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物理 / 机械波 / 地震波 / 一种紧缩型双向滚轮式隔震装置及设计方法

一种紧缩型双向滚轮式隔震装置及设计方法

阅读:563发布:2021-12-24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紧缩型双向滚轮式隔震装置及设计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紧缩型双向滚轮式 隔震 装置及设计方法,其中紧缩型双向滚轮式隔震装置由下至上依次包括 底板 、轨道 支架 组、 曲率 轨道组、滚轮组和顶板,所述曲率轨道组包括固定曲率轨道和漂浮曲率轨道;所述固定曲率轨道有两对,每对固定曲率轨道对应固定连接在底板的对侧,且两对固定曲率轨道之间交错平行布置;所述漂浮曲率轨道有两对、每对漂浮曲率轨道对应固定连接在底板的另一对侧,且两对漂浮曲率轨道之间交错平行布置。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滚轮隔震装置构造复杂、需上下 正交 双层轨道且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下面是一种紧缩型双向滚轮式隔震装置及设计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紧缩型双向滚轮式隔震装置,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底板(2)、轨道支架组、曲率轨道组、滚轮组和顶板(1),其特征在于:
所述曲率轨道组包括固定曲率轨道(5)和漂浮曲率轨道(6);所述固定曲率轨道(5)有两对,每对固定曲率轨道(5)对应固定连接在底板(2)的对侧,且两对固定曲率轨道(5)之间交错平行布置;所述漂浮曲率轨道(6)有两对、每对漂浮曲率轨道(6)对应固定连接在底板(2)的另一对侧,且两对漂浮曲率轨道(6)之间交错平行布置;
所述固定曲率轨道(5)上表面、沿其长轴方向设有一段光滑弧面;
所述漂浮曲率轨道(6)上表面、沿其长轴方向设有一段光滑弧面;
所述滚轮组包括固定轨道滚轮(8)和漂浮轨道滚轮(9);
所述固定轨道滚轮(8)与固定曲率轨道(5)对应、有两对,且滑动连接在固定曲率轨道(5)上;
所述漂浮轨道滚轮(9)与漂浮曲率轨道(6)对应、有两对,且滑动连接在漂浮曲率轨道(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紧缩型双向滚轮式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固定轨道滚轮(8)的内侧、轴向上连接有一根固定轨道轮轴(3);每个漂浮轨道滚轮(9)的内侧、轴向上连接有一根漂浮轨道轮轴(4);各个固定轨道轮轴(3)和漂浮轨道轮轴(4)之间均无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紧缩型双向滚轮式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轨道轮轴(3)呈L型,固定轨道轮轴(3)横段的端部平连接在固定轨道滚轮(8)中心位置处,固定轨道轮轴(3)竖段的端部垂直连接在漂浮轨道支架(7)上;
