦系数 / 一种电梯曳引能力侦测方法

一种电梯曳引能侦测方法

阅读:114发布:2023-01-1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电梯曳引能侦测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 电梯 曳引能 力 侦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提升空轿厢至最高层站;2.设定曳引机提升 扭矩 临界值τup1-limit,并令τmax1-1=0,τmax1-2=0;3.设定轿厢提升高度临界值Δhup1-limit,4.设定保持扭矩τtest1-limit,且τtest1-limit≤τup1-limit;5.缓慢提升轿厢;6.如果提升高度达到轿厢提升高度临界Δhup1-limit,转入以下步骤9,如未到临界值,则当驱动转矩τtest1=τtest1-limit时,保持曳引机转矩,检测曳引绳与曳引轮间是否有相对滑动;7.如有,则记录此时扭矩,令τmax1-1=τtest1-limit,转入以下步骤9,如没有,令τmax1-2=τtest1-limit,转入步骤8;8.如τtest1-limit 电梯轿厢 下降再次到达最高层站,抱闸结束测试;10.对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下面是一种电梯曳引能侦测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电梯曳引能侦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提升空轿厢至最高层站;
步骤二:定义曳引轮转动提升轿厢上升方向为扭矩正向,令τmax1-1表示摩擦扭矩边界
一,且τmax1-1=0,τmax1-2表示摩擦扭矩边界二,且τmax1-2=0,并设定曳引机提升扭矩临界值其中,T1-1为电梯空载处于最高层站时轿厢侧曳引绳内张力,f1为
根据槽形利用基准摩擦系数μ1(0.1≤μ1≤0.2)计算得到的当量摩擦系数,α为曳引绳包
步骤三:设定轿厢提升高度临界值Δhup1-limit,以避免轿厢过度提升导致冲顶或导靴脱
导轨
步骤四:设定保持扭矩τtest1-limit,且τtest1-limit≤τup1-limit;
步骤五:松开曳引机制动器,缓慢提升轿厢,同时监控轿厢相对提升高度Δhtest1;
步骤六:如果Δhtest1=Δhup1-limit,转入以下步骤九,如果Δhtest1<Δhup1-limit,则当τtest1=τtest1-limit时,保持曳引机转矩,检测曳引绳与曳引轮间是否有相对滑动;
步骤七:如果测得曳引绳与曳引轮间产生滑动,则记录此时曳引机所施加的扭矩,令
τmax1-1=τtest1-limit,转入以下步骤九,如果没有产生打滑,令τmax1-2=τtest1-limit,转入以下步骤八;
步骤八:如果τtest1-limit=τup1-limit,转入以下步骤九,如果τtest1-limit<τup1-limit,则使τtest1-limit增加一固定值Δτ1>0,即τtest1-limit=τtest1-limit+Δτ1≤τup1-limit,重复步骤四至步骤七;
步骤九:曳引机驱动电梯轿厢下降,直至再次到达最高层站并平层,使制动器抱闸,结
束测试;
步骤十:对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1-1=0,且Δhtest1=Δhup1-limit,则表明Δhup1-limit偏小,可根据电梯结构选择增大Δhup1-limit再次进行测试;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1-1=0,且Δhtest1<Δhup1-limit,则表明电梯曳引轮与曳引绳间的实际当量摩擦系数大于设定的基准当量摩擦系数,电梯可正常运行;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1-1≠0,以 表示曳引力安全余量,则根据欧拉公
式,对于节圆半径为R的电梯曳引轮,安全余量S1具有如下取值范围,
式中,freal1表示实际的当量摩擦系数,f0为根据槽形利用摩擦系数μ0=0.1计算得到的
当量摩擦系数;根据S1的计算值对电梯的曳引能力进行判断。
2.一种电梯曳引能力侦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提升空轿厢至最高层站;
步骤二:定义曳引轮转动提升轿厢上升方向为正向,令τmax2表示摩擦扭矩,且τmax2=0,并设定曳引机提升扭矩临界值 其中,T1-2为电梯空载处于最高层
站时轿厢侧曳引绳内张力,f2为根据槽形利用基准摩擦系数μ2(0.1≤μ2≤0.2)计算得到的当量摩擦系数,α为曳引绳包角;
步骤三:设定轿厢提升高度临界值Δhup2-limit,以避免轿厢过度提升导致冲顶或导靴脱
离导轨;
步骤四:松开曳引机制动器,缓慢提升轿厢,单调增加曳引机驱动扭矩τtest2,并同时监控轿厢相对提升高度Δhtest2;
步骤五:当τtest2<τup2-limit,并且Δhtest2<Δhup2-limit时,如果测得曳引绳与曳引轮之间产生打滑,则记录打滑时曳引机所施加的扭矩,并令τmax2等于所记录的打滑时曳引机所施加的扭矩,如果τtest2=τup2-limit,或者Δhtest2=Δhup2-limit,转入以下步骤六;
步骤六:曳引机驱动电梯轿厢下降,直至再次到达最高层站并平层,使制动器抱闸,结
束测试;
