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环境工程 / 生态系统 / 一种水产生态养殖系统

一种产生态养殖系统

阅读:773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产生态养殖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 水 产生态养殖系统,它包括池塘(1)和养殖槽(2),养殖槽(2)位于池塘(1)内,并把池塘(1)分为养殖区(3)和污水 净化 区(4),养殖槽(2)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槽体,槽体的开口端设有喇叭状进水口,且在进水口上分别设有进水端滤板(5)和推水机(6),位于封闭端的槽体上设有残渣过滤装置(15),残渣过滤装置(15)包括壳体(16)、滤筒(17)和滤筒驱动 电机 (18),本 发明 优点是:通过循环流水养鱼,实现高 密度 养殖,降低生产成本,对养殖尾水分层过滤和再利用,减少排放,节约 能源 ,确保池塘本身的良性循环。,下面是一种产生态养殖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产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池塘(1)和养殖槽(2),养殖槽(2)位于池塘(1)内,并把池塘(1)分为养殖区(3)和污水净化区(4),养殖槽(2)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槽体,槽体的开口端设有喇叭状进水口,且在进水口上分别设有进水端滤板(5)和推水机(6),推水机(6)位于进水端滤板(5)内侧,靠近封闭端的槽体内分别设有排水端滤板(7)和饵料挡板(8),养殖槽(2)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开有插槽,排水端滤板(7)活动插接在槽内,饵料挡板(8)倾斜安装在养殖槽(2)内顶部,并位于排水端滤板(7)内侧,排水端滤板(7)和槽体封闭端之间形成沉淀捕捞池(9),沉淀捕捞池(9)的池底深度大于槽体养殖区(3)的池底深度,沉淀捕捞池(9)的底部设有排污口,沉淀捕捞池(9)内设有捕捞网箱(10),位于沉淀捕捞池(9)上方的槽体上设有搬运捕捞网箱(10)的龙吊(11);
位于封闭端的槽体上设有残渣过滤装置(15),残渣过滤装置(15)包括壳体(16)、滤筒(17)和滤筒驱动电机(18),壳体(16)顶部开有进料口,壳体(16)底部分别开有排液口和排渣口,壳体(16)的排渣口上设有排渣管(20),排渣管(20)一端伸入到壳体(16)内,滤筒(17)为顶部开口底部封闭的圆台形筒体,滤筒(17)的侧壁上开有滤孔,滤筒(17)底部为中间高四周低的锥形面,且在锥形面顶部开有排渣口,滤筒(17)的排渣口上设有与排渣管(20)配合使用的连接套(21),滤筒(17)位于壳体(16)内,滤筒(17)顶部通过轴承和壳体(16)的进料口活动连接,滤筒(17)底部通过轴承与排渣管(20)活动连接,连接套(21)一端位于排渣管(20)内,滤筒(17)顶部设有齿盘(25),滤筒驱动电机(18)的输出轴上设有与齿盘(25)配合使用的传动齿轮,滤筒驱动电机(18)安装在壳体(16)上,并驱动滤筒(17)在壳体(16)内转动,滤筒(17)内还设有一对弧形刮板(22)和导流板,导流板位于弧形刮板(22)上方,弧形刮板(22)底部紧贴在滤筒(17)底部的锥形面上,导流板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多个球面罩(24),各球面罩(24)的直径由上至下依次变大,排渣管(20)内设有刮板安装座(26),一对弧形刮板(22)和导流板分别通过连接板固接在刮板安装座(26)上,壳体(16)的进料口通过与沉淀捕捞池(9)的排污口相通;
