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

阅读:275发布:2023-02-14

专利汇可以提供热管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 热管 。该热管包括一中空管壳、紧贴管壳内壁的毛细吸液芯以及充满毛细吸液芯并密封在管壳内的 工作 流体 ,其中毛细吸液芯表面具有一层亲 水 性材料,该亲水性材料能增加吸液芯的表面张 力 系数,进而改善吸液芯毛细性能,从而提高热管导热效率。本发明所提供的热管导热效率高,适合应用于 电子 器件的 散热 装置中。,下面是热管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热管,包括:
一中空管壳;
一紧贴在管壳内壁的毛细吸液芯;以及
密封在管壳内的工作流体
其特征在于毛细吸液芯表面具有一层亲性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亲水性材料包括奈米二或 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包括聚乙烯 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亲水性材料层厚度不超过1微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毛细吸液芯包括金属烧结芯、金属 丝网或形成于管壳内壁的沟槽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管壳材质包括、镍、钛、 不锈钢等金属或合金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管壳径向截面包括标准圆形、正方 形或扁平矩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工作流体包括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工作流体进一步包括悬浮分散于 水中的导热粒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导热粒子包括奈米级铜粉、奈米 碳球或内部填充有奈米级铜粉的奈米碳球。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导热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热管

【背景技术】

热管是依靠自身内部工作流体相变实现导热的导热组件,其具有高导热 性、优良等温性等优良特性,导热效果好,应用广泛。

近年来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电子器件的高频、高速以及集成电路的密集 及微型化,使得单位容积电子器件发热量剧增,热管技术以其高效、紧凑以 及灵活可靠等特点,适合解决目前电子器件因性能提升所衍生的散热问题。

如图1所示,典型热管10由管壳11、吸液芯12(毛细结构)以及密封在管内 的工作流体13组成。热管10的制作通常先将管内抽成真空后充以适当工作流 体13,使紧贴管管壳11内壁的吸液芯12中充满工作流体13后加以密封。热管 10的一端为蒸发段10a(加热段),另一端为冷凝段10b(冷却段),根据应用需要 可在蒸发段10a与冷凝段10b之间布置绝热段。当热管10蒸发段10a受热时吸液 芯12中工作流体13蒸发气化形成蒸气14,蒸气14在微小压差作用下流向热 管10的冷凝段10b,凝结成工作流体13放出热量15,工作流体13再靠毛细作 用沿吸液芯12流回蒸发段10a。如此循环,热量15由热管10的蒸发段10a不断 地传至冷凝段10b,并被冷凝段10b一端的冷源吸收。

热管10在实现导热过程中,包含以下六个相互关联的主要过程:

(1)热量15从热源通过热管管壳11和充满工作流体13的吸液芯12传递给 工作流体13;

(2)工作液体13在蒸发段10a内液-气分接口上蒸发;

(3)蒸气14从蒸发段10a流到冷凝段10b;

(4)蒸气14在冷凝段10b内气-液分接口上凝结;

(5)热量15从气-液分接口通过吸液芯12、工作液体13及管壳11传给冷源;

(6)在吸液芯12内由于毛细作用使冷凝后工作流体13回流到蒸发段10a。

从上述六个过程看出,吸液芯12在过程(1)和过程(5)中起到重要的导热作 用,在过程(6)中对冷凝后的工作流体13迅速回流起到决定作用,因此,吸液 芯12对于热管10的正常有效地工作非常重要。

先前技术中吸液芯12一般为丝网型、沟槽型或烧结型。

丝网型吸液芯比较容易制作,在市场购置定型网目数的丝网,其材料一 般为、不锈丝网,可根据热管工作流体的兼容性来选定。丝网买来 后经过清洗及必要的处理后卷制成所需要的形状插入热管即可。

沟槽型吸液芯为轴向沟槽或环向沟槽形式。轴向沟槽通过挤压和拉削而 成;环向沟槽一般为加工方便而刻成螺纹型。

烧结型吸液芯孔隙率一般为40~50%,是将大量填充用金属粉末粒子烧结 而成的。适当选择金属粉末粒子粒度,烧结后可得到不同空隙尺寸的吸液芯。

实际应用中要求吸液芯的毛细性能良好,其中毛细现象与流体及毛细管 壁之间的界面现象有关,表面张力系数会影响毛细结构的毛细性能,通常表 面张力系数越大,毛细性能越好。