所述漂浮轨道轮轴(4)呈L型,漂浮轨道轮轴(4)横段的端部水平连接在漂浮轨道滚轮(9)中心位置处,漂浮轨道轮轴(4)竖段的端部垂直连接在顶板(1)下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紧缩型双向滚轮式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支架组包括连接在底板(2)和固定曲率轨道(5)之间的连接(10)以及设置在底板(2)和漂浮曲率轨道(6)之间的漂浮轨道支架(7);所述漂浮轨道支架(7)与底板(2)之间留有间距,漂浮轨道支架(7)与底板(2)之间能相对滑动;所述漂浮曲率轨道(6)固定连接在漂浮轨道支架(7)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紧缩型双向滚轮式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漂浮轨道滚轮(9)与漂浮轨道轮轴(4)同心,并且漂浮轨道滚轮(9)沿漂浮轨道轮轴(4)轴心线无摩擦或低摩擦转动;所述的固定轨道滚轮(8)与固定轨道轮轴(3)同心,并且固定轨道滚轮(8)沿固定轨道轮轴(3)轴心线无摩擦或低摩擦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紧缩型双向滚轮式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轨道滚轮(9)上设有漂浮轨道轮缘(12),所述漂浮轨道轮缘(12)卡在漂浮曲率轨道(6)上,并带动漂浮曲率轨道(6)沿漂浮轨道轮轴(4)轴向移动;所述的固定轨道滚轮(8)上设有固定轨道轮缘(11),所述固定轨道轮缘(11)卡在固定曲率轨道(5)上,使固定轨道滚轮(8)沿固定曲率轨道(5)上无间隙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紧缩型双向滚轮式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轨道滚轮(9)与漂浮曲率轨道(6)之间、固定轨道滚轮(8)与固定曲率轨道(5)之间设置阻尼层;所述阻尼层由粗糙面或者高阻尼材料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紧缩型双向滚轮式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轨道支架(7)是由横杆和纵杆相互连接而成的矩形网格不变形架结构。
9.一种权利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紧缩型双向滚轮式隔震装置设计方法,包括有依据工程应用需求设置隔震装置的平面尺寸、形状以及对个承载部件在设计荷载下的承载设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对固定曲率轨道(5)的曲率半径和接触面的设计以及对漂浮曲率轨道(6)的曲率半径和接触面的设计;
其中对固定曲率轨道(5)的曲率半径和接触面的设计,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隔震装置的设计周期T1;取T1大于隔震装置安放处场地或建筑楼层水平卓越周期T0的1.5倍;
步骤二,初步确定固定曲率轨道(5)上表面光滑圆弧面的曲率半径R;按照单摆公式,L=( T1/2π)2g,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单位为m/s2;T1单位为s;L为摆长,单位为m;固定曲率轨道(5)上表面凹形光滑圆弧面的曲率半径R≥L;固定曲率轨道(5)上表面凹形光滑圆弧面的曲率半径R以固定曲率轨道(5)上表面长轴线的曲率半径表达;
步骤三,初步设计固定轨道滚轮(8)与固定曲率轨道(5)的接触面;通过计算仿真分析初算,得到设防地震作用下装置顶板(1)相对底板(2)的最大位移S1,比较S1与固定曲率轨道(5)长度S0的大小,通过比较的结果,对接触面采取初步调整;
步骤四,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测定防震装置的试验设计周期T2和试验行程S2;
步骤五,对曲率半径R进行调整,并最终确定曲率半径R;比较步骤四中的试验设计周期T2与步骤一中的设计周期T1的大小,根据比较的结果,对曲率半径作相应调整,直到T2- T0≥1.5×T0时,取此时的R为设计值;
