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铁路轨道 / 道砟 / 半自动闭塞铁路钢轨断轨监测系统及方法

半自动闭塞轨断轨监测系统及方法

阅读:692发布:2021-12-10

专利汇可以提供半自动闭塞轨断轨监测系统及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揭示了一种半自动闭塞 铁 路 钢 轨断轨监测系统及方法,所述监测系统设置至少一监测区间,每个监测区间设置监测设备;所述监测设备包括直流电源、监控主机、信息采集模 块 、数据传输模块;所述监控主机分别连接直流电源、信息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若干钢轨直流 电阻 、若干钢轨 短路 线、 电路 保护压敏电阻、低频扼 流线 圈、调节限流电阻;所述监测区间被分为若干段,两个钢轨分别为第一钢轨、第二钢轨;第一钢轨、第二钢轨各段分别设有钢轨直流电阻,第一钢轨的各段钢轨还分别通过短路电阻连接第二钢轨的对应分段。本发明提出的半自动闭塞铁路钢轨断轨监测系统及方法,可对钢轨断轨进行实施监控,确保铁路交通的安全性。,下面是半自动闭塞轨断轨监测系统及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半自动闭塞轨断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系统设置至少一监测区间,每个监测区间设置监测设备;
每套监测设备均采取双套冗余方式,分主用和备用,一套设备故障,备用设备自动投入使用,并发出声光报警,提示现场设备故障;
所述监测设备包括直流电源、监控主机、信息采集模、GPRS数据传输模块;所述监控主机分别连接直流电源、信息采集模块、GPRS数据传输模块;
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若干钢轨直流电阻、若干钢轨短路线、电路保护压敏电阻、50Hz低频扼流线圈、调节限流电阻;
所述监测区间内的两个钢轨每间隔一公里分为一段;两个钢轨分别为第一钢轨、第二钢轨,被等分的第一钢轨的各段与第二钢轨的对应各段相互对称;
第一钢轨、第二钢轨各段分别设有钢轨直流电阻,第一钢轨的各段钢轨还分别通过短路电阻连接第二钢轨的对应分段;
所述直流电源为24V16A的直流电源,通过所述调节限流电阻和50Hz低频扼流线圈直接与钢轨连接,轨面并联所述电路保护压敏电阻;
所述调节限流电阻主要是用来在列车通过时过流保护,50Hz低频扼流圈起到抑制50Hz牵引电流流入直流电源,电路保护压敏电阻用来防止高电压反向击穿直流电源,起到保护和防雷的作用;
每间隔一公里安装一个钢轨直流电阻,作为分流电阻;当断轨点在分流电阻前,断轨后该分流电阻就没有电流流过,总电流瞬间减小,用以区分断轨位置,精确定位在一公里范围内;
各段钢轨的最远点安装钢轨短路线,监测钢轨短路线流过的电流,未发生断轨,钢轨短路线有电流流过,发生断轨后,该钢轨短路线无电流,用于监测是否发生断轨;
发生断轨时,通过这种采集得到可靠监测报警条件,并通过电流减少的瞬间变化区分断轨点的具体位置;
送电端断轨报警信息采集方式采用两种:一是送电端钢轨引接线穿过直流空心传感器,检测流过钢轨引接线的电流变化;二是在送电端限流电阻上的电压的变化。用这两种变化情况都可以作为断轨报警信息;报警信息经监控主机处理后传输到工务段调度中心计算机分析、处理;
受电端断轨报警信息采集相对简单,只需将钢轨短路线穿过直流空传感器,通过直流空心传感器采集钢轨短路线电流流过的数据,判断有无电流,“有”电流钢轨未发生断轨,“无”电流则发生钢轨断轨;将这两个“有”“无”的信息发送到工务段调度中心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
当感应到列车进入监测区间,压上断轨监测区段时,轮对短路钢轨,送电端电流加大,送电端电流大到一定值后,送电端设备停止向钢轨送电;由于车列压上监测区段无法监测断轨状态,监测系统停止钢轨断轨监测;一是保护送电端电源不过载;二是节约既有电能,延长监测时间;
因区间线路没有交流电源,采用太阳能电池蓄电池供电;由于电池供电原因,发送端的电流不能一直连续,为保证电源供电时间,减少电源消耗,采用间断监测的方法,每10分钟监测1分钟,间断监测时间可根据电源供电情况自行设定,以达到既减少电源消耗的目的,又能完成断轨监测的作用;
气化牵引区段抗干扰,一是由于采用的是直流电,电气化的50Hz干扰源和多次谐波与直流回路干扰小,发送端设置低频扼流线圈扼制50Hz干扰电源设备;二是两根钢轨阻抗不平衡会造成钢轨压差大,从送电端开始,每公里的并联电阻和远端的短路线,两钢轨间直流电阻小,使两根钢轨基本做到平衡;
在安装直流钢轨断轨监测设备前,要对既有钢轨阻抗和道砟电阻进行测试:
1.对需要监测区段的钢轨阻抗和道砟电阻的测试方法采用直流开路、短路法测试;
2.测试方法:
(1)在受电端开路时,在送电端测量轨面电压Uks(V)和送电端电流Iks(A);
(2)在在受电端短路时,在送电端测量轨面电压Uds(V)和送电端电流Ids(A);
(3)无论开路或短路,送电端电压和电流均进行正、反极性的测量,然后取其平均值,以消除迷流的影响;
3.计算方法:
根据测量出的Uks,Iks,Uds,Ids和钢轨长度l进行计算:
rk=RB×γ
其中,Rks为开路电阻,Rds为短路电阻,RB为波电阻,γ为传播常数,l为轨道电路长度,rk为钢轨电阻,rd为道为道碴电阻;
测量监测区段的钢轨阻抗和道碴电阻后,正确配置每公里的短路电阻,确保远端短路线和每个并联电阻的电流在200mA~500mA左右,提高监测断轨的可靠性;
所述直流电源采用太阳能供电的恒流恒压电路,太阳能供电的恒流恒压电路包括太阳能充电电路、恒压恒流控制电路;太阳能充电电路包括太阳能电池电压电流检测电路、充电变换电路;
太阳能电池电压电流检测电路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第一保险丝F1、第四芯片U4、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十四电阻R14、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十八电容C18,其中第一保险丝F1起安全防护作用,防止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异常引起其他电路损坏,第四芯片U4为电流检测芯片,是一款精密电流传感放大器,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组成分压电路,根据测量分压大小可计算出太阳能电池的电压信息;第一保险丝F1连接至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太阳能电池板的负极接地,第四电阻R4连接至第一保险丝F1的另一端与第四场效应管Q4的漏极,第二电阻R2与第三电阻R3串联组成分压电路,第三电容C3并联连接至第三电阻R3的两端,第四芯片U4的第一引脚连接至第四场效应管Q4的漏极上,第十八电容C18连接至第四芯片U4的第一引脚与第八引脚之间,第一芯片U4的第二引脚接电源+5V,第二电容C2连接至第四芯片U4的第二引脚与第四引脚之间,第四芯片U4的第四引脚接地,第四芯片U4的第五引脚接处理器AD引脚计算出电流大小;充电变换电路把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电压转换为电池充电所需要的稳定的充电电压,由于太阳能电池随着阳光变化产生的电压发生变化不利于充电的利用,为了提高太阳能利用率以及充电效率采用boost升压电路将太阳能电池板的电压升高到储电电池充电所需电压再进行充电;充电变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一电阻R1、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四场效应管Q4、第五场效应管Q5、第一电感L1、第二保险丝F2、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八二极管D8、第一储电电池BT1、第一集成电路HR2104;
其中第四场效应管Q4、第五场效应管Q5为N型MOS管,由于其开关速度快,在BOOST升压电路中起开关作用,第一集成电路HR2104为MOS管开关驱动芯片;第一电容C1与第一电阻R1串联连接至第四场效应管Q4的漏极与源极之间,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至第四场效应管Q4的栅极上,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至ICI的第七引脚上,第五电阻R5并联连接至第六二极管D6的两端,第四场效应管Q4的源极连接至第五场效应管Q5的漏极上,第五场效应管Q5的漏极接地,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至第五场效应管Q5的栅极上,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至第一集成电路HR2104的第五引脚上,第六电阻并联连接至第七二极管D7的两端,第五电容并联连接至第一集成电路HR2104的第六引脚与第八引脚之间,第一集成电路HR2104的第一引脚接电源12V,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至电源12V,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至第一集成电路HR2104的第八引脚上,第一集成电路HR2104的第四引脚接地,第一电感L1连接至第五场效应管Q5的源极与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之间,第六电容C6连接至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与地之间,第二保险丝F2连接至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与第一储电电池BT1的正极之间,第一储电电池BT1的负极接地;通过对第一集成电路HR2104的控制即可控制充电变换电路工作,将太阳能电池输出的电压变换到充电电池BT1的充电电压,第二保险丝F2起对储电电池的防护作用,防止电路异常造成储电电池或者其他元件损坏;
恒压恒流控制电路包括储电电池输出控制电路、正负5V电压转换模块、DA转换电路、AD转换电路、电流恒定控制电路、电压恒定控制电路;
储电电池输出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芯片U1、第二芯片U2、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可控管Q1、第二可控硅管Q2、第十电容C10、第二十三电容C23、第二十四电容C24,其中第一芯片U1、第二芯片U2为光电隔离耦合芯片,用于保护控制电路,将控制电路与被控制电路通过光电耦合进行隔离保护,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为肖特基二极管,第一可控硅管Q1、第二可控硅管Q2为晶闸管;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至第一芯片U1的接收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芯片U1的接收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至第一可控硅管Q1的控制极,第一可控硅Q1的阳极连接至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一可控硅Q1的阴极连接至第二二极管Q2的正极同时与第二可控硅Q2的阳极相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至第二芯片U2的接收三极管的集电极上,第二芯片U2的接收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至第二可控硅管Q2的控制极,第十五电阻R15连接至第三接口J3的第四引脚与第一芯片U1的发射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接,第十六电阻R16连接至第三接口J3的第四引脚与第二芯片U2的发射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接,第一芯片U1的发射二极管负极与第二芯片U2的发射二极管负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二十三电容C23、第二十四电容C24、第十电容C10并联连接至第二可控硅管Q2的阴极与地之间,通过控制第三接口J3的第四引脚输出电平的高低,可控制储电电池是否输出电压;正负5V电压转换模块主要为电路中各芯片的工作提供正负5V工作电压,正负5V电压转换模块包括第二集成芯片IC2、第四集成芯片IC4、第二电感L2、第九电容C9、第十九电容C19、第二十电容C20、第二十一电容C21、第二十二电容C22、第二十七电容C27;其中第二集成芯片IC2是一种固定电压(5V)三端集成稳压器,输入电压可达30-35V,输出电流可达到100mA,无需外接元件,内部热过载保护,内部短路电流限制,方便电路设计,IC4是一款电荷反极性开关集成稳压器,可以将正输入的电压变换成负输出电压,可以把负输入电压转换为正输出电压,本设计将正5V电压转换为-5V电压;第十九电容C19连接至第四集成芯片IC4的第二引脚与第四引脚之间,第二十一电容C21连接至第四集成芯片IC4的第三引脚与第五引脚之间,第四集成芯片IC4的第三引脚接地,第二电感L2连接至第四集成芯片IC4的第五引脚与输出-5V之间,第二十电容C20连接至第四集成芯片IC4的第八引脚与地之间,第四集成芯片IC4的第八引脚连接至第二集成芯片IC2的第四引脚上,第二十二电容C22连接至第二集成芯片IC2的第三引脚与地之间,第二集成芯片IC2的第三引脚连接至第八电阻R8与第七电阻R7的分压处电源,第九电容C9与第二十五电容C25并联连接至第二集成芯片IC2的第四引脚与地之间,第二集成芯片IC2的第一引脚接地,第二集成芯片IC2的第四引脚输出电源+5V;
