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变速箱和齿轮 / 变速杆 / 变速杆装置

变速杆装置

阅读:541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变速杆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 变速杆 装置,该变速杆装置通过绕预定的轴对变速杆进行转动操作来操作车载 变速器 。该变速杆装置包括 外壳 ,该外壳具有:第一外壳部件,其相对于变速杆设置在预定方向的一侧;第二外壳部件,其通过变速杆,从第一外壳部件的相反侧沿所述预定方向装配在第一外壳部件上,变速杆轴支承在该外壳的内侧,并能够绕以所述预定方向为轴向的轴转动。,下面是变速杆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变速杆装置,该变速杆装置通过绕预定的轴对变速杆进行转 动操作,来操作车载变速器,上述变速杆装置包括外壳,该外壳的结构 具有:第一外壳部件,其相对于对上述变速杆设置在预定方向的一侧; 第二外壳部件,其通过上述变速杆,从上述第一外壳部件的相反侧沿上 述预定方向装配在上述第一外壳部件上,上述变速杆以能够绕以上述预 定方向为轴向的轴转动的方式轴支承在上述外壳的内侧,
上述变速杆的结构包括:第一杆部件,其在上述外壳的内侧,以能 够绕以上述预定方向为轴向的轴自由转动的方式由上述外壳直接或间接 地轴支承;第二杆部件,其朝向与上述预定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设置有 转动轴,
其特征在于,
上述变速杆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轴承部件,上述第一和第二轴承部 件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通过上述第二杆部件,固定在通过从上述预定方 向进行装配而连接为一体的上述第一杆部件上,同时,分别设置于上述 第一和第二轴承部件的支承体,从上述预定方向夹持上述转动轴,在上 述另一方轴承部件相对于上述一方轴承部件的连接状态下,通过双方的 上述支承体,可转动地轴支承上述转动轴,
上述变速杆构成为包括通过上述第一和第二轴承部件连接起来的上 述第一杆部件和上述第二杆部件,上述变速杆装置绕以上述预定方向和 上述转动轴的突出方向为轴向的轴对上述变速杆进行转动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和第二轴承部件实质上是同一形状,其沿与上述转动轴的 轴向垂直的方向的朝向相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速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变速杆 装置包括:
紧固单元,其沿上述预定方向贯穿上述第一外壳部件和上述第二外 壳部件,并且在上述第一外壳部件和上述第二外壳部件之间贯穿上述变 速杆,上述紧固单元以上述变速杆能够绕以上述预定方向为轴向的轴自 由转动的方式轴支承上述变速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紧固单元的材质强度高于上述第一外壳部件和上述第二外壳部 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紧固单元具有紧固轴,上述紧固轴依次贯穿上述第一外壳部件、 嵌插在上述第一和第二轴承部件的通孔中的上述第一杆部件的中空轴、 以及上述第二外壳部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紧固轴的前端侧安装有固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轴承部件上设置有圆弧状切口部,通过由这些切 口部而形成的圆孔,上述转动轴以能够绕自身的轴心转动的方式被轴支 承。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变速杆装置,其用于对安装在车辆上的变速器进行 操作。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自动变速器中,预先设定有多个变速范围,在车辆上设置 有用于选择操作该多个变速范围的操作装置。作为该种操作装置,大多 采用所谓的变速杆装置,其一例被公开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
以下,对该专利文献中公开的变速杆装置简单地进行说明。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变速杆装置具有托架(bracket)。托架具有在 车辆的大致左右方向上彼此对置的一对壁部。这些壁部的在车辆大致的 后方侧的端部通过后壁连接为一体(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对壁部、 后壁并没有赋予特别的名称,统称为托架)。
