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金相学 / 金相学 / 投影装置

投影装置

阅读:67发布:2020-05-26

专利汇可以提供投影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投影装置,其包括:用于在其上显示图像的屏幕;用于 支撑 屏幕的上机壳;设置在上机壳的下部中的光学引擎,其用于向屏幕投影图像束;用于驱动光学引擎的 电路 单元;用于容纳光学引擎和电路单元的下机壳;以及设置在下机壳中的隔板,用于将下机壳分隔成上容纳部和下容纳部以允许下机壳分离地容纳光学引擎和电路单元。在该投影装置中,光学引擎和驱动电路彼此分离,从而改进了冷却效率和工作效率,并提供了具有各种外观的设计。,下面是投影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投影装置,其包括:
用于在其上显示图像的屏幕;
用于支撑屏幕的上机壳;
设置在上机壳的下部中的光学引擎,其用于向屏幕投影图像束;
设置在光学引擎的下部中的电路单元,其用于驱动光学引擎;以及
用于容纳光学引擎和电路单元的下机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还包括:
设置在下机壳中的隔板,其用于将下机壳分隔成上容纳部和下容纳部, 以允许下机壳分离地容纳光学引擎和电路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隔板包括气孔,用于控 制空气以在被隔板分隔的下容纳部和上容纳部之间穿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下机壳包括形成在其底 面处的空气入口,用于引入外部空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下机壳包括用于从上容 纳部排出内部空气的空气出口。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还包括:
用于冷却光学引擎和电路单元的冷却扇,
其中,所述冷却扇连接至隔板,用于控制空气从下容纳部吹向上容纳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还包括:
设置在上机壳和下机壳之间的支撑板,用于支撑上机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板由材料制成, 且可拆卸地连接至上机壳和下机壳。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下机壳具有窄于上机壳 的宽度,且下机壳连接至支撑板的底部中心。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上机壳具有比下机壳约 宽3~5倍的宽度。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下机壳的下方包括具有 多个分隔件的基座,该分隔件使基座与座放位置分开预定距离。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电路单元包括一个或多 个电路板以及用于支撑所述一个或多个电路板的支撑框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多个支 撑体,用于支撑所述一个或多个电路板,使其垂直直立且彼此平分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框架可滑动地连 接下机壳,所述支撑框架和下机壳之一包括引导凸起,而另一个包括用于容 纳所述引导凸起的引导槽。
15.一种具有基座的投影装置,其包括:
具有用于在其上显示图像的屏幕的第一机壳;以及
设置在第一机壳和基座之间的第二机壳,其具有设置在与基座分隔第一 高度的第一平面上的用于产生对应于图像的图像束的光学引擎,并具有设置 在与基座分隔不同于第一高度的第二高度的第二平面上的用于控制光学引 擎的电路单元。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机壳包括上容纳 部和下容纳部,用于分别容纳光学引擎和电路单元。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光学引擎产生具有第 一温度的第一热量,而电路单元产生具有低于第一温度的第二温度的第二热 量,从而,电路单元周围的空气通过自然对流上升至光学引擎。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从基座看,所述第一高度 高于所述第二高度。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平面高于电路单 元。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于第二 平面。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 设置在从第一机壳经过第二机壳到基座的方向中。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不穿过电路 单元。
23.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平面设置在基座 上。
24.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还包括:
设置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的冷却扇,用于控制电路单元周围的空 气使其朝向光学引擎流动。
25.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还包括:
设置成平行于至少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一的冷却扇,用于强制将空气 从电路单元吹至光学引擎。
2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光学引擎包括对应于 图像束发光的光源,且所述光源设置在高于电路单元的第一平面上。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光学引擎包括用于投 影图像束的投影透镜,且所述投影透镜设置成比光源更靠近第一机壳。
