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引擎 / 内燃机 / 大型柴油发动机 / 清洁空气冷却器的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装置以及为此建造的空气冷却器

清洁空气冷却器的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装置以及为此建造的空气冷却器

阅读:351发布:2020-10-01

专利汇可以提供清洁空气冷却器的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装置以及为此建造的空气冷却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在一种用空气加载的、具有至少一个空气冷却器(9)的设备中,如 发动机 ,所述空气冷却器具有一设置在一空气入口和一空气出口之间的设计成 热交换器 的区域(15),该区域具有多个垂直的、由待冷却的空气从上向下流动穿过的、由外冷却面限定的流动通道(18),其中,可以这样来实现高可靠性和长使用寿命,即,至少所述设计成热交换器的区域(15)能够绕一横向于待冷却的空气的从上向下延伸的流动方向延伸的轴线翻转大致半圈,并且所述设计成热交换器的区域(15)在通过翻转半圈实现的上下颠倒 位置 能够继续用可以被从上向下引导穿过该区域的待冷却空气加载作用。,下面是清洁空气冷却器的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装置以及为此建造的空气冷却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用于清洁一配设给一大型发动机、用于冷却供应给发动机的来 自周围环境的空气的空气冷却器的方法,所述空气冷却器具有在内部 由冷却液流动穿过、而在外面由待冷却的空气包围流动的冷却元件, 所述冷却元件的外侧形成多个基本上垂直延伸的、由待冷却的空气从 上向下流动穿过的流动通道(18),所述流动通道受到由待冷却的空气 携带的致污物的污染,按一定时间间隔除去所述致污物,其中使空气 冷却器的至少一个包含所述流动通道(18)的区域(15)进入一绕一 横向于空气从上向下延伸的流动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半圈的位置,以 对流动通道(18)进行清理,在该位置中空气冷却器此前的上侧朝向 下面,并且,在该位置中,继续在内部用冷却液而在外面用待冷却的 从上向下流动的空气对空气冷却器的所述区域进行加载,所述空气在 重的辅助下与致污物的进入方向相反地将致污物通过进入侧向下从 上下颠倒的所述区域(15)中除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在运行中设置在一 壳体室(12)中的空气冷却器从壳体室(12)中移除,以至少使该空 气冷却器的包含流动通道(18)的区域(15)旋转,并在进行旋转之 后将其重新装入壳体室中。
3.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空气冷却 器的至少是所述包含流动通道(18)的区域(15)的所述旋转绕其纵 向中轴线进行。
4.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空气冷 却器整体旋转。
5.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只 是使空气冷却器的一部分、优选只是使中间的区域(15)旋转,其中, 为了使空气冷却器(9)的至少是中间的区域(15)旋转,将至少一个 能够安装在所述中间的区域(15)上的盖(16)、优选是将每个盖(16、 17)拆除,并在完成旋转后将所述盖重新安装在中间的区域上。
6.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致污 物附加的漂浮对沿指向下面的方向除去致污物进行辅助。
7.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外 部的冷却面上形成的被向下引导的冷凝实现致污物的漂浮。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运行期间 从上面喷洒到空气冷却器上的液体实现或辅助致污物的漂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液体是水。
10.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被引导 穿过空气冷却器的空气用作用于至少一个用所述空气加载的具有内燃 的发动机的充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被引导穿过空气冷 却器的空气用作用于至少一个可增压的具有内燃的发动机的预先预加 载增压空气。