另外,在该托架的各壁部的外侧分别配置有板(plate)。各板通过螺 钉固定在对应的托架上。这些板还被固定在转向悬架托架等上。从而, 变速杆装置就被安装在车体上。
另一方面,在上述托架的内侧,即在两壁部之间,配置有变速杆(在 专利文献1中,称为“操作杆”)。在变速杆的基端部形成有通孔。通孔 沿两壁部的对置方向贯穿变速杆的基端部,对应于该通孔,在两壁部形 成了具有孔的支承部位,并且,对应于通孔,在两个板上分别形成有狭 缝(slit)。
此外,从一个板的狭缝贯穿插入有支承轴。贯穿插入在一个板的狭 缝中的支承轴的前端侧在通过一个壁部的支承部位的孔、变速杆的通孔、 另一个壁部的支承部位的孔、以及另一个板的狭缝之后通过止动件被固 定。这样,通过两端被支承在两支承部位的支承轴,变速杆以能够绕支 承轴转动的方式被轴支承。
此外,在变速杆上设置有连杆安装部,例如,在该连杆安装部上固 定有丝等传动部件的一端。从而形成这样的结构:传动部件的另一端, 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在自动变速器上,当使变速杆绕支承轴转动时,传动 部件移位,与该移位相应地,自动变速器被操作。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2-29275号
可是,当装配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变速杆装置时,除了进行在变 速杆配置于托架的两壁部之间的状态下、贯穿插入支承轴并通过止动件 进行固定这一变速杆装配作业之外,由于还需要用螺钉将各板固定在两 壁部上的紧固作业,因此,作业的工时很多,部件的个数也很多。因此, 存在着成本变高的问题。而且,在变速杆的装配作业中,当将变速杆配 置在托架的两壁部之间时,如果不使变速杆的通孔与形成于两壁部上的 支承部的孔同轴地对置,就不能贯穿插入支承轴。
而且,在两壁部之间,例如形成有构成变速定机构的螺线管、用 于容纳在夜间等发光的灯等的各容纳部或安装部等结构物,这使得两壁 部之间的形状变得很复杂。因此,在将变速杆配置在两壁部之间的作业 中,形成于两壁部的内侧的结构物与变速杆发生干涉,从而存在很难容 易地将变速杆配置和装配在两壁部之间的问题。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现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变速杆装置,其能够 提高包括变速杆装配作业等在内的装配作业的作业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变速杆装置,该变速杆装置通 过绕预定的轴对变速杆进行转动操作来操作车载变速器,上述变速杆 装置包括外壳,该外壳具有:第一外壳部件,其相对于上述变速杆设 置在预定方向的一侧;第二外壳部件,其通过上述变速杆,从上述第 一外壳部件的相反侧沿上述预定方向装配在上述第一外壳部件上,上 述变速杆轴支承在上述外壳的内侧,并能够绕以上述预定方向为轴向 的轴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变速杆装置,该变速杆装置通过绕 预定的轴对变速杆进行转动操作来操作车载变速器,上述变速杆装置包括 外壳,该外壳具有:第一外壳部件,其相对于上述变速杆设置在预定方向 的一侧;第二外壳部件,其通过上述变速杆,从上述第一外壳部件的相反 侧沿上述预定方向装配在上述第一外壳部件上,上述变速杆轴以能够绕以 上述预定方向为轴向的轴转动的方式支承在上述外壳的内侧,
上述变速杆的结构包括:第一杆部件,其在上述外壳内侧,以能够 绕以上述预定方向为轴向的轴自由转动的方式由上述外壳直接或间接地 轴支承;第二杆部件,其朝向与上述预定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设置有转 动轴,
上述变速杆装置具有第一和第二轴承部件,上述第一和第二轴承部件 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通过上述第二杆部件,固定在通过从上述预定方向 进行装配而连接为一体的上述第一杆部件上,同时,分别设置于上述第一 和第二轴承部件的支承体从上述预定方向夹持上述转动轴,在上述另一方 轴承部件相对于上述一方轴承部件的连接状态下,通过双方的上述支承体 来可转动地轴支承上述转动轴,
上述变速杆构成为包括通过上述第一和第二轴承部件连接起来的上述 第一杆部件和上述第二杆部件,上述变速杆装置绕以上述预定方向和上述 转动轴的突出方向为轴向的轴对上述变速杆进行转动操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的变速杆装置中,可以提高装配作业 的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速杆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 图。
