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机车车辆 / 蛇行 / 空调机的室内机组

空调机的室内机组

阅读:276发布:2021-03-21

专利汇可以提供空调机的室内机组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空调 机的室内机组。在至少能够进行制暖运转向多个方向吹出空气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中,包括向四周方向吹出从轴向吸入的空气的室内 风 扇(39),连接于制冷剂回路(80),同时以围绕着上述室内风扇(39)的周围而设的、使从该室内风扇(39)吹出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38)。并且,上述热交换部(38)由在该热交换部(38)的四周方向相互分开,同时在上述制冷剂回路(80)中相互并联连接的多台 热交换器 (48)构成。,下面是空调机的室内机组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包括:
室内扇(39),向四周方向吹出从轴向吸入的空气,
热交换部(38),连接于制冷剂回路(80),同时围绕着上述室内风扇(39) 的周围而设,使从该室内风扇(39)吹出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及壳体(34),收纳上述室内风扇(39)和上述热交换部(38),同时还形成有 朝着相互不同的多个方向吹出空气的吹出部(16);
该空调机的室内机组,
在上述制冷剂回路(80)中进行高压压在制冷剂的临界压力以上的冷 冻循环,且
在上述制冷剂回路(80)中能够进行上述热交换部(38)成为气体冷却器 的制暖运转,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交换部(38),是由在该热交换部(38)的四周方向相互分开,同 时在上述制冷剂回路(80)中相互并联连接的多台热交换器(48)构成的。
2.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包括:
室内风扇(39),向四周方向吹出从轴向吸入的空气,
热交换部(38),连接于制冷剂回路(80),同时围绕着上述室内风扇(39) 的周围而设,使从该室内风扇(39)吹出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及壳体(34),收纳上述室内风扇(39)和上述热交换部(38),同时还形成有 朝着相互不同的多个方向吹出空气的吹出口(23);
该空调机的室内机组能够进行上述热交换部(38)成为气体冷却器的制 暖运转,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交换部(38),在该热交换部(38)的四周方向相互分开,同时由 在上述制冷剂回路(80)中相互并联连接的多台热交换器(48)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热交换部(38)的各热交换器(48)中,形成有在从该热交换器 (48)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进行多次蛇行往返的制冷剂流通路(4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各热交换器(48)中,多条制冷剂流通路(45)相互并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各热交换器(48)中,多条制冷剂流通路(45)布置在室内风扇(39) 的轴向上。
6.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包括:
室内风扇(39),向四周方向吹出从轴向吸入的空气,
热交换部(38),连接于制冷剂回路(80),同时以围绕着上述室内风扇(39) 的周围而设,使从该室内风扇(39)吹出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及壳体(34),收纳上述室内风扇(39)和上述热交换部(38),同时还形成有 朝着相互不同的多个方向吹出空气的吹出部(16);
该空调机的室内机组,
在上述制冷剂回路(80)中进行高压压力在制冷剂的临界压力以上的冷 冻循环,
且在上述制冷剂回路(80)中能够进行上述热交换部(38)成为气体冷却 器的制暖运转,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交换部(38)中,在上述制冷剂回路(80)中相互并联连接的并沿 着该热交换部(38)的四周方向延伸的多条制冷剂流通路(45),排列设在上 述室内风扇(39)的轴向上,上述多条制冷剂流通路(45)中的一部分即第一流通路(45a)和剩下的第 二流通路(45b)中,制暖运转中制冷剂所流入的方向在热交换部(38)的四周 方向上互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交换部(38)中,所形成的上述第一流通路(45a)和第二流通路(45 b)数量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交换部(38)中,上述第一流通路(45a)和上述第二流通路(45b)交 替地布置在上述室内风扇(39)的轴向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交换部(38)中,在靠近上述室内风扇(39)的轴向的一端布置有 一条或多条上述第一流通路(45a),靠近该室内风扇(39)的轴向的另一端布 置有一条或多条上述第二流通路(45b)。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交换部(38)由形成有上述第一流通路(45a)和上述第二流通路(4 5b)双方的一台或多台热交换器(48)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交换部(38)包括只形成有上述第一流通路(45a)的第一热交换器 (48a)、和只形成有上述第二流通路(45b)的第二热交换器(48b),
在上述热交换部(38)中,上述第一热交换器(48a)和上述第二热交换器 (48b)相邻地布置在上述室内风扇(39)的轴向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2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其特 征在于:
形成在上述热交换部(38)中的制冷剂流通路(45),在制暖运转中入口 一侧的端部布置在上述室内风扇(39)的相反一侧,出口一侧的端部布置在 该室内风扇(39)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其特 征在于:
上述热交换部(38)分别由从室内风扇(39)的轴向看去形成为“L”字形 的两台热交换器(48)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吹出部(16)包括沿着形成为“L”字形的各热交换器(48)的各边形 成的四个吹出口(23),
从上述各吹出口(23)吹出已通过上述热交换器(48)中沿着该吹出口(23) 部分的空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冷剂回路(80)中填充有二作制冷剂。
16.根据权利要求1、2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其特 征在于:
上述热交换部(38)分别由形成为板状的四台热交换器(48)构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吹出部(16)包括沿各热交换器(48)形成的四个吹出口(23),
从上述各吹出口(23)吹出已通过沿着该吹出口(23)的上述热交换器(48) 的空气。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冷剂回路(80)中填充有二氧化碳作制冷剂。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吹出部(16)由沿着上述热交换部(38)的全部周围形成的一个吹出 口(23)构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交换部(38)分别由从室内风扇(39)的轴向看去形成为“L”字形 的两台热交换器(48)构成,