污水净化区(4)包括由养殖槽(2)排水端向进水端方向依次分布在池塘(1)内的第一湿地净化池(30)、污水沉淀池(31)、污水过滤坝(32)、曝气池(33)、第二湿地净化池(34)和生物净化池(35),残渣过滤装置(15)的排液口与污水净化区(4)的第一湿地净化池(30)相通,养殖槽(2)的进水口与生物净化池(35)相通,污水沉淀池(31)、曝气池(33)和生物净化池(35)的池底均为中间低四周高,且在池底较低处分别设有排污管道;污水过滤坝(32)包括由前端坝壁、后端坝壁和基座(38)围合的中空坝体,中空坝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基土层(39)、页岩陶粒层(40)和砾石层(41),前端坝壁和后端坝壁均为上下两层砖墙结构,前端坝壁的上层和后端坝壁的下层均为实心砖坝壁(42),前端坝壁的下层和后端坝壁的上层均为空心砖坝壁(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养殖槽(2)进水口底部上设有挡墙(45),进水端滤板(5)安装在挡墙(45)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养殖槽(2)的两个内侧壁上分别设有增装置(46),养殖槽(2)两端顶部分别设有桥板(4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养殖槽(2)上设有控制排水端滤板(7)升降的电动提升机(4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壳体(16)顶部设有进料导流管(50),进料导流管(50)一端伸入到滤筒(17)的进料口内,进料导流管(50)的直径小于最下方球面罩(24)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污水过滤坝(32)的高度高于池塘(1)的水面高度,空心砖坝壁(43)为蜂窝砖堆砌而成。

说明书全文

一种产生态养殖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产生态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由于我国对水产品的需求量大,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水产品基本都是通过人工饲养,但是随着水域生态环保度的加大,资源消耗型和环境破坏型的渔业方式正在退出历史的舞台,为保障市场有效供给,以及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就急需提高池塘集约化生产水平,提高鱼塘产出的现代化养殖系统。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目前, 由于我国对水产品的需求量大,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水产品基本都是通过人工饲养,但是随着水域生态环保力度的加大,资源消耗型和环境破坏型的渔业方式正在退出历史的舞台,为保障市场有效供给,以及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就急需提高池塘集约化生产水平,提高鱼塘产出的现代化养殖系统,而提供一种水产生态养殖系统。
[0004] 本发明包括池塘和养殖槽,养殖槽位于池塘内,并把池塘分为养殖区和污水净化区,养殖槽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槽体,槽体的开口端设有喇叭状进水口,且在进水口上分别设有进水端滤板和推水机,推水机位于进水端滤板内侧,靠近封闭端的槽体内分别设有排水端滤板和饵料挡板,养殖槽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开有插槽,排水端滤板活动插接在槽内,饵料挡板倾斜安装在养殖槽内顶部,并位于排水端滤板内侧,排水端滤板和槽体封闭端之间形成沉淀捕捞池,沉淀捕捞池的池底深度大于槽体养殖区的池底深度,沉淀捕捞池的底部设有排污口,沉淀捕捞池内设有捕捞网箱,位于沉淀捕捞池上方的槽体上设有搬运捕捞网箱的龙吊;位于封闭端的槽体上设有残渣过滤装置,残渣过滤装置包括壳体、滤筒和滤筒驱动电机,壳体顶部开有进料口,壳体底部分别开有排液口和排渣口,壳体的排渣口上设有排渣管,排渣管一端伸入到壳体内,滤筒为顶部开口底部封闭的圆台形筒体,滤筒的侧壁上开有滤孔,滤筒底部为中间高四周低的锥形面,且在锥形面顶部开有排渣口,滤筒的排渣口上设有与排渣管配合使用的连接套,滤筒位于壳体内,滤筒顶部通过轴承和壳体的进料口活动连接,滤筒底部通过轴承与排渣管活动连接,连接套一端位于排渣管内,滤筒顶部设有齿盘,滤筒驱动电机输出轴上设有与齿盘配合使用的传动齿轮,滤筒驱动电机安装在壳体上,并驱动滤筒在壳体内转动,滤筒内还设有一对弧形刮板和导流板,导流板位于弧形刮板上方,弧形刮板底部紧贴在滤筒底部的锥形面上,导流板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多个球面罩,各球面罩的直径由上至下依次变大,排渣管内设有刮板安装座,一对弧形刮板和导流板分别通过连接板固接在刮板安装座上,壳体的进料口通过与沉淀捕捞池的排污口相通;
