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病理 / 大便失禁 / 一种水状大便失禁引流装置

一种大便失禁引流装置

阅读:559发布:2020-05-27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大便失禁引流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 水 状 大便失禁 引流装置,包括引 流管 和与引流管连通的引流袋,引流管两端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外侧包覆密封囊和限位囊,密封囊设置在引流管的进液口端,限位囊设置在密封囊下方,限位囊包括内限位囊和外限位囊,内限位囊和外限位囊通过连接囊连通并分别设置在肛 门 的内外两端,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端部分别与密封囊和限位囊连通,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的端部设有气 阀 。该装置能够减少便液的流出,同时能够稳定的固定,防止滑脱。,下面是一种大便失禁引流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大便失禁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1)和与引流管(1)连通的引流袋(2),引流管(1)两端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1)外侧包覆密封囊(3)和限位囊(4),密封囊(3)设置在引流管(1)的进液口端,限位囊(4)设置在密封囊(3)下方,限位囊(4)包括内限位囊(401)和外限位囊(402),内限位囊(401)和外限位囊(402)通过连接囊(403)连通并分别设置在肛的内外两端,第一充气管(5)和第二充气管(6)端部分别与密封囊(3)和限位囊(4)连通,第一充气管(5)和第二充气管(6)的端部设有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状大便失禁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囊(3)为上大下小的喇叭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状大便失禁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限位囊(401)为下大上小的喇叭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状大便失禁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限位囊(402)为上小下大的喇叭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状大便失禁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袋(2)设有排气管(7),排气管(7)上设有封盖(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状大便失禁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1)下端设有球囊(9)。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水状大便失禁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1)上设有与其连通的注液管(10),注液管(10)上设有单向阀(11),注液管(10)与引流管(1)的连接位置与引流袋(2)之间设有阀门(12)。

说明书全文

一种大便失禁引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水状大便失禁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病人由于肛扩肌或神经损伤,导致不能控制粪便和气体排出的症状,被称为排便失禁或肛失禁。目前在护理这类病人时,通常使用尿布、稀便袋或普通引流管。在使用尿布和稀便袋时,极易造成肛周皮肤红肿、破损甚至溃疡。在使用普通引流管时,容易堵塞或稀便仍能从肛门流出,极易造成被服和护理人员的污染。
[0003] CN206214486U公开了一种防失禁引流器,包括有肛管,所述肛管的前端包覆有一个气囊,所述气囊通过注气管与所述肛管外的气相连通;在所述气囊之后套装有一个前小后大的肛塞套,所述肛管的后端连接引流袋。该引流器通过气囊实现密封,减少从肛门溢出水状大便,通过肛塞套实现整个装置的固定。由于肛塞套与肛门口紧配合才能起到固定作用,使肛门括约肌一直处于扩张状态,容易造成肛门括约肌松弛,加重大便失禁程度;而且部分患者肛门括约肌松弛,使肛塞套不容易固定,造成引流器滑脱。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状大便失禁引流装置,减少便液的流出,同时能够稳定的固定,防止滑脱。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状大便失禁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和与引流管连通的引流袋,引流管两端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外侧包覆密封囊和限位囊,密封囊设置在引流管的进液口端,限位囊设置在密封囊下方,限位囊包括内限位囊和外限位囊,内限位囊和外限位囊通过连接囊连通并分别设置在肛门的内外两端,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端部分别与密封囊和限位囊连通,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的端部设有气阀。
[0006]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密封囊为上大下小的喇叭形。
[0007]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内限位囊为下大上小的喇叭形。
[0008]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外限位囊为上小下大的喇叭形。
[0009]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引流袋设有排气管,排气管上设有封盖。
[0010]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引流管下端设有球囊。
[0011]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引流管上设有与其连通的注液管,注液管上设有单向阀,注液管与引流管的连接位置与引流袋之间设有阀门。
[001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状大便失禁引流装置,通过密封囊实现与直肠内壁紧密接触,实现引流装置的封堵,防止水状大便外漏;设置的限位囊,实现引流装置沿肠道的上下限位,保证限流装置的稳定固定,防止引流装置滑脱,同时也可防止引流管沿肠道移动而影响病人的舒适度以及造成水状大便流出,降低对肠壁的破坏。附图说明
[0013]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 图中:引流管1,引流袋2,密封囊3,限位囊4,第一充气管5,第二充气管6,排气管7,封盖8,球囊9,注液管10,单向阀11,内限位囊401,外限位囊402,连接囊403。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如图1所示,一种水状大便失禁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1和与引流管1连通的引流袋2,引流管1为软质胶管,引流管1两端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引流管1外侧包覆密封囊3和限位囊4,密封囊3和限位囊4均为环形囊,环绕在引流管1外侧,密封囊3设置在引流管1的进液口端,限位囊4设置在密封囊3下方,限位囊4包括内限位囊401和外限位囊402,内限位囊401和外限位囊402通过连接囊403连通并分别设置在肛门的内外两端,第一充气管5和第二充气管6端部分别与密封囊3和限位囊4连通,第一充气管5和第二充气管6的端部设有气阀。
[0017] 第一充气管5和第二充气管6可以紧贴引流管1外壁设置;也可穿设在引流管1内,第一充气管5和第二充气管6与引流管1连接处用密封胶密封。
[0018] 本装置利用密封囊3与直肠内壁的紧密接触,实现对导流装置的密封,使水状大便从引流管1上端的进液口流入,导流至引流袋2内统一收集。由于肛门具有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实现消化道的封堵,因此肛门直径小于与其连接的直肠直径,通过设置内限位囊401使之充气后卡装在肛门内侧,使整个引流装置不能滑出;设置的外限位囊402卡装在肛门外侧,使整个引流装置不能向内移动,从而防止引流装置上下传动而损伤消化系统。
[0019] 在具体实施时,连接囊403所包覆的引流管1所在段的直径可以小于其他部分引流管2的直径,降低对肛门的压迫,提高舒适度。
[0020] 引流管1,引流袋2,密封囊3,限位囊4,第一充气管5,第二充气管6,排气管7,封盖8,球囊9,注液管10,单向阀11,内限位囊401,外限位囊402,连接囊403。
[0021] 所述密封囊3为上大下小的喇叭形。密封囊3顶部充气后与引流管1的上端平齐,保证肠道内的水状大便能够完全通过引流装置引流,减少积存而造成感染。
[0022] 所述内限位囊401为下大上小的喇叭形。该形状可以提高内限位囊401与肛门内侧的接触面积,提高支撑稳定性
[0023] 优选的,所述外限位囊402为上小下大的喇叭形。由于肛门外端处于收缩状态时口径较小,将外限位囊402设置为上小下大的喇叭形,既能对引流装置固定,又符合人体工学,提高舒适性。
[0024] 优选的,所述引流袋2设有排气管7,排气管7上设有封盖8。消化道内的气体气体排出至引流袋2内,容易引起引流袋2内正压,从而影响正常水状大便的流出,通过排气管7排气,使引流袋2内保持正常压
[0025] 所述引流管1下端设有球囊9。所述引流管1上设有与其连通的注液管10,注液管10上设有单向阀11,注液管10与引流管1的连接位置与引流袋2之间设有阀门12。
[0026] 当水状大便中因含有状大便而引起引流管1堵塞时,可以通过注液管10中注入清洗液,通过反复按压球囊9,使引流管1中清洗液上下反复流动,接触堵塞。
[0027] 而且当需要向肠道内注入药业时,也可以通过先将阀门12关闭,然后通过引流管1以及注射器将药液推入肠道内。
[0028]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