上述吹出部(16)由沿着上述热交换部(38)的全部周围形成的一个吹出 口(23)构成。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冷剂回路(80)中填充有二氧化碳作制冷剂。
22.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热交换部(38)由各自形成为板状的四台热交换器(48)构成,
上述吹出部(16)由沿着上述热交换部(38)的全部周围形成的一个吹出 口(23)构成。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冷剂回路(80)中填充有二氧化碳作制冷剂。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形成有向相互不同的多个方向吹出空气的空调 机的室内机组。

背景技术

[0002]迄今为止,形成有向相互不同的多个方向吹出空气的吹出部的 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已为所知。这种室内机组中,例如沿着室内机组 的下表面各边,形成有构成吹出部的吹出口。这种室内机组揭示在 专利文献1中。
[0003]具体地讲,专利文献1的室内机组是能够进行制冷运转和制暖 运转的室内机组。该室内机组包括箱状的壳体。壳体内收纳了送 机和热交换器。送风机也就是所谓的涡轮风扇。送风机设置在壳体 的中央部。热交换器是管片式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形成为“口”字 形,围绕送风机周围布置。在该室内机组中,从送风机向四周方向 吹出的空气通过围绕这台送风机四方的热交换器。并且,在通过热 交换器之际温度得到调节的空气从各吹出口吹出。
[0004]在该室内机组中,如专利文献1,使热交换器弯曲形成为能够 围绕送风机周围的形状。这样形状的热交换器中,制冷剂流通路(pas s)在热交换器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多次往返形成的话,流路长度会 过长,所以形成为只往返一次。也就是说,制冷剂流通路形成为从 它的入口流入的制冷剂在热交换器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只经过一 次往返就从出口流出。专利文献1:专利公开2005-241243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5]然而,有关包括形成有朝着相互不同的多个方向吹出空气的吹 出部且向多个方向吹的室内机组的空调机,在构成为它的制冷剂回 路中冷冻循环的高压压比制冷剂的临界压力还高的超临界冷冻 循环的空调机的情况下,现有技术的室内机组中,进行制暖运转时 从吹出部吹出的吹出空气的温度,由于吹出部的位置的不同而不 同,这成为问题。以下相对于此进行说明。
[0006]在制冷剂回路中进行超临界冷冻循环的空调机使用例如二作制冷剂。超临界冷冻循环中,因为制冷剂的临界温度比较低, 所以冷冻循环的高压压力就成为制冷剂的临界压力以上的高超临 界状态。在该超临界状态下,即使制冷剂由热交换器冷却,它也不 产生相变。为此,如图18所示,气体冷却器中制冷剂的温度从入 口向着出口温度徐徐下降。
[0007]因此,如图19所示的例如在向四周方向吹出空气的室内机组 10的室内热交换器48中,在有出入口的端部60一侧,流过入口附 近热交换器48外侧的制冷剂、和流过出口附近热交换器48内侧的 制冷剂的温度差变得较大。另一方面,相反的端部61一侧,室内 热交换器48内侧的制冷剂和室内热交换器48外侧的制冷剂的温度 差不会变得那么大。
[0008]并且,温度差大的端部60一侧,已在室内热交换器48内侧加 热了的空气和外侧的制冷剂的温差比较大,所以在外侧的热交换量 较多。为此,通过室内热交换器48从吹出口23吹出的空气温度就 变得比较高。另一方面,温度差小的端部60一侧,在热交换器48 内侧加热了的空气和外侧的制冷剂的温度差不是那么大,所以在外 侧的热交换量不会那么多。为此,从吹出口23吹出的空气温度不 会那么高。由此,使包括向多方向吹出空气的室内机组的空调机构 成为在制冷剂回路中进行超临界冷冻循环的话,那么在制暖运转中 吹出空气的温度就会因吹出部的位置不同而不同。
[0009]顺便提一下,进行通常的冷冻循环(亚临界冷冻循环)的空调机 的热交换器(冷凝器)中制冷剂的温度变化的情况是这样的:即如图 18所示,在从气体单相状态变成气液两相状态的过程中温度下降, 在气液两相共存状态下温度一定,再在从气液两相共存状态变成气 体单相状态的过程中温度下降。并且,因为进行潜热变化的气液两 相区域较长,所以热交换器中相同温度的制冷剂流过的区域就较 长。因此,在制暖运转中吹出空气的温度不受吹出部位置的影响而 较为均匀。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在制 冷剂回路中进行高压压力在制冷剂的临界压力以上的冷冻循环的 空调机的向多方向吹出空气的室内机组中,抑制由于吹出部所处的 位置不同而导致吹出空气的温度不同的现象。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1]第一方面的发明,是以下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为对象的。该 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包括:向四周方向吹出从轴向吸入的空气的室内 风扇39,连接于制冷剂回路80、同时以围绕着上述室内风扇39的 周围而设、使从该室内风扇39吹出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 热交换部38,收纳上述室内风扇39和上述热交换部38、同时还形 成有朝着相互不同的多个方向吹出空气的吹出部16的壳体34,另 外,该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在上述制冷剂回路80中进行高压压力 在制冷剂的临界压力以上的冷冻循环,且在上述制冷剂回路80中 能够进行上述热交换部38成为气体冷却器的制暖运转。并且,该 空调机的室内机组10,上述热交换部38是由在该热交换部38的四 周方向相互分开,同时在上述制冷剂回路80中相互并联连接的多 台热交换器48构成。
[0012]第二方面的发明,是以下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为对象的。该 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包括:向四周方向吹出从轴向吸入的空气的室内 风扇39,连接于制冷剂回路80、同时以围绕着上述室内风扇39的 周围而设、使从该室内风扇39的吹出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 热交换部38,收纳上述室内风扇39和上述热交换部38、同时还形 成有朝着相互不同的多个方向吹出空气的吹出部16的壳体34,另 外,该空调机的室内机组能够进行上述热交换部38成为气体冷却 器的制暖运转。上述热交换部38由在该热交换部38的四周方向上 相互分开、同时在上述制冷剂回路80中相互并联连接的多台热交 换器48构成。
[0013]第三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发明的发明的 构成上述热交换部38的各热交换器48中,形成有从该热交换器48 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进行了多次蛇行往返的制冷剂流通路45。
[0014]第四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上述第三方面的发明的上述各热 交换器48中,制冷剂流通路45相互并联连接。
[0015]第五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上述第三或第四方面的发明的上 述各热交换器48中,多条制冷剂流通路45布置在室内风扇39的 轴向上。