DA转换电路包括第三集成芯片IC3、第五集成芯片IC5、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八电容C18,其中第三集成芯片IC3为12位双路DAC,串行输入、可编程稳定时间等,第五集成芯片IC5为基准稳压芯片,为第三集成芯片IC3工作提供基准稳压源;第十二电容C12连接至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六引脚与地之间,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一引脚连接至第三接口P3的第一引脚上,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第三接口P3的第二引脚上,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三引脚连接至第三接口P3的第三引脚上,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四引脚输出数模转换后的模拟输出信号,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五引脚接地,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六引脚连接至第五集成芯片IC5的第六引脚,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七引脚输出数模转换后的模拟输出信号,输出数模转换后的模拟输出信号的第八引脚接电源+5V,第十五电容C15连接至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八引脚与地之间,第五集成芯片IC5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电源+5V,第五集成芯片IC5的第四引脚接地,第五集成芯片IC5的第六引脚输出基准稳压电压供第三集成芯片IC3工作提供基准参考电压;
AD转换电路包括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六集成芯片IC6、第七集成芯片IC7、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其中第六集成芯片IC6为基准稳压芯片,第七集成芯片IC7为AD芯片即模数转换芯片,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方便与处理器的处理;第十六电容C16连接至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八引脚与地之间,第十七电容C17连接至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一引脚与地之间,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一引脚、第七引脚、第九引脚均相连接,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六引脚、第十引脚、第十一引脚接地,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十二引脚连接至第三接口P3的第五引脚上,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十三引脚连接至第三接口P3的第六引脚上,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十四引脚连接至第三接口P3的第七引脚上,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十五引脚连接至第三接口P3的第八引脚上,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十六引脚连接至第三接口P3的第九引脚上,第十九电阻R19连接至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五引脚与地之间,第二十电阻R10连接至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四引脚与地之间,第二十一电阻R21连接至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三引脚与地之间,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第三芯片U3的第五引脚上,第六集成芯片IC6的第四引脚接地,第六集成芯片IC6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电源+5V,第六集成芯片IC6的第六引脚输出基准稳压电源为第七集成芯片IC7工作提供基准参考电压;
电流恒定控制电路包括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一集成芯片IC1、第八电容C8、第十四电容C14、第三芯片U3、第四二极管D4、第三场效应管Q3,其中第九电阻R9为取样电路,采用电阻值小,功率大的高精度电阻,第一集成芯片IC1为差分放大器,通过调节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可改变差分放大器的放大倍数,第三芯片U3为高速运算放大器,本电路中作为高速比较器使用;第九电阻R9连接至第一集成芯片IC1的第二引脚与第三引脚之间,第十电阻R10与第十一电阻R11并联连接至第一集成芯片IC1的第一引脚与第八引脚之间,第八电容C8连接至第一集成芯片IC1的第七引脚与地之间,第一集成芯片IC1的第四引脚接电源-5V,第十四电容C14连接至第一集成芯片IC1的第四引脚与地之间,第一集成芯片IC1的第六引脚连接至第三芯片U3的第二引脚上,第十八电阻R18连接至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四引脚与第三芯片U3的第三引脚之间,第三芯片U3的第八引脚接电源-
5V,第四引脚接电源+5V,第三芯片U3的第一引脚接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上,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至第三场效应管Q3的栅极上,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至第一集成芯片IC1的第三引脚上;通过检测第九电阻R9两端电压,经过第一集成芯片IC1的放大与第三集成芯片IC3输出的模拟信号经过高速比较进行处理,当电流变小时,使第三场效应管Q3导通频率增加,电源输出,使电流增加,当电流变大时,使第三场效应管Q3导通频率减小,减少电源输出时间,使电流较低,经过高速调节可使系统的电流处于恒定状态;
电压恒定控制电路包括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接口J2、第三芯片U3、第三二极管D3、第十七电阻R17;其中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二十二电阻构成分压电路,可得到输出电压的分压信息,第二接口J2为恒压恒流电源的输出接口;第十二电阻R12与第十三电阻R13串联连接至第一集成芯片IC1的第二引脚与第三芯片U3的第五引脚之间,第二十二电阻R22连接至第三芯片U3的第五引脚与地之间,第十七电阻R17连接至第三集成电路IC3输出的模拟信号与第三芯片U3的第六引脚之间,第三芯片U3的第七引脚连接至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上,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至第三场效应管Q3的正极;通过检测第二十二电阻上的电压与第三集成芯片IC3输出的模拟信号经过高速比较进行处理,当电压变小时,使第三场效应管Q3导通频率增加,电源输出,使电压增加,当电压变大时,使第三场效应管Q3导通频率减小,减少电源输出时间,使电压变低,经过高速调节可使系统的电压处于恒定状态。
2.一种半自动闭塞铁路钢轨断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系统设置至少一监测区间,每个监测区间设置监测设备;
所述监测设备包括直流电源、监控主机、信息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所述监控主机分别连接直流电源、信息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
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若干钢轨直流电阻、若干钢轨短路线、电路保护压敏电阻、低频扼流线圈、调节限流电阻;
所述监测区间被分为若干段,两个钢轨分别为第一钢轨、第二钢轨;
第一钢轨、第二钢轨各段分别设有钢轨直流电阻,第一钢轨的各段钢轨还分别通过短路电阻连接第二钢轨的对应分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自动闭塞铁路钢轨断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流电源为24V16A的直流电源,通过所述调节限流电阻和50Hz低频扼流线圈直接与钢轨连接,轨面并联所述电路保护压敏电阻;
所述调节限流电阻主要是用来在列车通过时过流保护,50Hz低频扼流圈起到抑制50Hz牵引电流流入直流电源,电路保护压敏电阻用来防止高电压反向击穿直流电源,起到保护和防雷的作用;
每间隔一公里安装一个钢轨直流电阻,作为分流电阻;当断轨点在分流电阻前,断轨后该分流电阻就没有电流流过,总电流瞬间减小,用以区分断轨位置,精确定位在一公里范围内;
各段钢轨的最远点安装钢轨短路线,监测钢轨短路线流过的电流,未发生断轨,钢轨短路线有电流流过,发生断轨后,该钢轨短路线无电流,用于监测是否发生断轨;
发生断轨时,通过这种采集得到可靠监测报警条件,并通过电流减少的瞬间变化区分断轨点的具体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自动闭塞铁路钢轨断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送电端断轨报警信息采集方式采用两种:一是送电端钢轨引接线穿过直流空心传感器,检测流过钢轨引接线的电流变化;二是在送电端限流电阻上的电压的变化。用这两种变化情况都可以作为断轨报警信息;报警信息经监控主机处理后传输到工务段调度中心计算机分析、处理;
受电端断轨报警信息采集相对简单,只需将钢轨短路线穿过直流空传感器,通过直流空心传感器采集钢轨短路线电流流过的数据,判断有无电流,“有”电流钢轨未发生断轨,“无”电流则发生钢轨断轨;将这两个“有”“无”的信息发送到工务段调度中心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自动闭塞铁路钢轨断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感应到列车进入监测区间,压上断轨监测区段时,轮对短路钢轨,送电端电流加大,送电端电流大到设定值后,送电端设备停止向钢轨送电;由于车列压上监测区段无法监测断轨状态,监测系统停止钢轨断轨监测;一是保护送电端电源不过载;二是节约既有电能,延长监测时间;
因区间线路没有交流电源,采用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供电;由于电池供电原因,发送端的电流不能一直连续,为保证电源供电时间,减少电源消耗,采用间断监测的方法,每间隔设定时间t1监测设定时间t2,间断监测时间可根据电源供电情况自行设定,以达到既减少电源消耗的目的,又能完成断轨监测的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自动闭塞铁路钢轨断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电气化牵引区段抗干扰,一是由于采用的是直流电,电气化的50Hz干扰源和多次谐波与直流回路干扰小,发送端设置低频扼流线圈扼制50Hz干扰电源设备;二是两根钢轨阻抗不平衡会造成钢轨压差大,从送电端开始,每公里的并联电阻和远端的短路线,两钢轨间直流电阻小,使两根钢轨基本做到平衡。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自动闭塞铁路钢轨断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安装直流钢轨断轨监测设备前,要对既有钢轨阻抗和道砟电阻进行测试:
对需要监测区段的钢轨阻抗和道砟电阻的测试方法采用直流开路、短路法测试;
测试方法包括:
(1)在受电端开路时,在送电端测量轨面电压Uks(V)和送电端电流Iks(A);
(2)在在受电端短路时,在送电端测量轨面电压Uds(V)和送电端电流Ids(A);
(3)无论开路或短路,送电端电压和电流均进行正、反极性的测量,然后取其平均值,以消除迷流的影响;
计算方法:
根据测量出的Uks,Iks,Uds,Ids和钢轨长度l进行计算:
rk=RB×γ
其中,Rks为开路电阻,Rds为短路电阻,RB为波电阻,γ为传播常数,l为轨道电路长度,rk为钢轨电阻,rd为道为道碴电阻;
测量监测区段的钢轨阻抗和道碴电阻后,正确配置每公里的短路电阻,确保远端短路线和每个并联电阻的电流在200mA~500mA左右,提高监测断轨的可靠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自动闭塞铁路钢轨断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套监测设备均采取双套冗余方式,分主用和备用,一套设备故障,备用设备自动投入使用,并发出声光报警,提示现场设备故障。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自动闭塞铁路钢轨断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流电源采用太阳能供电的恒流恒压电路,太阳能供电的恒流恒压电路包括太阳能充电电路、恒压恒流控制电路;太阳能充电电路包括太阳能电池电压电流检测电路、充电变换电路;
