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驱动器

阅读:509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光盘驱动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光盘 驱动器 ,其包括壳体、载盘、面板、第一 连杆 以及第二连杆。载盘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以移入或移出壳体。面板连接载盘,且面板位于壳体的一侧。第一连杆可转动地设置于面板上,且位于壳体与面板之间。第二连杆可转动地设置于面板上,且位于第一连杆与面板之间。通过使第一连杆沿一第一转动方向相对于面板转动,第二连杆受到第一连杆的推抵而沿相反于第一转动方向的一第二转动方向相对于面板转动,进而触动载盘以使载盘移出壳体。,下面是光盘驱动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光盘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载盘,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以移入或移出所述壳体;
面板,连接所述载盘,且所述面板位于所述壳体的一侧;
第一连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面板上,且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面板之间;以及第二连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面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面板之间,通过使所述第一连杆沿第一转动方向相对于所述面板转动,所述第二连杆受到所述第一连杆的推抵而沿相反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的第二转动方向相对于所述面板转动,进而触动所述载盘以使所述载盘移出所述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驱动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所述第二连杆具有相对的第三端部与第四端部,且所述第三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驱动器,其中所述第二连杆的所述第四端部具有朝向所述载盘延伸的凸出部,所述载盘具有触动部,且所述凸出部对位于所述触动部,当所述第二连杆沿所述第二转动方向相对于所述面板转动时,所述凸出部移动靠近所述触动部以抵触所述触动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驱动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杆的所述第一端部具有开关部,所述开关部设置于所述面板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驱动器,其中所述面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壳体之间,且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开关部暴露于所述面板外的按压表面共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驱动器,还包括:
复位件,设置于所述面板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且所述面板与所述第二连杆分别与所述复位件相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驱动器,其中所述复位件为压缩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驱动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杆具有第一枢轴,所述面板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连杆通过所述第一枢轴枢接于所述面板的所述第一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驱动器,其中所述面板具有第二枢轴,所述第二连杆具有第二凹槽,所述面板通过所述第二枢轴枢接于所述第二连杆的所述第二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驱动器,其中所述面板具有多个卡勾,且所述载盘具有多个卡槽,所述多个卡勾分别与所述多个卡槽相卡合以将所述面板固定于所述载盘上。

说明书全文

光盘驱动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盘驱动器,尤其涉及一种外观简约且完整的光盘驱动器。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光盘驱动器的面板上通常设有开口,其中用来触动光盘驱动器的电子开关的按键设置于开口内,且使用者能通过按压按键的方式使按键朝光盘驱动器内部移动而触动电子开关,以使光盘驱动器的载盘移出电子装置(例如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的主机)的机壳。然而,设置于面板的开口内的按键通常凸出于面板,不仅无法维持外观的完整性,外界的灰尘也容易经由开口进入光盘驱动器内部,其中积累在光盘驱动器内部的灰尘可能致使光盘驱动器无法正常运作,甚至故障或损坏。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盘驱动器,其能保有外观的完整性。