但是,现有技术并没有考虑吸液芯表面张力系数与其毛细性能的关系, 吸液芯制作粗糙,没有对其表面进行过修饰,毛细性能不够理想,用于近年 越来越高频、高速运转的电子器件的导热热管中,其不足之处越来越明显。

因此,提供一种改进吸液芯的毛细性能的热管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热管吸液芯毛细性能不够理想, 不利于热管导热效率提升;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液芯毛细性能提高的 热管。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热管,该热管包括一中空 管壳、紧贴管壳内壁的毛细吸液芯以及充满毛细吸液芯并密封于管壳内的工 作流体,其中毛细吸液芯表面具有一层亲性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热管有以下优点:热管的毛细吸液芯 表面具有亲水性材料,使毛细吸液芯具有亲水性,使其表面张力系数增加, 从而提高其毛细性能,使工作流体冷凝后可迅速回流,进而加快工作流体在 热管中蒸发、冷凝、再蒸发的循环过程,提高热管导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热管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热管内部结构径向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示来说明本发明所提供的热管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热管20包括管壳21、毛细结构吸液芯24以及 工作流体(未标示),其中该吸液芯24包括亲水性材料23,形成于吸液芯24表 层。

管壳21一般为铜管,也可根据不同需要采用不同材料,如、钢、钢、 不锈钢、铁、镍、等及其合金。管壳21径向截面可以为标准圆形,也可以 为异型,如椭圆形、正方形、矩形、三形等。管壳21可以是直型管,也可 以是任何其他形状的弯曲型管。管径为2毫米~200毫米,管长可从几毫米至 数十米。

本实施方式采用径向截面为圆形的铜管,管径为4毫米,长50毫米。

吸液芯22可以是丝网型、沟槽型或烧结型。

本实施方式采用烧结型吸液芯24,该吸液芯24包括一层烧结铜22和一层 形成于铜层表面的亲水性材料23,本实施方式中亲水性材料23采用奈米二 化钛,厚度小于1微米。由于奈米二氧化钛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使吸液芯24 表面张力系数增加,从而使得吸液芯24的毛细性能大大增强。

热管20采用纯水作为工作流体,也可以在水中添加导热材料的微粒,如 铜粉、奈米碳球、内部填充有奈米级铜粉的奈米碳球等,以增加其导热性能。

本实施方式的热管制作方法为:提供一管径为4毫米,长50毫米,径向截 面为圆形的铜管作为热管管壳21,在铜管内壁烧结一层金属铜粉,并且在烧 结铜22表面形成一层奈米二氧化钛,烧结铜22与奈米二氧化钛共同组成热管 的吸液芯24,将铜管抽成真空,再往管内灌入适量纯水作为工作流体,最后 将铜管密封。

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热管包括管壳、紧贴管壳内壁的毛细吸液 芯以及充满毛细吸液芯并密封于管壳内的工作流体,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 处在于毛细吸液芯为表面涂覆有亲水高分子聚合物的铜丝网,其中该亲水高 分子聚合物包括聚乙烯醇。

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热管包括管壳、紧贴管壳内壁的毛细吸液 芯以及充满毛细吸液芯并密封在管壳内的工作流体,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 处在于毛细吸液芯为在管壳内壁加工而成的螺旋型沟槽结构,其表面涂覆有 亲水高分子聚合物或奈米二氧化钛,其中该亲水高分子聚合物包括聚乙烯醇。

热管的毛细吸液芯表面形成一层亲水性材料,使毛细吸液芯具有亲水性, 使其表面张力系数增加,从而提高吸液芯的毛细性能,使工作流体冷凝后可 迅速回流,进而加快工作流体在热管中蒸发、冷凝、再蒸发的循环过程,提 高热管导热效率。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智能吸尘器 2020-05-12 270
一种智能吸尘器 2020-05-12 725
能量吸收器 2020-05-11 81
摩擦能吸收器 2020-05-13 583
智能吸尘器 2020-05-11 865
能量吸收器 2020-05-12 352
能量吸收器 2020-05-12 297
车辆能量吸收器 2020-05-13 244
智能吸尘器 2020-05-12 267
智能吸尘器 2020-05-11 343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