图2是轴承部件的主视图。
图3是轴承部件的侧视图。
图4是容纳有档位销的筒体的截面图。
图5是外壳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速杆装置的只要部分的概略结 构的截面图。
标号说明
10:变速杆装置;12:外壳;20:变速杆;22:杆主体(第二杆部件); 42:轴承部件;44:轴承部件;50:支承体;70:控制杆(第一杆部件); 90:第一外壳部件;100:第二外壳部件;130:紧固轴(紧固单元);150: 变速杆装置;152:变速杆。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速杆装置10的主要部分的分解 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变速杆装置10包括外壳12。外壳12具有由合成树 脂材料形成的上壁14。上壁14通过合成树脂材料、大致沿着本变速杆装 置10的上下方向(图1中的箭头UP方向及其相反方向)形成为:在厚度 方向上为板状、并且在大致上下方向上朝向下方开口的弯曲的凹形状。
如图1和图5所示,在上壁14上形成有变速槽16。变速槽16沿上 壁14的长度方向(图1和图5中的箭头FR方向及其相反方向)以及宽度 方向(图1和图5中的箭头LF方向及其相反方向)适当地弯曲,并且贯 穿上壁14的厚度方向。
在该变速槽16中贯穿配置有作为变速杆20的第二杆部件的杆主体 22。杆主体22为外径尺寸小于变速槽16的宽度尺寸的圆杆状,在杆主体 22的前端部一体地固定有未图示的把持用把手。
在杆主体22的基端部,一体地固定有托架24。托架24具有状的主 体26。在主体26上一体地形成有筒体28。筒体28形成为内周部的截面 形状为圆形、并且上端开口的有底筒形状,如图4所示,在筒体28的内 侧容纳有压缩螺旋弹簧30。
另外,在比压缩螺旋弹簧30更靠上的筒体28的上端侧,容纳有档位 销32。档位销32形成为上端为大致半球形状的柱状,通过压缩螺旋弹簧 30的作用,档位销32被向筒体28的上端侧施力。
对应于档位销32的前端,在上壁14的背面侧形成有未图示的档位槽。 档位槽形成为与变速槽16相似的形状,但与变速槽16不同,档位槽并不 贯穿上壁14,而是形成为朝向上壁14的背面侧开口的有底的槽,通过压 缩螺旋弹簧30的作用力,档位销32的前端压接在档位槽的底部。并且, 档位槽的底部(上底部)是相对于上壁14的表面(上表面)适当倾斜的 倾斜面。
此外,从托架24的主体26的下表面,脚板34、36朝向杆主体22的 相反侧伸出。脚板34沿着主体26的、沿上壁14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在 本实施方式中,为图1中的箭头FR的相反侧)的端部、从主体26的下端 部伸出。
脚板34为沿上壁14的长度方向作为厚度方向的宽度较窄的板状。与 此相对,脚板36沿着主体26的、沿上壁14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在本 实施方式中,为图1中的箭头FR侧)的端部,从主体26的下端部伸出。 脚板36也是沿上壁14的长度方向作为厚度方向的宽度较窄的板状。
从脚板36的下端部还连续形成有大致为钩状的干涉件(干涉片)38。 对应于干涉件38,在本变速杆装置10中设置有变速锁定装置(省略图示), 从而形成这样的结构:通过使变速锁定装置动作,使其与干涉件38产生 干涉,来限制变速杆20从预定的变速位置(例如,在图5中的“P”位置) 的转动。
此外,分别从脚板34的、与脚板36相反的一侧的面和脚板36的、 与脚板34相反的一侧的面,彼此同轴地突出形成有作为转动轴的圆柱形 状的销40。
沿着上壁14的宽度方向,在脚板34、36的一侧设置有轴承部件42, 在另一侧设置有轴承部件44。这些轴承部件42、44只是沿上壁14的宽度 方向的朝向相反,其结构都相同。所以,只对轴承部件42的结构进行说 明,对轴承部件44的结构则省略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轴承部件42具有主体46。主体46形成为正面 观察时大致为椭圆状(即,弯曲成长方形的两短边朝向外侧鼓出的形状) 的块状。
主体46的宽度尺寸比上述脚板34与脚板36之间的间隔稍小,在宽 度方向为脚板34与脚板36的对置方向、即上壁14的长度方向的状态下, 主体46被嵌入在脚板34与脚板36之间。在两轴承部件42、44的主体46 被嵌入脚板34与脚板36之间的状态下,两主体46的相互对置的一侧的 端面48在脚板34、36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相互抵接。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这样的结构:在两主体46嵌入于脚 板34、36之间的状态下,两主体46的端面48在位于脚板34、36的宽度 方向的大致中央的状态下相互抵接,但轴承部件42的结构并不仅限于此, 也可以形成为:在两主体46嵌入于脚板34、36之间的状态下,两主体46 的端面48从脚板34、36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任一侧移位, 此外,也可以使另一主体46的端面48离开一个主体46的端面48。