[0016]第六方面的发明,是以下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为对象的。该 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包括:向四周方向吹出从轴向吸入的空气的室内 风扇39,连接于制冷剂回路80、同时以围绕着上述室内风扇39的 周围而设、使从该室内风扇39吹出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 热交换部38,收纳上述室内风扇39和上述热交换部38、同时还形 成有朝着相互不同的多个方向吹出空气的吹出部16的壳体34,另 外,该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在上述制冷剂回路80中,进行高压压 力在制冷剂的临界压力以上的冷冻循环,且在上述制冷剂回路80 中能够进行上述热交换部38成为气体冷却器的制暖运转。并且, 上述热交换部38中,在上述制冷剂回路80中相互并联连接的并沿 着该热交换部38的四周方向延伸的多条制冷剂流通路45排列设在 上述室内风扇39的轴向上,上述多条制冷剂流通路45中的一部分 的第一流通路45a和剩下的第二流通路45b中,在制暖运转中制冷 剂的流入方向与热交换部38的四周方向相逆。
[0017]第七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上述第六方面的发明的上述热交 换部38中,上述第一流通路45a和第二流通路45b形成有相同的 数量。
[0018]第八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上述第六或第七方面的发明的上 述热交换部38中,上述室内风扇39的轴向上交替布置上述第一流 通路45a和上述第二流通路45b。
[0019]第九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上述第六或第七方面的发明的上 述热交换部38中,靠近上述室内风扇39的轴向的一端布置有一条 或多条上述第一流通路45a,靠近该室内风扇39的轴向的另一端布 置有一条或多条上述第二流通路45b。
[0020]第十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上述第六至第九方面的任何一方 面的发明中,上述热交换部38由上述第一流通路45a和上述第二 流通路45b双方形成的一台或多台热交换器48构成。
[0021]第十一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上述第六至第九方面的任何一 方面发明中,上述热交换部38包括只由上述第一流通路45a形成 的第一热交换器48a、和只由上述第二流通路45b形成的第二热交 换器48b,上述热交换部38中,上述第一热交换器48a和上述第二 热交换器48b相邻布置在上述室内风扇39的轴向上。
[0022]第十二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上述第一至第十一方面的任何 一方面发明中,形成在上述热交换部38上的制冷剂流通路45,在 制暖运转中入口一侧的端部布置在上述室内风扇39的相反一侧, 出口一侧的端部布置在该室内风扇39一侧。
[0023]第十三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上述第一至第十二方面的任何 一方面发明中,上述热交换部38由分别从室内风扇39的轴向看去 形成为“L”字形的两台热交换器48构成。
[0024]第十四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上述第十三方面的发明中,上 述吹出部16包括沿着形成为“L”字形的各热交换器48的各边形 成的四个吹出口23,从上述各吹出口23吹出上述热交换器48中通 过沿着该吹出口23部分的空气。
[0025]第十五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上述第十四方面的发明的上述 制冷剂回路80中填充有二氧化碳作制冷剂。
[0026]第十六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上述第一至第十二方面的任何 一方面发明中,上述热交换部38分别由形成为板状的四台热交换 器48构成。
[0027]第十七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上述第十六方面的发明中,上 述吹出部16包括沿各热交换器48形成的四个吹出口23,从上述各 吹出口23吹出上述热交换器48中通过沿着该吹出口23部分的空 气。
[0028]第十八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上述第十七方面的发明的上述 制冷剂回路80中填充有二氧化碳作制冷剂。
[0029]第十九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上述第一至第十八方面的任何 一方面发明中,上述吹出部16由沿着上述热交换部38的全部周围 形成的一个吹出口23构成。
[0030]第二十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上述第一至第十二方面的任何 一方面发明中,上述热交换部38由分别从室内风扇39的轴向看去 形成为“L”字形的两台热交换器48构成,上述吹出部16由沿着 上述热交换部38的全部周围形成的一个吹出口23构成。
[0031]第二十一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上述第二十方面的发明的上 述制冷剂回路80中填充有二氧化碳作制冷剂。
[0032]第二十二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上述第一至第十二方面的任 何一方面发明中,上述热交换部38分别由形成为板状的四台热交 换器48构成,上述吹出部16由沿着上述热交换部38的全部周围 形成的一个吹出口23构成。
[0033]第二十三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上述第二十二方面的发明的 上述制冷剂回路80中填充有二氧化碳作制冷剂。
[0034]-作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热交换部38是由在四周方向上相互分开 的,同时在制冷剂回路80中相互并联连接的多台热交换器48构成 的。也就是,在室内风扇39的周围,由多台热交换器48围绕着。 因为各热交换器48在制冷剂回路80中相互并联连接着,所以在各 热交换器48加热了的空气温度的平均值成为比较接近的温度。并 且,在各热交换器48加热了的空气分别从吹出部16吹出。
[0035]第二方面的发明中,热交换部38是由在四周方向上相互分开 的,同时在制冷剂回路80中相互并联连接的多台热交换器48构成 的。也就是,在室内风扇39的周围,由多台热交换器48围绕着。 因为各热交换器48在制冷剂回路80中相互并联连接着,所以在各 热交换器48加热了的空气温度的平均值成为比较接近的温度。并 且,在各热交换器48加热了的空气分别从吹出部16吹出。
[0036]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流入制冷剂流通路45中的制冷剂,在热交 换器48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经过多次往返后流出。为此,与形成 为制冷剂流通路45在热交换器48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只进行一次 往返的情况相比,制冷剂在进行一次往返期间降低的温度变小。并 且,看制冷剂的一个往返,热交换器48的一端的制冷剂和另一端 的制冷剂的温度差变小。
[0037]第四方面的发明中,相互并联连接的多条制冷剂流通路45形成 在各热交换器48中。各热交换器48中,由制冷剂流通路45各自 加热了的空气温度的平均值成为比较接近的温度。
[0038]第五方面的发明中,布置在室内风扇39的轴向上的多条制冷剂 流通路45形成在各热交换器48中。通过各热交换器48的空气, 在制暖运转中由流过各制冷剂流通路45的制冷剂加热。
