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地球科学 / 油页岩 / 多种地质因素定量约束下的单一圈闭级的有利区优选方法

多种地质因素定量约束下的单一圈闭级的有利区优选方法

阅读:603发布:2021-08-10

专利汇可以提供多种地质因素定量约束下的单一圈闭级的有利区优选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多种地质因素定量约束下的单一圈闭级的有利区优选方法,以高 分辨率 地层 格架为依托,纵向上划分出沉积单元级等时沉积地层,依据 测井 数据、录井数据、试油数据、测井解释油 水 数据和 地震 数据,建立了5种两个 砂岩 段的油水劈分模型,实现沉积单元等时地层格架下的单砂体级油水劈分,编制出单砂体级小层顶面构造图、沉积微相平面图和油水分布规律,依据河道边界、 断层 、微幅度构造和砂岩上倾尖灭线确定含油单一圈闭,对不同单砂体级小层内的含油单一圈闭进行圈闭面积叠合和圈闭厚度累加,结合圈闭类型、储层孔隙度、储层埋深、有机质类型、成熟度、生 烃 强度和生储盖组合7个有利区评价指标,建立成藏要素概率和成藏匹配概率双因素有利区评价模型,优选出有利区。,下面是多种地质因素定量约束下的单一圈闭级的有利区优选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多种地质因素定量约束下的单一圈闭级的有利区优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以高分辨率地层格架为依托,纵向上划分出沉积单元级等时沉积地层,依据测井数据、录井数据、试油数据、测井解释油数据和地震数据,建立了5种两个砂岩段的油水劈分模型,实现沉积单元等时地层格架下的油水劈分,编制出单砂体级小层顶面构造图、沉积微相平面图和油水分布规律,依据河道边界、断层、微幅度构造和砂岩上倾尖灭线确定单一含油圈闭,综合评价出各单砂体级小层内不同类型的含油圈闭,对不同单砂体级小层内的含油圈闭进行圈闭面积叠合和圈闭厚度累加,结合圈闭类型、储层孔隙度、储层埋深、有机质类型、成熟度、生强度和生储盖组合(圈闭要素、储层要素、烃源岩要素和源储关系)7个有利区评价指标,建立成藏要素概率和成藏匹配概率双因素有利区评价模型,优选出有利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种地质因素定量约束下的单一圈闭级的有利区优选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步骤1)、资料收集整理:收集研究区地质资料、地震资料、测井资料和录井资料;其中,地质资料包括地质分层数据、岩心和分析测试数据;地震资料包括3D地震数据体和断层数据;测井资料包括自然伽声波时差、微电极、微电位、深侧向和浅侧向等测井曲线;录井资料包括岩屑和录井资料;
步骤2)、高分辨率单砂体级三维地层格架的建立:利用研究区内多口井的微电极、微电位、深侧向、浅侧向、自然伽马和声波时差等测井曲线,以湖泛面、稳定泥岩段、页岩岩、质结核、质结核等作为识别标志层,确立研究区骨架剖面,建立研究区内单砂体级三维地层格架, 将砂组或小层细分至单砂体级小层;
步骤3)、单砂体级小层平面沉积微相图的编制:在步骤2)中划分出的单砂体级小层内,根据单井相分析结果确定出平面沉积亚相类型,并制定沉积微相模式,结合测井曲线和砂岩厚度展布图,制定出各个单砂体级平面沉积微相图;
步骤4)、单砂体级小层顶面构造图的编制:依据3D地震体中的层面数据和断层数据,结合步骤2)中的高分辨率地层格架下各单砂体级小层顶面分层数据,编制出各单砂体级小层顶面构造图;
步骤5)、单砂体级小层内油水规律分布图的编制:依据试油数据和测井解释油水数据编制油水平面分布规律图,基于步骤2)中高分辨率地层格架下的单砂体级小层,创建一种将试油数据和测井解释油水数据劈分到单砂体级的劈分方法,试油数据和测井解释油水数据劈分后,编制出不同单砂体级小层内的油水分布规律图;
步骤6)、划分出单砂体级小层内的单一圈闭:联合步骤3)中的沉积微相图、4)中的顶面构造图和5)中的油水分布规律图,依据河道边界、断层、微幅度构造和砂岩上倾尖灭线确定单一含油圈闭,依次评价出各单砂体级小层内的不同类型的含油圈闭;
步骤7)、各单砂体小层内单一圈闭的含油面积叠合和含油厚度累加:基于步骤6),将不同单砂体级小层内单一圈闭的含油面积叠加和含油厚度累加;
步骤8)、建立多种地质因素定量约束下的单一圈闭的有利区划分方案:依据圈闭要素、储集层要素、烃源岩要素和源储关系要素4项指标,建立有利区优选的成藏要素(ICCYS)概率和成藏匹配(ICCPP)概率双因素有利区评价模型,根据综合评价指标ICCYS和ICCPP优选有利区;建立有利区划分方案:依据圈闭要素、储层要素、烃源岩要素和源储关系4项指标,详 细信息如下,圈闭要素是指圈闭类型,储层要素包括储层孔隙度和储层埋深,烃源岩要素包括有机质类型、成熟度和生烃强度,源储关系包括生储盖组合;圈闭类型(ITT)可划分为背斜、断背斜和断、构造-岩性和岩性四种圈闭;储集层孔隙度(%)(IRP)可划分为>20、
20-10、10-5、<5四个区间段;储集层埋深(m)(IRBD)划分为<1500、1500-2500、2500-3500、>3500四个深度段;有机质类型(IOMT)划分I、II1、II2、III四种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演化阶段(IM)划分为成熟、高成熟、过成熟和未成熟四个标准区间;生烃强度(IHGT)划分为>2000、2000-1000、1000-500、<500四个区间段;生储盖配置(IRCC)可划分为自生自储、下生上储、上生下储和异地生储四个区间段;深度范围以4500m为界,划分出好坏;
步骤9)、优选评价出有利区:联合步骤7)和步骤8),优选出有利区;
以高分辨率三维地层格架为依托,纵向上划分到单砂体级小层,依据测井数据、录井数据、试油数据、测井解释油水数据和地震数据,编制出各单砂体级小层顶面构造图、沉积微相平面图和油水分布规律图,评价出单砂体级小层内的不同类型含油圈闭,对各单砂体级小层内的含油圈闭进行圈闭面积叠合和圈闭厚度累加,结合有利区划分方案,优选评价出有利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种地质因素定量约束下的单一圈闭级的有利区优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单砂体级小层顶面构造图的编制,具体如下:
目的层顶界、底界标志层,目的层中间确定出几个标志层,根据沉积旋回特征,识别出该目标层位应该划分出的单砂体级小层数目,在全区选取标准井,在垂直物源、平行物源方向,建立骨架剖面,基于此,全工区 内实现高分辨率三维地层格架划分,划分到单砂体级小层的精度,提取出研究区内各单砂体级小层的顶界分层数据,建立小层的顶面埋藏图;
单砂体级小层顶面构造图主要基于三维地震数据体里面提取出来的地震层面数据、断层数据和高分率等时地层格架中的单砂体级小层顶面分层数据联合编制的;其中,断层数据是基于三维地震数据资料,详细解释断层分布情况,识别出断裂在小层顶面的分布情况,编制断层平面分布图。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种地质因素定量约束下的单一圈闭级的有利区优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试油数据和测井解释油水数据劈分后,确定油水分布规律,如下:
将试油数据(或测井解释油水数据)劈分方法应用到试油数据的劈分,具体如下
对同一口井而言:
F=H×a (2)
其中,Q单位时间内的产量是单井日产量;F是地下井筒控制周围的面积;a是在同一口井内是固定的;H为砂岩厚度;μ是液体的粘度,相邻砂岩的粘度是相等的;r是岩样在平面上的分布范围,相邻储层设为相等;(p1-p2)是液体通过岩石前后的压差,相邻储层压差相等;K是岩石的渗透率;
将测井解释油水数据和试油数据进行劈分,实现高分辨率三维地层格架下的单砂体级小层的试油数据劈分(产能);假设研究区单井合试2个砂岩段(依此类推,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砂体合试数据);
建立了5种2个砂岩段试油数据劈分模型,分别为油层-油层、油层-水层、油层-油水层、油水同层-油水同层、油水同层-水层;
试油数据劈分原理如下:
Q单位日产能=Q单位日产能1+Q单位日产能2 (3)
式中:Q单位日产能是指两个砂岩段合试日产油量;Q单位日产能1是指砂岩段1单井日产量;Q单位日产能2是指砂岩段2单井日产量;K1是砂体段1的渗透率;K2是指砂岩段2的渗透率;P1是指砂岩段1的地层压;P2是指砂岩段2的地层压力;H1是砂岩段1的厚度;H2是砂岩段2的厚度;a是常数;u是指油的粘度;r是指井筒压裂半径;
具体划分五种方案,具体如下:
方案一:油层-油层模型劈分公式如下:
式中:Q单位日产能是指两个砂岩段合试日产油量;Q单位日产能1是指砂岩段1单井日产量;Q单位日产能2是指砂岩段2单井日产量;K1是砂体段1的渗透率;K2是指砂岩段2的渗透率;H1是砂岩段1的厚度;H2是砂岩段2的厚度;
方案二:油层-水层模型劈分公式如下:
Q单井日产能1=Q单井日产能 (8)
Q单井日产能2=Q单井日产水 (9)
式中:Q单位日产能1是指砂岩段1单井日产油量;Q单位日产能2是指砂岩段2单井日产水量;
方案三:油层-油水同层模型劈分公式如下:
Q单井日产水1=0 (11)
Q单井日产水2=Q单井日产水 (13)
式中:Q单位日产能1是指砂岩段1单井日产油量;Q单位日产水1是指砂岩段1单井日产水量;Q单位日产能2是指砂岩段2单井日产油量;Q单位日产水2是指砂岩段2单井日产水量;K1是砂体段1的渗透率;K2是指砂岩段2的渗透率;H1是砂岩段1的厚度;H2是砂岩段2的厚度;
方案四:油水同层-油水同层模型劈分公式如下:
式中:Q单位日产能1是指砂岩段1单井日产油量;Q单位日产水1是指砂岩段1单井日产水量;Q单位日产能2是指砂岩段2单井日产油量;Q单位日产水2是指砂岩 段2单井日产水量;K1是砂体段
1的渗透率;K2是指砂岩段2的渗透率;H1是砂岩段1的厚度;H2是砂岩段2的厚度;
方案五:油水同层-水层模型劈分公式如下:
Q单井日产能1=Q单井日产能 (18)
Q单井日产能2=0 (20)
式中:Q单位日产能1是指砂岩段1单井日产油量;Q单位日产水1是指砂岩段1单井日产水量;Q单位日产能2是指砂岩段2单井日产油量;Q单位日产水2是指砂岩段2单井日产水量;K1是砂体段1的渗透率;K2是指砂岩段2的渗透率;H1是砂岩段1的厚度;H2是砂岩段2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种地质因素定量约束下的单一圈闭级的有利区优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结合单砂体级小层顶面构造图、沉积微相平面图和油水分布规律图,确立单砂体级小层内含油圈闭,如下:
联合步骤3)中的沉积微相图、4)中的顶面构造图和5)中的油水分布规律图,依据河道边界、断层、微幅度构造和砂岩上倾尖灭线确定单一圈闭,依次评价出各单砂体级小层内的不同类型的含油圈闭;
油水规律分布(测井解释油水分布图和试油成果油水分布图)平面图主要用来确定油气藏位置和确定油水边界;沉积微相图主要用来确定储层砂体类型和储层边界(平面分布范围);构造图是确定油气藏类型的,如背斜、断背斜和断块(断鼻油气藏或断块油气藏)、构造岩性(断层-岩性 油气)和岩性(砂岩上倾尖灭),能划分出圈闭面积、闭合高度和圈闭最大有效空间;联合油水规律分布(测井解释分布图和试油成果分布图)、沉积微相图和构造图,确定含油圈闭的边界。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种地质因素定量约束下的单一圈闭级的有利区优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不同单砂体级小层内的含油圈闭面积叠加和含油厚度累加,具体内容如下
依据高分辨率三维地层格架的控制,编制高分辨率三维地层格架控制下的单砂体级小层的砂岩厚度,将所有砂岩厚度进行累加,实现不同单砂体级小层的含油圈闭厚度累加,采用含油圈闭叠加后的含油圈闭面积进行控制,获得含油圈闭面积控制下的含油砂岩累计厚度图;
基于单砂体级小层内的含油圈闭平面分布图,将各单砂体级小层的含油圈闭进行含油圈闭面积叠加,编制出储集层的含油圈闭面积叠加分布图。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种地质因素定量约束下的单一圈闭级的有利区优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中,结合圈闭要素、储集层要素、烃源岩要素和源储关系4项指标,建立有利区优选的成藏要素(ICCYS)概率和成藏匹配(ICCPP)概率双因素有利区评价模型,根据综合评价指标ICCYS和ICCPP优选有利区,如下:
建立有利区划分方案:依据圈闭要素、储层要素、烃源岩要素和源储关系4项指标,详细信息如下,圈闭要素是指圈闭类型,储层要素包括储层孔隙度和储层埋深,烃源岩要素包括有机质类型、成熟度和生烃强度,源储关系包括生储盖组合;
圈闭类型(ITT)可划分为背斜、断背斜和断块、构造岩性和岩性四种圈闭;储层孔隙度(%)(IRP)可划分为>20、20-10、10-5、<5四种区间段;储层埋深(m)(IRBD)划分为<1500、
1500-2500、2500-3500、>3500 四个深度段;有机质类型(IOMT)划分I、II1、II2、III四种类型;有机质成熟演化阶段(IM)划分为成熟、高成熟、过成熟和未成熟四个标准区间;生烃强度(IHGT)划分为>2000、2000-1000、1000-200、<500四个评价指标;生储盖配置(IRCC)可划分为自生自储、下生上储、上生下储和异地生储四个区间段;深度范围4500m为有效开采深度界线;
其中,成藏要素概率包括圈闭要素、储集层要素和烃源岩要素,其评价公式如下:
ICCYS=ITT×f(IRP,IRBD)×f(IOMT,IM,IHGT) (22)
成藏匹配条件包括源储关系要素,其评价公式如下:
ICCPP=IRCC (25)
式中:ICCYS—成藏要素条件,0-1之间;ITT—圈闭评价指数,0-1之间;f(IRP,IRBD)—储层评价指数;f(IOMT,IM,IHGT)—烃源岩评价指数;ICCPP—成藏匹配条件,0-1之间;IRCC—生储盖组合配置关系评价指数,0-1;采用成藏要素概率和成藏匹配概率双因素优选有利区。

