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能器

阅读:711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蓄能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提供 蓄能器 ,相对于固定件具有用于保护密封部的缓冲作用,且在压 力 配管内的压力上升时能够使 波纹管 盖从固定件迅速离开。在 压力容器 (2)内具有:筒状的波纹管(6);波纹管盖(10),其与所述波纹管一起分隔出液室(M)和气室(G);以及固定件(30),其具有贯通孔(33),将所述液室(M)划分成所述波纹管(6)侧的密闭液室(Mc)和所述液压口侧的开放液室(Mo),在所述波纹管盖(10)上设置有弹性抵接部(23),该弹性抵接部(23)具有与所述贯通孔(33)的周围对置地 定位 的环状的密封部(25)和比该密封部(25)靠径向内侧的缓冲部(26),并且在所述弹性抵接部(23)的缓冲部上形成有始终与所述贯通孔(33)连通的连通路(27A)。,下面是蓄能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蓄能器,其具有:
容器,其具有与压力配管连接的液压口;
筒状的波纹管,其沿着所述压力容器的内壁自由伸缩地配置;
波纹管盖,其将所述波纹管的一端封闭,与所述波纹管一起分隔出与所述液压口连通的液室和封入压力气体的气室;以及
固定件,其具有贯通孔,将所述液室划分成所述波纹管侧的密闭液室和所述液压口侧的开放液室,
该蓄能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波纹管盖上设置有弹性抵接部,该弹性抵接部具有与所述贯通孔的周围对置地定位的环状的密封部和比该密封部靠径向内侧的缓冲部,并且,在所述弹性抵接部的缓冲部和与该缓冲部接触的所述固定件中的至少任一方上形成有始终与所述贯通孔连通的连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路从所述固定件的所述贯通孔沿放射方向等分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路从所述固定件的所述贯通孔呈放射状且直线状地朝向所述密封部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蓄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路形成在所述缓冲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蓄能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路具有:在放射方向上延伸的径向槽;和与该径向槽连结并在周向上延伸的周向槽。

说明书全文

蓄能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在液压回路中使用的蓄能器。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作为蓄压装置或脉压衰减装置,使用采用了金属波纹管的蓄能器。关于该蓄能器,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通过焊接等使外壳与盖体一体化后的容器内配置有圆筒状的金属波纹管。该金属波纹管的一端被盖封闭,通过金属波纹管和盖将压力容器分隔成气室和液室。并且,在壳体内倒立配置有在底部中央形成有贯通孔的大致杯状的固定件。当液室的压力降低而由于气压使得金属波纹管被压缩时,由于采用了盖的下端被固定件支承的结构,所以即使液室的压力降低,金属波纹管也借助于固定件被维持在希望的长度。在盖的下方安装有密封用的橡胶,在橡胶上形成有环状突部,该环状突部的截面形状为具有:
位于内径侧的斜边部、位于外径侧的斜边部以及将两斜边部连结的平坦部。
[0003] 当蓄压从油口排出时,盖因气压而向固定件侧移动,环状突部与固定件的底部抵接而被压扁,将贯通孔的周围密封。更详细地说,在作为环状突部的密封部的平坦部与固定件的底部抵接之后,环状突部被压扁,除了作为密封部的平坦部之外,相邻的内径侧的作为缓冲部的斜边部也成为与固定件的底部紧贴的状态。将该状态称为零压力(ゼロダウン)。因此,通过金属波纹管和固定件将液室划分成位于金属波纹管的内侧与固定件的外侧之间的密闭液室和位于固定件内侧并与油口连通的开放液室。