太阳能电池电压电流检测电路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第一保险丝F1、第四芯片U4、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十四电阻R14、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十八电容C18,其中第一保险丝F1起安全防护作用,防止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异常引起其他电路损坏,第四芯片U4为电流检测芯片,是一款精密电流传感放大器,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组成分压电路,根据测量分压大小可计算出太阳能电池的电压信息;第一保险丝F1连接至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太阳能电池板的负极接地,第四电阻R4连接至第一保险丝F1的另一端与第四场效应管Q4的漏极,第二电阻R2与第三电阻R3串联组成分压电路,第三电容C3并联连接至第三电阻R3的两端,第四芯片U4的第一引脚连接至第四场效应管Q4的漏极上,第十八电容C18连接至第四芯片U4的第一引脚与第八引脚之间,第一芯片U4的第二引脚接电源+5V,第二电容C2连接至第四芯片U4的第二引脚与第四引脚之间,第四芯片U4的第四引脚接地,第四芯片U4的第五引脚接处理器AD引脚计算出电流大小;充电变换电路把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电压转换为电池充电所需要的稳定的充电电压,由于太阳能电池随着阳光变化产生的电压发生变化不利于充电的利用,为了提高太阳能利用率以及充电效率采用boost升压电路将太阳能电池板的电压升高到储电电池充电所需电压再进行充电;充电变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一电阻R1、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四场效应管Q4、第五场效应管Q5、第一电感L1、第二保险丝F2、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八二极管D8、第一储电电池BT1、第一集成电路HR2104;
其中第四场效应管Q4、第五场效应管Q5为N型MOS管,由于其开关速度快,在BOOST升压电路中起开关作用,第一集成电路HR2104为MOS管开关驱动芯片;第一电容C1与第一电阻R1串联连接至第四场效应管Q4的漏极与源极之间,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至第四场效应管Q4的栅极上,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至ICI的第七引脚上,第五电阻R5并联连接至第六二极管D6的两端,第四场效应管Q4的源极连接至第五场效应管Q5的漏极上,第五场效应管Q5的漏极接地,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至第五场效应管Q5的栅极上,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至第一集成电路HR2104的第五引脚上,第六电阻并联连接至第七二极管D7的两端,第五电容并联连接至第一集成电路HR2104的第六引脚与第八引脚之间,第一集成电路HR2104的第一引脚接电源12V,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至电源12V,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至第一集成电路HR2104的第八引脚上,第一集成电路HR2104的第四引脚接地,第一电感L1连接至第五场效应管Q5的源极与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之间,第六电容C6连接至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与地之间,第二保险丝F2连接至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与第一储电电池BT1的正极之间,第一储电电池BT1的负极接地;通过对第一集成电路HR2104的控制即可控制充电变换电路工作,将太阳能电池输出的电压变换到充电电池BT1的充电电压,第二保险丝F2起对储电电池的防护作用,防止电路异常造成储电电池或者其他元件损坏;
恒压恒流控制电路包括储电电池输出控制电路、正负5V电压转换模块、DA转换电路、AD转换电路、电流恒定控制电路、电压恒定控制电路;
储电电池输出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芯片U1、第二芯片U2、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可控硅管Q1、第二可控硅管Q2、第十电容C10、第二十三电容C23、第二十四电容C24,其中第一芯片U1、第二芯片U2为光电隔离耦合芯片,用于保护控制电路,将控制电路与被控制电路通过光电耦合进行隔离保护,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为肖特基二极管,第一可控硅管Q1、第二可控硅管Q2为晶闸管;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至第一芯片U1的接收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芯片U1的接收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至第一可控硅管Q1的控制极,第一可控硅Q1的阳极连接至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一可控硅Q1的阴极连接至第二二极管Q2的正极同时与第二可控硅Q2的阳极相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至第二芯片U2的接收三极管的集电极上,第二芯片U2的接收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至第二可控硅管Q2的控制极,第十五电阻R15连接至第三接口J3的第四引脚与第一芯片U1的发射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接,第十六电阻R16连接至第三接口J3的第四引脚与第二芯片U2的发射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接,第一芯片U1的发射二极管负极与第二芯片U2的发射二极管负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二十三电容C23、第二十四电容C24、第十电容C10并联连接至第二可控硅管Q2的阴极与地之间,通过控制第三接口J3的第四引脚输出电平的高低,可控制储电电池是否输出电压;正负5V电压转换模块主要为电路中各芯片的工作提供正负5V工作电压,正负5V电压转换模块包括第二集成芯片IC2、第四集成芯片IC4、第二电感L2、第九电容C9、第十九电容C19、第二十电容C20、第二十一电容C21、第二十二电容C22、第二十七电容C27;其中第二集成芯片IC2是一种固定电压(5V)三端集成稳压器,输入电压可达30-35V,输出电流可达到100mA,无需外接元件,内部热过载保护,内部短路电流限制,方便电路设计,IC4是一款电荷泵反极性开关集成稳压器,可以将正输入的电压变换成负输出电压,可以把负输入电压转换为正输出电压,本设计将正5V电压转换为-5V电压;第十九电容C19连接至第四集成芯片IC4的第二引脚与第四引脚之间,第二十一电容C21连接至第四集成芯片IC4的第三引脚与第五引脚之间,第四集成芯片IC4的第三引脚接地,第二电感L2连接至第四集成芯片IC4的第五引脚与输出-5V之间,第二十电容C20连接至第四集成芯片IC4的第八引脚与地之间,第四集成芯片IC4的第八引脚连接至第二集成芯片IC2的第四引脚上,第二十二电容C22连接至第二集成芯片IC2的第三引脚与地之间,第二集成芯片IC2的第三引脚连接至第八电阻R8与第七电阻R7的分压处电源,第九电容C9与第二十五电容C25并联连接至第二集成芯片IC2的第四引脚与地之间,第二集成芯片IC2的第一引脚接地,第二集成芯片IC2的第四引脚输出电源+5V;
DA转换电路包括第三集成芯片IC3、第五集成芯片IC5、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八电容C18,其中第三集成芯片IC3为12位双路DAC,串行输入、可编程稳定时间等,第五集成芯片IC5为基准稳压芯片,为第三集成芯片IC3工作提供基准稳压源;第十二电容C12连接至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六引脚与地之间,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一引脚连接至第三接口P3的第一引脚上,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第三接口P3的第二引脚上,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三引脚连接至第三接口P3的第三引脚上,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四引脚输出数模转换后的模拟输出信号,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五引脚接地,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六引脚连接至第五集成芯片IC5的第六引脚,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七引脚输出数模转换后的模拟输出信号,输出数模转换后的模拟输出信号的第八引脚接电源+5V,第十五电容C15连接至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八引脚与地之间,第五集成芯片IC5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电源+5V,第五集成芯片IC5的第四引脚接地,第五集成芯片IC5的第六引脚输出基准稳压电压供第三集成芯片IC3工作提供基准参考电压;
AD转换电路包括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六集成芯片IC6、第七集成芯片IC7、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其中第六集成芯片IC6为基准稳压芯片,第七集成芯片IC7为AD芯片即模数转换芯片,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方便与处理器的处理;第十六电容C16连接至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八引脚与地之间,第十七电容C17连接至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一引脚与地之间,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一引脚、第七引脚、第九引脚均相连接,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六引脚、第十引脚、第十一引脚接地,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十二引脚连接至第三接口P3的第五引脚上,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十三引脚连接至第三接口P3的第六引脚上,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十四引脚连接至第三接口P3的第七引脚上,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十五引脚连接至第三接口P3的第八引脚上,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十六引脚连接至第三接口P3的第九引脚上,第十九电阻R19连接至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五引脚与地之间,第二十电阻R10连接至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四引脚与地之间,第二十一电阻R21连接至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三引脚与地之间,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第三芯片U3的第五引脚上,第六集成芯片IC6的第四引脚接地,第六集成芯片IC6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电源+5V,第六集成芯片IC6的第六引脚输出基准稳压电源为第七集成芯片IC7工作提供基准参考电压;
电流恒定控制电路包括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一集成芯片IC1、第八电容C8、第十四电容C14、第三芯片U3、第四二极管D4、第三场效应管Q3,其中第九电阻R9为取样电路,采用电阻值小,功率大的高精度电阻,第一集成芯片IC1为差分放大器,通过调节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可改变差分放大器的放大倍数,第三芯片U3为高速运算放大器,本电路中作为高速比较器使用;第九电阻R9连接至第一集成芯片IC1的第二引脚与第三引脚之间,第十电阻R10与第十一电阻R11并联连接至第一集成芯片IC1的第一引脚与第八引脚之间,第八电容C8连接至第一集成芯片IC1的第七引脚与地之间,第一集成芯片IC1的第四引脚接电源-5V,第十四电容C14连接至第一集成芯片IC1的第四引脚与地之间,第一集成芯片IC1的第六引脚连接至第三芯片U3的第二引脚上,第十八电阻R18连接至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四引脚与第三芯片U3的第三引脚之间,第三芯片U3的第八引脚接电源-
5V,第四引脚接电源+5V,第三芯片U3的第一引脚接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上,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至第三场效应管Q3的栅极上,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至第一集成芯片IC1的第三引脚上;通过检测第九电阻R9两端电压,经过第一集成芯片IC1的放大与第三集成芯片IC3输出的模拟信号经过高速比较进行处理,当电流变小时,使第三场效应管Q3导通频率增加,电源输出,使电流增加,当电流变大时,使第三场效应管Q3导通频率减小,减少电源输出时间,使电流较低,经过高速调节可使系统的电流处于恒定状态;