步骤六,对设计接触面进行调整,并最终确定;比较步骤四中的试验行程S2与S0的大小,根据比较的结果,对接触面进行相应调整,直到S2≤0.9×S0时,取此时的接触面为设计接触面;
所述漂浮曲率轨道(6)的曲率半径和接触面的设计步骤与所述固定曲率轨道(5)的曲率半径和接触面的设计步骤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紧缩型双向滚轮式隔震装置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三中,如果S1大于 S0,则增加固定轨道滚轮(8)与固定曲率轨道(5)之间的摩擦系数;当摩擦系数达到0.4时S1仍大于 S0,则在固定轨道滚轮(8)与固定曲率轨道(5)之间增加高阻尼材料阻尼层;
步骤四中,试验设计周期T2和试验行程S2测定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a:在顶板(1)上放置与设计载荷相同的物体,并与顶板(1)固定;
步骤b:采用位移传感器测量并记录顶板(1)的振动响应,对多条激励测量的结果取平均得到试验振动响应时程;其中,地震台的激励应包括防震装置安放处场地地震波和建筑楼层的楼板波;
步骤c:对试验振动响应时程进行频谱变换得到卓越周期作为试验设计周期T2,取试验振动响应时程的包络最大位移作为试验行程S2;
步骤五中,对曲率半径R进行调整,并最终确定的具体步骤为:当试验设计周期T2小于设计周期T1时,按照步骤二中计算的结果,增大曲率半径R重新设计,直至T2- T0≥1.5×T0时,取此时的R为设计值;
步骤六中,对设计接触面进行调整,并最终确定的具体步骤为:当试验行程S2大于S0时,按照步骤三中的方法对接触面进行重新设计,直到S2≤0.9×S0时,此时的到的接触面即为设计接触面。

说明书全文

一种紧缩型双向滚轮式隔震装置及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减隔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文物防震保护技术领域中的紧缩型双向滚轮式隔震装置及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博物馆是让文物在保护和利用中活起来的载体,将可移动文物大量流向博物馆集中保存,也加大了地震等突发灾害下大量损毁的可能性。我国60%以上博物馆处在强震多发地震带上,2008年5.12汶川地震,造成不少于2766件馆藏文物损毁。博物馆文物的防震措施可分为抗震和隔震两类方法,就我国馆藏浮放文物的现状而言,传统的支、粘、卡、绑等方法是主要防震技术手段,它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文物的抗震性能,但也存在破坏文物、加固效果差、影响外观等问题;隔震就是以“隔”的方法,借助于某种装置或材料,把展柜或文物与建筑隔开,以减轻其在地震时的振动效应,达到免遭破坏的目的。
[0003] 从平文物隔震度讲,滚轮、滚珠、滚轴式文物隔震支座主要利用装置在曲面轨道内运动来隔震,文物则在地震作用下始终保持水平状态。这些装置的恢复由装置及其上文物的重力提供,阻尼力小,不需要设置恢复力弹簧,且隔震周期与文物质量无关,可满足质量很小文物的隔震需求。此外,这些装置具有制作简单、隔震效果好等优点,但主要缺点是构造复杂,需设置上下正交双层轨道,占用空间大。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涉及一种紧缩型双向滚轮式隔震装置及设计方法,要解决传统的滚轮隔震装置构造复杂、需上下正交双层轨道且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紧缩型双向滚轮式隔震装置,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底板、轨道支架组、曲率轨道组、滚轮组和顶板,所述曲率轨道组包括固定曲率轨道和漂浮曲率轨道;所述固定曲率轨道有两对,每对固定曲率轨道对应固定连接在底板的对侧,且两对固定曲率轨道之间交错平行布置;所述漂浮曲率轨道有两对、每对漂浮曲率轨道对应固定连接在底板的另一对侧,且两对漂浮曲率轨道之间交错平行布置;