[0004] 本发明的光盘驱动器包括壳体、载盘、面板、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载盘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以移入或移出壳体。面板连接载盘,且面板位于壳体的一侧。第一连杆可转动地设置于面板上,且位于壳体与面板之间。第二连杆可转动地设置于面板上,且位于第一连杆与面板之间。通过使第一连杆沿一第一转动方向相对于面板转动,第二连杆受到第一连杆的推抵而沿相反于第一转动方向的一第二转动方向相对于面板转动,进而触动载盘以使载盘移出壳体。
[0005]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光盘驱动器可通过第一连杆驱动第二连杆相对于面板转动,以使载盘受到第二连杆的触动而移出壳体。相较于现有的光盘驱动器而言,本发明的光盘驱动器无需在面板上开设用以容纳按键的开孔,不仅能保有外观的完整性,也能避免外界灰尘进入光盘驱动器内部而影响其运作。
[0006]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07]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盘驱动器的示意图。
[0008] 图2是图1的面板在另一视的示意图。
[0009] 图3是图2的面板的局部正视示意图。
[0010] 图4至图6是图1的载盘移出壳体的过程的俯视示意图。
[0011] 附图标记说明
[0012] 100:光盘驱动器
[0013] 110:壳体
[0014] 120:载盘
[0015] 120a:触动部
[0016] 122:卡槽
[0017] 130:面板
[0018] 132:第一凹槽
[0019] 134:第二枢轴
[0020] 136:卡勾
[0021] 140:第一连杆
[0022] 142:第一端部
[0023] 142a:开关部
[0024] 142b:按压表面
[0025] 144:第二端部
[0026] 146:第一枢轴
[0027] 150:第二连杆
[0028] 152:第三端部
[0029] 154:第四端部
[0030] 154a:凸出部
[0031] 156:第二凹槽
[0032] 160:复位件
[0033] D1:第一转动方向
[0034] D2:第二转动方向
[0035] S1:第一表面
[0036] S2:第二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盘驱动器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光盘驱动器100可用以读取、写入数据在压缩光盘(CD)、数字影音光盘(DVD)或其他格式的光盘片上,且适于组装在电子装置(例如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的主机)的机壳。
[0038] 图2是图1的面板在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的面板的局部正视示意图。图4至图6是图1的载盘移出壳体的过程的俯视示意图。为求清楚表示各个元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图3至图6采透视的方式示出。请参考图1至图6,在本实施例中,光盘驱动器100包括壳体110、载盘120、面板130、第一连杆140以及第二连杆150。载盘120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10,以移入或移出壳体110。面板130连接载盘120,且面板130位于壳体110的一侧。第一连杆140可转动地设置于面板130上,且位于壳体110与面板130之间。第二连杆150可转动地设置于面板130上,且位于第一连杆140与面板130之间。通过使第一连杆140沿第一转动方向D1相对于面板130转动,第二连杆150可受到第一连杆140的推抵而沿相反于第一转动方向D1的第二转动方向D2相对于面板130转动,进而触动载盘120以使载盘120移出壳体110。
[0039] 具体而言,壳体110组装于电子装置(例如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的主机)的机壳,且具有供载盘120移入或移出的开口。载盘120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10,且配置用以适于承载光盘片。在载盘120移入壳体110内后,光盘驱动器100能够读取或写入数据在放置于载盘120上的光盘片。接着,在载盘120移出壳体110后,使用者能够取出光盘片或进行更换光盘片的动作。面板130与载盘120相连接,且外露于电子装置(例如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的主机)的机壳。在本实施例中,面板130可具有多个卡勾136,且载盘120可具有多个卡槽122,使这些卡勾136分别卡合于这些卡槽122,便能固定面板130与载盘120。在其他实施例中,卡勾与卡槽的设置方式可互换,举例来说,载盘可设有多个卡勾,面板可设有与这些卡勾相配合的多个卡槽。