[0004] 这样,采用了如下构造:在处于零压力且盖与固定件的底部抵接的状态下,在固定件外周面与金属波纹管之间形成密闭液室,即使气压从外侧作用于金属波纹管,但由于液压从内侧进行作用,所以在金属波纹管上不会产生较大的压力不均衡,能够抑制金属波纹管的损伤,并且在从零压力的状态向通常的运转状态转移时,由形成在固定件外周面与金属波纹管之间的密闭液室所保持的液压作为所谓的预压而作用在使盖从固定件离开的方向上,有助于使盖从固定件离开。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74985号公报(第0027段到第0032段,图1)

发明内容

[0008]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9] 如上述那样,作为以往的蓄能器,安装在盖的下方的橡胶的环状突部的截面形状具有:位于内径侧的斜边部、位于外径侧的斜边部、将两斜边部连结的平坦部。为了抑制形成密封部的平坦部因重复变形而劣化,设置在橡胶的环状突部上的斜边部作为在密封部的附近承受负载的缓冲部而发挥功能。并且,在零压力时,环状突部在上下方向上被压扁,除了作为密封部的平坦部之外,作为缓冲部的内径侧的斜边部也成为与固定件的底部紧贴的状态。因此,在运转再次启动时,紧贴的缓冲部即斜边部无法作为液体的受压面而瞬间发挥功能,在用于使盖从固定件迅速离开的方面还有改善的余地。特别是在运转再次启动之前,当暴露于低温的环境中时,由于橡胶自身的弹性复原性(粘弹性)降低,所以在运转再次启动时,即使从开放液室作用有液压,橡胶的形状也很难复原,在内径侧的斜边部与固定件的底部之间很难产生间隙,更难使盖从固定件迅速离开。
[0010]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蓄能器,相对于固定件具有用于保护密封部的缓冲作用,且在压力配管内的压力上升时能够使波纹管盖从固定件迅速离开。
[0011] 本发明的蓄能器具有:
[0012] 压力容器,其具有与压力配管连接的液压口;
[0013] 筒状的波纹管,其沿着所述压力容器内壁自由伸缩地配置;
[0014] 波纹管盖,其将所述波纹管的一端封闭,与所述波纹管一起分隔出与所述液压口连通的液室和封入压力气体的气室;以及
[0015] 固定件,其具有贯通孔,将所述液室划分成所述波纹管侧的密闭液室和所述液压口侧的开放液室,该蓄能器的特征在于,
[0016] 在所述波纹管盖上设置有弹性抵接部,该弹性抵接部具有与所述贯通孔的周围对置地定位的环状的密封部和比该密封部靠径向内侧的缓冲部,并且,在所述弹性抵接部的缓冲部和与该缓冲部接触的所述固定件中的至少任一方上形成有始终与所述贯通孔连通的连通路。
[0017] 根据该特征,在相对于固定件具有用于保护密封部的缓冲作用的状态下,在压力配管内的压力上升时,对存在于连通路的液体加压,对波纹管盖瞬间作用有上推力,能够使受气压作用的波纹管盖从固定件迅速离开。
[0018] 所述连通路的特征在于,从所述固定件的所述贯通孔沿放射方向等分配置。
[0019] 根据该特征,由于推力在周向上均匀地作用,所以波纹管盖不会因偏负载而倾斜,能够使波纹管盖从固定件顺畅地离开。
[0020] 所述连通路的特征在于,从所述固定件的所述贯通孔呈放射状且直线状地朝向所述密封部延伸设置。
[0021] 根据该特征,上推力瞬间且均匀地作用在密封部附近,波纹管盖不会因偏负载而倾斜,能够使波纹管盖从固定件顺畅地离开。
[0022] 所述连通路的特征在于,形成在所述缓冲部上。
[0023] 根据该特征,缓冲部通过连通路以外的部分起到对气压的缓冲作用,并且,在压力配管内的压力上升时,对存在于连通路的液体加压,能够使上推力瞬间作用于波纹管盖。
[0024] 所述连通路的特征在于,具有:在放射方向上延伸的径向槽;和与该径向槽连结并在周向上延伸的周向槽。
[0025] 根据该特征,由于能够使受到连通路所产生的液压的受压面积变大,所以能够使波纹管盖从固定件迅速离开。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实施例1的蓄能器的波纹管压缩时的剖视图。
[0027] 图2是实施例1的蓄能器的波纹管伸长时的剖视图。
[0028] 图3是示出构成图1的波纹管盖的密封件的立体图。
[0029] 图4A是图1的密封件的剖视图,图4B是图1的密封件的仰视图。