2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还包括:
设置在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之间并具有孔的支撑板,所述图像束从第二 机壳穿过所述孔至第一机壳。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板设置成平行于 至少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一。
3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还包括:
设置在第二机壳中的隔板,用于分隔光学引擎和电路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设置成相对于隔板彼此相对。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隔板设置成平行于至 少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一。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隔板设置在不穿过光 学引擎和电路单元的平面上。
33.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隔板将第二机壳的内 部分隔成上容纳部和下容纳部以分别容纳光学引擎和电路单元。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平面设置在上容 纳部中,而所述第二平面设置在下容纳部中。
35.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隔板包括孔,电路单 元周围的空气穿过所述孔流向光学引擎。
36.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空气被电路单元加热 至第一温度、穿过隔板的孔移动至光学引擎、并被光学引擎加热至第二温度。
3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电路单元包括垂直于 至少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一而设置的多个电路板。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电路板彼此平行。
3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电路单元包括具有引 导槽的支撑框架,而所述基座包括当电路单元沿平行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 的方向可滑动地插入第二机壳时可滑动地插入所述引导槽中的引导凸起。
4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电路单元包括可滑动 地插入第二机壳的支撑框架和固定地连接至所述支撑框架并设置成垂直于 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一的电路板。
4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基座包括空气入口, 所述第二机壳包括空气出口,且空气沿从所述空气入口向所述空气出口的方 向吹送而经过电路单元和光学引擎。
4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基座形成第二机壳的 底部,且第二机壳包括形成在基座上的空气入口和形成在从基座分隔开高于 第一平面第三高度的位置处的空气出口。
43.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还包括:
空气入口,其形成在第二机壳的低于第二平面的位置上;以及
空气出口,其形成在第二机壳的高于第一平面的位置上。
44.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还包括:
支撑板,其连接至第一机壳的底部,并具有连接至第二机壳的部分,
其中,所述支撑板具有沿平行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一的方向上的第 一面积,而所述第二机壳具有在所述方向上小于所述第一面积的第二面积。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基座具有在所述方向 上的第三面积,而所述第二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面积和第三面积。
46.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板的所述部分具 有与第二机壳的第二面积相同的面积。
47.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机壳的底部具有 与支撑板的第一面积相同的面积,而所述第一面积大于对应于第二机壳的部 分。
48.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机壳的底部包括 第一束通孔,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二束通孔,且从光学引擎发射的图像束穿过 所述第一和第二束通孔以在屏幕上形成图像。
4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机壳包括设置在 基座和第一机壳之间以垂直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一的第一壳体,以及设 置成垂直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一以连接第一壳体而提供用于容纳光学 引擎和电路单元的内部空间的第二壳体。
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机壳在平行于第 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一的方向上具有圆形侧,且所述第二机壳覆盖所述第一 机壳的圆形侧的开口侧。