[0039]第六方面的发明中,热交换部38中存在着制冷剂回路80中相 互并联连接的多条制冷剂流通路45在室内风扇39的轴向上排列设 置的范围。并且,上述范围内,多条制冷剂流通路45的一部分的 第一流通路45a中制暖运转中制冷剂流入的方向、与剩下的第二流 通路45b中制暖运转中制冷剂流入的方向,在热交换部38的四周 方向中成为逆向。也就是,制暖运转中的上述范围中,从一端向第 一流通路45a流入制冷剂,从另一端向第二流通路45b流入制冷剂。 为此,制暖运转中的上述范围的两端,分别流过刚刚流入制冷剂流 通路45的高温制冷剂。
[0040]第七方面的发明中,制冷剂回路80中相互并联连接的多条制冷 剂流通路45在室内风扇39的轴向上排列布置的范围中,形成有相 同数量的第一流通路45a和第二流通路45b。为此,上述范围的一 端和另一端上,第一流通路45a或者是第二流通路45b中制暖运转 中的制冷剂入口成为相同数量。
[0041]第八方面的发明中,在制冷剂回路80中相互并联连接的多条制 冷剂流通路45在室内风扇39的轴向上排列布置的范围中,沿着室 内风扇39轴向交替布置有第一流通路45a和第二流通路45b。为此, 上述范围的各端部中,沿着室内风扇39轴向交替存在着制暖运转 中的制冷剂入口在其端部的制冷剂流通路45、和制暖运转中的制冷 剂入口不在其端部的制冷剂流通路45。
[0042]第九方面的发明中,在制冷剂回路80中相互并联连接的多条制 冷剂流通路45在室内风扇39的轴向上排列布置的范围中,一条或 者是多条第一流通路45a靠近室内风扇39轴向的一端布置,一条 或者是多条第二流通路45b靠近室内风扇39轴向的另一端布置。 第一流通路45a及第二流通路45b均为多条的情况下,便成为第一 流通路45a集中在室内风扇39轴向的一端布置,第二流通路45b 集中在室内风扇39轴向的另一端布置的状态。
[0043]第十方面的发明中,由形成有第一流通路45a和第二流通路45b 双方的一台或多台热交换器48构成热交换部38。在进行制暖运转 期间的热交换器48中,从一端向着另一端制冷剂流入第一流通路 45a,从另一端向着一端制冷剂流入第二流通路45b。
[0044]第十一方面的发明中,在室内风扇39轴向上相邻布置只形成有 第一流通路45a的第一热交换器48a、和只形成有第二流通路45b 的第二热交换器48b。第一流通路45a和第二流通路45b在热交换 部38中分别形成在热交换器48a、48b中。
[0045]第十二方面的发明中,制冷剂流通路45的制暖运转的入口一侧 端部位于室内风扇39的相反一侧,出口一侧的端部位于室内风扇 39一侧。也就是,制冷剂流通路45中,入口附近的室内风扇39 的相反一侧流过高温制冷剂,出口附近的室内风扇39一侧流过低 温制冷剂。
[0046]第十三方面的发明中,构成热交换部38的两台热交换器48, 形成为从室内风扇39轴向看去为“L”字形。因此,形成为只弯曲 一处的热交换器48。
[0047]第十四、第二十方面的各发明中,通过“L”字形的热交换器 48的一边的空气,从沿着这个一边的吹出口23吹出,通过另一边 的空气,从沿着另一边的吹出口23吹出。两台“L”字形的热交换 器48之间,从通过一边的吹出口23吹出的空气的温度相互比较接 近,同时,从通过另一边的吹出口23吹出的空气的温度也相互接 近。也就是说,四个吹出口23中,从吹出的通过“L”字形的一边 的空气的两个吹出口23吹出的空气温度接近,从剩余的两个吹出 口23吹出的通过另一边的空气的吹出空气温度也相互接近。
[0048]第十五、第十八、第二十一、第二十三方面的各发明中,使用 二氧化碳作制冷剂。制冷剂回路80中,进行高压压力在二氧化碳 的临界压力以上的冷冻循环。
[0049]第十六、第二十二方面的发明中,构成热交换部38的四台热交 换器48分别形成为板状。因此,不需要弯曲热交换器48。
[0050]第十七方面的发明中,四台热交换器48相对于制冷剂回路80 相互并联连接,所以通过各热交换器48的空气的温度比较接近。 并且,通过各热交换器48的空气,从沿着这台热交换器48的吹出 口23吹出。因此,从各吹出口23吹出的空气温度比较接近。
[0051]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二方面的各发明中,由沿着热交换部 38的全部周围形成的一个吹出口23构成吹出部16。因此,沿着热 交换部38周围形成的吹出部16,与沿着壳体34下表面的各边分开 形成有吹出口23的室内机组10相比,吹出面积变广。-发明的效果-
[0052]第一方面的发明中,由围绕室内风扇39周围的多台热交换器 48的每一个加热的空气温度的平均值,分别为比较接近的温度。也 就是,经过热交换部38的空气中通过不同热交换器48的空气之间 温度的差异比较小。并且,热交换器48,是在四周方向分开热交换 部38而构成的。因此,如现有技术那样通过热交换部38的空气的 温度,不会成为沿着四周方向徐徐发生变化的状态,存在着在四周 方向上相互温度几乎相同的情况。为此,就可以抑制由于吹出部16 的位置的不同而使吹出空气温度不同。并且,缓和了由于室内位置 不同而使吹到室内人身上的吹出空气温度存在温度差的状态,所以 就可以提高室内人的舒适性。
[0053]还有,上述第二方面的发明中,由围绕室内风扇39周围的多台 热交换器48的每一个加热的空气的温度平均值,成为比较接近的 温度值。也就是,经过热交换部38的空气中通过不同的热交换器 48的空气之间温度的差异较小。并且,热交换器48是通过在周围 方向上被分开而构成热交换部38。因此,不会发生如现有技术那样 的通过热交换部38的空气的温度沿着四周方向徐徐发生变化的状 态,存在着在四周方向上相互温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为此,就可以 抑制由于吹出口23的位置的不同而使吹出空气温度的不同。并且, 缓和了由于所处室内位置的不同而吹到室内人身上的吹出空气温 度存在温度差的状态,所以就可以提高室内人的舒适性。
[0054]还有,上述第三方面的发明中,看制冷剂一次往返之间,减小 了热交换器48一端的制冷剂和另一端的制冷剂的温度差。为此, 在热交换器48一端加热了的空气温度、和在另一端加热了的空气 温度的差异变小。因此,就可以抑制由于吹出部16的位置的不同 而使吹出空气的温度不同的现象。
[0055]还有,上述第四方面的发明中,热交换器48中由制冷剂流通路 45的每一个加热了的空气温度的平均值成为相互比较接近的温度。 因此,经过一台热交换器48的空气中通过不同的制冷剂流通路45 的空气之间的温度差异较小,所以抑制了由于通过热交换器48的 位置所引起的空气温度的不同。
[0056]还有,上述第六至第十一方面的各发明中,在进行制暖运转期 间,制冷剂回路80中相互并联连接的多条制冷剂流通路45并联设 置的室内风扇39轴向的范围两端,分别流通刚刚流入制冷剂流通 路45后的高温制冷剂。在此,制暖运转中的上述范围中制冷剂流 入朝向所有的制冷剂流通路45都相同的现有技术的情况下,在进 行制暖运转期间,只在上述范围的一个端部流通高温制冷剂。为此, 制暖运转之际,通过上述范围的一个端部的空气、和通过上述范围 的另一个端部的空气的温度差变得较大,吹出的空气温度由于吹出 部16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相对于此,第六至第十一方面的各发 明中,因为是在上述范围的两端分别流通刚刚流入制冷剂流通路45 后的高温制冷剂,所以通过上述范围一端的空气、和通过上述范围 另一端的空气的温度差不会那么大。因此,就可以抑制由于吹出部 16位置的不同而使吹出空气的温度不同。并且,缓和了由于所处室 内的位置的不同而使吹到室内人身上的吹出空气温度的温度差,所 以能够提高室内人的舒适性。
[0057]还有,上述第七方面的发明中,上述范围的一端和另一端,在 第一流通路45a或第二流通路45b的制暖运转中的制冷剂入口数量 相同。为此,通过上述范围一端的空气、和通过上述范围另一端的 空气的温度差就可以变小,所以就能抑制由于吹出部16的位置而 使吹出空气的温度不同。
[0058]还有,上述第八方面的发明中,在上述范围的各端部,制暖运 转中的制冷剂入口在其端部的制冷剂流通路45、和制暖运转中的制 冷剂入口不在其端部的制冷剂流通路45,交替存在于沿着室内风扇 39的轴向上。为此,在进行制暖运转期间,上述范围的各端部中, 通过制冷剂入口在其端部的制冷剂流通路45周边的较高温的空气、 和通过制冷剂入口不在其端部的制冷剂流通路45周边的温度不是 那么高的空气容易混合,就能够使吹出空气的温度一定。
[0059]还有,上述第十一方面的发明中,第一流通路45a和第二流通 路45b,形成在热交换部38中的各台热交换器48a、48b中。在此, 将第一流通路45a和第二流通路45b形成在同一台热交换器48上 的情况下,是一台热交换器48中形成两种制冷剂流通路45,复杂 了制作热交换器48的工艺。相对于此,这个第十一方面的发明中, 第一流通路45a和第二流通路45b形成在不同的热交换器48a、48b 中。因此,各热交换器48a、48b中只要形成一种制冷剂流通路45 即可,所以就可以避免复杂制作各热交换器48a、48b的工艺。