[0030] 图5是以图4B中的A-A线切断的对固定件与密封件的接触状态进行放大而示出的剖视图,图5A是环状突部与支承面接触时的剖视图,图5B是图5A的支承后环状突部被压扁时的剖视图,图5C是示出从图5B的状态到波纹管盖上从固定件离开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0031] 图6是以图4B中的B-B线切断的对固定件与密封件的接触状态进行放大而示出的剖视图,图6A是环状突部与支承面接触时的剖视图,图6B是图6A的支承后环状突部被压扁时的剖视图,图6C是示出从图6B的状态到波纹管盖马上从固定件离开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0032] 图7是用于对实施例2中的密封件进行说明的图,图7A是剖视图,图7B是仰视图。
[0033] 图8是用于对实施例3中的密封件进行说明的图,图8A是剖视图,图8B是仰视图。
[0034] 图9是用于对实施例4中的密封件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0035] 图10是实施例5中的固定件的俯视图。
[0036] 图11是用于对实施例6中的密封件进行说明的图,图11A是剖视图,图11B是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以下,根据实施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蓄能器的方式进行说明。
[0038] 实施例1
[0039] 参照图1到图6对实施例1的蓄能器进行说明。以下,以图1纸面上下为蓄能器的上下来进行说明。
[0040] 蓄能器1是使用金属波纹管6作为波纹管的金属波纹管型蓄能器,主要由壳体2、金属波纹管6、波纹管盖10、固定件30构成。并且,壳体2内始终被金属波纹管6和波纹管盖10分隔成封入有高压气体(例如氮气)的气室G和被供给液体(例如制动液)的液室M。在未图示的压力配管内的液压降低时,气室G被波纹管盖10和固定件30分隔成密闭液室Mc和开放液室Mo。
[0041] 以下,进行详细说明。壳体2是在有底圆筒状的外壳3的开口部上固定(焊接)盖体4而构成的,在该盖体4中设置有与未图示的压力配管连接的油口5。壳体2并不仅限于本构造,例如盖体4和外壳3也可以为一体,外壳3的底部也可以是与外壳3分体的端盖,但无论怎样,在外壳3的底部或与之相当的部件上都设置有用于向气室G注入气体的气体注入口3a,在气体注入后使用气体塞3b来密封。
[0042] 金属波纹管6的固定端6a固定(焊接)在盖体4的内表面,并且在金属波纹管6的自由端6b固定(焊接)有圆盘状的波纹管盖10,该蓄能器1作为在金属波纹管6的外周侧设置有气室G的外气体类型的蓄能器。为了不使金属波纹管6和波纹管盖10与外壳3的内表面接触而在波纹管盖10的外周部上安装有导向件7。另外,该导向件7不仅起到密封作用,还能够使气体在导向件7的上下方向上连通。
[0043] 波纹管盖10由金属形成为圆盘状,其外周缘12密封固定在上述的金属波纹管6的自由端6b,借助于金属波纹管6和波纹管盖10在密封的状态下分隔出气室G和液室M。密封保持器13由金属片形成,在呈筒状的安装部13a的一端(下端)朝向径向内侧而一体成型有向内凸缘状的卡合部13b,安装部13a安装在波纹管盖10的下表面,并且向内的卡合部13b将密封件20弹性地按压保持在波纹管盖10侧。
[0044] 关于密封件20,通过硫化粘接将橡胶22(弹性体)包覆在由金属、硬质树脂等构成的圆盘状的刚性板21的外表面的全部面上。通过密封保持器13的卡合部13b对该密封件20的外周缘部进行保持。在橡胶22的下侧(油口5侧)形成有朝向下方突出的环状突部23(弹性抵接部),该环状突部23与固定件30的支承面35自由接触分离。环状突部23的截面形状为具有:陡急的斜边部24,其与位于径向最外侧的外缘的平坦部29相连;平缓的斜边部26,其与位于径向最内侧的中央的平坦的中央部28相连;以及平坦部25,其将两斜边部24、26连结。另外,关于斜边部24、26,虽然对径向内侧平缓、径向外侧陡急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是必须呈这样的度。在斜边部26上形成有沿径向呈放射状延伸且等分配置的8条槽27。槽27横贯斜边部26,其一部分一直延伸到中央部28。另外,中央部28的下表面和平坦部29的下表面虽然属于同一平面,但也可以属于不同的平面,总之只要两下表面位于比环状突部23低的高度(图5中的上方的位置)即可。另外,槽的条数、宽度、深度能够适当变更。并且,弹性体的原材料并不限于橡胶,也可以是具有弹性的物质例如树脂。