电压恒定控制电路包括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接口J2、第三芯片U3、第三二极管D3、第十七电阻R17;其中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二十二电阻构成分压电路,可得到输出电压的分压信息,第二接口J2为恒压恒流电源的输出接口;第十二电阻R12与第十三电阻R13串联连接至第一集成芯片IC1的第二引脚与第三芯片U3的第五引脚之间,第二十二电阻R22连接至第三芯片U3的第五引脚与地之间,第十七电阻R17连接至第三集成电路IC3输出的模拟信号与第三芯片U3的第六引脚之间,第三芯片U3的第七引脚连接至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上,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至第三场效应管Q3的正极;通过检测第二十二电阻上的电压与第三集成芯片IC3输出的模拟信号经过高速比较进行处理,当电压变小时,使第三场效应管Q3导通频率增加,电源输出,使电压增加,当电压变大时,使第三场效应管Q3导通频率减小,减少电源输出时间,使电压变低,经过高速调节可使系统的电压处于恒定状态。
10.一种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半自动闭塞铁路钢轨断轨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安装直流钢轨断轨监测设备前,要对既有钢轨阻抗和道砟电阻进行测试:
对需要监测区段的钢轨阻抗和道砟电阻的测试方法采用直流开路、短路法测试;
测试方法包括:
(1)在受电端开路时,在送电端测量轨面电压Uks(V)和送电端电流Iks(A);
(2)在在受电端短路时,在送电端测量轨面电压Uds(V)和送电端电流Ids(A);
(3)无论开路或短路,送电端电压和电流均进行正、反极性的测量,然后取其平均值,以消除迷流的影响;
计算方法:
根据测量出的Uks,Iks,Uds,Ids和钢轨长度l进行计算:
rk=RB×γ
其中,Rks为开路电阻,Rds为短路电阻,RB为波电阻,γ为传播常数,l为轨道电路长度,rk为钢轨电阻,rd为道为道碴电阻;
测量监测区段的钢轨阻抗和道碴电阻后,正确配置每公里的短路电阻,确保远端短路线和每个并联电阻的电流在200mA~500mA左右,提高监测断轨的可靠性。

说明书全文

半自动闭塞轨断轨监测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断轨监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断轨监测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半自动闭塞铁路钢轨断轨监测系统;同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半自动闭塞铁路钢轨断轨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列车速度的提高,对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铁路运营线上的钢轨进行实时断轨检测,确保断轨发生时能够满足“故障一安全”的原则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现有的高铁和普速铁路自动闭塞区段,铁路信号设备已全部安装了轨道电路,实现了钢轨断轨检查。但半自动闭塞区段区间只在进站信号机外方1200米~1400米安装了接近轨道电路,从车站的接近轨道电路受电端处至相邻站的接近轨道电路受电端处整个区间没有安装轨道电路,钢轨发生断轨就无法得到检查,完全靠人员巡视检查去发现。
[0003] 钢轨作为地面基础设备,其工作状态好坏直接影响列车运输安全。列车通过断裂的钢轨会带来巨大安全隐患,甚至会导致脱轨、颠覆等重大行车事故的发生。因断轨致列车脱轨、颠覆重大行车事故告诉我们,加强钢轨断裂检测,对保障列车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0004] 因此,有必要研制非闭塞区段断轨监测系统,实时在线对钢轨断轨进行检测,发生断轨时及时报警,防止钢轨断轨致列车脱轨颠覆事故。
[0005] 1、基于轨道电路原理
[0006] 基于轨道电路原理的实时断轨检测方法的显著特征是:以钢轨作为电路,通过传递并接受电信号(电压电流)来判断是否发生断轨。和轨道电路一样,尽管基于轨道电路原理的实时断轨检测方法具有受道床条件影响大的缺点,但因其原理和技术相对比较成熟而显出较强的可行性。
[0007] 2、牵引回流断轨检测方法
[0008] 牵引回流断轨检测方法使用完整的牵引回流电路作为基础。任何一根钢轨中的电流只有在钢轨断裂时被阻断。在任何情况下,异常的电流通过相邻钢轨的短接线而绕过断裂处回流至变电站。由此造成的不平衡电流可以被检测。但其依赖牵引回流的存在,即只能检测牵引变电所供电臂上列车和变电所之间的断轨。另外,牵引回流实时断轨检测方法实现困难在于必须根据实际线路的牵引回流电路网络,分析清楚各种负荷条件下(列车负荷大小、列车位置)所有钢轨上的牵引回流分布情况。
[0009] 3、光纤实时断轨检测方法
[0010] 光纤实时断轨检测方用由环树脂胶带贴于轨道上的标准单模光纤进行检测。光纤的一端接光源,另一端为接收器。如果钢轨发生折断,光纤将随之发生破裂,光线将不能到达接收器,由此判断发生断轨,如图所示
[0011] 光纤断轨检测方法被证明是非常可靠的断轨检测方法,但其安装和维修工作困难难于在实际中运用。
[0012] 类似光缆,使用一根电缆和一根钢轨作为检测通道,钢轨断轨时回路电流变化明显,原理非常简单,但沿线铺设电缆工程十分庞大,很难实际运用。
[0013] 4、声波断轨检测
[0014] 在一段轨道的中部装声波发生装置,左右两端相隔一定距离安装声波接收装置。相邻区间信号靠自然衰耗隔离.当发射装置发出声波后,声波沿着钢轨向左右传播.如果遇到有裂缝或者断轨,接收装置接收不到或者接受到的信号明显减少,据此可以判定钢轨是否折断或者破损。
[0015] 超声波遇到焊缝将有部分能量反射回去,作用距离有限。要增加检测距离,必须加大发射器功率,对电池供电设备很不利。
[0016] 有鉴于此,如今迫切需要设计一种铁路钢轨断轨监测方式,以便克服现有铁路钢轨断轨监测存在的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0017]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半自动闭塞铁路钢轨断轨监测系统,可对钢轨断轨进行实施监控,确保铁路交通的安全性。
[0018]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一种半自动闭塞铁路钢轨断轨监测方法,可对钢轨断轨进行实施监控,确保铁路交通的安全性。
[0019]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20] 一种半自动闭塞铁路钢轨断轨监测系统,所述监测系统设置至少一监测区间,每个监测区间设置监测设备;
[0021] 每套监测设备均采取双套冗余方式,分主用和备用,一套设备故障,备用设备自动投入使用,并发出声光报警,提示现场设备故障;
[0022] 所述监测设备包括直流电源、监控主机、信息采集模、GPRS数据传输模块;所述监控主机分别连接直流电源、信息采集模块、GPRS数据传输模块;
[0023] 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若干钢轨直流电阻、若干钢轨短路线、电路保护压敏电阻、50Hz低频扼流线圈、调节限流电阻;
[0024] 所述监测区间内的两个钢轨每间隔一公里分为一段;两个钢轨分别为第一钢轨、第二钢轨,被等分的第一钢轨的各段与第二钢轨的对应各段相互对称;
[0025] 第一钢轨、第二钢轨各段分别设有钢轨直流电阻,第一钢轨的各段钢轨还分别通过短路电阻连接第二钢轨的对应分段;
[0026] 所述直流电源为24V16A的直流电源,通过所述调节限流电阻和50Hz低频扼流线圈直接与钢轨连接,轨面并联所述电路保护压敏电阻;
[0027] 所述调节限流电阻主要是用来在列车通过时过流保护,50Hz低频扼流圈起到抑制50Hz牵引电流流入直流电源,电路保护压敏电阻用来防止高电压反向击穿直流电源,起到保护和防雷的作用;
[0028] 每间隔一公里安装一个钢轨直流电阻,作为分流电阻;当断轨点在分流电阻前,断轨后该分流电阻就没有电流流过,总电流瞬间减小,用以区分断轨位置,精确定位在一公里范围内;
[0029] 各段钢轨的最远点安装钢轨短路线,监测钢轨短路线流过的电流,未发生断轨,钢轨短路线有电流流过,发生断轨后,该钢轨短路线无电流,用于监测是否发生断轨;
[0030] 发生断轨时,通过这种采集得到可靠监测报警条件,并通过电流减少的瞬间变化区分断轨点的具体位置;
[0031] 送电端断轨报警信息采集方式采用两种:一是送电端钢轨引接线穿过直流空心传感器,检测流过钢轨引接线的电流变化;二是在送电端限流电阻上的电压的变化。用这两种变化情况都可以作为断轨报警信息;报警信息经监控主机处理后传输到工务段调度中心计算机分析、处理;
[0032] 受电端断轨报警信息采集相对简单,只需将钢轨短路线穿过直流空传感器,通过直流空心传感器采集钢轨短路线电流流过的数据,判断有无电流,“有”电流钢轨未发生断轨,“无”电流则发生钢轨断轨;将这两个“有”“无”的信息发送到工务段调度中心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
[0033] 当感应到列车进入监测区间,压上断轨监测区段时,轮对短路钢轨,送电端电流加大,送电端电流大到一定值后,送电端设备停止向钢轨送电;由于车列压上监测区段无法监测断轨状态,监测系统停止钢轨断轨监测;一是保护送电端电源不过载;二是节约既有电能,延长监测时间;
[0034] 因区间线路没有交流电源,采用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供电;由于电池供电原因,发送端的电流不能一直连续,为保证电源供电时间,减少电源消耗,采用间断监测的方法,每10分钟监测1分钟,间断监测时间可根据电源供电情况自行设定,以达到既减少电源消耗的目的,又能完成断轨监测的作用;
[0035] 电气化牵引区段抗干扰,一是由于采用的是直流电,电气化的50Hz干扰源和多次谐波与直流回路干扰小,发送端设置低频扼流线圈扼制50Hz干扰电源设备;二是两根钢轨阻抗不平衡会造成钢轨压差大,从送电端开始,每公里的并联电阻和远端的短路线,两钢轨间直流电阻小,使两根钢轨基本做到平衡;
[0036] 在安装直流钢轨断轨监测设备前,要对既有钢轨阻抗和道砟电阻进行测试:
[0037] 1.对需要监测区段的钢轨阻抗和道砟电阻的测试方法采用直流开路、短路法测试;
[0038] 2.测试方法:
[0039] (1)在受电端开路时,在送电端测量轨面电压Uks(V)和送电端电流I ks(A);
[0040] (2)在在受电端短路时,在送电端测量轨面电压Uds(V)和送电端电流Ids(A);
[0041] (3)无论开路或短路,送电端电压和电流均进行正、反极性的测量,然后取其平均值,以消除迷流的影响;
[0042] 3.计算方法:
[0043] 根据测量出的Uks,Iks,Uds,Ids和钢轨长度l进行计算:
[0044]
[0045]
[0046]
[0047]
[0048] rk=RB×γ
[0049]
[0050] 其中,Rks为开路电阻,Rds为短路电阻,RB为波电阻,γ为传播常数,l为轨道电路长度,rk为钢轨电阻,rd为道为道碴电阻;
[0051] 测量监测区段的钢轨阻抗和道碴电阻后,正确配置每公里的短路电阻,确保远端短路线和每个并联电阻的电流在200mA~500mA左右,提高监测断轨的可靠性。
[0052] 所述直流电源采用太阳能供电的恒流恒压电路,太阳能供电的恒流恒压电路包括太阳能充电电路、恒压恒流控制电路;太阳能充电电路包括太阳能电池电压电流检测电路、充电变换电路;
[0053] 太阳能电池电压电流检测电路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第一保险丝F1、第四芯片U4、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十四电阻R14、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十八电容C18,其中第一保险丝F1起安全防护作用,防止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异常引起其他电路损坏,第四芯片U4为电流检测芯片,是一款精密电流传感放大器,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组成分压电路,根据测量分压大小可计算出太阳能电池的电压信息;第一保险丝F1连接至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太阳能电池板的负极接地,第四电阻R4连接至第一保险丝F1的另一端与第四场效应管Q4的漏极,第二电阻R2与第三电阻R3串联组成分压电路,第三电容C3并联连接至第三电阻R3的两端,第四芯片U4的第一引脚连接至第四场效应管Q4的漏极上,第十八电容C18连接至第四芯片U4的第一引脚与第八引脚之间,第一芯片U4的第二引脚接电源+5V,第二电容C2连接至第四芯片U4的第二引脚与第四引脚之间,第四芯片U4的第四引脚接地,第四芯片U4的第五引脚接处理器AD引脚计算出电流大小;充电变换电路把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电压转换为电池充电所需要的稳定的充电电压,由于太阳能电池随着阳光变化产生的电压发生变化不利于充电的利用,为了提高太阳能利用率以及充电效率采用boost升压电路将太阳能电池板的电压升高到储电电池充电所需电压再进行充电;充电变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一电阻R1、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四场效应管Q4、第五场效应管Q5、第一电感L1、第二保险丝F2、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八二极管D8、第一储电电池BT1、第一集成电路HR2104;其中第四场效应管Q4、第五场效应管Q5为N型MOS管,由于其开关速度快,在BOOST升压电路中起开关作用,第一集成电路HR2104为MOS管开关驱动芯片;第一电容C1与第一电阻R1串联连接至第四场效应管Q4的漏极与源极之间,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至第四场效应管Q4的栅极上,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至ICI的第七引脚上,第五电阻R5并联连接至第六二极管D6的两端,第四场效应管Q4的源极连接至第五场效应管Q5的漏极上,第五场效应管Q5的漏极接地,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至第五场效应管Q5的栅极上,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至第一集成电路HR2104的第五引脚上,第六电阻并联连接至第七二极管D7的两端,第五电容并联连接至第一集成电路HR2104的第六引脚与第八引脚之间,第一集成电路HR2104的第一引脚接电源12V,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至电源12V,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至第一集成电路HR2104的第八引脚上,第一集成电路HR2104的第四引脚接地,第一电感L1连接至第五场效应管Q5的源极与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之间,第六电容C6连接至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与地之间,第二保险丝F2连接至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与第一储电电池BT1的正极之间,第一储电电池BT1的负极接地;通过对第一集成电路HR2104的控制即可控制充电变换电路工作,将太阳能电池输出的电压变换到充电电池BT1的充电电压,第二保险丝F2起对储电电池的防护作用,防止电路异常造成储电电池或者其他元件损坏;