此外,在主体46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支承体50。支承体50形成 为比主体46更薄的块状。支承体50的与主体46的端面48朝向相同方向 的端面52,沿主体46的厚度方向,与主体46的端面48处于相同的位置。
在该端面52上形成有作为支承部的大致半圆形状的切口部54。该切 口部54的半径尺寸(曲率半径)比上述销40的外周部的半径尺寸略大。 从而,沿主体46的厚度方向,通过使两轴承部件42、44的主体46的端 面48彼此同轴地(即,使轴承部件44的主体46相对于轴承部件42的主 体46在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都没有偏移)抵接,从而两轴承部件42、 44的端面52相互抵接,而且,在双方的端面52上形成的切口部54彼此 对置,通过双方的切口部54,形成贯穿支承体50的宽度方向的圆孔。
这样,在由双方的切口部54形成的圆孔中,使图1所示的销40进入, 通过该圆孔,销40被以能够绕自身的轴心转动的方式轴支承。
并且,从设置在主体46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的支承体50的、端面52 的长度方向一端侧,突出形成有接合突起56。此外,在该支承体50的端 面52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侧,形成有内径尺寸比接合突起56的外径尺寸略 大(即,可配合)的接合孔58。
与此相对,设置在主体46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支承体50的端面52 上,也形成有接合突起56和接合孔58。但是,设置在主体46的宽度方向 的另一侧的支承体50的接合孔58,形成在端面5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 接合突起56形成在端面5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
如上所述,轴承部件42和轴承部件44形状相同,但沿上壁14的宽 度方向的朝向相反。所以,在两轴承部件42、44的主体46的端面48彼 此同轴地(即,轴承部件44的主体46相对于轴承部件42的主体46在长 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都没有偏移)对置的状态下,形成在轴承部件42上 的接合突起56与形成在轴承部件44上的接合孔58同轴地对置,形成在 轴承部件42上的接合孔58与形成在轴承部件44上的接合突起56同轴地 对置。
进而,在轴承部件42、44的至少一方的端面52、以及形成在该端面 52上的接合突起56或接合孔58的内周部上涂敷粘接剂,使轴承部件42、 44的两主体46嵌入到脚板34、36之间,并使两端面48和两端面52相互 抵接,由此,形成了轴承部件42的支承体50与轴承部件44的支承体50 通过粘接剂相互接合的结构。
此外,在主体46与两支承体50之间分别设置有连接件60,主体46 与两个支承体50通过连接件60连接为一体。连接件60由横板62和纵板 64构成,从侧面观察形成为大致L字形状。
横板62在端面48、52的相反侧的端部与纵板64连接,从纵板64的 端面48、52侧的端面到横板62的端面48、52侧的端部的尺寸与上述脚 板34、36的宽度尺寸的一半相比具有足够的长度,从而形成这样的结构: 在轴支承于由轴承部件42、44的两切口部54形成的圆孔中的销40绕其 轴心转动预定度之前,脚板34、36不会与纵板64发生干涉。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本变速杆装置10具有作为第一杆部件的控 制杆70。控制杆70具有连接件72。连接件72形成为沿上壁14的宽度方 向作为厚度方向的宽度较窄的板状,在其前端侧形成有固定孔74。
固定孔74贯穿连接件72的厚度方向,在固定孔74中固定有由钢丝 或缆绳等构成的传动部件(省略图示)的一端。传动部件的另一端直接或 间接地与安装在车辆上的自动变速装置(省略图示)连接,通过连接件72 的绕连接件72的基端部的、以上壁14的宽度方向为轴向的轴的转动,传 递部件移位,对应于该传动部件的移位量,自动变速装置被操作。
此外,在连接件72的长度方向基端部形成有干涉件76。干涉件76 相对于连接件72的长度方向,将绕以上壁14的宽度方向为轴向的轴倾斜 了预定角度的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在干涉件76的前端形成有大致凹状的 干涉部78,该干涉部78朝向基端侧开口。