说明书全文

多种地质因素定量约束下的单一圈闭级的有利区优选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多种地质因素定量约束下的单一圈闭级的有利区优选方法,属于油气勘探部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关于油气勘探有利区优选方法,国内外相关报道可谓是不计其数、层出不穷、方法各异,但是随着勘探开发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研究区地质特征的差异性,以往的有利区优选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勘探开发的需求;因而,针对研究区特殊成藏条件和地质特征,有目的地提出有利区优选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0003] 以往的有利区优选方法归纳起来主要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向。其中,定性分析包括多元控藏要素叠合法、控油模式法、和“要素叠合、过程叠加、多期成藏、晚期定型”法三个方面;1)多元控藏要素叠合法的主要步骤为:①区域成藏分析,②油藏精细解剖,③油藏主控因素分析,④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⑤油气运聚成藏模式,⑥多元控藏要素叠合预测有利区,或者仅根据其中某几个步骤预测有利区;2)控油模式法的主要步骤为:根据研究区的盆地结构、构造样式和沉积特征,建立控油模式,详细分析控油模式内的油气藏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根据控油模式内的油气藏分布特征预测有利区,如古隆起控油模式;3)“要素叠合、过程叠加、多期成藏、晚期定型”法的主要步骤为:要素叠加的是某一成藏期的有利成藏区,但是早期形成的有利区还要受后期的构造调整改造作用影响,只有把遭受调整和改造作用的部分成藏区踢掉,才能确定最后有利区;依据要素叠合和过程叠加原理,将多期成藏和晚期定型有利区带进行叠合,评价出有利区。
[0004] 定量分析包括成藏动学法和地质事件/控制因素数学模型法,其中,地质事件/控制因素数学模型法主要步骤是根据研究区四大主控因素(区域盖层C、优质沉积相D、古隆起M、源岩S)与控藏概率和控藏范围之间的关系,或者成藏期内剥蚀量和剥蚀前地层厚度比与油气藏保存概率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根据该模型预测控藏概率、控藏范围或油气藏保存概率,进而预测出有利区;成藏动力学法主要依据成藏动力大于成藏阻力,确定圈闭范围和含油气范围,进而确定出有利区范围,如砂岩透镜体有利区预测的动力学条件为:当围岩(源岩)进入供烃限后,其与砂体界面处的毛管压力差、烃浓度梯度产生的扩散力和膨胀力3者之和大于砂体中过剩的外渗滤遇到的阻力,形成油气藏,作为有利区;深盆气有利区的动力学条件为:致密储层内天然气膨胀力小于毛细管和静水压力之和的区域有利于深盆地气富集成藏,符合上述动力学条件的区域范围视为有利区。
[0005] 随着勘探开发进程的加深,一定数量老油区进入勘探开发中后期,以往的有利区优选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勘探开发的精度需求,因而,亟需确定一种行之有效的有利区预测方案。

发明内容

[0006]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多种地质因素定量约束下的单一圈闭级的有利区优选方法。
[0007] 多种地质因素定量约束下的单一圈闭级的有利区优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高分辨率地层格架为依托,纵向上划分出沉积单元级等时沉积地层,依据测井数据、录井数据、试油数据、测井解释油水数据和地震数据,建立了5种两个砂岩段的油水劈分模型,实现沉积单元等时地层格架下的油水劈分,编制出单砂体级小层顶面构造图、沉积微相平面图和油水分布规律,依据河道边界、断层、微幅度构造和砂岩上倾尖灭线确定单一圈闭,综合评价出各单砂体级小层内不同类型的含油圈闭,对不同单砂体级小层内的含油圈闭进行圈闭面积叠合和圈闭厚度累加,结合圈闭类型、储层孔隙度、储层埋深、有机质类型、成熟度、生烃强度和生储盖组合(圈闭要素、储层要素、烃源岩要素和源储关系)7个有利区评价指标,建立成藏要素概率和成藏匹配概率双因素有利区评价模型,优选出有利区。
[0008] 本发明的优点是充分考虑了圈闭要素、储层要素、烃源岩要素和源储关系,拟定出了多种地质因素定量约束下的单一圈闭的有利区优选方法,实现单砂体级小层内的含油圈闭的有利区优选研究,克服了以往几种油藏因素叠合,而无法详细反映出含油圈闭地质特征的缺点,丰富完善了油田勘探开发中油气有利目标优选的评价方法,得到油田工作人员的认可。附图说明
[0009]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如图其中:
[0010]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1是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组内单井相图
[0012] 图2是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地层对比封闭骨架及对比路线图;
[0013] 图3a是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东西向骨架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图;
[0014] 图3b是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南北向骨架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图;
[0015] 图4a是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第5个单砂体级小层沉积微相图;
[0016] 图4b是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第12个单砂体级小层沉积微相图;
[0017] 图5a是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第5个单砂体级小层顶面构造图;
[0018] 图5b是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第12个单砂体级小层顶面构造图;
[0019] 图6a是松辽盆地北部第5个单砂体级小层内不同类型含油圈闭平面分布图;
[0020] 图6b是松辽盆地北部第12个单砂体级小层内不同类型含油圈闭平面分布图;