步骤七:对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2=0,且Δhtest2=Δhup2-limit,则表明Δhup2-limit偏小,可根据电梯结构选择增大Δhup2-limit再次进行测试;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2=0,且Δhtest2<Δhup2-limit,则表明电梯曳引轮与曳引绳间的实际当量摩擦系数大于设定的基准当量摩擦系数,电梯可正常运行;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2≠0,以 表示曳引力安全余量,则根据欧拉公
式,对于节圆半径为R的电梯曳引轮,安全余量S2具有如下取值
式中,f0为根据槽形利用摩擦系数μ0=0.1计算得到的当量摩擦系数,根据S2的计算值
对电梯的曳引能力进行直观判断。
3.一种电梯曳引能力侦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下降空轿厢至最低层站;
步骤二:定义曳引轮转动提升轿厢上升方向为正向,令τmax3-1表示摩擦扭矩边界一,且
τmax3-1=0,令τmax3-2表示摩擦扭矩边界二,且τmax3-2=0,并设定曳引机提升扭矩临界值其中,T2-3为电梯空载处于最低层站时对重侧曳引绳内张力,f3
为根据槽形利用基准摩擦系数μ3(0.1≤μ3≤0.2)计算得到的当量摩擦系数,α为曳引绳包角;
步骤三:设定轿厢临界下降高度值Δhdown3-limit,以避免对重过度提升导致冲顶或导靴
脱离导轨;
步骤四:设定保持扭矩τtest3-limit,且τtest3-limit≥τdown3-limit;
步骤五:松开曳引机制动器,缓慢下降轿厢,同时监控轿厢相对下降高度Δhtest3;
步骤六:如果Δhtest3=Δhdown3-limit,转入以下步骤九,如果Δhtest3<Δhdown3-limit,则当τtest3=τtest3-limit时,保持曳引机转矩,检测曳引绳与曳引轮间是否有相对滑动;
步骤七:如果测得曳引绳与曳引轮间产生滑动,则记录此时曳引机所施加的扭矩,令
τmax3-1=τtest3-limit,转入以下步骤九,如果没有产生打滑,令τmax3-2=τtest3-limit,转入以下步骤八;
步骤八:如果τtest3-limit=τdown3-limit,转入以下步骤九,如果τtest3-limit>τdown3-limit,则使τtest3-limit减小一固定值Δτ3>0,即τtest3-limit=τtest3-limit-Δτ3≥τdown3-limit,重复步骤四至步骤七;
步骤九:曳引机驱动电梯轿厢提升,直至再次到达最低层站并平层,使制动器抱闸,结
束测试;
步骤十:对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3-1=0,且Δhtest3=Δhdown3-limit,则表明Δhdown3-limit偏小,可根据电梯结构选择增大Δhdown3-limit再次进行测试;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3-1=0,且Δhtest3<Δhdown3-limit,则表明电梯曳引轮与曳引绳间的实际当量摩擦系数大于设定的基准当量摩擦系数,电梯可正常运行;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3-1≠0,以 表示曳引力安全余量,则根据欧拉公
式,对于节圆半径为R的电梯曳引轮,安全余量S3具有如下取值范围,
式中,freal3表示实际的当量摩擦系数,f0为根据槽形利用摩擦系数μ0=0.1计算得到的
当量摩擦系数,根据S3的计算值对电梯的曳引能力进行直观判断。
4.一种电梯曳引能力侦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降低空轿厢至最低层站;
步骤二:以曳引轮转动提升轿厢上升方向为正向,令τmax4表示摩擦扭矩,且τmax4=0,并设定曳引机提升扭矩临界值 其中,T2-4为电梯空载处于最低层
站时对重侧曳引绳内张力,f4为根据槽形利用基准摩擦系数μ4(0.1≤μ4≤0.2)计算得到的当量摩擦系数,α为曳引绳包角;
步骤三:设定轿厢下降高度临界值Δhdown4-limit,以避免对重过度提升导致冲顶或导靴
脱离导轨;
步骤四:松开曳引机制动器,缓慢下降轿厢,单调减少曳引机驱动扭矩τtest4,并同时监控轿厢相对下降高度Δhtest4;
步骤五:当τtest4>τdown4-limit,并且Δhtest4<Δhdown4-limit时,如果测得曳引绳与曳引轮之间产生打滑,则记录打滑时曳引机所施加的扭矩,并令τmax4等于所记录的打滑时曳引机所施加的扭矩,如果τtest4=τdown4-limit,或则Δhtest4=Δhdown4-limit,转入步骤六;
步骤六:曳引机驱动电梯轿厢上升,直至再次到达最低层站并平层,使制动器抱闸,结
束测试;
步骤七:对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4=0,且Δhtest4=Δhdown4-limit,则表明Δhdown4-limit偏小,可根据电梯结构选择增大Δhdown4-limit再次进行测试;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4=0,且Δhtest4<Δhdown4-limit,则表明电梯曳引轮40与曳引绳50间的实际当量摩擦系数大于设定的基准当量摩擦系数,电梯可正常运行;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4≠0,以 表示曳引力安全余量,则根据欧拉公