[0054] 恒压恒流控制电路包括储电电池输出控制电路、正负5V电压转换模块、DA转换电路、AD转换电路、电流恒定控制电路、电压恒定控制电路;
[0055] 储电电池输出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芯片U1、第二芯片U2、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可控管Q1、第二可控硅管Q2、第十电容C10、第二十三电容C23、第二十四电容C24,其中第一芯片U1、第二芯片U2为光电隔离耦合芯片,用于保护控制电路,将控制电路与被控制电路通过光电耦合进行隔离保护,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为肖特基二极管,第一可控硅管Q1、第二可控硅管Q2为晶闸管;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至第一芯片U1的接收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芯片U1的接收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至第一可控硅管Q1的控制极,第一可控硅Q1的阳极连接至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一可控硅Q1的阴极连接至第二二极管Q2的正极同时与第二可控硅Q2的阳极相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至第二芯片U2的接收三极管的集电极上,第二芯片U2的接收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至第二可控硅管Q2的控制极,第十五电阻R15连接至第三接口J3的第四引脚与第一芯片U1的发射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接,第十六电阻R16连接至第三接口J3的第四引脚与第二芯片U2的发射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接,第一芯片U1的发射二极管负极与第二芯片U2的发射二极管负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二十三电容C23、第二十四电容C24、第十电容C10并联连接至第二可控硅管Q2的阴极与地之间,通过控制第三接口J3的第四引脚输出电平的高低,可控制储电电池是否输出电压(恒压恒流电源的开关控制);正负5V电压转换模块主要为电路中各芯片的工作提供正负5V工作电压,正负5V电压转换模块包括第二集成芯片IC2、第四集成芯片IC4、第二电感L2、第九电容C9、第十九电容C19、第二十电容C20、第二十一电容C21、第二十二电容C22、第二十七电容C27;其中第二集成芯片IC2是一种固定电压(5V)三端集成稳压器,输入电压可达30-35V,输出电流可达到100mA,无需外接元件,内部热过载保护,内部短路电流限制,方便电路设计,IC4是一款电荷反极性开关集成稳压器,可以将正输入的电压变换成负输出电压,可以把负输入电压转换为正输出电压,本设计将正5V电压转换为-5V电压;第十九电容C19连接至第四集成芯片IC4的第二引脚与第四引脚之间,第二十一电容C21连接至第四集成芯片IC4的第三引脚与第五引脚之间,第四集成芯片IC4的第三引脚接地,第二电感L2连接至第四集成芯片IC4的第五引脚与输出-5V之间,第二十电容C20连接至第四集成芯片IC4的第八引脚与地之间,第四集成芯片IC4的第八引脚连接至第二集成芯片IC2的第四引脚上,第二十二电容C22连接至第二集成芯片IC2的第三引脚与地之间,第二集成芯片IC2的第三引脚连接至第八电阻R8与第七电阻R7的分压处电源,第九电容C9与第二十五电容C25并联连接至第二集成芯片IC2的第四引脚与地之间,第二集成芯片IC2的第一引脚接地,第二集成芯片IC2的第四引脚输出电源+5V;
[0056] DA转换电路包括第三集成芯片IC3、第五集成芯片IC5、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八电容C18,其中第三集成芯片IC3为12位双路DAC,串行输入、可编程稳定时间等,第五集成芯片IC5为基准稳压芯片,为第三集成芯片IC3工作提供基准稳压源;第十二电容C12连接至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六引脚与地之间,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一引脚连接至第三接口P3的第一引脚上,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第三接口P3的第二引脚上,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三引脚连接至第三接口P3的第三引脚上,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四引脚输出数模转换后的模拟输出信号,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五引脚接地,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六引脚连接至第五集成芯片IC5的第六引脚,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七引脚输出数模转换后的模拟输出信号,输出数模转换后的模拟输出信号的第八引脚接电源+5V,第十五电容C15连接至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八引脚与地之间,第五集成芯片IC5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电源+5V,第五集成芯片IC5的第四引脚接地,第五集成芯片IC5的第六引脚输出基准稳压电压供第三集成芯片IC3工作提供基准参考电压;
[0057] AD转换电路包括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六集成芯片IC6、第七集成芯片IC7、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其中第六集成芯片IC6为基准稳压芯片,第七集成芯片IC7为AD芯片即模数转换芯片,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方便与处理器的处理;第十六电容C16连接至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八引脚与地之间,第十七电容C17连接至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一引脚与地之间,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一引脚、第七引脚、第九引脚均相连接,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六引脚、第十引脚、第十一引脚接地,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十二引脚连接至第三接口P3的第五引脚上,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十三引脚连接至第三接口P3的第六引脚上,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十四引脚连接至第三接口P3的第七引脚上,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十五引脚连接至第三接口P3的第八引脚上,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十六引脚连接至第三接口P3的第九引脚上,第十九电阻R19连接至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五引脚与地之间,第二十电阻R10连接至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四引脚与地之间,第二十一电阻R21连接至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三引脚与地之间,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第三芯片U3的第五引脚上,第六集成芯片IC6的第四引脚接地,第六集成芯片IC6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电源+5V,第六集成芯片IC6的第六引脚输出基准稳压电源为第七集成芯片IC7工作提供基准参考电压;
[0058] 电流恒定控制电路包括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一集成芯片IC1、第八电容C8、第十四电容C14、第三芯片U3、第四二极管D4、第三场效应管Q3,其中第九电阻R9为取样电路,采用电阻值小,功率大的高精度电阻,第一集成芯片IC1为差分放大器,通过调节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可改变差分放大器的放大倍数,第三芯片U3为高速运算放大器,本电路中作为高速比较器使用;第九电阻R9连接至第一集成芯片IC1的第二引脚与第三引脚之间,第十电阻R10与第十一电阻R11并联连接至第一集成芯片IC1的第一引脚与第八引脚之间,第八电容C8连接至第一集成芯片IC1的第七引脚与地之间,第一集成芯片IC1的第四引脚接电源-5V,第十四电容C14连接至第一集成芯片IC1的第四引脚与地之间,第一集成芯片IC1的第六引脚连接至第三芯片U3的第二引脚上,第十八电阻R18连接至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四引脚与第三芯片U3的第三引脚之间,第三芯片U3的第八引脚接电源-5V,第四引脚接电源+5V,第三芯片U3的第一引脚接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上,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至第三场效应管Q3的栅极上,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至第一集成芯片IC1的第三引脚上;通过检测第九电阻R9两端电压,经过第一集成芯片IC1的放大与第三集成芯片IC3输出的模拟信号经过高速比较进行处理,当电流变小时,使第三场效应管Q3导通频率增加,电源输出,使电流增加,当电流变大时,使第三场效应管Q3导通频率减小,减少电源输出时间,使电流较低,经过高速调节可使系统的电流处于恒定状态;
[0059] 电压恒定控制电路包括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接口J2、第三芯片U3、第三二极管D3、第十七电阻R17;其中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二十二电阻构成分压电路,可得到输出电压的分压信息,第二接口J2为恒压恒流电源的输出接口;第十二电阻R12与第十三电阻R13串联连接至第一集成芯片IC1的第二引脚与第三芯片U3的第五引脚之间,第二十二电阻R22连接至第三芯片U3的第五引脚与地之间,第十七电阻R17连接至第三集成电路IC3输出的模拟信号与第三芯片U3的第六引脚之间,第三芯片U3的第七引脚连接至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上,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至第三场效应管Q3的正极;通过检测第二十二电阻上的电压与第三集成芯片IC3输出的模拟信号经过高速比较进行处理,当电压变小时,使第三场效应管Q3导通频率增加,电源输出,使电压增加,当电压变大时,使第三场效应管Q3导通频率减小,减少电源输出时间,使电压变低,经过高速调节可使系统的电压处于恒定状态。
[0060] 一种半自动闭塞铁路钢轨断轨监测系统,所述监测系统设置至少一监测区间,每个监测区间设置监测设备;