51.一种具有基座的投影装置,其包括:
具有用于在其上显示图像的屏幕的第一机壳;
设置在第一机壳和基座之间的第二机壳,其具有设置在与基座分隔第一 高度的第一平面上的用于产生对应于图像的图像束的光学引擎,并具有设置 在与基座分隔不同于第一高度的第二高度的第二平面上的用于控制光学引 擎的电路单元;
设置在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之间并具有孔的支撑板,所述图像束从第二 机壳穿过该孔至第一机壳;以及
设置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并具有孔的隔板,空气从电路单元穿过 该孔吹送至光学引擎。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投影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以下这样的投影装置,其中, 通过光学引擎投影的图像束从反射镜反射并向前传播,以在屏幕上显示图 像。

背景技术

图1是传统投影电视101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传统投影电视101包 括形成完整外观的机壳110,设置在机壳110前面的屏幕111,设置在机壳 110内部后方的反射镜113,容纳容纳在机壳110下部并向反射镜113投影 图像束的光学引擎150,以及驱动光学引擎150的驱动电路160。
光学引擎150包括:发光的光源(未示出),利用从光源发出的光实现 图像的显示装置(未示出),和各种透镜(未示出)。
在具有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在传统投影电视101中,驱动电路160驱动 光学引擎150形成图像束,且图像束通过反射镜113被投影至屏幕111,从 而显示图像。此时,光学引擎1在其光源等中产生相对多的热量。
然而,在传统投影电视中,产生相对多的热量的光学引擎设置在机壳的 下部中靠近驱动电路的位置,从而,光学引擎产生的热量被传送至驱动电路, 从而促使驱动电路出现故障。因此,光学引擎和驱动电路需要彼此分离以便 改善致冷效率。
而且,在传统投影电视中,支撑屏幕的机壳、光学引擎等形成为一个整 体,从而工作效率,例如安装效率、维修效率等,相对较低。具体地说,屏 幕越大,工作效率越低。另外,只是为了更换一个具有不同尺寸的屏幕,整 个机壳就需要更换另一个。另外,很难对机壳应用各种设计。
而且,在传统电视中,驱动电路平设置在机壳的底部,从而,自由对 流受阻,从而降低了其致冷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和/或其它问题,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投影装置,其中, 光学引擎和驱动电路彼此分离,从而改进致冷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投影装置,其允许改进工作效率并可以设计 成具有各种外形。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部分将在下面描述中阐述,且部分从说明书 而显见,或可以通过实践本发明而领会。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可通过提供以下投影装置获得,所述投影 装置包括:用于在其上显示图像的屏幕;用于支撑屏幕的上机壳;设置在上 机壳的下部中的用于向屏幕投影图像束的光学引擎;用于驱动光学引擎的电 路单元;用于容纳光学引擎和电路单元的下机壳;以及设置在下机壳内的隔 板,用于将下机壳分隔成上容纳部和下容纳部以允许下机壳分离地容纳光学 引擎和电路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隔板形成有气孔,空气穿过所述气孔在被隔 板分隔的下容纳部和上容纳部之间穿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其中,所述下机壳包括形成在其底面处的空气 入口,用于引入外部空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其中,形成有上容纳部的下机壳可包括用于排 出内部空气的空气出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投影装置还包括:用于冷却光学引擎和电 路单元的冷却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冷却扇可连接至隔板,并可将空气从下容 纳部吹向上容纳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投影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上机壳和下机壳 之间的支撑板,用于支撑上机壳。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支撑板由材料支撑,且可拆卸地连接至 上机壳和下机壳。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下机壳可具有窄于上机壳的宽度,且下机 壳可连接至支撑板的底部中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下机壳的下方设置有基座,其具有与座放 位置分开预定距离的多个隔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电路单元包括用于支撑至少一个电路板的 支撑框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一对支撑体,用于支撑所述 多个电路板,使其垂直直立并水平地彼此分开。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为了可滑动地连接支撑框架和下机壳,支撑框 架和下机壳之一可设置有引导凸起,而另一个可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引导凸 起的引导槽。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实施例的 详细描述而显见和更加便于理解。所述附图中:
图1是传统投影电视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透视图;
图3是图2中投影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沿图2中IV-IV线截开的截面图;
图5和图6是图3中投影装置的下机壳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图6中投影装置的电路单元的分解透视图;以及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图2中投影装置的下机壳的冷却通道 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在全部附 图中,相同标号指代相同元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用以解释本发明。
如图2至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投影装置(或投影电视装置)1可包括: 显示图像的屏幕11、设置在屏幕11后面的反射镜13(图4)、用以支撑屏幕 11和反射器13的上机壳10、设置在上机壳10的下侧并向反射镜13投影图 像束的光学引擎50(图4)、用以驱动光学引擎50的电路单元60(图4)、 用于容纳光学引擎50和电路单元60的下机壳30、以及隔板40(图4),该 隔板设置在下机壳30中并用以将下机壳30分隔成上部和下部,以便允许下 机壳30分离地容纳光学引擎50和电路单元60。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投影 装置1可包括:设置在下机壳30下方的基座70和设置在基座70上的多个 隔板71。投影装置1还可包括用以冷却光学引擎50和电路单元60的冷却扇 43(图5和图6)。
所述屏幕可设置在上机壳10的前面,并可以基于从反射镜13投影回来 的图像束而显示图像。
所述反射镜13可以设置在上机壳10内的后方,并可以将从光学引擎50 投射来的图像束反射至屏幕11,如图4所示。
参考图3,上机壳10可具有足够支撑屏幕11和反射镜13的尺寸。而且, 上机壳10可以连接至位于其底面15处的支撑板20。另外,上机壳10的底 面15可以形成有第一束穿过孔16,从光学引擎50透射来的图像束穿过该孔 16。另外,上机壳10的底面15可以形成为具有多个凸起17,所述凸起插入 到对应的支撑板20的凸起容纳部23中。
支撑板20可具有对应于上机壳10的底面15的尺寸,从而支撑上机壳 10。另外,支撑板20可以由具有足够支撑上机壳10的硬度的铝质材料制成。 支撑板20可以通过压铸制造。然而,支撑板20可由木头、塑料、其它材 料等制成,只要该材料具有足够制成上机壳10的硬度。
这里,支撑板20可以可拆卸地连接至上机壳10和下机壳30。也就是说, 支撑板20可以通过螺钉25连接至上机壳10和下机壳30,使得可以轻松地 从上机壳10和下机壳30拆下支撑板20。而且,支撑板20可以形成为具有 第二束穿过孔21,从光学引擎50投影的图像束穿过该孔21。另外,支撑板 20可以形成为具有多个凸起容纳部23,用于容纳上机壳10的该多个凸起17。
该多个凸起容纳部23可以设置为对应于上机壳10的该多个凸起17,使 得支撑板20和上机壳10适当地配合。
下机壳30可具有比上机壳10窄的左右宽度。下机壳30可以可拆卸地 连接至支撑板20的底部中心。也就是说,下机壳30可以通过螺钉等连接至 支撑板20的底部中心,使得下机壳30可从支撑板20容易地拆下。参考图4, 下机壳30可包括前机壳31以及设置在前机壳31后侧并通过螺钉等连接至 前机壳31的后机壳33。另外,下机壳30可被隔板40分隔成下容纳部37 和上容纳部35。下机壳30可在其底面形成有空气入口38,以便吸入外部空 气。而且,形成有上容纳部35的下机壳30优选地形成有用以排出内部空气 的空气出口34。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上容纳部35可在其中容纳光学引擎50。而且, 设置在上容纳部35后面的后机壳33可以形成为具有空气出口34。然而,该 空气出口34可形成在前机壳31或上容纳部35的顶侧。
光学引擎50可包括:用于发光的光源51,用以将从光源发出的光改变 成均匀的平行光束的照明器(未示出),基于从照明器的光束获取图像的显 示装置(未示出),将显示装置获取的图像束投影至反射镜13的投影透镜55。 这里,光学引擎50可在其光源51等中产生相对多的热量。在本发明的另一 方面中,光学引擎50的显示装置可包括数字微镜装置(DMD),但不限于 此,并且可包括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液晶显示器(LCD)和基液 晶(LCOS)显示器。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下容纳部37可容纳电路单元60。而且,下容 纳部37可形成为在其底面处具有空气入口38。参考图6,下容纳部37的底 面可形成为具有对应于电路单元60的引导槽69的引导凸起39(后面将描 述)。
参考图4,基座70可设置在下机壳30和座放位置80之间以便在座放位 置80上支撑上机壳10和下机壳30,并具有大于下机壳30的尺寸。而且, 基座70可设置为具有多个隔板71,使得基座70安装成与座放位置80分隔。 另外,基座70可形成为具有通孔75,用以与下容纳部37的空气入口38连 通。这样,座放位置80和基座70之间的外部空气可通过基座70的通孔75 和下容纳部37的空气入口38被引入下容纳部37。
隔板71可具有安装至基座70的底面的上部和接触座放位置80的下部, 从而将基座70与座放位置80分隔。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隔板71可具有 足够在座放位置80和基座70之间轻松引入外部空气的长度。
参考图5和图6,隔板40可设置在下机壳30中,并可将下机壳30分隔 成上容纳部35和下容纳部37。这样,光学引擎50可容纳在上容纳部35或 下容纳部37任意之一中,而电路单元60可以容纳在另一个容纳部中,使得 电路单元60可从产生相对多热量的光学引擎50隔离,从而防止电路单元60 出现故障。在该实施例中,上容纳部35容纳产生相对多热量的光学引擎50, 而下容纳部37容纳电路单元60。