12.用于实施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装置,该装 置具有至少一个空气冷却器,所述空气冷却器具有一位于一空气入口 和一空气出口之间的设计成热交换器的区域(15),该区域具有多个主 要是从上向下定向的、可由待冷却的空气从上向下流动穿过的流动通 道(18),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设计成热交换器的区域(15)能够绕 一横向于待冷却的空气的从上向下延伸的流动方向延伸的轴线翻转大 致半圈,并且所述设计成热交换器的区域(15)在通过翻转半圈实现 的上下颠倒位置中能够继续用可以被从上向下引导穿过该区域的待冷 却空气加载。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冷却器 设置在一个上面设有空气入口(10)和下面设有空气出口(11)的壳 体室(12)中,并具有一中间的、设计成空气-液体热交换器的、具有 多个通过外冷却面相互隔开的流动通道的区域(15)以及能够在端侧 固定在所述中间的区域(15)上的盖(16、17),其特征在于,所述空 气冷却器设计成能够通过壳体室(12)的一可封闭的移入口(20)移 入所述壳体室或从壳体室中移出的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在移出的 状态下能够被接纳在至少一个支承装置(25、30)上,其中,至少所 述中间的区域(15)能够绕一横向于待冷却的空气的从上向下延伸的 流动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半圈,并且所述空气冷却器能够在至少是其 中间的区域(15)的所述旋转的每个终点位置容纳在相配的壳体室(12) 中并连接在相配的供应和排出管道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入口(20) 能够通过空气冷却器(9)的、沿移入方向后面的、设有用于供应和排 出管道的多个管接头(19)的盖(16)封闭。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 室(12)中设有多个沿移入和移出方向延伸的轨道(23),所述空气冷 却器至少在其靠内的端部的区域内能够以多个相配的行驶机构接纳在 所述轨道上。
16.如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空气冷却器是整体可旋转的,其中设有多个上部或下部的、可交替 地接纳在所述轨道(23)上的行驶机构,并且其中沿移入方向后面的 盖(16)的各管接头(19)设计成相同的并且关于形成旋转轴线的纵 向中轴线点对称地设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侧的盖(16、 17)设有多个与旋转轴线同轴的、用于升降装置(25)的连接结构。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设计 成支承轴颈(27),升降装置(25)能够利用相配的钩爪(28)具有旋 转自由度地悬挂在所述支承轴颈上。
19.如上述权利要求13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盖(16),优选是两个盖(16、17)能够独立于空气冷却器的 所述中间的区域(15)接纳在一个支承装置(25)上,并且所述中间 的区域(15)的每个与一个拆下的盖(16或17)相配的端侧都设计成 关于旋转轴线为点对称的,并且所述中间的区域(15)能够独立于所 述一个拆下的盖(16)或各拆下的盖(16、17)旋转。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冷却器的 所述中间的区域(15)能够可旋转地接纳在一自己的支承装置(30) 上。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装 置(25)设有一能够安装在沿移入方向后面的盖(16)的管接头(19) 上的配接器(29)。
22.如上述权利要求13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室(12)中设有一设置在空气冷却器上方的、能够用液体 加载的喷洒装置(32)。
23.如上述权利要求13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空气冷却器下方设有一具有至少一个流出口的腔室。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空气冷却器 下方的所述腔室设计成水分离器(14),该水分离器具有至少一个设在 一弯曲的外壁的区域内的、在整个宽度上连续的缝隙形液体和固体捕 集器(13)。