[0060]还有,上述第十二方面的发明中,制冷剂流通路45中,在接近 入口的室内风扇39的相反一侧流通高温制冷剂,在接近出口的室 内风扇39的一侧流通低温制冷剂。为此,通过热交换器48的空气, 即使在室内风扇39一侧加热后,也可以确保与室内风扇39的相反 一侧的制冷剂的温度差,所以在室内风扇39的相反一侧空气和制 冷剂的热交换量较多。因此,热交换器48中空气和制冷剂的热交 换量增加,所以就可以提高空调机的运转效率。
[0061]还有,上述第十三方面的发明中,只弯曲一处就可以形成热交 换器48。在此,超临界冷冻循环中冷冻循环的高压与通常的冷冻循 环的相比相当高,所以用于超临界冷冻循环的热交换器48中使用 壁厚的传热管。为此,如现有技术那样将热交换器48形成为“口” 字形的情况下,热交换器48的弯曲作业成了困难的作业。相对于 此,第十三方面的发明中,不需要弯曲热交换器48,所以就可以容 易地构成热交换部38。
[0062]还有,上述第十四、第二十方面的各发明中,从四个吹出口23 中的两个吹出口23吹出的空气的温度相互接近,同时,也尽可能 使从剩下的两个吹出口23吹出的空气的温度相互接近。因此,不 会再象现有技术那样四个吹出口23吹出的空气温度不同,所以就 可以抑制由于吹出口23的不同而使吹出的空气温度不同。
[0063]还有,上述第十六、第二十二方面的各发明中,不需要弯曲热 交换器48。在此,超临界冷冻循环中冷冻循环的高压与通常的冷冻 循环的相比相当高,所以用于超临界冷冻循环的热交换器48中使 用壁厚的传热管。为此,如现有技术那样将热交换器48形成为“口” 字形的情况下,热交换器48的弯曲作业成了困难的作业。相对于 此,第十三方面的发明中,不需要弯曲热交换器48,所以就可以容 易的构成热交换部38。
[0064]还有,上述第十七方面的发明中,通过使通过各热交换器48 的空气沿着这台热交换器48从吹出口23吹出,就可以使从各吹出 口23吹出的空气的温度变得比较接近。因此,就可以抑制由于吹 出口23的不同而吹出的空气温度不同。
[0065]还有,上述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二方面的各发明中,沿着 热交换部38周围形成有吹出部16,但是与沿着壳体34的下表面各 边分开形成四个吹出口23的室内机组10相比,吹出面积变大。因 此,可以降低从吹出口23吹出的空气风速,降低了吹出音,从静 音性的面提高了室内人的舒适感,降低了从吹出口23吹出的吹向 室内人的空气风速,从气流感的面提高了室内人的舒适度。附图说明
[0066]图1,是从室内一侧观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 的室内机组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制冷剂回路的 概略构成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的剖 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的内 部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的热 交换器的出入口一侧的端部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 机组的内部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 机组的热交换器的出入口一侧的端部主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的内 部俯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 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流通部的布置的热交换器的概略展开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的热 交换器一端部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 内机组的内部俯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空调机 的室内机组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流通部的布置的热交换器的概略 展开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 内机组的热交换器一端部的主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空调机 的室内机组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流通部的布置的热交换器的概略 展开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空调机 的室内机组的热交换部中制冷剂流通路的概略布置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空调机 的室内机组的热交换部中制冷剂流通路的另外的布置状态的概略 布置图。
图17,是从室内一侧看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 组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超临界循环及通常的冷冻循环中高压一侧的热交 换器的制冷剂温度变化的图。
图19,是现有技术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的内部俯视图。
(符号说明)
[0067]10    室内机组      16    吹出部
      23    吹出口
      34    外壳
      38    热交换器
      39    室内风扇
      45    制冷剂流通路
      45a   第一流通路
      45b   第二流通路
      48    热交换器
      48a   第一热交换器
      48b   第二热交换器
      80    制冷剂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68]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69]《发明的实施方式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本实施方式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空 调机的室内机组10。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 组10,是沿着装饰板27的各边形成有四个吹出口23向四方吹的室 内机组10。四个吹出口23构成吹出部16。
[0070]如图2所示,该室内机组10与收纳了压缩机75、室外热交换 器76和膨胀77的室外机组15一起连接于制冷剂回路80上。这 条制冷剂回路80中填充有二氧化碳作制冷剂。这台空调机构成为 能够进行制暖运转。另外,还可以在制冷剂回路80上设置四通换 向阀,使空调机构成为能够有选择地进行制暖运转和制冷运转。
[0071]该室内机组10具有包括壳主体26和装饰板27的壳体34。如 图3所示,壳主体26形成为箱状,收纳室内风扇39、热交换部38 和排盘40。装饰板27安装为覆盖壳主体26的下表面。在装饰板 27安装在壳主体26中的状态下,装饰板27露出在室内。
[0072]室内风扇39是所谓的涡旋风扇。室内风扇39布置在壳主体26 正中央的附近,位于后述的吸入口22的上侧。室内风扇39包括风 扇达39a和风扇叶片39b。风扇马达39a固定在壳主体26的顶板 上。风扇叶片39b连接于风扇马达39a的旋转轴。室内风扇39的 下侧,设置有连通吸入口22的喇叭口(bell mouth)25。室内风扇39 构成为通过喇叭口25将从下侧吸入的空气向四周方向吹出。