所述固定曲率轨道上表面、沿其长轴方向设有一段光滑弧面;
所述漂浮曲率轨道上表面、沿其长轴方向设有一段光滑弧面;
所述滚轮组包括固定轨道滚轮和漂浮轨道滚轮;
所述固定轨道滚轮与固定曲率轨道对应、有两对,且滑动连接在固定曲率轨道上;
所述漂浮轨道滚轮与漂浮曲率轨道对应、有两对,且滑动连接在漂浮曲率轨道上。
[0007] 优选的,每个固定轨道滚轮的内侧、轴向上连接有一根固定轨道轮轴;每个漂浮轨道滚轮的内侧、轴向上连接有一根漂浮轨道轮轴;各个固定轨道轮轴和漂浮轨道轮轴之间均无接触
[0008] 优选的,所述固定轨道轮轴呈L型,固定轨道轮轴横段的端部水平连接在固定轨道滚轮中心位置处,固定轨道轮轴竖段的端部垂直连接在漂浮轨道支架上;所述漂浮轨道轮轴呈L型,漂浮轨道轮轴横段的端部水平连接在漂浮轨道滚轮中心位置处,漂浮轨道轮轴竖段的端部垂直连接在顶板下表面上。
[0009] 优选的,所述轨道支架组包括连接在底板和固定曲率轨道之间的连接以及设置在底板和漂浮曲率轨道之间的漂浮轨道支架;所述漂浮轨道支架浮放在底板上;所述漂浮曲率轨道固定连接在漂浮轨道支架上。
[0010] 优选的,所述的漂浮轨道滚轮与漂浮轨道轮轴同心,并且漂浮轨道滚轮沿漂浮轨道轮轴轴心线无摩擦或低摩擦转动;所述的固定轨道滚轮与固定轨道轮轴同心,并且固定轨道滚轮沿固定轨道轮轴轴心线无摩擦或低摩擦转动。
[0011] 优选的,所述漂浮轨道滚轮上设有漂浮轨道轮缘,所述漂浮轨道轮缘卡在漂浮曲率轨道上,并带动漂浮曲率轨道沿漂浮轨道轮轴轴向移动;所述的固定轨道滚轮上设有固定轨道轮缘,所述固定轨道轮缘卡在固定曲率轨道上,使固定轨道滚轮沿固定曲率轨道上无间隙移动。
[0012] 优选的,所述漂浮轨道滚轮与漂浮曲率轨道之间、固定轨道滚轮与固定曲率轨道之间设置阻尼层;所述阻尼层由粗糙面或者高阻尼材料构成。
[0013] 优选的,所述漂浮轨道支架是由横杆和纵杆相互连接而成的矩形网格不变形架结构。
[0014] 一种紧缩型双向滚轮式隔震装置设计方法,包括有依据工程应用需求设置隔震装置的平面尺寸、形状以及对个承载部件在设计荷载下的承载力设计;还包括有对固定曲率轨道的曲率半径和接触面的设计以及对漂浮曲率轨道的曲率半径和接触面的设计。
[0015] 其中对固定曲率轨道的曲率半径和接触面的设计,包括步骤如下:步骤一,确定隔震装置的设计周期T1;取T1大于隔震装置安放处场地或建筑楼层水平卓越周期T0的1.5倍。
[0016] 步骤二,初步确定固定曲率轨道上表面光滑圆弧面的曲率半径R;按照单摆公式,L=( T1/2π)2g,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单位为m/s2;T1单位为s;L为摆长,单位为m;固定曲率轨道上表面凹形光滑圆弧面的曲率半径R≥L;固定曲率轨道上表面凹形光滑圆弧面的曲率半径R以固定曲率轨道上表面长轴线的曲率半径表达。
[0017] 步骤三,初步设计固定轨道滚轮与固定曲率轨道的接触面;通过计算仿真分析初算,得到设防地震作用下装置顶板相对底板的最大位移S1,比较S1与固定曲率轨道长度S0的大小,通过比较的结果,对接触面采取初步调整。
[0018] 步骤四,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测定防震装置的试验设计周期T2和试验行程S2。
[0019] 步骤五,对曲率半径R进行调整,并最终确定曲率半径R;比较步骤四中的试验设计周期T2与步骤一中的设计周期T1的大小,根据比较的结果,对曲率半径作相应调整,直到T2- T0≥1.5×T0时,取此时的R为设计值。