该干涉部78例如可与称为R禁止机构等的锁定机构的限制部件配合, 使锁定机构动作以使锁定机构的限制部件进入干涉部78,由此使干涉件 76和连接件72的、绕以上壁14的宽度方向为轴向的轴的转动被限制。
另外,在连接件72的基端部形成有轴80。轴80形成为以上壁14的 宽度方向为轴向的圆筒形状,轴80的前端部开口,同时,在轴80与连接 件72的接合部位,在连接件72的轴80的相反侧的端面上也形成有开口。
与该轴80对应地,在上述轴承部件42、44的两主体46上形成有通 孔82。通孔82的内径尺寸比轴80的外径尺寸略大,轴80贯穿轴承部件 42、44的两个通孔82。
另一方面,在上述上壁14的宽度方向一侧,设置有第一外壳部件90, 该第一外壳部件90整体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第一外壳部件90具有侧壁 92,该侧壁92沿上壁14的宽度方向作为厚度方向。此外,第一外壳部件 90具有前壁94。
前壁94大致沿上壁14的长度方向作为厚度方向,同时,前壁94的 沿与上壁14的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与上壁14的宽 度尺寸大致相同的程度。并且,在前壁94的沿上壁14的宽度方向的一侧 的端部,与侧壁92的沿上壁14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部连接。
此外,第一外壳部件90具有后壁96。后壁96大致沿上壁14的长度 方向作为厚度方向,同时,后壁96的沿与上壁14的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 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上壁14的宽度尺寸的大约1/2左右。并且,后壁 96的沿上壁14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与侧壁92的沿上壁14的长度 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连接。
与此相对,在上述上壁14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外壳部 件100,其整体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第二外壳部件100具有侧壁102, 侧壁102其沿上壁14的宽度方向作为厚度方向。
此外,第二外壳部件100具有后壁104。后壁104大致沿上壁14的 长度方向作为厚度方向,同时,后壁104的沿与上壁14的宽度方向相同 的方向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上壁14的宽度尺寸的大约1/2左右。
另外,后壁104的沿上壁14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与侧壁102 的沿上壁14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连接。该后壁104的宽度方向的 端面形状,与第一外壳部件90的后壁96的宽度方向端面形状为大致相同 的形状。
上述第一外壳部件90中,侧壁92的靠第二外壳部件100侧的面的上 端侧与上壁14的宽度方向的一端抵接,第二外壳部件100中,侧壁102 的靠第一外壳部件90侧的面的上端侧与上壁14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抵 接。
在该两侧壁92、102相对于上壁14的抵接状态下,后壁96的宽度方 向的端面与后壁104的宽度方向的端面抵接,而且,前壁94的宽度方向 的端面的一部分,抵接在侧壁102的沿上壁14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的端 部附近。由此,基本上形成这样的结构:位于变速杆20的上壁14的背面 侧的部分,被第一外壳部件90和第二外壳部件100包围起来。
此外,从上壁14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附近的宽度方向两端侧,分别 朝向背面侧伸出有连接部106(在图1中,只表示出一个连接部106)。在 这些连接部106上彼此同轴地形成有通孔108,通孔108沿上壁14的宽度 方向贯穿连接部106。对应于这些连接部106,在第一外壳部件90的侧壁 92上形成有通孔110,在第二外壳部件100的侧壁102上形成有通孔112。
并且,从上壁14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附近的宽度方向两端侧,分 别朝向背面侧伸出有连接部114。在这些连接部114上彼此同轴地形成有 通孔116(在图1中,只表示出一个通孔116),通孔116沿上壁14的宽度 方向贯穿连接部114。对应于这些连接部114,在第一外壳部件90的侧壁 92上形成有通孔118,在第二外壳部件100的侧壁102上形成有通孔120。