25.如上述权利要求13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室(12)配设有一压力差测量装置,所述压力差测量装置具 有设置在空气冷却器上方和下方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一 信号装置相连。
26.如上述权利要求12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空气冷却器配设给至少一个具有内燃的发动机。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空气 冷却器设计成增压空气冷却器(9),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配设给至少 一个可通过一涡轮增压器(8)增压的具有内燃的发动机。
28.如上述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 少一个发动机是柴油发动机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发动 机是二冲程发动机。
30.如权利要求28和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 个发动机设计成二冲程大型柴油发动机
31.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26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将该装置装入一具有一个或多个发动机的增压空气系统。
32.用于实施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而建造的 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该空气冷却器具有用于完全或部分地接纳 在至少一个支承装置(25、30)上的结构。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该空气冷却 器设计成移动装置。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清洁空气冷 却器的方法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2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实施所述方 法的装置,和一种根据权利要求3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为此建造的空气 冷却器。

背景技术

由待冷却的空气带入空气冷却器的灰尘颗粒等形式的致污物(杂 质)可能会使配设给所述空气的流动通道变窄和堵塞。根据经验,在 距离进入侧,即距离空气冷却器的上侧较小的距离处就已形成这种变 窄或堵塞,这里通常也开始形成冷凝,从而所述致污物被加湿并可 能相互聚集成一种粘稠的物质。随着流动通道的变窄或堵塞的逐渐增 大,会出现逐渐升高的压降。一旦所述压力降达到了规定的程度, 则必须对空气冷却器进行清洁。前面说明的问题例如会在利用内部燃 烧工作的发动机,特别是配设给大型发动机的增压空气冷却器中出现。
目前为止,为了在机器停机时对流动通道进行清洁,从上方向空 气冷却器或增压空气冷却器喷洒设有化学有效物质的清洁液,以溶解 存在于流动通道中的污物聚集物。但根据经验,化学有效物质会加速 冷却器元件的腐蚀,这对于可实现的使用寿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并导 致增高的维护和保养费用。除此以外,根据经验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即,清洁液没有将在上部的冷却器区域内溶解的致污物完全向下冲洗 掉,而是至少部分地只将其运送到空气冷却器较低的中央区域,在这 里实际上不再能接近所述致污物(区域)以采取进一步的清洁措施。

发明内容

由此出发,本发明的目的因此是,提供一种所述类型的方法,该 方法确保了空气冷却器的高可靠性和长使用寿命。此外,还应提供一 种适合于实施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装置。
所述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或12或32的特征来实现。
由此首先提出一种用于清洁空气冷却器的方法,所述空气冷却器 具有多个基本上垂直的、由待冷却的空气从上向下流动穿过的并由外 冷却面限定的流动通道,在所述方法中除去随所述待冷却的空气从上 方进入流动通道的致污物,其中,为了对流动通道进行清理,将空气 冷却器的至少一个包含流动通道的区域移动到一绕一横向于从上向下 分布的空气流动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半圈的位置,在该位置中,所述 区域此前的上侧朝向下面,并且在该位置中,继续用待冷却的空气进 行加载,所述空气的流动方向保持不变,并且其中,所述从上方进入 流动通道的致污物由从上向下流动穿过空气冷却器所述上下颠倒的区 域的空气与致污物的进入方向相反地加载作用并由此至少利用由重力 导致的辅助作用通过进入侧被向下除去。
