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安全与警告系统 / 吸能器 / 流态化吸附连续制冷系统及其方法

流态化吸附连续制冷系统及其方法

阅读:581发布:2023-01-26

专利汇可以提供流态化吸附连续制冷系统及其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流态化 吸附 连续制冷系统及其方法,所述系统包括由 蒸发 器 (2)、节流 阀 (3)、贮液罐(4)、 冷凝器 (5)组成的制冷部分,使吸附剂吸附制冷剂并降温的吸附部分,及使吸附剂升温并将制冷剂脱附的脱附部分;所述吸附部分包括文氏管(1)、 压缩机 (6)、吸附床(7)和气固分离器(8);所述脱附部分包括气固分离器(9)、 真空 阀(10,11)、脱附床(12)、换热器(14)和压缩机(13);所述方法包括吸热增温、脱附、循环、制冷、吸附和再循环等步骤。该系统直接利用制冷剂与吸附剂进行热量交换和物质交换,实现了 传热 传质同时进行,使传热传质能 力 加强,并且实现连续制冷或制热,提高热利用率。,下面是流态化吸附连续制冷系统及其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流态化吸附连续制冷系统,包括由蒸发器(2)、节流(3)、贮 液罐(4)、冷凝器(5)组成的制冷部分,其特征在于:该连续制冷系统还包 括使吸附剂吸附制冷剂并降温的吸附部分,及使吸附剂升温并将制冷剂脱附 的脱附部分;
所述吸附部分包括文氏管(1)、第一压缩机(6)、吸附床(7)和第一气 固分离器(8);
所述脱附部分包括第二气固分离器(9)、第一真空阀(10)和第二真 空阀(11)、脱附床(12)、换热器(14)和第二压缩机(13);
其中,所述第二真空阀(11)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压缩机(13)一端,所 述第二压缩机(13)另一端连通所述换热器(14)一端,所述换热器(14) 另一端连通所述脱附床(12)底部;
所述脱附床(12)上部连通所述第二气固分离器(9)进口,所述第二 气固分离器(9)气体出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二真空阀(11)另一端和所述第 一真空阀(10)一端,所述第二气固分离器(9)固体颗粒出口连通所述吸 附床(7)下部;
所述吸附床(7)上部连通所述第一气固分离器(8)进口,所述第一 气固分离器(8)固体颗粒出口连通所述脱附床(12)下部,所述第一气固 分离器(8)气体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6)一端;
所述第一压缩机(6)另一端连通所述文氏管(1)进口,所述文氏管 (1)出口连通所述吸附床(7)底部;
所述第一真空阀(10)另一端连通所述冷凝器(5)一端,所述冷凝器 (5)另一端连通所述贮液罐(4)一端,所述贮液罐(4)另一端连通所述 节流阀(3)一端,所述节流阀(3)另一端连通所述蒸发器(2)一端,所 述蒸发器(2)另一端连通所述文氏管(1)。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流态化吸附连续制冷系统及其方法,属于吸附制冷技 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吸附式制冷技术日益成为人们的研究重点,但该技术存在两大 问题:1、吸附剂本身多孔的特点使其导热系数较小;2、吸附剂与传热金 属壁面间的接触热阻较大,当冷热流体交替通过间壁换热器(管壳式、螺 旋板式、板翅式)以加热或冷却吸附剂实现对制冷剂的脱附和吸附时,换 热器以及吸附剂本身显热变化会增加额外的热量损失。
目前,解决该问题的主要办法是:将吸附剂固化到金属管内或管外以 减少接触热阻,并增加吸附剂内部传热系数
但,随之出现的问题是:制冷剂(吸附质)在固体吸附剂内的扩散阻 较大,尤其是为提高吸附剂传热系数而将吸附剂固化时,而且,吸附剂 固化后吸附阻力增加,要求吸附剂的厚度不能过大,一般需要控制在5mm 以下。
由于吸附剂需要通过交替加热或冷却实现机械压缩机的功能,因而, 单个吸附床的制冷或制热是不连续的。
为提高热利用效率及连续制冷或制热,常采用两个或多个吸附床配合 使用,交替加热或冷却,并通过复杂的管路系统实现回热回质以及近 似连续地制冷或制热。
虽然国内外学者提出了旋转式吸附制冷系统,但仍不能完全克服上述 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具有高效传热传质 能力并能连续制冷或制热的流态化吸附连续制冷系统,还提供了一种流态 化吸附连续制冷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流态化吸附连续制冷系统,包括由 蒸发器2、节流阀3、贮液罐4、冷凝器5组成的制冷部分,该连续制冷系统 还包括使吸附剂吸附制冷剂并降温的吸附部分,及使吸附剂升温并将制冷剂 脱附的脱附部分;