如上所述,在第一外壳部件90的侧壁92和第二外壳部件100的侧壁 102的各上端抵接在上壁14的宽度方向两端的状态下,通孔110、112相 对于通孔108大致同轴,通孔118、120相对于通孔116大致同轴。并且, 紧固销122从侧壁92的与上壁14相反的一侧贯穿插入在通孔110、118 中。
贯穿插入在通孔110中的紧固销122的前端侧,贯穿通孔108、112, 并向侧壁102的与上壁14相反的一侧突出。此外,贯穿插入在通孔118 中的紧固销122的前端侧,贯穿通孔116、120,并向侧壁102的与上壁 14相反的一侧突出。
这样,在从通孔112、120突出的紧固销122的前端侧,安装固件 124,通过紧固件124和紧固销122的头部,上壁14、第一外壳部件90以 及第二外壳部件100被紧固地固定在一起。
另外,在侧壁92上形成有通孔126,在侧壁102上形成有通孔128。 这些通孔126、128形成为在上述紧固状态下彼此同轴(换言之,如果通 孔126、128同轴,则通孔110、112相对于通孔108大致同轴,通孔118、 120相对于通孔116大致同轴)。
在通孔126中,贯穿插入有圆柱状的紧固轴130,紧固轴130由材质 强度高于第一外壳部件90和第二外壳部件100的材料(例如,金属)形 成。紧固轴130被设定成:其主体部分的外径尺寸比上述轴80的内径尺 寸略小。
从侧壁92的与上壁14相反的一侧贯穿插入在通孔126中的紧固轴 130的前端侧贯穿轴80,然后贯穿通孔128,其中,上述轴80嵌合插入在 两轴承部件42、44的通孔82中。在贯穿通孔128并向侧壁102的与上壁 14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紧固轴130的前端侧上,安装紧固件124,通过紧固 件124和紧固轴130的头部,上壁14、第一外壳部件90以及第二外壳部 件100被紧固地固定在一起。
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本变速杆装置10的装配方法
首先,对本变速杆装置10的装配方法进行说明。
在装配本变速杆装置10时,首先,将紧固销122和紧固轴130贯穿 插入到第一外壳部件90的侧壁92的通孔110、118和通孔126中。接着, 以使贯穿通孔126的紧固轴130从其前端侧贯穿轴承部件42的通孔82 的方式,将轴承部件42安装在紧固轴130上。
然后,在预先使杆主体22贯穿变速槽16的状态下,以使托架24的 脚板34、36夹着轴承部件42的主体46的方式,将托架24从第一外壳 部件90的与侧壁92相反的一侧安装在轴承部件42上。接着,在托架24 的相对于该轴承部件42的安装作业中,按前后顺序地使贯穿侧壁92的 通孔110、118的紧固销122,贯穿插入上壁14的连接部106、114的各 通孔108、116中。
接下来,通过托架24,从轴承部件42的相反侧安装轴承部件44, 并通过主体46和两支承体50来夹着脚板34、36。在安装该轴承部件44 时,将紧固轴130贯穿插入到轴承部件44的通孔82中。
通过安装轴承部件44并使紧固轴130贯穿插入在通孔82中,接合 突起56进入接合孔58,从而可防止轴承部件44相对于轴承部件42向与 接合突起56的突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即,与紧固轴130的轴向垂直的方 向)相对移位(即,“偏移”)。并且,如上所述,在轴承部件42和轴承 部件44的至少一方的各支承体50的端面52上预先涂敷有粘接剂。
从而,通过安装轴承部件44、并使轴承部件42、44的各支承体50 的端面52相互抵接,轴承部件42、44通过粘接剂接合为一体。当轴承 部件42、44这样接合为一体时,轴承部件42的支承体50的切口部54、 以及轴承部件44的支承体50的切口部54,相互对置并形成圆孔,从而 成为在该圆孔中可自由转动地嵌合插入有托架24的销40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成为一体的轴承部件42、44,可以绕紧固轴130转动, 同时,托架24就可以绕销40(绕由切口部54形成的圆孔的中心轴线) 转动。
接下来,将紧固销122和紧固轴130贯穿插入到第二外壳部件100的 侧壁102的通孔112、120和通孔128中。贯穿插入到通孔112、120和通 孔128中的紧固销122和紧固轴130的前端侧,贯穿通孔112、120和通 孔128,并向第一外壳部件90的相反侧突出,在该状态下,在紧固销122 和紧固轴130的各前端安装有紧固件124。从而,上壁14、第一外壳部件 90、以及第二外壳部件100被紧固地固定在一起。
此时,如此前已说明的那样,在本变速杆装置10中,除了使杆主体 22通过变速槽16的作业之外,各部件的装配作业以紧固销122和紧固轴 130为基准,从紧固销122和紧固轴130的前端侧向基端(头部)侧进行 装配。