[0045] 固定件30是由金属、硬质树脂等构成的大致帽状的构造体,主要由呈筒状的立起部32、底部34、设置于底部34的中央的贯通孔33构成,在壳体2内以大致倒置状态配置。立起部32的端部通过焊接而液密地固定在盖体4上。液体能够通过贯通孔33而在密闭液室Mc与开放液室Mo之间出入。并且,底部34的上表面成为对密封件20的环状突部23进行支承的支承面35。当环状突部23支承在支承面35上时,起到密封作用而将密闭液室Mc与开放液室Mo之间液密地封闭。
[0046] 接着,对蓄能器1的动作进行说明。
[0047] <稳定工作时(运转时)的工作>
[0048] 蓄能器1在油口5处与未图示的设备的压力配管连接。在该设备稳定工作时,如图2所示,由于从该压力配管向液室M导入高压的流体,所以金属波纹管6伸长,波纹管盖10从固定件30离开。在该状态下,通过贯通孔33来使油口5与密闭液室Mc和开放液室Mo连通,从油口5随时导入其不稳定的压力的液体,波纹管盖10随时移动以使导入的液压和封入在气室G内的气压均衡。
[0049] <零压力时>
[0050] 当从稳定工作时的状态变成设备的运转停止等压力配管的压力降低至大致为零的所谓的零压力状态时,液室M的液体逐渐从油口5排出,与此相伴地如图1、图5、图6所示,波纹管盖10随着金属波纹管6的收缩而朝向下方移动,波纹管盖10的环状突部23支承在固定件30的支承面35上,将密闭液室Mc和开放液室Mo之间分隔。详细地说,首先,环状突部23的半径方向长度L1的密封部即平坦部25与支承面35接触(图5A、图6A),之后,波纹管盖10进一步受到气压的按压力F,环状突部23被压扁,与平坦部25相连的缓冲部即斜边部24、斜边部26的一部分也发生弹性变形而与支承面35接触,即环状突部23在半径方向长度L2的部分上与支承面35接触(图5B、图6B)。这样,环状突部23的平坦部25具有确保密封性的功能,并且斜边部24、26具有如下功能:特别是变形量较大的斜边部26作为通过变形使按压力F分散的缓冲部来发挥作用,从而抑制包含环状突部23和刚性板21的密封件20、波纹管盖10以及固定件30的机械损伤。
[0051] 并且,如上述那样,由于密闭液室Mc被封闭,在密闭液室Mc中关入了一部分液体(备用液),所以密闭液室Mc的压力不会进一步降低。其结果是,液压和气压在金属波纹管6内外均衡。通过该压力的均衡来防止金属波纹管6的破损,并且,在从零压力向稳定工作转移时,密闭液室Mc所保持的液压作为所谓的预压来进行作用,有助于使波纹管盖10迅速从固定件30离开。
[0052] <从零压力状态向稳定工作状态转移时>
[0053] 当解除零压力状态而使未图示的设备的压力配管的液体的压力上升并使液体从油口5流入时,该液体的压力作用于密封件20而使波纹管盖10从固定件30离开(液体刚导入之后的动作在后面详细叙述。)。接着,液体被导入密闭液室Mc,使波纹管盖10朝向金属波纹管6的伸长方向移动至液压和气压均衡的位置。因此,恢复至图2所示的稳定工作状态。
[0054] 参照图5B、图6B,当液体从油口5导入时,开放液室Mo的液压上升,对密封件20的中央部28和斜边部26的一部分、即从密封件20的中心O起由半径L3所划定的圆区域进行作用。同时,由于槽27与开放液室Mo侧连通(参照图6B。),所以液体也被导入到位于与支承面35接触的斜边部26的导压部27A(连通路)。即,除了上述圆区域(与L3对应的区域)之外,液体的液压也对导压部27A进行作用。
[0055] 通过该液压的作用,随着密封件20朝向上方抬起,斜边部26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形成在斜边部26与支承面35之间的楔状空间从零压力时的空间W1变大到中间状态的空间W2、斜边部26刚从支承面35离开后的空间W3,换言之,斜边部26与支承面35的接触区域L4逐渐减小,有助于密封件20的抬起的受压面积变大。同时,随着密封件20朝向上方抬起,槽27从压缩状态被敞开而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其槽体积增加,因此作用于槽27的液体也增加。这样,空间W1、W2、W3和槽27的受压面积逐渐增加,且能够通过流入到空间W1、W2、W3和槽27的流体的流动V所产生的楔效果来使环状突部23从支承面35迅速离开。这样,要想使密封件20从固定件30离开,则考虑使液体的压力(冲击力)和由流体的流动所产生的分离力复合地进行作用。通过实验确认到:与使用作为上述的现有技术来说明的密封件即不设置槽
27而具有在周向上平滑地连续的斜边部26的密封件的情况相比,使密封件从固定件离开所需的压力降低百分之几左右。