[0061] 所述监测设备包括直流电源、监控主机、信息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所述监控主机分别连接直流电源、信息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
[0062] 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若干钢轨直流电阻、若干钢轨短路线、电路保护压敏电阻、低频扼流线圈、调节限流电阻;
[0063] 所述监测区间被分为若干段,两个钢轨分别为第一钢轨、第二钢轨;
[0064] 第一钢轨、第二钢轨各段分别设有钢轨直流电阻,第一钢轨的各段钢轨还分别通过短路电阻连接第二钢轨的对应分段。
[006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直流电源为24V16A的直流电源,通过所述调节限流电阻和50Hz低频扼流线圈直接与钢轨连接,轨面并联所述电路保护压敏电阻;
[0066] 所述调节限流电阻主要是用来在列车通过时过流保护,50Hz低频扼流圈起到抑制50Hz牵引电流流入直流电源,电路保护压敏电阻用来防止高电压反向击穿直流电源,起到保护和防雷的作用;
[0067] 每间隔一公里安装一个钢轨直流电阻,作为分流电阻;当断轨点在分流电阻前,断轨后该分流电阻就没有电流流过,总电流瞬间减小,用以区分断轨位置,精确定位在一公里范围内;
[0068] 各段钢轨的最远点安装钢轨短路线,监测钢轨短路线流过的电流,未发生断轨,钢轨短路线有电流流过,发生断轨后,该钢轨短路线无电流,用于监测是否发生断轨;
[0069] 发生断轨时,通过这种采集得到可靠监测报警条件,并通过电流减少的瞬间变化区分断轨点的具体位置。
[007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送电端断轨报警信息采集方式采用两种:一是送电端钢轨引接线穿过直流空心传感器,检测流过钢轨引接线的电流变化;二是在送电端限流电阻上的电压的变化。用这两种变化情况都可以作为断轨报警信息;报警信息经监控主机处理后传输到工务段调度中心计算机分析、处理;
[0071] 受电端断轨报警信息采集相对简单,只需将钢轨短路线穿过直流空传感器,通过直流空心传感器采集钢轨短路线电流流过的数据,判断有无电流,“有”电流钢轨未发生断轨,“无”电流则发生钢轨断轨;将这两个“有”“无”的信息发送到工务段调度中心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
[007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当感应到列车进入监测区间,压上断轨监测区段时,轮对短路钢轨,送电端电流加大,送电端电流大到一定值后,送电端设备停止向钢轨送电;由于车列压上监测区段无法监测断轨状态,监测系统停止钢轨断轨监测;一是保护送电端电源不过载;二是节约既有电能,延长监测时间。
[007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因区间线路没有交流电源,采用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供电;由于电池供电原因,发送端的电流不能一直连续,为保证电源供电时间,减少电源消耗,采用间断监测的方法,每间隔设定时间t1监测设定时间t2,间断监测时间可根据电源供电情况自行设定,以达到既减少电源消耗的目的,又能完成断轨监测的作用。
[007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电气化牵引区段抗干扰,一是由于采用的是直流电,电气化的50Hz干扰源和多次谐波与直流回路干扰小,发送端设置低频扼流线圈扼制50Hz干扰电源设备;二是两根钢轨阻抗不平衡会造成钢轨压差大,从送电端开始,每公里的并联电阻和远端的短路线,两钢轨间直流电阻小,使两根钢轨基本做到平衡。
[007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在安装直流钢轨断轨监测设备前,要对既有钢轨阻抗和道砟电阻进行测试:
[0076] 对需要监测区段的钢轨阻抗和道砟电阻的测试方法采用直流开路、短路法测试;
[0077] 测试方法包括:
[0078] (1)在受电端开路时,在送电端测量轨面电压Uks(V)和送电端电流I ks(A);
[0079] (2)在在受电端短路时,在送电端测量轨面电压Uds(V)和送电端电流Ids(A);
[0080] (3)无论开路或短路,送电端电压和电流均进行正、反极性的测量,然后取其平均值,以消除迷流的影响;
[0081] 计算方法:
[0082] 根据测量出的Uks,Iks,Uds,Ids和钢轨长度l进行计算:
[0083]
[0084]
[0085]
[0086]
[0087] rk=RB×γ
[0088]
[0089] 其中,Rks为开路电阻,Rds为短路电阻,RB为波电阻,γ为传播常数,l为轨道电路长度,rk为钢轨电阻,rd为道为道碴电阻;
[0090] 测量监测区段的钢轨阻抗和道碴电阻后,正确配置每公里的短路电阻,确保远端短路线和每个并联电阻的电流在200mA~500mA左右,提高监测断轨的可靠性。
[009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每套监测设备均采取双套冗余方式,分主用和备用,一套设备故障,备用设备自动投入使用,并发出声光报警,提示现场设备故障。
[0092] 一种上述的半自动闭塞铁路钢轨断轨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在安装直流钢轨断轨监测设备前,要对既有钢轨阻抗和道砟电阻进行测试:
[0093] 对需要监测区段的钢轨阻抗和道砟电阻的测试方法采用直流开路、短路法测试;
[0094] 测试方法包括:
[0095] (1)在受电端开路时,在送电端测量轨面电压Uks(V)和送电端电流I ks(A);
[0096] (2)在在受电端短路时,在送电端测量轨面电压Uds(V)和送电端电流Ids(A);
[0097] (3)无论开路或短路,送电端电压和电流均进行正、反极性的测量,然后取其平均值,以消除迷流的影响;
[0098] 计算方法:
[0099] 根据测量出的Uks,Iks,Uds,Ids和钢轨长度l进行计算:
[0100]
[0101]
[0102]
[0103]
[0104] rk=RB×γ
[0105]
[0106] 其中,Rks为开路电阻,Rds为短路电阻,RB为波电阻,γ为传播常数,l为轨道电路长度,rk为钢轨电阻,rd为道为道碴电阻;
[0107] 测量监测区段的钢轨阻抗和道碴电阻后,正确配置每公里的短路电阻,确保远端短路线和每个并联电阻的电流在200mA~500mA左右,提高监测断轨的可靠性。
[0108]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看,断轨检测主要有电气(轨道电路、牵引回流)和非电气(光纤、超声波)方式两类,各具有优缺点。非电气方式优点是不受电气干扰影响,但缺点也很突出,光纤因维护问题几乎没有实用性。超声波遇到焊缝产生回波,导致能量严重损失;钢轨紧固与否,信号大小不同;雨将信号导向大地,信号减弱,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十分困难。
[0109] 电气方式直接使用钢轨作为信号传递媒体,系统结构简单。虽然其干扰大(特别是电气化区段),但只要用适当的处理方式,可以达到经济、实用效果。有的厂家采用交流低频方式传输,但由于钢轨阻抗大,钢轨损耗也加大,传输距离近。因此,采用直流电传输,钢轨阻抗每公里0.2Ω,钢轨损耗小,传输距离远,一个区间可采用一段直流轨道电路来实现钢轨断轨检查。ZDGJ型断轨监测系统采用一段直流轨道电路方式。
[01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出的半自动闭塞铁路钢轨断轨监测系统及方法,可对钢轨断轨进行实施监控,确保铁路交通的安全性。
[0111] 本发明采用直流电流检查钢轨断轨,钢轨阻抗小,传输距离长,每个半自动闭塞区间只设一个监测区段,监测设备少。
[0112] 每公里安装大功率小阻值珐琅电阻,精确检查断轨点在一公里之内。监测远端钢轨短路线的电流,准确判断钢轨断轨。
[0113] 电源、采集处理设备采用双套冗余,提高设备可靠性。用直流电源直接送电,电路简单,电子元件少,结构简单,造价低,防雷效果好。采用大容量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用间断式监测方式省电。确保设备电量供给。
[0114] 系统有如下优势:
[0115] 1.技术优势:采用直流电流检查钢轨断轨,设备相对简单,钢轨传输电气损耗小,传输距离长,最长可达20公里,每站间只设一个监测区段,站与站间只设两~三个点,设备投资较少,造价相对便宜,完全能控制在铁总计划额度内。
[0116] 2.每公里设一个检测电阻,通过回路电流的电流变化,判断钢轨断轨点,能精确到1公里内。
[0117] 3.现场钢轨状态和断轨监测设备的状态的变化,通过中国移动的GPRS数据传输方式,直接传送到工务处、工务段调度的计算机(不需埋设电缆),计算机界面显示钢轨状态和监测设备的状态,钢轨和监测设备发生问题及时发出声光报警。
[0118] 4.安全优势:电源、采集、控制电路采用双套冗余,提高了监测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0119] 5.施工安装优势:区间安装断轨监测所需轨道安装的主要材料:钢轨连接线、钢轨导接线和绝缘轨距杆等均是我公司目前生产的产品,能最大限度保供,同时,我们有专业的施工队伍。
[0120] 6.维护优势:本方案完全由我公司组织科技人员独立研发,由我们进行安装施工和设备维修,能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需求。一旦发生设备故障能及时赶到现场维修处理,故障延时短,维修成本低。附图说明
[0121] 图1为本发明钢轨断轨监测系统的使用示意图。
[0122] 图2为本发明钢轨断轨监测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0123] 图3为直流方式钢轨阻抗和道砟电阻测试图。
[0124] 图4为半自动闭塞铁路钢轨断轨监测系统的电源供电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125]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0126] 实施例一
[0127] 请参阅图1、图2,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半自动闭塞铁路钢轨断轨监测系统,所述监测系统设置至少一监测区间,每个监测区间设置监测设备。
[0128] 每套监测设备均采取双套冗余方式,分主用和备用,一套设备故障,备用设备自动投入使用,并发出声光报警,提示现场设备故障。
[0129] 所述监测设备包括直流电源、监控主机、信息采集模块、GPRS数据传输模块;所述监控主机分别连接直流电源、信息采集模块、GPRS数据传输模块。
[0130] 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若干钢轨直流电阻、若干钢轨短路线、电路保护压敏电阻、50Hz低频扼流线圈、调节限流电阻。
[0131] 所述监测区间内的两个钢轨每间隔一公里分为一段;两个钢轨分别为第一钢轨、第二钢轨,被等分的第一钢轨的各段与第二钢轨的对应各段相互对称。当然,监测区间的两个钢轨也可以不是被等分。
[0132] 所述第一钢轨、第二钢轨各段分别设有钢轨直流电阻,第一钢轨的各段钢轨还分别通过短路电阻连接第二钢轨的对应分段。
[0133] 所述直流电源为24V16A的直流电源,通过所述调节限流电阻和50Hz低频扼流线圈直接与钢轨连接,轨面并联所述电路保护压敏电阻。
[0134] 所述调节限流电阻主要是用来在列车通过时过流保护,50Hz低频扼流圈起到抑制50Hz牵引电流流入直流电源,电路保护压敏电阻用来防止高电压反向击穿直流电源,起到保护和防雷的作用。
[0135] 每间隔一公里安装一个钢轨直流电阻,作为分流电阻;当断轨点在分流电阻前,断轨后该分流电阻就没有电流流过,总电流瞬间减小,用以区分断轨位置,精确定位在一公里范围内。
[0136]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R1–R8,R1'–R8'为钢轨直流电阻,阻值均为0.2Ω。
[0137] R1d–R7d为每公里短路电阻,R1d=10Ω,R2d=8Ω,R3d=6Ω,R4d=4Ω,R5d=2Ω,R6d=1Ω,R7d=0.5Ω。
[0138] YM为电路保护压敏电阻,30V6KA。EL为扼流线圈,扼制50Hz电机车牵引电流。Rt为调整电阻4Ω,负载保护电阻和确保8Km的末端电流。E为直流电源24V10A。A为电流表,检测回路电流。
[0139] 各段钢轨的最远点安装钢轨短路线,监测钢轨短路线流过的电流,未发生断轨,钢轨短路线有电流流过,发生断轨后,该钢轨短路线无电流,用于监测是否发生断轨。
[0140] 发生断轨时,通过这种采集得到可靠监测报警条件,并通过电流减少的瞬间变化区分断轨点的具体位置。
[0141] 送电端断轨报警信息采集方式采用两种:一是送电端钢轨引接线穿过直流空心传感器,检测流过钢轨引接线的电流变化;二是在送电端限流电阻上的电压的变化。用这两种变化情况都可以作为断轨报警信息;报警信息经监控主机处理后传输到工务段调度中心计算机分析、处理。
[0142] 受电端断轨报警信息采集相对简单,只需将钢轨短路线穿过直流空传感器,通过直流空心传感器采集钢轨短路线电流流过的数据,判断有无电流,“有”电流钢轨未发生断轨,“无”电流则发生钢轨断轨;将这两个“有”“无”的信息发送到工务段调度中心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
[0143] 当感应到列车进入监测区间,压上断轨监测区段时,轮对短路钢轨,送电端电流加大,送电端电流大到一定值后,送电端设备停止向钢轨送电;由于车列压上监测区段无法监测断轨状态,监测系统停止钢轨断轨监测;一是保护送电端电源不过载;二是节约既有电能,延长监测时间。
[0144] 因区间线路没有交流电源,只能采用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供电由于电池供电原因,发送端的电流不能一直连续,为保证电源供电时间,减少电源消耗,采用间断监测的方法,每10分钟监测1分钟,间断监测时间可根据电源供电情况自行设定,以达到既减少电源消耗的目的,又能完成断轨监测的作用。
[0145] 电气化牵引区段抗干扰,一是由于采用的是直流电,电气化的50Hz干扰源和多次谐波与直流回路干扰小,发送端设置低频扼流线圈扼制50Hz干扰电源设备;二是两根钢轨阻抗不平衡会造成钢轨压差大,从送电端开始,每公里的并联电阻和远端的短路线,两钢轨间直流电阻小,使两根钢轨基本做到平衡。