所述吸附部分包括文氏管1、第一压缩机6、吸附床7和第一气固分离器 8;
所述脱附部分包括第二气固分离器9、第一真空阀10、第二真空阀11、 脱附床12、换热器14和第二压缩机13;
其中,所述第二真空阀11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压缩机13一端,所述第二 压缩机13另一端连通所述换热器14一端,所述换热器14另一端连通所述 脱附床12底部;
所述脱附床12上部连通所述第二气固分离器9进口,所述第二气固分 离器9气体出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二真空阀11另一端和所述第一真空阀10一 端,所述第二气固分离器9固体颗粒出口连通所述吸附床7下部;
所述吸附床7上部连通所述第一气固分离器8进口,所述第一气固分 离器8固体颗粒出口连通所述脱附床12下部,所述第一气固分离器8气体 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压缩机6一端;
所述第一压缩机6另一端连通所述文氏管1进口,所述文氏管1出口 连通所述吸附床7底部;
所述第一真空阀10另一端连通所述冷凝器5一端,所述冷凝器5另一 端连通所述贮液罐4一端,所述贮液罐4另一端连通所述节流阀3一端, 所述节流阀3另一端连通所述蒸发器2一端,所述蒸发器2另一端连通所 述文氏管1。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性,具体的说, 该系统结构简单,活动部件少,无动密封,通过直接利用制冷剂(吸附质) 作为热(或冷)媒介,并直接与吸附剂接触进行热量交换和物质交换,实 现了传热传质同时进行,使两者(吸附剂与吸附质)间的传热传质能力大 大加强,并且可以实现连续制冷或制热,同时,各个换热器、吸附床和脱 附床不再交替升温降温,大大提高了热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流态化吸附连续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流态化吸附连续制冷系统,包括向外界吸收或释放热 量的制冷部分,使吸附剂吸附制冷剂并降温的吸附部分,及使吸附剂升温并 将制冷剂脱附的脱附部分;
所述制冷部分包括由蒸发器2、节流阀3、贮液罐4和冷凝器5;
所述吸附部分包括文氏管1、压缩机6、吸附床7和气固分离器8;
所述脱附部分包括气固分离器9、真空阀10、真空阀11、脱附床12、 换热器14和压缩机13;
其中,所述真空阀11一端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压缩机13一端,所述压缩 机13另一端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换热器14一端,所述换热器14另一端通过 管道连通所述脱附床12底部;
所述脱附床12上部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气固分离器9进口,所述气固分 离器9气体出口分别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真空阀11另一端和所述真空阀10一 端,所述气固分离器9固体颗粒出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吸附床7下部;
所述吸附床7上部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气固分离器8进口,所述气固分 离器8固体颗粒出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脱附床12下部,所述气固分离器8 气体出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压缩机6一端;
所述压缩机6另一端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文氏管1进口,所述文氏管1 出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吸附床7底部;
所述真空阀10另一端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冷凝器5一端,所述冷凝器5 另一端通过管道连通所述贮液罐4一端,所述贮液罐4另一端通过管道连通 所述节流阀3一端,所述节流阀3另一端通过管道连通所述蒸发器2一端, 所述蒸发器2另一端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文氏管1。