此外,还提出一种适于实施所述方法的具有至少一个空气冷却器 的装置以及一种为此建造的空气冷却器,所述空气冷却器设置在一具 有一上部的空气入口和一下部的空气出口的壳体室内,并具有一中间 的、设计成空气-液体热交换器的、具有多个垂直的可由待冷却的空气 从上向下流动穿过的流动通道的区域以及在端侧可固定在所述中间区 域上的盖,所述流动通道由外冷却面限定,其中所述空气冷却器设计 成可通过壳体室的一可封闭的移入口移入所述壳体室或从壳体室移出 的移动装置,该移动装置在移出的状态下可被接纳在至少一个支承装 置上,其中至少所述中间的区域能够绕一横向于从上向下分布的待冷 却空气的流动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半圈,并且其中所述空气冷却器在 其中央区域的所述旋转的每个终点位置都可以容纳在相配的壳体室中 并可以连接在相配的供应和排出管路上。
所述各措施确保了,在翻转过程之前进入空气冷却器的、固着在 上部冷却器区域中的致污物在翻转过程后位于下部的冷却器区域中, 并由此可以容易地向下将其除去,所述致污物不必在空气冷却器的整 个高度上移动通过空气冷却器。因此有利地不需要担心,所述致污物 可能会停留在中间的中央冷却器区域。通过翻转过程被带向下的致污 物由于与以前一样从上向下流动穿过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空气被从增压 空气冷却器观察与其进入方向相反地朝进入侧向回排压。这还受到沿 相同方向作用的重力的辅助。当由于空气的冷却作用生成在冷却面上 流下的冷凝水时,可以由此得到进一步的辅助。在冷却面上流下的冷 凝水从上向下汇集并且因此其量向下逐渐增加,因此冷凝水在空气冷 却器的下部区域内通常大量存在,所述冷凝水此时形成向下流下的漂 浮剂(浮选剂),通过所述漂浮剂,会使由向下流动的空气和重力沿向 下移动的方向加载作用的致污物向下漂浮/浮选(Flotation)。因此可 以实现可靠地除去致污物,并相应地实现对空气冷却器可靠的污染控 制,这对可实现的冷却效率起有利的作用,从而有利地有较小的结构 尺寸就足够了。根据本发明的措施还使得可以避免使用化学的清洁剂, 由此可以避免对冷却器元件不希望的腐蚀。由此根据本发明的措施总 体上可以实现特别突出的经济性。
US-A 4076072示出了一种具有自清洁效果的液体冷却器。但这种 冷却器是一种较小的用于机动车辆等的冷却器,其中,热的发动机冷 却液应由移动通过冷却器的环境空气冷却。这种已知的冷却器由多个 彼此并排设置的模组成,所述模块可绕一垂直轴线旋转,从而由冷 却器出发观察移动通过冷却器的空气的方向被旋转。但这里旋转明 显小于180°。具体地,这里进入冷却器的单个模块的致污物由移动通 过冷却器的空气沿与其进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被压回。但这里不能通过 重力得到辅助。同样也不能进行致污物的漂浮,因为空气的流动通道 是水平延伸的。此外还有,在这里所述类型的冷却器中不能提供冷凝 水,因为这里热的冷却水应通过移动经过的空气冷却。这里,空气吸 收热量,这会使水的可溶性提高,从而不会有冷凝水凝结
所述上位的措施的有利的实施形式和适宜的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 要求中给出。
这样,在运行中设置在壳体室中的空气冷却器可以从壳体室中移 出,以至少使其中间的区域旋转,即上下颠倒放置,并在进行旋转之 后将其重新装入壳体室中。这有利地确保了容纳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器 壳体紧凑的结构形式并确保了可以简单地进行旋转过程。
在空气冷却器的可旋转的区域的旋转过程中,适宜地使其绕其纵 向中轴线旋转。由此可以确保,不会由于旋转过程使空气冷却器的可 旋转区域的前面和后面的端侧发生混淆,这会使在进行旋转之后空气 冷却器的组装或者空气冷却器在相配的供应管道和排出管道上连接变 得容易。
另一个有利的措施在于,在配设给空气冷却器的壳体室中设有沿 移入和移出方向分布的轨道,空气冷却器至少在其内端部的区域内可 利用相配的行驶机构接纳在所述轨道上。这个措施可以使移入和移出 过程变得容易。
适宜地可以使空气冷却器整体旋转。因此设有上部和下部的、可 交替地容纳在轨道中的行驶机构,从而可以在每个旋转终点位置简单 地将空气冷却器接纳到所述轨道上。此外,这里沿移入方向后面的盖 的各管接头设计成相同的并关于形成旋转轴线的纵向中轴线点对称地 设置,从而可以在每个旋转终点位置实现与相配的管道的连接。由于 使空气冷却器整体旋转,可以有利地不必拆除端侧的盖和事后组装空 气冷却器。
这里所述盖可以有利地设有与旋转轴线同心的用于一支承装置的 连接结构。为了形成所述连接结构,可以简单地设置突起的支承轴颈, 在所述轴颈上可以悬挂具有旋转自由度的支承装置。该措施使得可以 简单并快速地进行可以手动实现的旋转过程。