[0146] 在安装直流钢轨断轨监测设备前,要对既有钢轨阻抗和道砟电阻进行测试:
[0147] 1.对需要监测区段的钢轨阻抗和道砟电阻的测试方法采用直流开路、短路法测试;
[0148] 2.测试方法:
[0149] (1)在受电端开路时,在送电端测量轨面电压Uks(V)和送电端电流I ks(A);
[0150] (2)在在受电端短路时,在送电端测量轨面电压Uds(V)和送电端电流Ids(A);
[0151] (3)无论开路或短路,送电端电压和电流均进行正、反极性的测量,然后取其平均值,以消除迷流的影响;
[0152] 3.计算方法:
[0153] 根据测量出的Uks,Iks,Uds,Ids和钢轨长度l进行计算:
[0154]
[0155]
[0156]
[0157]
[0158] rk=RB×γ
[0159]
[0160] 其中,Rks为开路电阻,Rds为短路电阻,RB为波电阻,γ为传播常数,l为轨道电路长度,rk为钢轨电阻,rd为道为道碴电阻;
[0161] 测量监测区段的钢轨阻抗和道碴电阻后,正确配置每公里的短路电阻,确保远端短路线和每个并联电阻的电流在200mA~500mA左右,提高监测断轨的可靠性。
[0162] 请参阅图4,太阳能供电的恒流恒压电路包括太阳能充电电路、恒压恒流控制电路。太阳能充电电路包括太阳能电池电压电流检测电路、充电变换电路。
[0163] 太阳能电池电压电流检测电路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第一保险丝F1、第四芯片U4、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十四电阻R14、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十八电容C18,其中第一保险丝F1起安全防护作用,防止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异常引起其他电路损坏,第四芯片U4为电流检测芯片,是一款精密电流传感放大器,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组成分压电路,根据测量分压大小可计算出太阳能电池的电压信息;第一保险丝F1连接至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太阳能电池板的负极接地,第四电阻R4连接至第一保险丝F1的另一端与第四场效应管Q4的漏极,第二电阻R2与第三电阻R3串联组成分压电路,第三电容C3并联连接至第三电阻R3的两端,第四芯片U4的第一引脚连接至第四场效应管Q4的漏极上,第十八电容C18连接至第四芯片U4的第一引脚与第八引脚之间,第一芯片U4的第二引脚接电源+5V,第二电容C2连接至第四芯片U4的第二引脚与第四引脚之间,第四芯片U4的第四引脚接地,第四芯片U4的第五引脚接处理器AD引脚计算出电流大小;充电变换电路把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电压转换为电池充电所需要的稳定的充电电压,由于太阳能电池随着阳光变化产生的电压发生变化不利于充电的利用,为了提高太阳能利用率以及充电效率采用boost升压电路将太阳能电池板的电压升高到储电电池充电所需电压再进行充电;充电变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一电阻R1、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四场效应管Q4、第五场效应管Q5、第一电感L1、第二保险丝F2、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八二极管D8、第一储电电池BT1、第一集成电路HR2104;其中第四场效应管Q4、第五场效应管Q5为N型MOS管,由于其开关速度快,在BOOST升压电路中起开关作用,第一集成电路HR2104为MOS管开关驱动芯片;第一电容C1与第一电阻R1串联连接至第四场效应管Q4的漏极与源极之间,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至第四场效应管Q4的栅极上,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至ICI的第七引脚上,第五电阻R5并联连接至第六二极管D6的两端,第四场效应管Q4的源极连接至第五场效应管Q5的漏极上,第五场效应管Q5的漏极接地,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至第五场效应管Q5的栅极上,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至第一集成电路HR2104的第五引脚上,第六电阻并联连接至第七二极管D7的两端,第五电容并联连接至第一集成电路HR2104的第六引脚与第八引脚之间,第一集成电路HR2104的第一引脚接电源12V,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至电源12V,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至第一集成电路HR2104的第八引脚上,第一集成电路HR2104的第四引脚接地,第一电感L1连接至第五场效应管Q5的源极与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之间,第六电容C6连接至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与地之间,第二保险丝F2连接至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与第一储电电池BT1的正极之间,第一储电电池BT1的负极接地;通过对第一集成电路HR2104的控制即可控制充电变换电路工作,将太阳能电池输出的电压变换到充电电池BT1的充电电压,第二保险丝F2起对储电电池的防护作用,防止电路异常造成储电电池或者其他元件损坏。
[0164] 恒压恒流控制电路包括储电电池输出控制电路、正负5V电压转换模块、DA转换电路、AD转换电路、电流恒定控制电路、电压恒定控制电路。
[0165] 储电电池输出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芯片U1、第二芯片U2、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可控硅管Q1、第二可控硅管Q2、第十电容C10、第二十三电容C23、第二十四电容C24,其中第一芯片U1、第二芯片U2为光电隔离耦合芯片,用于保护控制电路,将控制电路与被控制电路通过光电耦合进行隔离保护,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为肖特基二极管,第一可控硅管Q1、第二可控硅管Q2为晶闸管(可控硅管);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至第一芯片U1的接收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芯片U1的接收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至第一可控硅管Q1的控制极,第一可控硅Q1的阳极连接至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一可控硅Q1的阴极连接至第二二极管Q2的正极同时与第二可控硅Q2的阳极相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至第二芯片U2的接收三极管的集电极上,第二芯片U2的接收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至第二可控硅管Q2的控制极,第十五电阻R15连接至第三接口J3的第四引脚与第一芯片U1的发射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接,第十六电阻R16连接至第三接口J3的第四引脚与第二芯片U2的发射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接,第一芯片U1的发射二极管负极与第二芯片U2的发射二极管负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二十三电容C23、第二十四电容C24、第十电容C10并联连接至第二可控硅管Q2的阴极与地之间,通过控制第三接口J3的第四引脚输出电平的高低,可控制储电电池是否输出电压(恒压恒流电源的开关控制);正负5V电压转换模块主要为电路中各芯片的工作提供正负5V工作电压,正负5V电压转换模块包括第二集成芯片IC2、第四集成芯片IC4、第二电感L2、第九电容C9、第十九电容C19、第二十电容C20、第二十一电容C21、第二十二电容C22、第二十七电容C27;其中第二集成芯片IC2是一种固定电压(5V)三端集成稳压器,输入电压可达30-35V,输出电流可达到100mA,无需外接元件,内部热过载保护,内部短路电流限制,方便电路设计,IC4是一款电荷泵反极性开关集成稳压器,可以将正输入的电压变换成负输出电压,可以把负输入电压转换为正输出电压,本设计将正5V电压转换为-5V电压;第十九电容C19连接至第四集成芯片IC4的第二引脚与第四引脚之间,第二十一电容C21连接至第四集成芯片IC4的第三引脚与第五引脚之间,第四集成芯片IC4的第三引脚接地,第二电感L2连接至第四集成芯片IC4的第五引脚与输出-5V之间,第二十电容C20连接至第四集成芯片IC4的第八引脚与地之间,第四集成芯片IC4的第八引脚连接至第二集成芯片IC2的第四引脚上,第二十二电容C22连接至第二集成芯片IC2的第三引脚与地之间,第二集成芯片IC2的第三引脚连接至第八电阻R8与第七电阻R7的分压处电源,第九电容C9与第二十五电容C25并联连接至第二集成芯片IC2的第四引脚与地之间,第二集成芯片IC2的第一引脚接地,第二集成芯片IC2的第四引脚输出电源+5V。
[0166] DA转换电路包括第三集成芯片IC3、第五集成芯片IC5、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八电容C18,其中第三集成芯片IC3为12位双路DAC,串行输入、可编程稳定时间等,第五集成芯片IC5为基准稳压芯片,为第三集成芯片IC3工作提供基准稳压源;第十二电容C12连接至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六引脚与地之间,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一引脚连接至第三接口P3的第一引脚上,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第三接口P3的第二引脚上,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三引脚连接至第三接口P3的第三引脚上,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四引脚输出数模转换后的模拟输出信号,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五引脚接地,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六引脚连接至第五集成芯片IC5的第六引脚,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七引脚输出数模转换后的模拟输出信号,输出数模转换后的模拟输出信号的第八引脚接电源+5V,第十五电容C15连接至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八引脚与地之间,第五集成芯片IC5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电源+5V,第五集成芯片IC5的第四引脚接地,第五集成芯片IC5的第六引脚输出基准稳压电压供第三集成芯片IC3工作提供基准参考电压。
[0167] AD转换电路包括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六集成芯片IC6、第七集成芯片IC7、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其中第六集成芯片IC6为基准稳压芯片,第七集成芯片IC7为AD芯片即模数转换芯片,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方便与处理器的处理;第十六电容C16连接至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八引脚与地之间,第十七电容C17连接至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一引脚与地之间,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一引脚、第七引脚、第九引脚均相连接,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六引脚、第十引脚、第十一引脚接地,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十二引脚连接至第三接口P3的第五引脚上,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十三引脚连接至第三接口P3的第六引脚上,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十四引脚连接至第三接口P3的第七引脚上,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十五引脚连接至第三接口P3的第八引脚上,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十六引脚连接至第三接口P3的第九引脚上,第十九电阻R19连接至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五引脚与地之间,第二十电阻R10连接至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四引脚与地之间,第二十一电阻R21连接至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第三引脚与地之间,第七集成芯片IC7的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第三芯片U3的第五引脚上,第六集成芯片IC6的第四引脚接地,第六集成芯片IC6的第二引脚连接至电源+5V,第六集成芯片IC6的第六引脚输出基准稳压电源为第七集成芯片IC7工作提供基准参考电压。