式,对于节圆半径为R的电梯曳引轮40,安全余量S4具有如下取值
式中,f0为根据槽形利用摩擦系数μ0=0.1计算得到的当量摩擦系数,根据S4的计算值
对电梯的曳引能力进行直观判断。

说明书全文

一种电梯曳引能侦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梯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梯曳引能力侦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曳引式电梯通过曳引轮与曳引绳间摩擦产生曳引力。曳引轮沟槽截面形状及其表面粗糙度,直接影响曳引轮与曳引绳间的当量摩擦系数,这一系数是评估电梯曳引力是否
满足标准的重要参数。在电梯运行过程中曳引轮沟槽将会产生磨损,并且随着曳引轮沟槽
表面的持续磨损,沟槽形状及表面粗糙度将会产生变化,容易造成曳引轮与曳引绳间的当
量摩擦系数下降。此外,由于曳引绳内润滑油渗出、润滑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曳引绳过度润滑,同样会使当量摩擦系数下降。当此摩擦系数降到一定平后,曳引轮与曳引绳间摩擦力将会不足,两者间会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发生打滑,容易造成溜梯、冲顶、蹲底等事故,给乘客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因此,为保证电梯运行安全,必须确保电梯具有足够的曳引能力。
[0003] 在实际操作中,部分电梯企业在曳引轮上设计磨损参照物,电梯维保人员通过观察参照物的状态评估曳引轮的磨损状况。但是,这一对参照物观察过程容易受到维保人员
经验的影响,观察结果主观性强,难以准确反映曳引轮磨损的准确状态。此外,由于电梯维保存在一定的周期,此种观测无法及时发现两次保养之间出现的曳引轮摩擦系数不足的状
况,给电梯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0004] 在实验研究中,中国学位论文《高速电梯悬挂系统动态性能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的作者依据欧拉公式对曳引轮与曳引绳间的摩擦系数进行实验研究。但其研究过程借助特定的测试设备,其设备结构与真实电梯存在差异,其实验步骤难以在实际运行的电梯上进行。
[0005] 除上述检测曳引轮磨损状态外,也有部分技术方案进行电梯曳引力的检测,并以此进行电梯运行的安全性评估。经对现有技术文件检索发现,中国专利《电梯无载荷曳引能力检测方法》,公开号CN101537955A,该专利固定轿厢与对重侧曳引绳,并分别在轿厢与对重侧曳引绳上设置一个力传感器,检测曳引轮与打滑时传感器的读数,并用这两组读数计
算曳引系统能够承载的最大静载荷。但该方案需要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同时固定轿厢与对重
侧曳引绳,在正常运行的电梯中较难实现。此外,由于需要在曳引绳上设置额外的力传感
器,对于正在使用中的电梯,其正常运行可能会收到干扰。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提出一种对正常使用中的电梯进行曳引能力侦测的方法,有效避免因曳引力不足而导致的电梯不可控运行,避免安全事故。
[0007] 对于曳引力计算,GB7588-2003有如下规定:
[0008] 用于轿厢装载和紧急制动工况;
[0009] 用于轿厢滞留工况;
[0010] 其中,T1,T2为曳引轮两侧曳引绳中的拉力,f为当量摩擦系数,α为曳引绳在绳轮上的包
[0011] 并且对摩擦系数的选择有如下规定:
[0012] 装载工况:μ=0.1;
[0013] 紧急制停工况:
[0014] 轿厢滞留工况:μ=0.2。
[0015] 式中,v为轿厢额定速度下对应的绳速,m/s。
[0016] 根据法规GB7588-2003规定,为保证电梯安全运行,电梯曳引绳与曳引轮间的摩擦系数应满足如下所示取值范围:
[0017] 0.1≤μ≤0.2。
[0018] 基于上述内容,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9] 一种电梯曳引能力侦测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0] 步骤一:提升空轿厢至最高层站;
[0021] 步骤二:定义曳引轮转动提升轿厢上升方向为扭矩正向,令τmax1-1表示摩擦扭矩边界一,且τmax1-1=0,τmax1-2表示摩擦扭矩边界二,且τmax1-2=0,并设定曳引机提升扭矩临界值其中,T1-1为电梯空载处于最高层站时轿厢侧曳引绳内张力,f1为根据槽形利用基准摩擦系数μ(1 0.1≤μ1≤0.2)计算得到的当量摩擦系数,α为曳引绳包角;
[0022] 步骤三:设定轿厢提升高度临界值Δhup1-limit,以避免轿厢过度提升导致轿厢冲顶或导靴脱离导轨
[0023] 步骤四:设定保持扭矩τtest1-limit,且τtest1-limit≤τup1-limit;
[0024] 步骤五:松开曳引机制动器,缓慢提升轿厢,同时监控轿厢相对提升高度Δhtest1;
[0025] 步骤六:如果Δhtest1=Δhup1-limit,转入以下步骤九,如果Δhtest1<Δhup1-limit,则当τtest1=τtest1-limit时,保持曳引机转矩,检测曳引绳与曳引轮间是否有相对滑动;