[0020] 步骤六,对设计接触面进行调整,并最终确定;比较步骤四中的试验行程S2与S0的大小,根据比较的结果,对接触面进行相应调整,直到S2≤0.9×S0时,取此时的接触面为设计接触面。
[0021] 所述漂浮曲率轨道的曲率半径和接触面的设计步骤与所述固定曲率轨道的曲率半径和接触面的设计步骤相同。
[0022] 优选的,步骤三中,如果S1大于 S0,则增加固定轨道滚轮与固定曲率轨道之间的摩擦系数;当摩擦系数达到0.4时S1仍大于 S0,则在固定轨道滚轮与固定曲率轨道之间增加高阻尼材料阻尼层。
[0023] 步骤四中,试验设计周期T2和试验行程S2测定的具体步骤为:步骤a:在顶板上放置与设计载荷相同的物体,并与顶板固定。
[0024] 步骤b:采用位移传感器测量并记录顶板的振动响应,对多条激励测量的结果取平均得到试验振动响应时程;其中,地震台的激励应包括防震装置安放处场地地震波和建筑楼层的楼板波。步骤c:对试验振动响应时程进行频谱变换得到卓越周期作为试验设计周期T2,取试验振动响应时程的包络最大位移作为试验行程S2。
[0025] 步骤五中,对曲率半径R进行调整,并最终确定的具体步骤为:当试验设计周期T2小于设计周期T1时,按照步骤二中计算的结果,增大曲率半径R重新设计,直至T2- T0≥1.5×T0时,取此时的R为设计值。
[0026] 步骤六中,对设计接触面进行调整,并最终确定的具体步骤为:当试验行程S2大于S0时,按照步骤三中的方法对接触面进行重新设计,直到S2≤0.9×S0时,此时的到的接触面即为设计接触面。
[002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0028] 1、传统的滚轮隔震装置,需上下两层轨道,占用空间大,而本发明的构造做法,只需单层轨道,降低总高度,且能实现双向隔震。
[0029] 2、本发明隔震装置构造简单,通过滚轮在曲率轨道上的滚动实现隔震目的,通过调整轨道曲率半径实现不同的隔震效果,且轨道设在同层内从而降低了隔震装置高度,减少了改装置占用的空间,从而使该隔震装置便于在工程中应用并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社会效益。
[0030] 3、本发明的曲率轨道在同侧分两道错位平行设置,其中心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从而减小了隔震装置平面尺寸,且双向轮轴均断开设计、不连通,节省隔震装置内部空间。
[0031] 4、以往的滚轮隔震装置,由于顶板相对底板位移行程的影响,隔震装置平面尺寸需做的足够大,且需上下两层轨道,占用高度空间大,而本发明只需单层轨道,降低总高度,缩小轨道占用空间,节省钢材,且能实现双向隔震。附图说明
[0032] 图1为双向滚轮式隔震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0033] 图2为双向滚轮式隔震装置内视图。
[0034] 图3为固定曲率轨道与固定轨道滚轮正视图。
[0035] 图4为固定曲率轨道与固定轨道滚轮侧视图。
[0036] 图5为漂浮曲率轨道与漂浮轨道滚轮正视图。
[0037] 图6为漂浮曲率轨道与漂浮轨道滚轮侧视图。
[0038] 图7为固定轨道轮轴图。
[0039] 图8为漂浮轨道轮轴图。
[0040] 图9为固定轨道轮轴及固定轨道滚轮为直线倒角形的横截面图。
[0041] 图10为固定轨道轮轴及固定轨道滚轮为弧线形的横截面图。
[0042] 附图标记: 1―顶板、2—底板、3—固定轨道轮轴、4—漂浮轨道轮轴、5—固定曲率轨道、6—漂浮曲率轨道、7—漂浮轨道支架、8—固定轨道滚轮、9—漂浮轨道滚轮、10—垫块、11—固定轨道轮缘、12—漂浮轨道轮缘。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如图1-10所示,一种紧缩型双向滚轮式隔震装置,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底板2、轨道支架组、曲率轨道组、滚轮组和顶板1,所述曲率轨道组包括固定曲率轨道5和漂浮曲率轨道6;所述固定曲率轨道5有两对,每对固定曲率轨道5对应固定连接在底板2的对侧,且两对固定曲率轨道5之间交错平行布置;