另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在于,只有空气冷却器中间的包含流动通 道的区域旋转,并且,为了旋转所述中间的区域,拆除可安装在中间 的区域的端部上的盖,并接下来重新安装所述盖。这里所述盖有利地 不是一起旋转。因此如果用于一盖的冷却水供应管道和冷却水导出管 道的外部接头不是设置或设计成关于旋转轴线点对称的,这种实施方 式是优选的。考虑到这种情况,只是拆除设有所述接头的盖也是足够 的。这里,相对的只包含用于使冷却液转向的内部通道的盖可以保持 在其原位置并一同旋转。
这里已拆除的盖可以有利地独立于所述中间区域而接纳在一支承 装置上。这里,空气冷却器的可旋转的部分适宜地可旋转地接纳在一 自己的支承装置上。这可以简化操作。
另一个有利的措施在于,在与所述空气冷却器相配的壳体室中设 有一设置在空气冷却器上方的、可用液体加载的喷洒装置。由此可以 有利地通过在运行期间从上方喷入的液体实现致污物希望的漂浮和/ 或对由冷凝水实现的漂浮起辅助作用。
适宜地,在与所述空气冷却器相配的壳体室的下方设有一带有至 少一个流出口的腔室。由此可以确保,可以可靠地导出漂浮液和由漂 浮液携带的致污物。
所述上位的措施的其它有利的实施形式和适宜的改进方案可以在 其余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得到并由下面根据附图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得 出。

附图说明

在下面说明的附图中:
图1示出具有增压空气冷却器的二冲程大型柴油发动机示意图,
图2示出设置在一相配的壳体室内的、根据图1的布置形式的增 压空气冷却器的透视图,
图3示出由相配的壳体室中移出的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分解视图,
图4示出按照图3的布置结构,其中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中间 部分旋转了180°,
图5示出可旋转地接纳在一支承装置上的增压空气冷却器的一个 实施例,以及
图6示出具有两个用于接纳增压空气冷却器的所述中间部分和从 所述中间部分上取下的盖的支承装置的实施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是优选设有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大型 发动机,如二冲程大型柴油发动机。这种类型的发动机大量地应用于 船舶驱动。在图1中示出一这种类型的发动机。尽管将借助于该优选 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但不应表示以此对本发明进行限制。
作为图1的基础的类型的发动机通常包括多个成排并排设置的汽 缸1,所述汽缸具有一可通过一排气2控制的上部的废气出口3和 多个通过其上下运动的活塞4控制的下部的进气口切缝5,通过所述 进气口切缝给工作腔供应必要的充气。汽缸1的所述各废气出口3通 入一废气总管6。所述进气口切缝与一分配管7相连通。在自然吸气 式的发动机中,为了形成充气从周围环境中抽吸必要的空气。
在作为该实施例的基础的类型的二冲程发动机中,空气通过进气 口切缝吹入工作腔。为了在此时确保对工作腔进行可靠的冲刷,空气 的压力必须高于通过废气出口流出的废气的、反向作用的压力。因此 对吹入工作腔中的空气进行预压缩并因此将其称为增压空气。
为了提供这种可吹入的预压缩的增压空气,这里设有一废气涡轮 增压器8,该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涡轮利用来自废气总管6的废气加载 作用,并且该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压缩机从周围环境中抽吸空气并对其 进行压缩。将经压缩的空气作为增压空气输入分配管7中,汽缸1的 进气口切缝与所述分配管连通。
被抽吸的空气通常已经具有较高的温度
由于对空气的预处理,特别是压缩,使空气进一步升温。但为了 实现对汽缸1尽可能良好的装填,接下来必须使升温的空气冷却。为 此引导空气通过一空气冷却器,在这里所示类型的布置形式中,所述 空气冷却器称为增压空气冷却器9。这里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设置在 废气涡轮增压器8的压缩机的后面。如图2所示,所述增压空气冷却 器9设置在一设有一空气入口10和一空气出口11的壳体室12中。所 述空气入口10通过一扩散管13与废气涡轮增压器8的压缩机的出口 相连。由于对空气的冷却,空气通常会失去水,所述水在冷却表面上 冷凝。所述出自空气中的水通过一设置在增压空气冷却器9后面的水 分离器14分离。通过壳体室12开口的下侧形成的空气出口11因此通 入设置在增压空气冷却器9下方的所述水分离器14中,所述水分离器 的出口连接在分配管7上。如下面还要说明的那样,将所分离出的水 从水分离器14中导出。