这样,本变速杆装置10可以从一个方向装配各部件,例如,能够在 贯穿第一外壳部件90的侧壁92的通孔110、118以及通孔126的紧固销 122和紧固轴130的前端朝向上方的状态下等,在第一外壳部件90的姿态 维持在使轴承部件42、44、托架24、第二外壳部件100等容易装配的情 况下,装配这些各部件。从而,可以极其有效地提高装配作业中的作业性。
而且,如上所述,通过将各部件从同一方向按顺序进行安装,就可以 装配本变速杆装置10,因此,当通过机器人等自动装配设备使本变速杆装 置10的装配自动化时,例如,可以使机械手等的动作成为一维等的简单 动作,其结果,可以使机器人等自动装配设备的结构小型化、简单化,从 而能够使自动装配设备的成本低廉。
另外,在装配第二外壳部件100之前,通过轴承部件42、44的安装, 杆主体22的托架24和控制杆70被连接起来。因此,在进行杆主体22和 控制杆70的连接作业时,第二外壳部件100的结构不会对杆主体22或控 制杆70等产生预期外的干涉。
此外,由于第一外壳部件90的靠第二外壳部件100的一侧,在连接 杆主体22和控制杆70时处于敞开状态,因此在进行杆主体22和控制杆 70的连接作业时,第一外壳部件90的结构不会对杆主体22和控制杆70 等产生预期外的干涉。
从而,可以容易地进行杆主体22和控制杆70的连接作业,这也意味 着可以极其有效地提高装配作业中的作业性。
另外,在本变速杆装置10中,在通过使分别形成于各轴承部件42、 44上的支承体50的切口部54对置而形成的圆孔中,轴支承销40,进而 轴支承杆主体22。但是,在使轴承部件42和轴承部件44接合之前,轴支 承销40的圆孔基本上也只不过是半圆形的切口部54而已。
从而,如上所述,对于将销40嵌入到轴承部件42的支承体50的切 口部54中,特别是销40不会被干涉,此外,对于将轴承部件44的支承 体50的切口部54嵌入到销40上,也不会特别是被销40干涉。
这样,通过两轴承部件42、44的支承体50来夹持销40,从而将销 40嵌入到切口部的内侧,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容易地将杆主体22和控 制杆70连接起来,这也意味着可以极其有效地提高装配作业中的作业性。
此外,在本变速杆装置10中,通过用于紧固地固定第一外壳部件90 和第二外壳部件100的紧固轴130,来轴支承控制杆70。因此,可以减少 整体的部件个数。
而且,由于紧固轴130的材质强度,比第一外壳部件90和第二外壳 部件100高,因此,可以可靠地紧固固定第一外壳部件90和第二外壳部 件100,同时,由于紧固轴130具有这样的高强度,因此,紧固轴130不 会因控制杆70的转动而被破坏或受到损伤,从而能够可靠地轴支承控制 杆70。
另外,由于仅通过材质强度高的紧固轴130也能够可靠地轴支承控制 杆70,因此,也可以不对第一外壳部件90和第二外壳部件100赋予轴支 承控制杆70所需要的强度。因此,可以使外壳12轻量化,进而,可以使 变速杆装置10整体轻量化。
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在说明本实施方式 时,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的部位,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 其说明。
图6是通过截面图来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速杆装置150的主要部分的 概略结构。
如图6所示,在本变速杆装置150中,在构成外壳12的第一外壳部 件90的侧壁92、与构成第二外壳部件100的侧壁102之间,配置有变速 杆152。变速杆152具有杆主体154,该杆主体154大致为有底的圆筒形 状(管状)。
在杆主体154的内侧容纳有锁定杆156。锁定杆156沿杆主体154的 长度方向为长条的杆状。在锁定杆156的长度方向的基端部(下端部)与 杆主体154的内底部之间,配置有压缩螺旋弹簧158,锁定杆156通过压 缩螺旋弹簧158的作用力,被朝向杆主体154的前端侧(图6中的上方侧) 施力。
锁定杆156的前端部进入到安装在杆主体154的前端部的把手(省略 图示)的内侧。在把手上安装有解除按钮(省略图示),当按压操作解除按 钮时,克服压缩螺旋弹簧158的作用力,锁定杆156向杆主体154的内底 部侧移动(下降)。
此外,在杆主体154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形成有狭缝孔160。狭缝孔 160沿杆主体154的长度方向为长度方向,并连通杆主体154的内外。在 狭缝孔160中贯穿有从锁定杆156的外周部突出形成的锁定销162。对应 于锁定销162的前端侧,在侧壁92、102上形成有锁定孔164,贯穿狭缝 孔160的锁定销162的前端进入锁定孔164内。