[0021] 图7a是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第12个单砂体级小层内试油成果分布图;
[0022] 图7b是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第12个单砂体级小层内测井解释结果分布图;
[0023] 图8是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不同单砂体级小层内含油圈闭面积叠加图;
[0024] 图9是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不同单砂体级小层内含油圈闭厚度累加图;
[0025] 图10有利区优选方案;
[0026] 图11是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有利区综合评价图;
[0027] 图12本发明步骤流程图
[002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发明的宗旨所做的许多修改和变化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30]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a、图3b、图4a、图4b、图5a、图5b、图6a、图6b、图7a、图7b、图8、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
[0031] 多种地质因素定量约束下的单一圈闭级的有利区优选方法,包括以下四方面:
[0032] 1、建立单砂体级别高分辨率三维地层格架及编制单砂体级顶界构造图。在全区范围内选取标准井,在垂直物源、平行物源方向,建立研究区内高分辨率地层格架,将地层格架精细程度划分到单砂体级别,提取出研究区内各小层的顶界分层数据;结合三维地震数据体里提取出来的地震层面数据、断层数据和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下的小层顶面分层数据,编制小层顶面构造图;
[0033] 2、将试油数据(或测井解释油水数据)劈分方法应用到试油数据和测井解释油水数据的劈分,建立了基于2个单砂体合试的5种试油数据劈分模型,分别为油层-油层、油层-水层、油层-油水层、油水同层-油水同层、油水同层-水层,实现对研究区内测井解释油水数据和试油数据的劈分,实现高分辨率三维地层格架下的单砂体级的试油数据劈分(产能);
[0034] 3、基于高分辨率三维地层格架下单砂体级小层,联合单砂体级小层的顶面构造图、沉积微相图和油水分布规律图,结合河道、断层、微幅度构造、砂岩上倾尖灭和含油圈闭邻近井的单井柱状图中的测井解释油水数据和试油数据,划定含油圈闭的范围;评价出各单砂体级小层内的含油圈闭平面分布图,将各单砂体级小层的含油圈闭进行含油圈闭面积叠加,评价出储集层的含油圈闭面积叠加分布图;依据高分辨率三维地层格架下各单砂体级小层砂岩厚度,将各单砂体级小层的单一圈闭砂岩厚度进行累加,实现不同单砂体级小层含油砂岩厚度累加,并用储集层的含油圈闭面积进行约束,获得含油圈闭面积控制下的含油砂岩累计厚度图。
[0035] 4、建立多种地质因素定量约束下的单一圈闭级的有利区优选方案:依据圈闭要素、储集层要素、烃源岩要素和源储关系要素4项指标,建立成藏要素概率和成藏匹配概率双因素有利区评价模型,为有利区优选提供依据;其中,圈闭要素是指圈闭类型,储集层要素包括储集层孔隙度和储集层埋深,烃源岩要素包括有机质类型、成熟度和生烃强度,源储关系要素包括生储盖组合。
[0036] 如图12所示,多种地质因素定量约束下的单一圈闭级的有利区优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7] A、资料收集整理:收集研究区地质资料、地震资料、测井资料和录井资料;其中,地质资料包括地质分层数据、岩心和分析测试数据;地震资料包括3D地震数据体、断层数据;测井资料包括自然伽声波时差、微电极、微电位、深侧向和浅侧向等测井曲线;录井资料包括岩屑和录井资料;
[0038] B、高分辨率单砂体级三维地层格架的建立:利用研究区内多口井的微电极、微电位、深侧向、浅侧向、自然伽马和声波时差等测井曲线,以湖泛面、稳定泥岩段、页岩岩、质结核、质结核等作为识别标志层,确立研究区骨架剖面,建立研究区内单砂体级三维地层格架,将砂组或小层细分至单砂体级小层;
[0039] C、单砂体级小层平面沉积微相图的编制:在步骤B)中划分出的单砂体级小层内,根据单井相分析结果确定出平面沉积亚相类型,并制定沉积微相模式,结合测井曲线和砂岩厚度展布图,制定出各个单砂体级平面沉积微相图;
[0040] D、单砂体级小层顶面构造图的编制:依据3D地震体中的层面数据和断层数据,结合步骤B)中的高分辨率地层格架下各单砂体级小层顶面分层数据,编制出各单砂体级小层顶面构造图;
[0041] E、单砂体级小层内油水规律分布图的编制:依据试油数据和测井解释油水数据编制油水平面分布规律图,基于步骤B)中高分辨率地层格架下的单砂体级小层,创建一种将试油数据和测井解释油水数据劈分到单砂体级的试油数据(或测井解释油水数据)劈分方法,试油数据和测井解释油水数据劈分后,编制出不同单砂体级小层内的油水分布规律图;
[0042] F、划分出单砂体级小层内的单一圈闭:联合步骤C)中的沉积微相图、D)中的顶面构造图和E)中的油水分布规律图,依据河道边界、断层、微幅度构造和砂岩上倾尖灭线确定单一圈闭,依次评价出各单砂体级小层内的不同类型的含油圈闭;
[0043] G、各单砂体小层内单一圈闭的含油面积叠合和含油厚度累加:基于步骤F),将不同单砂体级小层内单一圈闭的含油面积叠加和含油厚度累加;
[0044] H、建立多种地质因素定量约束下的单一圈闭的有利区划分方案:依据圈闭要素、储集层要素、烃源岩要素和源储关系要素4项指标,建立有利区优选的成藏要素概率和成藏匹配概率双因素有利区评价模型,根据综合评价指标ICCYS和ICCPP优选有利区。
[0045] 建立有利区划分方案:依据圈闭要素、储层要素、烃源岩要素和源储关系要素4项指标,详细信息如下,圈闭要素是指圈闭类型,储层要素包括储层孔隙度和储层埋深,烃源岩要素包括有机质类型、成熟度和生烃强度,源储关系包括生储盖组合;圈闭类型(ITT)可划分为背斜、断背斜和断、构造-岩性和岩性四种圈闭;储集层孔隙度(%)(IRP)可划分为>20、20-10、10-5、<5四个区间段;储集层埋深(m)(IRBD)划分为<1500、1500-2500、2500-3500、>3500四个深度段;有机质类型(IOMT)划分I、II1、II2、III四种有机质类型;
有机质成熟演化阶段(IM)划分为成熟、高成熟、过成熟和未成熟四个标准区间;生烃强度(IHGT)划分为>2000、2000-1000、1000-500、<500四个区间段;生储盖配置(IRCC)可划分为自生自储、下生上储、上生下储和异地生储四个区间段;深度范围以4500m为界,划分出好坏。
[0046] I、优选评价出有利区:联合步骤G)和H),优选出有利区。