污水净化区包括由养殖槽排水端向进水端方向依次分布在池塘内的第一湿地净化池、污水沉淀池、污水过滤坝、曝气池、第二湿地净化池和生物净化池,残渣过滤装置的排液口与污水净化区的第一湿地净化池相通,养殖槽的进水口与生物净化池相通,污水沉淀池、曝气池和生物净化池的池底均为中间低四周高,且在池底较低处分别设有排污管道;污水过滤坝包括由前端坝壁、后端坝壁和基座围合的中空坝体,中空坝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基土层、页岩陶粒层和砾石层,前端坝壁和后端坝壁均为上下两层砖墙结构,前端坝壁的上层和后端坝壁的下层均为实心砖坝壁,前端坝壁的下层和后端坝壁的上层均为空心砖坝壁。
[0005] 养殖槽进水口底部上设有挡墙,进水端滤板安装在挡墙上。
[0006] 养殖槽的两个内侧壁上分别设有增装置,养殖槽两端顶部分别设有桥板。
[0007] 养殖槽上设有控制排水端滤板升降的电动提升机。
[0008] 壳体顶部设有进料导流管,进料导流管一端伸入到滤筒的进料口内,进料导流管的直径小于最下方球面罩的直径。
[0009] 污水过滤坝的高度高于池塘的水面高度,空心砖坝壁为蜂窝砖堆砌而成。
[0010] 本发明优点是:通过循环流水养鱼,实现高密度养殖,降低生产成本,对养殖尾水分层过滤和再利用,减少排放,节约能源,确保池塘本身的良性循环。
[0011] 附 图 说 明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是残渣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3] 图3是弧形刮板和排渣管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4] 图4是污水过滤坝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包括池塘1和养殖槽2,养殖槽2位于池塘1内,并把池塘1分为养殖区3和污水净化区4,养殖槽2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槽体,槽体的开口端设有喇叭状进水口,且在进水口上分别设有进水端滤板5和推水机6,推水机6位于进水端滤板5内侧,靠近封闭端的槽体内分别设有排水端滤板7和饵料挡板8,养殖槽2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开有插槽,排水端滤板7活动插接在槽内,饵料挡板8倾斜安装在养殖槽2内顶部,并位于排水端滤板7内侧,排水端滤板7和槽体封闭端之间形成沉淀捕捞池9,沉淀捕捞池9的池底深度大于槽体养殖区3的池底深度,沉淀捕捞池9的底部设有排污口,沉淀捕捞池9内设有捕捞网箱10,位于沉淀捕捞池9上方的槽体上设有搬运捕捞网箱10的龙门吊11;
位于封闭端的槽体上设有残渣过滤装置15,残渣过滤装置15包括壳体16、滤筒17和滤筒驱动电机18,壳体16顶部开有进料口,壳体16底部分别开有排液口和排渣口,壳体16的排渣口上设有排渣管20,排渣管20一端伸入到壳体16内,滤筒17为顶部开口底部封闭的圆台形筒体,滤筒17的侧壁上开有滤孔,滤筒17底部为中间高四周低的锥形面,且在锥形面顶部开有排渣口,滤筒17的排渣口上设有与排渣管20配合使用的连接套21,滤筒17位于壳体16内,滤筒17顶部通过轴承和壳体16的进料口活动连接,滤筒17底部通过轴承与排渣管20活动连接,连接套21一端位于排渣管20内,滤筒17顶部设有齿盘25,滤筒驱动电机18的输出轴上设有与齿盘25配合使用的传动齿轮,滤筒驱动电机18安装在壳体16上,并驱动滤筒17在壳体16内转动,滤筒17内还设有一对弧形刮板22和导流板,导流板位于弧形刮板22上方,弧形刮板22底部紧贴在滤筒17底部的锥形面上,导流板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多个球面罩
24,各球面罩24的直径由上至下依次变大,排渣管20内设有刮板安装座26,一对弧形刮板22和导流板分别通过连接板固接在刮板安装座26上,壳体16的进料口通过泵与沉淀捕捞池9的排污口相通;