[0026] 步骤七:如果测得曳引绳与曳引轮间产生滑动,则记录此时曳引机所施加的扭矩,令τmax1-1=τtest1-limit,转入以下步骤九,如果没有产生打滑,令τmax1-2=τtest1-limit,转入以下步骤八;
[0027] 步骤八:如果τtest1-limit=τup1-limit,转入以下步骤九,如果τtest1-limit<τup1-limit,则使τtest1-limit增加一固定值Δτ1>0,即τtest1-limit=τtest1-limit+Δτ1≤τup1-limit,重复步骤四至步骤七;
[0028] 步骤九:曳引机驱动电梯轿厢下降,直至再次到达最高层站并平层,使制动器抱闸,结束测试;
[0029] 步骤十:对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0030] 当电梯轿厢处于最顶层时,轿厢继续上行的空间极为有限,轿厢侧曳引绳内张力T1-1近似为常数;对于已经安装完毕的电梯,其曳引绳包角α近似为常量,其曳引轮与曳引绳间的当量摩擦系数f为变量,两者综合值efα综合反映曳引系统的曳引能力。
[0031] 根据法规GB7588-2003对轿厢导轨长度的规定,当对重完全压在对重缓冲器上后,轿厢导轨长度应可提供进一步制导行程。进一步,根据法规GB7588-2003对滞留工况曳引力的规定,所述步骤二中曳引机提升扭矩临界值τup1-limit的设定至多可以使曳引机提升空轿厢直至对重完全压在对重缓冲器上。因此,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1-1=0,且Δhtest1=Δhup1-limit,则表明Δhup1-limit偏小,可根据电梯结构选择增大Δhup1-limit再次进行测试。
[0032]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1-1=0,且Δhtest1<Δhup1-limit,则表明电梯曳引轮与曳引绳间的实际当量摩擦系数大于设定的基准当量摩擦系数,电梯可正常运行。
[0033]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1-1≠0,以 表示曳引力安全余量,则根据欧拉公式,对于节圆半径为R的电梯曳引轮,安全余量S1具有如下取值范围,
[0034]
[0035] 式中,freal1表示实际的当量摩擦系数,f0为根据槽形利用摩擦系数μ0=0.1计算得到的当量摩擦系数。根据S1的计算值,可以对电梯的曳引能力进行直观判断。
[0036] 本发明的第二种优选检测方案的步骤如下:
[0037] 步骤一:提升空轿厢至最高层站;
[0038] 步骤二:定义曳引轮转动提升轿厢上升方向为扭矩正向,令τmax2表示摩擦扭矩,且τmax2=0,并设定曳引机提升扭矩临界值 其中,T1-2为电梯空载处于最高层站时轿厢侧曳引绳内张力,f2为根据槽形利用基准摩擦系数μ(2 0.1≤μ2≤0.2)计算得到的当量摩擦系数,α为曳引绳包角;
[0039] 步骤三:设定轿厢提升高度临界值Δhup2-limit,以避免轿厢过度提升导致冲顶或导靴脱离导轨;
[0040] 步骤四:松开曳引机制动器,缓慢提升轿厢,单调增加曳引机驱动扭矩τtest2,并同时监控轿厢相对提升高度Δhtest2;
[0041] 步骤五:当τtest2<τup2-limit,并且Δhtest2<Δhup2-limit时,如果测得曳引绳与曳引轮之间产生打滑,则记录打滑时曳引机所施加的扭矩,并令τmax2等于所记录的打滑时曳引机所施加的扭矩,如果τtest2=τup2-limit,或者Δhtest2=Δhup2-limit,转入以下步骤六;
[0042] 步骤六:曳引机驱动电梯轿厢下降,直至再次到达最高层站并平层,使制动器抱闸,结束测试;
[0043] 步骤七:对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0044]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2=0,且Δhtest2=Δhup2-limit,则表明Δhup2-limit偏小,可根据电梯结构选择增大Δhup2-limit再次进行测试。
[0045]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2=0,且Δhtest2<Δhup2-limit,则表明电梯曳引轮与曳引绳间的实际当量摩擦系数大于设定的基准当量摩擦系数,电梯可正常运行。
[0046]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2≠0,以 表示曳引力安全余量,则根据欧拉公式,对于节圆半径为R的电梯曳引轮,安全余量S2具有如下取值
[0047]
[0048] 式中,f0为根据槽形利用摩擦系数μ0=0.1计算得到的当量摩擦系数。根据S2的计算值,可以对电梯的曳引能力进行直观判断。
[0049] 本发明的第三种优选检测方案的步骤如下:
[0050] 步骤一:下降空轿厢至最低层站;
[0051] 步骤二:定义曳引轮转动提升轿厢上升方向为扭矩正向,令τmax3-1表示摩擦扭矩边界一,且τmax3-1=0,令τmax3-2表示摩擦扭矩边界二,且τmax3-2=0,并设定曳引机提升扭矩临界值其中,T2-3为电梯空载处于最低层站时对重侧曳引绳内张力,f3为根据槽形利用基准摩擦系数μ(3 0.1≤μ3≤0.2)计算得到的当量摩擦系数,α为曳引绳包角;
[0052] 步骤三:设定轿厢临界下降高度值Δhdown3-limit,以避免对重过度提升导致冲顶或导靴脱离导轨;
[0053] 步骤四:设定保持扭矩τtest3-limit,且τtest3-limit≥τdown3-limit;
[0054] 步骤五:松开曳引机制动器,缓慢下降轿厢,同时监控轿厢相对下降高度Δhtest3;