[0073]如图4所示,热交换部38布置为围绕室内风扇39周围。热交 换部38在四周方向的部相互分开,分为四台热交换器48a、48b、 48c、48d。各热交换器48分别设置在室内风扇39的四个方向上。 四台热交换器48a、48b、48c、48d在制冷剂回路80中相互并联连 接。
[0074]各热交换器48是管片式热交换器。各热交换器48形成为板状。 如图5所示,各热交换器48中设置有两条制冷剂流通路45、45。 各热交换器48上,两条制冷剂流通路45、45相互并联连接。还有, 各热交换器48中,两条制冷剂流通路45、45排列在室内风扇39 的轴向上。
[0075]各制冷剂流通路45是通过连接形成为U字形状的四条U字传 热管构成的。各制冷剂流通路45四次蛇行往返于热交换器48的一 端和另一端之间。
[0076]具体地讲,这样构成各制冷剂流通路45,让两条U字传热管分 别插入热交换器48的肋片46的横向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且使该 两条U字传热管纵向排列后,再用半圆状传热管将U字传热管的 端部连接起来。该半圆状传热管,连接在一端上侧的U字传热管的 上侧端部和另一端上侧的U字传热管的上侧端部之间。还有,半圆 状传热管,在一端及另一端双方,连接在上侧的U字传热管的下侧 端部和下侧的U字传热管的上侧端部之间。另外,一端及另一端下 侧的U字传热管的下侧端部不连接半圆状传热管,一端及另一端的 下侧的U字传热管的下侧端部分别成为制冷剂的出入口49a、49b。 两个制冷剂的出入口49a、49b都位于热交换器48一个端部。
[0077]还有,在各制冷剂流通路45、45中,使得从横向看去一端的U 字传热管的直管部不与重叠另一端的U字传热管的直管部的形式, 一端的U字传热管相对于另一端的U字传热管稍稍偏下地设置。 也就是,U字传热管的直管部的排列成为所谓的锯齿状排列。
[0078]壳主体26的四个角部中处于对角位置的两个角部,分别设置有 一个联管箱(header)51和一个分流器52。分别从各联管箱51延伸 的制冷剂配管在壳主体26内汇流,连接于设置在壳主体26侧面的 气体一侧连接口(省略图示)上。分别从各分流器52延伸的制冷剂配 管,在壳主体26内汇流,连接于设置在壳主体26侧面的液体一侧 连接口(省略图示)上。在制冷剂回路80中,联管箱51位于比热交 换部38靠近压缩机75一侧。分流器52位于比热交换部38靠近膨 胀阀77一侧。
[0079]四台热交换器48中的两台,布置成有出入口49a、49b的端部 朝向一方的联管箱51及分流器52一侧,剩下的两台布置成有出入 口49a、49b的端部朝向另一方的联管箱51及分流器52。各热交换 器48的两条制冷剂流通路45、45分别一端的制冷剂出入口49a连 接于联管箱51,另一端的制冷剂出入口49b连接于分流器52上。 还有,布置各热交换器48,使得肋片46横向的一端成为室内风扇 39的相反一侧、另一端成为室内风扇39一侧。
[0080]排水盘40设置在热交换部38的下侧。排水盘40是接收空气中 的水分在热交换部38中冷凝而生成冷凝水的排水盘。排水盘40中 设置有为排出水的排水(省略图示)。排水盘40在设置排水泵处具 有能够聚集排水的斜度。
[0081]装饰板27上,形成有一个吸入口22和四个吹出口23、23、23、 23。吸入口22形成在装饰板27正中附近。吸入口22的背侧设置 有为除去吸入空气中的尘埃的滤网28。吸入口22上,嵌入形成有 多个缝状开口的吸入栅29。各吹出口23形成在吸入口22的外侧。 各吹出口23位于各热交换器48和壳主体26侧壁之间的下方,沿 着各热交换器48布置。
[0082]-空调机的运转动作-说明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进行制暖运转时的运转动 作。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机,压缩机30一起动就开始制暖 运转。制暖运转时适当地调节了膨胀阀36的开度。
[0083]在进行制暖运转中,制冷剂回路80中室外热交换器76成为蒸 发器,室内机组10的热交换器48成为气体冷却器(放热器),进行 冷冻循环。这个冷冻循环中,冷冻循环的高压比二氧化碳的临界压 力高。
[0084]具体地讲,从压缩机30喷出的制冷剂在室内机组10内分支, 流入各联管箱51。流入了各联管箱51的制冷剂分支到两台热交换 器48中各设置有两条的四条制冷剂流通路45。
[0085]各制冷剂流通路45中,制冷剂从热交换器48的肋片46的横向 一端的出入口49a流入,从下按顺序流过一端四个直管部后再从上 按顺序流过另一端的四个直管部,然后从另一端的出入口49b流出。 此时,流过制冷剂流通路45的制冷剂,与从室内风扇39吹出后的 从热交换器48内侧朝着外侧通过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
[0086]另一方面,通过热交换器48的空气被制冷剂加热。各热交换器 48相对于制冷剂回路80是并联连接的,所以由各热交换器48加热 的空气的温度基本相等。另外,在刚刚通过热交换器48之后,空 气在上下方向上有温度分布,但很快就混合在一起而使温度均匀。 之后,由热交换器48加热且温度已均匀的空气,从沿着该热交换 器48形成的吹出口23吹出。
[0087]在此,该制冷剂流通路45中,高温制冷剂流过靠近入口的室内 风扇39的相反一侧,低温制冷剂流过接近出口的室内风扇39一侧。 因此,就是在室内风扇39一侧加热后,通过热交换器48的空气与 室内风扇39相反一侧的制冷剂的温度差也较大,有效地被加热。
[0088]在各制冷剂流通路45中冷却了的制冷剂流入分流器52,与在 别的制冷剂流通路45中冷却了的制冷剂汇流,再和从别的分流器 52流出的制冷剂汇流,从室内机组10流出。从室内机组10流出的 制冷剂,在室外机组15内通过膨胀阀77时减压,其后在室外热交 换器76中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最后,在室外热交换器 76蒸发了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30再次被压缩。
[0089]-实施方式1的效果-本实施方式1中,因为各热交换器48在制冷剂回路80中相互 并联连接,所以在各热交换器48加热了的空气温度的平均值成为 比较接近的温度。也就是说,通过各热交换器48的空气温度大致 相等。因此,就能够使各吹出口23的吹出空气的温度相互大致相 等。不会象现有技术那样已通过热交换部38的空气温度成为沿着 四周方向徐徐地变化的状态,就可以抑制由于吹出口23的不同吹 出空气的温度也不同。并且,因为也缓和了由于处于室内位置的不 同吹拂到室内人身上的吹出空气温度具有温度差的状态,所以就可 以提高室内人的舒适性。
[0090]还有,本实施方式1中,与制冷剂流通路45在热交换器48的 一端和另一端之间只形成一个往返的情况相比,制冷剂在一次往返 之间降低的温度小,只看制冷剂往返一次的期间,热交换器48的 一端的制冷剂和另一端的制冷剂的温度差变小。为此,在热交换器 48一端加热的空气的温度、和在另一端加热的空气温度的差变小。 因此,就可以抑制由于吹出口23的不同而使吹出空气的温度不同。
[0091]还有,本实施方式1中,在制冷剂流通路45中,高温制冷剂流 过接近入口的室内风扇39相反一侧,低温制冷剂流过接近出口的 室内风扇39一侧。为此,即使在室内风扇39一侧加热后,通过热 交换器48的空气也可以确保与室内风扇39相反一侧的制冷剂的温 度差,所以在室内风扇39相反一侧空气和制冷剂的热交换量较多。 因此,在热交换器48中空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量增加,所以就可 以提高空调机的运转效率。
[0092]还有,本实施方式1中,在热交换器48中的每条制冷剂流通路 45中加热了的空气温度的平均值比较接近。因此,通过一台热交换 器48的空气中通过不同的制冷剂流通路45的空气之间的温度差异 比较小,所以就可以抑制由于通过热交换器48的位置的不同而使 空气的温度不同。
[0093]还有,本实施方式1中,不再需要象现有技术那样弯曲热交换 器48。在此,超临界冷冻循环中冷冻循环的高压与通常冷冻循环相 比非常高,所以用于超临界冷冻循环的热交换器48中使用了厚壁 传热管。为此,如现有技术那样将热交换器48形成为“口”字形 的情况下,弯曲热交换器48的作业成为困难的作业。相对于此, 本实施方式1中,不需要弯曲热交换器48,所以就可以容易地构成 热交换器48。
[0094]-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如图6所示,该变形例中热交换部 38,各自由从室内风扇39的轴向看去形成为“L”字形的两台热交 换器48构成。