[0168] 电流恒定控制电路包括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一集成芯片IC1、第八电容C8、第十四电容C14、第三芯片U3、第四二极管D4、第三场效应管Q3,其中第九电阻R9为取样电路,采用电阻值小,功率大的高精度电阻,第一集成芯片IC1为差分放大器,通过调节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可改变差分放大器的放大倍数,第三芯片U3为高速运算放大器,本电路中作为高速比较器使用;第九电阻R9连接至第一集成芯片IC1的第二引脚与第三引脚之间,第十电阻R10与第十一电阻R11并联连接至第一集成芯片IC1的第一引脚与第八引脚之间,第八电容C8连接至第一集成芯片IC1的第七引脚与地之间,第一集成芯片IC1的第四引脚接电源-5V,第十四电容C14连接至第一集成芯片IC1的第四引脚与地之间,第一集成芯片IC1的第六引脚连接至第三芯片U3的第二引脚上,第十八电阻R18连接至第三集成芯片IC3的第四引脚与第三芯片U3的第三引脚之间,第三芯片U3的第八引脚接电源-5V,第四引脚接电源+5V,第三芯片U3的第一引脚接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上,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至第三场效应管Q3的栅极上,第三场效应管Q3的源极连接至第一集成芯片IC1的第三引脚上;通过检测第九电阻R9两端电压,经过第一集成芯片IC1的放大与第三集成芯片IC3输出的模拟信号经过高速比较进行处理,当电流变小时,使第三场效应管Q3导通频率增加,电源输出,使电流增加,当电流变大时,使第三场效应管Q3导通频率减小,减少电源输出时间,使电流较低,经过高速调节可使系统的电流处于恒定状态。
[0169] 电压恒定控制电路包括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接口J2、第三芯片U3、第三二极管D3、第十七电阻R17;其中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二十二电阻构成分压电路,可得到输出电压的分压信息,第二接口J2为恒压恒流电源的输出接口;第十二电阻R12与第十三电阻R13串联连接至第一集成芯片IC1的第二引脚与第三芯片U3的第五引脚之间,第二十二电阻R22连接至第三芯片U3的第五引脚与地之间,第十七电阻R17连接至第三集成电路IC3输出的模拟信号与第三芯片U3的第六引脚之间,第三芯片U3的第七引脚连接至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上,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至第三场效应管Q3的正极;通过检测第二十二电阻上的电压与第三集成芯片IC3输出的模拟信号经过高速比较进行处理,当电压变小时,使第三场效应管Q3导通频率增加,电源输出,使电压增加,当电压变大时,使第三场效应管Q3导通频率减小,减少电源输出时间,使电压变低,经过高速调节可使系统的电压处于恒定状态。
[0170] 实施例二
[0171] 断轨监测系统是一款适用于非电气化半自动闭塞区间,可以实时监测被测区间的轨道连接完整性的系统。它能够实际检测分析轨道连接完整性的异常数据,并及时发出报警。
[0172] 半自动闭塞区段区间断轨监测,要将钢轨当成导线,保证每根钢轨通过一定的电流的检查方式,当钢轨断裂时,回路电流切断,并发送报警信息。
[0173] 将半自动闭塞的区间一般为8Km左右,设一个监测区段,在进站信号机外方1200米~1400米处接近轨道电路的绝缘接头外侧安装1个送电端,在相邻站进站信号机外方1200米~1400米处接近轨道电路绝缘接头外侧设置一个短路线,监测短路线流过的电流,每根钢轨做到电流检查,当发生钢轨断轨时,送电端最远端的短路线没有电流流过,就可以发出钢轨断轨的信息。并利用在每隔一公里处安装并联于钢轨的大功率小阻值的电阻,流过每个电阻的电流在100~200mA左右,通过发送端电流瞬变趋势变小,来实现分辨断轨在哪一公里。具体见图1。
[0174] 当监测区段在钢轨断裂时,发送端的电流与钢轨完好时相比较,显著变小,最远端钢轨短路线没有电流。系统就是采集这种变化情况进行监测。由发送点和接收点将电流的变化情况,通过GPRS模块与工务段调度中心计算机远程通信,在工务段调度的计算机中心上实时收集现场各个区间钢轨断轨情况。
[0175] 【监测信息采集】
[0176] 在实际检测应用中,钢轨受道床特性及环境因素(比如温度、湿度、降雨等)影响较大,故在实际检测中,必须加以考虑环境因素。本通过大量的实地监测数据,构建轨道电阻的数据模型,运用后台服务器建立分析系统,避免了单纯电路判别造成的异常误判,并可以做到自动调整工作参数,保证设备长期稳定的工作。
[0177] 监测信号采用直流24V16A的直流电源,通过限流电阻和50Hz低频扼流线圈直接与钢轨连接,轨面并联一个压敏电阻。限流电阻主要是列车通过时过流保护,低频扼流圈起到抑制50Hz牵引电流流入直流电源,压敏电阻防止高电压反向击穿直流电源,起到保护和防雷的作用。每间隔一公里安装一个分流电阻,当断轨点在分流电阻前,断轨后该分流电阻就没有电流流过,总电流瞬间减小,用以区分断轨位置,可精确定位在一公里范围内。最远点安装钢轨短路线,监测短路线流过的电流,未发生断轨,短路线有电流流过,发生断轨后,该短路线无电流,用于监测是否发生断轨。
[0178] 监测判断方法见下表:
[0179]
[0180]
[0181] 表1
[0182] 通过表1可以看出,发生断轨时,是可以通过这种采集得到可靠监测报警条件,并通过电流减少的瞬间变化区分断轨点的具体位置。监测电流理想的分布图(不考虑道床电阻)见图1。
[0183] 由于钢轨和道床环境的复杂性,根据TB1445-82《轨道电路参数》的规定,区间碎石道床最恶劣的环境和条件下每公里道床电阻不小于1.2Ω。在该环境和条件下,由于道床电阻小,同时也会增加电源的消耗,在末端流过的电流就很小,但要保证一定的电流,当道砟电阻较小时,分流大,也要保证远端短路线的电流,这样才能可靠监测到断轨状态。同时,考虑到本设备各部件的工作载荷特性,直流电源供电采用大容量设计,进一步保证了输出电流监测的可靠性。
[0184] 送电端断轨报警信息采集方式可采用两种:一是送电端钢轨引接线穿过直流空心传感器,检测流过钢轨引接线的电流变化;二是在送电端限流电阻上的电压的变化。用这两种变化情况都可以作为断轨报警信息。报警信息经控制主机处理后传输到工务段调度中心计算机分析、处理。
[0185] 受电端断轨报警信息采集相对简单,只需将钢轨短路线穿过直流空传感器,通过直流空心传感器采集钢轨短路线电流流过的数据,判断有无电流,“有”电流钢轨未发生断轨,“无”电流则发生钢轨断轨。将这两个“有”“无”的信息发送到工务段调度中心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
[0186] 当车列进入区间,压上断轨监测区段时,轮对短路钢轨,送电端电流加大,送电端电流大到一定值后,送电端设备停止向钢轨送电。由于车列压上监测区段无法监测断轨状态,监测系统停止钢轨断轨监测。一是保护送电端电源不过载;二是节约既有电能,延长监测时间。
[0187] 因区间线路没有交流电源,只能采用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供电由于电池供电原因,发送端的电流不能一直连续,为保证电源供电时间,减少电源消耗,采用间断监测的方法,每10分钟监测1分钟,间断监测时间可根据电源供电情况自行设定,以达到既减少电源消耗的目的,又能完成断轨监测的作用。
[0188] 电气化牵引区段抗干扰,一是由于采用的是直流电,电气化的50Hz干扰源和多次谐波与直流回路干扰小,发送端设置低频扼流线圈扼制50Hz干扰电源设备。二是两根钢轨阻抗不平衡会造成钢轨压差大,本方案从送电端开始,每公里的并联电阻和远端的短路线,两钢轨间直流电阻小,使两根钢轨基本做到平衡。
[0189] 在安装直流钢轨断轨监测设备前,要对既有钢轨阻抗和道砟电阻进行测试。
[0190] 1.对需要监测区段的钢轨阻抗和道砟电阻的测试方法采用直流开路、短路法测试,测试图如图3所示。
[0191] 2.测试方法:
[0192] (1)在受电端开路时,在送电端测量轨面电压Uks(V)和送电端I ks(A);
[0193] (2)在在受电端短路时,在送电端测量轨面电压Uds(V)和送电端Ids(A);
[0194] (3)无论开路或短路,送电端电压和电流均进行正、反极性的测量,然后取其平均值,以消除迷流的影响。
[0195] 3.计算方法:
[0196] 根据测量出的Uks,Iks,Uds,Ids和钢轨长度l进行计算:
[0197]
[0198]
[0199]
[0200]
[0201] rk=RB×γ
[0202]
[0203] 其中,Rks为开路电阻,Rds为短路电阻,RB为波电阻,γ为传播常数,l为轨道电路长度,rk为钢轨电阻,rd为道为道碴电阻。
[0204] 测量监测区段的钢轨阻抗和道砟电阻后,正确配置每公里的短路电阻,确保远端短路线和每个并联电阻的电流在200mA~500mA左右,提高监测断轨的可靠性。
[0205] 【信号传输网络设计】
[0206] 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系统采用GPRS数据传输方案可以通过GPRS网络实时传输数据到后台网络服务器,通过服务器处理后,在工务信息系统中显示监测情况和断轨位置,发出声光报警,提醒监控人员及时通知有关人员采取措施,如图2所示。
[0207] 将每个监测区间设两个点的设备,安装直流电源、监控主机、信息采集、GPRS数据传输模块。每项设备均采取双套冗余方式,分主用和备用,一套设备故障,备用设备自动投入使用,并发出声光报警,提示现场设备故障,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0208] 送电端电源输出功率要求较大,负责整个区间钢轨电流检查和道床电阻漏泄电流。送电端断轨报警信息采集方式可采用两种:一是电流变化,二是电压的变化,用这两种变化情况都可以作为断轨报警信息。同时监测设备还监测本设备送电端电流(电压)、蓄电池供电电压、太阳能电池状态、设备过流等状态通过GPRS模块发送到工务段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和报警。
[0209] 受电端电源输出功率小,不负责钢轨电流的检查,只负责监测设备供电,通过直流空心传感器采集钢轨短路线电流流过的数据和蓄电池供电电压、太阳能电池状态通过GPRS传到工务段调度中心处理、报警。
[0210]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半自动闭塞铁路钢轨断轨监测系统及方法,可对钢轨断轨进行实施监控,确保铁路交通的安全性。
[0211] 本发明采用直流电流检查钢轨断轨,钢轨阻抗小,传输距离长,每个半自动闭塞区间只设一个监测区段,监测设备少。
[0212] 每公里安装大功率小阻值珐琅电阻,精确检查断轨点在一公里之内。监测远端钢轨短路线的电流,准确判断钢轨断轨。
[0213] 电源、采集处理设备采用双套冗余,提高设备可靠性。用直流电源直接送电,电路简单,电子元件少,结构简单,造价低,防雷效果好。采用大容量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用间断式监测方式省电。确保设备电量供给。
[0214] 系统有如下优势:
[0215] 1.技术优势:本方案完全由我公司独立研发(我们准备申请实用型国家专利)。采用直流电流检查钢轨断轨,设备相对简单,钢轨传输电气损耗小,传输距离长,最长可达20公里,每站间只设一个监测区段,站与站间只设两~三个点,设备投资较少,造价相对便宜,完全能控制在铁总计划额度内。
[0216] 2.每公里设一个检测电阻,通过回路电流的电流变化,判断钢轨断轨点,能精确到1公里内。
[0217] 3.现场钢轨状态和断轨监测设备的状态的变化,通过中国移动的GPRS数据传输方式,直接传送到工务处、工务段调度的计算机(不需埋设电缆),计算机界面显示钢轨状态和监测设备的状态,钢轨和监测设备发生问题及时发出声光报警。
[0218] 4.安全优势:电源、采集、控制电路采用双套冗余,提高了监测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0219] 5.施工安装优势:区间安装断轨监测所需轨道安装的主要材料:钢轨连接线、钢轨导接线和绝缘轨距杆等均是我公司目前生产的产品,能最大限度保供,同时,我们有专业的施工队伍。
[0220] 6.维护优势:本方案完全由我公司组织科技人员独立研发,由我们进行安装施工和设备维修,能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需求。一旦发生设备故障能及时赶到现场维修处理,故障延时短,维修成本低。
[0221] 这里本发明的描述和应用是说明性的,并非想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在上述实施例中。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的变形和改变是可能的,对于那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实施例的替换和等效的各种部件是公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本质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以其它形式、结构、布置、比例,以及用其它组件、材料和部件来实现。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进行其它变形和改变。
相关专利内容
标题 发布/更新时间 阅读量
一种无砟轨道结构 2020-05-13 986
一种有砟轨道铺设方法 2020-05-13 408
无砟轨道道床结构及无砟轨道 2020-05-12 198
道砟清筛车用挖掘链 2020-05-13 545
无砟轨道板铺设方法 2020-05-14 905
整体式无砟轨道 2020-05-11 450
无砟轨道构造 2020-05-11 395
无砟轨道系统 2020-05-12 606
一种隧道道床换砟机 2020-05-13 114
无砟轨道 2020-05-12 48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