[0055] 步骤六:如果Δhtest3=Δhdown3-limit,转入以下步骤八,如果Δhtest3<Δhdown3-limit,则当τtest3=τtest3-limit时,保持曳引机转矩,检测曳引绳与曳引轮间是否有相对滑动;
[0056] 步骤七:如果测得曳引绳与曳引轮间产生滑动,则记录此时曳引机所施加的扭矩,令τmax3-1=τtest3-limit,转入以下步骤九,如果没有产生打滑,令τmax3-2=τtest3-limit,转入以下步骤八;
[0057] 步骤八:如果τtest3-limit=τdown3-limit,转入以下步骤九,如果τtest3-limit>τdown3-limit,则使τtest3-limit减小一固定值Δτ3>0,即τtest3-limit=τtest3-limit-Δτ3≥τdown3-limit,重复步骤四至步骤七;
[0058] 步骤九:曳引机驱动电梯轿厢提升,直至再次到达最低层站并平层,使制动器抱闸,结束测试;
[0059] 步骤十:对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0060] 当电梯轿厢处于最低层时,对重继续上行的空间极为有限,对重侧曳引绳内张力T2-3近似为常数;对于已经安装完毕的电梯,其曳引绳包角α近似为常量,其曳引轮与曳引绳间的当量摩擦系数f为变量,两者综合值efα综合反映曳引系统的曳引能力。
[0061] 根据法规GB7588-2003对对重导轨长度的规定,当轿厢完全压在轿厢缓冲器上后,对重导轨长度应可提供进一步制导行程。进一步,根据法规GB7588-2003对曳引力的规定,所述步骤二中曳引机提升扭矩临界值τup3-limit的设定至多可以使曳引机提升对重直至空轿厢完全压在轿厢缓冲器上。因此,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3-1=0,且Δhtest3=Δhdown3-limit,则表明Δhdown3-limit偏小,可根据电梯结构选择增大Δhdown3-limit再次进行测试。
[0062]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3-1=0,且Δhtest3<Δhdown3-limit,则表明电梯曳引轮与曳引绳间的实际当量摩擦系数大于设定的基准当量摩擦系数,电梯可正常运行。
[0063]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3-1≠0,以 表示曳引力安全余量,则根据欧拉公式,对于节圆半径为R的电梯曳引轮,安全余量S3具有如下取值范围,
[0064]
[0065] 式中,freal3表示实际的当量摩擦系数,f0为根据槽形利用摩擦系数μ0=0.1计算得到的当量摩擦系数。根据S3的计算值,可以对电梯的曳引能力进行直观判断。
[0066] 本发明的第四种优选检测方案的步骤如下:
[0067] 步骤一:降低空轿厢至最低层站;
[0068] 步骤二:定义曳引轮转动提升轿厢上升方向为扭矩正向,令τmax4表示摩擦扭矩,且τmax4=0,并设定曳引机提升扭矩临界值 其中,T2-4为电梯空载处于最低层站时对重侧曳引绳内张力,f4为根据槽形利用基准摩擦系数μ(4 0.1≤μ4≤0.2)计算得到的当量摩擦系数,α为曳引绳包角;
[0069] 步骤三:设定轿厢下降高度临界值Δhdown4-limit,以避免对重过度提升导致冲顶或导靴脱离导轨;
[0070] 步骤四:松开曳引机制动器,缓慢下降轿厢,单调减少曳引机驱动扭矩τtest4,并同时监控轿厢相对下降高度Δhtest4;
[0071] 步骤五:当τtest4>τdown4-limit,并且Δhtest4<Δhdown4-limit时,如果测得曳引绳与曳引轮之间产生打滑,则记录打滑时曳引机所施加的扭矩,并令τmax4等于所记录的打滑时曳引机所施加的扭矩,如果τtest4=τdown4-limit,或者Δhtest4=Δhdown4-limit,转入以下步骤六;
[0072] 步骤六:曳引机驱动电梯轿厢上升,直至再次到达最低层站并平层,使制动器抱闸,结束测试;
[0073] 步骤七:对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0074]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4=0,且Δhtest4=Δhdown4-limit,则表明Δhdown4-limit偏小,可根据电梯结构选择增大Δhdown4-limit再次进行测试。
[0075]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4=0,且Δhtest4<Δhdown4-limit,则表明电梯曳引轮与曳引绳间的实际当量摩擦系数大于设定的基准当量摩擦系数,电梯可正常运行。
[0076]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4≠0,以 表示曳引力安全余量,则根据欧拉公式,对于节圆半径为R的电梯曳引轮,安全余量S4具有如下取值
[0077]
[0078] 式中,f0为根据槽形利用摩擦系数μ0=0.1计算得到的当量摩擦系数。根据S4的计算值,可以对电梯的曳引能力进行直观判断。
[0079] 如上述技术步骤所述,在电梯轿厢处于最高层站或最低层站的楼层端站时,设定轿厢相对该端站高度变化的临界值。根据一定的规则改变曳引机的输出扭矩,驱动曳引机
缓慢转动,使对重或轿厢逐步压在对应的缓冲器上,并主动制造曳引绳与曳引轮间的相对
滑动。根据曳引绳与曳引轮间产生相对滑动时的曳引机输出扭矩评估电梯的曳引能力状
况。