虽然省略详细图示,但锁定孔164的内周部中的、位于上侧的部分, 向下方适当地突出,通过使该突出部分与锁定销162进行干涉,锁定销162 向突出部分侧的移动被限制,从而间接地使变速杆152的移动被限制。此 外,还形成这样的结构:在上述的限制状态下,如上所述,按压解除按钮, 使锁定杆156移动到能够避免由突出部分引起干涉的位置,由此可以解除 上述限制状态。
另一方面,在杆主体154的基端部设置有筒状部166。筒状部166在 与杆主体154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并且沿侧壁92和侧壁102对置 的方向为长度方向,在其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在图6中的大致中央)的外 周部上,一体地连接有杆主体154的基端部。
此外,在筒状部166的轴心部分,形成有截面为圆形的通孔168,并 且,在筒状部166的长度方向(轴向)的两端侧,形成有内径尺寸比通孔 168更大的嵌插孔170,并且嵌插孔170相对于通孔168和筒状部166同 轴。在一个嵌插孔170中,嵌入有从侧壁92向侧壁102侧突出形成的定 位部172,在另一个嵌插孔170中嵌入有从侧壁102向侧壁92侧突出形成 的定位部172。
这些定位部172形成为外径尺寸比嵌插孔170的内径尺寸小的大致圆 筒形状,在装配本变速杆装置150时,通过使定位部172进入嵌插孔170 中,变速杆152相对于第一外壳部件90和第二外壳部件100被定位。
另外,在定位部172中同轴地形成有通孔126,在定位部172的前端 部开设通孔126。在定位部172嵌插于嵌插孔170内的状态下,两通孔126 相对于通孔168同轴地连通,从侧壁92侧的通孔126贯穿插入的紧固轴 130,通过贯穿通孔168,来轴支承筒状部166(即,变速杆152),并使筒 状部166可绕紧固轴130自由转动。
即,本变速杆装置150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速杆装置10不同, 是只绕紧固轴130进行转动操作的所谓“直线”式变速杆装置150,其具 有这样的结构:当变速杆152到达绕紧固轴130的预定的转动位置(变速 位置)时,变更为自动变速器所设定的多个变速范围之中的、对应于变速 杆152的转动位置的变速范围。
另外,贯穿通孔168的紧固轴130贯穿在侧壁102侧形成的通孔126, 安装紧固件124,通过紧固件124和紧固轴130的头部,上壁14(在图6 中省略图示)、第一外壳部件90、以及第二外壳部件100被紧固固定在一 起。
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变速杆152,除了使杆主体154通过变速槽16(在图 6中,省略图示)的作业之外,各部件的装配作业均以紧固销122(在图6 中,省略图示)和紧固轴130为基准,从紧固销122和紧固轴130的前端 侧向基端(头部)侧进行装配。
这样,可以将各部件从一个方向进行装配的本变速杆装置150,例如, 能够在贯穿第一外壳部件90的侧壁92的通孔110、118(在图6中,省略 图示)和通孔126的紧固销122和紧固轴130的前端朝向上方的状态下等, 在将第一外壳部件90的姿态维持在使第二外壳部件100等的装配容易进 行的情况下,装配这些各部件。从而,可以极其有效地提高装配作业中的 作业性。
而且,如上所述,通过将各部件从同一和方向按顺序进行安装,可以 装配本变速杆装置150,因此,当通过机器人等自动装配设备使本变速杆 装置150的装配自动化时,例如,可以使机械手等的动作为一维等的简单 动作,其结果,可以使机器人等自动装配设备的结构小型化、简单化,可 以使自动装配设备自身的成本低廉。
此外,在本变速杆装置150中,通过用于紧固固定第一外壳部件90 和第二外壳部件100的紧固轴130,可自由旋转地轴支承变速杆152。这 里,也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那样,紧固轴130的材质强度比第一 外壳部件90和第二外壳部件100高。
因此,当对变速杆152进行转动操作时,可以通过紧固轴130可靠地 承受朝向转动半径方向的张力等。从而,第一外壳部件90和第二外壳部 件100的定位部172等,能够只单纯地用于装配变速杆152时的定位,可 以不赋予其用于支承变速杆152的机械强度。因此,可以使外壳12轻量 化,进而,可以使变速杆装置150整体轻量化。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变速杆装置 2020-05-14 380
变速杆装置 2020-05-14 665
变速杆装置 2020-05-14 150
汽车变速杆把手 2020-05-15 940
一种伸缩变速杆 2020-05-15 83
变速杆锁定装置 2020-05-15 10
变速杆装置 2020-05-13 824
变速杆装置 2020-05-14 191
变速杆装置 2020-05-11 207
变速杆装置 2020-05-14 838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