[0095]具体地讲,各热交换器48弯曲一处形成为“L”字形。两台热 交换器48a、48b在制冷剂回路80中相互并联连接。热交换器48 中,形成有形成为平板状的两个平板部分和形成在这些平板部分之 间的曲板部分。布置各热交换器48使得平板部分沿着壳主体26侧 面。由此,成为一台热交换器48围绕室内风扇39四个方向的两个, 另一台热交换器48围绕四个方向中剩下的两个的状态。还成为一 个热交换器48的平板部分沿着一个吹出口23的状态。
[0096]另外,这个实施方式1中,与使用氟利昂制冷剂作为制冷剂的 情况相比冷冻循环的高压压力高,所以是使用壁厚为1mm程度的 壁厚较厚的U字传热管(外径7mm)。另外,在是氟利昂制冷剂的情 况下,使用壁厚为0.3mm程度的U字传热管(外径7mm)。为此, 难以使热交换器48的弯曲处的弯曲半径(为形成L字的弯曲处的弯 曲半径)变小,该变形例中,弯曲半径设定在80mm程度的值上。 另外,在是氟利昂制冷剂的U字传热管的情况下,弯曲半径通常设 定为50mm程度的值。
[0097]如图7所示,各热交换器48中设置有四条制冷剂流通路45、 45。各热交换器48中,四条制冷剂流通路45、45相互并联连接。 还有,各热交换器48中,四条制冷剂流通路45、45排列在室内风 扇39的轴向上。
[0098]各制冷剂流通路45,连接两条U字传热管而构成。各制冷剂流 通路45,以两次往返的形式蛇行于热交换器48的一端和另一端之 间。具体地讲,这样构成各制冷剂流通路45,热交换器48的肋片 46横向一端部和另一端部,让U字传热管的直管部纵方排列后, 再用半圆形传热管连接一端的U字传热管上端部和另一端U字传 热管的上端部。
[0099]壳主体26四个角部的一个上,各设置有一个联管箱51和一个 分流器52。从联管箱51延伸出的制冷剂配管,连接于设置在壳主 体26侧面的气体一侧连接口(省略图示)。从分流器52延伸出的制 冷剂配管,连接于设置在壳主体26侧面的液体一侧连接口(省略图 示)。
[0100]各热交换器48以有出入口的端部朝向联管箱51即分流器52 的方式布置。各热交换器48的四条制冷剂流通路45、45均为一端 的制冷剂出入口连接于联管箱51,另一端制冷剂出入口连接于分流 器52。还有,各热交换器48以肋片46横向的一端成为室内风扇 39的相反一侧另一端成为室内风扇39一侧的形式布置。
[0101]该变形例中,在两台“L”字形的热交换器48之间,通过出入 口49a、49b一侧的边从吹出口23吹出的空气之间的温度比较接近, 同时通过折回一侧的边从吹出口23吹出的空气之间的温度也比较 接近。也就是说,四个吹出口23中来自两个吹出口23的吹出空气 温度相互比较接近,同时从剩下两个吹出口23的吹出空气的温度 相互也比较接近。因此,不会再象现有技术那样从四个吹出口23 吹出的空气的温度大不相同,所以就可以抑制由于吹出口23而使 吹出的空气温度不同。
[0102]《发明的实施方式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本实施方式2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空 调机的室内机组10。以下说明与上述实施方式1不同之处。
[0103]本实施方式2中,如图8所示,热交换部38从俯视看去是由形 成为“口”字形的一台热交换器48构成的。热交换器48以围绕室 内风扇39侧方的形式布置。另外,这台热交换器48中,与上述实 施方式1的变形例一样,使用壁厚为1mm程度的U字传热管(外径 7mm)。还有,热交换器48的三处弯曲处,弯曲半径设定为80mm 程度的值。
[0104]如图9、图10所示,热交换器48中沿着热交换部38的四周方 向形成有八条制冷剂流通路45、45、...,八条制冷剂流通路45在 制冷剂回路80中相互并联连接。还有,八条制冷剂流通路45沿着 室内风扇39的轴向布置。这个实施方式2中,热交换部38中只存 在一个范围,即制冷剂回路80中相互并联连接的多条制冷剂流通 路45沿室内风扇39的轴向布置的范围(以下称为“并联通路布置 范围”)。并联通路布置范围,是从热交换器48的一端到另一端的 范围。并联通路布置范围的所有制冷剂流通路45,形成在一台热交 换器48中。
[0105]各制冷剂流通路45由一条U字传热管构成。各制冷剂流通路 45设置为直管部偏离肋片46的长边方向的状态。各制冷剂流通路 45中,出入口49a、49b中之一方位于肋片46的室内风扇39一侧(热 交换器48的内侧),出入口49a、49b中之另一方位于肋片46的室 内风扇39的相反一侧(热交换器48的外侧)。
[0106]热交换器48中,八条制冷剂流通路45中的四条制冷剂流通路 45中的每一条构成在热交换器48的一端有出入口49a、49b的第一 流通路45a,剩下的四条制冷剂流通路45中的每一条构成热交换器 48的另一端有出入口49a、49b的第二流通路45b。第一流通路45a 和第二流通路45b中,制暖运转中制冷剂流入的方向在热交换部38 的四周方向互为逆方向。上述并联通路布置范围,是由在一端存在 制暖运转时的制冷剂入口的第一流通路45a和在另一端存在制暖运 转时的制冷剂入口的第二流通路45b形成的一台热交换器48构成 的。并联通路布置范围中,所形成的第一流通路45a和第二流通路 45b的数量相等。并联通路布置范围中,第一流通路45a和第二流 通路45b交替排列在室内风扇39的轴向上。
[0107]另外,热交换器48的肋片46中,在第一流通路45a和第二流 通路45b之间形成有狭缝(slit)(省略图示)。肋片46中形成狭缝的原 因是,在制暖运转之期间,在贯通第一流通路45a的制冷剂的入口 附近和第二流通路45b的制冷剂的出口附近的肋片46、及在贯通第 一流通路45a的制冷剂的出口附近和第二流通路45b的制冷剂的入 口附近的肋片46中,因为第一流通路45a和第二流通路45b的温 度差变大,所以要抑制流过第一流通路45a的制冷剂和流过第二流 通路45b的制冷剂的热交换量变大。
[0108]壳主体26的四个角部中的一个上,设置有联管箱51和分流器 52。从联管箱51向热交换器48的一端和热交换器48的另一端各 延伸出四条制冷剂配管。从联管箱51向热交换器48的一端延伸出 的各制冷剂配管,连接于第一流通路45a外侧的出入口49a、49b。 从联管箱51向热交换器48的另一端延伸的各制冷剂配管,连接于 第二流通路45b外侧的出入口49a、49b。另一方面,从分流器52 向热交换器48的一端和热交换器48的另一端各延伸四条制冷剂配 管。从分流器52向热交换器48的一端延伸出的各制冷剂配管,连 接于第一流通路45a外侧的出入口49a、49b。从分流器52向热交 换器48的另一端延伸的各制冷剂配管,连接于第二流通路45b外 侧的出入口49a、49b。各制冷剂流通路45中,制暖运转中的入口 一侧的端部布置在室内风扇39的相反一侧,出口一侧的端部布置 在室内风扇39一侧。
[0109]本实施方式2中,在进行制暖运转之期间,流入联管箱51的制 冷剂分支到四条第一流通路45a和四条第二流通路45b。第一流通 路45a中,从热交换器48的一端流入的制冷剂流过肋片46横向的 外侧直管部,在另一端折回后流过内侧直管部向一端返回。在第二 流通路45b中,从热交换器48的另一端流入的制冷剂,流过外侧 直管部,在一端折回流过内侧直管部向另一端返回。制暖运转中的 各流通路45a、45b中,在有出口和入口的一侧,在热交换器48内 侧加热的空气和外侧制冷剂的温度差较大,通过的空气的温度就会 变得比较高。
[0110]-实施方式2的效果-本实施方式2中,刚刚流入制冷剂流通路45的高温制冷剂分 别流过制暖运转中的并联通路布置范围的两端。在此,在制暖运转 中的并联通路布置范围中制冷剂流入的朝向在所有的制冷剂流通 路45都一样的现有的情况下,在进行制暖运转之期间,高温制冷 剂只流过并联通路布置范围一方的端部。为此,在进行制暖运转之 期间,通过并联通路布置范围一方端部的空气和通过并联通路布置 范围另一方端部的空气的温度差就变得比较大,吹出空气的温度就 会因为吹出部16的位置不同而变得不同。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2 中,是在并联通路布置范围两端流过刚刚流入制冷剂流通路45的 高温制冷剂,所以通过并联通路布置范围的一方端部的空气和通过 并联通路布置范围的另一方端部的空气空气的温度差不会变得那 么大。因此,就可以抑制由于吹出部16的位置而使吹出空气的温 度不同。并且,缓和了由于室内位置吹拂到室内人的吹出空气的温 度有温度差的状态,所以就可以提高室内人的舒适性。