所述漂浮曲率轨道6有两对、每对漂浮曲率轨道6对应固定连接在底板2的另一对侧,且两对漂浮曲率轨道6之间交错平行布置;所述固定曲率轨道5上表面、沿其长轴方向设有一段光滑弧面;所述漂浮曲率轨道6上表面、沿其长轴方向设有一段光滑弧面;所述滚轮组包括固定轨道滚轮8和漂浮轨道滚轮9;所述固定轨道滚轮8与固定曲率轨道5对应、有两对,且滑动连接在固定曲率轨道5上;所述漂浮轨道滚轮9与漂浮曲率轨道6对应、有两对,且滑动连接在漂浮曲率轨道6上。
[0044] 本实施例中,每个固定轨道滚轮8的内侧、轴向上连接有一根固定轨道轮轴3;每个漂浮轨道滚轮9的内侧、轴向上连接有一根漂浮轨道轮轴4;各个固定轨道轮轴3和漂浮轨道轮轴4之间均无接触。
[0045]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轨道轮轴3呈L型,固定轨道轮轴3横段的端部水平连接在固定轨道滚轮8中心位置处,固定轨道轮轴3竖段的端部垂直连接在漂浮轨道支架7上;所述漂浮轨道轮轴4呈L型,漂浮轨道轮轴4横段的端部水平连接在漂浮轨道滚轮9中心位置处,漂浮轨道轮轴4竖段的端部垂直连接在顶板1下表面上。
[0046] 本实施例中,所述轨道支架组包括连接在底板2和固定曲率轨道5之间的连接垫块10以及设置在底板2和漂浮曲率轨道6之间的漂浮轨道支架7;所述漂浮轨道支架7浮放在底板2上;所述漂浮曲率轨道6固定连接在漂浮轨道支架7上。
[0047]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漂浮轨道滚轮9与漂浮轨道轮轴4同心,并且漂浮轨道滚轮9沿漂浮轨道轮轴4轴心线无摩擦或低摩擦转动;所述的固定轨道滚轮8与固定轨道轮轴3同心,并且固定轨道滚轮8沿固定轨道轮轴3轴心线无摩擦或低摩擦转动。
[0048] 本实施例中,所述漂浮轨道滚轮9上设有漂浮轨道轮缘12,所述漂浮轨道轮缘12卡在漂浮曲率轨道6上,并带动漂浮曲率轨道6沿漂浮轨道轮轴4轴向移动;所述的固定轨道滚轮8上设有固定轨道轮缘11,所述固定轨道轮缘11卡在固定曲率轨道5上,使固定轨道滚轮8沿固定曲率轨道5上无间隙移动。
[0049] 本实施例中,所述漂浮轨道滚轮9与漂浮曲率轨道6之间、固定轨道滚轮8与固定曲率轨道5之间设置阻尼层;所述阻尼层由粗糙面或者高阻尼材料构成。
[0050] 本实施例中,所述漂浮轨道支架7是由横杆和纵杆相互连接而成的矩形网格不变形的钢架结构。
[0051] 这种紧缩型双向滚轮式隔震装置设计方法,包括有依据工程应用需求设置隔震装置的平面尺寸、形状以及对个承载部件在设计荷载下的承载力设计;还包括有对固定曲率轨道5的曲率半径和接触面的设计以及对漂浮曲率轨道6的曲率半径和接触面的设计。
[0052] 其中对固定曲率轨道5的曲率半径和接触面的设计,包括步骤如下:步骤一,确定隔震装置的设计周期T1;取T1大于隔震装置安放处场地或建筑楼层水平卓越周期T0的1.5倍;
步骤二,初步确定固定曲率轨道5上表面光滑圆弧面的曲率半径R;按照单摆公式,L=( 
2 2
T1/2π)g,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单位为m/s ;T1单位为s;L为摆长,单位为m;固定曲率轨道5上表面凹形光滑圆弧面的曲率半径R≥L;固定曲率轨道5上表面凹形光滑圆弧面的曲率半径R以固定曲率轨道5上表面长轴线的曲率半径表达;
步骤三,初步设计固定轨道滚轮8与固定曲率轨道5的接触面;通过计算仿真分析初算,得到设防地震作用下装置顶板1相对底板2的最大位移S1(简称行程)是否超出固定曲率轨道5的长度S0;如果超出行程,则增加固定轨道滚轮8与固定曲率轨道5之间的摩擦系数,整个摩擦面上摩擦系数应均匀、无明显变化;摩擦系数通过物理学试验测定;当摩擦系数达到