如由图3和4最佳地示出的那样,增压空气冷却器9由一中间的 设计成空气-液体热交换器的区域15和在端侧安装在该区域上的盖16 或17组成。所述中间的区域15包含多个没有详细示出的、通常是水 平延伸的、这里可用冷的冷却水加载的管和多个大致垂直的、可由待 冷却的增压空气从上向下流动穿过的、由外部的冷却面限定的流动通 道18。穿过热交换器的增压空气的流动方向由在图1中示出的流动箭 头表示。
由热空气在冷却面上释放的热量由冷的冷却水吸收并导出。为了 将热交换器9连接在一冷却水回路上,所述盖中的一个,这里是在图 2-4的左侧示出的、沿移入方向在后面的盖16,设有用于一冷却水供 应管道和一冷却水导出管道的管接头19。相对的、沿移入方向前面的 盖17包含多个没有详细示出的连接区域,通过所述连接区域,与冷却 水供应管道连通的管和与冷却水导出管道连通的管相连,从而形成冷 却水的一前进分支(Vorlaufast)和一与其相连的返回分支 (Rücklaufast)。
增压空气冷却器9可以通过一在图3和4中露出的移入口20移入 所述的壳体室12或从该壳体室中移出。如图2所示,移入口20能够 通过沿移入方向后面的盖16封闭,所述盖包括因此可从外面接近的管 接头19。为此,盖16设有一环绕的凸缘21,所述凸缘与一包围所述 移入口20的凸缘22利用螺纹件连接。盖16或17在增压空气冷却器 9的中间区域15上的固定同样通过螺栓来实现。这种螺纹连接和引导 液体的区域一样也没有详细示出。
为了使移入和移出过程变得容易,在壳体室12的区域内设置沿移 入和移出方向延伸的轨道23,增压空气冷却器9至少在其靠内的端部 的区域内可以以多个行驶结构被接纳在所述轨道上。所述行驶机构适 宜地设置在沿移入方向前面的盖17上。为了形成所述行驶机构,适宜 地设有多个可接纳在所述轨道23上的滚轮24。
随同增压空气,致污物、例如灰尘颗粒等也可以进入增压空气冷 却器9的流动通道18中,所述致污物可导致流动通道18变窄或者堵 塞。为了消除这种情况,如在图3和4中由旋转箭头a、b示出的那样, 使增压空气冷却器9的至少是中间的区域15绕一基本上水平的、横向 于增压空气的流动方向分布的轴线翻转180°,即翻转半圈,并由此使 其处于上下颠倒的位置。在该位置中,增压空气冷却器此前的上侧现 在朝下并反转,如通过对比图3和4中端侧的标记x所看到的那样。 所述旋转适宜地绕增压空气冷却器9或其中间区域15的中央的纵向中 轴线M进行,从而不会混淆与盖16、17相配的各端侧。
如果增压空气冷却器9的中间区域15和端侧的盖16、17具有足 够的对称度,这可以容易地实现,则也可以使增压空气冷却器9的中 间区域15绕一横向于上述纵向中轴线M延伸的水平轴线翻转半圈。 中间区域的这样的翻转运动在图3和4中通过标记MAN B&W表示, 所述标记在图3中指向上面,而在图4中指向下面。在图2中也以在 图4中示出位置示出了增压空气冷却器。
增压空气冷却器9或其中间区域15的旋转可以按固定的时间间隔 进行。也可以设想,根据所测得的压力降进行旋转。为此相对外界当 然是密封的壳体室12配设有一具有设置增压空气冷却器9的上方和下 方的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差测量装置,所述压力差测量装置与一信号装 置相连。在压力降超过一规定的极限时,产生一信号,该信号是进行 所述翻转过程的标志。在旋转或翻转过程之后,冷却工作继续进行, 即,增压空气冷却器9位于所述壳体室12中,并继续用待冷却的增压 空气对其进行加载,其中增压空气的流动方向保持从上向下。
此时通过增压空气对在增压空气冷却器9的流动通道18中沉积的 致污物反向于所述致污物原始的从上而来的进入方向向下朝原始的进 入侧加载作用。由此形成的作用在致污物上的力的方向还对应于重力 的方向,由此,还对了增压空气的作用起辅助作用。致污物通常沉积 在流动通道18的上部区域中,并因此在翻转过程之后位于增压空气冷 却器9与指向下面的侧面相邻的区域内。因为在冷却增压空气时通常 会形成冷凝水,当冷凝水的量增加时所述冷凝水会向下流走,因此会 附加地实现对致污物的漂浮,以这种方式向下冲洗所述致污物并通过 增压空气冷却器9或者增压空气冷却器中间区域的下侧将其向下冲洗 出去。
因为在冷却面上形成的向下行进的冷却水向下逐渐增加,可以实 现对位于下部冷却区域内的致污物特别可靠的漂浮作用。为了支持这 种漂浮作用,在运行期间,可以附加地用从上方喷洒的液体对增压空 气冷却器9或其中间区域进行加载,所述液体同样向下流动并因此使 向下流动的液体增加。这里适宜地采用水。为了喷入所述液体,在容 纳增压空气冷却器9的壳体室12中设有一在图2中示出的设置在增压 空气冷却器9上方的喷洒装置32,通过供应管道33从外部向所述喷 洒装置供应液体。适宜地在翻转过程之后短时间地加入从上方喷洒的 液体。在没有出现冷凝水的情况下,可以只利用从上方喷洒的液体实 现希望的漂浮作用。