而且,隔板40可形成为具有气孔41,空气可通过该气孔穿过下容纳部 37和上容纳部35之间。也就是说,被吸入下容纳部37的空气冷却电路单元 60且温度升高,然后该空气通过隔板40的气孔41上升至上容纳部35,从 而冷却容纳在上容纳部35中的光学引擎50。这样,吸入下容纳部37的空气 首先冷却产生热量少于光学引擎50的电路单元60,并通过对流上升,然后 冷却容纳在上容纳部35中的光学引擎50,从而改进冷却效率。
冷却扇43可设置在光学引擎50和电路单元60之间。冷却扇43可安装 至隔板40,并可以将空气从下容纳部37吹入上容纳部35。而且,冷却扇43 可以设置成对应于隔板40的气孔41,并可以通过螺钉等连接至隔板40的底 面。从而,吸入下容纳部37的空气首先冷却产生热量少于光学引擎50的电 路单元60,并且通过冷却扇43强制对流上升,然后冷却容纳在上容纳部35 中的光学引擎50,从而进一步改进冷却效率。在该实施例中,在光学引擎 50和电路单元60之间设置了一个冷却扇43,但不限于此,可以设置多个冷 却扇,以将空气从下容纳部37吹入下容纳部35。由于从电路单元60产生的 热量的温度低于从光学引擎50产生的热量的温度,所以光学引擎50设置在 电路单元60的上方,以产生热空气的自然对流
电路单元60可包括用以支撑至少一个电路板61的支撑框架65。而且, 该电路单元60可向前和向后移动,以可滑动地安装在下机壳30的下容纳部 37中。也就是说,电路单元60的支撑框架65可滑动地沿基座70或下机壳 30的底面相对于下容纳部37移动。
支撑框架65可包括一对支撑体67,用以支撑多个电路板61使其垂直地 直立并沿水平方向彼此隔开。在该实施例中,支撑框架65可支撑一对电路 板61,但不限于此。支撑框架65可支撑一个电路板或三个电路板。
支撑体67可支撑该对电路板61,以使其彼此隔开地直立。而且,支撑 体67可支撑端部连接器63,该端部连接器63设置成具有连接从后机壳33 朝向接线端连接器63突出的输入和输出接线端的多个端口。而且,电路板 61和支撑体67可通过螺钉等连接。这样,电路单元60的支撑框架65可支 撑电路板61以沿垂直方向直立,从而,吸入下容纳部37的空气可通过自然 对流或冷却扇43的强制对流作用而上升,从而有效冷却电路板61。另外, 支撑单元60的支撑框架65可支撑多个电路板61,使其沿水平方向彼此分隔, 从而改善空间利用。
为了可滑动地连接支撑框架65和下机壳30,或者支撑框架65或者下机 壳30可形成为具有引导凸起39,而它们中的另一个可形成为具有引导槽69, 以容纳该引导凸起39。这样,引导凸起39和引导槽69可允许电路单元60 轻松地插入下容纳部37和从下容纳部37移除。而且,电路单元60可以插 入下容纳部37,然后通过螺钉等连接至下机壳30。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引导凸起39设置在下机壳30的下容纳部37 的底面上。引导凸起39可从下容纳部37的底面沿向前和向后的方向凸出。 然而,引导槽69可形成在下容纳部37的底面上,而引导凸起39可设置在 支撑框架65的底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引导槽69可对应于引导凸起39形成在支撑 框架65的底面上,并可沿向前和向后方向延长。
下面,将参考图3和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1的安 装和拆卸过程以及冷却操作。
基座70和下机壳30可通过螺钉等连接。然后,电路单元60可滑入并 连接下机壳30的下容纳部37。然后,光学引擎50可插入下机壳30的上容 纳部35中并通过螺钉等连接至下机壳30。然后,支撑板20可连接至下机壳 30的上侧,且上机壳10可通过螺钉等连接至支撑板20,从而完成投影装置 1的安装。另一方面,投影装置1的拆卸过程可以按与前述安装过程相反的 顺序进行,省略重复的描述。
这样,在投影装置1中,可以容易地安装和拆卸上机壳10和下机壳30, 从而,可以改进工作效率,例如安装效率、维修效率等。特别是,即使上机 壳10的尺寸由于大型屏幕而增长,也可以容易地安装和拆卸上机壳10和下 机壳30。而且,即使屏幕11的尺寸变化,也只需要将上机壳10更换成相应 的上机壳,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可分开制造上机壳10和下机壳30, 从而可对投影装置1应用各种外观。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1的冷却操作如下。当投影装置1打 开时,可操作电路单元60和光学引擎50以在屏幕11上显示图像。此时, 电路单元60和光学引擎50可产生热量。然后,外部空气可通过穿过基座70 的通孔75和形成在下机壳30的底面上的空气入口38而上升被引入到下容 纳部37中。然后,引入到下容纳部37的空气冷却电路单元60,并可通过隔 板40的气孔41上升至上容纳部35。然后,流入上容纳部35的空气可冷却 光学引擎50,并从形成在上容纳部35的后机壳33上的空气出口34排出。 这里,隔板40可设置有冷却扇43,从而,通过空气入口38引入下容纳部 37的空气大量增加,并可被强制从下容纳部37吹入上容纳部35。
这样,在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的投影装置1中,外部空气由于自然 对流原理流入下容纳部37,而流入的空气上升和冷却分别容纳在下容纳部 37和上容纳部35中的电路单元60和光学引擎50,从而改善了冷却效率。 另外,可设置冷却扇43以通过强制对流吹动空气,从而与自然对流相比, 进一步增加冷却效率。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投影装置,其中,光学引擎和驱动电路被有 效地冷却。
而且,本发明提供一种投影装置,其包括上机壳和下机壳,从而通过设 置在上机壳和下机壳之间的支撑框架改善了安装和拆卸效率,且该投影装置 可具有各种外形。
虽然已经示出和描述了几个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 解: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发明的理论和精神的情况 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变化。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