[0056] 并且,在使斜边部26(缓冲部)相对于固定件30具有用于保护平坦部25(密封部)的缓冲作用的状态下,在压力配管内的压力上升时,对存在于槽27的导压部27A(连通路)的液体加压,对波纹管盖10瞬间作用有上推力,能够使受气压作用的波纹管盖10从固定件30迅速离开。此外,由于导压部27A(连通路)形成在斜边部26(缓冲部)上,所以斜边部26(缓冲部)通过导压部27A以外的部分起到对气压的缓冲作用,并且,在压力配管内的压力上升时,能够对存在于导压部27A的液体加压,对波纹管盖10瞬间作用上推力。
[0057] 并且,槽27从固定件30的贯通孔33沿放射方向等分配置。因此,由于推力在周向上均匀地进行作用,所以波纹管盖10不会因偏负载而倾斜,能够使波纹管盖10从固定件30顺畅地离开。而且,由于槽27从固定件30的贯通孔33朝向平坦部25呈直线状且放射状地延伸设置,所以上推力会作用在整个径向上,能够使波纹管盖从固定件顺畅地离开。
[0058] 进而,当在寒冷地区中进行使用的情况下,即使在零压力时密封件20的环状突部23处于很难变形的情况下,与作为上述的现有技术来说明的密封件相比,也能够使密封件
20从固定件30迅速离开。这是因为:通过设置槽27来使液体容易导入到槽27中或使槽27成为脆弱部,从而使斜边部26容易机械变形。
[0059] 实施例2
[0060] 接着,参照图7对实施例2的蓄能器进行说明。实施例2在设置于密封件20的槽的形状上与实施例1不同。另外,对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中重复的结构进行省略。
[0061] 如图7所示,关于实施例2中的槽40,在沿径向的8条槽41(与实施例1的槽27相同的形状。)上设置有两条环状槽42、环状槽43,槽41以能够导通流体的方式与环状槽42和环状槽43连接。由于以这种方式构成,所以通过槽41从径向导入的液体也会被环状槽42、环状槽43导入到周向上,因此能够使波纹管盖10从固定件30迅速离开。并且,由于斜边部26被槽41和环状槽42或环状槽43在径向和周向上分离成段状,所以斜边部26容易机械变形。另外,对设置两条环状槽42、环状槽43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条数并不限于两条,进而,也可以是在周向上断开的槽。
[0062] 实施例3
[0063] 接着,参照图8对实施例3的蓄能器进行说明。实施例3在将设置于密封件20的槽替换成凹坑的点上与实施例1不同。另外,对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中重复的结构进行省略。
[0064] 如图8所示,在斜边部26上设置有凹坑45(连通路)。通过这样设置凹坑45,在从零压力状态向稳定工作状态转移时,对密封件20作用液压的受压面积变大,并且斜边部26变成容易机械变形的形状。因此,能够使密封件20从固定件30迅速离开。
[0065] 并且,凹坑45的大部分是在零压力时不与贯通孔33侧连通而在凹坑45与支承面35之间关入液压的构造。这样,在零压力时,能够通过该关入的液体的液压来对密封件20作用使该密封件20朝向上方离开的方向的分离力,有助于使密封件20从固定件30更迅速离开。另外,也可以采用突起来替换凹坑45。
[0066] 实施例4
[0067] 接着,参照图9对实施例4的蓄能器进行说明。实施例4在将设置于密封件20的槽替换成凸条的点上与实施例1不同。另外,对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中重复的结构进行省略。
[0068] 如图9所示,在斜边部26上设置有呈放射状延伸的8根凸条47。虽然这些凸条47也可以与橡胶22分体,但从强度、制造作业性的观点看优选与橡胶22一体成型。通过这样设置凸条47,由于在凸条47的两侧面附近,在零压力时在密封件20的橡胶22与支承面35之间形成与贯通孔33连通的截面大致三角形的连通路,所以在从零压力状态向稳定工作状态转移时,对密封件20作用液压的受压面积变大,并且由于在零压力时在凸条47的附近作用有较高的应力且在斜边部26的周向上作用有不均匀的应力,所以斜边部26变成容易机械变形的形状。因此,能够使密封件20从固定件30迅速离开。
[0069] 实施例5
[0070] 接着,参照图10对实施例5的蓄能器进行说明。实施例5在将设置有槽的部件作为固定件30来代替密封件20的点上与实施例1不同。另外,对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中重复的结构进行省略。