[0080] 如果没有检测到曳引绳与曳引轮间的相对滑动,且轿厢相对位置变化未达到轿厢提升高度临界值或轿厢下降高度临界值,则认为电梯曳引轮与曳引绳间的当量摩擦系数仍
处于安全范围内,电梯仍可正常运行。
[0081] 如果没有检测到曳引绳与曳引轮间的相对滑动,但轿厢相对位置变化达到轿厢提升高度临界值或轿厢下降高度临界之值,则认为轿厢高度变化临界值偏小,应进行相应处
理。
[0082] 如果检测得到曳引轮与曳引绳间的滑动,则利用滑动时对应的曳引轮扭矩计算曳引轮与曳引绳间的曳引力安全余量,并利用这一安全余量对曳引轮的曳引力状况进行评
估。
[0083] 上述技术步骤可以一定的周期定期运行,也可在进行电梯维保时由维保人员启动运行。
[0084] 本发明方法的有益效果为:
[0085] 1)及时自动检出电梯曳引力不足的故障,避免因曳引轮与曳引绳打滑引起的安全事故;
[0086] 2)提供客观测量、计算数据,方便制定电梯的维保计划,并降低因维保人员经验不足而可能引起的误判险;
[0087] 3)确保系统运行安全。附图说明
[0088]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与实施例2提供的检测方法示意图。
[0089]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步骤流程图
[0090]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扭矩施加的示意图。
[0091]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步骤流程图。
[0092]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扭矩施加的示意图。
[0093]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3与实施例4提供的检测方法示意图。
[0094]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步骤流程图。
[0095]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扭矩施加的示意图。
[0096]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步骤流程图。
[0097]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扭矩施加的示意图。
[0098] 图中:10-轿厢,11-轿厢侧缓冲器,20-对重,21-对重侧缓冲器,30-导向轮,40-曳引轮,50-曳引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9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
述的实施例。
[0100] 实施例1
[0101] 图1是本实施例的检测方法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扭矩施加的示意图。根据图1、图2、图3,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过程为:
[0102] 1.提升空轿厢10至最高层站;
[0103] 2.定义曳引轮40转动提升轿厢10上升方向为扭矩正向,令τmax1-1表示摩擦扭矩边界一,且τmax1-1=0,τmax1-2表示摩擦扭矩边界二,且τmax1-2=0,并设定曳引机提升扭矩临界值其中,T1-1为电梯空载处于最高层站时轿厢侧曳引绳内张力,f1为根据槽形利用基准摩擦系数μ(1 0.1≤μ1≤0.2)计算得到的当量摩擦系数,α为曳引绳包角;
[0104] 3.设定轿厢提升高度临界值Δhup1-limit,以避免轿厢10过度提升导致冲顶或导靴脱离导轨;
[0105] 4.设定保持扭矩τtest1-limit,且τtest1-limit≤τup1-limit;
[0106] 5.松开曳引机制动器,缓慢提升轿厢10,同时监控轿厢10相对提升高度Δhtest1;
[0107] 6.如果Δhtest1=Δhup1-limit,转入步骤9,如果Δhtest1<Δhup1-limit,则当τtest1=τtest1-limit时,保持曳引机转矩,检测曳引绳50与曳引轮40间是否有相对滑动;
[0108] 7.如果测得曳引绳50与曳引轮40间产生滑动,则记录此时曳引机所施加的扭矩,令τmax1-1=τtest1-limit,转入步骤9,如果没有产生打滑,令τmax1-2=τtest1-limit,转入步骤8;
[0109] 8.如果τtest1-limit=τup1-limit,转入步骤9,如果τtest1-limit<τup1-limit,则使τtest1-limit增加一固定值Δτ1>0,即τtest1-limit=τtest1-limit+Δτ1≤τup1-limit,重复步骤4至步骤7;
[0110] 9.曳引机驱动电梯轿厢10下降,直至再次到达最高层站并平层,使制动器抱闸,结束测试。
[0111] 10.对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0112] 当电梯轿厢10处于最顶层时,轿厢10继续上行的空间极为有限,轿厢侧曳引绳50内张力T1-1近似为常数;对于已经安装完毕的电梯,其曳引绳包角α近似为常量,其曳引轮40与曳引绳50间的当量摩擦系数f为变量,两者综合值efα综合反映曳引系统的曳引能力。