[0047] 本方法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依托,纵向上划分出单砂体级小层等时沉积地层,依据测井数据、录井数据、试油数据、测井解释油水数据和地震数据,编制出单砂体级小层顶面构造图、沉积微相平面图和油水分布规律图,评价出单砂体级小层内不同含油圈闭类型,对不同单砂体级小层内的含油圈闭进行圈闭面积叠合和圈闭厚度累加,结合有利区划分方案,优选评价出有利区。
[0048] 实施例2:如图1、图2、图3a、图3b、图4a、图4b、图5a、图5b、图6a、图6b、图7a、图7b、图8、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多种地质因素定量约束下的单一圈闭级的有利区优选方法,以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为例,以地质资料、地震资料、测井资料和录井资料为支撑点,具体步骤为:
[0049] (1)资料收集整理:收集松辽盆地扶余油层组内的地质资料、地震资料、测井资料和录井资料;其中,地质资料包括地质分层数据、岩心和分析测试数据;地震资料包括3D地震数据体、断层数据;测井资料包括自然伽马、声波时差、微电极、微电位、深侧向和浅侧向等测井曲线;录井资料包括岩屑和录井资料;如表1,表中展示部分测井和分析测试数据。
[0050] 表1松辽盆地扶余油层基础资料统计表
[0051]GR LLD AC DEN S1(mg/g) S2(mg/g) Tmax
80.9 78 192.5 2.6 3.2 71.8 459
91.3 52.9 200.2 2.6 2.9 70 459
102.9 33.9 210.2 2.5 0.3 5.6 435
112.7 23.9 217.6 2.5 0.6 2.7 430
118.4 20.5 221.7 2.5 1.6 26.9 468
119.3 20.3 221.6 2.6 0.9 24.8 468
114.2 22.2 214.6 2.6 3.9 88.9 463
105.5 25.5 206.3 2.6 1.8 40.3 468
98.4 29.5 202.8 2.7 0 0.9 441
95.8 33.7 201.2 2.7 0.3 7.5 427
95.6 36.5 198.9 2.6 1.8 123.4 448
95.1 36.6 199.9 2.6 0 0.2 439
95.6 33 205.5 2.6 0 2.7 440
99.7 27.4 213.7 2.6 0.2 0.8 349
107.1 21.7 225.3 2.6 0.5 19.4 452
114.8 17.3 238.1 2.6 0 0.2 422
120.2 14.4 247.1 2.6 0.2 13.7 437
123.3 13.1 250.8 2.5 0.5 18.8 435
124.7 12.9 249 2.5 0.2 21.4 428
125 13.4 245.2 2.5 0 0.4 549
123.7 14.2 241.8 2.5 0.1 0.4 378
121.2 15.2 238.7 2.5 0.1 3.3 434
119.6 15.9 236.1 2.5 0.1 0.6 434
120.7 16.2 235 2.5 0.1 1.3 417
123.2 16.1 235.9 2.5 0 0.2 444
125.2 15.6 238.1 2.5 0 0.5 459
125.6 15 240.3 2.4 0.1 0.1 415
124.6 14.6 241.2 2.4 0.6 6.7 441
[0052] (2)高分辨率单砂体级三维地层格架的建立:利用研究区内多口井的微电极、微电位、深侧向、浅侧向、自然伽马和声波时差等测井曲线,以湖泛面、稳定泥岩段、油页岩、煤岩、钙质结核和铁质结核等作为标志层,确立研究区骨架剖面,建立研究区内单砂体级三维地层格架,将砂组或小层细分至单砂体级小层;如图1,单井相图划分到沉积单元级,并详细说明该油层为浅水三洲相沉积体系,纵向上从上到下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三角洲前缘(EN)-分流平原(WS)过渡亚相和分流平原亚相三大类;其中三角洲前缘亚相包括1 1 2 1 1 2
FY1外前缘和FY1-FY2内前缘,FY1外前缘发育薄层席状砂,FY1-FY2内前缘发育灰绿泥
3
岩,湖、湖能层理,具水下河道;三角洲前缘(EN)-分流平原(WS)过渡亚相包括FY3-FY5油
2 2 3
层,FY3-FY5油层内东北部为三角洲前缘、西南部为分流平原,FY5-FY5单元湖岸线由西
1 3 1 3
南向东北迁移;分流平原亚相包括FY6-FY12(高能)分流平原和FY13-FY16(低能)分流
1 3 1 2
平原,在FY6-FY12(高能)分流平原发育时期,FY6-FY11沉积时期发育紫红色泥岩为主,向上灰绿色、单层减薄,含钙团,块状层理;薄层砂略增;河道明显且垂向相对发育,具单斜、交错层理及泥砾,具底部滞留沉积,以中-弱化为主、河水溢岸及改道有增、强限定
1 3
河道;FY12-FY12沉积时期发育河流能量显著增强、规模增大、垂向及平面切蚀能力增强;
1 3
FY13-FY16(低能)分流平原沉积时期,河流能量弱、规模小、垂向及平面不发育,呈“泥包砂”型:溢岸薄层砂明显多,灰绿色泥岩较上部发育;建立了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地层对比封闭骨架及对比路线图(图2),东西向4条剖面,南北向4条剖面,研究区内其他井的测井响应特征明显时,根据标志层识别划分,其他层测井响应不明显时,以等厚原则对比划分;
图3a为松辽盆地扶余油层东西向骨架高分辨率地层格架图,图3b为松辽盆地扶余油层南北向骨架高分辨率地层格架图,图3a和附图3b展示研究内骨架剖面的合理准确性,建立了研究区内单砂体级三维地层格架,为后续研究提供单砂体级小层研究限定了空间范畴,提供后续研究的部分单砂体级小层分层数据(表2)。
[0053] 表2研究区内单砂体级高分辨率地层格架下的小层分层数据
[0054]层位 G1 G101 G101-134 G101-144 G102 G103 G104 G105
P1 1691 1803 1729.2 1727.3 1738.3 1655.3 1698.3 1653.5
P2 1739 1848.1 1778.8 1776.1 1784.4 1702.9 1745 1700.1
[0055]P3 1741.7 1852.4 1782 1779.6 1786.9 1706.8 1747.8 1703.7
P4 1745.5 1857.6 1787.1 1784 1793.3 1711.3 1752.9 1708.4
P5 1695.4 1806.7 1733.9 1731.3 1742.2 1659.6 1702.5 1658.8
P6 1699.4 1810.7 1738.7 1735.8 1744.8 1663.2 1705.5 1662.1
P7 1703.9 1813.3 1740.2 1739.5 1748.2 1666.7 1708.9 1664.2
P8 1708.5 1817.8 1745.2 1743.9 1752.7 1672 1712.9 1668.9