[0111]还有,本实施方式2中,在上述并联通路布置范围的一端和另 一端,第一流通路45a或者是第二流通路45b中制暖运转中的制冷 剂入口数量相同。为此,通过并联通路布置范围一方端部的空气和 通过并联通路布置范围的另一方端部的空气的温度差就可以更小, 就可以抑制由于吹出部16的位置而使吹出空气的温度不同。
[0112]还有,本实施方式2中,并联通路布置范围的各端部中,制暖 运转中制冷剂入口在其端部的制冷剂流通路45、和制暖运转中制冷 剂不在其端部的制冷剂流通路45,沿着室内风扇39的轴向交替存 在。为此,在进行制暖运转之期间,并联通路布置范围的各端部中, 通过制冷剂入口在其端部的制冷剂流通路45周边的温度较高的空 气和通过制冷剂入口不在其端部的制冷剂流通路45周边温度不那 么高的空气容易混合,所以就可以一定吹出空气的温度。
[0113]-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说明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如图11所示,该变形例1的热交 换部38是由从室内风扇39的轴向看去形成为“L”字形的两台热 交换器48构成的。两台热交换器48夹着室内风扇39相向而设。
[0114]如图12、图13所示,各热交换器48中形成有沿着热交换部38 的四周方向延伸的四条制冷剂流通路45、45、...。四条制冷剂流通 路45在制冷剂回路80中相互并联连接。还有,四条制冷剂流通路 45,沿着室内风扇39的轴向布置。该变形例1中,热交换部38中, 存在两条制冷剂回路80中相互并联连接的多条制冷剂流通路45沿 着室内风扇39的轴向布置的并联通路布置范围。各并联通路布置 范围,是从热交换器48的一端到另一端为止的范围。各并联通路 布置范围的全部制冷剂流通路45形成在一台热交换器48中。与上 述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一样,各制冷剂流通路45是通过连接两条 U字传热管而构成的。
[0115]各热交换器48中,四条制冷剂流通路45中的两条制冷剂流通 路45的每一条构成在热交换器48一端有出入口49a、49b的第一 流通路45a,剩下的两条制冷剂流通路45的每一条构成热交换器 48的另一端有出入口49a、49b的第二流通路45b。第一流通路45a 和第二流通路45b中,制暖运转中制冷剂流入的朝向在热交换部38 的四周方向中互为逆方向。上述并联通路布置范围,所形成的第一 流通路45a和第二流通路45b数量相等。并联通路布置范围中,第 一流通路45a和第二流通路45b交替地排列在室内风扇39的轴向 上。
[0116]壳主体26的四个角部中对角位置的两个内,各设置有一个联管 箱51和一个分流器52。两台热交换器48a、48b布置为有第一流通 路45a的出入口49a、49b的端部朝向一方的角部的联管箱51及分 流器52,有第二流通路45b的出入口49a、49b的端部朝向另一方 的角部的联管箱51及分流器52。第一流通路45a中,一方角部的 联管箱51和分流器52连接在一起。第二流通路45b中,另一方角 部的联管箱51和分流器52连接在一起。各制冷剂流通路45中, 在室内风扇39的相反一侧的出入口49a、49b上连接有联管箱51, 在室内风扇39一侧的出入口49a、49b上连接分流器52。
[0117]该变形例1中,在进行制暖运转之期间,流入一方的联管箱51 的制冷剂分支到两台热交换器48a、48b中,在各热交换器48a、48b 中再分支到两条第一流通路45a。还有,流入另一方的联管箱51 的制冷剂也分支到两台热交换器48a、48b中,在各热交换器48a、 48b中再分支到两条第二流通路45b。各热交换器48的第一流通路 45a中,从热交换器48的一端流入的制冷剂,在从一端和另一端之 间经过两个往返,通过从热交换器48的一端延伸的制冷剂配管流 入分流器52。第二流通路45b中,在从热交换器48的另一端流入 的制冷剂从一端和另一端之间经过两个往返,通过从热交换器48 的另一端延伸的制冷剂配管流入分流器52。
[0118]-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说明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如图14所示,该变形例2的热交 换器48中,第一流通路45a布置在靠近室内风扇39的轴向的一端 (靠近图14中的上端)的位置上,第二流通路45b布置在靠近室内风 扇39的轴向的另一端(靠近图14中的下端)的位置上。
[0119]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2一样,该变形例2中热交换部38是由 从俯视看去形成为“口”字形的一台热交换器48构成的,但是, 如上述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一样,热交换部38还可以由“L”字 形的热交换器48a、48b构成。
[0120]该变形例2中,第一流通路45a,集中布置在热交换器48中室 内风扇39的轴向的一端,第二流通路45b,集中布置在热交换器 48中的室内风扇39的轴向的另一端。
[0121]在此,制作热交换器48之际,通过用冲压加工在肋片46上开 孔形成从肋片46的一个面突出的近似筒状部分(所谓的肋片环(fin collar))。筒状部分成为,基端部越接近基端越扩大的形状。筒状部 分,形成为越朝向插入肋片46的U字传热管一侧的面越扩大。因 此,如上述实施方式2那样,在将第一流通路45a和第二流通路45b 沿着室内风扇39的轴向交替排列的情况下,从肋片46一方的面突 出的筒状部分、和从另一方的面突出的筒状部分,在室内风扇39 的轴向交替排列,必须形成为筒状部分,形成筒状部分的作业变得 繁杂。
[0122]相对于此,该变形例中,各种制冷剂流通路45集中布置。为此, 从肋片46一方的面突出的筒状部分、和从另一方的面突出的筒状 部分,分别集中在肋片46的上侧和下侧,所以就可以简化肋片46 上形成筒状部分的作业。
[0123]说明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3。如图15所示,该变形例3中,热 交换部38是由只形成有第一流通路45a的第一热交换器48a、和只 形成有第二流通路45b的第二热交换器48b的两台热交换器构成。 第一热交换器48a上形成有四条第一流通路45a。第二热交换器48b 上形成有四条第二流通路45b。第一流通路45a和第二流通路45b 相邻布置在室内风扇39的轴向上。
[0124]另外,如图16所示,热交换部38还可以由与制冷剂流通路45 数量相等的八个热交换器48、48、...构成。八个热交换器48、48、... 中,第一热交换器48a和第二热交换器48b布置为在室内风扇39 的轴向上交替地排列。
[0125]该变形例3中,第一流通路45a和第二流通路45b形成于热交 换部38中不同的热交换器48a、48b内。在此,在使第一流通路45a 和第二流通路45b形成在同一个热交换器48中的情况下,是在一 台热交换器48中形成两种制冷剂流通路45,所以制作热交换器48 的工序复杂。相对于此,该变形例3中,第一流通路45a和第二流 通路45b形成在不同的热交换器48a、48b中,各热交换器48a、48b 中只形成一种制冷剂流通路45即可,所以就可以回避制作各热交 换器48a、48b工序的复杂。
[0126]《其它的实施方式》上述实施方式,还可以构成为以下的变形例。
[0127]如图17所示,上述实施方式,吹出部16可以由沿着热交换部 38的整个周围形成的一个吹出口23构成。这种情况,壳体34中吹 出口23上游一侧,分别形成有四条主吹出通路24a和四条副吹出 通路24b。各主吹出通路24a沿着壳体34的各边形成。各副吹出通 路24b形成在壳体34的角部。这个实施方式中,沿着热交换部38 周围形成的吹出部16,与沿着壳体34的下表面各边分开的四个吹 出口23的室内机组10相比,吹出面积变广。因此,可以降低从吹 出口23吹出的空气的风速,所以降低了吹出时发出的声音,从静 音方面来考虑提高了室内人的舒适性,还降低了从吹出口23吹出 的吹拂室内人的空气的风速在气流感方面提高了室内人的舒适性。
[0128]另外,以上的实施方式,本质上是优选的示例,本发明无意限 制它的适用物、或者是它的用途范围。-产业上的实用性-
[0129]综上所述,本发明对形成有向相互不同的多个方向吹出空气的 吹出部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是有用的。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