[0071] 如图10所示,在固定件30的底部34的上表面侧设置有呈放射状延伸的8条槽37(连通路)。设置有槽37的径向位置是与密封件20的斜边部26对置的位置。通过这样在固定件30上设置槽37,在从零压力状态向稳定工作状态转移时,对密封件20作用液压的受压面积变大。因此,能够使密封件20从固定件30迅速离开。
[0072] 当在固定件30上设置有槽37的情况下,由于密封件20的环状突部23在周向上不具有不连续部,所以环状突部23的机械强度优异,另一方面,如实施例1那样,当在环状突部23的斜边部26上设置槽27的情况下,槽的加工形成较容易。
[0073] 另外,除了固定件30的槽37之外,也可以在密封件20的斜边部26上设置槽27,在该情况下,既可以使槽37与槽27在周向上错开地配置,也可以使它们配置在相同位置。
[0074] 实施例6
[0075] 接着,参照图11对实施例6的蓄能器进行说明。实施例6在密封件20的平坦部25上追加环状槽的点上与实施例1不同。另外,对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中重复的结构进行省略。
[0076] 如图11所示,在平坦部25的下端侧设置有3条环状槽50。通过这样在平坦部25上设置环状槽50,平坦部25与支承面35的接触面积减少,因此在从零压力状态向稳定工作状态转移时,能够使密封件20从固定件30迅速离开。另外,环状槽50的条数并不限于3条,并且,也可以是在周向上不连续的槽。
[0077] 以上,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即使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变更或追加,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0078] 例如,在所述实施例1-2,4-5中,对借助于槽27、槽37和凸条47形成零压力时在与支承面35之间与贯通孔33侧连通的连通路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除了连通路之外,如实施例3那样,也可以设置不与贯通孔侧连通的槽或凹坑。这样,在零压力时,由于液体以封闭的状态被关入该槽或凹坑中,所以能够通过该关入的液体的液压对密封件20作用使密封件20朝向上方离开的方向的分离力,有助于使密封件20从固定件30更迅速离开。
[0079] 并且,由于环状突部23的密封部起到密封功能即可,所以其形状不一定需要平坦,如图11所示,并不仅限于形成环状槽50的形状,截面也可以是曲面。
[0080] 此外,说明了将环状突部23作为弹性抵接部的例子,但只要弹性抵接部设置在波纹管盖10上,具有缓冲来自气压的力的缓冲作用和密封功能即可,如在实施例1-6中说明的那样,并不限于橡胶22具有环状突部的形状。进而,即使具有环状突部,密封部的形状也不限于平坦的形状,也可以是曲面状等其他形状,且缓冲部的形状也不限于具有斜边的形状。
[0081] 标号说明
[0082] 1:蓄能器;2壳体;3:外壳;4:盖体;5:油口;6:金属波纹管;10:波纹管盖;13:密封保持器;17:波纹管;20:密封件;21:刚性板;22:橡胶;23:环状突部(弹性抵接部);24:斜边部;25:平坦部;26:斜边部;27:槽(连通路);27A:导压部;28:中央部;29:平坦部;30:固定件(stay);32:立起部;33:贯通孔;34:底部;35:支承面;37:槽(连通路);40:槽(连通路);41:槽(连通路);42:环状槽(连通路);43:环状槽(连通路);45:凹坑(连通路);47:凸条;50:环状槽;F:按压力;G:气室;M:液室;Mc:密闭液室;Mo:开放液室。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蓄能器 2020-05-12 172
蓄能器 2020-05-12 154
蓄能器 2020-05-12 984
蓄能器 2020-05-13 720
蓄能器 2020-05-13 299
电蓄能器 2020-05-12 996
蓄能器 2020-05-12 10
蓄能器 2020-05-13 474
弹簧式蓄能器 2020-05-11 326
一种隔膜蓄能器 2020-05-11 586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