在图1中,黑色实心箭头表示气态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空心箭头表示 颗粒吸附剂的流动方向,黑色半实心箭头表示气态制冷剂和颗粒吸附剂的 混合物的流动方向。
一种流态化吸附连续制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气态制冷剂I加速并经换热器吸热增温,得高速高温制冷 剂;
步骤2、将所述高速高温制冷剂与吸附有制冷剂的颗粒吸附剂II引至 脱附床相混合,所述高速高温制冷剂使所述颗粒吸附剂II升温脱附并流态 化,得气态制冷剂和颗粒吸附剂I;
步骤3、将所述气态制冷剂和所述颗粒吸附剂I进行气固分离,所述 颗粒吸附剂I进入吸附床循环吸附,所述气态制冷剂分流为气态制冷剂I 和气态制冷剂II,所述气态制冷剂I返回步骤1中循环吸热增温;
步骤4、所述气态制冷剂II进入制冷部分释放热量冷却,得气态制冷 剂III,所述制冷部分包括由蒸发器、节流阀、贮液罐和冷凝器;
步骤5、循环气态制冷剂IV经加速与所述气态制冷剂III混合,得气态 制冷剂V,所述气态制冷剂V与所述颗粒吸附剂I在所述吸附床混合,所 述气态制冷剂V使所述颗粒吸附剂I降温吸附制冷剂并流态化,得循环气 态制冷剂IV和颗粒吸附剂II;
步骤6、将所述循环气态制冷剂IV和所述颗粒吸附剂II进行气固分离, 所述循环气态制冷剂IV返回步骤5循环利用,所述颗粒吸附剂II返回步骤 2循环升温脱附并流态化。
该系统的工作流程是:部分制冷剂气体由压缩机13加压后,再经换热器 14升温,再进入脱附床12,高温高速的制冷剂气体在吸附床12底部与从气 固分离器8中分离来的吸附有大量制冷剂的吸附剂充分接触并使其流态化, 呈气体输送状态,制冷剂与吸附剂的混合物由脱附床12底部运动到顶部的过 程中,吸附剂升温将其内部吸附的制冷剂脱附出来;
从脱附床12出来的气固混合物进入气固分离器9内进行气体和固体分 离,固态吸附剂经管路进入吸附床7底部,气态制冷剂通过真空阀(10,11) 调节后分两路,一路返回压缩机13、换热器14,充当载热体,另外一路制冷 剂(量上等于从吸附剂中分离出的制冷剂的量)经冷凝器5冷凝后进入贮液 罐4,再经节流阀3减压后进入蒸发器2,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2内吸收外界 热量,经蒸发变成气体,并经文氏管1与从压缩机6出来的高速气体混合后 进入吸附床7底部;
经文氏管1出来的气态制冷剂温度较低,其在吸附床7底部与从气固 分离器9里分离出来的脱附后的吸附剂充分接触混合,并使吸附剂流化成 气体,呈气体输送状态,在气固混合物向上运动过程中,完成吸附剂冷却 吸附过程;从吸附床7里出来的气固混合物经气固分离器8分离后,气体 返回到压缩机6,经加压后进入文氏管1与来自蒸发器2中的气体制冷剂 混合;从气固分离器8中出来的吸附有制冷剂的吸附剂进入脱附床12底部。
制冷剂作为热(冷)媒及载体,直接与被其流态化的吸附剂接触,并 在接触过程中实现换热换质同时进行。
吸附剂依次通过吸附床和脱附床并不断循环,实现连续的吸附和脱附。
吸附床和脱附床双床配合,使得连续脱附和吸附得以实现,从而达到 连续制冷或制热。
制冷剂气体既充当热(冷)媒和吸附剂直接接触,又充当输送气体并 夹带吸附剂使其流态化,既提高了吸附剂与制冷剂间的传热传质能力,又 使吸附剂能够随其流动实现连续制冷。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流态化吸附连续制冷系统也可流态化 吸附连续制热。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 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 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 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智能吸尘器 2020-05-11 865
能量吸收器 2020-05-12 352
能量吸收器 2020-05-12 297
一种智能吸尘器 2020-05-12 270
一种智能吸尘器 2020-05-12 725
能量吸收器 2020-05-11 81
摩擦能吸收器 2020-05-13 583
车辆能量吸收器 2020-05-13 244
智能吸尘器 2020-05-12 267
智能吸尘器 2020-05-11 343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