[0113]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1-1=0,且Δhtest1=Δhup1-limit,则表明Δhup1-limit偏小,可根据电梯结构选择增大Δhup1-limit再次进行测试。
[0114]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1-1=0,且Δhtest1<Δhup1-limit,则表明电梯曳引轮40与曳引绳50间的实际当量摩擦系数大于设定的基准当量摩擦系数,电梯可正常运行。
[0115]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1-1≠0,以 表示曳引力安全余量,则根据欧拉公式,对于节圆半径为R的电梯曳引轮40,安全余量S1具有如下取值范围,
[0116]
[0117] 式中,freal1表示实际的当量摩擦系数,f0为根据槽形利用摩擦系数μ0=0.1计算得到的当量摩擦系数。根据S1的计算值,可以对电梯的曳引能力进行直观判断。
[0118] 实施例2
[0119] 图1是本实施例的检测方法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图5是本实施例的扭矩施加的示意图。根据图1、图4、图5,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过程为:
[0120] 1.提升空轿厢10至最高层站;
[0121] 2.定义曳引轮40转动提升轿厢10上升方向为扭矩正向,令τmax2表示摩擦扭矩,且τmax2=0,并设定曳引机提升扭矩临界值 其中,T1-2为电梯空载处于最高层站时轿厢侧曳引绳内张力,f2为根据槽形利用基准摩擦系数μ(2 0.1≤μ2≤0.2)计算得到的当量摩擦系数,α为曳引绳包角;
[0122] 3.设定轿厢提升高度临界值Δhup2-limit,以避免轿厢10过度提升导致冲顶或导靴脱离导轨;
[0123] 4.松开曳引机制动器,缓慢提升轿厢10,单调增加曳引机驱动扭矩τtest2,并同时监控轿厢相对提升高度Δhtest2;
[0124] 5.当τtest2<τup2-limit,并且Δhtest2<Δhup2-limit时,如果测得曳引绳50与曳引轮40之间产生打滑,则记录打滑时曳引机所施加的扭矩,并令τmax2等于所记录的打滑时曳引机所施加的扭矩,如果τtest2=τup2-limit,或者Δhtest2=Δhup2-limit,转入步骤6;
[0125] 6.曳引机驱动电梯轿厢10下降,直至再次到达最高层站并平层,使制动器抱闸,结束测试。
[0126] 7.对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0127]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2=0,且Δhtest2=Δhup2-limit,则表明Δhup2-limit偏小,可根据电梯结构选择增大Δhup2-limit再次进行测试。
[0128]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2=0,且,则表明电梯曳引轮40与曳引绳50间的实际当量摩擦系数大于设定的基准当量摩擦系数,电梯可正常运行。
[0129]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2≠0,以 表示曳引力安全余量,则根据欧拉公式,对于节圆半径为R的电梯曳引轮40,安全余量S2具有如下取值
[0130]
[0131] 式中,f0为根据槽形利用摩擦系数μ0=0.1计算得到的当量摩擦系数。根据S2的计算值,可以对电梯的曳引能力进行直观判断。
[0132] 实施例3
[0133] 图6是本实施例的检测方法示意图,图7是本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图8是本实施例的扭矩施加的示意图。根据图6、图7、图8,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过程为:
[0134] 1.下降空轿厢10至最低层站;
[0135] 2.定义曳引轮40转动提升轿厢10上升方向为扭矩正向,令τmax3-1表示摩擦扭矩边界一,且τmax3-1=0,令τmax3-2表示摩擦扭矩边界二,且τmax3-2=0,并设定曳引机提升扭矩临界值其中,T2-3为电梯空载处于最低层站时对重侧曳引绳50内张力,f3为根据槽形利用基准摩擦系数μ(3 0.1≤μ3≤0.2)计算得到的当量摩擦系数,α为曳引绳包角;
[0136] 3.设定轿厢临界下降高度值Δhdown3-limit,以避免对重20过度提升导致冲顶或导靴脱离导轨;
[0137] 4.设定保持扭矩τtest3-limit,且τtest3-limit≥τdown3-limit;
[0138] 5.松开曳引机制动器,缓慢下降轿厢10,同时监控轿厢10相对下降高度Δhtest3;
[0139] 6.如果Δhtest3=Δhdown3-limit,转入步骤9,如果Δhtest3<Δhdown3-limit,则当τtest3=τtest3-limit时,保持曳引机转矩,检测曳引绳50与曳引轮间40是否有相对滑动;
[0140] 7.如果测得曳引绳50与曳引轮40间产生滑动,则记录此时曳引机所施加的扭矩,令τmax3-1=τtest3-limit,转入步骤9,如果没有产生打滑,令τmax3-2=τtest3-limit,转入步骤8;
[0141] 8.如果τtest3-limit=τdown3-limit,转入步骤9,如果τtest3-limit>τdown3-limit,则使τtest3-limit减小一固定值Δτ3>0,即τtest3-limit=τtest3-limit-Δτ3≥τdown3-limit,重复步骤4至步骤7;