在特殊情况下,上面说明的对增压空气冷却器9的至少是中间区 域15进行旋转或翻转的旋转或翻转过程可以在壳体室12的内部进行, 例如通过简单的抬高-翻转和降低过程。此时,适宜地拆除供应管道。 还可以设想,设有柔性的或以合适的方式可旋转地连接的供应管道, 从而不必拆卸所述供应管道。但该过程适宜地在壳体室12的外面进 行。为此,使增压空气冷却器9从相配的壳体室12中移出,并在进行 旋转或翻转过程之后将其重新移入。如上所述,所述旋转适宜地绕增 压空气冷却器9的中央的纵向中轴线进行,从而不会混淆各端侧。
这里可以设想,使由相配的壳体室12中移出的增压空气冷却器9 整体、即包括盖16、17进行旋转。这种实施形式在图5中示出。这里, 盖16、17有利地不必拆除。只需要将管接头19与相配的管道分离。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设有两个相互上下重叠设置的管接头19,所述管 接头由于所述旋转交换其位置。为了仍能够顺利地实现与管接头19 相配的管道的连接,因此管接头19设计成相同的,并关干旋转轴线点 对称地设置。因此,由于所述旋转,只是得到流动穿过增压空气冷却 器9的冷却水的流动方向的转向。
由于这里携带由滚轮24形成的行驶机构的、沿移入方向前面的盖 17一同进行旋转,如图5所示,这里设有上面和下面的、起行驶机构 作用的运行滚轮24,以使增压空气冷却器9在每个旋转位置都可以移 入壳体室12或从壳体室中移出。
从壳体室12中移出的增压空气冷却器9被接纳到一支承装置25 上,所述支承装置包括作用在所述盖16、17上的支承架(Traggeschirr) 26,所述盖16、17适宜地设有用于支承架26的合适的连接结构。在 所示实施例中,盖16、17为此设有与纵向中轴线、即旋转轴线同心的 沿轴向突起的支承轴颈27。所述支承架26能够以合适的钩爪28具有 旋转自由度地悬挂在所述支承轴颈上。此时,在结构尺寸较小时,可 以手动地使这样悬挂的增压空气冷却器9旋转180°。当结构尺寸较大 时,中间区域15可能具有多个立方米。在这种情况下,适宜地设有一 用于实现或辅助所述旋转运动的辅助装置。
在根据图6的实施形式中,只使增压空气冷却器9的中间区域15 独立于所述盖16、17旋转。这里盖16、17必须从中间区域15上拆除。 但所述盖16、17不进行旋转,从而即使当供应管接头19不是关于旋 转轴线点对称地设置时也可以确保供应和排出管道的连接。另一方面, 这里中间区域15要求具有关于旋转轴线点对称的横截面结构,即,端 侧关于旋转轴线点对称的构型,从而中间区域15在所述180°旋转的 每个终点位置都可以固定在未旋转的盖16、17上。
拆下的盖16、17可以独立于所述中间区域15接纳在一支承装置 25上,该支承装置设有一与盖16、17相配的支承架26。这里所述支 承架可以无旋转自由度地作用在盖16、17上。在所示实施例中,该支 承架26例如设有与盖16的管接头19相配的配接器29。这里,所述 中间区域15被接纳在一自己的支承装置30上,该支承装置由一从下 面包围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9的中间区域15的支承带示出。这里增压 空气冷却器9的中间区域这样接纳在相配的支承装置30上,即,使得 能够进行180°的旋转。
在进行了希望的180°的旋转或翻转过程之后,将增压空气冷却器 9重新装入相配的壳体室12中。接着继续用增压空气进行的加载作用, 其中使致污物向下冲出或吹出。为了确保可靠地导出致污物和将致污 物冲出的液体,在增压空气冷却器9或与其相配的壳体室12的下方设 置一设有至少一个流出口的腔室。在所示实施例中,如上面所述的那 样,在所述壳体室12的下方设有一水分离器14,如由图2所示的那 样,该水分离器至少一个设置在一弯曲的外壁的区域内的、贯穿整个 净宽度的缝隙形的液体和固体捕集器31,通过所述液体和固体捕集 器,可以将由于离心力压靠在壁部上的污物颗粒和液滴向外导出。
在根据图5的实施形式中,两个盖16、17保持与所述中间区域 15连接。在根据图6的实施形式中,两个盖16、17从中间区域15上 拆下。但也可以设想,例如只是沿移入方向后面的、携带管接头19 的盖16从中间区域15上拆下,而将沿移入方向前面的、只包含内部 的转向通道的盖17留在其固定在中间区域15上的位置处。这里,此 时只是使中间区域15连同前面的盖17一起旋转。在旋转之后将后面 的盖16安装在所述中间区域15上。
前面尽管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和应用实例,但却不应 由此对本发明构成限制。这样,根据本发明的空气冷却器不是一定设 计成与具有增压装置的发动机相配的空气冷却器。也可以设想将其用 于冷却用于自然吸气式发动机的、从周围环境中吸入的填充空气。也 可以将其用于清理用于空气调节的空气技术的设备。也可以设想,给 一个冷却器系统设置一个或多个本发明类型的冷却器,该冷却器系统 可以配设给具有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发动机的发动机布置结构。 另一种选项是,使已冷却和未冷却的空气混合,以实现希望的空气调 节。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