P9 1712 1822.9 1750.6 1747.6 1757.5 1675.6 1718 1672.6
P10 1715 1824.8 1753.3 1750.6 1760.8 1678.4 1720.3 1675.1
P11 1718.1 1828.3 1756.8 1754.1 1763.5 1681.8 1723.7 1679.9
P12 1722.4 1831.3 1760 1758.4 1767.5 1685.3 1726.7 1682.7
P13 1728.1 1836.2 1767.5 1762.4 1771.8 1691 1731.8 1687.6
P14 1730.9 1840.9 1771.1 1767.7 1777.1 1695.5 1735.5 1692
P15 1734.8 1843.8 1775.7 1771.4 1780 1699.1 1739.9 1695.5
P16 1749.4 1860.9 1792.2 1790 1797.4 1717 1757.1 1712.9
[0056] (3)单砂体级小层内平面沉积微相图的编制:在步骤(2)中划分出的单砂体级小层,根据单井相分析结果确定出平面沉积亚相类型,并制定出沉积微相模式,结合测井曲线和砂岩厚度展布图,制定出各个单砂体级平面沉积微相图;如图4a为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第5个单砂体级小层沉积微相图,图4b为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第12个单砂体级小层沉积微相图。从第5个单砂体级小层沉积微相图和第12个单砂体级小层沉积微相图,可以看出河流整体是从东北流向西南方向,第5个单砂体级小层沉积时期,河流流量较小,河道较窄,砂体发育面积较小,而第12个单砂体级小层沉积时期,河流流量较大,河道宽,砂体发育面积大,利于面积大的含油圈闭发育。
[0057] (4)单砂体级小层顶面构造图的编制:依据3D地震体中的层面数据和断层数据,结合步骤(2)中的高分辨率地层格架下各单砂体级小层顶面分层数据,编制出各单砂体级小层顶面构造图;如附图5a为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第5个单砂体级小层顶面构造图,附图5b为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第12个单砂体级小层顶面构造图,从第5个单砂体级小层顶面构造图和第12个单砂体级小层顶面构造图,可以发现研究区南部发育鼻状构造高点,整个研究区内断裂十分发育,利于形成断层相关的圈闭类型和微幅度构造型圈闭。
[0058] (5)单砂体级小层内油水规律分布图的编制:依据试油数据和测井解释油水数据编制油水平面分布规律图,基于步骤2)中高分辨率地层格架下的单砂体级小层,创建一种将试油数据和油水解释资料劈分到单砂体级的劈分方法,试油数据和测井解释油水数据劈分后,编制出不同单砂体级小层内的油水分布规律图;如图6a为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第12个单砂体级小层内试油成果解释的油水分布规律图,图6b为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第
12个单砂体级小层内测井解释结果解释的油水分布规律图,图6a和图6b主要阐述了生产井的产油和产水情况,结合河道边界、断层、砂岩尖灭线、微幅度构造识别含油圈闭;如图
7a为松辽盆地北部第5个单砂体级小层内不同类型含油圈闭平面分布图,图7b为松辽盆地北部第12个单砂体级小层内不同类型含油圈闭平面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含油圈闭主要由试油成果和测井解释油水数据确定流体性质和油水界面,从第5个单砂体级小层内含油圈闭平面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含油圈闭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心位置,从第12个单砂体级小层内含油圈闭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含油圈闭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南部。
[0059] (6)划分出单砂体级小层内的单一圈闭:联合步骤(3)中的沉积微相图、(4)中的顶面构造图和(5)中的油水分布规律图,依据河道边界、断层、微幅度构造和砂岩上倾尖灭线确定单一圈闭,综合评价出各单砂体级小层内的不同类型的含油圈闭;
[0060] (7)各单砂体小层内单一圈闭的含油面积叠合和含油厚度累加:基于步骤(6),将不同单砂体级小层内单一圈闭的含油面积叠加和含油厚度累加;如图8为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不同单砂体级小层内含油圈闭面积叠加图,图9为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不同单砂体级小层内含油圈闭厚度累加图;圈闭面积主要分布在研究研究的中心部位,呈现北东到南西走向的分布规律;圈闭厚度大的区域主要分布研究区的南部;
[0061] (8)建立多种地质因素定量约束下的单一圈闭的有利区划分方案:依据圈闭要素、储集层要素、烃源岩要素和源储关系要素4项指标,建立有利区优选的成藏要素概率和成藏匹配概率双因素数学评价模型,根据综合评价指标ICCYS和ICCPP优选有利区。建立有利区划分方案:依据圈闭要素、储层要素、烃源岩要素和源储关系4项指标,详细信息如下,圈闭要素是指圈闭类型,储层要素包括储层孔隙度和储层埋深,烃源岩要素包括有机质类型、成熟度和生烃强度,源储关系包括生储盖组合;
[0062] 圈闭类型(ITT)可划分为背斜、断背斜和断块、构造岩性和岩性四种圈闭;储层孔隙度(%)(IRP)可划分为>20、20-10、10-5、<5四种区间段;储层埋深(m)(IRBD)划分为<1500、1500-2500、2500-3500、>3500四个深度段;有机质类型(IOMT)划分I、II1、II2、III四种类型;有机质成熟演化阶段(IM)划分为成熟、高成熟、过成熟和未成熟四个标准区间;生烃强度(IHGT)划分为>2000、2000-1000、1000-500、<500四个评价指标;生储盖配置(IRCC)可划分为自生自储、下生上储、上生下储和异地生储四个区间段。深度4500m为有效开采深度界线(表3)。
[0063] 表3有利区划分方案指标
[0064]
[0065] 其中,成藏要素概率包括圈闭要素、储集层要素和烃源岩要素,其评价公式如下:
[0066] ICCYS=ITT×f(IRP,IRBD)×f(IOMT,IM,IHGT) (22)
[0067]
[0068]
[0069] 成藏匹配概率包括源储关系要素,其评价公式如下:
[0070] ICCPP=IRCC (25)
[0071] 式中:ICCYS—成藏要素概率,0-1之间;ITT—圈闭评价指数,0-1之间;f(IRP,IRBD)—储层评价指数;f(IOMT,IM,IHGT)—烃源岩评价指数;ICCPP—成藏匹配概率,0-1之间;IRCC—生储盖组合配置关系评价指数,0-1。