[0142] 9.曳引机驱动电梯轿厢10提升,直至再次到达最低层站并平层,使制动器抱闸,结束测试;
[0143] 10.对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0144] 当电梯轿厢10处于最低层时,对重20继续上行的空间极为有限,对重侧曳引绳内张力T2-3近似为常数;对于已经安装完毕的电梯,其曳引绳包角α近似为常量,其曳引轮40与曳引绳50间的当量摩擦系数f为变量,两者综合值efα综合反映曳引系统的曳引能力。
[0145]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3-1=0,且Δhtest3=Δhdown3-limit,则表明Δhdown3-limit偏小,可根据电梯结构选择增大Δhdown3-limit再次进行测试。
[0146]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3-1=0,且Δhtest3<Δhdown3-limit,则表明电梯曳引轮40与曳引绳50间的实际当量摩擦系数大于设定的基准当量摩擦系数,电梯可正常运行。
[0147]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3-1≠0,以 表示曳引力安全余量,则根据欧拉公式,对于节圆半径为R的电梯曳引轮40,安全余量S3具有如下取值范围,
[0148]
[0149] 式中,freal3表示实际的当量摩擦系数,f0为根据槽形利用摩擦系数μ0=0.1计算得到的当量摩擦系数。根据S3的计算值,可以对电梯的曳引能力进行直观判断。
[0150] 实施例4
[0151] 图6是本实施例的检测方法示意图,图9是本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图10是本实施例的扭矩施加的示意图。根据图6、图9、图10,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过程为:
[0152] 1.降低空轿厢10至最低层站;
[0153] 2.定义曳引轮40转动提升轿厢10上升方向为正向,令τmax4表示摩擦扭矩,且τmax4=0,并设定曳引机提升扭矩临界值 其中,T2-4为电梯空载处于最
低层站时对重侧曳引绳内张力,f4为根据槽形利用基准摩擦系数μ(4 0.1≤μ4≤0.2)计算得到的当量摩擦系数,α为曳引绳包角;
[0154] 3.设定轿厢下降高度临界值Δhdown4-limit,以避免对重20过度提升导致冲顶或导靴脱离导轨;
[0155] 4.松开曳引机制动器,缓慢下降轿厢10,单调减少曳引机驱动扭矩τtest4,并同时监控轿厢10相对下降高度Δhtest4;
[0156] 5.当τtest4>τdown4-limit,并且Δhtest4<Δhdown4-limit时,如果测得曳引绳50与曳引轮40之间产生打滑,则记录打滑时曳引机所施加的扭矩,并令τmax4等于该值,如果τtest4=τdown4-limit,或者Δhtest4=Δhdown4-limit,转入步骤6;
[0157] 6.曳引机驱动电梯轿厢10上升,直至再次到达最低层站并平层,使制动器抱闸,结束测试。
[0158] 7.对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0159]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4=0,且Δhtest4=Δhdown4-limit,则表明Δhdown4-limit偏小,可根据电梯结构选择增大Δhdown4-limit再次进行测试。
[0160]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4=0,且Δhtest4<Δhdown4-limit,则表明电梯曳引轮40与曳引绳50间的实际当量摩擦系数大于设定的基准当量摩擦系数,电梯可正常运行。
[0161] 如果在测试结束后,τmax4≠0,以 表示曳引力安全余量,则根据欧拉公式,对于节圆半径为R的电梯曳引轮40,安全余量S4具有如下取值
[0162]
[0163] 式中,f0为根据槽形利用摩擦系数μ0=0.1计算得到的当量摩擦系数。根据S4的计算值,可以对电梯的曳引能力进行直观判断。
[0164] 如上述技术步骤所述,在电梯轿厢10处于最高层站或最低层站的楼层端站时,通过改变曳引轮40的输出扭矩,主动制造曳引绳50与曳引轮40间的相对滑动。
[0165] 如果没有检测到曳引绳50与曳引轮40间的相对滑动,且轿厢10相对位置变化未达到轿厢提升高度临界值或轿厢下降高度临界值,则认为电梯曳引轮40与曳引绳50间的当量
摩擦系数仍处于安全范围内,电梯仍可正常运行。
[0166] 如果没有检测到曳引绳50与曳引轮40间的相对滑动,但轿厢10相对位置变化达到轿厢提升高度临界值或轿厢下降高度临界之值,则认为轿厢10高度变化临界值偏小,应进
行相应处理。
[0167] 如果检测得到曳引轮40与曳引绳50间的滑动,则利用滑动时对应的曳引轮扭矩计算曳引轮40与曳引绳50间的当量摩擦系数,并利用这一系数对曳引轮40的磨损状况进行评
估。
[0168] 上述技术步骤可以一定的周期定期运行,也可在进行电梯维保时由维保人员启动运行。
[0169] 如上述步骤所描述,可以很好的改善现有检测方法的不足,方便在用电梯进行曳引能力检测,能够保证检测过程安全进行,能够得到客观、量化的检测结果,协助对电梯曳引能力进行客观评价,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