[0040] 如图3与图4所示,第一连杆140位于壳体110与面板130之间,且位于载盘120与面板130之间。进一步而言,第一连杆140可具有第一枢轴146,且面板130可具有对应于第一枢轴146设置的第一凹槽132。第一连杆140可通过第一枢轴146与面板130的第一凹槽132相卡合,但仍保有相对于面板130转动的自由度。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枢轴与第一凹槽的设置方式可互换,举例来说,面板可设有第一枢轴,第一连杆可设有与第一枢轴相配合的第一凹槽。另一方面,第二连杆150位于第一连杆140与面板130之间,其中面板130可具有第二枢轴134,且第二连杆150可具有对应于第二枢轴134设置的第二凹槽156。第二连杆150可通过第二凹槽156与面板130的第二枢轴134相卡合,但仍保有相对于面板130转动的自由度。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枢轴与第二凹槽的设置方式可互换,举例来说,面板可设有第二凹槽,第二连杆可设有与第二凹槽相配合的第二枢轴。
[0041] 请参考图2至图6,第一连杆140可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142与第二端部144,且第二连杆150可具有相对的第三端部152与第四端部154。第二连杆150的第三端部152位于第一连杆140的第二端部144与面板130之间,且第三端部152与第二端部144相抵接。在本实施例中,光盘驱动器还包括复位件160,其中复位件160可为压缩弹簧或其他适用的弹性体,且设置于面板130与第二连杆150之间。进一步而言,复位件160的两端部分别抵接面板130与第三端部152。另一方面,第二连杆150的第四端部154还具有朝向载盘120延伸的凸出部154a,且载盘120还具有与凸出部154a对位的触动部120a(例如电子开关)。当第二连杆150沿第二转动方向D2相对于面板130转动时,凸出部154a移动靠近触动部120a并抵触触动部120a。被触动的触动部120a可发出一开启信号至控制单元,接收开启信号的控制单元可发出一驱动信号至驱动单元,以驱动载盘120移出壳体110。
[004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140的第一端部142具可有开关部142a,且开关部142a设置于面板130的一侧。使用者可通过按压开关部142a的方式带动第一连杆140与第二连杆150分别沿两不同转动方向相对于面板130转动,并通过第二连杆150触动光盘驱动器100,使得载盘120能够移出壳体110。详细而言,面板130可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S1与第二表面S2,其中第二表面S2位于第一表面S1与壳体110之间,且第一连杆140、第二连杆150、复位件
160以及多个卡勾136皆位于第二表面S2与壳体110之间。
[0043] 第一表面S1与开关部142a暴露于面板130外的按压表面142b共形,例如是共弧面或共平面。由于第一表面S1与开关部142a的按压表面142b共形,因此相较于现有的光盘驱动器而言,本实施例的光盘驱动器100无需在面板130上开设用以容纳按键的开孔,不仅能保有外观的完整性,也能避免外界灰尘进入光盘驱动器100内部而影响其运作。值得一提的是,开关部142a的按压表面142b上标示有开关符号,以令使用者能察觉开关部142a的所在位置。
[0044] 图4是本实施例的光盘驱动器100在启动前的状态,此时的开关部142a紧靠于面板130,其中第一连杆140的第二端部144与第二连杆150的第三端部152相抵接,且复位件160尚未产生变形。图5是本实施例的光盘驱动器100被触动时的状态,当使用者按压开关部
142a时,第一连杆140以第一枢轴146为旋转轴并沿第一转动方向D1相对于面板130转动。此时,第一连杆140的第一端部142会移动远离面板130,而第二端部144会移动靠近面板130。
接着,第二连杆150会受到第一连杆140的推抵而以第二枢轴134为旋转轴并沿第二转动方向D2相对于面板130转动。此时,第二连杆150的第三端部152会移动靠近面板130,而第四端部154会移动远离面板130,且复位件160受到第三端部152的推抵而产生弹性变形(例如压缩变形)。由于第四端部154移动靠近载盘120,因此其上的凸出部154a可移动靠近触动部
120a并抵触触动部120a。图6是本实施例的光盘驱动器100的载盘120移出壳体110的状态,在触动部120a被触动后,载盘120可移出壳体110。另一方面,一旦施加于开关部142a上的外被移除,复位件160的回复力可驱使第二连杆150沿第二转动方向D2的反向相对于面板
130转动,并通过第三端部152推抵第一连杆140的第二端部144,以使第一连杆140沿第一转动方向D1的反向相对于面板130转动,进而回复至第一连杆140与第二连杆150未作动前的状态。
[0045]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光盘驱动器可通过第一连杆驱动第二连杆相对于面板转动,以使载盘受到第二连杆的触动而移出壳体。进一步而言,第一连杆的开关部暴露于面板的一侧,且开关部的按压表面与面板的外表面共形。使用者可通过按压开关部的按压表面的方式,使第一连杆沿第一转动方向相对于面板转动,而第二连杆可受到第一连杆的带动而沿第二转动方向相对于面板转动,其中第一转动方向与第二转动方向互为反向。藉此,通过第二连杆触动载盘上的触动部,以使载盘移出壳体。相较于现有的光盘驱动器而言,本发明的光盘驱动器无需在面板上开设用以容纳按键的开孔,不仅能保有外观的完整性,也能避免外界灰尘进入光盘驱动器内部而影响其运作。
[0046]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驱动盘 2020-05-11 150
盘驱动器 2020-05-11 518
盘驱动器 2020-05-11 359
盘驱动器 2020-05-12 554
盘驱动器 2020-05-12 362
盘驱动器 2020-05-11 809
盘驱动器 2020-05-11 489
盘驱动器 2020-05-11 920
盘驱动器 2020-05-12 520
盘驱动器 2020-05-12 935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