污水净化区4包括由养殖槽2排水端向进水端方向依次分布在池塘1内的第一湿地净化池30、污水沉淀池31、污水过滤坝32、曝气池33、第二湿地净化池34和生物净化池35,残渣过滤装置15的排液口与污水净化区4的第一湿地净化池30相通,养殖槽2的进水口与生物净化池35相通,污水沉淀池31、曝气池33和生物净化池35的池底均为中间低四周高,且在池底较低处分别设有排污管道;污水过滤坝32包括由前端坝壁、后端坝壁和基座38围合的中空坝体,中空坝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基土层39、页岩陶粒层40和砾石层41,前端坝壁和后端坝壁均为上下两层砖墙结构,前端坝壁的上层和后端坝壁的下层均为实心砖坝壁42,前端坝壁的下层和后端坝壁的上层均为空心砖坝壁43。
[0016] 养殖槽2进水口底部上设有挡墙45,进水端滤板5安装在挡墙45上。
[0017] 养殖槽2的两个内侧壁上分别设有增氧装置46,养殖槽2两端顶部分别设有桥板47。
[0018] 养殖槽2上设有控制排水端滤板7升降的电动提升机48。
[0019] 壳体16顶部设有进料导流管50,进料导流管50一端伸入到滤筒17的进料口内,进料导流管50的直径小于最下方球面罩24的直径。
[0020] 污水过滤坝32的高度高于池塘1的水面高度,空心砖坝壁43为蜂窝砖堆砌而成。
[0021] 工作方式及原理:推水机6把水向养殖槽2的排水端方向推送,沉淀捕捞池9内的水泵入到残渣过滤装置15内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再流入到污水净化区4内分层净化后再回流到养殖槽2内实现循环,使池塘1内的水流动起来,喇叭状进水口是位于养殖槽2内的一端开口大,水流从喇叭状进水口进入后呈发散状流出,可以把位于养殖槽2前端的饲料排泄物充分的向后端推送,饵料挡板8一部分位于养殖槽2的水面下方,饵料使用发泡饲料,投入后会漂浮在水面,饵料挡板8挡住饲料,减少饲料进入到沉淀捕捞池9内而造成浪费,进水端滤板5和排水端滤板7防止鱼逃跑,鱼的排泄物通过排水端滤板7随着流动的水进入到沉淀捕捞池9内,由于沉淀捕捞池9一端为封闭状,水流被阻挡后会在沉淀捕捞池9内形成漩涡,方便残渣沉淀,在需要捕捞的时候,先把捕捞网箱10放入到沉淀捕捞池9内底部,打开排水端滤板7,把鱼驱赶到沉淀捕捞池9内后,再关闭排水端滤板7,龙门吊11把捕捞网箱10提起进行捕捞,捕捞网箱10的形状和大小与沉淀捕捞池9匹配,可反复重复上诉动作快速的对养殖槽2内的鱼进行捕捞。
[0022] 污水从进料导流管50进入到滤筒17内,污水落到球面罩24上后会溅散到滤筒17的筒壁上,使污水能够和滤筒17的筒壁充分接触,滤筒驱动电机18驱动滤筒17转动,通过离心力对污水进行固液分离,液体通过筒壁的滤孔排入到壳体16内并从壳体16的排液口排出到第一湿地净化池30内,固体沉积在滤筒17的锥形面底部,弧形刮板22和排渣管20为固定不动,本案中滤筒17为逆时针方向旋转,滤筒17转动的时候,弧形刮板22把固体沉积物刮入到排渣管20内,并从排渣管20排出收集。
[0023] 污水净化方式,第一湿地净化池30和第二湿地净化池34上种植水生植物,第一湿地净化池30和第二湿地净化池34顶部基土位于水面之下,污水过滤坝32顶部高于水面,污水依次经过第一湿地净化池30初步净化、到污水沉淀池31内进行沉淀、到污水过滤坝32进行二次过滤净化、到曝气池33内曝气增氧、到污水过滤坝32进行三次净化后进入到生物净化池35内进行四次净化,生物净化池35内种植沉底植物养殖滤食性鱼类,污水经过多层级净化后再进入到养殖槽2内;污水过滤坝32的前端坝壁为水流方向的进水端,后端坝壁为排水端,前端坝壁的上层为实心砖坝壁42,实心砖坝壁42透水性差,前端坝壁的下层为空心砖坝壁43,空心砖坝壁43透水性强,污水从前端坝壁下层进入到坝体内,依次经过砾石层41、页岩陶粒层40和基土层39过滤后从后端坝壁上层渗出进行过滤,坝体的基土层39上可种植植被绿化。
[0024] 挡墙45的作用是防止水流动过程中生物净化池35内的污泥进入到养殖槽2内。
[0025] 增氧装置46可以对养殖槽2进行增氧,桥板47方便工作人员捕捞、投料。
[0026] 空心砖坝壁43为蜂窝砖,蜂窝砖的孔径为5-10mm。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生态养鸡系统 2020-05-12 457
生态养牛系统 2020-05-12 719
生态鱼缸系统 2020-05-12 48
一种生态农庄立体生态养殖系统 2020-05-12 32
阳台微生态系统 2020-05-11 336
水体生态系统 2020-05-11 129
生态路工程系统 2020-05-12 538
水体生态系统 2020-05-12 297
生态温室系统 2020-05-11 476
一种园林生态环境生态智能监测系统 2020-05-13 701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