[0072] 采用成藏要素概率和成藏匹配概率双因素定量评价有利区,其划分方案见附图10,其数据说明见表4。
[0073] 表4多种地质因素定量评价单一圈闭的综合评价统计表
[0074]
[0075]
[0076] (9)根据研究区圈闭要素、储集层要素、烃源岩要素、源储关系要素等参数(见表5),确定研究区不同部位的成藏要素概率、成藏匹配概率,划分出有利区综合评价图(如图
11),实现研究区有利区优选。
[0077] 表5松辽盆地扶余油层有利区综合评价参数表
[0078]
[0079] 实施例3:如图1、图2、图3a、图3b、图4a、图4b、图5a、图5b、图6a、图6b、图7a、图7b、图8、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多种地质因素定量约束下的单一圈闭级的有利区优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80] 1)、资料收集整理:收集研究区地质资料、地震资料、测井资料和录井资料;其中,地质资料包括地质分层数据、岩心和分析测试;地震资料包括3D地震数据体、断层数据;测井资料包括自然伽马、声波时差、微电极、微电位、深侧向和浅侧向等测井曲线;录井资料包括岩屑和录井资料;
[0081] 2)、高分辨率单砂体级三维地层格架的建立:利用研究区内多口井的微电极、微电位、深侧向、浅侧向、自然伽马和声波时差等测井曲线,以湖泛面、稳定泥岩段、油页岩、煤岩、钙质结核、铁质结核等作为识别标志层,确立研究区骨架剖面,建立研究区内单砂体级三维地层格架,将砂组或小层细分至单砂体级小层;
[0082] 3)、单砂体级小层平面沉积微相图的编制:在步骤2)中划分出的单砂体级小层内,根据单井相分析结果确定出平面沉积亚相类型,并制定沉积微相模式,结合测井曲线和砂岩厚度展布图,制定出各个单砂体级平面沉积微相图;
[0083] 4)、单砂体级小层顶面构造图的编制:依据3D地震体中的层面数据和断层数据,结合步骤2)中的高分辨率地层格架下各单砂体级小层顶面分层数据,编制出各单砂体级小层顶面构造图;
[0084] 5)、单砂体级小层内油水规律分布图的编制:依据试油数据和测井解释油水数据编制油水平面分布规律图,基于步骤2)中高分辨率地层格架下的单砂体级小层,创建一种将试油数据和测井解释油水数据劈分到单砂体级的试油数据劈分方法,试油数据和测井解释油水数据劈分后,编制出不同单砂体级小层内的油水分布规律图;
[0085] 6)、划分出单砂体级小层内的单一圈闭:联合步骤3)中的沉积微相图、4)中的顶面构造图和5)中的油水分布规律图,依据河道边界、断层、微幅度构造和砂岩上倾尖灭线确定单一圈闭,依次评价出各单砂体级小层内的不同类型的含油圈闭;
[0086] 7)、各单砂体小层内单一圈闭的含油面积叠合和含油厚度累加:基于步骤6),将不同单砂体级小层内单一圈闭的含油面积叠加和含油厚度累加;
[0087] 8)、建立多种地质因素定量约束下的单一圈闭的有利区划分方案:依据圈闭要素、储集层要素、烃源岩要素和源储关系要素4项指标,建立有利区优选的成藏要素概率和成藏匹配概率双因素有利区评价模型,根据综合评价指标ICCYS和ICCPP优选有利区。建立有利区划分方案:依据圈闭要素、储层要素、烃源岩要素和源储关系要素4项指标,详细信息如下,圈闭要素是指圈闭类型,储层要素包括储层孔隙度和储层埋深,烃源岩要素包括有机质类型、成熟度和生烃强度,源储关系包括生储盖组合;圈闭类型(ITT)可划分为背斜、断背斜和断块、构造-岩性和岩性四种圈闭;储集层孔隙度(%)(IRP)可划分为>20、20-10、10-5、<5四个区间段;储集层埋深(m)(IRBD)划分为<1500、1500-2500、2500-3500、>3500四个深度段;有机质类型(IOMT)划分I、II1、II2、III四种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演化阶段(IM)划分为成熟、高成熟、过成熟和未成熟四个标准区间;生烃强度(IHGT)划分为>2000、2000-1000、1000-500、<500四个区间段;生储盖配置(IRCC)可划分为自生自储、下生上储、上生下储和异地生储四个区间段;深度范围以4500m为界,划分出好坏。
[0088] 9)、优选评价出有利区:联合步骤7)和步骤8),优选出有利区。
[0089] 本方法以高分辨率三维地层格架为依托,纵向上划分到单砂体级小层,依据测井数据、录井数据、试油数据、测井解释油水数据和地震数据,编制出各单砂体级小层顶面构造图、沉积微相平面图和油水分布规律图,评价出单砂体级小层内的不同类型含油圈闭,对各单砂体级小层内的含油圈闭进行圈闭面积叠合和圈闭厚度累加,结合有利区划分方案,优选评价出有利区。
[0090] 所述步骤4)中,单砂体级小层顶面构造图的编制,具体如下:
[0091] 目的层顶界、底界标志层,目的层中间确定出几个标志层,根据沉积旋回特征,识别出该目标层位应该划分出的单砂体级小层数目,在全区选取标准井,在垂直物源、平行物源方向,建立骨架剖面,基于此,全工区内实现高分辨率三维地层格架划分,划分到单砂体级小层的精度,提取出研究区内各单砂体级小层的顶界分层数据,建立小层的顶面埋藏图;
[0092] 单砂体级小层顶面构造图主要基于三维地震数据体里面提取出来的地震层面数据、断层数据和高分率等时地层格架中的单砂体级小层顶面分层数据联合编制的;其中,断层数据是基于三维地震数据资料,详细解释断层分布情况,识别出断裂在小层顶面的分布情况,编制断层平面分布图;本发明以第5单砂体级小层和第12单砂体级小层的顶界构造层为例。
[0093] 所述步骤5)中,试油数据和油水解释数据劈分,确定油水分布规律,如下[0094] 将试油数据劈分方法应用到试油数据的劈分,具体如下
[0095] 对同一口井而言:
[0096]
[0097] F=H×a (2)
[0098] 其中,Q单位时间内的产量是单井日产量;F是地下井筒控制周围的面积;a是在同一口井内是固定的;H为砂岩厚度;μ是液体的粘度,相邻砂岩的粘度是相等的;r是岩样在平面上的分布范围,相邻储层设为相等;(p1-p2)是液体通过岩石前后的压差,相邻储层压差相等;K是岩石的渗透率。
[0099] 将测井解释油水数据和试油数据进行劈分,实现高分辨率三维地层格架下的单砂体级小层的试油数据劈分(产能)。假设单井合试2个砂岩段。
[0100] 主要建立5中试油数据劈分模型,分别为油层-油层、油层-水层、油层-油水层、油水同层-油水同层、油水同层-水层;
[0101] 试油数据劈分原理如下:
[0102] Q单位日产能=Q单位日产能1+Q单位日产能2 (3)
[0103]
[0104]
[0105] 式中:Q单位日产能是指两个砂岩段合试日产油量;Q单位日产能1是指砂岩段1单井日产量;Q单位日产能2是指砂岩段2单井日产量;K1是砂体段1的渗透率;K2是指砂岩段2的渗透率;P1是指砂岩段1的地层压力;P2是指砂岩段2的地层压力;H1是砂岩段1的厚度;H2是砂岩段2的厚度;a是常数;u是指油的粘度;r是指井筒压裂半径。
[0106] 具体划分五种方案,具体如下
[0107] 方案一:油层-油层模型劈分公式如下:
[0108]
[0109]