0.4仍无法满足行程要求,在固定轨道滚轮8与固定曲率轨道5之间增加高阻尼材料阻尼层;
步骤四,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测定防震装置的试验设计周期T2和试验行程S2;试验中,先在顶板1上放置与设计载荷相同的物体,并与顶板1固定;采用位移传感器测量并记录顶板1的振动响应,对多条激励测量的结果取平均得到试验振动响应时程;其中,地震台的激励应包括防震装置安放处场地地震波和建筑楼层的楼板波;最后,对试验振动响应时程进行频谱变换得到卓越周期作为试验设计周期T2,取试验振动响应时程的包络最大位移作为试验行程S2;
步骤五,对曲率半径R进行调整,并最终确定曲率半径R;比较步骤四中的试验设计周期T2与步骤一中的设计周期T1的大小,根据比较的结果,对曲率半径作相应调整;当试验设计周期T2不大于设计周期T1时,转到步骤二,增大曲率半径R重新设计;直到T2- T0≥1.5×T0时,取此时的R为设计值;
步骤六,对设计接触面进行调整,并最终确定;比较步骤四中的试验行程S2与S0的大小,根据比较的结果,对接触面进行相应调整,当试验行程S2大于S0时,按照步骤三中的方法对接触面进行重新设计,直到S2≤0.9×S0时,取此时的接触面为设计接触面。
[0053] 漂浮曲率轨道6的曲率半径和接触面设计参照上述固定曲率轨道5的曲率半径和接触面设计方法进行,包括步骤如下:步骤1,确定隔震装置的设计周期T1;取T1大于隔震装置安放处场地或建筑楼层水平卓越周期T0的1.5倍;
步骤2,初步确定漂浮曲率轨道6上表面光滑圆弧面的曲率半径R;按照单摆公式,L=( T1/2π)2g,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单位为m/s2;T1单位为s;L为摆长,单位为m;漂浮曲率轨道6上表面凹形光滑圆弧面的曲率半径R≥L;漂浮曲率轨道6上表面凹形光滑圆弧面的曲率半径R以漂浮曲率轨道6上表面长轴线的曲率半径表达;
步骤3,初步设计漂浮轨道滚轮9与漂浮曲率轨道6的接触面;通过计算仿真分析初算,得到设防地震作用下装置顶板1相对底板2的最大位移S1(简称行程)是否超出漂浮曲率轨道6的长度S0;如果超出行程,则增加漂浮轨道滚轮9与漂浮曲率轨道6之间的摩擦系数,整个摩擦面上摩擦系数应均匀、无明显变化;摩擦系数通过物理学试验测定;当摩擦系数达到
0.4仍无法满足行程要求,在漂浮轨道滚轮9与漂浮曲率轨道6之间增加高阻尼材料阻尼层;
步骤4,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测定防震装置的试验设计周期T2和试验行程S2;试验中,先在顶板1上放置与设计载荷相同的物体,并与顶板1固定;采用位移传感器测量并记录顶板1的振动响应,对多条激励测量的结果取平均得到试验振动响应时程;其中,地震台的激励应包括防震装置安放处场地地震波和建筑楼层的楼板波;最后,对试验振动响应时程进行频谱变换得到卓越周期作为试验设计周期T2,取试验振动响应时程的包络最大位移作为试验行程S2;
步骤5,对曲率半径R进行调整,并最终确定曲率半径R;比较步骤四中的试验设计周期T2与步骤一中的设计周期T1的大小,根据比较的结果,对曲率半径作相应调整;当试验设计周期T2不大于设计周期T1时,转到步骤二,增大曲率半径R重新设计;直到T2- T0≥1.5×T0时,取此时的R为设计值;
步骤6,对设计接触面进行调整,并最终确定;比较步骤四中的试验行程S2与S0的大小,根据比较的结果,对接触面进行相应调整,当试验行程S2大于S0时,按照步骤三中的方法对接触面进行重新设计,直到S2≤0.9×S0时,取此时的接触面为设计接触面。
[0054] 其漂浮曲率轨道6的曲率半径和接触面可以与固定曲率轨道5的曲率半径和接触面不同。
[0055]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型式的列举,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