[0110] 式中:Q单位日产能是指两个砂岩段合试日产油量;Q单位日产能1是指砂岩段1单井日产量;Q单位日产能2是指砂岩段2单井日产量;K1是砂体段1的渗透率;K2是指砂岩段2的渗透率;H1是砂岩段1的厚度;H2是砂岩段2的厚度;
[0111] 方案二:油层-水层模型劈分公式如下:
[0112] Q单井日产能1=Q单井日产能 (8)
[0113] Q单井日产能2=Q单井日产水 (9)
[0114] 式中:Q单位日产能1是指砂岩段1单井日产油量;Q单位日产能2是指砂岩段2单井日产水量;
[0115] 方案三:油层-油水同层模型劈分公式如下:
[0116]
[0117] Q单井日产水1=0 (11)
[0118]
[0119] Q单井日产水2=Q单井日产水 (13)
[0120] 式中:Q单位日产能1是指砂岩段1单井日产油量;Q单位日产水1是指砂岩段1单井日产水量;Q单位日产能2是指砂岩段2单井日产油量;Q单位日产水2是指砂岩段2单井日产水量;K1是砂体段1的渗透率;K2是指砂岩段2的渗透率;H1是砂岩段1的厚度;H2是砂岩段2的厚度;
[0121] 方案四:油水同层-油水同层模型劈分公式如下:
[0122]
[0123]
[0124]
[0125]
[0126] 式中:Q单位日产能1是指砂岩段1单井日产油量;Q单位日产水1是指砂岩段1单井日产水量;Q单位日产能2是指砂岩段2单井日产油量;Q单位日产水2是指砂岩段2单井日产水量;K1是砂体段1的渗透率;K2是指砂岩段2的渗透率;H1是砂岩段1的厚度;H2是砂岩段2的厚度;
[0127] 方案五:油水同层-水层模型劈分公式如下:
[0128] Q单井日产能1=Q单井日产能 (18)
[0129]
[0130] Q单井日产能2=0 (20)
[0131]
[0132] 式中:Q单位日产能1是指砂岩段1单井日产油量;Q单位日产水1是指砂岩段1单井日产水量;Q单位日产能2是指砂岩段2单井日产油量;Q单位日产水2是指砂岩段2单井日产水量;K1是砂体段1的渗透率;K2是指砂岩段2的渗透率;H1是砂岩段1的厚度;H2是砂岩段2的厚度;
[0133] 所述步骤6)中,结合单砂体级小层顶面构造图、沉积微相平面图和油水分布规律图,确立单砂体级小层内含油圈闭,如下
[0134] 联合步骤3)中的沉积微相图、4)中的顶面构造图和5)中的油水分布规律图,依据河道边界、断层、微幅度构造和砂岩上倾尖灭线确定单一圈闭,依次评价出各单砂体级小层内的不同类型的含油圈闭;
[0135] 油水规律分布(测井解释分布图和试油成果分布图)平面图主要用来确定油气藏位置和确定油水边界;沉积微相图主要用来确定储层砂体类型和储层边界(平面分布范围);构造图是确定油气藏类型的,如背斜、断背斜和断块(断鼻油气藏或断块油气藏)、构造岩性(断层-岩性油气)和岩性(砂岩上倾尖灭),能划分出圈闭面积、闭合高度、圈闭最大有效空间;联合油水规律分布(测井解释分布图和试油成果分布图)、沉积微相图和构造图,确定含油圈闭的边界。
[0136] 所述步骤7),不同单砂体级小层内的含油圈闭面积叠加和含油厚度累加,具体内容如下
[0137] 依据高分辨率三维地层格架的控制,编制高分辨率三维地层格架控制下的单砂体级小层的砂岩厚度,将所有砂岩厚度进行累加,实现不同单砂体级小层的含油圈闭厚度累加,采用含油圈闭叠加后的含油圈闭面积进行控制,获得含油圈闭面积控制下的含油砂岩累计厚度图;
[0138] 基于单砂体级小层内的含油圈闭平面分布图,将各单砂体级小层的含油圈闭进行含油圈闭面积叠加,编制出储集层的含油圈闭面积叠加分布图。
[0139] 所述步骤8)中,结合据圈闭要素、储集层要素、烃源岩要素和源储关系要素,建立有利区优选的成藏要素概率和成藏匹配概率双因素有利区评价模型,根据综合评价指标ICCYS和ICCPP优选有利区,如下
[0140] 建立有利区划分方案:依据圈闭要素、储层要素、烃源岩要素和源储关系4项指标,详细信息如下,圈闭要素是指圈闭类型,储层要素包括储层孔隙度和储层埋深,烃源岩要素包括有机质类型、成熟度和生烃强度,源储关系包括生储盖组合;
[0141] 表6有利区划分方案指标
[0142]
[0143]
[0144] 圈闭类型(ITT)可划分为背斜、断背斜和断块、构造岩性和岩性四种圈闭;储层孔隙度(%)(IRP)可划分为>20、20-10、10-5、<5四种区间段;储层埋深(m)(IRBD)划分为<1500、1500-2500、2500-3500、>3500四个深度段;有机质类型(IOMT)划分I、II1、II2、III四种类型;有机质成熟演化阶段(IM)划分为成熟、高成熟、过成熟和未成熟四个标准区间;生烃强度(IHGT)划分为>2000、2000-1000、1000-500、<500四个评价指标;生储盖配置(IRCC)可划分为自生自储、下生上储、上生下储和异地生储四个区间段。深度范围4500m为有效开采深度界线。
[0145] 其中,成藏要素概率包括圈闭要素、储集层要素和烃源岩要素,其评价公式如下:
[0146] ICCYS=ITT×f(IRP,IRBD)×f(IOMT,IM,IHGT) (22)
[0147]
[0148]
[0149] 成藏匹配概率包括源储关系要素,其评价公式如下:
[0150] ICCPP=IRCC (25)
[0151] 式中:ICCYS—成藏要素概率,0-1之间;ITT—圈闭评价指数,0-1之间;f(IRP,IRBD)—储层评价指数;f(IOMT,IM,IHGT)—烃源岩评价指数;ICCPP—成藏匹配概率,0-1之间;IRCC—生储盖组合配置关系评价指数,0-1。采用成藏要素概率和成藏匹配概率双因素评价定量评价有利区,其划分方案见附图10,其数据说明见表4。
[0152] 表4多种地质因素定量评价单一圈闭的综合评价统计表
[0153]
[0154]
[0155] 多种地质因素定量约束下的单一圈闭级的有利区优选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以高分辨率三维地层格架为依托,纵向上划分到单砂体级小层等时地层格架,依据测井数据、录井数据、试油数据、测井解释油水数据和地震数据,编制出各单砂体级小层顶面构造图、沉积微相平面图和油水分布规律图,依据河道边界、断层、微幅度构造和砂岩上倾尖灭线确定单一圈闭,综合评价出各单砂体级小层内的含油圈闭,对不同单砂体级小层内的含油圈闭进行圈闭面积叠合和圈闭厚度累加,结合圈闭要素、储集层要素、烃源岩要素和源储关系要素4项指标,建立有利区优选的成藏要素概率和成藏匹配概率双因素有利区评价模型,根据综合评价指标ICCYS和ICCPP优选有利区。
[0156] 本方法充分考虑了圈闭要素、储层要素、烃源岩要素和源储关系,拟定出了多种地质因素定量约束下的单一圈闭的有利区优选方法,实现了单砂体级小层的含油圈闭的有利区优选,克服了以往几种油藏因素叠合,而无法详细反映出含油圈闭地质特征的缺点,丰富完善了油田勘探开发中油气有利目标优选的评价方法,该方法已经在大庆油田、吉林油田进行推广应用,得到油田工作人员的认可。
[0157] 如上所述,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是只要实质上没有脱离本发明的发明点及效果可以有很多的变形,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这样的变形例也全部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